父母的心教案设计 (1)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汇编五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
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
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父母的心》教案6篇
《父母的心》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父母的心》教案6篇本文主题为《父母的心》教案6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教学案例。
《父母的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父母的心》教案2. 课程类型:文学作品欣赏与分析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年级段:五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2.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父母的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与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母之爱。
2.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父母之爱,如夫妇俩为孩子的付出、孩子的理解与支持等。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感悟。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树立回报父母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感悟日记。
2.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日记,了解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养成了回报父母的良好习惯。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庭中为父母做的小事,以此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
1. 情感带入: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父母的心》教案15篇
《父母的心》教案15篇《父母的心》教案1〔解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
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
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
后来又三次反悔。
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
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
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
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
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
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
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
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
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
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
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
“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
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
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
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
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
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
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
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自我改进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无私、包容、耐心、付出。
2. 父母的期望:学生的成长、学业、品德。
3. 学生的责任: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回报父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和期望,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和付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的文章和故事,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父母的爱心和付出。
2. 准备相关的文章和故事,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 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父母的爱和期望: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包容、耐心、付出,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3. 分析案例: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和付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自我改进的动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交流。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父母的心》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父母的爱和尊敬,增强家庭观念。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理解:通过阅读《父母的心》,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
2. 主题思想的探讨:分析故事中所体现的父母的爱和牺牲,探讨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3. 家庭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父母的心》,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经历。
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牺牲,探讨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家庭观念,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2.2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反思与总结:通过提问和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等。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 反思与总结: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3.2 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正确回答,指导和纠正错误。
2.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在阅读和理解上取得进步。
3. 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第一章:父母的爱1.1 教学目标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学会感恩父母,尊重父母。
1.2 教学内容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希望。
父母的付出和牺牲。
1.3 教学活动观看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视频。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父母的爱。
小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交单位,是爱的港湾。
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角色和功能。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特点。
小组讨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观看有关家庭的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第三章:孝道3.1 教学目标理解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3.2 教学内容孝道的定义和内涵。
孝道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孝顺父母。
观看有关孝道的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第四章:沟通与理解4.1 教学目标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理解父母的想法和期望。
4.2 教学内容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想法和期望。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练习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小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
观看有关家庭沟通的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第五章:感恩与回报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2 教学内容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
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回报父母的方式和途径。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故事和经历。
小组讨论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制定回报父母的计划和目标。
第六章:理解父母的期望6.1 教学目标了解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学会理解父母的期望,并找到实现这些期望的方法。
6.2 教学内容父母期望的起源和动机。
如何理解父母的期望。
《父母的心》教案1
父母的心教案11. 教学目标•了解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在教育中的责任;•掌握如何与父母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2.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重点围绕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父母的重要性通过讲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自己来说,父母意味着什么。
2.2 父母的责任介绍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并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应该如何关心和引导孩子,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3 与父母合作教授学生与父母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妥善处理家庭矛盾等,让学生明白与父母保持密切合作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4 家长沟通技巧介绍一些有效的家长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和理解、避免指责等,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情境引入话题。
例如,讲述一个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他有多么重要。
3.2 父母的重要性•介绍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力,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
3.3 父母的责任•分组讨论父母应该如何关心和教育孩子,然后进行汇报和讨论。
3.4 与父母合作•教授学生与父母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尊重、理解、妥善处理矛盾等。
3.5 家长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家长沟通技巧,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父母合作和沟通。
4. 教学方法•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教师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教学知识;•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反思总结:通过让学生反思课程内容来加深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责任;•通过课堂练习和个人报告,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与父母合作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父母的心》主题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和感悟。
1.2 教学内容:介绍《父母的心》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1.3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步骤:1.4.1 开场提问:询问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何感受和经历。
1.4.2 介绍故事背景和作者:简述《父母的心》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的心意。
1.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父母的爱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4.4 分享感悟: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父母的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分析父母的爱。
引用相关名言或例子来阐述父母的爱。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举例法:引用名言或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父母的爱。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故事情节:让学生回顾故事中父母的行为。
2.4.2 讲解父母的爱:讲解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2.4.3 引用名言或例子:引用名言或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父母的爱。
2.4.4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
第三章:孝敬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的方式。
3.2 教学内容:讲解孝敬父母的原因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母。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孝敬父母的原因和意义。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母。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孝敬父母:讲解孝敬父母的原因和意义。
3.4.2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孝敬父母。
3.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孝敬父母。
3.4.4 分享经验: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孝敬父母的经验和感悟。
第四章:家庭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心的表现2. 父母的付出与牺牲3. 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心的表现和付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中的亲情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爱心的付出。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第三章:教学准备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等。
2. 准备案例,用于分析家庭中的亲情。
3.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父母沟通。
第四章: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父母的爱心的表现和付出。
2.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中的亲情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 分组讨论: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五章:教学评价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明确程度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反思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评价的方式,看是否全面准确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心的其他表现方式。
