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政务)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 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平时作业做带√的演示软件、复习思考题和全部补充题,复习时除带*的题外,其他都要复习)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本章教学演示软件【演示F4】图书馆藏书查询演示系统√【第二版演示1。

1】利润计划编制(对应P13,反复试算的支持)【演示C1】利息计算【演示C2】最优加工顺序【演示C4】生成最小生成树【演示C5】列车时刻表【演示C7】鱼口模拟【演示F1】饼干厂成品库存信息演示系统复习思考题√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P1,P2)√1.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P7)1。

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P2)√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P7,P12)1。

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P8,P15)√1。

6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P15)1.7 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P16)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本章教学演示软件√【第二版演示1。

2】账务处理系统(MIS的演示)【演示C3】最小费用【演示C6】统计价格小于1000的产品数据【演示C16】设备停机统计复习思考题√2.1 你认为应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P20)√2。

2 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P32)2.3 简述应用环境对MIS开发的影响?(P28~P30)2。

4 在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P31)√2.5 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P25,P27)√2。

6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P8~P9,P12~P14)√2。

7 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P23表2。

2)2。

8 简述MRPⅡ的发展过程.(P33)2。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 章)第一章1。

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

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

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由此可见, 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

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 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1 复习笔记一、数据处理1.含义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

2.主要目的(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

(3)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3.基本内容(1)数据收集根据系统自身的需求和用户的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2)数据转换为了使收集的信息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要设计各种代码来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实际数据。

(3)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4)数据的组织将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一批数据组织起来,按一定的存储表示方式配置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5)数据的运算数据的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数据存储;(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4.需要考虑的问题(1)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应该采用的方式;(2)为了有利于数据的存储和取用应该采用的数据结构;(3)从已组织好的数据中检索数据应该采用的方法。

二、数据组织1.含义数据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管理中通常可以用数组、文件及数据库来组织数据。

2.数据结构(1)基本概念①含义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及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

②分类a.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结构包括两大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表、栈、队列及串为线性结构,而树和图则为非线性结构。

b.数据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

存储方式一般有四种: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敖列存储。

③映像对于给定的逻辑结构需要寻找一种恰当的与其对应的存储结构,以便在计算机中存储,通常把这种对应关系称为映像。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第9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9.1 复习笔记一、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理论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对象(Object)①概念对象泛指所要研究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等。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问题对象是基本的运行实体,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封装而成。

②构成对象的基本要素a.标识标识即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区分其他对象。

b.数据数据也称状态,用于描述对象属性的存储或数据结构。

c.操作操作即对象的行为,对象运动特性的描述。

d.接口接口是指对象接受外部消息所指定的操作名称集合。

③记录对象禁止特征的数据类型a.公共数据对外界是可见的,用于对象间信息的传递。

b.私有数据是对象操作实现过程中的局部信息,外界不可见。

④数据和操作间的相互作用图9-1说明了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

图9-1 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2)类(Class)类是相似对象的集合,现实世界中由许多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相似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就是类。

①标识标识即类的名称,用以区分其他类。

②继承继承描述子类承袭父类的名称,以及结构与功能。

③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该类数据包含数据项的描述。

④操作操作是该类通用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⑤接口接口是面向其他类的统一的外部通信协议。

(3)消息(Message)消息是实现对象与对象间相互合作的通信载体,是连接对象的纽带,也是请求对象执行某个处理或提供某些信息的要求。

①消息传递当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接收到消息的对象经过解释予以响应,对象间的这种相互合作需要一个机制协助进行,这样的机制称为“消息传递”。

②消息传递模型图9-2就表示了一个消息传递的模型。

图9-2 消息传递模型(4)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指一个类(即称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或称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

①继承的特征层次结构的上部(或祖先类)具有通用性,下部(后代类)具有特殊性。

②有继承关系的类应具有的特性a.共享性共享性包括数据和程序代码的共享。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黄梯云)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黄梯云)

