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20世纪上海社会新面貌的史料
![20世纪上海社会新面貌的史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b693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png)
20世纪上海社会新面貌的史料一、上海开埠史志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从此上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明珠”。
二、老照片与回忆录老照片和回忆录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这些资料记录了上海的街头巷尾、建筑风貌、社会风尚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三、文化传承与改革史20世纪的上海,既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新文化的发源地。
这一时期,上海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如鲁迅、巴金、张爱玲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此外,上海还孕育了海派绘画、越剧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同时,上海也是西方文化的传入地,如欧式建筑、西餐等。
四、社会经济发展资料20世纪的上海,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时期,上海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
同时,上海的农业也逐渐实现现代化,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五、城市建设与规划文献20世纪的上海城市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历程。
这一时期,上海的城市规划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
道路建设、公共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
六、社区建设与地方志社区建设和地方志是了解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这些资料记录了上海各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上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七、教育卫生改革记录20世纪的上海在教育卫生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一时期,上海的各级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卫生保健制度也逐渐完善。
这些资料记录了当时的教育卫生改革历程和社会发展状况。
上海发展历程
![上海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f84a6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7.png)
上海发展历程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商业和交通中心,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上海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迁。
在唐朝时期,上海是一个小渔村,并在宋朝时期开始出现一些商业活动。
但真正的发展始于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中国政府不得不向英国开放上海作为一个开放港口,并允许外商在此设立贸易点。
从此,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外商居留地之一,在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投资。
这为上海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许多外国势力在上海设立了租界,形成了一个多国际的特殊区域。
到了20世纪初,上海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并且在整个亚洲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在中国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也经历了一些动荡和不稳定,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中国内战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为了中共的一大根据地。
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下,上海迅速恢复并继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上海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要城市,并使其在金融、贸易、航运、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上海已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它在金融和贸易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
上海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在上海市区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
总体而言,上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一个渔村到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
它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随着未来的发展,上海将继续在中国和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上海历史变迁总结
![上海历史变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9585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上海历史变迁总结1. 引言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港口。
自19世纪末以来,上海经历了数十年的变迁和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本文将从上海历史的角度总结其变迁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回顾上海的发展历程。
2. 开埠初期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但真正的发展是在19世纪初。
1843年,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水港口成为中国开放的港口之一。
此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
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殖民地在上海建立起来,包括英国租界和法国租界,这对上海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近代化进程随着上海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许多外国企业和机构纷纷进入上海。
他们带来了新的商业和技术理念,推动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此时期的上海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包括新式码头、铁路和电力供应系统。
上海也成为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城市之一,大量的西方学校和大学在上海建立起来。
4. 江南工业中心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
许多大型工厂和企业在上海设立,为中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的纺织、钢铁、造船和机械制造业都蓬勃发展。
此时期,上海出现了许多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为工人争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5. 抗日战争和解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成为日本侵略的重点目标。
在这段时间里,上海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和破坏。
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最终导致了上海的解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范例之一。
6. 经济改革和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成为这一改革的试验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逐渐崛起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如今,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现代化的市区和国际化的商业氛围。
7. 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对现代化建设的投资。
大量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系统和文化设施在城市中崛起。
论上海走向现代化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论上海走向现代化的三次历史性跨越](https://img.taocdn.com/s3/m/4d2d030f76c66137ee0619da.png)
论上海走向现代化的三次历史性跨越严爱云滔滔浦江水,潮起又潮落,她阅尽了上海走向现代化的艰辛历程。
进入新世纪,上海,这座拥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城,正日益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从苏州河畔的灯声桨影,到黄浦江上的百舸竞流,华夏雨露的滋润、欧风美雨的吹熏,使得她在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汇、融合中逐步发展、壮大。
2002年2月,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向世人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按照工业化时代现代化的标准,目前上海已经实现了传统现代化的目标;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中,上海将于2015年率先迈入现代化。
上海的现代化之旅,历经了旧中国马车式的推进、建国后火车式的发展,直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的飞机式猛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其间虽然发生过两度严重挫折,几乎使现代化建设停滞不前,但从总体上说,这种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成为党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一、第一次历史性跨越,以上海解放为转折,以旧上海改造成为人民的新上海、胜利完成三大改造为标志,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除了制度障碍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历史原因,上海曾是全中国市政建设现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
早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有煤气路灯,70年代开始有电话,一度通火车,80年代开始有电灯、自来水。
到20世纪,汽车、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有线、无线电台,均领先一步推广使用。
除了外商船舶修理厂、航运公司在开埠不久便落户上海外,中国政府或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和交通企业也出现很早。
至于报纸、新型出版业、电报、电话、无线电等传递信息的行业,上海也都在全国独领时尚,出现时间早而数量多。
上海昔日的辉煌到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达到了顶峰。
集航运、外贸、金融、工业、信息、文化中心为一体,不光是人口,上海综合经济实力也在中国城市中居于首位,被称为中国特大城市或超大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0b70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e.png)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上海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以下是上海发展的梳理:1.早期历史: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14世纪末明朝的时候,上海成为了一个小渔村,且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一个繁忙的海港。
2.外国租界: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上海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开始吸引大量的西方国家商人和世界各地的移民。
并于1863年建立了外国租界,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这期间,上海开始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了外滩的国际建筑风貌。
3.现代工业发展: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上海的纺织、造船、钢铁等工业蓬勃发展。
此时期上海的人口也开始增长,并迅速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
