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儿童诗教学设计
窦桂梅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窦桂梅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f8e70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3.png)
窦桂梅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窦桂梅两小儿辩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窦、桂、梅三种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窦、桂、梅三种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每种花的优点和适宜的场所。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播放与花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呈现学习任务: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窦、桂、梅三种花的外观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窦组、桂组、梅组,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各自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4. 辩论准备: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为自己的花辩护,准备辩论的要点和论据。
5. 辩论过程:学生按照轮流发言的方式,依次进行辩论。
学生可以通过提问、陈述事实、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进行辩论。
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和点评。
6. 辩论总结:教师提问学生,总结辩论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反思辩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欣赏其他花的优点,培养宽容和尊重他人观点的意识。
7.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窦、桂、梅三种花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的辩论表现,包括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各种花朵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学生可以在家种植窦、桂、梅等花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爱护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窦、桂、梅三种花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分组和辩论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7c13a66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8.png)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作者对雪的喜爱,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雪的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 体验教学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雪的美丽,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雪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窦桂梅,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生字词的用法。
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模仿表演:教师分组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师提出与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课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课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窦桂梅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窦桂梅 《渔歌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470e6769dc5022abea0091.png)
《渔歌子教学设计窦桂梅《渔歌子》教学设计》摘要:1.认识四个生字:塞箬笠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10.师:让我们和张志和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吧,来,我们一起咏诵《渔歌子》,好风景好心情不须归(作者通联:443600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一.教材简析《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意浓郁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
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
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
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官,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读出词的意蕴美。
2.激发想象――体会词的画面美。
3.品读赏析――感受词的内涵美。
4.举一反三――形成丰厚的积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塞箬笠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小游戏:说词语(表示颜色的一、二、三、四字词语,描写春天的词语)诵读春天的古诗(提示:美美地诵读)(二)创境,走进《渔歌子》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喜欢以钓鱼为内容写诗,我这儿就有几幅钓鱼的图画,你能想到相应的古诗吗?(指名诵读《小儿垂钓》)这幅图所描绘的又是哪首钓鱼诗中的情景呢?(出示《江雪》画面)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和钓鱼有关的词――《渔歌子》。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共4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9277ae8e9951e79a8927bc.png)
葡萄沟教学设计窦桂梅(共4篇)第1篇: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葡萄沟公开课视频(优质课、示范课)窦桂梅教学设计:《葡萄沟》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
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
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窦桂梅教学教案
![窦桂梅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402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e.png)
窦桂梅教学教案教案标题:窦桂梅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窦桂梅的背景和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1. 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窦桂梅的代表作品选读。
3. 阅读理解和分析窦桂梅的作品。
4. 写作表达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并提出窦桂梅的名字。
激发学生对窦桂梅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窦桂梅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介绍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窦桂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了解窦桂梅的创作动机和主题。
第三步:选读窦桂梅的代表作品(15分钟)选择窦桂梅的代表作品,如《荷塘月色》、《雨巷》等,进行课堂朗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第四步:阅读理解和分析(15分钟)提供窦桂梅作品的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和意象运用等方面。
第五步:写作表达(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短文。
可以选择写作题目,如《窦桂梅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或《我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个人观点。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等。
2. 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对窦桂梅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作品主题、情节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表达:评估学生对窦桂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观点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窦桂梅的生平和作品。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a2e502ed630b1c59eeb57c.png)
篇一: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十点钟,漂亮的窦老师终于闪亮登场,依然虽是朴实的话语和衣着,却充满无穷的魅力。
一,出生:“乡下真是美丽”“太阳暖烘烘的。
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
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这是它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
好美啊,不过惭愧的是,我并没有读过原文,我想在下边听的老师也未必有几个会读过原文的。
二,童年:在颈上啄了一下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
片断一:“??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样儿!我们看不惯他!”——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啄了一下??“对,不过他太庞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挨啄!”片断二: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自以为是一个皇帝。
片断三: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
“??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话,他长得还满漂亮呢。
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他自己总会有办法的。
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
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这里重复用的“啄”字,带领大家体会同一动作所蕴涵的不同意味。
