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合集下载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1、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开篇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而她们所处的封社会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人们的心灵。

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存在,而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与封建的社会制度相抗衡的。

2、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所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正是她生活处境的写照。

她孤独、寂寞,所幸的是,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而贾宝玉不喜读书,不愿按家长的意愿走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

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

他们每天或读书或写诗,过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就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

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选择儿媳妇还是要讲门弟出身、根基家业的,林黛玉也从不规劝贾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可想而知,王夫人不会选中黛玉作她的儿媳妇的,而必然选薛宝钗作她的儿媳妇的。

红楼梦服饰文化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很着重,使读者从服饰看人,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

当时此书一出,海内风行,如今久已脍炙人口,而此书最能牵动读者心弦的是宝黛的爱情故事,木石配和金玉配,是《红楼梦》两个世界对立的主题中的一环象征。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宝黛俩人所共同具有的叛逆性格和生活理想,由于不容于当时的社会,由于他们和封建势力的尖锐冲突导致了这一悲剧,从而写出了这一悲剧的时代深刻性和必然性。

宝黛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不是悲剧,因为在宝黛那个时代,假如两人的生活前途是光明的话,就必须不仅找到一块能够容纳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的国土,还要找到能够容纳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的国土,找到一块能够容纳他们叛逆的地方。

可是,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就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发展的必然性,揭示出这不是一般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那么大的贾府,上到贾母,下到丫鬟,没有人支持他们的爱情,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并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了悲剧,这是曹雪芹高出于他的前辈的地方,也是写得更深刻的地方。

(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这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有其典型意义,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

小说的第四回写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头,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不敢究问。

金陵应天府尹贾雨村初上任不知内情,本想依法办理,一个门子止住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通“护官符”的缘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而动人,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展开,探讨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与影响。

一、缘分的邂逅和初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并非偶然。

贾府与林家自古有着姻亲关系,两个家族的相互联系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他们在北静王府中重逢,他们互相吸引,并逐渐以友谊的方式相处,直到他们的感情发展成为爱情。

二、宿命的纠葛与矛盾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矛盾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他身处一个贵族家庭的环境中,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安排和控制的。

因此,他被迫与贾家的千金们成婚,无法与林黛玉走到一起。

林黛玉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子。

她作为林家的女儿,被当做贾府的贵族女儿养育长大。

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关爱。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助,这使得她对贾宝玉滋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三、悲剧的结局与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当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结婚并进入贾府后,林黛玉的嫉妒心和激烈的情绪让她变得脆弱而痛苦。

她的身心疾病加剧,在最后悲伤的情绪中,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和无奈。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实现彼此的爱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世俗的环境中。

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和真挚的感情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这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反思。

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以深远的思考。

尽管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然而他们的感情依然是纯粹而动人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挑战。

它让人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试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从《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性质出发,剖析了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三个原囚。

认为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其次宝黛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叛逆性格是形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以及初步民主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是形成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民主思想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以家庭题材反映人世诸相的文学巨著。

作者曹雪芹一枝巨笔既写尽儿女痴情,又写尽封建世态,使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写出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描写着墨最多。

从第一回“还泪之说”开始,至末回“情榜”作结,连续不断地描写了主人公执着相爱的具体情节,塑造了一对封建贵族叛逆者的鲜活形象,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其它任何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梦楼》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价值愈高,悲剧愈深。

因此,蒋和森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

”这里我主要从宝黛爱情本身的性质出发,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性质也许曹雪芹在写宝黛恋爱时,他的笔经过了最清澈山泉的洗灌,写得那样沥血滴髓,却又如此纯洁高尚: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倒贴在枕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

宝玉醉心地称赞他的表妹是天下“最标致、最美貌的一位小姐。

”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爱情充满了无邪的天真。

心灵上的相互吸引,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这种爱情,从一开始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茁壮的生命力。

那“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蕴含着多少天地间的真情。

但在那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要把这不能言传的心事表达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们的爱情像压在石板下的嫩芽,要长出新的枝叶是何等艰难和渺茫,黛玉几乎是用眼泪浇灌那爱的花蕾。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

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以及导致他们悲剧结局的原因。

2. 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相遇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相遇发生在荣府。

两人都是家族中备受宠爱的子女,从孩提时代起就有着特殊的关系。

然而,由于家族势力纷争等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层厚重的社会阻碍。

3. 爱情的萌芽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对彼此有着特殊感情,但是在他们还年幼时就被迫分离,并且进入不同环境成长。

