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丹红”事件浅析媒体在社会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解读
“苏丹红”事件及其反思
![“苏丹红”事件及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db45609b6648d7c1c7460a.png)
收集整理“苏丹红”事件及其反思“苏丹红”事件及其反思“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一号”会导致鼠类患癌,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2005年3月4日,北京有关方面检测出亨氏中国某批号的辣椒酱中含有“苏丹红一号”。
3月9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浙江已经发现三种食品里含有“苏丹红”。
从广东到河南,“苏丹红”的踪迹开始逐步显露,很多是在辣椒酱、酱菜等小食品中添加“苏丹红”作为色素。
3月15日,著名连锁快餐品牌肯德基的两个品种“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在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16日,这两样产品在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内全部停售。
3月18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在食品专项执法检查中,从朝阳区某肯德基餐厅抽取的原料“辣腌泡粉”中检出“苏丹红一号”,这种“辣腌泡粉”用在“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劲爆鸡米花”3种产品上,加上“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肯德基已有5种产品检出“苏丹红”被停售。
晚上,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发了一份公开声明,肯德基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深表遗憾,并向公众致歉。
3月19日,肯德基餐厅已将两种含“苏丹红一号”的产品及调料全部销毁。
3月22日,北京市场恢复了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汉堡、劲爆鸡米花3种产品的销售。
3月23日,在全国恢复了新奥尔良烤翅的销售。
3月30日,一份包括25种食品在内的含“苏丹红”名单由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对外公布。
这些涉“红”产品包括腐乳、榨菜、鲜辣酱等,其中有14种产自3家北京企业。
5月13日,欧盟宣布,欧盟已对食品中“苏丹红”和“对位红”等违法染料含量设定严格的检测标准,并将组织欧洲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发更为有效的违法染料分析检测技术。
很多食品餐饮部门、企业所经历的“苏丹红”风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从公关学的角度看,有如下两点反思:1、面对危机,优秀的企业不但要善于应对危机,化险为夷,还要能在危机中寻求商机。
肯德基危机公关案例
![肯德基危机公关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d0321e3968011ca200910b.png)
百胜餐饮பைடு நூலகம்团
百胜餐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在全球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5,000家连锁餐厅和100多万 名员工。其旗下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东方 既白、塔可钟、A&W及Long John Silver's(LJS),分 别在烹鸡、比萨、火锅、中式快餐、墨西哥风味食品 及海鲜连锁餐饮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4、拖延时间— 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慢慢淡忘此事
肯德基在危机平息后的善后处理
尽管在危机之前和危机处理过程中肯德基危机公关的可圈 可点之处很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肯德基的善后处理措施 落实的很到位,可以说是这次危机处理的亮点所在。
(一)通过促销活动稳住老顾客 (二)全面展开一项代号为“雷霆行动”的动作,肯德基将联合25
总结
社交时代,品牌如何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持续的互动与沟通,如何借助 网民来塑造企业形象,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须放在战略高度慎重思考 的问题之一。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式全球连锁快餐企业,肯德 基在产品、服务以及营销上的本地化创新,让“为中国而改变,全力 打造新快餐”的经营理念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在这媒体较为开放的时代,肯德基能够运用好媒体的力量,化各种危 机为质量安全保障的品牌宣传并且它能运用好媒体,在舆论面前通过 媒体的新闻报道,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制造对品牌有利的宣传。这也 是它为何在种种危机面前还能生存下来的强大力量,没有媒体报道肯 德基的公关新闻,帮助肯德基宣传其正面形象,恐怕肯德基企业早已 倒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了。
学生
负面事件
苏丹红事件—2005年,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
量苏丹红(一号)成份
瞒报事件—2010年报道百胜集团隐瞒鸡肉样本自检抗生素残留不合格
浅谈企业危机中与媒体的沟通
![浅谈企业危机中与媒体的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78eff9d5ccbff121dc36833f.png)
浅谈企业危机中与媒体的沟通企业危机是危险和机会的组合,而媒体是开展危机公关可以借助的最有影响的社会力量。
如果我们能借助媒体的力量并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危机是可以变为转机的。
标签:危机危机管理沟通在现代社会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经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机”.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偶然事故,罢工、恐怖事件、财务损失和面临接管等,这些事件都可能降临企业,使企业面对严峻的考验。
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岁,中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7年~8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年~3年,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已有70%“寿终正寝”。
倒掉的企业大部分都有一个直接的导火线,很多是因为危机没有处理好使企业迅速崩溃,更有不少企业是因为在危机中没有把沟通做好而导致企业垮掉。
危机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关注性着四个基本特征,使任何企业都不敢忽视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危机管理中,沟通则作为危机处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享有其他任何手段和工具都无法特代的崇高地位。
切记:企业的声誉需要通过长期谨慎小心地制定决策,并对宣传传播进行大量投资才能获得。
一个重大的危机处理不当,危机期间活危机候没有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传播沟通,企业的声誉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全部毁尽。
然而成也沟通,败也沟通,善于沟通能起到点石成金、化干戈为玉帛的神奇作用,而不科学的危机沟通策略则可能会加剧事态,使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当危机发生时,企业不可避免的要与媒体打交道,对外发布信息无一例外的需要借助到媒体的力量,而大众对企业危机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这就使得企业一旦发生危机,就会被迅速公开,广泛传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负有对社会活动进行舆论监督和客观报道,服务公众和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它对社会公众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任何其他社会力量都无法超越的。
