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国内研究现状
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资产核算不准确。
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对资产的核算存在差错,比如存在重复登记、漏登等现象,导致资产总量不准确,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二、设备维护不到位。
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导致设备的
使用寿命缩短,维修频率增加,给单位的日常工作带来困难。
三、资产监管不严格。
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监管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资产丢失、损坏等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资产核算。
基层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资产核算体系,对每项资产进行详细
的登记、核算,确保资产总量准确无误。
二、加强设备维护。
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按时进行检修、保养,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资产监管。
基层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监管制度,制定严格的使用规范
和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基层事业单位应着力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
立全面的资产档案,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基层事业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加强资产核算、设备维护、资产监管
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为单位的发展和
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资产安全和经济效益,因此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水平不够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足;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盘点不及时、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导致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此处省略1785字】。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国家资产安全、提高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只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资产遗失、损坏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率,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研究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可以帮助发现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
只有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2. 探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寻找改进的突破口;3. 提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包括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4. 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系统、加强监督与评估等方面;5. 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确保资产安全、合理利用资产、提高管理效率,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关乎着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成本高昂、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优化策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使用与维护管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强化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意义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单位的运行效率、财务状况以及整体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还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意义在于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其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目前,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规模持续性扩大,固定资产占据总资产较大比重,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种类多、体量较大,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大大增加。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才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使用固定资产,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一些痛点,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难以达到较佳的管理效果。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上下层级高度重视,并且给予行动进行支持,保证账账、账实一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为各项活动实施提供保障。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对于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狠抓固定资产管理,展示固定资产的作用,当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降低事业成本。
固定资产通常价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作为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的必要工具,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估固定资产应用情况,保证其获取较佳的效果,降低事业成本,确保固定资产完整、安全,助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②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运行中的核心资产,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提高资产完整性、安全性,避免固定资产流失,遏制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节省国家财力。
③提高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全面摸清家底,堵塞管理漏洞。
通常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额较大、种类繁多,分门别类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资产合理配置和应用,提高其自身应用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1]。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指导,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之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资金、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管理不善往往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加强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探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可行的改进方案。
1.2 研究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固定资产是机构的重要财产,直接关系到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资产的安全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一旦出现,往往会导致机构的财务损失和粗放管理现象,影响机构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既可以优化机构资产配置,提升机构管理水平,也可以规范机构运作,降低风险,进而提升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促进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和风险,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运作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购置并使用长期待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监管不够严格,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等方面。
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1. 制度不健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部门职责不清晰,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不堪。
2. 资产监管不严格: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监管不够严格,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
部分单位在资产入库、报废等环节存在着管理不当的问题。
3. 资产利用效率不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效益不高的情况。
一些单位的设备老化严重,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后续的维修成本。
以上现状分析表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亟需采取一系列的优化策略来改善管理现状。
三、优化策略提出2. 加强资产监管措施:完善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3.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升级等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4. 强化资产审计监督:加强固定资产审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督效果。
以上优化策略提出,可以从制度、监管、效率、审计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2017月(上)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进行说明,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印制成册,让员工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学习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2.优化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如果说管理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心脏,那么管理机构与人员则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身体。
对固定资产而言,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是其主体部分,如何管理、管理的效果如何,均离不开机构与人员的参与。
实际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具体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包括所有权与行政工作。
分级管理中,各机构应当明确职责,发挥各自作用,财政部通过审核等手段进行监督。
微观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对部门与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分工。
预算、采购、固定资产分配、核算、监督,都应当具体化到不同部门。
另外,应当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单位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学习,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逐渐根据需求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
