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板块四 专题二 第一讲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共2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思辨类作文讲评课件22张
因果推理,是指由原因推及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的推理方法。在论证 论点时,若论点是一结论性的观点,我们通过分析这个观点形成的主客观原 因或根本原因等,以此论证论点是否成立。若论点是事物发展中的某一原因, 我们则可分析由它导致的结果,以此论证论点是否正确。总之,通过对事理 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例如:
思辨性谋布局
1.并列式:强自身体魄,育文明精神 2.层进式:不因强喜,不以弱悲 论点:不因强喜,不以弱悲
①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不以弱悲,砥砺前行 ② 且看当下,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引领潮流 ③ 今日中国青年,当应不因强喜,不以弱悲 3.综合式:强弱并非命定,人生由我决定
(三)思辨性分析论证
二、高考思辨性作文梳理
试卷
全国甲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北京卷
上海卷 浙江卷
主题
有为与可为 强与弱 生不逢时 安分随时 生逢其时 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 取与舍
共性
①作文话题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②都没有情境化要求,以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这一 点转变最大) ③考生分析质疑,多元解读,思辨能力极为 关键。
毛泽东论及“体育之效”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 许会转为至弱。”身强体壮之人,如果不遵循生理规律,长期超负荷地运动,过量地透 支体能,再强的身体也会搞垮,成为伤残之人。这犹如古代的仲永,从小拥有超人的作 诗天赋,堪称天才,是高智商的强者,但他的父亲忽略了他的学习,天天带着他到家家 户户题诗,靠写诗赚钱,把仲永当成了谋生的工具,几年过后,原本天资过人的仲永也 无异于普通人了,再也写不出好诗,成为了庸人。身体与智慧很相似,身体再好再强壮 也支撑不起那些有害身体的行为,我们应该珍惜过人的先天条件,爱护它,善用它。推 而广之,无论哪个方面的强者,都不能滥用其强,否则,强者会转为弱者。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四作文专题二第一讲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课件
水应深潜,酒应细尝 一考生
“二战”中,英美军方认为飞机防护应加强弹痕多的地 方,而实际上弹痕少的部位才是关键。许多时候,人、物、 事都是如此,你看到的表面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娇艳花朵 的根部才是其生命之本;皮囊之下才有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事物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它的深处。
水应深潜,酒应细尝。看人,看事,我们绝不能在浮云 处起舞,而应在深海处遨游。
拨云方能见日,去雾方能看花。水应深潜,酒应细尝。 浅显之知浮于表面,深处才是真知。
[阅卷总评] 本文最突出的亮点在语言表达方面。考生开篇入题快,抓 住材料的核心,精准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水应深潜,酒应 细尝”。而这八个字就是中心论点,在文章的题目以及正 文中一共巧妙地出现了四次,十分贴切亮眼。第一段的末 句语言十分优美而意味深长。第五段将梵·高作品的特点 与他的性格、心境联系起来,概括准确,文采斐然。第七 段排比反问双修辞的运用,非常有感染力,引人思考。文 末的对仗句式,也颇有韵味,表现力很强。
[思维流程] 第一步:抓关键词,明确意图 这是一则思辨类材料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为“弹痕分 布”,围绕这一关键信息有两个不同观点:军方认为应该 加强弹痕多的地方,而统计学家沃德却认为应该加强弹痕 少的地方。材料还明确表明“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就表明了出题人的情感倾向。
第二步:溯果追因,探求本质 追根溯源,探究沃德得出观点的原因,某些部位“弹痕多” 的飞机能返航,说明这些部位并非飞机关键,防护不需更 强;某些部位“弹痕少”的飞机返航,背后隐藏的是这些 部位“弹痕多”的飞机没能返航,所以,这些部位才是飞 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经过深入分析,就可以比较清 楚地知道,命题者的考查重点是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 质,能否辨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这是写作立意需要的。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思辨类作文写作示例(10篇范文)
七十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劳动的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劳动的收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劳动的情趣……劳动是充实而美丽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生活需耕耘,劳动创万物从混沌未开化的原始走来,到农耕文明,电气时代,人们劳动不止,从未停息。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应以劳动为荣,通过劳动,创造万物,启发自我,普惠众生。
充实而美丽,是劳动的至高境界。
劳动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劳动可以是“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劳动也可以是“带月荷锄归”的情趣。
劳动,是歌德口中“最好的药”。
它不仅是温饱生活中“必须”进行的义务,更是人生旅运中“必需”执行的职责。
唯有劳动,才能创生一切,在劳动中,我们体悟辛劳带来的充实,感知回馈带来的喜悦。
劳动,是人类在一个集体中,“必须”尽到的责任,劳动并非是狭义上的体力劳动,也非一个工作,它是一种途径,一种形式。
通过劳动,我们完善自我人格,丰满自我灵魂。
且看何泽慧于文革期间劳动不息,以准时的敲钟声开启充实的一天;又见广井政昭执着于制作,最终诠释何为工匠精神。
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劳动不息,竭其所能,尽其责任,成为任公先生口中的”第一等人物“,在给他人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磨炼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劳动过程中,辛苦常伴,但也正是这辛苦使最终的收获更为激动人心。
劳动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唯有劳动,社会发展才能向前推进。
但劳动带来的收获并不是最大的宝藏,于劳动之中体悟快乐,感受劳动的情趣,方能感受其美丽和充实。
“采菊东离下”,是陶渊明耕耘豆苗时的情趣;“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是外卖小哥王计兵于奔波生活偶然得出的体会;“我写故我在”,育儿嫂范雨来于忙碌中感悟写作的乐趣:劳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的灵感。
劳动不是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它带有劳动者的主观性,驱动力,将劳动视作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体验,我们才能感知到其情趣所在,感受其美丽所在。
2024年高考作文一轮复习:哲理思辨类作文汇编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诚真的是永远的必杀技吗?有的人认为是,正是因为真诚的可贵,人们才会看重真诚的分量。
当人们想抛却生活的烦恼,卸下社交的面具,真诚无疑是打动与治愈人心的必杀技;有的人认为不是,人也是个多面体,人们未必都能接受彼此最真实的模样,保留自己真诚的部分,以不同的人格面对不同的人,才能应对复杂多样的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则大二女生帮助残疾父亲扛冰箱爬楼送货的新闻冲上热搜,该女生初三就开始帮助父亲,连续六年徒手背扛一百多斤的冰箱爬楼送货,她现在是湖北某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面对记者采访,女孩说:“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帮助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爸爸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以后我也想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