然而,他们的感情在长大后逐渐重燃,特别是林黛玉的美貌和贾宝玉对她的深情迷恋。

4. 爱与命运的抗衡尽管他们相爱,但是这段感情却受到了家族传统、社会地位以及宫廷政治等多重因素的束缚。

贾宝玉面临着被迫娶亲的压力,而林黛玉则由于自身身份问题不能与贾宝玉结合。

这些因素不仅削弱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连结,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困扰和痛苦。

5. 林黛玉离世在整个小说中,林黛玉一直都是一个虚弱而悲观的角色。

她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在面对无法与贾宝玉在一起生活的事实后陷入绝望,并最终因病离世。

她的死使得贾宝玉陷入深深的悲伤和悔恨之中。

6. 贾宝玉内心的纠结林黛玉离世后,贾宝玉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痛苦。

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努力争取与林黛玉在一起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软弱深感懊悔。

这种内心纠结使贾宝玉陷入了无尽的伤痛中。

7. 结局与反思《红楼梦》以大观园烟霞消散为结尾,象征着整个贾府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成为无法实现的承诺。

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在整个小说中是一条主线,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传统社会束缚下人性悲剧命运的思考。

8. 结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家族压力以及个人命运等诸多因素,他们之间注定难以圆满地在一起。

这个故事使我们思考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类内心真实愿望的压抑和伤害,也对爱情和命运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思考。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目录: (1)论文摘要: (2)关键词: (2)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3)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5)(一)、贾宝玉的性格 (5)(二)、林黛玉的性格 (6)(三)、薛宝钗的性格 (7)三、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8)(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8)(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9)参考文献: (12)论文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

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仕途经济社会根源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指导老师:作者:准考证号:《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宝黛爱情是贯穿《红楼梦》的一条主线,她们的爱情是纯真的、至死不渝的,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形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许多,我读完《红楼梦》后认为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游移性(一)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默许贾母的态度是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的,王熙凤是最爱揣摩贾母心思的人,她对黛玉的一次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后来又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和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可以看作是对宝黛关系倾向的一种反应,也不能说没有贾母的影响。

王夫人、薛姨妈也是深知贾母的这种态度的,并且贾母还明确地暗示过不娶宝钗的态度。

(二)贾母对待宝黛爱情态度的犹豫不决到第二十二回,有了一点小情况。

贾母突然拿出二十两银子,要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

王熙凤也不免感到意外。

书中对此只交代一句:“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

”因此,过生日的理由不成问题。

问题是生日宴席和观戏的时候,“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结果,“贾母更加欢悦”。

贾母是太喜欢生得美貌的女孩子了。

她深知黛玉的出众美貌。

但古代优秀女子应该具备的“德、言、工、貌”的“四德”,前三“德”,黛玉明显弱于宝钗。

黛玉诚然也善于“言”,但她的“言”尖刻有余,温润不足。

不过截至第二十二回,贾母对黛钗的态度,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明显的选择性的倾向。

(三)贾母同意宝钗的婚姻宝玉挨打后之后,(第三十五回),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等一大群人,都去看宝玉。

大家说了很多轻松的话,自然为的是让宝玉开心。

可是宝钗突然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样露骨的话当着贾母的面讲,如果我说多少有一点当面奉承讨好的意思,恐怕宝钗难以辞其咎。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001]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001]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宝黛的爱情被认为是一段悲剧。

在整个故事中,宝黛的爱情经历了诸多挫折和悲痛,最终以悲剧收场。

本文旨在探讨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并分析导致这一结局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婚姻制度的束缚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对于宝黛的爱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社会约定俗成的婚姻观念和家庭利益的考虑,使得宝黛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

宝玉的身份地位和荣府的兴衰使得他们的婚姻注定是不可能的。

家族压力宝黛所属的两个家族,宝府和荣府,都希望通过宝黛的婚姻来达到家族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家族压力迫使宝黛在爱情选择上放弃个人感情,而是将目光放在家族利益上,导致宝黛和宝玉的爱情最终走向绝望。

个人因素宝黛个性的冲突宝黛和宝玉在性格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宝黛倔强,自尊心强,对自己的爱情有着特别的追求。

而宝玉则是一个多情而优柔寡断的人。

这种性格差异导致了两人在处理爱情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最终使得他们的爱情不能得到圆满的发展。

