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 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 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
力支持
14
第二节 战后生产力的发展 和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 ❖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15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扩大了资本积累 ❖ 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
19
❖ 美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1948年 为236.7%,1960年为249.3%,1970年为 289.0%,1977年为325.3%,30年间提高了 将近40%。这就为扩大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加速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
❖ 战后以来,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的资本积累率一般都在20%以上,日本高达 30%以上。1954—1974年间,日本固定资本 投资增加了48倍,联邦德国增加了15倍, 法国增加了10倍,英国增加了16倍,美国 增加了3倍。
❖ 战后科技革命表现为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 命,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因而是 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
12
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
❖ 微电子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生物工程技术 ❖ 开发空间技术 ❖ 海洋工程技术
13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 全面性和世界性 ❖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
17
表3-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的比
(%)
国别 美国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
1951—1987年平均 3.2
劳动生产率
2.0
日本
国内生产总值
7.5
劳动生产率
6.7
联邦德国
国内生产总值
4.4
劳动生产率
4.7
法国
国内生产总值
4.0
劳动生产率
4.1
英国
国内生产总值
2.5
劳动生产率
❖ 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就自然科 学而言共有三次: 一是细胞的发现; 二是能量转换的发现; 三是生物进化的发现。
❖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有两次: 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一次是电、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1
战后科技革命
❖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 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认识世界是改造 世界的重要条件,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又 会进一步认识世界。
5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 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二节 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
代的来临
6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
4
学习难点
❖ 难点是战后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应怎样 深刻理解信息经济。战后以来,信息和知识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 用日益突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 信息和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各国 的产业结构日益软化,其表现就是在各产业 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 作用日益降低,而信息和知识等软生产要素 的作用日益提高。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8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 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 力的速度加快。
的物质条件 ❖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 扩大了商品市场
16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战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使劳 动生产率得到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 提高。
❖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 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表3-1的统 计数据表明,战后美国和日本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 实现的,而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则完全 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 。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9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四次科技革命
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 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 革命,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 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10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2.7
18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第150页。
扩大了资本积累
❖ 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工工资 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科技革命 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企 业的剩余价值率仍在增大。
❖ 例如,195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的 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提高了将近7倍,而劳 动生产率增长了9倍,结果剩余价值率从 1955年的134%上升到1960年的443%。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 时代的来临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促使国际分工 深化进而促使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科技革 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和分析。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科技革 命的内容及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结构的 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及信息经济有 清晰的认识。
2wk.baidu.com
❖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科技革 命的内容及其特点,战后生产力的 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 化及发展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代的 来临 。
3
学习重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战后科技革命对 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促使各国 生产力结构发生的变化。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极大 地改变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产和 生活面貌,使各国的产业结构日 益软化。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7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 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 电报)
力支持
14
第二节 战后生产力的发展 和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 ❖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
15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扩大了资本积累 ❖ 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
19
❖ 美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1948年 为236.7%,1960年为249.3%,1970年为 289.0%,1977年为325.3%,30年间提高了 将近40%。这就为扩大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加速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
❖ 战后以来,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 的资本积累率一般都在20%以上,日本高达 30%以上。1954—1974年间,日本固定资本 投资增加了48倍,联邦德国增加了15倍, 法国增加了10倍,英国增加了16倍,美国 增加了3倍。
❖ 战后科技革命表现为科学指导下的技术革 命,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因而是 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
12
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
❖ 微电子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生物工程技术 ❖ 开发空间技术 ❖ 海洋工程技术
13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 全面性和世界性 ❖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
17
表3-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的比
(%)
国别 美国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
1951—1987年平均 3.2
劳动生产率
2.0
日本
国内生产总值
7.5
劳动生产率
6.7
联邦德国
国内生产总值
4.4
劳动生产率
4.7
法国
国内生产总值
4.0
劳动生产率
4.1
英国
国内生产总值
2.5
劳动生产率
❖ 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就自然科 学而言共有三次: 一是细胞的发现; 二是能量转换的发现; 三是生物进化的发现。
❖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的质的飞跃有两次: 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一次是电、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1
战后科技革命
❖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 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认识世界是改造 世界的重要条件,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又 会进一步认识世界。
5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 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二节 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
代的来临
6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
4
学习难点
❖ 难点是战后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应怎样 深刻理解信息经济。战后以来,信息和知识 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 用日益突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 信息和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各国 的产业结构日益软化,其表现就是在各产业 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 作用日益降低,而信息和知识等软生产要素 的作用日益提高。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8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 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 力的速度加快。
的物质条件 ❖ 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 扩大了商品市场
16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战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使劳 动生产率得到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 提高。
❖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 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表3-1的统 计数据表明,战后美国和日本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 实现的,而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则完全 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 。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9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四次科技革命
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 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 革命,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 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10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2.7
18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9年,第150页。
扩大了资本积累
❖ 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工工资 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科技革命 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企 业的剩余价值率仍在增大。
❖ 例如,195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的 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提高了将近7倍,而劳 动生产率增长了9倍,结果剩余价值率从 1955年的134%上升到1960年的443%。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 时代的来临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促使国际分工 深化进而促使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科技革 命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和分析。
❖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科技革 命的内容及特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结构的 变化、产业结构发展的新趋势及信息经济有 清晰的认识。
2wk.baidu.com
❖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科技革 命的内容及其特点,战后生产力的 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 化及发展新趋势与信息经济时代的 来临 。
3
学习重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战后科技革命对 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促使各国 生产力结构发生的变化。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极大 地改变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产和 生活面貌,使各国的产业结构日 益软化。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 2、以轻工业为主导; 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 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7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其特点(续) 第二次科技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 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 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