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戊戌变法》参考学案
冀教版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冀教版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预习学案课堂学案●自主学习一、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甲午的震撼——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结合必修一第15课及选修第15课解决以下问题:(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3)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甲午战败对产生的影响2、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结合必修二分析以下问题)(1)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3)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兴起(1)早起维新思想产生时间:产生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经济上主张,政治上主张,思想文化上主张。
【合作探究】探究 1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探究2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探究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人无固志,奸人生心,陈涉局限:(2)维新思想的发展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人物著作思想及特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二、过程(一)序幕:公车上书——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1、直接原因:。
2、主要内容:(1)(2)(3)3、结果:4、影响(二)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1、建立组织名称创办人作用(课内思考题)强学会强学会2、创办报刊名称创办人地点《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3、影响:(三)高潮――百日维新1、背景:(1)直接原因:(2)康有为:、2、开始标志: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详见课本)1、新政实施后各派的反应与斗争:(陈胜)辍耕于垄上……草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 1896 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教育上,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C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A B请回答: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政体。
⑵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戊戌变法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识记百日维新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失败的标志。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发起“”。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全国。
从此揭开序幕。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又叫戊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活动二:阅读材料,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加深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的认识。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戊戌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谁?他甘愿为变法一死,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什么运动,促进了人们哪个方面的解放?【检测反馈】()1.通过“举人”“签名”“1895年”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到A.公车上书B.百家争鸣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002)
3. 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变法运动的结局。
背景: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失败。 地点:在戊戌六君子即将被杀的菜市口,记者进行临时 采访。 被采访人:监斩官刚毅(顽固派)、谭嗣同、围观农民甲
采访记录:
记者:请问大人(刚毅),光绪帝公布的法令中,哪一点引起 了你的反对?
刚毅:
。(答复一点即可)
记者:请问谭壮士(谭嗣同),您为了变法而流血牺牲,您认 为法令中的哪一点有利于救治人们僵化的思想?
5.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1. 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 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
模拟探 展场究 示下 。景列—问—题百,日以小维组新确。定安的排形学式生进行预习并分 小组表演历史剧《戊戌变法》——众人(知 识分子、保守官僚、农民)看变法法令的场 景。通过不同阶层的人们反映,使同学们进 一步认识到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 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维新
在评价戊戌变法历史地位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资产 阶级所颁布的一系列新政法令和戊戌变法的政策 大都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 的过程中,戊戌变法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的近代化 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同意 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成前一种说法的理由: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 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废除了新法,戊戌变法失败 了;②维新变法倡导变法的理论仍然是借助儒学, 说明他们的思想深处有深刻的封建烙印;③维新 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 会基础;④维新派反对社会革命,变法内容未触 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
谭嗣同:
。(答复一点即可)
记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为什么不逃走呢?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戊戌变法》篇1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
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
1.主要内容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由六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辩论)2.实质与作用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
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还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
(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
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
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⑶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中考在平时】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
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
革命
4/6
2、“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
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3、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
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5/6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快乐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6/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新人教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6
【学习目标】
1、 知道“公车上书”,掌握“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公车上书””,完成下列问题:
⑴公车上书:①背景:1895 年春,《
》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按照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式。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搜集,处置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演出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戊戌变法学案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项目
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社会背景
发展水平较高
相对薄弱;
发展不充分
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
①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的狂潮;
两大变局:⑴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次工业革命,进入时代。
⑵政治上:英美等国的建立。
说明:变革,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
②新思想的演进:表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表二:见学案40页
③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3、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4、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5、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doc 2.doc3
学校:_________ 科目:________ 主备: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编改剧本并排练,培养创造力、整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2、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3、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由教师截取制作的有关戊戌变法的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主要涉及背景、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人教新课标)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中国行不通
6、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B袁世凯的出卖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光绪帝没有实权
7、戊戌变法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
B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政权
④
⑤
9、结果:
10、历史意义:
合
作
探
究
展
示
交
流
1.我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探讨)
2.我们的问题:(大家共性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3、戊戌变法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措施相似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4、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根本区别是()
A鼓励开矿设厂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D抑制农民主义
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理解和掌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2: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理解维新变法的前后内容,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评价维新变法运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学生1:必须进行改革。
学生2::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学生3:必须进行革命。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3、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
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优选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为变法做了那些事?3.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4.什么叫百日维新?维新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出卖变法的是____________ 5.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二)、问题探究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 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三)系统总结:时间人创办报纸政治序幕:公车上书准备变法内容经济组织强学会文化意义失败:戊戌变法通的。
(四)巩固训练: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失败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下诏变法4.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开明地主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D.维新派策略失误6、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7、“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 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课堂教学实践(学案)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1、公车上书2、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学习难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材料图片信息法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解释下列问题:(一)公车上书1、原因:年春,《____》的签订。
2、领导者:____和____。
(教材中的画像要求掌握√)3、影响:从此,_________。
4、维新派形成:①创办《____》,后改名为《____》。
②组织____。
(二)百日维新1、戊戌变法:①时间:_______,②皇帝:____③内容:(画在教材上,了解√)④结果: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称“____”。
2、戊戌政变:清朝的大权掌握在_____为首的____手中。
1898年9月,她发动政变,囚禁了____,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____、____逃往国外,____等六人被害,戊戌变法失败了。
3、戊戌六君子:指被慈禧太后杀害的_________________六位维新人士。
展示提升1、试析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2、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迁移拓展一、巩固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中外纪闻》创办2、右图是百日维新时的清帝,他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3、强学会成立后,它的机关刊物是()A、《时务报》B、《中外纪闻》C、《万国公报》D、《湘学报》4、“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言论出自()A、康有为B、梁启超C、袁世凯D、光绪帝5、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D、《中外纪闻》的出版6、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8、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9、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接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10、某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相同点是()A、学习西方B、维护清朝统治C、起思想启蒙作用D、挽救民族危机12、戊戌变法的法令中直接威胁到顽固势力的内容是()A、发展农工商B、训练新式海陆军C、开放言论D、任用维新人士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绝命诗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____________。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_____年,当___________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_____和_______,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是__________,其机关报是。
4.戊戌变法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_”。
5.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派,发动了
____________,等六人被杀害。
6.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________。
7.思考:“动脑筋”(第34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它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2.讨论解决“动脑筋”、活动与探究
3.讨论:
(1)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
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3)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
展。
(4)作用: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定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5.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6.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7.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8.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了思想启蒙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胶澳事(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
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
从表面看,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捕杀维新派人士,所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
而实际上,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
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一下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