正因为如此,新闻媒体也是企业向公众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企业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
![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cf1fa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c.png)
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
企业危机公关的定义
企业危机公关是指企业在面临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公关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危机对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负面影响。
企业危机公关的目的
保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恢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避免法律纠纷和财务损失。
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保护企业形象和信誉
在危机发生时,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与公众沟通,避免信息误导和谣言扩散,保 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恢复消费者信任
危机发生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公关措施,恢复 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避免法律纠纷和财务损失
在危机发生时,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引起法律纠纷和财务损失。有效的公关可以 帮助企业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达成共识,避免事态扩大。
03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回顾
事件起因
VS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 ,因其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被广泛 应用于工业染色。在肯德基曝光的 苏丹红事件中,部分产品被检测出 含有该物质,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 关注和恐慌。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企 业在面临危机时的公关策略及其对企业形象、品牌声誉和经 营业绩的影响。
危机平息后,企业应积极进行形象重塑,展 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内涵,恢复消费 者和公众的信任。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2
危机公关对企业形象影响显著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后,企业形象遭受了严重打 击,品牌声誉下降,消费者信心下降。
危机公关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肯德基在危机发生后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方式对 危机公关的效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因危机事件受到损失的消费 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应给 予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3150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e.png)
苏丹红事件简介苏丹红事件是指2005年中国食品行业发生的一起涉及苏丹红染料的食品安全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被禁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染料,长期食用苏丹红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事件背景在2005年,中国食品行业突然爆发了一起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有毒的染料,被广泛用于染红食品,用于烧烤制品、辣椒酱和其它食品添加物中。
然而,苏丹红在长期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被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
苏丹红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担忧,特别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而食品生产企业被曝光使用苏丹红的行为遭到了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事件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用含有苏丹红的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苏丹红被列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苏丹红事件的曝光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开始对所购买的食品进行更加谨慎的选择,对食品企业的信誉产生了质疑。
3.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导向:苏丹红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导致企业能够违规使用禁止的添加剂。
事件后,中国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和制度。
事件原因1.监管不到位:苏丹红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导致企业能够违规使用禁止的添加剂。
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和抽检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利润驱动:食品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不合法的添加剂。
这些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到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危害,只顾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事件教训苏丹红事件给中国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教训,也给了我们以下启示: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检查和抽检频次,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e087d4b9f3f90f76c61be4.png)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目录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之思考 (1)戴尔"换芯门"事件 (6)中美史克PPA事件危机处理 (7)康泰克PPA危机公关 (9)罗氏药业拿什么拯救自己? (20)巨能钙“有毒事件”,公关不当尝苦果 (22)盖中盖:被危机拌倒在狂奔途中 (24)博士伦危机管理反思 (29)“葛郎台式公关”让博士伦趋于隐性 (31)雀巢“碘超标”:强辞夺理终成空 (35)雀巢危机公关,违背“五项基本原则” (37)2006十大企业危机事件之解析 (39)中国企业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特征 (43)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回顾 (49)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危机事件的处理 (52)2009年上半年九大企业危机管理案例 (54)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之思考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餐饮业的地位几乎没有中国企业可以动摇,市场的认可和其运作手段的先进性,让其在中国份额保持很高,但是现在来了苏丹红问题,虽然该问题不至于带来肯德基的灭亡,但是有一点值得思考,安全危机可能会带来行业巨头的让位,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收到民众高度重视,加之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在未来给我国食品工业一些领域的公司带来灾难,所以目前我国企业在加强技术和生产规模的同时要十分注重食品安全和产品安全,研发是不可以放松的一块,以求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始末05年2月18日英国在食品中发现苏丹红,下架食品达500多种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重点检控进口产品中的苏丹红一号,以防进入国内流通渠道。