目录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1)第1章参考答案 (4)第2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6)第2章参考答案 (10)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3)第5章参考答案 (15)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8)第6章参考答案 (23)第7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32)第7章参考答案 (38)第8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43)第8章参考答案 (46)第9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48)第9章参考答案 (49)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B.是数据的基础C.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D.具有完全性2.万维网又称( )A.INTERNET b.wwwC.EXTRANETD.INTRANET3.管理信息是( )A.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B.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C.数据处理的基础D.管理者的指令4.信息化( )A.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B.是工业化的基础C.代替工业化D.向工业化发展5.信息管理正在向( )A.决策管理发展B.数据管理发展C.ERP发展D.知识管理发展6.数据( )A.就是信息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7.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A.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B.有可能全部得到C.不可能全部得到D.是不分主次的8.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B.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执行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D.战略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9.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A.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来确定的B.数据资料的多少来确定的C.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D.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来确定的10.信息()A.不是商品B. 就是数据C.是一种资源D.是消息11.计算机输入的是()A.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B.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C.数据,输出的是信息D.信息,输出的是数据12.“信息威胁”是指()A.计算机病毒蔓延B.信息的爆炸性增长C.敌对势力利用信息进行攻击D.信息难以计量13.信息流是物质流的()A.定义B.运动结果C.表现和描述D.假设14.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A.计算机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B.管理方法、运筹学和计算机工具C.系统的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D.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工具15.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C.厂级、处级、科级D.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二、填充题1.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_____动态___过程,那时,____信息____产品在社会生产中将起主导作用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____知识___管理发展.3.我国当前必须坚持以信息化______带动__工业化,以工业化________信息化的道路.4.信息的中心价值是________.5.信息高速公路又称________.6.信息是关于________的________的知识.7.信息按重要性可以分为战略信息、________和________.8.信息范围极广,气温变化属于________信息,遗传密码属于________信息.9.信息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________信息和________信息等.10.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________才有意义.11.战略信息是关系到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决策的信息.12.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和利用所经历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13.有关经常业务的决策对信息的需要量很________.14.办公室自动化的具体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和网络化等.15.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________的反映.16.作业级决策大多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17.信息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________信息、________信息和声音信息等.18.信息被列为与________和________相并列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19.作业级的信息大部来自内部,信息的精度________,使用频率________,使用寿命短.20.可以用________的値来表示信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序程度.三、名词解释题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报告系统计划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管理控制信息决策过程数据决策预测四、问答题1.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我国现在是否可以跳过工业化而直接实施信息化?3.什么是数据?4.什么是知识管理?5.什么是管理控制信息?6.信息化从哪些途径促进工业化的发展?7.试回答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关系.8.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9.“三金”工程指的是哪些工程?10.什么是终端用户?11.什么是信息?12.目前信息系统可分为哪两大类?每类包括哪些部分?13.试举例说明企业战略信息用于哪些决策.14.为什么说信息是有价值的?第1章参考答案1.1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1.1 A 1.1.2 B 1.1.3 A 1.1.4 A1.1.5 D 1.1.6 B 1.1.7 C 1.1.8 B1.1.9 C 1.1.10 C 1.1.11 A 1.1.12 D1.1.13 C 1.1.14 C 1.1.15 D1.2 填充题参考答案1.2.1 动态,信息 1.2.2 知识1.2.3 带动,促进 1.2.4 客观事实1.2.5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2.6 客观事实,可通信1.2.7 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1.2.8 自然,生物1.2.9 二次,三次 1.2.10 解释1.2.11 全局,重大 1.2.12 时间间隔,效率1.2.13 大 1.2.14 文字处理,数字处理1.2.15 特征 1.2.16 经常,重复1.2.17 数字,图像 1.2.18 物质,能源1.2.19 高,高 1.2.20 熵1.3 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1.3.1 信息化指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商务)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商务)

第13章电子商务13.1 复习笔记一、电子商务1.电子商务的定义(1)不同角度的定义①世界电子商务会议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交易各方通过电子交易方式的商业交易活动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②范围狭义的电子商务:利用网络环境的网上电子交易。