2.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1.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二章:父母的爱是无私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会为子女付出一切。
2.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三章: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
3.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四章:理解父母的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4.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心。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五章:孝敬父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和爱护父母。
5.2 教学内容:讨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分享孝敬父母的例子。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孝敬父母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孝敬父母。
第六章:父母辛勤工作的背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辛勤工作为子女提供生活的背后付出。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辛劳和牺牲。
6.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辛勤工作为子女提供生活的背后付出。
分享父母工作辛劳和牺牲的例子。
6.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工作场景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工作辛劳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章:沟通与理解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____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开展的根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局部。
第一局部〔1—6〕,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局部〔7—10〕,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局部〔11—13〕,故事的开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局部〔14—18〕,高潮局部。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开展到了顶点。
第五局部〔19〕,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假如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如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假如一开场就加以回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如今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父母的心教案15篇父母的心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最崇拜的人是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的最崇拜是明星,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份一个专家对日本、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请你对“英雄、明星、父母”三种类型的人进行主次排列。
调查结果:日本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英雄其次,明星第三;美国人把英雄放在第一位,父母其次,明星第三;中国人把明星放在第一,英雄其次,父母第三。
同学们,中国学生把父母放在第三位,与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
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父母说说其中的原因吗?2.作者链接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大阪。
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奖.【合作探究展示】一、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
设疑师:初读课文,我觉得文中的这对父母真可恶,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的卖掉。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这对父母真的可恶吗?(二)二读,抓神态师:当老师读完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对父母“心狠”。
他们把三岁的小女儿送去姑且不论,单是每次送孩子时,总是“雄纠纠,气昂昂”的。
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结合文中关键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追问: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三)三读,析语言师:虽然这对父母“不可恶”、“不心狠”,但读了第三遍课文后,我觉得他们很“狡猾”,因为他们找了种种理由要回孩子。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共10篇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父母心》教学设计《父母的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重点)2、过程与方法激趣——品读——拓展3、情感态度的与价值观学会珍惜至亲至爱的感情,学会感恩(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内容步骤: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对话,拉近距离,消除学生紧张感。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提出问题:你最崇拜的人是谁?2、要求学生结合一份问卷调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自己父母的看法。
三、品读课文,反弹琵琶激疑(一)初读,理情节——探讨文中的父母的行为是否可恶。
1、教师反弹琵琶,谈初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的行为真可恶。
2、学生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二)二读,抓神态-—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心狠。
1、教师再次反弹琵琶,谈读课文的感受:文中的这对父母心狠.2、学生跳读课文,划出关键问语,并据此谈自己的看法。
(三)三读,析语言——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狡猾。
1、教师再次反弹琵琶,谈三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很狡猾。
2、学生再次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据此谈自己的看法。
(四)四读,明主旨—-探讨文中的父母是否为了致富.1、教师继续反弹琵琶,谈四读课文的感受:文中这对父母送出子女为了致富。
2、学生再读课文,并分组讨论,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文章通过对这对父母言行神态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对可怜又可敬的父母.四、拓展延伸,讲故事谈感想1、要求学生将平常收集到的有关的父爱、母爱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教师补充相关故事。
(两份账单)3、学生回想父母平常对自己关心的情景,并畅谈感想。
五、布置作业,表示感恩之情要求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的一件小事.范文二:《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县茂华中学张国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采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
2. 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包括时间、精力、金钱等。
2.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
3.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他们的爱。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 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二、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2. 视频:播放关于父母爱的感人片段。
3. PPT:展示与父母爱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你们觉得父母的爱是怎样的?二、讲解1. 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2. 讲解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3. 讲解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他们的爱。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一、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强调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感悟文章。
2. 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1. 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表达了感恩父母的心意。
二、改进措施1.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的激发。
2. 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参与进来。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一、评价标准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感恩父母的表现。
3. 学生道德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文章的质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父母爱的实际行动。
精选《父母的心》教案三篇
精选《父母的心》教案三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教案7篇
《父母的心》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父母的心》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父母的心》教案7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教学案例。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1.2 教学内容1. 文章阅读:《父母的心》2. 讨论父母的爱和子女的责任。
3.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思考与反思: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感受。
3.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教学图片:展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4.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汇报讨论结果。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思考与反思:10分钟4. 小组活动: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布置课后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评价内容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父母的爱和子女的责任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父母的心》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和展示相关图片。
3.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问题引导。
4.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心》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愁,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教学难点:作品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上帝不能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创造了父母。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地方,他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他;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地方,叫做“家”,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检查预习
1、组织学生简介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出示投影)
2、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出示小黑板)
酬谢褴褛无精打采失魂落魄如数奉还
三整体感知感受父母的心
请你带着你的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去朗读课文,从中体会父母的另一颗心,也许你会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无私与高尚。
1、学生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时应注意:1 抓住主要事件2语言生动简明3时间不超过3分钟。
2、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写出你的看法。
提示:父母的心是。
教师归纳并板书:
父母的心
送长子
换女儿
换次子 要女儿(一波三折)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四 品读课文 走近父母的心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儿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岁女儿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
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大声朗读这些语段,细细品味。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
(幻灯)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后各抒己见。
(分析略)
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
老师明确:爱心、孝心、责任心(幻灯)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这么多东西。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能立刻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比较轻松愉快的,而当我们犹豫不决难以作出决定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很沉重的、痛苦的,有时甚至受着情感的煎熬。
文中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内心深处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煎熬,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真挚,那么执着。
在川端康成笔下,亲情是这么美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下面让我们再次共同了解川端康成的经历。
(幻)
川端康成刚满2岁父亲即病故,3岁时母亲也离开人世,7岁时祖母病故,后来他被寄养在姨妈家,在他10岁时姐姐也因病死去,15岁时祖父又病逝。
这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
情绪。
五拓展延伸感恩父母心
1、同学们,爱是相互的。
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请你说说心里话。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话,五十字左右。
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来表示。
六小结
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
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
因为——孝心无价。
最后,我想改用艾青的诗句来结束这节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父母爱得深沉!”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七作业
1、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以下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2、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我们的另一个作业就是制作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
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送长子换女
儿
换次
子要女儿(一波三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