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立即要求供应商对相关调料进行检测,并提供书面确认。
05年2月25日百胜供应商广东中山基快富食品公司发来书面回复确认其供应的产品不含苏丹红05年3月4日北京市有关部门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并确认苏丹红来自广州田洋。
百胜再次要求所有供应商继续排查“苏丹红一号”,并把重点转向国内原料。
05年3月15日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量苏丹红(1号)成份05年3月16日百胜要求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管理案例分析
![十大品牌危机公关管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5477b52f60ddccda38a09e.png)
2005上半年十大品牌危机公关2005真是一个多事之年,刚过了半年,就出了这么一箩筐的事,本文选取了今年上半年的10个危机公关案例,我试图通过找出这些危机处理的瑕疵做一个“抛砖引玉”,以达到从不足求进取的目的。
于是就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这里引用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一、关键词:苏丹红1、危机主角:肯德基2、危机事件:新奥尔良烤翅、烤鸡腿堡等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
3、应对措施:3月16日下午,肯德基宣布:其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的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1号”,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已停止出售这两种产品。
百胜餐饮集团已经将国内所有餐厅和配销中心的问题调料进行回收,并按照肯德基公司内部废弃物处理标准程序进行销毁。
4、点评:作为全球著名的食品企业,在肯德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类似“苏丹红”事件的经历绝对不是第一次。
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肯德基已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危机。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肯德基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避无可避。
然而,危机意识和完善的化解预案,让肯德基每次遭遇危机时,都能从容应对。
诚恳的自查然后主动停售,全国连锁统一步骤,寻求官方媒体的权威“庇护”,重建消费者信心。
可是已经吃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心还能回的来吗?这要让你的“麦兄弟”怎么说你呢?二、关键词:石蜡油1、危机主角:强生中国有限公司2、危机事件:3月中旬,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与药物管理部门表示,在强生婴儿油中发现液体石蜡油。
3、应对措施: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曾出面表示,其产品通过了世界所有权威机构的检测,在中国销售的强生婴儿产品也完全符合中国的有关标准。
4、点评:以卫生部的调查声明作为此次危机的句号,以权威机构的检测等他方的观点来佐证自己的安全性,的确是很可取而且是必然途径。
然而强生在声明中却表示:“在中国进行了超过200多次的安全测试和广泛的产品实验,来确保强生婴儿产品的配方在用于婴儿身上是安全的。
对企业危机管理中媒体应对策略的思考
![对企业危机管理中媒体应对策略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3d5876325c52cc58bd6beb7.png)
对 企 业 危 机 管 理 中媒 体 应 对 策 略 的思 考
余峻才
( 中国石 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 司, 广州 502 ) 176
[ 摘要】 现代媒体 高度发达 , 信息的传播速度超乎常人 的想 象 , 已经成 为引导或 影响社会 公 众舆 论与 生活 的重要
力量 。现代企业应正视媒体 力量, 与媒 体建立和谐 关 系, 为企业 营造 良好的 外部环境 。 中国石化 建成 具有较 强国
1 媒体应 对能力 对企业 的影 响
目 , 前 我国有约 20万个 网站 , 亿多 网民, 6 1 有 200 0多份 报纸 和 800多 种 杂 志 , 播 和 电视 频 道 0 广 各有 200多个 。 0 [庞大的现代媒体 , 1 高科技 的传播 手段 , 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超乎常人 的想象 , 形成了引 导社会舆论 、 响企业生存 与发展 的力量。中国石 影 化作 为大 型 国有企 业 , 认 识 和 正视 这 一 力 量 的 同 在 时, 还应积极与社会媒体建立 良好关系 , 为企业生存 与发展营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 资产曾经达到 4 多 亿、 0 风光一时 的三株集 团 19 96年在 “ 瓶 三 株 口服 液 喝死 一 条 老 汉 ” 八 的爆 炸 性 新 闻炮击 下 由于 应对 不 当 出现 灭 顶 之灾 ; 噪一 名 时的巨人集团 , 在被媒体揭 出“ 资金链断裂” 的打击 中轰然倒下 ; 具有 8 年历史的老字号南京冠生园月 O 饼被媒体揭露用隔年 陈馅后 , 由于屡 出错招而宣布
2 1 视媒 体如 “ . 瘟神 ” 而远 之 避
当今社会流传着一句话 :防火 、 “ 防盗、 防记者” 。 记者 , 在社会上给人们的普遍感觉是制造“ 是非” 的 人 。特 别是 石化 企业 , 由于行业 的特殊 性 , 全和 环 安
从公共关系突发事件处理原则角度
![从公共关系突发事件处理原则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cc71bd87e009581b6bd9eba1.png)
从公共关系突发事件处理原则角度看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是屡见不鲜。
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从而开始了她在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发展史。
而今天,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然而在其成功的背后也经历过诸多考验与磨砺,其中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一度将肯德基的销售量拉入低谷。
随着公共关系在公司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公司越来越注重公关的作用,然而近年发生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中,许多公司的公关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可谓收效甚微。
在提及成功的突发事件处理例子时,最具有启发的的便是肯德基。
一、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简介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重点检控进口产品中的苏丹红一号,3月15日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量苏丹红(1号)成份。
消息一出,公众哗然一片,多年食用的快餐里竟然含有苏丹红一号,这个消息引起了公众对肯德基的惶恐与质疑,肯德基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3月16日百胜要求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
同时启动内部流程妥善处理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防止问题调料回流到消费渠道。
通过媒体和餐厅发布中国肯德基“有关苏丹红(一号)问题的声明”,向公众致歉。
3月17日,百胜品控人员在基快富工厂进一步追查苏丹红时,在生产记录中发现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苏丹红的辣粉也曾经在2005年1月12号以前用在部分肯德基香辣鸡翅、香辣鸡腿汉堡和劲爆鸡米花的调料中。
肯德基立即通知所有餐厅停用少量剩余基快富调料,由味好美的同样调料替代。
在百胜集团对上述3项产品调料掉换处理前,北京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在本公司的万惠餐厅抽样了该批有问题的调料。
3月23日,通过国家认证检验机构测试不含苏丹红的新奥尔良调料准备就绪,该产品三天内在全国陆续恢复销售。
3月28日肯德基在全国16各城市,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专业机构对肯德基几百种相关品项检测,证实所有产品不含苏丹红。
