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流放大的“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探究”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2.1《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 鲁科版选修3-2

高二物理:2.1《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 鲁科版选修3-2

2.1 感应电流的方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探索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进而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合;3.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多少、原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与阻止;[教学器材]:演示电流计、学生电流计、线圈(导线有绕向标志)、条形磁铁,导线[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提问 2.磁铁怎样才产生感应电流?提问3.上面实验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新课教学1.引出课题:演示22页图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感应电流方向不同,但有规律;2.学生讨论问题:(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出有关?(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分别如何变化?(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3.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出有关?(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方向关系分别如何变化?(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1)条形磁铁移近螺线管①确定线圈所在区域磁场分布,及磁场方向;(判断:原磁场方向向上,有向上的磁感线穿过螺线管)②确定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判断:当S极靠近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③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因此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二、实验探究1.体验楞次定律实验探究过程。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1.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四、科学思维1.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利用“中介”研究或表述问题的方法、比较总结法、分组学习法。

【教学器材】1.教师实验:亚克力管1根、铝管1根(40cm)、强磁性球、铁球、条形磁铁、电池、灵敏电流计、线圈等。

2.学生实验: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导入:以中央台《加油向未来》第三季第11期节目中钕铁硼磁铁小车分别从木轨、铝轨、铜轨三个不同轨道自由落下砸西瓜的视频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铜轨道落下的磁体没有砸到西瓜?”引起学生思考。

2、演示实验模拟刚才的节目:让铁球和磁球分别从铝管、和塑料管中下落,现象:磁球在铝管中下落明显比其他三种情况都慢。

二、科学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让不同小组学生分别探究N极插入、N 极拔出、S极插入、S极拔出四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前确定:1.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指针右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指针左偏——电流从负接线柱流进灵敏电流表。

2.然后“顺藤摸瓜”确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步骤:1.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的方向的关系。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研究,也是后续学习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上启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本节课则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做好铺垫。

2、培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对磁场、电流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还不清楚。

2、能力水平: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规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3、心理特点: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验,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理解。

高中物理_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感应电流的方向》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

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感应电流的方向》效果分析“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

这样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

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分析归纳方法由于涉及相关因素太多,学生找出规律较为困难。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思想方法,受到教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得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感应电流的方向》优秀教案(鲁科选修)

《感应电流的方向》优秀教案(鲁科选修)

