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

合集下载

中国式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规避

中国式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规避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do r ) I cl 】dL i r Sx S  ̄c  ̄f ( ) f № 1 l i A LtR v s } lL J ei n ' d e i M F m)
20 0 8年第 2期( 1 第 O卷
的 差 异 始终 是 外 语 学 习者难 以 克服 的最 大 障 碍 。 因此 , 语 教 学 的 目的 之 一 是 揭 示 英 汉 差 异 , 少 学 习 中的 盲 目 英 减
性。
关键 词 : 中国式 英 语 ; 语 : 母 干扰 ; 语教 学 英
中图分类号 : 4 . G62 0
文献标识码 : A
总第 3 8期)
No 2 2 0 ( l1 S m . 8 . 0 8 Vo _ 0 u No 3 )
中 式 语 英 学 的 响 其 避 国 英 对 语 习影 及 规
● 娜 日苏
( 内蒙古农业大 学 外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1 ) 1 0 8

要: 中国式英语是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 的直接 产物 , 其根 源就是 由于母 语的 干扰 。母 语和外语在表 达方式上
i , ece!作 答 , 知 国外 其 实 只有 很 少 数 的职 业 可 以用 n t hr g a ” 殊不
“ 中国式英 语 ” 该 分 为 两 种来 看 待 。一 种 是 C i n— 应 hn E g a
lh 指中国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产生的特定的政治术语 、 i, s 典
故等 , bt dadepr ( 如 ohr et 又红 又专 )o e ao , w s m e n x ,n tn t os t ni ye
( ~国两制) 等。“ 了经济知识等新 词汇, 除 还有 比如饺子 、 功 夫、 气功、 阴阳, 这些都以青译词形式进入了英文词典 , 中国特 是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一、什么是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1.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Chinese?”。

2.词汇冗余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黑人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比较研究

黑人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比较研究
(二)语法方面
黑人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中都可以找到第一言语迁移或搅扰的影子。语法方面的表现有很多,这里只罗列多数。
黑人英语中的”be”动词常常被省略,如:Mary interesting(Mary is interesting)和Socks mine(The socks are mine)。黑人英语中没有第三人称双数的概念,所以就有“He love me”和“She sing songs”这样的句子。汉语语法中异样没有单单数和动词过来式的表达方式,中国英语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中就有“He learn to write”和“I see the film yesterday”这样的句子。中国式英语中,先生常受汉语语法的影响,经常会讲出或写出像“I very hate him” 这样的句子。黑人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在语法方面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就呈现了与规范英语语法不分歧的景象。
独立言语阶段。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从言语学的角度以为黑人英语曾经开展为羽毛饱满的独立言语,成为一种有着内在规则变化的言语体系
1.历史上的黑奴贸易。奴隶贩子从欧洲动身,乘船抵达非洲,在非洲经过各种卑劣的方式俘获黑人之后,他们把黑奴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被称为一本万利的“三角贸易”,最先停止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青出于蓝,成为“三角贸易”的次要运营者。综观黑奴贸易大体分红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807—1808年英、美两国经过制止奴隶贸易的法案当前,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弃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正式终止。
克里奥语崩溃化阶段。克里奥语崩溃化阶段是克里奥语与规范语变得更接近的进程。黑人的克里奥语英语在美国际战后进入崩溃化阶段。1863年1月1日,由合众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束缚黑奴宣言》正式施行。延续了二百多年的美国黑奴制度与世长辞。从此当前,黑人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黑人取得自在,可以自在走动。第一次取得民权。他们与白人开端较多接触,承受教育和学习标准英语的时机而已逐步增多。黑人英语与美国白人的规范英语逐步接近。黑人的克里奥语英语进入崩溃化阶段。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摘要:在当前繁忙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中国英语比比皆是,究竟是对是错,究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定位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中国英语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国英语;离格;英语变体;两面观一、跨文化交际下的中国英语(一)跨文化交际与中国英语跨文化英语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与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中国英语,是指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造出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表示式。

纵观周边的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英语几乎都难以避免。

(二)中国英语的离格虽然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中国英语却不等同于语用失误,而是一种离格现象。

根据托马斯(thomas,1983)的意义框架,离格具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指说话人用英语表达某一主题或传递信息时的不准确或怪异,如“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country”(桃李满天下),这种层面的中国英语在外国人听来怪异,是因为他们无法在其母语中找到相同的表达形式或概念;第二层面会导致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以言行事的误解,造成语用失误,如“where areyou going”,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在外国人听来却成了打探其私事,会觉得唐突。