“为什么欺负是啄,疼爱也是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鸭子啊,是鸭子就只有啄!除了啄,鸭子还能有什么感情表达方式呢?”说到这里,富有表演才能的窦老师用她惯成兰花状的手指比划出啄的样子。
一下、两下、三下——全场人都笑了。
在这里,窦老师揭示的是童话创作的精髓,那就是写什么动物就一定要写出那种动物的特点。
在《丑下鸭》里,“啄”是鸭性所在。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适时适度的表演,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窦老师的天性使然。
三、成长:在水上像车轮那样不停地旋转小鸭不堪欺凌离家出走,成了一个流浪儿。
窦桂梅教学设计
![窦桂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e4695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2.png)
窦桂梅教学设计《窦桂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示法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演示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 练习法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讲授新课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
讲解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和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f69fe04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5.png)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案《看雪》教学设计-窦桂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雪的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的印象和经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总结。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述雪的?他们感受到了什么?4. 想象与创作:(1)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他们心中的雪景。
(2)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分享给大家。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通过学生讨论、分享和作业展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窦桂梅教案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窦桂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984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0.png)
小学课文小马过河窦桂梅教案Title: Teaching Pla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 "Little Horse Crossing the River" by Dou GuimeiGrade Level: Elementary School (specific grade level to be determined) Subject: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Objectives:1.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the text "Little Horse Crossing the River" by Dou Guimei.2.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through guided practice and activities.3.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cluding vocabulary expansion and sentence structure.4. To encourage students' creativity through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text.Time Required: 2-3 class periods (adjustable based on students' needs and progress)Materials:1. Textbook: "Little Horse Crossing the River" by Dou Guimei2. PPT slides or handouts3. Visual aids (pictures of horses, rivers, etc.)4. Marker pens and whiteboard/blackboard5. Paper and pencils for students6.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dditional reading passages, flashcards, etc.)Procedure:Introduction (10 minutes)1. Begin the lesson by showing a picture of a horse and a river, asking students if they know any stories related to horses crossing rivers. Engage them in a short discussion to activate their prior knowledge.2. Present the title of the text, "Little Horse Crossing the River" and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Dou Guimei.Pre-reading Activities (10 minutes)1. Show a few selected pictures from the stor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Ask them to make predictions about the story based on the images.2. Introduce and explain any unfamiliar vocabulary words from the text using visual aids and contextual examples. Ensur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During Reading Activities (20 minutes)1. Assign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individually or in pairs. Provide them with a specific purpose for reading, such as understanding the main characters or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2. Monitor students' reading progres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as needed.3. Conduct a brief discussion to check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Ask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main idea, characters, and key events.Post-reading Activities (30 minutes)1.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sign each group a specific scene from the story. Ask them to create a short skit or role-play that depicts the scene. Encourage creativity and allow them to add their own ideas.2. After the skits, discuss each group'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ene and encourage classmates to ask questions or provide feedback.3. Conduct a class discussion about the moral or lesson learned from the story.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provide reasons for their interpretations.Assessment (15 minutes)1. Use a short written quiz or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to asses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vocabulary, and story elements.2. Evaluat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 group activities and class discussions.3. 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Extension Activities:1.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or essay about their favorite character or scene from the story, expressing their own thoughts and reasons.2. Introduce additional reading passages or stories related to animals or nature. Encourage students to make comparisons with "Little Horse Crossing the River."3.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reading aloud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focusing on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Note: This teaching plan can be adjusted and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grade level, classroom dynamics,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e focus is on engaging student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skills.。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乡下人家教案窦桂梅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乡下人家教案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8680492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40.png)
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乡下人家教案窦桂梅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 .生字、词语卡片。
2 .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 .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4 .动画课件《乡下人家》。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出示两组投影片: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 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 .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 .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着哪一小节展开描写?”)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 .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s ì”,“巢”不要读成“c áo ”,“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ɡu ān ”。