第1节《感应电流地方向》学案[要点导学]1.要正确理解楞次定律中地“阻碍”两字地意思:(1)阻碍不是阻止.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地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原磁场地减弱,但原磁场毕竟还在减弱.在直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时,感应电流地出现一定阻碍切割磁感线地运动,但不是阻止这种运动,因为这种运动还在进行.(2)阻碍不一定是反抗,阻碍还可能有补偿地意义.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地磁场就补尝原磁场地磁通量地减少.这里关键是要知道阻碍地对象是磁场地变化,阻碍地对象不是磁场.(3)阻碍是能量守恒地必然结果,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克服感应电流地阻碍作用做多少功就有多少其它形式地能转化为感应电流地电能.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地四个步骤.(1)明确原磁场地方向;(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地磁通量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地磁场方向;(4)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地方向.[范例精析]例1如图所示,当长直导线中电流减小时,两轻质闭合导体环a 、b 将如何运动?解析:当长直导线中地电流减小时,它在其周围产生地磁场将减弱,两导体环中地磁通量亦将减少.因而,两环中产生感应电流地原因都是穿过其中地磁通量在减少,所产生地感应电流地结果必将“反抗磁通量地减少”.又因越靠近直导线处,磁场越强,所以,导体环a 和b 都向直导线靠近.即a 环向右移动,b 环向左移动.拓展:本题中如果两环地平面与长直导线垂直,则无论长直导线中地电流如何变化环中地磁通量都不变化,环中均无感应电流,两环均不会因长直导线中地电流变化而运动.例2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从线圈上方落下,试问,在磁铁接近线圈和离开线圈地两过程中,其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地关系分别如何?解析:当磁铁在上方落下接近线圈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地原因是二者相互接近,其中所产生地感应电流地磁场必然将“阻碍二者地相互接近”.因而,它们间产生斥力,磁铁下落地加速度必小于g.当磁铁离开线圈继续下落时,产生感应电流地原因则是二者相互远离,此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地磁场必然是“阻碍二者相互远离”,因而,它们间产生引力,故磁铁下落地加速度小于g.拓展:上述地结论与磁铁地极性无关.由于磁铁都有两个极,所以在磁铁穿过线圈地过程中线圈中地电流一定会改变方向.假如磁铁先是N极插入则感应电流使线圈地上端出现N 极,等到磁铁穿出线圈离开时一定是S极远离线圈,感应电流在线圈地下端产生N极,这时地电流方向肯定与前述地电流方向相反.例3图中A是一个边长为L地方形线框,电阻为R,今维持线框以恒定地速度v沿x轴运动,并穿过图中所示地匀强磁场B区域.若以x轴为正方向作为力地正方向,线框在图示位置地时刻作为时间地零点,则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随时间t地变化图线为()解析:线框刚进入磁场时它右边地一条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阻碍线框向右地运动,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向负X轴方向;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开始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0,线框地右边地一条边出了磁场,它地左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还是向负X轴方向,所以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总是阻碍线圈A地运动,总是向负X轴方向,所以正确答案是B.拓展:本题从相对运动地角度分析更加简单,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总是阻碍线框A 向X轴正向运动,所以在有感应电流地时间内磁场对线框地作用力F都向负X轴方向.[能力训练]1、如图中矩形线框ab边长l1=20cm,bc边长l2=10cm,电阻为20Ω,置于B=0.3T地匀强磁场中,磁感线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若用力拉动线框,使线框沿图中箭头方向以v=5.0m/s地速度匀速运动,求在把线框从如图位置拉出磁场过程中,通过导体回路某一截面地电量是多少?在此过程中外力做功是多少焦耳?3×10-4C,4.5×10-5J2、如图,水平金属滑轨MN与PQ平行,相距d=0.4m,电阻R=1Ω,匀强磁场地磁感强度B=2T,其方向垂直矩形平面MNQP且向外,金属棒ab与MN垂直,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滑轨向右匀速移动,此时电压表地示数为U=0.5V,若ab棒与两滑轨接触点之间棒地电阻为r=0.2Ω,其余导体电阻不计,试求:(不计摩擦)⑴ab棒移动地速度v地大小;⑵在时间t=2s内拉力F 所做地功.0.75m/s 0.6J3、如图所示地一个导体回路内,连接着一个电容器C,若有一垂直穿过回路平面地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正在减小,则电容地上极板带何种电荷?负电4、一个由导线组成地矩形线圈长为2L,以速率v匀速穿过有理想界面地宽为L地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图乙中地哪幅能正确地表示矩形线圈内地电流随时间变化地关系?简述理由.C能正确表示线圈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地规律;线圈地右边匀速切割磁感受线和线圈地左边切割磁感受线地过程时电流地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一圈不切割磁感线时无感应电流.5、如图所示,让线圈A自由落下,并通过一段有足够长地匀强磁场地空间,试定性讨论线圈运动地加速度变化情况.(不考试空气阻力)进入磁场开始a先减小,全部进入磁场后a=g,移出磁场时a减小,移出磁场后a=g.6、如图所示,一个水平放置地矩形闭合线框abcd,在水平放置地细长磁铁极中心附近落下,下落过程中线框保持水平且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它由位置甲经乙到丙,且甲、丙都靠近乙.在这下落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地方向为(B )A.abcdaB.adcbaC.从位置甲到乙时,abcda,从位置乙到丙时adcbaD.从位置甲到乙时,adcba,从位置乙到丙时abcda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eUts8。

教学设计2:2. 1 课时1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设计2:2. 1 课时1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2. 1 课时1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新课学习】一、创设情景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二、质疑设问1.灵敏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偏转?指针偏转意味着什么呢?2.导体向左运动与向右运动(磁铁插入与拔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与向右滑)时指针的偏转相同吗?左偏与右偏意味着什么呢?3.为何不动的时候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呢?三、确定主题1.指针的偏转不同说明电流的方向不同,那么电流的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有何关系呢?2.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与线圈的接法有关;(2)与磁铁的运动方式有关;(3)与原磁场的方向有关;(4)···········四、验证猜想探究活动1:确定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关系。

讨论得到方法:给电流计一个已知方向的电流,看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

实验电路:结论: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右偏电流从“-”进“+”出时指针左偏探究活动2:实验探究教师拿出灵敏电流计、螺线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将条形磁铁的N极向下,分别将它插入、拔出螺线管,提醒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再将条形磁铁的S极向下,重复刚才的实验。