广义的电子商务:包含电子交易和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其他商务活动。

③企业的角度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与此相关的企业内部事务联网处理的商业模式。

④管理的角度电子商务主要是解决信息流的问题,通过疏通信息流,提高合作效率,减少交易环节,缩短交易周期,降低管理成本,密切企业间和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⑤技术的角度电子商务是一种工具,是以网络为主的多种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集成应用。

⑥整个社会的角度电子商务在全世界范围内协调一致的实施和发展会提高商务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

(2)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对象①供应商;②订货商;③消费者;④金融部门(如网上银行);⑤政府;⑥货物运输单位(如配送中心);⑦交易认证机构(如认证中心)。

(3)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流①信息流信息流是商务活动中信息的流动。

②商流商流是商品在交易过程中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③资金流资金流是交易过程中资金的流动。

④物流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流动。

2.电子商务的特点(1)全球性全球信息共享使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体表现为:①跨国、跨地区交易变得容易;②企业联合和兼并加剧;③通过网络联合的虚拟企业出现。

(2)直接性网上交易促使供需双方直接沟通,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和便利性,降低了成本。

(3)均等性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小企业可能拥有和大企业同样的信息资源。

(4)风险性网上交易的虚拟化增加了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受到“黑客”的侵袭和经济犯罪的威胁。

3.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1)原始电子商务1839年,电报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将贸易信息以莫尔斯码的形式在电线中传输,标志着运用电子手段进行商务活动的新纪元。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笔记对应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黄云梯主编李一军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源。

2、信息、知识和数据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①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②知识: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③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量的作用: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

4、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造系统。

P85、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定义及关系:P8①物流:实物的流动过程。

②资金流:指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过程。

③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作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资源。

6、管理信息系统:P9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7、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P13 8、决策定义及决策过程:P17①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②决策过程:情报、设计、抉择和实施。

9、什么是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P20①结构化决策:是指对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能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以适当的方法产生决策方案,并能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的决策。

②非结构化决策: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

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做出决定。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为目标。

10、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6①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②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③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④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⑤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2021考研名师黄梯云讲义与考研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2021考研名师黄梯云讲义与考研笔记

《管理信息系统》2021考研名师黄梯云讲义与考研笔记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1.1复习笔记一、信息及其度量1.信息化(1)概念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

(2)影响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信息技术成为劳动工具,作为劳动对象的信息资源则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正在出现一种具有以知识、科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构成为特征的新的生产力,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

2.信息(1)信息、数据、知识和智慧①信息a.狭义狭义上的信息是指可通信并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客观事实。

b.广义广义上的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

c.一般定义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式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可以使消息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的意义。

②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③知识知识是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是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原理的认识。

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相结合,产生了知识。

④智慧智慧是人基于知识所做出的推理、判断和主张。

(2)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

②时效性时效性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

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③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系。

因此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还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一、信息及其度量1.信息化(1)概念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

(2)影响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信息技术成为劳动工具,作为劳动对象的信息资源则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正在出现一种具有以知识、科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构成为特征的新的生产力,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

2.信息(1)信息、数据、知识和智慧①信息a.狭义狭义上的信息是指可通信并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客观事实。

b.广义广义上的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事物。

c.一般定义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式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可以使消息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的意义。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③知识知识是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是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原理的认识。

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相结合,产生了知识。

④智慧智慧是人基于知识所做出的推理、判断和主张。

(2)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

②时效性时效性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

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③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系。

因此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还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课后习题答案-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课后习题答案-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1.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答:(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2)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1.2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答:(1)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

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

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

(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

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1.3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

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

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

1.4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健康)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健康)

第14章电子健康14.1 复习笔记一、电子健康相关概念1.电子健康的基本概念(1)电子健康的定义①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电子健康(eHealth)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治疗、研究、教育、疾病跟踪和监控等方面。

②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提出电子健康是对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帮助并加强健康和生活方式领域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工具的统称。