浅析媒体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炒作现象
![浅析媒体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炒作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903df88ec3a87c24028c419.png)
月1 4日消息在 国内最早披露 ,国内媒体 才公布 检验结果 , 虽然这算是 为 “ 霸王洗
发水 ” 平 了反 , 但负 面影 响显然 已经无法
挽 回。
理性的科学精神, 本质是求真务实, 核 纷纷跟进报道 ,到 7月 1 6 3国家药监局 1
我们该深思 的是 : 为什 么在种种 “ 致 癌风波 ”中 , 尚无定论 的科学研究 会在 中 国演变成公众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不信 任? 传媒 自身的判断力哪去了? 在这些炒作 的 背后到底 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笔者以为 ,
超过 1 0 0 p p m均可接受 。
二、 部分新闻工作者 缺乏必要 的理 性
比如在 “ 霸王洗发水致癌风波”中, 7
就 曾表示 , 日常消费 品中二恶烷含量的理 和科学精神 心 是能够 理性质 疑, 实事求 是 。 部分 新 闻 工作者在 报道有关 公共卫 生方 面的新 闻 时, 做不到实事 求是 。 同时由于 自身知识 面所限 , 只对新 闻专业知识 “ 专”, 其他领 域知识不够 “ 博 ”, 于是碰到此类 新闻时 ,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 同时 由于新 闻时效性
、
也不请 教相关 专家 , 对 信源 市场经济环境下传媒受经济利益 等 案头工作 ,
的驱动
不 可否认 , 传媒监督的内在动因包 含 至虚假报道就这样诞生 了。 传媒对 自 身 的利益追求 。 在进入 “ 眼球 经 济” 时代的今天 , 在 资本越来越左右新 闻
业化传媒急需获得卖点 。 于是当公 共卫 生 这 个当前大 众普遍关 心的问题 摆在媒 体 面前时 , 媒 介不加 以深入 核查 , 便 频频抛 出所谓 “ 猛料 ”, 并在标 题制作 等具体操 应该树 立科学精神, 不能为 了吸引读者 眼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应激机理研究-毕业论文 (9)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应激机理研究-毕业论文 (9)](https://img.taocdn.com/s3/m/51b920da915f804d2a16c16b.png)
摘要:有史以来,人类社会总是难以避免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伴随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是人们各种心理应激反应。
对应于突发事件应急机理体系,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机理体系。
具体阐述了个体在外界环境与自身因素的条件制约下,对突发事件这一“应激源”进行最初的认知评价、应激反应、应激演化和应激恢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给出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应激的各个阶段应采取的积极引导措施,以实现突发事件中心理应激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从众效应;心理应激机理;心理干预1 问题引出所有人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都成了拥有脆弱生命的渺小的人.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所造成的危机也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着严峻的考验。
无法度过心理危机,就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甚至造成伤害;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就会使人们积累应付危机的经验,变得更加成熟,获得新的成长。
如何协助人们度过灾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服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 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从管理学角度我们给出的突发公共事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
狭义上来讲,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
例如:2003年底的重庆市开县的天然气井井喷事件。
广义上来说,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定计划之外或者在其认识范围之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性的一切事件.例如: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此事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性质、过程和机理,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件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心理学中的突发灾难事件,又称严重突发事件(Critical Incident),是指一种使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失去控制的情境.个体在这种情境中有可能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常引发个体出现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障碍,即心理危机.3 心理应激机理体系简要概述了突发事件的一些概念后,我们从突发事件应激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化以及障碍恢复的过程规律总结出突发事件应激心理的四大机理,即认知评价机理、心理应激机理、应激演化机理、应激恢复机理四个阶段。
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案例分析
![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35e8cc76a20029bd642dd6.png)
针对一起危机公关,我们还是得从5S原则来分析。
若能保证五大原则都能做到的,必将是一起成功的危机化解案例。
第一,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首先,这是一起由于企业自身行为不当而引起的公关危机。
肯德基由于进料渠道检查把关不严,在制造“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的辣椒粉中含有“苏丹红”。
这样的食品出售后,会对顾客的身体造成伤害,虽然事件的起始是由于部分食品生产供应商不能遵纪守法,不能严把食品安全关所致,但公众还是仍然可以说肯德基企业组织单方面管理不善而造成了此次危机事件的爆发。
所幸,肯德基也认识到积极承认错误,不推卸责任是处理危机公关手段的不二选择。
当危机发生后,公众或者说是消费者,在意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自己的利益问题,并且利益永远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组织都应当积极勇于承担责任。
如果企业一味的追究其真相,而与消费者各执己见,只会加深矛盾并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这更不利于解决问题。
在这个原则上,肯德基在事件发生后,积极承担责任,并进行处理。
这是明智难能可贵的。
第二,速度第一原则(SPEED)对于速度第一这个原则,肯德基也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才开始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16日上午,百胜集团上海总部就已经采取行动通知全国各肯德基分部,立即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危机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的销售,防止伤害事件的进一步扩大,这是一般处理危机的当务之急。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的12到24个小时内,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尽可能最快的速度蔓延开来,尤其是在当代信息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先进的前提下,再加上人们所附带的好奇心和批判心,无论以怎样的高速传播都会不足为奇的。
并且,在这些消息中,可靠的就只有那么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谣言和猜测。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的危机公关策略分析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的危机公关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5485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7.png)
