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对当代设计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及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简析尝试分析设计创新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中国文化创新进行一定程度的探析。
关键词:中国文化创新
本文有较多的切入点和关联性,并都是关乎到行业的文化本质的,也许其中有些特质并不那么明显或者之前曾经被忽略掉,但经过整理,通过此文粗浅的论述尝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现代设计和西方设计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中国设计思想创新的落后与中国文化之间,与中国文化创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并由这些进而的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进行简要探讨,最后则是想通过以上的讨论所得出的,关于对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的一个初步评估。
据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超过二百六十种之多,对此没有详尽的资料佐证,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于文化的定义这一问题上众说纷纭的程度。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引自百度百科词条-文化)《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梁漱溟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
活所依靠之一切。”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凡是可称之为“文化”的,都是必然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从鸦片战争以来直至今天,在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一息息相关的过程中,国人却始终没有认知到落后的根结所在,从洋务运动到现代改革开放的引进外资,都只是停留在资本和技术,产业结构上的整合与徘徊,一味地强调西方(包括日韩)在技术上和管理理念上的领先与优势,并且一再地在课本中强调西方技术优势和科学文明的历史积淀,可是,这一切便是我国落后的本质吗?仅仅是经济,体制和观念上的问题吗?抑或者应该更一步地往更深处思考,这些技术和理念的优势其实并不仅仅是由其历史的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必然所决定的,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显而易见但又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基础之上,那便是——文化。
若谈到我国的文化,清以来逐渐落后于西方社会也是得到现在史学界广泛共识的。但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到这一境况的,是偶然?或必然?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很明显的是,我国的文化创新已经远远地落后了。
所以,一种文化持续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其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文化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而目前所关注的,和强调的创新绝大多数仅停留在技术,管理,和产业结构层面上,对于其他方面的创新,如“人本创新”,“文化创新”等却长期停滞
在表面,从现有市场上所谓融入“文化”理念的设计可以看出,其中更多地只是将“文化”这一元素表象化,风格化,而且将其归纳于文化创新的主流方式,这种刻意地融入“文化”元素的做法,恰恰相当将一包普通的手纸赋予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包装,而手纸的用途却并不会因为包装的精美发生任何的改变。虽然这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他们常做之事,并称之为设计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但这种带给受众的或多或少的文化理念虽然体现了创新的某一个层面,可恰恰却是一种最肤浅的形式。古人在设计制作那些今天遗留下来的,精巧的日用品时,他们当时并没有想到在制作过程中要“刻意”地加入“某某元素”。在那个没有引入设计美学的理论或者对消费群体细分的年代,一切都依凭着代代相传的经验和对大众化审美的领悟。所以现在的设计理念恰是将本该正确传达出来的东西本末倒置了,因为这些形式上的结果恰是文化创新的最后一步,一种附带性质的表达。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文化创新呢?很遗憾,这并不是一个列举概念便可按步解决的问题。诚如前面所引述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种文化只有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才具有真正的活力,从西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欧美文化也好,还是日韩文化,都是其民众日常生活的基本构架,他们所有的现代产业都是在这一基本框架内进行的,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决定将科技立国作为其设计发展的开始,还是韩国所主张的科技与设计共同进步。在较高的现代工业基础,轻重工业基础上,他们都
有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理念,而我国现代的文化理念是什么?长达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具备创新的能
力?进一步地说,是否能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符合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化创新问题,抑或,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否真的具有创新能力?
而这一切的答案,都要从对于中国文化的分析开始。
依梁漱溟先生的观点,从文化的比较上来讲,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延续性,文化的产生完全是独立的,自发的,这一点和美日文化不同,他们的文化都属于引入的方式。其次,中国的文化影响的范围很广,北至西伯利亚,南到南洋诸岛,东至朝鲜日本,西过葱岭以西,甚至欧洲,通过研究欧洲的文艺复兴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运动的物质基础实际来源于中国的若干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再者,如欧洲的启蒙运动所谓的理性时代,也是通过中国儒家思想的启发,为其精神的来源。(参见朱谦之著《中国思想对欧洲文化之影响》,商务印书馆出版),而且中国文化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与包容力,所以能够同化许多邻邦外族。以至于形成今天广大的中华民族,并且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疆域。让中国文化形成了一个大的单位社会并且具有极多的人口。以及在古代我国在各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有些领域比如数学甚至领先西方上千年,可现代科学却并没有在我国产生,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中,却逐渐陷入了停滞。而停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虽然对于其原因并不能给出直接明确的答案,但在这里想说明的
是,现代科学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文化思维在西方的出现。科学只有形成体系之后,才有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也与柏拉图,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观念有关,他们和老庄孔孟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哲学体系,所以继承者发展出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而且,不容忽视的是,科学的诞生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最终对近代中国社会哲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以后,正因为有了这一层的文化环境,才可以不用拘泥于某一惯性思维模式或排斥或犹豫地接受和学习更有利于国家
和民族发展的技术和文化,我们才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种合适的自己的文化思想来构建我们的个人价值体系。
综前文所述,虽然中国文化本身并不具备孕育西方创新思想的条件,但就这种创新思想本身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并同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和发展的。一方面是基于中国文化本身巨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现在已更进一步地继承与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种文化并存的,共同发展的多元文化体系。所以,回归到中国设计文化的来讲,相信在融合,消化,和发展西方创新理念的基础上,中国的设计文化也一定会朝着本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逐步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梁簌铭.《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