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演示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需求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实验材料:1. 小花盆2. 肥沃的土壤3. 稻谷种子4. 温水5. 太阳光实验步骤:1. 在小花盆中填充肥沃的土壤,确保土壤湿润。

2. 在土壤中均匀撒播稻谷种子。

3. 用温水浇灌种子,保持土壤湿润。

4. 将小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5.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第一天:种子在土壤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第二天:种子开始发芽,出现了细小的绿色嫩芽。

第三天:嫩芽继续生长,变得更高更粗。

第四天:嫩芽变成了小植物,叶子开始展开。

第五天:小植物继续生长,叶子变得更大更茂盛。

第六天:小植物的茎变得更加坚实,叶子更加绿油油。

第七天:小植物的茎和叶子都变得更加健壮,整个植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

2. 温水的供应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3. 太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4.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养分供应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养分、水分和温度,以及太阳光的照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植物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植物的生长需求,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索更多有关科学的奥秘。

四年级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9份

四年级科学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9份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实用油,充分震荡 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 名称 试管 滴管 醋 酒精 食用油 水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单位 个 支 数量 3 3 备注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 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 3、观察
名称 筷子 烧杯 水
单位 根 个
数量 1 4
备注
实验小结
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教师 意见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 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 的效果。
名称 音叉 音叉锤 铝箔 木质米尺 尼龙绳 棉线
单位 个 个 张 把 根 根
数量 1 1 1 1 1 1 仪器使用情况
备注
实验小结
使用铝箔听不到音叉的声音,感受不到音叉的振动。 使用木质米尺听到音叉的声音较小,感受到音叉轻微的振动。 使用棉线听到音叉的声音较高,感受到音叉较强的振动。 使用尼龙绳听到音叉的声音高,感受到音叉强烈的振动。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名称 烧杯 钥匙 搅拌棒 水 洗发液 胶水 仪器使用情况 正常 损坏及原因 实验效果 注:此表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实验员保管 单位 个 把 根 数量 2 2 2 备注

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表周次实验名称实验类别实验器材实验时间备注1 不一样的电荷演示气球、木尺2 体验静电现象分组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3 小灯泡的构造演示小灯泡4 让小灯泡发光演示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5 做个小开关演示小木块、图钉、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6 多种花的观察分组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7 观察雄蕊和雌蕊演示几种植物的花雄蕊和雌蕊、放大镜、白纸8 观察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分组花朵、油菜果实、放大镜、镊子9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演示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的蚕豆种子10 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分组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11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演示花生、小麦、鸡蛋,烧杯、酒精灯、镊子12 观察比较生熟鸡肉分组生鸡肉、熟鸡肉13 观察发霉的面包演示发霉的面包、放大镜14 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分组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15 观察、识别岩石演示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16 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演示几种矿物、白色无釉瓷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屮清晨、上午、屮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屮()的气温高;()的气温实验名称: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醋、酒精、食用油、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实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屮的状态。

观察到的现象:液体Z间的溶解记录表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筷子1根、玻璃杯2个、热水和冷水、糖块3个、勺子1个、实验步骤:1、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2、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3、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4、将方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名称: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实验步骤: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装有30毫升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3、重复上而的实验,把其屮一杯的水换成约60°C的热水,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4、重复上面的实验,如果把水的温度再提高一些,食盐的的溶解能更快吗?5、把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中。

教科版_四年级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_四年级_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点温度,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1.水壶2.温度计3.蒸发皿4.清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温度计清晰可读。

2.倒水:将适量的清水倒入水壶中,但不要超过壶的容量。

3.放热:将水壶放在火上加热,并用温度计不断测量水的温度。

4.观察:观察水温随着加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温度。

5.水的沸腾:当水开始出现冒泡并有水汽飘出时,继续记录此时的温度。

6.结束实验:当水开始完全沸腾时,停止加热操作,并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的温度随着加热的进行逐渐升高。

刚开始加热时,温度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冒泡,逐渐沸腾,并有水汽飘出。

我们记录到的水的沸点温度是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水的沸点温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水的沸点温度是100摄氏度。

这说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吸引力不足以维持液态结构,从而形成气泡并释放出水蒸气。