2 .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 .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55a983ad02de80d4d840f7.png)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教学主题:高贵。
所谓高贵不是天赋的智愚贵*,而是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
教学理念:教材的二次开发。
三年级的教材变成高年级的课程资源。
基于童话这一文学作品,需要不仅体会语言的工具性,还要品味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味道,从而认识到这的确是个好故事。
教学基调:源于安徒生童话的基调。
所有的扩展与语言基本来自安徒生的文字。
教学步骤: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
教材与原译文对照,发现语言本身的密码,导读《丑小鸭》原译文。
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特点,体会安徒生诗意语言的幽默、丰富和含蓄等。
童话即人生。
第二步: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
《丑小鸭》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导读《我生命的童话故事》及其他。
(此部分略讲)教学年龄:五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走近《丑小鸭》1.导语:有位作家说,生活就是童话(板书童话)。
他写美人鱼、写枞树、写天鹅,写红鞋子他让我们走进了童话里,他让整个世界都有了童话。
这个人就是安徒生(板书,让学生说出)。
2.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这篇拟人体童话《丑小鸭》(板书,课件)。
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其中《丑小鸭》的译文有六千多字(课件),你知道吗,被压缩成不到500字了。
(让学生回顾课文,得出以下认识:虽然短了,但还是按照丑小鸭出生,童年,成长,以及最后成为飞翔的天鹅的顺序来概括的。
)3.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说说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学生漫谈,教师适当梳理:我们发现,缩写的,或者删掉的,无外乎两种语言,一种是叙述语言,一种是人物语言,这也是童话叙述的重要方式。
你想啊,加上你们说的那些,才符合童话的趣味。
不然,就像课文一样,成了故事梗概了。
)走进《丑小鸭》1.回到原来的译文中,读这个故事,一起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
你怎么理解味道?2.交待:一堂课,我们不可能把那六千多字的译文拿来,逐字逐句地品读,下面我们就走进《丑小鸭》,选取译文中的几个镜头,品尝它的味道。
小学名师窦桂梅教案
![小学名师窦桂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29d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b.png)
小学名师窦桂梅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理解荷塘月色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描述的荷塘月色美景。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荷塘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看法。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生讨论生字词,教师解答疑问。
三、品悟荷塘月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荷塘月色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大自然的美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5分钟)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回顾荷塘月色的美景。
2.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生字词描述荷塘月色。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小结与作业(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运用和荷塘月色的美景。
2. 布置作业:用生字词写一段描述荷塘月色的句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美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生字词进行描述。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仍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悟大自然的美。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7篇)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02cac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a.png)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7篇) 作为⼀名⽼师,常常要写⼀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是⼩编精⼼整理的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7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词的精妙并学习古⼈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句⽤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师⽣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背诵古诗。
2、师: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
古诗可以读、吟、唱、咏,关键在古诗的每⼀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体会在他⾝上发⽣的推敲的故事。
师指导学⽣朗读这两⾸诗,注意五⾔诗的节奏。
3、师:贾岛的两⾸诗是都是写不遇的。
⽼师补充(课件出⽰)⼀些写不遇的诗⽂题⽬。
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导⼊新课,通读全诗,指导朗读 1、师:⾬过天晴,让我们跟着宋朝的诗⼈叶绍翁⼀起来——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个——不值。
师板书课题,⽣解释“不值”即“不遇”。
2、师指导朗读,⽣⾃⼰试读,谈朗读⼼得,教师及时指导。
3、指⽣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相遇”内容 1、⾃读基础上,师引导学⽣找出诗⼈游园所遇的事物:苍苔、柴扉、红杏。
2、师指导学⽣分别谈对于“柴扉”“苍苔”和“红杏”的认识。
(1)⽣谈柴扉:穷困,简陋,简单。
读出这扇门的特别。
(2)⽣谈苍苔:绿⾊的⼩植物,将春天的⽣命唤醒了。
读出苍苔的绿。
(3)⽣谈红杏:美丽,早春开花。
师补充部分古⼈描写赞美红杏的诗句。
(⽣齐读最后⼀句。
) 3、师⼩结,配乐,⽣齐读。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5篇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e4a7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2.png)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5篇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步骤: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94310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窦桂梅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a2c8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c.png)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1《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原型启发,营造氛围。
教学以画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35e1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2.png)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窦桂梅《游园不值》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诗人窦桂梅的诗歌风格和写作背景;2. 理解诗人通过《游园不值》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 能够朗读《游园不值》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窦桂梅的诗歌风格和写作背景;2. 掌握《游园不值》的朗读技巧;3.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去过的公园或游乐场的经历,并描述一下那时候的感觉和情景。
步骤二:诗歌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窦桂梅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强调窦桂梅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之一。
2. 将窦桂梅的《游园不值》诗歌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其有个大致了解。
步骤三:诗歌分析1. 教师朗读《游园不值》诗歌,让学生静心聆听。
2. 请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的意境、内涵和感情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对比等修辞手法,并探讨可能的寓意。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该诗歌中可能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五:诗歌朗读表演1. 小组成员互选代表,将自己对《游园不值》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演给全班同学。
2. 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的表演,表彰和鼓励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力。
步骤六: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反思,强调诗歌的魅力与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四、教学辅助材料:1. 窦桂梅《游园不值》诗歌文字。
2. PPT或黑板、粉笔。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对诗歌分析的积极性;2. 评价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所展现出的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六、拓展活动:1. 要求学生查找并了解窦桂梅的其他诗歌作品,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分析;2.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并进行互相朗读和分享。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