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在宝黛的爱情故事中,他们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了彼此间的误解和猜疑,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爱情的悲剧结局。

情感困境因素宝黛身份的困扰宝黛身份的复杂和家族背景的压力给她的爱情带来了困境。

宝黛是贵族阶层的女性,受到了家族尊严和社会地位的束缚。

她很难摆脱这种身份的枷锁,从而选择了逃避和牺牲。

这种困境无疑加深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

社会潜规则的压制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经常受到社会潜规则的压制。

宝黛在追求自己的爱情同时,也需遵守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规范。

社会潜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使得宝黛在处理爱情问题时犹豫不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结论宝黛的爱情悲剧源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社会环境的限制、个人性格的冲突、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以及情感困境的压力,都导致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这一悲剧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意识到爱情是需要理解、沟通和平衡的,同时也提醒我们重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闲谈红楼之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

闲谈红楼之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

闲谈红楼之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古典悲剧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宝黛的爱情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及其深刻的原因。

人们读罢此书,除了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哀叹和对封建制度的愤慨,更多的是这场悲剧所引发的深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我认为其成因有三。

成因之一——作者在一开始便为宝黛的爱情定下了悲剧的命运基调。

从剧情结构来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是命中注定的。

《红楼梦》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他也不能够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曹雪芹以石头的来历暗示顽石的幻象——贾宝玉是个不容于当世的人,是与当时社会中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因此贾宝玉的思想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贾宝玉人生的悲剧是冥冥中注定的。

”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还泪”之说,明白地揭示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注定要以悲剧作结的。

曹雪芹认为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不是宝黛钗等人能够把握或更改的,因而是命中注定的。

成因之二——叛逆的性格是宝黛爱情共同的思想基础,也是加速其爱情悲剧进程的直接因素。

有一句名言是性格决定命运,同时,荀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贾宝玉和林黛玉自身所存在的性格弱点也成为宝黛爱情最终难以逃避悲剧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贾宝玉的性格中存在着软弱的一面,当他心目中那些纯洁女儿比如晴雯,金钏死的时候,他除了恨得要死之外,并没有真正为避免她们的死而抗争过。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这个大家族里的人物命运各异,最终落得不同结局,而核心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要思考,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悲剧呢?纵观全书,这样的结果其实有其必然性。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社会环境使然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来看,宝黛二人的恋情不合符礼法道德规范。

在封建社会,婚姻大事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情是自然萌发的,显然为世俗所不容,更谈不上得到家庭的许可。

因此,这样的情感是无法公开的,只能秘密地存在于二人之间。

(二)贾母的威慑对于宝玉的婚事,贾母一直表现得十分慎重。

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是最有希望继承贾家大业的人,因此贾母必须挑选一个将来能够协助宝玉接管家业、有能力会持家的孙媳妇。

很显然,林黛玉不符合这一标准。

贾母表面上疼爱黛玉,可对于黛玉和宝玉亲近,她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黛玉)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

若是他心里头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这才是贾母最真实的心思。

黛玉虽是外孙女,可毕竟比不得宝玉在贾母心中的位置。

而贾母作为贾府的权力核心,她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要贾母反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情就不可能会有结果。

(三)背后推手的存在也许贾宝玉直到与薛宝钗结婚都没有觉察到,在他的周围,一直都有推手在有意地促成他们的婚事。

首先是元春。

元春在元宵节回荣国府省亲时,赏赐了宝玉和宝钗同样的东西,而赏赐给黛玉的则和迎春、探春等人一样。

元春一直关心着宝玉,“自如恭候,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元春一直心系贾府,担忧这个大家族的未来,因此也对宝玉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十分看重。

她和贾母一样,想要挑选一个贤能的女子来协助宝玉打理家业——她选中了薛宝钗。

《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与悲剧分析

《红楼梦》中宝黛之间的爱情与悲剧分析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 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 定,个人情感被严重忽视 。
等级制度压迫
贾宝玉和林黛玉分属不同 的社会阶层,这种等级差 异使得他们的爱情难以被 社会接受。
女性地位低下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 从属地位,她们的婚姻往 往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交换 ,个人情感被忽视。
家庭环境层面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
家庭内部矛盾
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情感上的支持
尽管宝黛之间有着许多误会和猜疑, 但他们在情感上始终相互支持。在对 方遇到困难或痛苦时,他们都会伸出 援手,给予对方安慰和鼓励。
共同面对困境
在《红楼梦》的后半部分,贾家遭遇 了许多变故和困境。在这个时期,宝 黛两人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扶持,共 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和思考,揭示了生 命的脆弱和人生的不确定性。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
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人 生无常的感慨,还进一步探索了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引导读者对生命进行深刻的思考和
追问。
06
结论与启示
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和影响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摒弃其中的糟粕,发扬其优秀成分