二、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认识到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是学习者有必要进行分析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得出如下原因:1.学习者将学到的生词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进行一对一的对等的翻译;2.将本国的语法和规则错误地应用到英语当中;3.汉语的发音习惯与英语不同,影响了英语的发音;4.中国人的思维和中文的表达习惯,与英语本土的使用者有着很大的不同;5.对英语现象认识的不够,纯正英语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有限;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英语之两面观(一)中国英语之正面观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看待中国英语首先还是应从其定位出发。

中式英语研究综述

中式英语研究综述

中式英语研究综述作者:王敏毛嘉薇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3期摘; 要:近年来,中式英语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的关注。

本文检索了1980-2016年,发表在CNKI上与中式英语有关的论文共1627篇,并重点对其中的12篇节点性文献进行分析。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中式英语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关注点,并指出了中式英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除了指出问题之余,还依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式英语; 研究现状;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09-021; ;引言中式英语(Chinglish),也叫汉式英语或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李文中,1993)。

葛传鬶(1980)在读了From Chinglish to English以后想到的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式英语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深化了学者和普通民众对中式英语的认识。

自2001年起,中式英语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中式英语研究进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学者们对中式英语的关注点在于中式英语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如葛传椝(1980)、庄绎传(2000)。

进入21世纪,自2000-2008年,学者们更多的探索在中式英语特点和演变以及汉英翻译过程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如,贾毓玲(2003)、陈毅平(2007)。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8年后,学者们则把中式英语和外宣活动、涉外活动结合在一起。

如吴庆雯(2013)。

近年来,不仅国内学者关注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演变的特点,它也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

美国学者Joan Pinkham也对中式英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创作了《中式英语之鉴》一书。

中国英语探析

中国英语探析
有 可能 导致 理论 上 的混 乱 。另外 , 国英 语 和“ 中 中
成先生已经充分地论述 了。19 95年 , 张培成对汪 文和李文中的看法发表 了他 自己的观点 。他 的出 发 点 是 中 国英语 是 英 语变 体 中 的使 用型 变体
(efr nevr t) pr mac aiy 。张 采 用 了 B a B. cr o e rj Kahu
汪文的基础上 , 在 中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 把“ 分 成 中 国 英 语 ( h a E gs ) 中 国 式 英 语 C i nlh 和 n i ( hnl h 。李认 为, 中国英语是 以规范 英语 Ci i) g s “ 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领域特有事物 , 不受母
l gd s y 等 。所有 这些英 译 都不 是 C ie e e s ) g ea h s ne
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 畸形英语” 。李的说法 , 再次引起 了学术界对中国 英语为何物 , 这一 问题的关 注。所谓“ 中国英语”
和“ 中国式英语” 的区别真的如李所说的那样么?
19 年, 9 5 张培 成 、 谢之君两位 同仁几乎 同时 撰文更加集中地讨论 中国英语问题 , 而且文章题
中国英语探析
赵 薇
(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 州 30 1 ) 10 2
要: 本文 以国内英文报刊杂志 为依据 , 从社会语 言学的角度初 步分析 了中国英语的性质 归纳 了中国 英语 的词 汇和语 法特点 并剖析 了其产生的背景和存在的意义 。


关键词 : 中国英语; 汇; 词 语法 ; 重复; 特点 中图分类号 : 3 0 9 H 1 . 文献标 识码 : A
在旧中国还是新 中国, 讲英语或写英语 时都有些

如何把握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如何把握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 ) 使 英 语 词 汇 量 的 增 长 一 促
的场合 有关 :但 是我们 却 总是 习惯 把语 言 的第 一次 变 体称 为地 域变体 。而英语 由于与世 界上 的很 多文
化与语 言都 经过 一段 长时 间的 交融 ,因此也 就会 产 生不 同于英 国本 土 的一些变 体 。这也 被称 为英 语 的
任 何一 种语 言能够 在其 社会 与经 济 的发展 中避免 语
言上 的变异 , 英语 也不 例外 。 国语言 学家 赫德 森用 英
体 相提并 论 , 是作 为规 范英 语的统 一对立 方 面 . 但 中 国式英语 是一 种有 效 的使 用 型变体 。
二 、 国式英 语在英 语学 习中的价值 中
第 3 卷 第 4期 1
Vo . l N . I o4 3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u a fKafn n tueo d c t n o r lo i gIsi t fE u ai n e t o
21 0 1年 1 jsn1o — 6 02 1.40 1 o:03 6 /i . 8 9 4 . 0 .2 .s 0 01
国式英语 作 为一种 使 用型 的英语 变体 而存在 , 我们要 把握 好 它的 深层意 义 , 而促 进英语 学 习。 从 关键 词 : 中国式英语 : 习促进 作 用 学 中图分 类号 :G 4 .1 62 4
中国式英 语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0 — 6 0 2 1 )4 0 6 — 2 0 8 9 4 (0 0 — 0 8 0 1 是很 多 中 国英语 学 习者能 够接 受 ,且 行之有 效 的一
“ 体 ” 概 括语 言 上 的变 化 。可 以说 , 言 的这 种 变 来 语 “ 变体 ” 和所 在 的地 域有 关 , 和表 达人 群 的年龄 、 也 身