4.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解放: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严重的轰炸和战争破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为天津、重庆之后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并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之一。
5.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上海迅速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经济开始高速增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
6.世博会和奉贤区发展: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加速了城市的发展。
此后,上海继续推进奉贤区的发展,打造了一个新的城市增长极。
奉贤区成为了上海市的知识产权、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7.创新科技中心:近年来,上海将发展重点转向创新科技。
上海陆续建立了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上海也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科技创业的热门城市之一。
总体来说,上海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上海不断向前进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代表之一。
上海大事年表
![上海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f01cfe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c.png)
上海大事年表1. 上海的开埠与外国租界(1842-1949)1.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了上海地区的开埠权。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在上海的势力进一步增强,最终中国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使外国租界面积扩大。
1.3 上海外滩的建设- 1863年,上海外滩开始修建,并成为外国租界的商业与金融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和企业。
1.4 美国租界的建立- 1848年,美国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租界,并于1854年正式成立美国领事馆,标志着美国在上海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2. 上海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1949-197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
2.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至1961年,中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在这一时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2.3 文化大革命-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工厂停产,经济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2.4 上海经济改革的起步-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上海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试点城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3. 上海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1978年至今)3.1 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 1990年代,上海开始着手建设浦东新区,包括陆家嘴金融区和世博会园区等,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3.2 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示范作用- 上海在经济改革、金融改革、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推动了中国国家改革进程。
3.3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展示了上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吸引了全球目光。
3.4 上海的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业发展- 上海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之一。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38a9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8.png)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以下是对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夏朝晚期,当时上海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
但直到公元5世纪左右,上海才开始真正成为一个居住地。
在唐代,上海成为一个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在宋代,上海继续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著名的海港城市。
然而,上海真正开始崛起是在19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投资者。
上海在这个时期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巴黎”。
20世纪初,上海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贸易和工业中心。
各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和商会,上海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在20世纪上半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困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成为日本占领的一部分,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战后,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一部分,并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之一。
在1980年代,上海被确定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现在的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它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贸易、航运和高科技产业。
上海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教育中心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工作和学习。
总的来说,上海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上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它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球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实力的体现。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城市,展示着中国的未来。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f4827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5.png)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承载着许多沧桑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迁和故事。
从起初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为您呈现上海的沧桑历史。
一、清朝时期的渔村在清朝时期,上海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河边,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当时的上海是一片孤独而贫困的土地,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劳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外国租界的建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了上海的开埠条件。
从此,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相继来到上海,并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这些外国租界成为了上海的特殊存在,也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
三、近代工业的起步沪杭铁路的修建是上海近代工业起步的重要里程碑。
1876年,沪杭铁路开始修建,上海作为铁路的起点之一,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
纺织、造船和钢铁等行业相继兴起,促进了上海的工业化进程。
四、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1863年,英法两国与中国签订了《上海公共租界章程》,规定了上海的行政和司法管理体制。
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标志着上海成为了华东地区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
五、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和演艺人员。
六、战争和动荡时期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外战火交织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经历了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等大规模战斗。
上海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国际化的商业街区等,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feb6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9.png)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21世纪以来,上海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大都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
二、经济发展21世纪初,上海通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城市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入驻,推动了上海金融业的发展。
此外,上海还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城市建设21世纪,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上海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如地铁、高速公路和机场,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捷度。
此外,上海还加大了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力度,通过拆违建新和历史文化保护,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同时,上海也注重环境保护,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文化交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上海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的活动和展览,如世博会、艺术节和文化论坛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上海还加大了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五、城市管理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需求,上海加强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上海建立了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上海实现了城市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调度,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
此外,上海还加强了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管理,提升了城市的安全和整洁程度。
六、社会福利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注重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
上海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更优质和普惠的公共服务。
此外,上海还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
上海发展历程
![上海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5852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d.png)