3.合理购置和利用固定资产购置与利用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双手,对其管理的操作流程集中体现于购置和利用环节。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很容易出现盲购滥用的现象。
要实现合理购置,应当在预算中严格规划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与质量水平,将活动范围在可实施范围内降到最低。
对于超预算的购置,需要经过特定程序审批,避免工作人员以牟利为目的购置固定资产后将其虚置。
要实现合理利用固定资产,需要单位加强技术与制度支持,也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
单位员工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杜绝刻意损坏的现象。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专门性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检测,单位应当做到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修后及时检修。
为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利用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预算、监督、核查,应当利用网络技术,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型号、使用情况全面入网,定期更新。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单位资产的安全和运营效率。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率低等,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优化策略来解决。
本文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落实措施,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
通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如何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1.2 研究意义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务资产,对其有效管理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而为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财务资产,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减少资产的浪费和损耗,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和职能,对单位的整体管理和运营模式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存在的管理问题和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从而改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提升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正文2.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增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如何合理规范地管理这些资产,对于增强单位经济效益、推进单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流程不规范和信息不透明等方面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管理体系不完善。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不同部门的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流程不畅,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难度大。
2.管理流程不规范。
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和处置等过程缺少规范,往往难以对各类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容易出现资金浪费和资产丢失等问题。
3.信息不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资产信息无法及时公开、透明化,缺乏对资产存量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难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从制度、流程、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制度建设。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规范化流程和标准化操作将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效率。
2.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可采用资产管理系统或ERP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使得资产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和可视化。
3.流程优化。
从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处置等环节入手,对流程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一个通用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4.管理能力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资产管理运营和管理技能。
同时注重各项考核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模式。
总的来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从资源保障、安全保证和经济合理性出发,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必修课程,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日趋完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优化路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1)缺乏有效的资产分类与估值体系。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资产分类和估值标准,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难以实现全面、准确的资产估值;2)缺乏国有资产流动性和流转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多为固定资产,缺乏流动性,因此无法有效实现资产的增值和优化配置;3)资产维护和运营效率较低。
由于缺乏市场化机制的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往往侧重于资产的维护而忽视了资产的运营,导致资产效益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一些亮点。
一方面,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建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资产管理,推行了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等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路径。
建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有效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益。
然后,探讨优化路径。
建立健全资产分类与估值体系。
通过制定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和国家级的资产估值方法,确保资产的准确估值,为资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国有资产流动性和流转机制。
通过制定流动性管理制度、建立国有资产交易平台等,实现国有资产的流动化和流转,提高资产效益。
强化资产管理与运营一体化。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运营的关注,引入市场机制,推行综合运营管理,提高资产效益。
加强监督与考核机制。
建立国家级的资产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与评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问题。
优化路径包括建立资产分类与估值体系、建立国有资产流动性和流转机制、强化资产管理与运营一体化、加强监督与考核机制等。
浅析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现状与对策
浅析现行事业单位固定
吴 素妹
固定资产是 事业单位 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 , 保证 是 提供关 于固定 资产 价值 的真实情况 。 一方面造成资产 负
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 的物质基 础。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 化 以及部 门预算 、 府采购 、 政 国库集 中支付等 财务管 理 制度 的改革 ,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不适 应新形势发展的需 要 , 也不符合我 国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建设 的需要 , 影响了现实 中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核算 的准
行政事业资产调研报告
行政事业资产调研报告一、引言行政事业资产是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总和,是保障行政事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行政事业资产的现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二、行政事业资产现状1. 资产规模庞大:我国行政事业资产规模庞大,涵盖了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办公设备、文物等各类资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行政事业资产总额已达到数十万亿元。
2. 配置不均衡:由于历史、地域、政策等多方面原因,行政事业资产的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部分地区、部门资产过剩,而部分地区、部门则存在资产短缺的情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目前,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账本式管理方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范围有限。
这不仅影响了管理效率,也制约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意识薄弱:部分单位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不严格,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2. 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和风险。
3. 监管力度不够:行政事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存在违规使用、擅自处置资产等问题。
同时,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不够也使得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对行政事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管理流程,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同时,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建设也在国际经济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我国固有资产的新规定,要求各单位严格把控产业资产,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行政单位应该找出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固定资产合理化、有效化,从而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经济增长势头迅猛,也促进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只有经济的带动,我国各行各业才能发展的更好。
但是,近几年,国有经济发展过程中漏洞越来越多,也使得固定资产的分配和发展极不均衡,当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分配不合理、资源重复利用以致浪费资产众多,而我国的行政单位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改革,解决固定资产的漏洞,从而提高我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有企业,主要面向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近几年,随着国民幸福度的提升,人们也更加注重社会服务行业,而我国也一直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行业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大众的满意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国家用于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提供社会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自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国有资产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也包括其中。