辩证对待中式英语

辩证对待中式英语
级 为南 京青 奥会 官方候 选 口号 。据 说 “ c h i n g l i s h ” 这 个 词还 成 为 2 0 0 6年全 球 最 流行 的 1 0个 词 之 一 1 。
报》 采 访 时指 出 , 人 们 应该 以宽 容 和 客观 的态 度 对 待 中式英语 , 而不 是 指责 和排 斥 它 。作 为一 种 中 外 文化 交融 中出现 的有趣 文化 现 象 , 中式英 语 仍 将 以 不 可逆转 之 势 在 指 责 和 宽容 中继 续 “ 成长” I 。 可
造 成 言语 障 碍 的 中式英 语 产生 的原 因有 : 语 法 错误 、 字对字 生硬地 翻译 歪 曲中文意 思 、 不 符合英 文
表达 习惯 的机 械 翻译 。以公示 语汉英 翻译 为例 :
1 . 语 法错 误
美 国的全 球 语 言 监 测 机 构 ( G L M) 则 从 全 球 视
提到: 说 不定这 是一 种更有 效 的地 球语 言 , 说 不定 这
合英 文 的表 达 习惯 。首 先 , r e a c h t o用 词不 正 确 ; 其
次, 语 法 也不 对 , 谓语 动词 r e a c h没有 用第 三 人称 单
是英 语进 化 的下一个 版本 或者 阶段 。笔者认 为 中式 英语 虽然 属 于一 种 不 正宗 的英 语 , 但 或许 能 随着 它
摘 要: 中式 英语 是 中 国英 语 学 习 者 因 受汉 语 思 维 方 式或 文 化 的 影 响 而 拼 造 出 不 符 合 英 语 表 达 习 惯 的 英 语 。我 们 对 之 应
兼容并蓄 : 区分影响交际的 中式英语和得体 的中式英语 , 分析 前者产生的原 因, 从 而有效 地避 免 ; 探讨后 者存在的价值 , 应给予鼓 励。我们在英语 学习中, 应更 多地使 用英语 中的“ 共核 ” 语 言和词汇 : 对异域 文化和语 言采取开放 、 进取 的态度。

中式英语重要具体例子

中式英语重要具体例子

暴笑中国式英语(附翻译)0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尴尬还是一种娱乐?中文:景区花木期盼您的呵护英文:Trees and flowers await your love翻译:树和花等待着你的爱中文:近期发现有以各种借口电话邀约打牌、诈骗住店宾客钱财,望宾客提高警惕。

英文:Please don't accept strangler's invitation, so as not to be cheated. 翻译:请不要接受扼杀者的邀请,以防被骗。

中文:残疾人专用英文:Special for deformed翻译:特殊为了畸形人中文:女界英文:Women Kingdom翻译:女人王国中文:试戴请让营业员协助英文:Please don't touch yourself. Let us help you to try out. Thanks!翻译:请别抚摸自己(自慰)。

让我们来帮你。

谢谢!中文:男性英文:Male Man翻译:男性男人中文:狮子王英文:Loin King翻译:腰部王(或作:生殖器王)中文:钢琴教师联络本英文:Piano Teachers' Intercourse Book翻译:钢琴教师违规内容本日文:この洗面台では、髪を洗ったり、洗濯等をしないで下さい。

中文:在此盥洗台,请勿洗发或洗衣服等。

英文:No washing hair or clothes in the toilet please.翻译:请勿在马桶里洗发或洗衣服。

中文:?英文:testes to make your heart tinkle翻译:让你的心发出清脆响声的睾丸或作:让你的心尿尿的睾丸中文:请乘此梯英文:Gods Lift翻译:上帝的电梯中文:?英文:Cooking My Dog翻译:烹饪我的狗中文:当心落水英文:Take care to fall into water翻译:请小心地落水中文:请勿交谈,以防飞沫英文:Please No Conversation, No Saliva翻译:禁止交谈,禁止唾液中文:留住花的美,体现您的美英文:For the sake of everyone's enjoyment, please do pick the flowers翻译:为了娱乐别人,请务必摘花中文:滥用胶袋,需缴费每个2元。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摘要:本文通过讨论中国式英语产生的成因,分析中国式英语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为英语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中介语语言负迁移中国式英语是一种不标准的英语变体,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言用语英语学习的各个层面。