青蛙写诗窦桂梅教学设计
![青蛙写诗窦桂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8f5d2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4.png)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范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
(教师)(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
(教师)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
它要给我们写诗了!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
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
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设计】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设计】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905a8927d3240c8547efd7.png)
【关键字】设计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fntsize="6">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作者:窦桂梅导入:,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是谁把这里打扮的如此美丽正文:,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下的动感美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的根底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还会落到哪里呢,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再读读文,然后说一说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小虫——躲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蚂蚁——坐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大家小鱼——藏小鱼小鱼快来呀!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燕子——催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情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此时,你一定要对落叶说你的心里话,那就尽情地夸夸落叶吧愿意借有个小朋友写的诗表达感情也可以2落叶的歌树叶黄了,落上山坡捡起落叶,我问外婆:树叶为何干枯树叶为何变色树叶把美丽给了鲜花,树叶把美丽给了硕果……小落叶呀,在唱歌,我没有了好看的衣裙,可我仍然这么快乐!春来了带着微笑飞上树梢风吹过,哗啦啦我们舞蹈风住了静悄悄我们思考放假了乘着风儿带上奖状回到大地的怀抱小虫的屋子蚂蚁的小船鱼儿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啊大地亲爱的妈妈在你的怀里我们好好睡觉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考……补充文——秋姑娘的信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 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 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 篇二: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篇一: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 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 后一段——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导入: 1,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引出香山红叶,看录象,并朗诵《山行》.)是谁把这里打扮的 如此美丽 正文: (第一部分) 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引出课题以及课文第一段) 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引入课文) (1)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 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 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 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 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 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 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 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 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 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 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考…… 补充课文——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篇三:《我爸爸》绘本教学设计-窦桂梅 《我爸爸》课堂实录 窦桂梅 师:三月八 日,是一个什么节日? 生说,并让生朗读有关母爱的诗。提到了《游子吟》。(能提一提冰心的诗会更好。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 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 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 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 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 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生:翠绿的树枝上点 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 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生:是火柴。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
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 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 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
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 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 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 该怎么呼喊——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 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生:“奶奶从来我仍然这么快乐! (2)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 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2)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学生回答) (3)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 下的动感美. 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读后面 的几段)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 黑板上画图. (2)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 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 :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 (3)还会落到哪里呢(发散想象中体会落叶无处不在.) (第二部分) 1,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引导学 生结合自身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 再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 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既有相同又有区别,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然后组合躲闪和躲藏, 并比较区分躲有藏的意思,也有闪的意思) 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 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 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 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 (小动物们好……)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 (以下随机进行:) 小虫——躲 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舒服,暖和等),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 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 蚂蚁——坐 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把这样的感 受告诉大家.(同样创造性地朗读句子.把蚂蚁变成我.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小鱼——藏 小鱼小鱼快来呀! (1)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教师)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 (2)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捉迷藏,躲雨,睡觉……然后趁热打铁,带着自 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情趣.) 燕子——催 (1)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老师画燕子.)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训练朗读,可以进行离着 远喊着催;面对面中等距离催,挨着近催) (2)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例:落叶:天凉了,请你快飞到南方去吧. (3)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 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学生读《秋姑娘的信》). (4)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 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看板书背诵)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此段灵活运用) (5)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擦燕子) (最后部分) 1,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