(2)电子健康的内容①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②患者之间或医疗专业人士之间的互动;③健康信息网络;④电子健康记录;⑤远程医学服务;⑥用于监控的个人便携式交流系统;⑦公民生活保健行为。

2.电子健康的特点(1)信息化程度高电子健康的发展得益于当代信息技术及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通信工具选择自己所需的医疗信息。

(2)方便快捷①电子健康模式的普及使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②病症较轻的患者不用去医院即可以获得医疗救助。

(3)病人背景多样性①地域多样性;②疾病多样性;③文化程度的多样性;④电子医疗接受程度的多样性。

(4)多利益相关者电子健康的推进与发展可以使医疗机构、患者、患者家属及政府部门等参与者受益。

(5)多学科交叉电子健康研究领域涉及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众多学科。

3.电子健康的发展现状(1)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了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

(2)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信息系统逐渐进入了某些临床科室,如RIS、LIS、PACS等。

(3)2002年欧盟正式提出电子健康的概念和建设规划,至今已经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

(4)2004年美国卫生信息化协调办公室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国家卫生信息网络项目。

(5)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后承诺实施健康信息化计划,即在五年内,通过标准化和电子化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彻底改革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实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标。

(6)2010年底我国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3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等。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 章第一章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 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 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由此可见; 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 等等原因; 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 更不可能把所有的; 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因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 可以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运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及的..1.6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答: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不认真宣传和组织职工学校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或者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接纳和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也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 不如手工处理; 或者不好好配合; 不及时输入数据..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和机不配合;显然;难以运行好..1.7 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信息网络系统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家或国际的通信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电子化书信的往来将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文娱与新闻的获取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取; 个性化风格得以增强.. 电子货币与自动购销系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消费;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 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团体工作不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人们可以在家里办公;并随时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联系.. 信息系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交流内容的增加与交流方式的便捷;会使某些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由直接交流变为间接交流;将在某种程度上淡薄感情色彩等等..总之;信息系统的应用已迅速地改变人们生活与工作格局;对人们的习惯、习俗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亟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 1、如何深刻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3 简述应用环境对 MIS 开发的影响..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应用以及效率的发挥; 其前提是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协调性.. 即环境提出的需求制约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环境因素的差异; 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方式上有相应的差异..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中;下列因素可以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1.生产过程的特征差异 2.组织规模的差异 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差异 4. 组织的系统性差异 5.应用者因素的差异2.5 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各功能子系统组成的; 每一个子系统又分为 4 个主要信息处理部分; 通过对其进行横向综合;便于使各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使资源得到综合;而通过纵向综合;便于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便于决策者掌握情况;进行正确分析;通过纵横综合;可以使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得以形成;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横向综合的实例:把运行控制层的人事.工资等子系统综合在一起;使基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 纵向综合的实例:把各部门和总公司的各级财务系统综合起来;构成了综合财务系统..2.6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答:1.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 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使系统思想建立起来;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 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 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 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3.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 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 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4.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2.8 简述 MRPⅡ的发展过程..答:MRP-II 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人们在对生产管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了大量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正确反映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中;由于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批量变化较大;为了及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生产中库存量较高的弊端; 提高资金利用率;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企业生产的物料需求上来;希望物料能在需要时运来;而不是过早地存放在仓库中;从而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1965 年;美国的 Joseph A.OrliCky 博士与 Oliver W.Wight 等管理专家一起在深入调查美国企业管理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制造业物料需求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后来的研究者在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 MRP; 进而又在闭环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 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 MRP-II..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3 数据文件有哪些特点各有何优缺点答:数据文件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结构..顺序文件查找方便;但在有新记录加入时;需要进行排序操作;在文件很大时;很费时间..