,中国式英语的语言形式不符合规范,使用范围狭窄,交际功能有限,可理解性欠佳。

从语音角度讲,中国式英语的发音受到汉语发音的严重影响,与规范英语出入很大:从词汇角度讲,中国式英语受汉语思维影响,产生了一部分主观臆造的难以理解的新词;从句式角度讲,中国式英语不符合规范英语语法规则,错误百出:从语用角度讲,大都不符合英语文化背景,导致交流上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甚至矛盾或冲突。

可以说,中国式英语对中外交流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是阻碍作用。

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式英语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如下:一、教学侧重点的失误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教师的作用被认为是主要以模型和解释语言系统的方式来提供输入,然后紧密控制这些模型的操练,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侧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却忽视r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忽略了英语句子的交际功能。

在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觉得枯燥。

同时,当学生学到的一些知识性的英语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时,缺乏H常会话的环境也是造成中国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国式英语是中介语中介语这一概念首先由Larry Selinker提出,中介语又称过渡语,是指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特征,又有目的语特征的语言系统。

中国式英语就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介语。

中国式英语具有英语的明显特征,从发音、书写、词汇、用法等方面,但是同时又与规范英语有所差别.其中或多或少地反映着中国式思维和习惯,产生了一种杂交英语,从而导致了不可理解性甚至失误及冲突。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由“Have you had your meal?”说起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由“Have you had your meal?”说起

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 中国英语研究存在 的问题》 1 j 在《 ~文 中, 王建 国提 出 “ 中国英语这样的使用型变体只 因其词汇层 面所表达 的内容具有 像 特色才得 以存在 , 在形式上没有典 型性 。中国文化 内容的表述是依赖于 规范的英语形式而非汉语形式 。”2 [ 1
根据 以上 论 证 ,笔 者试 着这 样 来 看 待 这 个 问 题 :Haeyuh dvu “ v o a r o mel” a?是规范的英语形式 , 表述了 中国文化 中特有 的表达关切 的内容 。
英语与中式英语 的学术文章 , 似乎都莫衷一是 , 找不到这个具体 问题 的 确切答案。
2 中 国英 语 与 中 国 式 英语 的定 义 及 其 模 糊对 中国老 师时, 学生们 似乎极 不愿 意改变 “ e hr a g “ e hr i的叫法 , T a e F n ”T a e L” c c 然而 , 当他们与外 籍教师进 行互动时 , 大多数 又会很 自然地使用“ r…‘ct “ rfsoS dS ” Mak Sot Po sr oa o ” e n “ . s o n o这样的称 呼。实际上, Mr &Mr. dS” Sa 学生的“ ece ag“ ece T ahr n ”T ahr F L” i中透露着一种亲切与 自然 , 而我们却认为他们是误用 , 这其实是过分 敏感 了, 反而增加了他们使用英语时的紧张。 再如让有些英语教育人士感 到 震惊 的宣 告 课 堂 开 始 的 “ lsb g s“ t du ” G o rigc s” Cas ei ”Sa p “ odmonn,l s n n a “ f) onn t ce” 其 实 也 用不 着 震惊 , 在 中 国的 课 堂 里 , 实 它 Gl f dm ri e hr, a 用 其 很 自然。即使 在其中旁 听的英美人 士或其 他外籍 教师大概也不会大惊 小怪 , 因为英语早 已成为 国际语 言 , 而我们 是在中国人之间使用 它。为

中式英文求正解

中式英文求正解

中式英文求正解中国式英语分为两种。

一种是Chinese English,一种是China English。

其中Chinese English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语法和英式的词汇组合成的,属于语言不规范使用。