肯德基的“危机意识”作为一家食品企业,肯德基对于食品卫生之类的社会危机避无可避。
然而,危机意识和完善的化解预案,让肯德基每次遭遇危机时,都能从容应对。
敏锐的危机意识早在英国食品标准署发出“苏丹红”警告后,肯德基就已经在中国的各个餐厅开展了自查工作,一系列“主动出击”的举措,使肯德基牢牢抓住了掌控事态的主动性。
肯德基在企业内部有一套比较成熟而完善的危机处理预案,每当发生危机时,一个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危机小组就会马上组成。
在这次“苏丹红”事件中,肯德基在2月底就启动了危机小组,由营运、产品质量控制、物流、公共事务等部门的10多位员工为小组核心,共同应对“艰难”时期。
全面的预案准备在非典过后,肯德基制定了一系列的危机处理预案,“就连办公大楼发生火灾而无法使用的预案,我们都准备好了。
”王群介绍说,肯德基的危机预案几乎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了,而且每个部门还根据总的预案,制定了各自的小预案。
通过敏锐的危机意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果断的处理手段,肯德基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苏丹红”等危机后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生机。
质疑:危机预案是有的,但是缺乏危机预防措施,所谓的防范起的作用很小,以至于在处理苏丹红事件中出现前后不一:苏丹红事件发生后,肯德基曾经发表声明称其原材料供应商书面保证原料不含苏丹红,但事实却证明,供应商的书面保证并不可靠。
欧洲出现苏丹红事件后,百胜一直在自查。
2月份,百胜就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不含有苏丹红的书面证明。
这次出问题的供应商———基快富食品有限公司也曾经承诺,但是它的下游供应商出了问题。
由于百胜与供应商是一个产业链,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各自负责。
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消除对百胜质量安全体系的质疑。
仅仅有危机意识是没有用的,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危机的产生。
策略评估:分析框架——开创危机管理战略分析理论的学者威廉·班尼特(WilliamBenoit)曾提出五种危机传播的战略:第一个战略是否认。
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0f1b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3.png)
苏丹红事件简介苏丹红是一种致癌物质,常用于染料和食品添加剂中。
苏丹红事件指的是在食品中检出苏丹红的事件,引发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和社会关注。
本文将介绍苏丹红的特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各国对苏丹红的管控措施。
苏丹红的特点苏丹红是一种有机染料,常用于染料、制革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它的特点是色鲜艳、耐候性好,能够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苏丹红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定为可疑的人类致癌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苏丹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苏丹红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其中包括:1.致癌作用:苏丹红被认为对人体有肝脏、胃、肠、皮肤和泌尿系统等组织具有致癌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毒性作用:苏丹红也可能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苏丹红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引发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苏丹红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与其暴露的剂量和时间长度有关。
低剂量、短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长期高剂量接触将增加健康风险。
苏丹红的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主要以染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
然而,苏丹红是一种非法添加物,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若食品中含有苏丹红,可能暴露消费者于健康风险中。
苏丹红被国际食品安全机构(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不得使用的食品染料,绝大多数国家对其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然而,苏丹红的检出仍然存在于某些食品中,引发了对食品供应链安全的质疑。
各国对苏丹红的管控措施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苏丹红的使用。
这些措施包括:1.法律法规: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苏丹红的使用。
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将依法受到处罚。
2.检测监控:各国建立了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对市售食品进行苏丹红的检测。
对于检出苏丹红的食品,相关部门将采取相应的追溯和处理措施。
卫生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技巧
![卫生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c981bd65022aaea998f0f37.png)
体是上层建筑 ,研究 的是思路和思想 ” 真正能被媒 受难者家庭赔偿,也会补偿经销商的损失,更会全力协助 ,“
体持久 、广泛 、正面传播 的是思想 ,尤其是领先 的理 F I调查真相,这一及时、坦诚的态度和对受难者家庭积 B
不 3 】 ;而在调查结果证 念和具有创新 的观点 ,而非一 时的内幕或新 闻” 我 极有效的关}行为获得了公众的好感【 ;“
摘 要 :媒体应对是卫生危机 事件 处理 中非常重要 的环 节, 也是 实践 中所暴露 出来的 突出问题之 一。
本文结合 实例 ,认为缺乏主体 意识和专业化技巧是 两大主要 问题 ,并提 出主动认知与理解媒体 、培 N . 生危机 事件 中新 闻发言人 、体现人 文关怀 、及 时行动 、统一性传播等具体 建议措 施。 Y - 关键 词:卫生危机事件;媒体应对
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中应特别重视媒体应对这一重要 12 缺乏专业化应 对技巧 .
环节,以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并借助媒体建立起 与公
当前,客户关系管理 (R )在工商企业界 日益受 CM
R 众沟通 的渠道 、重塑形象 。但遗憾的是,在一次 次的 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公共关系部门或者 CM中
尽管在sars后有关部门举行了新闻发言人等一些培训但大多数卫生组织没有认识到媒体关系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也没有开展过此类技巧培训因此在危机处理时面对不同媒体的不同要求与态度往往出现前后不一致敷衍冷漠随便承诺等不恰当的行为结果失去了媒体的信任也就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甚至还会给该组织造成了新的危机
维普资讯
危机都具有突发性、 严重危害性、 舆论关注性等特 点, 赢 ”的现在,如果有借助媒 体进行传播 的意识 ,有借 而 因为与公众的健康乃至 生命戚戚相关 ,卫生危机事 助危机本身 “ 舆论关注性”特 点的意识 ,一些危机事 转危 为机 ”成为 自身塑造形象 的契机 。 , 件的 “ 舆论关注 性”特 点就更 为突 出。因此 ,在 卫生 件事实上可 以“
苏丹红事件从市场营销角度带来的启示
![苏丹红事件从市场营销角度带来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e1e59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c.png)
苏丹红事件从市场营销角度带来的启示近年来,苏丹红事件成为了一件备受关注的事件。
在市场营销领域,这个事件也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苏丹红事件所带来的市场营销观点和对策。