索引文件建立了记录与索引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对索引进行排序;但索引文件需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3.10 试比较 OSI 与 TCP/IP 体系结构的差异..1OSI 有七层;从下到上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而 TCP/IP 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 ;运输层TCP;应用层.. 2TCP/IP 已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 IP 作为 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OSI 但和 CCITT 最初只考虑到全世界都是用同一种统一的标准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 3TCP/IP 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 OSI 在才开始只强调面向连接这一种服务;一直到后来很晚 OSI 才开始制定另一种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4TCP/IP 脚早就有很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 OSI 到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第四章 Web 开发的基本技术4.1 试表述以下一些概念:IP 地址、域名、上载、下载、超文本、浏览器、搜索引擎..答:书 P90 上载就是将信息从个人计算机本地计算机传递到中央计算机远程计算机系统上;让网络上的人都能看到.. 下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文件; 把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上的一种网络活动.. 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 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5.3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技术;而且涉及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企业流程重组是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 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 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 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 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形的企业组织..5.5 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答: 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优点:与生命周期法相比;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③适用场合: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的①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受..②缺点: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和物力..③适用场合:适用于中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以其直观方便的优点获得广泛应用;它以类;类的继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7.1 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答: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放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可以按下述思路来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首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数据关系图反映了输入数据、中间数据和输出信息之间的关系..最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 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由于数据流程图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之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符号的改变; 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 所以在绘制系统流程图的过程中要先确定系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者可以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 此外; 数据流程图中的加工处理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中的处理步骤不一定要一一对应; 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并或分解; 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流程图中加一个中间文件;用来进行与其他处理之间的信息联系..7.2 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这种码有哪些优点答: 1我国身份证号 18 位;其中前 6 位代码的意义是;持证人所属的省、市、区;接下来 7 到 14 位是出生年月日;15 位到 17 位是顺序码;其中第 17 位可以看出性别;第 18 位是校验位.. 2它属于区间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缺点是:这种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7.5 试述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答: 1系统的吞吐量..吞吐量与计算机硬件、网络的学则有着直接的关系;吞吐量越大; 要求的配置越高.. 2系统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物理方案配置越要求高.. 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的工作时间表示;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4系统的处理方式..如果是集中式的;则信息系统可以是主机系统也可以是网络系统;如果是分布式的;则采用微机网络能更有效发挥系统的性能.. 5地域范围..对于分布式系统;要根据系统覆盖的范围决定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 6数据管理方式..根据数据管理方式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7.6 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出设计;后作输入设计答: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 尽管有些用户可能直接使用系统或从系统输入数据; 但都要应用系统输出的信息; 输出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7.8 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 4 位;从左到右取权 16;8;4;2;对乘积和以 11 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 6137 的校验位应是多少答: 616+18+34+72/11=130/11=11┄┄97.10 试回答为什么在图 7.5 中存储“本月主文件”与处理“建立扣款文件模块”之间有一个带箭头的流向线答:P137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8.2 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答:其一;程序易于阅读、理解和维护..程序员采用结构化编程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程序分解成若干个子结构; 便于控制、降低程序的复杂性; 因此容易编写程序; 同时便于验证程序.. 其二;提高了编程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由于结构化编程方法能够把错误控制到最低限度;因此能够减少调试和查错的时间.. 结构化程序设计把任何程序都设计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组成的程序..由于这种程序结构的逻辑性强;各组成部分独立性强;所以便于理解、修改、扩充和推广..。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黄梯云第15章 电子政务课件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黄梯云第15章 电子政务课件

2023/8/26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
20
5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建设重点与方法
• 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包括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建设、行业性业务管 理系统建设、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政府公众服务网站建设、共享信 息资源库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建 设等内容。政府中相关党务、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是电子政务建设 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方法同样要遵循常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 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等方法。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
24
1
2
3
4
5
政府 电子 化采 购
电子 税务 系统
电子 工商 行政 管理 系统
电子 外经 贸管 理
综合 信息 服务 系统
2023/8/26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
15
3.3 G to C电子政务
G to 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电子 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在.工业时代政府形态的一种改 造,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以 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2023/8/26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
4
1.3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并对政府需 要的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管理,同时改进、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 和工作方式,以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 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行政开支,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 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1 政府内部网络