而China English指的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

比如“饺子、功夫、气功、阴阳”等词,都用音译进入了英文词典。

生活中的Chinglish(中式英语)既是小错误小尴尬,也会令人捧腹大笑。

1. 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2. You have seed. 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Together up!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3. Dragon born dragon, chicken born chicken, mouse"s son can make hole!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4. Go past, no mistake past.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5. Four Glad Meatballs 直译:四个开心的肉球被用为:四喜丸子6. Wash after relief 用过请冲水解释:中国的厕所光冲(flush)不行,居然还要“洗”7. You ask me,me ask who?你问我,我问谁8. Heart flower angry open. 心花怒放9. One car come,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one car died! 关于一场车祸的描述10. Horse horse tiger tiger. 马马虎虎11.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2. No three no four. 不三不四13. 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14. watch sister 表妹15. fire big 火大Chinglish错误范例:1.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建议翻译: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注:make progeress 取得进步2、你走后门了吧?Chinglish错误范例:Did you walk through the back door?建议翻译:Did you pull some strings?注:pull some strings 表示“找关系,走后门”3、给他点颜色看看。

浅析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异同

浅析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异同

浅析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异同班级:语文教育一班姓名:王兴学号:12101042 摘要: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外语,一般都是学习英语。

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区别相当大,学习汉语语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英语语法来套汉语语法。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同是作为语言,都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必定有一致的地方。

用哲学上的话说就是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

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都是事物,当然也有一致性。

故本文就从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上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点,以便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学习现代汉语和英语。

关键词:现代汉语、英语、语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各个方面的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要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是要加入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

而当今的世界格局向着一超多强转变,作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仍旧是世界的的领头者。

美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

中国的发展必定需要向美国学习,英语作为美国民族共同语,同时英语(English)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

中国人必须要学习英语,而作为一个用了多年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必然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中国式英语”,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老师都会头疼。

然而对于英语和汉语的冲击不仅表现在“中国式英语”上,还表现在大学时期学习现代汉语时的“英语式汉语语法”,这个问题干扰着专业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了解、掌握。

常常在我们分析句子时将英语语法带入,是本来就不太清晰的思路更加混乱了。

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在大学中我们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习好我们的专业课——现代汉语。

而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汉语语法的学习是重难点,为了学好现代汉语,理清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之间的关系,使之清楚明了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本文在借鉴前贤学者的基础上,融合自己这多年的学习经验。

仔细探求现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异同点,来帮助广大的同学们解决学习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冲突。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成因分析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成因分析

2012 年1 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an.2012第31 卷第1 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31 No.1doi:10.3969 / j.issn.1001 -7836.2012.01.058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成因分析徐俊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310018)摘要:近年来,英语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导致出现了两种具有争议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是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的畸形英语,而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的英语。

在中介语与语言石化的理论基础上,从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和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出发来理解分析与“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的现象与特征,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中图分类号:H310.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7836(2012)01 -0149 -03 引言一、中介语和语言石化邓炎昌认为,中式英语就是英语话语中受到中文的干扰中式英语的产生主要是受到母语的干扰。

通过中式英影响,有些句子的意思可能少于或多于逐字逐句翻译的中文语和标准英语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从中文到中式英表达。

中式英语可能语法上是正确的,但是单词或词组的选语,再从中式英语到英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历了中介语〔3〕择和表达方式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使用习惯。

尽管理解可能和语言石化的过程。

和中介语相比,中式英语并不一定语〔1〕不是个问题,但中式英语是不可取的。

也就是说,中式英法正确。

更明确的意思就是中式英语是中介语的初级阶段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自身英语或者说是一种石化了的语言。

为了迎合中介语的中心认知学习水平低下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过程,中式英语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解释:语言传递,目标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言规则的过度泛化,训练的转移。

探讨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

探讨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

探讨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摘要: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不管是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建设上都在努力地进行改革,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语言文化学习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所以在对英语的学习上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与重视。

但是这种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逐渐提高的。

中国式的英语的产生意味着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文化迁移,违反了英语语法上的规则,但是中国式英语也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及合理性,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国式英语。

文章就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必然性合理性必然性展开论述一、中国式英语的必然性随着现在国际发展的需要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英语已经被我国定位为语言上的必修课,是学生升学的重要指标,但是英语在中国不是民间的通用语,也不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所以学习环境很单一,仅仅是通过学校或者媒体等方式进行英语学习,我国的大部分学习者都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学习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就无法避免汉语的影响。

1.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内部原因婴儿在刚刚出生之后到两岁之间的时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左右半球的分工还没有那么明确;在两岁之后到青春期这一阶段,大脑的潜能快速发展,这段时间在语言上如果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适当强度的锻炼,孩子在语言上就能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个时候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会很多生活中常用到的语言,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的语言学习不会过度地注意语言的表达形式,而是把达意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

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与大脑半球侧化的完成同步,如果错过了英语学习的这个关键时期,后期再进行新的语言的学习就非常困难了。