THANK YOU
03
宝黛爱情中的悲剧元素
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
婚姻不自由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媒妁之言决定,个人意愿往往被忽视。贾 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彼此深爱,但他们的婚姻并不被家族和社会所接受。
礼教束缚
封建礼教对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有着严格的限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视为 不合礼法,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诸多指责和非议。
家族利益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造成红楼梦中宝黛悲剧的原因

造成红楼梦中宝黛悲剧的原因

造成红楼梦中宝黛悲剧的原因造成红楼梦中宝黛悲剧的原因前言:《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由盛及衰的必然命运,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在封建制度高度发达的清朝中期,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且对纯洁爱情的追求而命运多舛,遭至无情的扼杀,因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和“中乡魁宝玉去尘缘”都是必然的结局。

而《红楼梦》因其对悲剧描写的淋漓尽致、行去流水般而流传于世,书中处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和浓重色彩。

一、主观原因造成的悲剧——性格使然(一)宝玉的性格透视《红楼梦》是我国的经典之作,人物之多,性格各异。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造的一个典型形象,然而,旧世界里出现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疯、痴、呆、傻。

这正是先觉者们普遍的命运。

贾宝玉不仅在《红楼梦》中成了“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对像,被看作疯、痴、呆、傻,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就是在读者和“红学”家眼里,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有人说他是新兴市民阶层的代表;还有人说,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他的叛逆性格是对古代民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人说,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是由于受大观园“女儿国”的影响。

贾宝玉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形象?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

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

作者为强调宝玉的独特性,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

宝玉的衔玉而生被视为异事,他的祖母更是格外开心,对宝玉“爱如珍宝”。

这就决定了宝玉在贾府无人可以代替的地位:老祖母的心肝宝贝,“命根一样”。

宝玉独特性格的形成是以此为起点的。

宝玉喜欢杂学旁收,却对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毫无兴趣。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

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

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

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

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

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

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源却是两者兼之。

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

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

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

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见两人一见如故,为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和刚来的外孙女能“亲上加亲”,便顺意让两人住在一处。

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卧”,日久情增,心事渐成。

宝玉是个多情种,姐妹们他无一不欢喜,便是丫环们,他也多有好感,一概总以“姐姐”“妹妹”的称呼,没有尊卑贵贱。

论红楼梦宝黛恋悲剧必然性

论红楼梦宝黛恋悲剧必然性

社会条件
当时的社会,它封建、世态炎凉,一切依赖于仕途,完 全不适合他们,也不合适他们的爱情发展。便否定了他们的 爱情,结束了他们的相恋。 宝玉身边的美女无数,这也使优柔寡断的黛玉减少了与 宝玉相处的机会,让这爱情的裂隙变多了。
旁人影响
在他们的相恋之间夹杂着许许多多的隔阂,他们是贾母、 宝钗、凤姐等等...。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宝黛恋。 贾母:她虽然对他们两个疼爱有加,但并不愿他们结合。 宝钗:她痴爱着宝玉,也处事圆滑,但这圆滑却成了宝黛间 的住阻碍。
论红楼梦宝黛恋悲剧必然性
作者:卢鸿斌
宝黛恋必然性原因
1.自身原因 2.社会条件
3.旁人影响
自身原因
宝玉:性格叛逆、不愿走上仕途、淡泊名利,但喜胭脂薄粉。 黛玉:性情优柔寡断、胆小、具有叛逆精神、多才,但体弱 多病、比较消极。 他们自身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爱情的结果,他们相合的只有 叛逆,但叛逆偏偏是与当时社会成反方向。
谢谢观看
——卢鸿斌 制作

红楼梦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

红楼梦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一部展现世俗封建家族衰败的巨型长篇小说。

在这个故事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是其中最为动人的情感线之一。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命运的挑战,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及其原因。

