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科学与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Xk在“0”点的级数,取一级近似。该式的适用范围是, 热力学力很弱,偏离平衡态小。一般传输过程适合,化 学反应过程不适合。
6
(7)Onsager互易关系
Lij = Lji
说明:上式可严格证明。其意义是可减少实验量。应用条
件是,力仅流的供乘积学具习有耗参散函考数,的量请纲,勿且侵线性权定律满足。
7
1
7.2 膜内传递
• 描述膜内传递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
• 第一类以不可逆热力学(或称非平衡热力学)为基础 导出物质透过膜的通量方程。此时膜被看成是 “黑
箱”,不仅考供虑膜学的结习构参,也考不考,虑请物质勿是如侵何权透过膜
的。
• 第二类以假定的传递机理为基础导出物质透过膜的通 量方程。这类模型中包含了对膜的结构和某些特性的 描述,以及透过膜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传递特 性。
溶液
t
t
纯水层

仅供学习参2t 考,请勿侵权
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评述
• 与氢键理论、溶解扩散理论的关系 • “纯水层”与“膜表面细孔”是否存在?
16
• 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或载体 传递(carrier transport)机理
吸附膜;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2)吸附膜阻塞膜孔,因而阻止了溶质离子的进入; (3)因为水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连续,所以水移动所需的
能量极小,而溶质分子在穿过膜时,需挤开水分子, 所以溶质分子移动就需要很大的能量。
14
• 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
(Sourirajan, 1970,基于反渗透过程。)要点:
(1)水溶液与高分子膜接触,膜对溶质负吸附,对水优先吸附; (2)膜与界面的溶质浓度急剧下降,在界面上形成一层被膜吸附的纯水层。 (3)这一纯水层的厚度 t 可由Gibbs吸附公式计算出,纯水层的厚度与溶
液性质及膜仅面化供学性学质有习关。参考,请勿侵权
(4)在外界压力下,如果使该纯水层通过膜面的毛细孔,就可能从水溶液 中获得纯水。
就能通过,否则被截留。(MF, UF, GS)
12
• 溶解—扩散机理
(Lons仅dal供e e学t a习l. ,参19考65,) 请该模勿型侵认权为膜是
均一无孔的,溶剂和溶质首先溶于膜表层,然后 通过扩散传递到膜下游。 注意:溶解-扩散成立的条件
13
• 氢键理论
Reid, Breton 1959年针对处理水溶液的RO膜提出。 要点如下: (1)膜材料极易被水湿润,水通过氢键附着在膜上形成
3
线性非平衡热力学基本理论
基础:局域平衡理论
考察一个宏观体系熵的变化
(1) dS仅=供de学S +习d参iS 考,请勿侵权
其中,deS 为外界供给的熵,diS为体系内部
所增长的熵。
(2) diS 0
4
(3)熵源强度定义 = diS/(dVdt) 0
(4)耗散函数定义
= T
(5)由熵仅平衡供方学程习得到参考, =请勿JiX侵i 权
2
7.2.1 以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的模型
• 缺点:由于不考虑膜结构而对研制新膜缺乏指导作用。 • 优点:可以清楚地显示并定量描述不同的推动力和通
量之间的耦合。
• 上分述透耦过合膜仅作时供用互在相学具影体响习的,参膜即过一考程种中组,可分请表的现透勿为 过(会侵引1)权起不其同它组
组分的透过;(2)不同性质的推动力会导致同一种通 量。 • 这类模型有 K-K模型,S-K模型,网络热力学模型,扩展的非平衡 热力学模型。
传递的推动力
• 膜分离过程中使物质透过膜的推动力可统称为电化学 位差。
• 电浓化度学和位电仅包位供含的了函学一数般。习的参化学考位和,电请位,勿是温侵度权、压力、
• 在多数具体的膜过程中,电化学位差表现为某单一参 数的差别,如温度差(膜蒸馏)、压力差(微滤、超 滤、反渗透)、浓度差(渗析)、电位差(电渗析)。
(5)膜表面毛细孔有效直径为纯水层厚度 t 的2倍时,对一个毛细孔而言 能得到最大流量的纯水,此时该毛细孔径称为“临界孔径”。
(6)所谓研制最佳性能的膜就是使孔径为2 t 的毛细孔尽可能多的出现。 当毛细孔径大于临界孔径,溶液就会从细孔的中心部位通过而产生溶质 的泄露。
15
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机理图
水和一个溶质构成的稀溶液透过膜的过程
由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可得到如下方程(称为K-K方程):
Jv = Lp(DP - D)
(7-1)
Js = (cs)ln(1 - )Jv + D
(7-2)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式中,Jv为包括溶剂和溶质的总体积通量(m3/s),Js 为 溶 质 的 摩 尔 通 量 ( mol/s ) , Lp 为 水 渗 透 率 (m3/sPa),为溶质渗透率(mol/sPa), (cs)ln 为溶质在膜内的对数平均摩尔浓度(mol/m3),DP、
其中,Ji为热力学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过的 量),Xi为热力学力。
5
(6)线性定律 Ji = LikXk (k = 1,2, …n)
说明:上式可由经验定律(或个别的现Baidu Nhomakorabea定律,如Fick 扩散定律,牛顿粘滞定律,热传导定律)归纳而得;另
外,上式仅也有供其学数学习基础参,考即,,傅立请叶勿定律侵,把权Ji展开
• 这类模型有
摩擦模型,溶解-扩散模型,非理想溶解扩散模型,大 孔模型,细孔模型,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
10
膜内物质传递分离机理
• 注意 (1)不同的膜过程机理可能不同。
(2)膜分仅离供机学理至习今参还是考个,不完请全勿确侵知的权问题。
11
• 筛分机理
把膜看作仅一供个筛学子习,溶参液考组,分的请分勿子若侵比权筛孔小
I = L11DE + L12 DP
(7-3)
J = L21 DE + L22 DP
(7-4)
从以上两式可明显地看出电位差和压差均可引起电流,
同时电位差和压差也都可以引起体积通量。
9
7.2.2 以一定分离机理为基础的模型
• 特点
(1)模型内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
(2)参数仅不一供定学都能习确知参。考,请勿侵权
D分别是膜两侧的压差和渗透压差(Pa),为截留
系数(反射系数),该系数实际上就反映了水和溶质
在膜内传递时的耦合效应(也称伴生效应)。
8
电渗透过程
多孔膜将两盐水溶液分开,其推动力有电位差(DE)和
压差(DP),相应的通量是电流(I)和体积通量
(J)。仅由非供平学衡热习力学参理考论可,得到请如勿下方侵程 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