(完整word版)《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题.doc

(完整word版)《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题.doc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的题外,其他都要(平时作业做带√的演示软件、复习思考题和全部补充题,复习时除带复习)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本章教学演示软件【演示 F4】图书馆藏书查询演示系统√【第二版演示 1.1 】利润计划编制(对应P13,反复试算的支持)【演示 C1 】利息计算【演示 C2 】最优加工顺序【演示 C4 】生成最小生成树【演示 C5 】列车时刻表【演示 C7 】鱼口模拟【演示 F1】饼干厂成品库存信息演示系统复习思考题√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P1, P2)√1.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P7)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P2)√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P7, P12)1.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P8, P15)√1.6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P15)1.7 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 P16)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本章教学演示软件√【第二版演示 1.2 】账务处理系统(MIS 的演示)【演示 C3 】最小费用【演示 C6 】统计价格小于1000 的产品数据【演示 C16】设备停机统计复习思考题√2.1 你认为应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P20)√2.2 从层次上划分, MIS 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P32)2.3 简述应用环境对 MIS 开发的影响?( P28~P30)2.4 在 MIS 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P31)√2.5 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P25, P27)√2.6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P8~P9, P12~ P14)√2.7 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P23 表 2.2)2.8 简述 MRPⅡ的发展过程。

(NEW)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Web开发的基本技术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项目管理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商务智能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电子商务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电子健康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电子政务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数据挖掘技术概论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介绍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1.1 复习笔记一、信息及其度量1.信息化(1)概念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

