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合集下载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溶液的形成说课稿1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首先是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

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溶液知识点总结和习题(人教版)

溶液知识点总结和习题(人教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⑴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⑵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变时,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⑶溶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当把水蒸发完,溶质会析出。

⑷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注意:⑴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不能称为溶质的一部分。

⑵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⑶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

⑷当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生成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是水。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溶剂。

注意:⑴不指明溶剂是哪种物质的话,认为水是溶剂⑵如果是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6、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知识点二:乳浊液和悬浊液1、⑴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注意:⑴乳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静置后分层。

⑵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等。

⑵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注意:⑴乳化现象是化学变化。

⑵常见的用洗涤剂除油污都属于乳化现象。

用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是物理变化。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注意:⑴悬浊液形成过程是物理变化⑵常见的悬浊液:米粥等1、每一种物质溶解过程都包含吸热和放热两个过程。

【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溶解的过程一

【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溶解的过程一
体进行感知,促进学生
物质是由哪些基本粒子构
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网
对“元素观、微粒观、
成的?哪一种粒子是构成
络图,完善所学知识,
物质分类观”等化学基 本观念的形成。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的谜语,从溶液的分 类、性质、组成、结构 等方面,初步认识溶 液,明确研究和学习一 种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创设 情境
激趣
启思
重点 难点
重点:溶解的微观实质,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难点:溶解的微观实质;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 定性的原因;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建立。
评 价 设 计
1.通过课堂提问、跟踪练习和达标检测等方式,考查学生自 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考查学生能否 运用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一“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 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
后每个蔗糖分子要跟一定
体的描述。
对蔗糖和食盐溶解的
数目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
过程有了进一步更具
作为一个整体不断运动,这
体的认识。
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水合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探究
释疑
合作
交流
【引导思考】:
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从微 观的角度综合描述物质溶 解的微观过程吗?
【点拨归纳】:
【自我评价】:
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 迁移,思考跟踪练习 题,进行解答。
【问题启思】: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
在此初步提到“扩散” 和“水合”两个过程, 为后面学习“物质溶解 时能量的变化”做好铺 垫。
运用“对比”的科学方 法进行观察,便于学生 获得全面准确的科学 结论。进一步从微观的 视角加深对“溶解过 程”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二、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1.溶液的外观:澄清透明。

(溶质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的,所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3.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气体溶解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解于液体:少的是溶质,多的是溶剂;如果有水,无论多少,水是溶剂。

4.溶液的命名:“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如果溶剂是水,可以不说溶剂水。

氯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的全称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又可以叫做“氯化钠溶液”。

5.一些常见溶液的俗称: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钙溶液——石灰水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三、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1.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2.溶解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①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浓硫酸②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晶体③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四、溶液的性质①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常见的有色溶液:蓝色溶液(含Cu 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 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含Fe 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苏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基础题(word版)

苏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基础题(word版)

苏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基础题(word版)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大理石B、蔗糖C、花生油D、泥土2.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久置后,溶质〔〕A、浮于液面B、浮于中间层C、会沉于底部D、不会分离出来3.以下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溶质一定是固体,溶剂也一定是液体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铜,溶剂是硫酸4.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洗方法中,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5.以下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和水B、汽油和水C、蔗糖和水D、食用油和洗涤剂6.以下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B、碳酸钠C、植物油D、冰块7.以下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A、酒精B、碘酒C、生理盐水D、葡萄糖溶液8.将以下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食醋C、芝麻油D、蔗糖9.以下物质放入水中可以形成有色溶液的是〔〕A、泥土B、蔗糖C、高锰酸钾D、食盐10.一杯食盐溶液,其上层、中层、底层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3〔〕A、ρ1=ρ2=ρ3B、ρ1>ρ2>ρ3C、ρ1<ρ2<ρ3D、无法判断11.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12.把少量以下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碘B、蔗糖C、汽油D、泥土13.以下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14.有关溶液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C、食用油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15.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豆瓣酱B、蒸馏水C、玉米糊D、蔗糖水16.生活中常见的以下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B、矿泉水C、冰水D、玉米糊17.把少量以下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A、面粉B、植物油C、高锰酸钾D、蔗糖18.以下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食醋清除水垢19.以下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A、AB、BC、CD、D20.以下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泥水C、冰水D、可乐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回答以下问题: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利用其性可作燃料.②某口罩中有活性炭滤片,利用了活性炭的性.③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④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22 .生石灰溶于水后,其溶质的化学式为,白酒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溶液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溶液1.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溶液组成如何表示?”、“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学生对于溶液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到溶液,在实验室中也用到过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等。