在我国,对儿童进行英语教育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英语热”掀起后就没有“冷却”过,但是大部分人学习英语还是比较晚的,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再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有了让外国人费解、也让国人嘲笑的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

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必然性

现像“ a e o t ? , ee r y u o g ” H v u a n ” “ r a o i ? 等不符合英语 y ee Wh e gn 语言规范的招呼语 。再如有的学生表达 价钱贵就用 “ h r e T epi c i e pnie , s x es ”可见 已有 的母语表 达习惯 对英语 学 习的影响 之 v

1 02 ・
[]李文中. 2 中国英语 与中 国式英语 I ] 外 语教 学与研 - , J
究 , 93 4 . 19 ( ) []胡 壮 麟. 言 学 教 程 I . 京: 京 大 学 出 版社 , 3 语 - M] 北 北
2 0】 0 .
作 者 简 介 : 影 雪 , ,18 王 女 9 6年 生 , 南人 , 南 师 范 大 学外 国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学 研 究 生 。 河 云
三、 中国 式 英语 的成 因
( ) 键 期假 设 一 关
语言获得关键期假 说证 明愈早开 始学 习外语 , 就愈 好。 成 15 9 9年 , 神经生理学家 P n e ef l Ro et 从大脑可塑性角度 , i d和 b rs 提出 1 O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R Hu sn在《 A. do 社会 语言学教程 》 中提到儿童学习语言是 以同龄人 为榜样 , 该时期他 们有超强模仿力 , 因此可以解释 儿童能像掌握母语 般完美掌握 种新 的语言或方言。在 中国, 儿童 英语教育 已得 到社会和家 长们的重视 。又一轮 “ 英语热” 掀起 。但大 部分人学英 语还较 晚, 过了关键期 , 语言学习很难达到理想效 果。于是就出现了让 外 国人 费 解 , 中 国人 嘲 笑 的 中国 式 英语 。 让
四 、 中国 式 英 语 的 态 度 对

新中式英语

新中式英语

Brothers!Together up!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
瞧,兄弟们,一起上!
04. You ask me,me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
05. 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
06. No three no four 不三不四 07. Horse horse tiger tiger 马马虎虎 08. 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one car died! 关于一场车祸的描述
15.小明:I am sorry! 老外:I am sorry too! 小明:I am sorry three! 老外:What are you sorry for? 小明:I am sorry five!
2、用在公共场合的中式英语不值得提倡 如某市地铁内“先下后上、文明乘车”的 翻译“After first under on, do riding with civility”就有明显的网络 机器翻译的痕迹。
生硬的翻译确实会让刚来中国的老外们摸不着 头脑,但在通晓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来,这却 是一种文化差异造成的有趣现象。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百里挑一” 【英文对比翻译】 Chinese Style —— one in a hundred American Style —— one in a thousand
“百里挑一”常被用来形容“很特别,很 出众”或“与众不同”,one in a thousand 也有相同的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用 “百”,而英语则以十倍于百的 thousand 来 夸张。同样,汉语的“十分感谢”或“万分 感谢”,英语则说 a thousand thanks(千分 感谢)或 thanks a million times(百万次的 感谢)。可见,英语比汉语要夸张。这也许 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崇 尚中庸之道,凡事避免走极端,即使夸大其 词也不太过火;而英美人追求标新立异和充 分考虑表现自我,这在语言中自然也有体现。

“中国英语”与中国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选择

“中国英语”与中国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选择

前沿视角“中国英语”与中国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选择张冰天英语的全球化导致了英语的本地化。

“中国英语”是在中国本土化了的英语变体,具备规范英语内核,用于表达中国独有的社会文化元素。

鉴于目前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使用“中国英语”是加强中国的对外交流,沟通不同文化的必然选择。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英语国家掌控着跨文化交际中的话语权,造成了非英语国家与英语国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平等现象。

推广和使用“中国英语”对于确保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彰显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和进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中国英语”的内涵及意义英语是当今世界的通用语,其传播广度、流通程度和使用人数超过其他任何语言。

英语在今天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通用语,它同时实现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主宰。

英语的全球化的后果之一是英语的本地化,即英语与本土文化形结合而产生相应的国别变体。

英语在中国本地化后形成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具备独特的语言学特征和社会文化含义。

“中国英语”将规范英语同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元素整合在一起,是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的英语变体。

葛传槼1980年首次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

汪榕培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李文中将“中国英语”界定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主义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自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中国国内对这一英语变体研究的文章已汗牛充栋。