(2)影响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信息技术成为劳动工具,作为劳动对象的信息资源则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正在出现一种具有以知识、科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生产构成为特征的新的生产力,促使传统的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 章第一章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 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 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由此可见; 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 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 等等原因; 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 更不可能把所有的; 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解决;因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 可以说;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运用这种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一套技术和处理方式;这些都是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及的..1.6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答: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不认真宣传和组织职工学校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或者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接纳和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也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 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 不如手工处理; 或者不好好配合; 不及时输入数据..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和机不配合;显然;难以运行好..1.7 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信息网络系统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家或国际的通信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电子化书信的往来将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文娱与新闻的获取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取; 个性化风格得以增强.. 电子货币与自动购销系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消费;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 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团体工作不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人们可以在家里办公;并随时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联系.. 信息系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社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交流内容的增加与交流方式的便捷;会使某些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由直接交流变为间接交流;将在某种程度上淡薄感情色彩等等..总之;信息系统的应用已迅速地改变人们生活与工作格局;对人们的习惯、习俗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亟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 1、如何深刻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3 简述应用环境对 MIS 开发的影响..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应用以及效率的发挥; 其前提是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协调性.. 即环境提出的需求制约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环境因素的差异; 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方式上有相应的差异..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中;下列因素可以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1.生产过程的特征差异 2.组织规模的差异 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差异 4. 组织的系统性差异 5.应用者因素的差异2.5 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各功能子系统组成的; 每一个子系统又分为 4 个主要信息处理部分; 通过对其进行横向综合;便于使各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使资源得到综合;而通过纵向综合;便于沟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便于决策者掌握情况;进行正确分析;通过纵横综合;可以使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系统得以形成;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集成.. 横向综合的实例:把运行控制层的人事.工资等子系统综合在一起;使基层的业务处理一体化.. 纵向综合的实例:把各部门和总公司的各级财务系统综合起来;构成了综合财务系统..2.6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答:1.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 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使系统思想建立起来;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 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重大举措.. 管理信息系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处理交给计算机;使人和计算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组织一个和谐、有效的系统; 为现代化管理带来便捷.. 3.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 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 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4.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2.8 简述 MRPⅡ的发展过程..答:MRP-II 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人们在对生产管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结了大量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正确反映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中;由于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批量变化较大;为了及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生产中库存量较高的弊端; 提高资金利用率;人们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企业生产的物料需求上来;希望物料能在需要时运来;而不是过早地存放在仓库中;从而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1965 年;美国的 Joseph A.OrliCky 博士与 Oliver W.Wight 等管理专家一起在深入调查美国企业管理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制造业物料需求随机性大的特点;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后来的研究者在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 MRP; 进而又在闭环 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 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 MRP-II..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3.3 数据文件有哪些特点各有何优缺点答:数据文件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等结构..顺序文件查找方便;但在有新记录加入时;需要进行排序操作;在文件很大时;很费时间..索引文件建立了记录与索引的对应关系;只需要对索引进行排序;但索引文件需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3.10 试比较 OSI 与 TCP/IP 体系结构的差异..1OSI 有七层;从下到上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而 TCP/IP 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 ;运输层TCP;应用层.. 2TCP/IP 已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 IP 作为 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OSI 但和 CCITT 最初只考虑到全世界都是用同一种统一的标准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 3TCP/IP 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 OSI 在才开始只强调面向连接这一种服务;一直到后来很晚 OSI 才开始制定另一种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4TCP/IP 脚早就有很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 OSI 到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第四章 Web 开发的基本技术4.1 试表述以下一些概念:IP 地址、域名、上载、下载、超文本、浏览器、搜索引擎..答:书 P90 上载就是将信息从个人计算机本地计算机传递到中央计算机远程计算机系统上;让网络上的人都能看到.. 下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文件; 把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上的一种网络活动.. 超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 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种用户介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5.3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技术;而且涉及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企业流程重组是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 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 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 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 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形的企业组织..5.5 试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答: 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优点:与生命周期法相比;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③适用场合:适用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的①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接受..②缺点: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和物力..③适用场合:适用于中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以其直观方便的优点获得广泛应用;它以类;类的继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7.1 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答: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放入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可以按下述思路来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首先;为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功能画出数据关系图;数据关系图反映了输入数据、中间数据和输出信息之间的关系..最后;把各个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综合起来;形成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 即信息系统流程图.. 由于数据流程图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之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符号的改变; 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 所以在绘制系统流程图的过程中要先确定系统的边界、人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者可以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 此外; 数据流程图中的加工处理与信息系统流程图中的处理步骤不一定要一一对应; 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并或分解; 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系统流程图中加一个中间文件;用来进行与其他处理之间的信息联系..7.2 试述我国身份证号中代码的意义;它属于哪种码这种码有哪些优点答: 1我国身份证号 18 位;其中前 6 位代码的意义是;持证人所属的省、市、区;接下来 7 到 14 位是出生年月日;15 位到 17 位是顺序码;其中第 17 位可以看出性别;第 18 位是校验位.. 2它属于区间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缺点是:这种码的长度与其分类属性的数量有关;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7.5 试述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原则..答: 1系统的吞吐量..吞吐量与计算机硬件、网络的学则有着直接的关系;吞吐量越大; 要求的配置越高.. 2系统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物理方案配置越要求高.. 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的工作时间表示;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4系统的处理方式..如果是集中式的;则信息系统可以是主机系统也可以是网络系统;如果是分布式的;则采用微机网络能更有效发挥系统的性能.. 5地域范围..对于分布式系统;要根据系统覆盖的范围决定采用广域网还是局域网.. 6数据管理方式..根据数据管理方式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7.6 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出设计;后作输入设计答:输出是系统产生的结果或提供的信息..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 尽管有些用户可能直接使用系统或从系统输入数据; 但都要应用系统输出的信息; 输出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组成用于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有用信息;因此;系统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7.8 用几何级数法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 4 位;从左到右取权 16;8;4;2;对乘积和以 11 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 6137 的校验位应是多少答: 616+18+34+72/11=130/11=11┄┄97.10 试回答为什么在图 7.5 中存储“本月主文件”与处理“建立扣款文件模块”之间有一个带箭头的流向线答:P137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8.2 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答:其一;程序易于阅读、理解和维护..程序员采用结构化编程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程序分解成若干个子结构; 便于控制、降低程序的复杂性; 因此容易编写程序; 同时便于验证程序.. 其二;提高了编程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由于结构化编程方法能够把错误控制到最低限度;因此能够减少调试和查错的时间.. 结构化程序设计把任何程序都设计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组成的程序..由于这种程序结构的逻辑性强;各组成部分独立性强;所以便于理解、修改、扩充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电子政务
15.1 复习笔记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建设电子政务的原因
(1)政府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处理者和用户,承担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决定着社会管理服务的效率。

