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七律长征》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毛泽东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2022学年)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毛泽东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2。

难:艰难险阻。

3.等闲:平常,无足轻重之意。

4。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5。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7。

泥丸:小泥球。

8。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度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9.云崖: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10。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1。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12.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3.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脸.【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七律·长征》课件

《七律·长征》课件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 卷
《七律·长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革命 的伟大历程,为世界文学提供了了解中国革 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主题
《七律·长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世界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丰富了文学创作的主 题和表现手法。
促进了世界文学的交流与 互动
VS
象征
整首诗以红军的长征为主题,通过描绘长 征途中的景象和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不畏艰 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象征 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 兴而奋斗的伟大历程。
03
《七律·长征》的思想内 涵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持的 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精神,面对艰 难险阻,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 的态度。
语言和修辞
语言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 华丽辞藻,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 思想感情。诗句用词精准,含义深刻 。
修辞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诗歌的表 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 感染力。
意象和象征
意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 景象,如“万水千山”、“乌蒙磅礴” 、“金沙水泊”等,表达了红军长征途 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
推动现代诗歌的发展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现 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丰富了诗歌的主题
《七律·长征》以长征为题材,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为诗 歌创作提供了新的主题和视角。
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
《七律·长征》以其激昂的情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了广大民 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

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摘要: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1.课文《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2.课文的中心思想: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二、作者简介1.毛泽东生平简介2.毛泽东创作《七律长征》的背景三、课文解析1.诗的韵律和格式2.诗中描绘的长征历程3.诗中表现的长征精神四、课文意义及启示1.课文对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2.课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提纲】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丽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

【提纲】二、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七律长征》是他在1935 年创作的一首诗,正值红军长征时期。

【提纲】三、课文解析《七律长征》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诗中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头,展示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展现了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诗的结尾,“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战胜一切困难后,内心的喜悦和豪情。

【提纲】四、课文意义及启示《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描绘长征历程的诗歌,更是一种弘扬长征精神的有力武器。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代面临各种困难挑战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课件
语言描写 凶残
动作描写 愚蠢
1.雾凇是一篇写( )的文章,介绍了闻名全国的( ),读后我觉得雾凇( )。2. 三九严寒,( )。松花江畔的( )上,( )的霜花( )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 ),(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诗人曾经用什么字来替换“绿”字?
“绿”字有什么独特的意思?
一、写出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色彩没二、表现的春风唤醒大地,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
《七律长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指导:
主目录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作品介绍:
词句注释: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⑶难:艰难险阻
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特点,以及对仗的严谨。

教学准备:1、了解长征的背景2、搜集*的诗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需重新设计个有特色的导入语二、1、作者*需稍稍介绍(可请学生先说)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为了走上抗日第一线,挽救中华民族。

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uacute;)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解题并介绍七律的特征,学生齐读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解读诗歌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头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对困难怎样的态度?明确: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对困难的藐视,变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诗句中首先肯定“远征”是困难的。

但红军的回答是“不怕”。

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着诗人把遇到的千万件困难,只用“万水千山”四个字加以概括,对“万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难的态度是“只等闲”。

也就是“没什么”的意思。

“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

这两句,实际上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如果说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那么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那么诗歌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中要面对的哪些困难呢?明确:“弯弯曲曲五岭山、高大的乌蒙山、险要的金沙江、凶险的大渡河、终年积雪严寒的岷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

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岷山千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 一位杰出的诗人。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央工农红军长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1)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它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的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资料。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七律 长征》注释+译文+背景

《七律 长征》注释+译文+背景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迤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⑦走泥丸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⑪桥横⑫铁索⑬寒。

更喜岷山⑭千里雪,三军⑮过后尽开颜⑯。

【注释】①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②只等闲:平平常常的。

只,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末。

等闲,平常,随便。

③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⑤腾细浪:水翻腾出的小浪花。

腾,水翻腾⑥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⑦磅礴: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气势磅礴。

⑧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⑨金沙:指金沙江,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将追兵远远甩在身后。

⑩云崖:高耸人云的山崖。

⑪大渡:指大渡河。

⑫横:横跨⑬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⑭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⑮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

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⑯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险峻,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心惊胆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整理了小学五班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理解三个新单词,能写出三个新单词。

能正确读写《长征》等单词;(2)动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读懂诗歌,感受毛泽东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

2. 课文讲解: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二万五千英里长征的艰辛历程,赞扬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韵诗。