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他们对溶液的认识仍是感性的、不具体的,甚至还存在着“迷思概念”现象。

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建议:根据设置的情境,从自己熟悉的溶液入手,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及观察,借助溶解动画视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识溶解现象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分析溶解过程中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联系生活常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学会饱和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准备:多媒体;烧杯(50ml)3只,试管2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胶头滴管;食盐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汽油、植物油、洗洁精。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比照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从微观上认识溶液【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及器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洁的水。

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一、溶解的过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 mL水的小烧杯中,参加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

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局部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想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从水中别离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稳定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

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局部进行比拟,会发现其组成完全相同。

这是溶液的均一性。

不管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别离出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 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温度升高;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 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4)、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 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5)、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 液中进行循环的。
拓展:溶液的性质:
• (1) 某些物质溶入水后,使溶液具有了导 电性。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H2SO4 汽油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剂 质 现象 现象 现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关系;⑵认识悬浊液、乳浊液,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⑶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体会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⑵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建立溶液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关键点:溶液的特征三、教法学法: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溶液,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溶液,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启发学生。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实验探究、对比、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善学生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准备: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汽油、洗洁精、水;试管、药匙、纸槽、胶头滴管、大烧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水老板新开了一家洗衣店,收到第一批订单,这批脏衣服上的污渍大致有盐渍、糖渍、泥渍、油渍等,同学们,如果你是水老板,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些脏衣服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过渡】水真的能顺利洗去所有的污渍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来模拟一下4种污渍遇到水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活动探究一】1.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将衣服上的污渍浸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用品: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水4支试管、药匙、纸槽、胶头滴管实验方案:友情提示:1.为便于观察到实验效果,实验所需固体药品取用量1/4药匙,植物油取5-6滴,水取约1/3试管体积。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备课3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资面试备课3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解的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出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去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乳化现象以及溶液和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知道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出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液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三、教学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四、教学准备:①、观察食盐的溶解(烧杯、蒸馏水、食盐、药匙、玻璃棒);②小烧杯2个、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好,同学们开始上课,学习本节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烧杯,我先往里加50ml的蒸馏水,再加入一药匙的食盐,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大家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食盐颗粒在水中慢慢的消失了。

大家想一下,第一,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第二,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第三、如果把这杯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食盐颗粒会不会析出?要想解答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习本节课--溶液的形成(板书)2、新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把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像是消失了一般,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板书):氯化钠溶液(混合物)=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在此混合物中,各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在不断运动。

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他的组成都是一样的。

并且不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溶液共同特点:均一、稳定。

均一是均匀一致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鲁教版
⑹名称: 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⑺能量变化:物质溶解时通常有能量的变化
思维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都有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硫酸铜溶液
②0.9%的生理盐水
碘酒
硫酸铜溶液
食盐溶解到水中为什么会均一、稳定呢?
实验探究
问题: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 化? 实验:
(1)取2只烧杯,各注入一定量水,并测量水的 温度,填入59页课本表中。
(2)将一药匙氢氧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上述2 支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填入课本表中 。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 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1.溶液:一种或几种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如:水、酒精等。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等。
4.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
思维训练
氢氧化 硝酸铵 氯化钠 钠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温度变化 量
升高 降低
不变
结论:物质溶解时通常有能量的变化
活动天地2
1.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水,然后 向试管中滴入两滴植物油,用力振荡,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 观察现象。
振荡后浑浊,静置后油浮在水面上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 重复1的操作,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