水的沸点温度是一个固定值,可以作为物质鉴定和纯净度检验的依据。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的沸腾现象及其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我们发现水的沸点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摄氏度。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还增加了我们对水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正确和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安全和个人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资料:1.林兴华,刘勇.《小学科学教程-五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2.叶子齐,赵翼.《科学DIY百科全书.小学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吸物能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并总结规律。

实验材料:一块磁铁、不同材料的小物体(纸夹、硬币、铁钉、铜钱等)、一张纸、铅笔、尺子。

1. 清理实验桌面,保证实验环境整洁。

2. 准备实验材料,将磁铁放在桌面上。

3. 用纸将小物体一个个包起来,标明物体的名称和材质。

4. 将纸上方留一段空白,使用铅笔和尺子,在空白处绘制一根直线。

5. 将小物体靠近磁铁的一头放在直线的起点上,逐渐向终点方向移动,当小物体被磁铁吸附时停下。

6. 记录下小物体停在直线上的位置。

7. 重复步骤5和6,将其他小物体也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小物体名称材质停在直线的位置(cm)纸夹金属 10硬币金属 12铁钉金属 15铜钱金属 20小木块木材 5小塑料球塑料 2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是不同的。

对于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强,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线的起点较远;而对于非金属物体来说,它们的吸铁能力较弱,被磁铁吸附的位置离直线的起点很近甚至根本不吸附。

实验成果延伸和思维拓展:了解到磁铁能吸附物体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铁的吸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磁铁吸附物体的能力与物体的材质有关吗?为什么金属物体被磁铁吸附的能力更强?2. 磁铁是如何产生磁力的?有哪些其他与磁力相关的实验可以进行?3.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列举几个例子并进行解释。

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磁铁的吸物能力,还让我们拓展了思维、培养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为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我根据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内容撰写的一份实验报告,共计1200字。

希望能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培养对植物的兴趣、爱护植物的意识。

三、实验材料:1.5个水杯2.5个麦子种子3.土壤4.水壶5.标尺四、实验步骤:1.将5个水杯分别标记为A、B、C、D、E。

2.在每个杯子中倒入适量的土壤,高度约为10厘米。

3.在A杯中放入一颗麦子种子。

4.在B杯中放入两颗麦子种子。

5.在C杯中放入三颗麦子种子。

6.在D杯中放入四颗麦子种子。

7.在E杯中不放任何麦子种子,作为空白对照组。

8.为每个杯子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9.将每个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10.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麦子的生长情况。

11.持续观察约10天。

五、实验记录:第一天:所有杯子中土壤湿润,种子还没有出芽。

第二天:A杯中的麦子种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5厘米。

B杯中的麦子种子也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C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D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E杯里未放入麦子,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三天:A杯中的麦子继续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

B杯中的麦子也继续生长,高度约为0.7厘米。

C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D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1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第十天:A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10厘米。

B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8厘米。

C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6厘米。

D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4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光线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麦子的生长速度随着种子的数量增加而加快。

种子数量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快。

3.通过对照组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杯子中没有放置种子的杯子里没有任何生长现象,麦子是通过种子发芽生长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学习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1.天平2.不同物体(如石子、果实、书本等)3.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2.用零位调节按钮将天平调整到零位。

3.选择一个物体(如石子),将其放在天平的盘中。

4.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记录下测得的数据。

5.按顺序重复步骤3和4,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表:序号物体质量 (g)1 石子 52 果实103 书本5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石子的质量为5g,果实的质量为10g,书本的质量为50g。

实验结论:1.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2.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单位为克(g)。

3.通过实验了解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天平平稳并水平放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时,应当小心轻放,避免物体掉落或破坏天平。

3.实验结束后要将天平清洁整理,并将实验器材归位。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也了解了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正确使用天平的技巧,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拓展了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 3单元)课题:《小车的运动》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其它因素都不变)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 4单元)课题:《力在哪里》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水壶、浇水壶、小铲子、小铁锹、小铁镐、小镊子、小剪刀、小塑料袋、玉米种子、小麦种子、绿豆种子、豌豆种子。