这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幕一个句子和四句,由头对、颏对、颈对和尾对组成。

第一联以总指挥的豪爽话语、豪言壮语、高楼大厦、诗词,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

下巴关节承接"千山'。

首先用"战栗'和"壮阔'的夸张手法来表达山的危险,然后用"小浪'和"泥丸'的比方来描述山的渺小,用"克制'的手法来表现红军的伟大。

它的颈部连接着一万个水。

"暖'和"冷'不仅可以描述天气状况,还可以写出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一程。

"千万里雪'翻越岷山,其实比"千姿百态'的武陵山、乌蒙山更难。

但此时,胜利在望,心情愉悦,"喜悦'发自内心,暴风雪过境的眼神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以《开放的面孔》作为结语,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后的欢乐状态,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圆满胜利。

整首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法雄浑。

它不仅总体上雄浑有力,节奏强劲,而且在小调、抑扬顿挫上细腻细腻。

这首诗的对仗很工整,词也很准确。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终止时写下的一首诗。

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供参考浏览!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一):《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网观看影视剧等,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与藏族同胞结盟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巨。

同时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在课前相互交换,使学生对长征有了必须了解,再透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资料。

之后让学生透过屡次朗诵、背诵,知道诗句资料,从而感遭到红军长征的艰巨和克服艰巨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透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

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巨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以前的爬山经历,然后作比较,让他们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之后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巨了。

在学生浏览感受后启示学生摸索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样看待的? 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知道感悟暖和寒。

同时让学生了解这四句怎样很好地体现一、二句万水千山的资料,怎样体现远征难的,怎样更好地体现红军的不怕精神的,还有三、四两句,怎样较好的体现了这首诗的艺术性等。

透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感遭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爱好不太浓厚,诗歌的知道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资料不是真的知道,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平淡的诵读中也能够证明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山资料: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 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 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 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 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 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山 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3,800公尺 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 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最大。
我的感受:
红军不怕 把万水千山都看得 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
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
的精神。
【等闲】
①平常。 ②随随便便;轻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③无端;平白地。
①平常。
【等闲】
①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 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许光达
1、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诗句。亮出你有韵律 美的诗文朗诵! 3、读懂本诗的字词,进而读 懂诗句的意思。你的方法一定 很特别!
你了解长征吗?让我们再次走近长征。
为什么要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 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 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的 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 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 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 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 命的火种。
红 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课后练习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路线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五岭山脉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乌蒙山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 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 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 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 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 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 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 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 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 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 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 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 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 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 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 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 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 迹.
律诗和绝句
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 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 句,简称七绝。 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 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 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 等闲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岭 逶迤 细浪 乌蒙磅礴 泥丸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 铁索寒 岷山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 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简介 五岭又称南岭,是位于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边境的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是一组海拔1000米以上 的山簇,宛如一个屏障,阻挡北方寒流南下广东。寒冬时五岭南、 北的景象迥然不同,有所谓“南枝向暖北枝寒”岭北梅花刚开,岭 南桃花已凋谢,气候差异颇大。 五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约当北纬24°00′~ 26°30′,东经110°~116°。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 延伸至闽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 、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乌蒙山的资料 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位于滇东高原北部和贵州高原西北部, 东北——西南走向,系由断层抬升形成的年轻山地,大部分由上古生 界石灰岩组成。长250千米。海拔约2000米,最高峰4000米,高出附 近高原面500米~1000米。山间多盆地和深切谷地。喀斯特地貌发育, 残丘峰林、溶蚀洼地、石灰岩溶蚀盆地、灰岩槽状谷地及溶洞、地下 河等广布。有牛栏江、小江、普渡河、南盘江和北盘江等河流。乌蒙 山对沿四川盆地南缘或贵州高原斜坡向西、南推进的冬季寒风越了阻 挡作用,对云南气候有一定影响。乌蒙山总面积达近400平方公里,主 要包括北盘江峡谷和碧云洞溶洞群两个园区及韭菜坪、金盆天生桥、 阿勒河、盘县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落、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等5个特色 景区。公园以喀斯特遗迹和地貌景观为主要特色,以良好的气候条件、 生态环境为载体,融合了悠久的夜郎文化、红色文化、矿业文化、古城 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和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自然 人文价值。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释: 1.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2.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3.大渡:指大渡河。 4.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 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
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
等闲
课后作业
1、课后推荐大家阅读与长征有关的 书籍,如《地球的红飘带》等。 2、说说学习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3、搜集毛泽东写的诗词,领略毛泽 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 的博大胸怀。
律诗和绝句 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 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 生壁》)。 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 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 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 游的《游山西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