压倒生命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何为轻?何为重?面对负担的重量和自由的轻盈,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认知和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印度·泰戈尔)“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复习备考:擦亮思辨的眼睛 教学PPT课件
二、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 矫正,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认识 的一种思维活动。
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 分析问题:为何要“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嫌弃劳动,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人工智能替代劳动、花钱替代劳动……种
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 种观点甚嚣尘上。其实,这些观点,本质
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 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 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
1.对立面(论点的对立角度有无合理性?) ①热爱劳动,才能真正从事劳动。
②当然,随着时代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 从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单纯的体力劳动带来的 价值;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的确解放了手脚, 让劳动有了更多样的形式;社会分工的日益 细致化,也让劳动改变了传统形态。这是时 代发展必然带来的命题。 ③正视劳动在时代变革中的形态变化,理解 劳动本质,树立劳动精神,这才是真正热爱 劳动、尊重劳动,也才能真正劳而有得、劳 而有益、劳而有思。
三、怎样运用“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 思维
情况1:“有的放矢”
写作步骤 1.摆明对错误观点的态度。 2.分析错误观点本质。 3.针对错误观点反驳。 4.指出持错误观点的危害。
情况2:“无中生有”
步骤一:辨证思考,找到思辨角度 1.对立面(论点的对立角度有无合理性?) 2.绝对化(论点在所有情况下都全合适?) 3.单一化(只有论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思辨类作文写作指导 课件25张
解题: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 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 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 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写作误区
3. 认识较浅 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一类文的立意在于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
证关系,有些考生也试图写出其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仅仅将其放在一起比较一 下而已,故而显得认识肤浅。如江苏卷作文“有话则短与无话则长”,有些考 生仅仅写出有话则短的内涵是内敛、无话则长的内涵是个性的张扬,至于个性 的内敛与张扬之间的辩证关系则没有深度解读。
两个观点 多个观点
并列 对立
并列 对比 互补
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 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 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 瞩目的奇迹。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 知……
英文演唱。评委老师对其英文演唱提出质疑:你是中国人,对于这种有 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艺节目,你应该唱中国纯正的传统音乐,为何要 夹杂着英语?歌手反驳道:“听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演练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围绕着评委与歌手的观点即 可发表评论,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2025届高考作文一轮复习:思辨作文汇编(立意+范文)
2025届高考作文一轮复习:思想为王,聚焦问题,思辨作文汇编(立意+范文)思辨一:文化思辨,探索传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原汁原味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守护传统,原汁原味亦需创新。
2.原汁原味与文化传承:坚守与变革的交响。
3.在原汁原味与创新之间寻找文化传承之道。
例文:坚守与变革: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如何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原汁原味是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吗?答案并非绝对,而是需要在坚守与变革之间寻找平衡。
“传统不是守住的炉灰,而是熊熊燃烧的火炬。
”坚守原汁原味的传承方式,是对传统文化独特性和完整性的尊重。
它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这种传承方式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原始风貌和特色,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京剧这一传统艺术,无论怎么加入现代因素,其原有的基本艺术元素是不能丢的。
咿咿呀呀的唱腔、精美的服饰等是京剧艺术的灵魂,形式怎么变,灵魂应保留。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现代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
原汁原味的传承方式可能难以适应现代审美和需求,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持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传承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变革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结合现代元素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可以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改变,更在于内涵的丰富和拓展。
通过融入现代审美和理念,传统文化可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传承也是一种有效的变革方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思辨类作文(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思辨类作文(含解析)作文主题训练-------思辨类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航天员邓清明和杨利伟一样,属于我国的第一代航天人,他做过四次“备份航天员",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为了飞天这一刻,邓清明准备了24年零10个月。
尽管内心有委屈和失落,但他的信念从未改变: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2022年11月29日,他作为乘组的一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出征,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56岁的他终于圆梦!邓清明感慨地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作为新时代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灯塔上写有这样一个意蕴丰厚的句子:比寻找温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盏灯火。