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

将土壤倒入花盆中,用小铲子、小铁锹把土壤整平,然后在土壤中挖四个小坑。

第二步,播种。

在每个小坑中分别种上玉米种子、小麦种子、绿豆种子和豌豆种子,然后轻轻地用小铁镐把土壤盖住种子。

第三步,浇水。

用浇水壶给每个花盆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第四步,观察记录。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根部情况等。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包括土壤、水和阳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只有给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水,植物才能健康地生长。

2.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玉米对阳光的需求更大,而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更大。

3. 观察和记录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状况,为植物提供适当的生长条件。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重视观察和记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为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小结: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也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提出问题:能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吗猜测:我认为能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

(使用温度计注意:a、不能捏液泡;b、视线与刻度相平)二、实验名称:水的溶解实验提出问题:食盐、沙、面粉能在水中溶解吗猜测:我认为食盐能在水中溶解,面粉和沙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食盐、沙、面粉、水、烧杯、玻璃棒、钥匙步骤:(1)取一小勺食盐,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静置一段时间观察。

(搅拌后食盐不见了,静置一段时间杯底也没出现食盐颗粒)(2、)取一小勺面粉,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静止一段时间观察。

(搅拌后整杯水变白了,静置一段时间杯底出现面粉沉淀。

)(3、)取一小勺沙,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静止一段时间观察。

(搅拌后整杯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杯底出现沙的沉淀。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面粉和沙没有溶解。

三、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注意事项P24页)提出问题:能用过滤方法分离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吗猜测:我认为能用过滤方法分离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用玻璃棒沾水涂在滤纸上,是滤纸和漏斗结合紧密。

3、铁架台下放好烧杯,然后放漏斗,倾斜放玻璃棒、放在三层滤纸处。

4、分别沿玻璃棒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液面不能高于滤纸的边缘)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四、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提出问题:能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吗猜测:能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实验步骤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镊子、凤仙花的花朵
实验步骤
1.使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2.解剖下来的花的各个部分要分类摆放,并标注每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各类岩石、标本盒、标签
实验步骤
1.清理: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处彻底风干。
2.编号:将岩石和矿物分别编号。
3.识别: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电池、两个小灯泡和小灯座、两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说出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电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状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实验材料:1. 一杯温水2. 一杯冷水3. 一杯常温水4. 温度计5. 冰块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插入温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2. 将温度计插入冷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插入常温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4. 将冰块放入温水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5. 将冰块放入常温水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1. 温水的温度为40摄氏度。

2. 冷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

3. 常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

4. 在温水中放入冰块后,冰块开始融化,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5. 在常温水中放入冰块后,冰块也开始融化,但水的温度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在高温下,水呈现液体状态;在低温下,水会结冰变为固体;而在适中的温度下,水会以液体的形式存在。

2. 冰块的存在可以降低水的温度,使水变得更凉爽。

3. 水的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排列方式的改变所引起的。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水呈现液体状态;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会结冰成为固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水的状态变化来进行一些实际应用,比如制冰、蒸发等。

同时,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水循环等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观察了水的状态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利用实验材料和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总之,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本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本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范本学校:班级:任课教师:2020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序号实验名称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实际完成打4应做实验打4完成日期学生代表签字教材页数备注1观察、体验发声的物体qqt53i-32模拟鼓膜的振动ΛN47-83声音的强弱实验444104声音的高低实验44411-125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qqq146制作我们的小乐器qqq177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qqq18/98测量我们的肺活量√√√249记录一天的食物qqq26io声音传播的实验、制作土电话4442811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脂肪4443112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4443513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4ΛH4214用气球驱动小车√√√4415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实验444461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的大小√√√4817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大小√√√53合计17个实验应做17个实验实做100%12个实验应做12个实验实做100%13个实验应做13个实验实做100% 学生实验报告班级:四年级实验名称:观察、体验发声的物体时间。

实验器材: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研究问题: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是否有关系?实验过程:1.将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探究橡皮筋发声的方式。

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皮筋是否会发出声音?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是否会发出声音?观察皮筋发声时的变化,思考橡皮筋声音的产生方式。