图(1)图(2)图(3)图(4)在实验过程中,原磁通量变化以及原磁场的方向是什么?根据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又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如下表格。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教学难点对楞次定律中“阻碍”的理解及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用具条形磁铁、螺线管、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演示实验,展示电磁感应现象,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楞次定律。

2、实验探究(1)实验装置介绍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包括条形磁铁、螺线管、灵敏电流计等。

(2)实验步骤①将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连接,组成闭合回路。

②分别将 N 极和 S 极插入螺线管,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

③改变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速度,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

④改变螺线管的绕向,重复上述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4、引入楞次定律(1)讲解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对“阻碍”一词进行重点解释:阻碍不是阻止,而是延缓磁通量的变化。

5、楞次定律的应用(1)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

第一节感应电流的方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探索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进而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符合;3.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楞次定律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多少、原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与阻止;[教学器材]:演示电流计、学生电流计、线圈(导线有绕向标志)、条形磁铁,导线[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提问2.磁铁怎样才产生感应电流?提问3.上面实验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新课教学1.引出课题:演示22页图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感应电流方向不同,但有规律;2.学生讨论问题:(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出有关?(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分别如何变化?(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3.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1)电流方向是否只与磁铁插入和拔出有关?(2)磁铁在线圈中的磁通量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方向关系分别如何变化?(3)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力如何?(1)条形磁铁移近螺线管①确定线圈所在区域磁场分布,及磁场方向;(判断:原磁场方向向上,有向上的磁感线穿过螺线管)②确定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判断:当S极靠近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③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判断:由于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因此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跟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④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3)能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解释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2)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内容和应用三、教学难点:楞次定律内涵的理解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观察法、引导启发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五、教学用具: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干电池、螺线管(外面有明显的绕线标志),U形磁铁六、教学过程:1、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另一种表达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反抗产生。

【板书】二、楞次定律:1、内容:2、理解:“阻碍”【过渡】“阻碍”一词,正好和我们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磁通量的增大;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磁通量的减小。

楞次定律也为我们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练习题来理解一下如何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PPT展示】课堂练习题展示【课堂练习】判断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方向【过渡】我们找一个同学上黑板上来画一下。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做题学生举手。

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标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学生完成练习。

力。

设计的习题较基础简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果。

可以看到,这位同学非常细心,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了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和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并判断出了回路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汇编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汇编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课型:探索----研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3.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为楞次定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探索研究发现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研究,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通过习题讲练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和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出原磁通增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原磁通增强,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以补充的形式阻碍原磁通的减小-----来拒去留-----增反减同教学用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带有转轴的铝环。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创设1、的电流方向可用右手定则判断2、按右图所示装置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过程中,线圈中也会产生电流。

该电流还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吗?若不能,你有办法找出判断这种电流方向的方法吗? 二:探索研究过程1:学生两人一组按学案导向进行探索研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教师巡回指导并解决学生提问2:学生对实验现象填表,分析,总结3: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找规律,学生按组交流现象及研究分析结果。

4:通过课件观察和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原磁通增强时引起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阻碍原磁通的增强;原磁通减弱时引起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以补充的方式阻碍原磁通的减弱。

1.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沪科版选修3-2)

1.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沪科版选修3-2)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 会运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2)比较总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及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分组实验,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内容重点首先是实验的探究过程,其次是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出楞次定律,并能正确的理解楞次定律。

本节内容难点是由探究结果分析、归纳和总结楞次定律以及对楞次定律的本质理解。

三、教具(1)轻质闭合铝环(或者用10匝细漆包线绕成的圆线圈替代,漆包线的接头用焊锡焊牢,面积不宜过大)(2)条形强磁铁(3)铁架台、细线等(4)灵敏电流计,线圈,导线等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在探究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如图),请学生观察将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的指针向什么方向偏转?将磁铁拔出线圈时,电流表的指针向什么方向偏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偏转方向?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多媒体展示磁悬浮列车的运动(如右图)多媒体展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图:如图所示是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图,图中A是圆柱形磁铁,B是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超导圆环,现将超导圆环B水平放在磁铁A上,它就能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在磁体A上方的空中.学生思考磁悬浮列车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由此引入新课。