同时,国外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认识和研究也日趋深入。

根据李少华的统计,仅World Englishes和English Today这两本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的有关“中国英语”研究的论文就有30多篇。

2002年,World Englishes还专门出版了一期“中国英语”研究的专刊。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作者:边克攀刘岩高琳琳来源:《锋绘》2015年第02期摘要: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背景作用于英语的结果,它是两种语言系统、两种社会历史背景、两种文化心理矛盾冲突在中国这个特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碰撞而达成的一种妥协。

它负载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文化1引言20世纪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和加快使英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语。

伴随着英语在世界各地的本土化。

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比如: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英语正在对国际英语形成最强烈的冲击,许多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和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英语”不断涌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也不断出现在海外各种媒体上,甚至成为固定表达。

在不得不承认中国英语在对外交流当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的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英语,就成了值得探索的问题。

2 中国英语的理论基础中国英语的概念最早是由葛传架于1980年在他的“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

他认为表达像“四书”(Four Books),“秀才”(Xiucai)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用中国英语更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此后,众多学者将“中国英语”引向深入研究。

大多数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存在予以了肯定,认为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以规范或标准英语为核心,是表达中国社会文化渚领域里的特有事物,通过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英语变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

3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1)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

当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入中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也不可避免地使处于弱势的母语文化面临着挑战。

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西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越来越了解,而对中国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大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国式英语一、引言中国式英语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长期以来, 教育工作者倾向于视之为一种语言错误, 因为它不符合纯正的英语表达方式。

学术界则就其地位展开了更多的讨论。

许多学者如孙骊(1989)、汪榕培(1991)等都承认其客观存在, 并指出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化现象, 因为不论从语音、词汇、语法还是语用方面来讲它都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张培成(1995)等人认为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干扰性变体, 离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式英语。

杜争鸣(1998)引用了我国古代著名的诡辩命题“白马非马”的逻辑来说明中国式英语说到底还是英语,“它像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以及世界上其它所有规范和不规范的英语一样都是英语, 但每一种又难以代表英语。

”讨论只所以这么热烈, 正是因为中国式英语的广泛存在。

英语教学工作者对其也抱有不同的态度, 有的不以为然, 置之不理; 有的则嗤之以鼻; 更多的人对中国式英语抱有“排斥”和“不接受”的态度。

他们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讲话和写作时追求标准而地道的语言, 而且也不容忍别人的错误, 或是耻笑, 或是帮助其改正和避免中国式英语。

那么, 在中国式英语还未发展成一种广为接受的英语变体之前, 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然而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因为这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看等中国式英语。

二、中国式英语——负向迁移的结果在心理学上, 人们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

一个人在学外语的过程中, 必然会受到其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这一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transfer)。

就迁移的效果来讲, 我们可把它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 便是正迁移; 反之,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抑制干扰作用时, 便是负迁移, 亦称干扰( interference)。

实际上, 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对母语迁移现象有过充分的论述。

比如, Kellerma (1984)指出, 当母语的某些规则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普遍规律相吻合时, 第二语言的习得就显得得心应手, 反之就会有困难。

White (1984)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很难取消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 所以有时会将母语中有标记性设置照搬到第二语言中去。

Eckman (1977)认为第二语言之所以难以掌握是因为它与母语的规则有较大的差异, 即它们的标记性比母语更强。

桂诗春(1985)指出, 如果所学的语言与学习者的母语很不相同, 或者两者似同实异, 就会出现负向迁移。

成年人学外语最喜欢拿已知的语言事实去类推, 因此必须注意防止负向迁移。

在外语学习实验过程中, 中国学生(一般为成年人)已习惯于把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套用到外语学习中去, 这个习惯改起来已经是非常困难了。

他们在说和写的时候, 基本上可以说是在搞“翻译”, 即用母语的模式加外语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思想。

当然, 由此而产生的外语并非都是错误的。

出现正向迁移时, 即母语表达规律与外语表达习惯相同或相似时, 习得者所讲或所写的句子皆为正确的表达方式。

比如:例1. In front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tall tree.(在教室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树。

)例 2. I don’t know why he is not here. (我不知道为何他不在此地。

)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学生由于对此了解不足, 在讲话或写作时, 常常生搬硬套地把汉语译成英语, 最终形成了中国式英语。

比如:例3 We every afternoon play on the playground.(我们每天下午都在操场上玩耍。

)例4 Our village has increased many new houses .(我们村增加了许多新房。

)例 5 After buying the dictionary, she only left one Yuan . (买了字典以后, 她只剩一块钱了。

)例 6 Because I do not know them , I how to send my respects to them. (由于我不认识他们, 我怎么向他们表示敬意呢?不难看出, 以上几个英文句子全都是按汉语用词习惯和汉语的句式结构硬译而成的(尤其是划线部分)。