(2)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政府行政业务,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决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建立一个更精简、廉洁、高效、有竞争力的政府。

2.电子政务的含义
(1)从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来看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开展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

(2)从深层次看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在工业时代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3.建设电子政务的目的
(1)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对政府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管理。

(2)改进、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以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行政开支,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4.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电子政务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及其实现过程。

②电子政府指通过电子化手段来运作政府业务特征的政府形态的描述。

③政府信息化指工业时代的政府(即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的政府(即现代政府)演变的过程。

(2)联系
这些概念是紧密相关的。

5.电子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政府机关之间、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综合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系统。

6.基于电子政务概念,电子政务所包括的内容
(1)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发展的支撑。

(2)切入点是政务信息管理,处理行政管理相关的公共事务。

(3)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监管,使其更加有效地运行。

(4)目标是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7.电子政务的内容
(1)以改革政务流程为基础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行环境。

(3)强调部门之间的通信与协调(信息共享、信息交换)。

(4)以安全支撑体系为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决定政府机构的业务、权力能否正常开展和执行,安全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基石。

(5)电子政务的建设依赖于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程度,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前提和基础。

(6)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行为主体。

政府的业务活动主要是政府机关内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活动。

二、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技术沿革
(1)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由于政府系统处理的信息飞速增长,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的政务信息系统被应用于政府工作中,是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2)20世纪90年代之前
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政府办公,被应用于政府的城市规划、建设、监控、资源
配置等业务过程中,被应用于政府基于海量数据的快速、准确的决策过程中。

(3)20世纪90年代
网络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互联网普及后,提出电子政务概念,并真正在技术上成为现实。

2.发展的社会背景
(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①便利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传播。

②缩短了政府、企业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相对距离。

③加强了管理主、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

④增强了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信息技术增强了公民和社会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占有量
①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优势地位,对传统的政府官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共同管理、民主管理、参与管理成为一种需求和可能。

(3)政府内在改革需要发展电子政务
①互联网络用户的广域性,信息交换的实时性、互动性、低成本性,帮助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和政府组织机构的优化,公众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

②政府借助互联网络实现政府在组织机构和职能上的柔性,提升效率,完善服务,实现业务流程优化。

③政府信息数字化后,借助互联网络传输信息,以“无纸化”或“少纸化”的形式来开展业务,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发展阶段
(1)基于广域网的信息与服务发布阶段。

这一阶段电子政务应用的特点是以单纯的信息和服务发布为主,信息流向比较简单。

(2)不同行业的政务信息系统在独立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它们有限的数据和信息交换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机构之间以及整个部门与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在一定的安全框架下,实现数据共享、各类信息的自动交换。

(3)以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电子化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实现政府政务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各部门信息和系统应用的高度集成。

将业务流程重组和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网络化扩展。

三、电子政务模式类型与应用
1.G to E
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活动(曾被称为G to E),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是G to G、G to B 和G to 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目前不被看作一种独立的电子政务模式。

2.G to G电子政务
(1)含义
G to G电子政务即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又称为G2G,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G to 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2)应用
按其不同的职能部门及应用需求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应用:
①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
a.含义
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是指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实现政府内部部门间办公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实现内部资源充分共享的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b.分类
第一,领导决策服务子系统;
第二,内部网站子系统;
第三,内部财务管理子系统。

c.作用
通过不同子系统的应用,实现传统的政府内部管理网络化转型。

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可极大提高政府的作业效率和业务水平,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②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a.含义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是指通过电子化方式传递不同政府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规范的管理信息系统。

b.作用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信息传递速度和管理成本优势,既可做到政务公开,又可实现政府公务人员和老百姓之间的“信息对称”。

③电子公文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