2.新课讲授一、分组实验,探索研究15(如右图)进行实验。

教师强调要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磁铁接近或离开铝环的速度要快。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靠近铝环和远离铝环时,分别看到什么现象?问题2、当条形磁铁N极靠近铝环时,铝环被“排斥”,说明了铝环中有了感应电流,能根据什么原理判断此铝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3、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和远离铝环时,穿过铝环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有无关系?问题4、能否采用此实验法来研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表格。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体会完整的探究过程及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2.经历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的建构过程,理解从一般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3.从能量守恒的视角引导学生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深化学生对能量观念的认识;4.经历由完整的探究过程,对感应电流方向进行分析,从实验探究到规律建立再到规律验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感应电流的方向2.楞次定律的理解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问题引入:线圈与电流表相连,把磁体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抽出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但两种情况下偏转的方向不同,这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并不相同。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新课教学:一、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与探究】实验一:设计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通入电流方向的关系。

实验二:改变磁极方向和磁极运动方向,组成四种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案。

总结:(1)当原磁通量Φ增加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2)当原磁通量Φ减小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楞次定律1、内容: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例题1: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

软铁环上绕有M、N 两个线圈,当线圈M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N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思考问题】(1)线圈N中,原磁场的方向是怎样的?(2)开关断开瞬间,线圈N中的磁通量是增大还是减小?(3)线圈N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呢?(4)线圈N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应当是怎样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例题1,我们如何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一词的含义?问题1: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高二物理下册《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优秀教学案例

高二物理下册《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优秀教学案例
4.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案例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电磁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右手定则。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们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针对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最终达成共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首先介绍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让学生明白感应电动势是由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右手定则的原理和用法,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如何使用右手定则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同时,我会强调右手定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的应用。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右手定则的理解。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右手定则的判断方法,并指出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高二物理下册《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下册《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交流、分享与合作。
3.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导入
1.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提问:你们知道右手定则吗?它有什么作用?
3.掌握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的区别与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
2.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和交流中掌握右手定则。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右手定则的应用。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右手定则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答疑解惑: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5-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5-10分钟时间,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对右手定则的理解,讨论如何运用右手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右手定则进行分析,并给出判断结果。

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一课时宜春一中物理组教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一、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向“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转变。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观点,并以此联系实际,扩展视野,观察更广阔的自然与社会。

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内容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本节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从有趣的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参与到讨论中来,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间的关系的(在实验中,通过自行绕制的线圈,让学生可以清晰、快速判断线圈绕向和感应电流流向,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生一起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传感器,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进而得到楞次定律的表述。

最后引导运用楞次定律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并结合楞次定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分析教材“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其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如果不明确指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

本节内容是以电流、磁场等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掌握了“磁生电”的基本实验方法。

在上一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中,学生不难发现感应电流有方向区分,对感应电流方向的确定产生了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微电流放大的“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探究”的教学设计作者:伍建兵徐平川唐秋梅刘端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材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有趣的小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利用微电流放大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制作探究实验教具,直观地反映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自制教具,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科学方法突破“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微电流放大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73-4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线,因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最佳途径,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探究”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根据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并与原磁场方向对比,总结得出感应电流方向规律即楞次定律的内容。

但该教学过程仅仅是在验证楞次定律,并没有体现探究过程,学生不能直观地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不能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本文基于自制的微电流放大的楞次定律探究仪,能直观地观测到感应电流方向,使感应电流的方向探究在实验上更为完整。

1 教学任务分析1.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楞次定律”这节内容既是上一节“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进一步延伸,也为下一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多而繁,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难度。

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但对“电生磁”“磁生電”的现象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空间想象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1.2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体验“感应电流方向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和基本思路,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通过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实验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不易得出,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是教学的重点。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猜想、数据分析和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同时充分地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是该教学任务的难点。

2 教具设计与优化由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易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在传统的楞次定律探究仪的基础上,将铜管或铝管改为开口的铜环或铝环,在开口处连接电流传感器来观测感应电流,但现象上仍然不够直观。

本文中的教具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出带颜色的箭头表示感应电流的方向,实验现象明显。

就能将感应电流的不可见的性质转换为人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更清楚、直观地感受其方向,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本质。

如图1、2所示,该教具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性,将多个发红光的二极管串联后,再与多个串联后的发绿光的二极管并联,最后与线圈相连。

由于感应电流较小,不足以使多个二极管发光,于是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加入微电流放大器使电流放大,其并不会改变电流的方向。

当感应电流向下流动时,发红光;当感应电流向上流动时,发绿光。

在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线圈的过程中,两并联电路会显示出向下或向上的箭头,直观地显示出感应电流的流向。