可见, 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是母语干扰, 即负向迁移的结果。

三、中国式英语——英语学习中的过渡语长期以来, 中国式英语被认为是一种语言错误,曾被许多外语教学工作者视为学习的“大敌”或者“一种极为有害的不良倾向”。

这种“错误”在书面语中尤为突出, 一直困扰着英文写作教师。

因此他们试图帮助学生防止、避免和矫正这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然而, 值得人们思索的是那些试图矫正“中国式英语”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因为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反而这一“错误”随着学习外语人数的增加而愈来愈普遍, 而且越来越具有个人特点。

普遍性隐藏着规律性, 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同一个人可能会接二连三地重复同一类“错误”。

60 年代以来,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因素, 怎样“学”外语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Selinker ( 1974 ) 等人提出的“过渡语言假设”( Inter language Hypo thesis)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另一种语言过程中总是要使用一种过渡语言, 它既不是学习者把本族语翻译为外语, 也异于那些从小讲某一外语的人所说的话。

它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非任意的、遵循一定规则的语言。

王宗炎(1988)指出, 过渡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套用母语的模式; 2. 滥用所学语言的模式;3. 用已学过的词汇及语法绕弯子说话。

中国式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套用母语模式。

在此, 我们要强调的是, 中国式英语并非都是错误的句子。

人人都有可能犯语言错误, 就连英语国家的人也难免。

中国人的英语有可能在用词和语法方面都没有问题, 但这个句子很可能就是中国式英语。

何自然(1997)在阐述语际语用学的重要性时, 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一个标语:“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 说汉语的本族人很清楚这句话所表达的“良好祝愿”的言行行为。

它蕴含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切的人际关系。

可是, 许多人用英语把它说成: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这句话出自正在学习英语的中国人之口, 虽然没有语意、用词或语法错误, 但它不是地道的英语, 它是语际语言(笔者在本文中称之为过渡语) , 因为西方文化不允许说英语的本族人在同样的环境下说出这样的话。

为了表达同样的“祝愿”和“关心”, 他们仅说Good luck 就可以了。

(何自然, 1997: 15)如果一个讲汉语的本族人处于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中, 或者长期与英语国家的人一起工作, 他就会很快被同化, 讲话时就会有意识地把目的语国的文化因素考虑进去, 讲出比较得体的话语来。

英语学习者在丰富其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增加对该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他所讲的话也在逐渐由不地道的中国式英语向地道的目的语靠近。

从而可见, 中国式英语实际上是一种过渡语言, 它是一种独立于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英语所做出的努力。

四、中国式英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接触了大量的口语和书面语, 笔者发现, 中国式英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词方面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用英语表达思想首先面临的就是选词问题。

用词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表达效果。

中国学生所选的词往往带有汉语的影子, 尽管情况并非全部如此。

以下实例均来自学生的文章。

请特别注意划线部分的词, 后面括号中的汉语是学生作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例7 He is my image . (他是我的偶像。

)例8 This accident will give people experience .(这次事故将给人以教训。

)例9 Because of watching TV constantly, children change lazy . (由于连续不停地看电视, 孩子们变懒了。

)例10 My friend listens to the class very carefully . (我的朋友听课听得很认真。

)例11 I’ll make some delicious vegetables for you . (我来给你做些好菜。

)例12 These blooded young men are ready to contribute their force to their country . (这些热血青年时刻准备为祖国贡献力量。

)例1 3 At ordinary times , he always practices his English with his friends (平时, 他总是和他的朋友练习英语。

)2句子结构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思想时, 倾向于套用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

这种用语对中国人来说虽然易于接受, 但是在表达方式上仍显得僵硬和不得体。

例14 Most people are of ten by car o r by bike to go to work(大部分人乘汽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例15 No stopping watching TV leads children to have an abnormal life(不停地看电视会导致儿童过一种不正常的生活。

)例16 Depend on my opinion, w e should control the time of watching TV (依我看, 我们应该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例17 In cities, people must get education, but in countryside, people seem no need to get much more education (在城市, 人们必须受教育, 但是在乡下, 人们似乎没有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

)3思维方式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

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又受到他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以及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思维方式不同, 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就会有差异。

学英语的中国人处于两种不同文化, 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汇处, 他所使用的语言往往由于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而难以让英语本族人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