上海发展历程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
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挑战。
上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曾是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中心之一。
然而,直到公元1297年,上海才开始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当时,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并把上海设为县城。
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上海开始崭露头角,并成为贸易中心。
19世纪中叶,上海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西方列强开始在这里建立租界。
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在上海设立了租界,并带来了现代化的建设和商业氛围。
上海的发展成为难以忽视的现象,这里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然而,上海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初,上海遭受了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外国侵略、国内动乱和经济不稳定。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受到日本占领,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1949年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下,上海逐渐恢复了过去的荣光。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富有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发展,外国投资和技术的引进使上海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初,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成为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试验田。
大量的资金流入上海,建设项目蓬勃进行。
2005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为城市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更高的地位。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港口和金融中心之一。
它拥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总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上海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提升,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设施和绿化环境构成了上海的城市风貌。
然而,上海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同时,上海也面临着其他国际大都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经济波动和社会不平等等。
总结而言,上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功故事。
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上海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挑战。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77dfae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3.png)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一、简介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的城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近代城镇化进程近代城镇化进程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上海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
由于外商的涌入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上海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移民来到这里谋生。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政策的推进,上海市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上海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工作。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各类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
四、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上海市的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首先,城市人口的增加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城镇化使得劳动力的集聚,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增加了生产能力。
另外,城镇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流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五、城镇化对社会的影响城镇化对上海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也有深远影响。
首先,城镇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变得更加流动和多元化。
其次,城镇化带来了职业多样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社会流动性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城镇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的问题、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等。
六、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城镇化对上海市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开发和建设不可避免。
大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
![上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a42fc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a.png)
上海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它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在现代化发展中独具特色。
在上海的历史中,曾有过很多伟大的人和事,他们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创造了上海独有的文化。
同时,上海的现代化建设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访。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现代化两个方面,探讨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上海的历史文化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史前文化时期,但真正开始有文献记载的是宋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前来定居。
其中,以清朝时期和20世纪初期最为显著。
清朝时期,上海成为了长江口的贸易港口,以外贸和绸缎、丝绸为主要商业活动,吸引了许多英、法、日各国人员前来。
在他们的影响下,上海渐渐地形成了独属于上海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20世纪初期,上海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许多外来文化和思想在上海深深地扎根,并对上海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为上海带来了启蒙思想和现代文化,为上海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20年代,上海更是崛起为“东方巴黎”,吸引着许多新文化人士前来,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著名作家艾青就曾言:“我有生之年,上海是最有文化的城市”。
上海的现代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上海开始展开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上海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上海自贸区的创设,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入驻上海,使得上海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上海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例如推动创新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等。
其中最具象征性的,在浦东新区拔地而起的东方明珠塔,已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和全球知名景点。
除了经济发展,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也在不断改善。
上海经济发展史
![上海经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dff12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c.png)
上海经济发展史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过去的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全球金融中心,上海的经济历程充满了传奇和辉煌。
本文将带您回顾上海经济发展的历史,展示它的崛起与演变。
一、起步阶段上海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当时,上海是一个小渔村,其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作物的种植和渔业。
然而,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上海开始崭露头角。
19世纪末,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建立了贸易机构和银行。
这些外国机构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现代化管理模式。
同时,外国资本的引进也推动了上海工业的发展。
二、近代工业发展20世纪初,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
纺织、造纸、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在上海兴起,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
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实行现代化工业制造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工业化进程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长江流经上海,这为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
此外,上海还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三、经济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上海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得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上海积极引进外资,建设了许多经济特区和开发区。
同时,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使得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进驻。
四、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的崛起近年来,上海经济的发展日益注重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
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成为上海的新亮点。
同时,上海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科研机构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为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上海经济仍将继续发展壮大。
上海发展历程启发
![上海发展历程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e4282e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8.png)
上海发展历程启发上海,一个现代化、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最独特的城市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典范,也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启迪。