鲁教版九级化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鲁教版九级化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不变,如____________。
硝酸铵
氯化钠
知识点2:乳化现象 细小液滴
4.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_______________的 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_____乳__化__现__象_________。
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小兰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
小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甲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
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
鲁教版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重难点解析 1.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 度下降,如硝酸铵;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食盐。 3.乳化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常见的乳化剂有洗洁精、洗衣粉、洗手 液。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下降,如硝酸铵;
并D.预溶测【液此的因点均素一对拨性食是】盐指溶氯同解一速化溶率液钠的各影和部响分。蔗的性糖质、溶组于成相水同 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实例:温___度___降___低__溶,液氢不是氧无色化的钠。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鲁教版六三制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2》

鲁教版六三制初三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溶液的形成2》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2)
前置测评
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 2.溶于水后放热的物质有哪些?吸热的物质
有哪些? 3.溶液由什么组成?怎样判断溶液中的两大
成分? 4.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盐酸 (2)碘酒 (3)酒精溶液 (4)0.9﹪的生理盐水 4组2号—1 3组2号—2 2组2号—3 1组2号—4
哪些?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③减溶质 和 溶 液 ①降温 ②蒸发溶剂 ③加溶质
温馨提示:

不 饱 和 溶 液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 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 相反.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一定温度下,往50g食盐饱和溶液里加入3g水, 食盐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条件下,糖能不能无限地溶解 在水里? 2.糖在什么情况下能继续溶解,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继续溶解?
生活某告种诉在溶我一质定的蔗中样想和温溶从糖,呢溶一度液上的不?下叫液想面,这溶断)和,的一种解地不说生定溶:加饱一量质活(入和说溶的在现蔗溶:剂不8象0糖液里饱℃,;还和的你能溶、最概能继液2后念0说续会吗m溶出怎l?解水饱
不饱和在溶一液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饱能和再溶继液续溶解某
种结溶论质的溶液叫这一种定溶温质度的下饱,和固溶态液物质在一定量的水
中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你可以回答了吗?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
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 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第三单元 同步随堂检测题附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随堂检测题附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选择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奶粉B.硝酸铵C.花生油D.泥土2、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4、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 and climate change”(水与气候变化)。

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H2和O2的质量比为2:1C.单一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D.江河、湖泊的水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5、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散于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B.料酒C.花生油D.味精6、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D.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7、下列对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溶液溶质溶剂A 澄清石灰水石灰石水B 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水C 生理盐水氯化氢水D 硫酸铜溶液铜硫酸A.A B.B C.C D.D8、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9、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氧化钙C.硝酸铵D.浓硫酸10、生活中有很多除去污渍的方法,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橡皮擦去白纸上污渍11、根据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20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增加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12、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增加溶剂B.降低温度C.升高温度D.恒温蒸发溶剂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14、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①加热;②搅拌;③将固体溶质研细;④增加溶剂的量.一般可行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②③二、填空题:15、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 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丶溶液的形成PPT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 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丶溶液的形成PPT
硝酸铵溶解吸 收大量的热
注意:温度计、玻璃棒每次用完要擦干净,再继续使用。
扩散过程 (吸热)
溶 解 过 程
水合过程 (放热)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吸热 = 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例如:NaCl固体溶于水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NaOH 固体溶于水
讨论
硫酸铜
H2SO4 酒精 油脂 白磷
水 水 水
汽油 二硫化碳
氯化氢 水
碳酸