从一开始,宝玉和黛玉就有着特殊的默契和心灵的契合。

他们两人的相遇像是一种缘分,彼此深感亲近。

然而,由于封建家族的束缚以及种种命运的安排,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始终未能得到理想的结局。

首先,封建家族的体制是宝黛爱情的巨大障碍。

贾府虽然富有,却因过于注重封建礼教和角色分明而导致家族的衰败。

黛玉作为贾府的女儿,担负着相对固定的角色定位,注定了她无法像自由散漫的林妹妹那样追求自我的人生。

而宝玉虽然是贾府的公子,拥有更多自由,却也受限于家族的期望和他自身的软弱性格。

二人的身份和家族压力使得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顺利发展,注定了他们最终的悲剧结局。

其次,宝黛的命运安排也对他们的爱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命运往往是残酷且无情的。

宝黛虽然深爱着对方,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无法在一起。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样的亲缘关系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是无法得到婚姻的认可的。

而贾宝玉又受制于贾府的家族命运,被迫成为贾母的继承人,无法与黛玉结合。

两人的爱情注定只能化作深深的思念和遗憾,没有机会实现。

最后,宝黛命运的逆转成为了他们悲剧结局的另一个因素。

黛玉本性敏感多疑,内心深受情感困扰。

宝玉的不断接触和亲近也让黛玉的情感进一步扩大,她陷入了对爱情的痛苦和无奈之中。

宝玉离开贾府后,黛玉更是心如死灰,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她的死不仅是对宝玉爱情的绝望,更是对整个封建家族制度的抗争和对命运的无奈。

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在红楼梦中是不可避免的,它同时也映射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宝黛之爱的悲剧结局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总之,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是在封建家族体制、命运安排以及主人公命运逆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更是一种时代悲剧。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更是一种时代悲剧,社会悲剧。

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也有时代和家庭,还有个人原因等种种因素,才造就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

首先,在时代和社会方面。

林黛玉和贾宝玉出生于没落的封建社会。

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

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直倡导婚姻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

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

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

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形象而具体的表现出了宝黛爱情被扼杀的必然性。

他们的爱情遭受那个时代封建礼教的种种桎梏,在那样违背和摧残人性,践踏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社会,以至终于毁灭,是必然的结局。

其次,在家庭方面,〈〈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典范的封建世家。

荣国府的朱门里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王国,传统的封建意识浸透了这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血肉,以至渗入到深重的雕栏,古朴的砖瓦,清雅的瓷器中去。

[4]它强制地规范着上下左右长幼尊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而贾母则是这个封建世家中至高无上的家长,她作为年高望重,仁爱慈祥的“老祖宗”,既不像贾政夫妇那样生硬冷酷,也不像凤姐那样暴戾凶狠,而是宽厚仁慈的“老菩萨”。

然而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婚姻上,她却丝毫不肯让步,她用她那颤巍巍的手亲手摧折了这株并蒂莲,不仅剥夺了他们的肉体,也戕害了他们的精神生命。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这个大家族里的人物命运各异,最终落得不同结局,而核心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要思考,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悲剧呢?纵观全书,这样的结果其实有其必然性。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社会环境使然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来看,宝黛二人的恋情不合符礼法道德规范。

在封建社会,婚姻大事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情是自然萌发的,显然为世俗所不容,更谈不上得到家庭的许可。

因此,这样的情感是无法公开的,只能秘密地存在于二人之间。

(二)贾母的威慑对于宝玉的婚事,贾母一直表现得十分慎重。

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是最有希望继承贾家大业的人,因此贾母必须挑选一个将来能够协助宝玉接管家业、有能力会持家的孙媳妇。

很显然,林黛玉不符合这一标准。

贾母表面上疼爱黛玉,可对于黛玉和宝玉亲近,她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黛玉)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

若是他心里头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这才是贾母最真实的心思。

黛玉虽是外孙女,可毕竟比不得宝玉在贾母心中的位置。

而贾母作为贾府的权力核心,她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要贾母反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情就不可能会有结果。

(三)背后推手的存在也许贾宝玉直到与薛宝钗结婚都没有觉察到,在他的周围,一直都有推手在有意地促成他们的婚事。

首先是元春。

元春在元宵节回荣国府省亲时,赏赐了宝玉和宝钗同样的东西,而赏赐给黛玉的则和迎春、探春等人一样。

元春一直关心着宝玉,“自如恭候,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元春一直心系贾府,担忧这个大家族的未来,因此也对宝玉这个未来的继承人十分看重。

