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三章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表现手法是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10、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表现手法是() A、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含 B、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 C、止述己意 D、止述史事 答案:A 解析: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表现手法是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含。 11、“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和冯公都是() A、西汉人 B、东汉人 C、后汉人 D、魏晋人 答案:A 解析:“金张”和冯公都生活在西汉时期。 12、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一共有() A、四首 B、五首 C、六首 D、七首 答案:B 解析: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一共有五首。 13、陶渊明《咏荆轲》属于() A、咏史诗 B、咏怀诗 C、田园诗 D、讽喻诗 答案:A 解析:《咏荆轲》的类别与风格:咏史诗,具有豪放风格,属于“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14、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的抒情小赋是() A、《感士不遇赋》 B、《闲情赋》 C、《归去来兮辞》
解析:孔稚珪《北山移文》属于骈文。 19、孔稚珪《北山移文》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 B、拟人 C、比喻 D、比拟 答案:B 解析:对山林景物的描写,采用人的手法,更表现得惟妙惟肖,风云泉石似乎都染上了人的感 情,代替作者在嬉笑怒骂,这无疑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0、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是() A、《上邪》 B、《木兰辞》 C、《西洲曲》 D、《孔雀东南飞》 答案:C 解析: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2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描写的是() A、洛神的容貌 B、洛神的体态 C、洛神的服饰 D、洛神的气质 答案:B 解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描写的是洛神的体态。 22、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竞相传写,据说洛阳为之纸贵的文人是() A、左思 B、鲍照 C、江淹 D、潘岳 答案:A 解析:左思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竞相传写,据说洛阳为之纸贵。 23、谢灵运、颜延之和()三人合称“元嘉三大家”。 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合称“元嘉三大家”。 24、“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 A、孤独 B、为人正直 C、出身孤寒 D、孤单 答案:C 解析:“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25、“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 A、江淹《别赋》 B、江淹《恨赋》 C、丘迟《与陈伯之书》 D、左思《三都赋》 答案:A 解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26、“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 A、江淹《别赋》 B、江淹《恨赋》 C、丘迟《与陈伯之书》 D、左思《三都赋》 答案:C 解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27、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 A、《世说新语》 B、《搜神记》 C、《西京杂记》 D、《山海经》 答案:B 解析:《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28、鲁迅对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评价是() A、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 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 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 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咏史八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画工弃市
作者: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 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全集(DOC)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永和文学、元嘉文学、永明文学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
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
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股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而且它本身又是推动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多样化的重要动力。
总体上,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为: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
由于文学受到重视,文学作品日见繁多,就开始产生了将文学与其他学术相区别、视之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评论历代作家的得失,就成为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方面最重要的论著,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各种文体的特点的探究,对文学的基本性质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文学创作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章节测试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部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曹操《短歌行》中两次引用的古诗成句出自A.《古诗十九首》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离骚》D.《诗经》【解析】(P157):D 本题考查《短歌行》所引用古诗的出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2.曹操《短歌行》用“周公吐哺”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A.礼贤下士B.食不下咽C.哺育贤才D.激于义愤【解析】(P158):A 本题考查《短歌行》中典故的含义。
相传周公常常吃饭时停下来接待贤者,于是人心所向,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
所以此处用“周公吐哺”喻礼贤下士。
3.写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著名诗句的是A.曹操B.曹丕C.陈琳D.王粲【解析】(P158):D 本题考查名句出处。
题中名句出自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4.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所选用的典型事例是A.千里无鸡鸣B.饥妇弃子C.老兵无家可归D.守卒诀别妻儿【解析】(P158):B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典型事例。
由文中“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可知。
王粲截取“饥妇弃子”这一典型生活画面,表达了对百姓深切的同情,也隐含对制造战乱者的谴责。
5.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中的“南登霸陵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A.向往汉初“文景之治”B.向往光武帝中兴汉室C.向往汉高祖与民休息D.向往汉武帝文治武功【解析】(P159):A 本题考查《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的思想感情。
霸陵是汉文帝陵墓所在,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对汉初“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那样的明君的渴盼。
6.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A.当阳城楼B.荆州城楼C.安定城楼D.麦城城楼【解析】(P160):D 从《登楼赋》所写的地理环境来看,此楼应为麦城城楼。
7.王粲《登楼赋》中,写到虽遭囚禁仍弹奏楚国乐调的古人是A.庄舄B.钟仪C.孔子D.范蠡【解析】(P159):B 本题考查《登楼赋》中典故的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
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
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主要内容有: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
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
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
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
“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学作品⼀览表《中国古代⽂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学⼀览表⽂学时期代表⼈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孔融、陈琳、王桀、徐⼲、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以写五⾔诗为主。
五⾔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诗已经初步成熟。
⽽"七⼦"的优秀五⾔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的《室思》就⽐同⼀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写得细腻深厚。
⽽陈琳《饮马长城窟⾏》、阮瑀《驾出北郭门⾏》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之前,其写作时间不⼀定⽐"古诗"晚,它们在五⾔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写了⼤量的⼩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赋的进⼀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的⼩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题材的普通化、⽇常化进⼀步冲淡了过去⼤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的赋,曹丕在《典论·论⽂》中曾给予了相当⾼的评价,刘勰在《⽂⼼雕龙·诠赋》中也表⽰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是曹魏⼀代的"赋⾸",说他们可与宋⽟、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王粲的论说⽂,在当时都能独树⼀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以⽓为主"(《典论·论⽂》),贯注了作者独特的⽓质。
⽂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约五⼗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北⽅的⼤业,并吸引⼤批⽂⼠,形成了以曹⽒⽗⼦为核⼼的邺下⽂⼈集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