日常生活沾有油污,用水很难洗干 净,是用什么物质去除它呢?原理又是 什么?
[实验]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
现象
把液体到
入的物质
掉后试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分层
乳浊 乳浊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干净
乳浊液和悬浊液
1、乳浊液:液态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
共同特征:不稳定、不均一
洗洁精、洗发液等物质能使食用油以细小 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 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 分散到 液体里形成的
。混它合物 (是不/不是是)溶液。
2.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
碘酒
溶质 碘 溶剂酒精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3)食盐水和蔗糖水混合后仍为溶液 4)所有的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5)98%的硫酸溶液中水做溶质,硫酸做溶剂。 6)食盐溶于水,得到食盐溶液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
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硝酸钾
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液能继续溶解高锰 酸钾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加入少量 2.此溶液为硝酸钾 质的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 的饱和溶液,高锰 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一、溶液的分类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 不饱和溶液: 在 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 一 续定 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 溶条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解件 该下 溶, 质能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 ?否 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 继 饱和溶液: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 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稀溶液
课堂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D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20℃时,在一只试管里盛15g水,放入0.2g熟石灰 ,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 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D)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10gNaCl 20gNaCl 30gNaCl 40gNaCl
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
固体溶解 待 测 溶 液 少量该固 体溶质 固体不溶 原溶液为饱 和溶液 原溶液为不饱 和溶液
实验探究3-2
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KNO3), 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硝酸钾
【现象】: 硝酸钾有一 部分未溶解
的密度为b g/cm3,则a和b的关系( A、a=b B、a﹥b
A

C、a﹤b
D、无法确定
8. 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食盐
A

C、硝酸铵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活动天地3-3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在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KNO3)固 体,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硝酸钾全部溶 解了 【问题】:这20ml水中 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 不能继续溶解 KNO3的溶液叫 体吗? KNO3的 获得结论:在一定量的水中硝酸钾 20mlH O 饱和溶液 不能无限溶解

对于不同物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 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只是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些。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⑴增加溶剂 ⑵升温
⑴蒸发 ⑵降温 ⑶增加 溶剂 溶质
不饱和溶液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升高温度 减少溶质 饱 增加溶剂 和 溶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液 蒸发溶剂

不 饱 和 溶 液
一 般 规 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 熟石灰:Ca(OH)2 化?
降低温度
饱 和 溶 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不 饱 和 溶 液
特 殊 情 况
室温下
A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少 含溶质百分比大的溶液叫浓溶液, B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多。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溶 质 溶 剂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久 ,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不一定。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 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
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
常温下,分别往四只装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 食盐,且加入食盐的量从A到D依次增加,怎样 判断四杯溶液是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含溶质百分比小的溶液叫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硝酸钾+水
多 少
相等 相等
不饱和 饱和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小结: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 定是稀溶液。 2、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种溶质 来说,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些。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4. 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录。以下说法不 正确的是( D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5. 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 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3-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药匙小头将氯化钠晶体 洒落水中,边洒边摇晃烧杯或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晶 体的变化,直至氯化钠晶体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壁,感 受温度的变化。
注意药匙的使用 方法
注意搅拌的方 法
问题: 1.氯化钠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如果把上述氯化钠溶液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放置一 个月,一年……你猜猜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若 有幸搭乘神州九号遨游太空,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 来? 3.想一想,这杯氯化钠溶液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 处,是否一样咸?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 程度相同;如果将食盐水静止很长时间,食盐也不 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A.酒精 、 水 B. 食盐 、 水
C. 碘
D. 糖
、 酒精
、 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 溶液中析出来的 3.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粒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挤占,
所以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
放出热量?如何确认吸热或放热?如何用实验来证 明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3-1: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注意使用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ml蒸馏水,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T1),记录。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B、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 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 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不一定。
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是混合物,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
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液的温度明显
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氯化钠溶液 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热量的变化呢?
思考: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吗?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平时
是用什么洗掉的?
活动天地3-2: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的溶解性比较

1.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四滴植
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白 醋 啤 酒 无 土 栽 培 西 红 柿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5、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6、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
6.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 说法正确的是(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7.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 g/cm3 ,下层溶液
5.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 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蒸发水 ; 加入硝酸钾固体 ② 降温 ; 降温 ③ 。 6.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 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7.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B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