她和贾母一样,想要挑选一个贤能的女子来协助宝玉打理家业——她选中了薛宝钗。

而这样的“良苦用心”也被薛宝钗欣然接受。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性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性

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悲剧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和悲剧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悲剧性的根源和内在原因。

首先,宝黛爱情的悲剧性源于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安排。

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聪明机智、情感细腻,但也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

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是一种纯粹的、超越亲情和友情的爱情。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才情出众、性格敏感的女子,她聪明伶俐、独立自主,但也情绪多变,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卑心理。

两人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在情感交流中存在着障碍和矛盾,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其次,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体现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族命运的压迫之下。

红楼梦以贾府为背景,通过展现贾府衰败的过程,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这个封建家族中,宝玉和黛玉作为贾府的后代,他们的婚姻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

贾府的衰败和命运的安排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因为社会的压力而变得更加悲剧和无奈。

正是这种社会环境和家族命运的压迫,使得宝黛的爱情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此外,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表现在两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上。

尽管宝玉和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们的性格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宝玉善于表达情感,但常常缺乏行动力,对黛玉的关心和爱护也未能得到她的理解和认同。

而黛玉则对宝玉的感情有着深深的依赖和渴望,但她的自尊和自卑心理使得她对宝玉的关心和爱护常常表现为冷漠和反感。

两人之间的这种矛盾和误解,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意,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爱情走向悲剧。

最后,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还体现在他们的命运安排上。

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命运,他们都是红楼梦的主角,但他们的命运却是悲剧的。

宝玉被贾母视为命中注定的灾星,他的一生注定了不幸和离散。

而黛玉则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曹雪芹以宝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恶。

宝黛的爱情悲剧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交织而成。

社会环境与家族压力宝黛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世俗纷争中。

贾府作为大家族,拥有浓厚的封建家族文化,以孝道婚姻为传统,对维护家族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贾宝玉被安排与王熙凤成婚,而林黛玉被安排与薛宝钗结亲。

这些政治婚姻的安排限制了宝黛的自由选择,使他们不能追求真正的爱情。

家族内部矛盾与斗争贾府内部充满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争斗。

宝玉本是贾府的纨绔子弟,他天真无邪、情感丰富,因此受到了贾府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挤。

林黛玉作为贾府外来的元宝二人妻,更是遭到了同室闺女们的欺凌和排挤。

这些家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人性的污浊面。

宝玉与黛玉性格不合宝玉与黛玉性格截然不同,宝玉温柔善良,内心富有爱心,而黛玉则聪明才智,反叛独立。

这种性格不合在一开始就让两人的感情在缘分的基础上带有矛盾和冲突。

虽然宝玉对黛玉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对黛玉的不理解和黛玉对宝玉的怀疑与猜忌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宝玉是贾府的少爷,黛玉是贾府内的婢女出身,两人身份的不平等导致了他们的爱情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金玉良缘只是一个衣钵,他们的爱情必将被封建社会对等级和身份的划分所限制。

宝玉的多情和黛玉的孤独感宝玉温柔多情,他的心中藏有许多女子。

他对黛玉的爱不是独一无二的,这让黛玉感到了极大的孤独和无助,她无法接受自己只是宝玉心中的一个角色。

黛玉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全感,这让她的感情变得极为脆弱。

结语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封建社会的家族压力、家族内部矛盾、性格不合、社会地位与身份的限制以及宝玉的多情和黛玉的孤独感等等。

它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恶。

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为感人和令人痛心的情节之一,也让人们思考和反思人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

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

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

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

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

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

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源却是两者兼之。

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

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

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

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见两人一见如故,为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和刚来的外孙女能“亲上加亲” ,便顺意让两人住在一处。