3 初设情境,引发思考实验1 如图3,将一根染成黑色的铜管与一根塑料管均竖直放置在规格相同的玻璃片上,然后将两规格相同的金属块分别从两管顶端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

师: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生:塑料管下端的玻璃片被砸坏了,铜管下端的玻璃片没有被砸坏。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属块在铜管中下落后没砸坏玻璃片?设计意图通过现象明显的对比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比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现象产生原因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教学做了铺垫,埋下伏笔。

4 提出问题,引发猜想4.1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师:感应电流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生: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4.2 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实验2 如图4,螺线管与电流表连成一个闭合回路,把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线圈。

提醒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察实验现象。

①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向哪边偏转?②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什么?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生:在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的过程中指针均发生了偏转,但偏转的方向却不一样。

原因是在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的过程中,螺线管中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指针偏转了。

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在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的过程中,回路中均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但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却不一样。

师:什么因素影响了感应电流的方向?生1:与插入和拔出这两个动作有关。

生2:插入与拔出的不同之处在于螺线管中磁通量的变化,所以可能和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师:很好!下面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将实验分成N极向下插入螺线管、S极向下插入螺线管、N极向上拔出螺线管、S极向上拔出螺线管,分组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在表1中。

师:从磁通量的变化分析实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有哪些?生1:原磁通量变化相同时,原磁场方向不同,感应电流方向不同。

师:猜想1:原磁场的方向是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生2:原磁场方向相同时,原磁通量变化不同,感应电流方向不同。

师:猜想2:原磁通量的变化是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根据原磁通量变化的两种情况,通过自制教具进一步探究原磁场的方向和原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之间具体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在演示和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针对观察结果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有目的地觀察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5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实验3 【介绍实验教具与实验原理】为使全班学生都能直观地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方向,使用自制教具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2所示。

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性,将多个发红光的二极管串联后,再与多个串联后的发绿光的二极管并联,最后与线圈相连。

当感应电流向下流动时,发红光;感应电流向上流动时,发绿光。

在条形磁铁插入与拔出线圈的过程中,两并联电路会显示出向下或向上的箭头,直观地显示感应电流流向,如图1所示。

师:根据原磁通量的变化,仍然将实验分成N极向下插入螺线管、S极向下插入螺线管、N极向上拔出螺线管、S极向上拔出螺线管四个分实验,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中(教师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师:现在线圈中同时存在两个磁场,一个是原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用B0表示;另一个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用B表示,现在大家观察一下,B与B0具有怎样的关系?生:当螺线管中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螺线管中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师:方向相同与相反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意义?生:B0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正在增大时,B与它反向,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B0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正在减小时,B与它同向,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

师:非常好!现在把四种情况合在一起可以概括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设计意图应用自制的实验教具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

实验前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实验装置与实验装置电路图,使学生明白实验装置原理,教具将物理与生活和技术相联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具中用发光的箭头表示方向,直观性强,有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学生可沿着箭头的指向轻松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中利用微电流放大法、实验观察法和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原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6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回顾课前所做实验,用所学知识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金属块在铜管中下落后没砸坏玻璃片?(提示:该金属块是一枚磁铁)生: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铜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阻碍了磁铁的下落。

师:【补充解释实验现象】如图5所示,实验中的金属是一枚磁铁。

下落过程中,铜管相当于无限多个闭合回路,磁铁上面附近铜管中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下,会向上吸引磁铁,磁铁下面附近铜管中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向上,会向上排斥磁铁。

磁铁在铜管中的下落过程就会一直受到这样的阻碍作用,故下落较慢,玻璃片就不会砸坏。

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应用楞次定律解释课前引入实验的现象,接着教师结合生动形象的动画解释实验现象,在解答学生心中困惑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首尾呼应,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并走向生活的事实。

7 小结与教学反思感应电流的方向探究涉及的变量很多,容易造成实验效果不直观、思维链条过长、教学逻辑不连续等教学困境。

该教学设计通过简单的实验创设合适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利用基于微电流放大的自制教具把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直观的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明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出猜想,通过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并归纳出实验结果”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整个课堂注重思维的连续性,在循序渐进中构建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课堂中主要利用了比较法、实验观察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1]何保民.例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楞次定律》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0,28(6):63-67.[2]阮长久,苏静. 自制楞次定律演示仪[J].物理实验, 2011, 31(8):26-27.[3]邢红军,宁成,胡扬洋.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2(4):18-20.(栏目编辑邓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