首先,苏丹红事件告诉我们品牌的安全至关重要。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然而,一旦品牌安全受到威胁,企业就会遭受重大的财务和声誉损失。
苏丹红事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人们对一个原本具有一定信誉的品牌丧失了信心。
因此,企业在营销中一定要牢记品牌的安全问题。
其次,苏丹红事件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苏丹红发生在食品领域,因此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全面提升。
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这点,从而要设法提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企业需要实现食品的来源可追溯性,严格的生产流程控制,并且对消费者保持透明度。
这些措施都能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忠诚度和购买欲望。
第三,苏丹红事件告诉我们,企业需要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食品生产加工需要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和加工等等。
因此,企业需要确保供应链上所有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
企业需要与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仔细审查他们的品质和技术标准。
最后,苏丹红事件还告诉我们,企业要有更加专业的应对危机的能力。
苏丹红事件暴露了企业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专业的问题。
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应对预案和演练。
企业需要通过中立的渠道保持信息透明度,及时回应消费者的疑虑和担忧。
总之,苏丹红事件给市场营销带来了很多启示。
企业必须要牢记品牌安全的重要性,提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以及有更加专业的应对危机的能力。
这些对策将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信任度和提升企业的收益和市场地位。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案例分析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921c9e195f312b3169a5d2.png)
KFC企业文化
• 餐厅经理第一(生产率的重视) • 群策群力,共赴卓越(企业、个人共同成
长) • 注意细节(体现在食物质量、服务态度、
餐厅气氛等方面) • 启示(肯德基就是慢慢“变脸”、“不从
零开始”、培训无止境)
案例简介
• 3月16日晚,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在上海发表公开 声明称,其旗下餐饮品牌肯德基的食品新奥尔良烤 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在15日检查中被发现 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已经停 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肯德 基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严格追查此次供 应商在调料中违规使用苏丹红一号的责任,确保此 类事件不再发生,并且公司已安排好重新生产不含 苏丹红成分的调料。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肯德基 深表遗憾,并向公众道歉。之后,3月18日,从朝 阳区某肯德基餐厅抽取的原料中检出“苏丹红一 号”,涉及的产品新增加了包括“香辣鸡腿堡”、 “辣鸡翅”、“劲爆鸡米花”在内的三种产品。据 不完全统计,因为苏丹红事件,肯德基全国1200 家门店在四天时间内至少损失2600万元。
分析案例透视肯德基企业伦理问题
肯德基是国内第一个主动自曝苏丹红问题并接受公众 监督的跨国公司:第一时间在全国停售所有问题产品,主 动告知并致歉消费者,始终保持着对公众的透明度,配合 政府全面清查并进行自我审查。经过一系列严密、科学的 检测,8天之后,肯德基所有涉红产品都已获国家专业机 构确认并全面恢复了销售。
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姓名:刘盈利 刘敏 毛文雅 班级:旅游1001
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一、市场调研中的伦理问题; 二、产品中的伦理问题; 三、定价中的伦理问题; 四、分销中的伦理问题; 五、促销中的伦理问题;
(一)产品设计 —设计缺陷
在刀刃上跳舞——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透视危机公关
![在刀刃上跳舞——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透视危机公关](https://img.taocdn.com/s3/m/e6047829f7ec4afe05a1df23.png)
在刀刃上跳舞——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透视危机公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在刀刃上跳舞——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透视危机公关【摘要】:2005年2月底开始,“苏丹红一号”突袭全国,人们一时谈“苏”色变。
面对“苏丹红”事件,肯德基所属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建立了专门机构认真应对危机,主动通过媒体发布声明,表明立场、态度,并且主动承认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新奥尔良烤鸡腿堡”的调料中发现“苏丹红”。
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处于风口浪尖的肯德基,生意只是略受影响,并且在四个月后肯德基生意反而变得更加红火。
肯德基事发后的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公关危机处理原则,快速反应,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由此来看肯德基对“苏丹红”事件的妥善处理无疑是一个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同时也给业界同行面对危机事件以极为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肯德基、苏丹红、危机、公关、公众一、危机公共关系概述: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企业危机可以分为商誉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人才危机、财产危机五类。
所谓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同时具有意外性,聚焦性和破坏性的特点。
具体来讲是指当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特别是原有的良好企业形象受到破坏时,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的公关活动。
当前,由于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导致企业遭遇经营危机的频率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烈的危机公关意识和娴熟的危机公关技巧,以便使企业遭遇危机事件时能化险为夷。
2005年2月底到4月初,肯德基处理的“苏丹红”事件无疑是企业面临商誉危机和产品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背景追踪,肯德基遭遇“红色风暴”袭击,积极采取措施:肯德基在中国: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从而开始了他在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发展。
从肯德基处理_苏丹红_事件看危机公关
![从肯德基处理_苏丹红_事件看危机公关](https://img.taocdn.com/s3/m/f1d45472a417866fb94a8e05.png)
. 二 / 对肯德基危机公关的评价 企业公关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与公关对象的有效沟通,在 社会公众中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肯德基 面对经营危机,准确分析了各公关对象在危机公关中的作 用, 区分轻重缓急, 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沟通, 效果十分理想。 其一、 面对政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政府是法令法规的 制订者和企业依法竞争、 公平竞争的监督者, 企业应不折不扣 地执行政府法令, 肯德基深谙此理。 面对危机, 公司明确表态坚 决执行国家法令, 配合政府对其他食品的抽样调查, 从而在政 府和社会公众面前展示了守法经营的良好企业形象。
热点聚焦
企业;,- !"# .&.