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卧”,日久情增,心事渐成。

宝玉是个多情种,姐妹们他无一不欢喜,便是丫环们,他也多有好感,一概总以“姐姐”“妹妹”的称呼,没有尊卑贵贱。

或欣赏她们的才貌,或同情她们的遭遇,在女孩们中,他温柔体贴,痴心诚意,深得欢心。

周岁抓阄,别的一概不拿,只拿胭粉钗环;七八岁便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

”从小到大,整日混在姑娘堆里,希望这些姐妹们能永远陪着他,认为女孩一旦成了女人,便会少了些灵气,多了份浊气。

宝玉不仅对大观园的女儿们如此,便是见到清秀风流的男子,也常心生爱慕,如对秦钟、蒋玉菡、北静王等。

但不可否认,宝玉堪得上是位痴情郎。

他对黛玉的痴情在作品中多有流露,有时含蓄婉约,有时直抒胸臆。

如第九回宝玉要去学堂却独独跟黛玉辞行,平时一有时间便会迫不及待地跑去潇湘馆,会因黛玉喜因黛玉悲。

我虽没谈过恋爱,却也知道,一个人若会时刻想着一个人,会因她他情绪变化,把这个人放在心里独特的位置,能忍让替那人着想,便说明这个人爱着那个人。

宝玉对黛玉的用情之深,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和第九十八回“病神瑛泪洒相思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宝玉一听黛玉最终要回去便得失心疯,得知林妹妹香消玉殒即昏死过去,可见宝玉是爱惨了黛玉。

而林黛玉则更是,自相识以后宝玉便成了她的心病,身体的反反复复,情绪的高低悲喜,都跟宝玉有关。

仿佛她存活世间只因宝玉,为其而生为其而死,爱情便是她的全部。

当发现宝二奶奶成了别人便心灰意冷萌发死志,在宝玉大喜之日含恨而终。

(见第九十六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红楼梦》中情侣不少,最正常最纯洁的莫过于宝黛这对。

说“最正常” 是指男女般配,却会患得患失,有矛盾争吵,又有各方面条件佼好的情敌。

宝玉虽在《西江月》中被说得很不堪,“于国于家无望” ,但那也只是一家之言。

其实不论相貌还是才情上都是极好的,只是正如尤三姐说的,“在女孩子们前不管什么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 ,也不像一般贵族子弟颐指气使自以为是。

看人看朋友,《红楼梦》唯一几个正面男子,如侠肝义胆的柳湘莲、以及之后娶了袭人的蒋玉菡都把贾宝玉推为挚友,就连一朝王爷北静王水溶年也很看重宝玉,可见第十四回,第八十五回更是展现了北静王待宝玉的不同寻常。

黛玉的相貌才华就更不用说,女子里的极品,闺秀里的奇葩。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会患得患失,优秀孤傲如张爱玲在面对爱情时,也是“面对他时,她会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欢喜的从地里开出花来” 。

林黛玉和张爱玲在某些方面很像,一样的孤傲乖僻,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至情至性,一样的对爱情不自信。

因为对爱情的不自信,所以她多疑,她嫉妒,她任性,才会指桑骂槐尖酸刻薄,才常跟宝玉赌气使小性子,才夜夜哭泣伤春悲秋,才使病情反反复复身体越来越弱。

在贾府黛玉的才貌都是一等,为何她还会不自信呢?因为贾府又陆陆续续来了在才华和相貌上堪与她比肩,跟宝玉也同是亲戚关系的薛宝钗、史湘云,而且她们具有她没有的家世背景(与贾家并称的“薛家”“史家”),姻缘俗物(宝钗有金锁,湘云有玉麒麟),健康的身体,独自己寄人篱下无人依靠体弱多病。

此外,相比黛玉,众人对宝钗赞誉多点,如第四回:在贾府的下人眼里,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在贾府的上位者看来,“林丫头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多少;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 (见第八十四回);在姐妹们中,宝钗也比黛玉更得人心,如率真的湘云便曾说过“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甚至黛玉在自己后来也承认宝姐姐的好,并且认宝钗作姐姐,宝钗善于以德服人,而黛玉则爱以语压人。

所以,相比之下,黛玉不信信倒也正常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宝玉却独爱黛玉,“任凭弱水三千,我也只取一瓢饮”(见第九十一回)“任他什么的金玉姻缘,我只道木石姻缘”(见第)。

也许有人会疑问,宝玉对宝钗就没动过心吗?有的,在第八回、第十五回、第三十五回和九十八回,但那只是一个男子对一个体态丰腴、容貌优美、温柔体贴的女子的正常反应,是对肉体诱惑和生理需求的妥协,是一种世俗的喜欢,不具专一性。