其中最主要的是资产的分配和使用方面,需要行政单位做出明确规划,同样,对于资产纠纷解决方面也需要行政单位的帮助。
可以说,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解决现有行政单位管理方面的问题,是每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的现实意义行政单位的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管理制度不但能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度和经济指数,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优化势在必行,而加强行政单位的管理也有很多优势。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背景与意义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方法和范围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剖析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范围限定在本市区范围内的事业单位0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
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通常采用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采购环节固定资产的验收应当严格把关,但实际上存在验收不规范、标准不明确等问题。
验收环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现状配置流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流程应当规范,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配置标准虽然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做出了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配置标准往往不明确,存在随意性。
配置效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效果应当良好,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现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使用规定使用效率使用安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应当较高,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但实际上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0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现状020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处置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应当规范,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处置流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效果应当良好,但实际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组成的一类公共机构。
在执行各项行政事务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作为支撑,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管理体系混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类别繁多,其管理体系没有统一标准。
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管理松散、有的管理混乱。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等专业性机构,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2.信息化程度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缺乏信息化手段,大部分仍停留在手工账簿、Excel表格等简单的管理方式上。
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数据更新慢、搜寻资产信息困难等问题,对于规模较大、种类较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3.安全问题突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缺乏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导致资产损失和溢出情况时有发生。
二、解决方案1.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混乱的问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专业资格证书,做到专业化管理。
同时,编制《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立各部门、岗位的管理职责。
2.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可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条码管理、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资产标识、实时数据采集等功能。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技术文件、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编制完备的资产维修和维护手册,推广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资产保卫机制,加强场所保护,限制资产出入口的地点和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盘存,随时了解资产变动情况。
同时,加强设备、系统的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监控、预警等功能,对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日益壮大,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甚至损害国家利益。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首先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通常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效率降低。
其次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数据不够准确、全面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和管理不够严谨,导致资产数据不够准确、全面,影响了管理决策的准确性。
二、存在问题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偏低3.固定资产数据不准确、不全面三、问题原因分析四、解决思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采取措施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健全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效率。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管理人员能够胜任管理工作。
3.加强固定资产登记和管理。
完善固定资产登记和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登记和管理流程,做到严格管理、精确登记,确保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和全面。
五、解决措施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细则,明确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规范管理行为,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统一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六、结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肃的课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提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但纵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管理薄弱现象。
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法规制度建设,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监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对它们的管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分工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
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不是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就是没有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不能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二)管理意识淡薄,认识不清。
目前,部分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重钱轻物,存在很大片面性。
观念上的偏差导致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得力,使购置的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编制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二是购入的固定资产(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四)监管机制不完善。
由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出售、报废、转让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致使单位领导对部分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一无所知,或假装不知道,使其长期挂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单位内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支撑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办公运行,为社会 和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人们的信任度。因此,行政 事业单位一定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 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率,发 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4页共5页
编号:
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5页 共5页
[4]程越,高昂,孙兆洋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J].标准 科学,2014,(9):24-27
第5页共5页
第2页共5页
编号:
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3页 共5页
一方面,为了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方便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优 化配置,需要定期对单位进行清产核查,特别是在年底更要做好资产的清查工作, 对于核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情况需要找出原因,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并按照资 产核查的规定程序进行文件的审批和处理,及时对账目进行调整,保证账实相符。 另一方面,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固定资产 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很多程序,现我们从购建以及报废处理 这两个环节入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购建制度,在购 建固定资产时需要按照规则制度进行经济性、适用性论证,保证单位的固定资产 可以满足正常办公的需求,同时又不能造成浪费。其次,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报 废处理制度。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查时,需要对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 产进行报废处理,由相关的负责部门填写报废单,并标明报废的原因,在履行完 报废处理的审批程序之后,需要对相应的账面价值进行注销,保证所有账目都相 符合。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而建立的机构,成为国家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服务范围广泛、服务对象多元,所涉资产基础设施较为庞大,因此面临的资产管理问题并不简单。