从肯德基处理“ 苏丹红” 事件看危机公关
舒
!摘
昌
(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与管理系, 广西 桂林 %)($$) ) 要 " 面对 “ 苏丹红 ” 事件, 肯德基通过建立专门机构认真应对危机、 主动向全国媒体通报情况以表明立 场态度、 针对不同公关对象采取不同的对策等系列措施的实施, 使得在四个月后其生意更加红火。 “ 苏丹红 ” 事件的妥善处理无疑是一个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 它带给业界启示也是极为深刻的。 ! 关键词 " 苏丹红; 危机; 肯德基; 公关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00 & $# . 一 / 肯德基的危机公关举措 苏丹红 ” 事件中, 肯德基在 # (2 建立专门机构。在这次 “ 月底就启动了危机小组, 由营运、 产品质量控制、 物流、 公共 事务等部门的 ($ 多位员工构成小组核心,并组建多个管理 小组分别负责多方事务的处理工作。如沟通小组负责统一发 布有关信息,市场小组则负责新产品开发,并有专人进行部 门间的工作协调。 危机小组成立后立即确定了统一的应 #2 表明立场态度。 对危机的立场, 0 月 (- 日,肯德基在全国各地同一时间发表 了公开声明,称前一天晚上在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 腿堡的调料中发现含有 “ 苏丹红一号 ” , 各门店从当天起停止 销售相关食品。声明在向公众致歉的同时,明确表示了维护 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是肯德基的一贯原则。 首先, 在企业内部向全体员工 02 针对不同公关对象的举措。 通报了事件情况, 并表示不会因此事件而裁员, 此举赢得了广大 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其次, 公司急召全国各地销售经理回总部, 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 并由他们带着公司《 给消费者 的信》 回到全国各地, 他们便成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桥梁。 第三, 为能及时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以明确答复, 公司紧急培训了数 十名专职接线员, 开通热线电话, 对问询者作出准确的解释, 以 消除人们的疑虑。 第四, 事件发生后, 面对来自媒体和同行的炒 作甚至不公平的宣传, 肯德基保持了应有的冷静与克制, 并积极 与新闻界接触, 争取机会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介绍。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大系 统中,企业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包括 由经济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构成的宏观环境和 以顾客、 竞争者、 中间商、 股东、 社会公众为主的微观环境。而 影响企业运营的上述环境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环境力量的 变化既可为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会形成某种威胁,特别是 那些突发性变化的环境因素常使企业措手不及。事实上,近 年来许多企业都有过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企业经营危机。但 是,肯德基面对突发的危机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采取积极 措施解决问题,其鲜明的危机公关意识和成熟的危机公关手 段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苏丹红”事件浅析媒体在社会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苏丹红”事件浅析媒体在社会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郭权[内容提要]:危机事件往往会给社会稳定和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危机事件,如何正确地引导舆论,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
本文以“苏丹红”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舆论角色,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苏丹红舆论社会公器话语权Simplyanalyzetheroleandsignificanceofmediainsocialcrisisfromtheevento f“C16H12ON2”Guo-quan(SchoolofCommunication,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7,China) Abstract:Thecrisiswilloftenbringthegreatchallengetosocialstabilityand psychologicalbearingofthepublic.Inconfrontingwithcrisis,howtoguidethe publicopinioncorrectly,andhowtorevealthefunctionofsocialpublicvehicle ,areduty-boundobligationsofthemedia.Takingtheeventof“C16H12ON2”asanexample,t hisarticleanalyzestheroleofpublicopinionthatthemediatookinthisevent,a ndprobesintotheroleandsignificanceofthemediainsuchcircumstance. Keywords:C16H12ON2;PublicOpinion;SocialPublicVehicle;WordsRight 一﹑“苏丹红”事件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在我国以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不属于食用色素,一般用于汽油、机油、鞋油等工业产品中,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不能添加在食品中。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产品清单。
截至2月21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19种,这些产品包括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
英国食品标准署已下令召回上述食品。
在我国截至目前查出含有“苏丹红”成分的食品:3月4日,北京首先检出亨氏“美味源”辣椒酱含有“苏丹红一号”,次日广州又检出大批亨氏涉嫌食品。
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美味源辣椒油、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
桂林花桥食品有限公司“东环”牌辣油腐乳、“东环”牌红油臭腐乳。
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坛坛乡”牌风味辣椒萝卜,含有“苏丹红四号”。
浙江海宁市盐官方便蔬菜食品厂生产的“山峰”牌炒萝卜,含有“苏丹红一号”和“苏丹红四号”。
慈溪市红圩菜厂生产的“周太”牌农家辣萝卜,含“苏丹红一号”和“苏丹红四号”。
昆明官渡金星万家欢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香辣猪蹄150克装、香酥猪蹄150克280克装和香酥鸭爪65克装。
3月13日,南宁检出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的食品:四川郫县筒春豆瓣酿造厂生产的“鹃西”牌郫县红油豆瓣,四川成都市福传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福传”牌满江红红油火锅料3月14日,湖南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的某品牌萝卜干被查处含有苏丹四号染料。
3月15日,中国肯德基餐厅销售的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调料被发现含有苏丹一号成分,次日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开始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二﹑媒体在“苏丹红”事件中的舆论角色从3月4日到3月15日,关于“苏丹红一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占据着各大报纸的重要位置,“苏丹红一号”这个曾经对大多人来说极其陌生的名词,而今天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
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曝出一起又一起的“涉红”事件,公众对此事的反应怎样呢?根据泉洲日报的调查显示,90%的泉洲人对此感到震惊,特别是作为家喻户晓的知名餐饮品牌,肯德基被发现产品调料中有苏丹红,的确引起了市场不小的风波。