而对黛玉的喜欢不同,那是一种超越世俗抵达灵魂的爱,这种爱他只给了黛玉,别无其他。

有人说,宝玉之所以钟情黛玉是因为黛玉不曾和宝钗湘云一样劝他去立身扬名。

在第三十二回湘云有一次劝宝玉“如今大了,该学学仕途经济事务应酬,不该成天在女儿堆里搅”宝玉听了,大觉逆耳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我这里仔细腌赞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袭人拿钗黛对比,宝玉便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了,我早和他生分了”宝钗等有时见机劝导,他便生气起来说:“好好的一个清浄洁白的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独有黛玉自幼不曾劝他立身扬名,所以深敬黛玉”黛玉听了这话,是有喜又惊又悲有叹,果然是知己。

(见三十六回)。

其实黛玉也说过,在第九回宝玉要去学堂跟黛玉辞行,黛玉听宝玉要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了”,又第三十四回宝玉被贾政打得下不了床,黛玉去看他时,哭劝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最明显的便是第八十二回,宝玉从学堂回来去看望黛玉,黛玉让他坐坐就回去歇歇,说“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 ,宝玉听到这句便讽刺那些道学家和八股文章,黛玉却劝说道“小时候跟着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

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不可一概抹掉。

况且你要考取功名,这些也清贵些。

”宝玉听着虽觉“不甚入耳”却也不敢在她面前驳回,只觉林妹妹从来不是这样的。

宝玉是看到了黛玉的本质:清丽脱俗,孤标傲世。

至于宝玉为什么倾心林黛玉,依我之见,一是日久生情;二是心灵的契合。

林黛玉初进贾府应该不过六、七岁,这点可从第二回推出(第二回写贾雨村到林府当家塾先生时,黛玉年方五岁,一年后贾敏去世,亡故一月后,贾雨村送黛玉上京)而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多点(见第三回);而第二十二回写到“王熙凤与贾琏商量,该出多少银子给宝钗过生日,贾琏说跟林妹妹一样,王熙凤却说不行,因为宝钗今年已15岁,快要及妍…而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捐资二十两”可见,宝钗进贾府时该是十四、五岁,比宝黛大七八岁,已知男女有别。

宝玉作为男孩子,怜香惜玉是本性,年幼柔弱的林妹妹自然比年长成熟的宝姐姐更具有保护欲和亲近感,相处的日子也就较多。

日久生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定比与宝钗的亲。

相比其他姐妹,无论灵气还是才貌上,黛玉都更胜一筹,且由于宝玉身份特殊,贾府也就黛玉能跟他住在一处青梅竹马,自然又比其他姐妹亲近。

由于自小父母双亡寄居贾府无人管教,受到世俗礼教的影响很小,又兼之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灵气更甚,吟诗作对信手拈来,在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由欣赏到爱慕,又不拘礼教,很合宝玉的脾性。

同为性情中人,凡事以性情而做,两人故能一起葬花,一起坐看《西厢记》,以绢传情以诗达意,一抚琴一听琴,日日相伴,惺惺相惜,而因此也上演了不少闹剧。

可以说,在宝玉心里,黛玉便有如女神般的存在。

宝黛爱情的结局《红楼梦》较之其他作品,最独特的便是大量使用谶语。

何为谶语?意为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包括诗谶、谜谶,戏谶和语谶。

《红楼梦》中大大小小的谶语不计其数,最常见的是用诗、词、曲、谜以及酒令、人物语言、故事情节。

曹雪芹有意无意便使用这些谶语来暗示人物命运,推动着情节发展,但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悬案。

有很多《红楼梦》研究者指责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有诸般不和曹意处即是根据这些谶语,这里我不便细谈。

但就宝黛爱情的结局处理上,却毋庸置疑不谋而合,也许也是前八十回的线索比较明确。

以下便从这些谶语中看宝黛爱情的结局:第一回便写出了宝黛的前缘: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所以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又第三回,贾府众人问及黛玉身体时,黛玉答道:若要好时,除非从此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从这两处可见,黛玉既离家进了贾府,便不可避免不得平安一世;既要还泪,必是终日为宝玉流泪,泪尽之日便是恩还命尽之时。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且每日伤心流泪,娇弱之躯能撑几时。

何以流泪,必是心有所思而求而不得。

第五回谶语更多,可谓将贾府及贾府众多女子的命运都含蓄揭示出了。

“千红一窟(哭、枯)、万艳同杯(悲)”“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钗、黛),曲词《终身误》《枉凝眉》也预示了宝黛钗间的情感纠葛和悲剧结局。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可见金玉良缘也好,木石前盟也罢,终不过是镜花水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就如《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唱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