17、《芜城赋》的艺术特色:①对比手法;②夸张手法;③语言峭拔,华丽而不柔弱,抒情性强。
18、《出师表》的特点:层次分明,讲究章法,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恳切周详,风格质朴明快。
19、《桃花源记》恩想与艺术:此文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政治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构画。叙事写景状物用白描手法;故事性强,叙事扑朔迷离,引人人胜。结构完整,情味隽永。
5、《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
6、《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精
7、《苏武传》的特点: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运用。
13、《邵公谏弭谤》的思想与艺术:通过记述周厉王暴政,指出统治者错误对待人民的批评,必然导致灭亡。善于运用比喻和历史典故说理,笔墨洗炼,中心突出。
14、《冯谖客盂尝君》的艺术特点:情节曲折起伏,文笔抑扬顿挫;对比手法。
15、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13、《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①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手法: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细节和行动描写;抒情性穿插与环境衬托。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③剪裁得当,结构完整。
14、《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
14、《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写作特点:善于通过动作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愤激不平的诗人形象;感情激越,富于变化;语言缓急随气而出,富有节奏感。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合集(精编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之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之四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三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植诗赠白马王彪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其一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魏晋南北朝作品选读
陶渊明
• 饮酒(结庐在人境) 入题实写,隐居于人境,不刻意避世,更 见心境超迈,所谓“大隐于世”,也是渊 明不同于避世隐逸者的一个方面。再写隐 居日常,不过在耕作之余,饮酒、采菊、 远望南山、于暮色之中闲看飞鸟归巢,若 有所得但无需言传亦不能言传,所思所悟, 尽在其中。此诗景、情、理浑然相融,平 静朴实又玄远冲淡,王国维谓之“无我之 境”。
• 《白马篇》 曹植早期代表作,诗题为自创乐府新题。 以铺陈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 身手矫健、忠勇报国的边境游侠儿形象。 全诗气势恢宏、笔力雄健,极具甘心赴难、 为国立功的英雄气概。诗中白马少年英姿 勃发、壮怀激烈的的英雄形象,也是青年 曹植心目中的理想自我。
建安文学:曹植
• 《赠白马王彪》 曹植后期代表作。全诗从顾念京城和归途 困顿写起,继而抒发兄弟之间生离死别的 感伤、难以明言的抑郁悲愤与世事无常、 前路未卜的慨叹。全诗运用章章蝉联的形 式,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或借 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辗转 相承,环环相扣,情兼雅怨,极具艺术感 染力。
正始文学:阮籍
• 《咏怀诗》其一 抒写诗人中夜难寐、独坐弹琴的情景,传 达出忧伤痛苦、孤独凄清、惆怅失落又无 以言表的复杂内心世界。全诗只有寥寥几 句关于人、景、思的描写,万千思绪又引 而不发、欲言又止。诗中的诗人形象,格 外清醒又格外孤寂,与其现实中的任诞形 成极大反差。
西晋太康文学:左思
• 《咏史》其一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班固,但将历史 与现实结合,借古喻今,借咏史以咏怀, 则始于左思。《咏史》共八首,大致反映 了诗人从积极用世到绝意仕进的思想转变 过程。第一首描写的,正是诗人早年的理 想:自负文武皆能,渴望建功立业、一展 宏图,然后功成身退、归老园田。
太康文学:左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诗歌风格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 悲凉之句。” 宋·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 燕老将,气韵沉雄。” 沈德潜《古诗源》:“曹公四言, 于《三百篇》以外,自开奇响。”
曹植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 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 曰:“汝倩(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 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 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 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 严,與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 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民生忧患以及个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内容充实丰富, 形成了骏爽刚健、慷慨悲凉的风格特色, 后人概括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称 之为“汉魏风骨”。
建安风骨的形成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
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 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 才云蒸。……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 ——《文心雕龙·时序》
曹操《蒿里行》-“汉末实录,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求贤若渴 古直悲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白马篇》-“纵死犹闻侠骨香”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阮 籍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 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 眼。(《晋书·阮籍传》)
曹植
钟嵘《诗品序》称他为“建安之杰”。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前期多写邺城的安逸生活和建功 立业的政治抱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白马篇》、《名都篇》;后期多写 个人受压抑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反迫害、 求自由的愤懑之情,《野田黄雀行》、 《赠白马王彪》等。
曹植《野田黄雀行》
阮籍《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
“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 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 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 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 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锺嵘《诗品》卷一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沈德潜《说诗晬语》:‚陈思极工 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日西 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 徊’,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 林’,皆高唱也。‛ 钟嵘《诗品》:‚魏陈思王植。其 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 卓尔不群。‛
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 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晋书·阮 籍传》)。 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 托遥深,概括为“正始之音”。
“建安七子”
•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 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徳琏、东平刘 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 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於千里,仰齐足 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作家在作品中突出时代苦难、
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主要内容
一、建安文学 曹操《短歌行》《观沧海》 曹植《白马篇》 二、正始文学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三、西晋文学 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 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与此契者,沛国刘 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 七贤”。
阮 籍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 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 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 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主要内容
四、东晋文学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饮 酒》(其五)《咏荆轲》《杂诗》(白日沦 西阿)《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五、南北朝文学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主要内容
六、南北朝民歌
《西洲曲》《陇头歌辞》 七、散文辞赋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江淹《别赋》
曹操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太祖武 皇帝,沛国樵人也,姓曹,讳操, 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桓帝世, 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出 生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 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
“雅好诗文书籍,虽在军旅,手不 释卷。‛ ——曹丕《典论· 自叙》 “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 舍书,昼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 皆成乐章。‛ ——《三国志· 魏书》
阮籍咏怀诗艺术特色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 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 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 旨也。” ——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