众多人谈食色变,惠州一名女士称她当天幸好没有吃到烤翅,一名广州女孩听到记者说新奥尔良烤翅含有“苏丹红一号”时,差点叫起来:“我前两天还在中山八路附近吃过鸡翅呢!”(人民网)。
为了调查人们对身边的食品市场到底有多少担忧,近日,安徽市场报记者随机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主妇发放了100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65%的家庭主妇认为食品市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其中3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担心比例高达80%。
(安徽市场报3月25日讯) 面对公众的忧虑﹑焦急﹑彷徨,我们的媒体在这次危机事件中是以怎样的舆论角色引导民众呢?笔者通过对部分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相关调查与分析,认为众多媒体是以如下的方式引导舆论:1﹑争相曝光涉“红“食品和企业,让公众知晓事情成因,成为形成舆论的信息发布者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这种意见只有建立在对事实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了解事实真相是形成舆论的前提。
在社会变动中经常不断发生的危机性事件则是引起舆论的导火索,危机性事件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到的,往往又是属于天灾人祸的恶性事件,发生后对社会和公众心理的冲击都比较大,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初期,公众迫切希望了解事实真相并表明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权威信息的发布为其后有影响力的舆论的形成做了铺垫,媒体就在此担当了权威信息的发布者。
3月1日中国食品质量报第一和第四版分别刊出题目为:各地严查“苏丹红一号”食品和天然食用色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3月4日北京首先检出亨氏“美味源”辣椒酱含有“苏丹红一号”开始,涉“红”事件的报道不断见诸于报纸﹑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如:南方日报从3月6日起到3月24日几乎每天都把“苏丹红”事件的报道放在重要版面。
从3月1日起中国食品质量报对“苏丹红”事件进行了不间断的报道。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也毫不示弱,连续把相关报道刊在版面的显眼位置。
网络媒体的报道更是如此,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争相对涉“红”产品和企业进行曝光,并对事件的成因及企业处理问题的方式作出评价。
通过这些权威信息的发布,使小道消息和谣言失去了传播的土壤,避免了给整个社会舆论信息系统造成混乱。
2﹑引导公众舆论,督促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查出涉“红”食品和企业,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推动者具有冲击性的危机事件往往会引发人们激动、不安或兴奋的情绪,人们据此产生的意见会汇合成小的舆论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
媒体收集公众的反馈意见,反映当前的舆论主题,实质上是隐蔽地引导舆论。
在传播学的角度看,是通过媒体议程来引导舆论,影响公众,从而设定政府的议程。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需要在全社会达成共识,以形成最佳的解决办法,媒体作为舆论的引导者能够将其由一种单纯的意见转化为人的社会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公众凝聚力。
在3月18日人民网的今日要闻—苏丹红启示录中刊出其编者按:这次事件不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食品安全问题宣战的号角。
并在结尾处一再呼吁:我们希望,尽管“苏丹红一号”事件本身对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暂时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愿其会引发有关管理部门细化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从而打击那些不法生产企业,让百姓不再担心以何“食”为天。
3﹑利用媒体优势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平台,成为政府与社会舆情互动的连接者在危机事件逐步得到有力解决,社会舆论处于缓和平稳状态之时,媒体正成为政府和公众舆情互动的连接者。
在危机事件的解决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公众意见的不断磨合,媒体构筑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平台,一方面向公众传达了政府的决策,使公众更清楚地了解到社会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使得民情上达,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和公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的舆论渠道,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现场可以回答记者和媒体的提问,而记者的问题中也是暗含着公众的普遍态度的。
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记者和公众关注的问题做出解答,并解说突发事件发展动态和产生的影响,以了解民间舆论走向,使官方观点和公众意见协调发展。
在2005年"3.15消费者权益维护日"南方日报组织了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活动,邀请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局﹑卫生厅执法监督处﹑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等领导负责人直接参与热线咨询,回答记者和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苏丹红”问题。
这次活动的组织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认为“报社、网站有这么好的载体,多一点组织,我们也会积极配合”“这样的一个活动,不在于能够回答多少问题,很重要在于能够使消费者来关注这个问题,引起广泛的重视,消费者和互动部门真诚互动。
”三﹑媒体在未来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公器,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公共信息平台,其首要功能是进行环境监测,并把观测到的结果告诉公众;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不仅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而是忠诚与负责地为公众利益服务。
媒介的这种特点,要求传播者站在受众的立场,为受众着想,为受众说话,为受众谋利,为受众作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
面对突发事件,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就显得更加重要。
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各阶层、各种利益代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意见、观点,有关突发事件的处置与正常社会运转之间的关系、矛盾等等也会表现出来,这种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
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而不正确的舆论引导,由于社会处在非常时期,从而使得其“杀伤力”几倍于平常时期。
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和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相当脆弱,行为也容易产生偏激,此时大众传媒舆论引导一旦失误,其后果就会被几倍地放大,甚至会酿成灾难。
笔者认为,在危机事件中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维护好公众的利益是媒体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树立自身形象,获得公众好评的唯一途径。
为此,笔者提出几点看法求教与大家:1﹑媒体应全面准确地把握事件面貌和进展情况,及时报道最新动态谣言总是在信息渠道无法畅通或者是不够畅通的情况下发生的,容易导致形成整个社会的恐慌心态,我国非典发生初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