2.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探究它们发声的方式。

轻轻拨动钢尺、击打鼓、敲击音叉,观察它们发声时的变化,思考不同物体声音的产生方式。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橡皮筋发声时会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而钢尺、鼓、音叉等也会在振动的过程中发出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初步认识到声音的产生和物体的振动有关系。

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的振动有关系。

学生代表签字:声音传播与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时间:未知实验器材:玻璃罩、闹钟、桌子、音叉、水、纸杯、棉线、钢针、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小锤、碎纸屑实验过程:1.在声音传播实验中,我们抽出了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声音有变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标题:水的存在形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存在形态,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饮用水、冰块、锅炉、玻璃杯、塑料瓶、温度计方法:1.准备一个玻璃杯,倒入适量的饮用水。

2.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个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观察水的变化。

4.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

5.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三、实验过程:1.将适量的饮用水倒入玻璃杯中,并放入一个冰块。

2.观察冰块的变化,可以看到冰块逐渐融化成水,并滴落在杯底。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

4.随着加热,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5.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6.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7.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冰块的变化: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说明冰的状态是固体,而水的状态是液体。

2.加热水的变化:随着水的升温,可以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状态的改变,从液体变成了气体。

3.温度的变化: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可以得出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在低温下水是液体状态,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状态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直到达到100摄氏度的沸点,水开始沸腾。

4.塑料瓶中的水蒸气: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并用手捏住瓶口,可以观察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五、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低温下,水存在于固态,即冰的形态;在室温下,水存在于液态,具有自由流动的特性;在高温下,水存在于气态,即水蒸气的形态。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我们可以改变水的存在形态。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水的液态,比如洗手、喝水等,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到水的固态和气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 ( )班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体实验课题风向和风速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实验目的制作简易风向标,会用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并适当记录。

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 1根搅拌棒、3张滤纸、1过滤装置 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实验器材 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 取食盐、面粉、沙,分别放入不同的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实验步骤:1.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搅拌,静置后观察。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2.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缝隙,并固定。

紧贴烧杯的内壁。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的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3. 过虑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动。

边缘,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

4.选择室外空旷地方确定方位测试风向。

4. 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过滤出三种物质。

5.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出来的方向,即风向;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面粉、沙的颗粒存于水中。

粉、沙的颗粒能用过滤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现象:风向标被风吹转动,箭头指向一个方向。

实验结果:水能溶解食盐,不能溶解面粉和沙,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实验结果:箭头指向一个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

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备注: 如风向标箭头指向不固定,指向的哪个方向时间长即定此为备注: 风向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像食盐的溶解过程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胶水、1瓶洗发液、 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实验器材 1根筷子、1个小匙、1瓶醋、1小瓶酒精、 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1小瓶食用油、3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实验步骤:1.轻轻往透明玻璃杯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汤匙柄滴上蜡。

1、点燃蜡烛。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2、点燃酒精灯。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观察酒精灯火焰。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焰。

4、给汤匙加热。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倒150ML冷水在烧杯里。

冷水不宜太多,不然加热时间太长。

2、加入木屑。

少许木屑即可。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烧杯不能直接放在火上加热,因此要垫上石棉网。

4、点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
注意酒精灯使用的要领。

5、观察木屑的运动
1、注意防止沸腾,只观察、不动手。

2、等待时间要长,要有耐心。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2 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给油、水加热。

1、油、水的量要相同。

2、注意酒精灯的操作要领。

2、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加热6分钟,记录6次
4、停止加热后,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5、记录6次。

6、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将两种颜色的杯子放在阳光下
阳光要强烈,白色、黑色面积稍大些效果会更好。

2、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记录6次
4、将杯子拿进教室
5、每隔1分钟记录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6、记录6次。

7、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小车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题:《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垫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即起点、终点
1、小组成员合作好
2、保持小车重量、路面等其他因素都不变
2、挂2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

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3、挂5个垫圈,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反复几次。

1、计时要准确,反应要快
2、实验至少3次以上
4、计算并比较。

1、通常取平均数。

2、比较拉力不同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其它因素都不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力(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课题:《力在哪里》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将钩码挂在挂钩上
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标之的最大数值
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会使用弹簧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