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专业主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月14日在新浪体育视频 官方微博发表的题为“视频-震撼! 日本高中足球决赛 富山神逆转全 市欢庆”的微博,亮冰娜无穷动 (大河报记者)转发并评论“其 实日本才是亚洲的领袖。不管天 朝如何泛酸。”
这些解读经常是脱离新闻文本的内容,按照受众自身所处的 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新闻进行解读,这样就读出了与原新闻迥 异的意思。——背景化解读
娱乐化解读
逆向解读
放大负面解读
贴标签解读
传播者自身“做法”和“想法”间有距离
实施者和传播者还有距离
受众的接受环境对新闻文本的理解有距离
间距
公众与真相之间的距离
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形成
——黄旦,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 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年12月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形成的一套 新闻传播专业的理念和操作要求,包括如下方面: 专业(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 职业规范意识和对新闻专业行为的评价标准 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专业培训机制
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认可制度
专业内部自律 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总之,将传媒的责任、使命置于个人利益至上。
第 1 章
新闻传播中的“间距”问题
人们在研究新闻理论的 时候,注重的是具体的 传播要素,从新闻源到 媒介,再到受众的可见 可感的具体存在。忽视 了在新闻传播流程中起 到中介作用的重要因 素——新闻文本,更没 有注意到与新闻文本相 联系的间距的作用。 ———陈力丹
语言表达的困惑
个性化 表达 记者的新闻评论微博呈现出鲜明的个人 情绪化色彩。微博中的新闻评论话语简短 但感情强烈,或插入带有情感色彩的表情 ,鲜明表达自己的社会立场。
?
专业化 表达
这种新闻评论方式与传统媒体所发表的 新闻评论有很大不同。后者往往要求逻辑 严谨,以理服人,评论对象指向新闻背后 的社会背景和深层原因。而微博中的新闻 评论是记者于日常工作之外以个人名义发 表的言论,较少受到组织常规要求的约束 。
浅析 新闻专业主义
学习小组: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 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它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 与市场导向的媒体(及新闻)和作为宣传工具的媒体相区别的、 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控 制的模式,是与市场控制与政治控制相抗衡的、以专业知识为 基础的专业社区控制模式。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则远远超出了职业的 基本社会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它还包括一套关于新闻媒介的 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 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和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 态度。 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应对商业赢利与服务公众利益之间 的张力、如何应对政党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潘忠党 路晔,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 转型过程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 新闻学研究,2002年4月
?
职业身份
央视主持人停职事件 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 自已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发出了一条消息: “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尤其是老人和 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这条微博 在网民中广泛传播,影响到了相关企业的 产品销售,而赵普不知何由从央视一套晚 间新闻节目和微博中双双“消失” 达数十 天 2012年3月23日,央视《24小时》节目主持 人邱启明在其微博中发出消息“如果自己的 权益都保护不了,评论部我要你何用?傀儡 制片人,我活的比你们自由!再见了!”不 久,再发微博:“央视前辈赵说,你就是走, 也不能发这样的微博,因为央视培养了你, 关键是没有任何央视人害你,你要对得起央 视。制度上的缺陷,不该变成一个事件。我 同意,我会履行用工协议,到结束那一天。” 而在此之后,这两条微博则均被删除
事实与报道之间的距离
柴会群 事件
2010 年 7 月 23 日深圳一名孕妇在凤凰医院顺产下男婴后, 被丈夫发现肛门处被缝线了。助产士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 疮手术,但其丈夫陈先生怀疑助产士因索要红包不成伺机 报复。凤凰医院院长则表示,肛门肯定没有被缝上,并非 医疗事故。由于助产士和产妇属各执一词,这一事件也被 媒体称为暂无结果的“缝肛”事件。后经央视《新闻调查》 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则假新闻,产妇肛门并未被缝,而 是对产后痔疮的紧急止血处理。伪造夸大这则假新闻“缝 肛事件”的南方都市报记者柴会群与肖友若事后接受央视 记者采访,也承认自己为了博取公众眼球,赚取点击率, 在未充分调查双方当事人的情况下,凭患者单方面的说辞 和自己的推测,撰文写出了这则影响广泛的“缝肛门事件”
第 2 章
社交媒体中的记者职业规范
社交媒体中的记者行为规范分析
1
2
社交媒体的特点
新闻记者在使用过程中行为
3
行为规范建议和期许
社交媒体的特点
碎片化
匿名性
草根化
社交媒体
互动性
社交化
身份认知的困惑
公民身份
记者是社会化媒体中高度专业化的新闻职业群 体。截至 2012 年年底,经新浪认证的媒体人 微博达 9万个。同期发布的首个中国记者社交 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超过 90% 的媒 体记者在使用微博,47. 7% 的记者经常或每 天使用微博。 在相对自由的社交媒体环境下,记者的确享 有传播的自由权利 ,但是,记者的形象并不 完全等同于普通用户,他们是供职于拥有话语 权的大众媒体的记者;在使用微博等社交媒体 时,记者的角色和普通用户的角色不是一张纸 的两面 能够非此即彼随时转换
公民身份VS职业身份
《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建议员工在一个社交网络上只用 一个账号 ,既用于工作 ,也用于个人社交。”,“员工需要意 识到 ,他们透露的关于自己或同事的任何观点和个人信息都有可 能会被与美联社的名字联系起来。” 在社交媒体环境下 ,记者甚至是公众人物 ,其次才是普通的社交媒 体用户,受众也并不完全会将二者区分开来。国内一些媒体工作 者常常在个人简介中加上“言论与任职单位无关”或“私人微博, 与工作无关”的声明。然而微博的言论属于公开言论,再加上现 在的实名认证其实这种声明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