本文将结合实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其提供管理指导。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固定资产是指单位内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长期投资、定期应用和固定的有形资产,包括建筑物、土地、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务经济基础,其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登记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登记不规范,存在遗漏登记资产或对实际采购的资产登记不准确、登记不及时等问题。
这会导致单位资产基础数据不完整,难以全面掌握资产情况,也会影响资产的使用效益。
2. 资产清理不彻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资产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但因为需要相关人员审批、报废程序烦琐以及资产清理工作繁琐等原因,导致资产清理不彻底。
这不仅影响到资产使用效率,还会增加维护费用和占用大量的场地、空间等资源。
3. 资产保管不到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多为行政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资产保管体系,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到位。
部分员工对资产保管意识不高、管理不细致,甚至会因为不恰当的保管方法或人为疏忽等原因导致资产的丢失和破坏。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入手,提出具体且可行的解决方案:1. 建立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完整、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包括资产登记、资产评估、资产核查、资产盘点等,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权利、标准和流程,加强对资产的监管力度。
2. 清理老旧资产建立完整的报废程序,对老旧资产和损坏资产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尽早将其报废处理。
在对保留资产进行维修保养时,选择品牌可信的保养服务商,避免出现低价质量差的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其因公务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单位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这里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探究。
一、固定资产问题的现状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许多必须购置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土地、办公器具和设备等等。
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导致管理混乱,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资产登记不准确,清查不彻底,缺少设备管理政策规定。
2、资产盘存不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存漏查漏报等情况时有发生。
许多单位缺乏将资产登记纳入财产管理制度中,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及时、不准确。
3、信息管理不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多依赖于人工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
资产登记系统、盘点系统、日常维保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缺乏,导致固定资产信息管理不完善。
4、缺乏科学的保养维护制度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受到资产周转率的影响。
使用寿命长,利益投资就越大。
但缺乏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的寿命被极大的浪费和消耗。
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以上述问题为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改进固定资产管理:1、建立规范现代化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起更加规范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固定资产的权责法规和操作流程,提高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2、加强资产登记和盘存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将所有备案登记的固定资产纳入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对无法登记的资产进行补登,统筹修复资产,确保资产盘存全面、及时、准确。
3、推进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档案信息中心作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中心,通过电脑录入等方式将固定资产所有信息资料输入进去,对资产的使用、操作和费用支出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实时数据管理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是高度集中的,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也随之无法分散。
既然政府要控制有关的人权、财权和物权,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惟一主体是政府,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则逐渐形成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模式,导致政府和事业单位一体化。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划分,这一时期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和行政单位共同执行1988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郑哗,2005)
直至1989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财政部(88)财文字第634号通知),标志着事业单位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开始建立。
同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对于预算管理单位的分类,在原来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和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基础上增加了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这为后续的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条件。
(童建良、单惟婷,1998)
1997年起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取代了1989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规定》。
《规则》提出取消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三个种类的划分,要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是接受财政补助的单位。
事业单位之间的预算管理等级差异转变成了补助数额大小的数量差异。
(金素文,1998) 行政单位会计在1998年以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分立,与事业单位会计相融合成为单位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会计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报,而且要核算自行组织的收入、支出,以及收支的盈亏情况,形成与原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
为适应政企分离,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行政单位主要执行政府的管理职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拨付预算资金的取得、运用,形成与事业单位会计不同的行政单位会计。
因此1997年5月财政部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997
年7月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2月出台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
至此,原预算会计的两个组成部分(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变为三个会计系统(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随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式有了重大突破。
取消了原有三种预算管理单位的划分,建立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向补助的财政供给机制。
会计核算实务有所变化,会计要素由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会计核算公式由资金来源一资金运用=资金结存,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与国际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惯例更为接近。
(李学军,2008)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后对会计核算行为、借贷记帐法、净资产保全、应缴财政专户款、会计要素、会计等式、预算外资金等作出了规定,对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伟,199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日趋完善,进入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修订已经实施了15年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要求。
(关振宇,2013) 党的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奋斗目标以来,我国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我国社会的公共事业发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作为公益事业主要载体的事业单位功能定位问题跃然而出,政事、事企不明,机制不健全不灵活的现象正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瓶颈;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供给总量都无法与社会需求与公平要求相匹配。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帷幕。
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之
一就是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配合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供财务支持和改革基础。
财政部先后修订了的《规则》、《准则》和制度,同于2012年颁布,这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改革要求,财政部陆续发布8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但一直未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相对分散。
通过修订《制度》把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写入新《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
2012年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对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需要配套修订《制度》。
财政部2013年发布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作为对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的修订。
新制度不仅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相关修改,同时对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允许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使得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不仅能反映行政单位预算行情况,同时也能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