这句话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和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列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例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指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需要有志之士勇担重责,坚定前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在当今时代,“己所虽欲,也要慎施于人”。
请同学们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深刻理解其思想内容,并结合新时代下青年成长的需要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思辨作文(含解析)
思辨作文+二元思辨作文速成模板(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1.眼见未必为实。
2.人会更关注心中所想,故“心想”即“眼见”。
3.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
4.不为主观情绪所惑,客观公正认识事物。
例文:眼见未必为实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事实上,许多事情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眼见未必为实。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建立在视觉为主的感觉基础上。
魔术师们运用各种巧妙的花招和精巧的道具,一次次骗了人们的眼睛。
虽然多数时候我们能看到比较属实的状况,但偶尔会出现偏差,这就是错觉。
很多错觉,若不用理智来精细推测,往往会被表象所迷惑。
哲学家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曾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快,后来,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证明其理论是错的。
此外,每个人看待事物,应难免带有主观性,我们看到的事物或多或少会受到主观思维的局限,换句话说,是心理认知上的偏见。
路边的一只空饮料瓶被环卫工人看到是垃圾,被环保人士看到是污染,被拾荒者看到是财富,被社会学家看到是道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谁是“朱”,谁是“墨”,有时取决于自己用怎样的视角去看。
一个人要是常见到他人的优点,那么他会认为身边都是良师益友;一个人要是总见到他人的缺点,那么他就会认为身边都是低俗的恶人。
那如何才可以把握眼见为实呢?首先需要消除错觉。
消除先入为主的成见。
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何况,仅凭一次眼见为实的经历,就断定结果也不客观。
关注事物时不要局限于自己刻板的印象,不要急于下结论。
其次多看多想,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的认识,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保持明辨是非的清醒头脑。
孔子曾领其弟子周游列国。
一次,在他们最艰辛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们一袋小米,他们用其做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题训练二元思辨作文
材料作文专题训练-------二元思辨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知(智)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而荀子却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孔子说“(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而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却慷慨激昂地说“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关于“说与不说”,古圣先贤们各持己见,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在“说与不说”之间,当作何权衡和选择呢?请以“说与不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频回首者,恐难远行;不回首者,亦难远行。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他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作文。
古代儒家经典作品《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强调先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认识与处理“先”“后”,体现了中国人在立身处世方面的态度与智慧。
那么,做人做事应以何为先,以何为后?请以“说先后”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板块四 专题一 第一讲 聚合思辨类
[例讲结合明确考情 ]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 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例讲结合明确考情] [满分作文多维解读] [微观技法精彩点拨] [学以致用著就华章]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例讲结合明确考情 ]
第二个维度是“我”,即“世纪宝宝”,也就是在考场上 写作的这一代人。与“大我”呼应,“我们”1岁、8岁、 13岁、17岁、18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岁,“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5岁。18岁以前,“我们”的成长 与国家发展同步进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神圣感。18岁以后, 祖国发展的愿景要实现,离不开“我们”参与,这就必然 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例讲结合明确考情] [满分作文多维解读] [微观技法精彩点拨] [学以致用著就华章]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满分作文多维解读]
[阅卷总评] 这篇文章紧扣题目的要求,用与2035年学子交流的口吻来 叙写的时代变迁,以回忆“我们的时代”,去勉励下一代 的青年们。巧妙地捕捉了材料中的重要元素,在文中的无 形时空隧道中看到“我”的成长,国家的力量,还有时代 赋予新一代人的青春使命。文章不仅立意深刻,切合题意, 而且把空泛的叙述,煽情的解说,用貌似闲笔的几抹描摹, 些许勾勒,三点两点细节,使得文章顿时生色,可圈可点。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密,文字功底娴熟,堪称 一篇考场佳作。
[例讲结合明确考情] [满分作文多维解读] [微观技法精彩点拨] [学以致用著就华章]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分册2第2第1章第3节哲理思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2017·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真 题 体 验
[思路点拨] 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在生活中的“车”上。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牛车、马车、水车、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公共汽车、火车、高铁等,各种车都能写,这使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体验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第三句话由两个分句组成,是材料的重心,对写作的方向和选材进行了提示:“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验,它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考生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的发展”;可以小观大,捕捉“世间的真情”;可观往知来,讨论“观念的变迁”;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的哲理”。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