上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吴地时期,当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渔村,没有太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然而,上海在明清时期逐渐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商港城市。
在外国的影响下,上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商业特色。
然而,上海的真正崛起要追溯到1843年,这一年,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自此以后,上海开始迎来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商业机会。
外国投资者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
上海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动机,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
他们在上海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然而,上海的发展在二战期间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从1937年到1945年,上海成为了日本帝国的占领区,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战争结束后,上海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和稳定,开始了快速的重建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再次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
1979年,上海率先推出了“浦东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合作项目。
浦东新区的崛起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世界级的建筑和先进的科技。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上海的发展历程给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启迪。
首先,上海的发展证明了外来投资和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上海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现代化建设。
其次,上海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上海在城市规划上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这些经验对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749b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2.png)
梳理上海发展历程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程度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海建城以来的几百年。
本文将梳理上海的发展历程,从明清时期的小渔村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腾飞。
明清时期,上海是一个渔村。
明朝时期,上海的渔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活和耕作。
到了清朝时期,上海渔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改变,渔村开始有了一些贸易往来。
1843年,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
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各国人民开始迁入上海,形成了杂居的格局。
西方建筑、文化和商业方式开始影响上海,上海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中心之一。
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建设。
沪杭铁路的开通,使得上海连接到了内地的交通网络,加速了上海的发展。
上海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国企业,成为了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然而,上海的发展在20世纪初受到了一些挑战。
上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日本占领区,城市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
解放战争之后,上海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开始重建和发展。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上海逐渐恢复了经济繁荣,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上海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城市规划,逐步转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和创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上海的浦东新区被建设成为新的商业中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上海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上海的发展历程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
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
上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包括公共交通的发展、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等。
上海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了希望。
上海将持续推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上海还计划加强与世界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动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上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渔村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转变,上海从一个小渔村腾飞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上海的发展历程
![上海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330ef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3.png)
上海的发展历程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其发展历程精彩纷呈。
下面将从近代历史的角度,简要介绍上海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列强的租界之一。
这一时期,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城市之一,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外国列强带来了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和管理体制,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同时,外资也迅速涌入上海,各国的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相继在上海设立,使得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商业重镇。
20世纪初,随着中国革命浪潮的兴起,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党派的策源地。
上海人民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上海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成为整个国家的风向标。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上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潮,迫使外国列强放弃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段时期,上海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阵地,不仅孕育了一代伟大的国家领袖,也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上海也曾经历了战争的磨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城市,先后数次被日军占领。
在战乱中,上海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上海人民始终坚守抗战信念,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抵抗侵略者。
抗战胜利后,上海开始了重建和发展的工作,逐渐恢复了过去的繁荣。
改革开放的浪潮改变了上海的面貌。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政策后,上海成为重要的试点城市之一。
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上海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上海在市中心地区建设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陆家嘴,同时投资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等。
上海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宜居的大都市,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们前来投资、工作和生活。
上海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上海的快速发展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会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fd8f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8.png)
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商业中心,其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21世纪,上海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2000年前后,上海开始着手创建现代都市。
2000年,上海世纪大百货和久光百货相继开业,标志着上海商业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同时,浦东新区成为上海的新的发展焦点,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2001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亚洲夏季运动会,为其国际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上海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2005年,世博会落户上海,让全球对上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在城市规划方面,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建设项目,包括新的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地铁线路建设。
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金融、贸易、航运和高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
同时,上海的文化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上海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大剧院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2024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标志着上海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2024年,上海世博会后继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推出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项目,致力于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海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上海在国内外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扎根。
上海的产业结构也逐渐调整和优化,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上海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上海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努力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21世纪上海城市的发展历程快速而且多元化。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697b601711cc7931b7169d.png)
上海得名于一条叫做“上海浦”的河流,他是吴淞江下游南岸有一条支流,与其相对应的另一条支流名叫“下海浦”,上海简称沪,是指一种捕鱼的工具。
上海另一简称为“申”,申之得名源于春申君。
华亭县,县治在今松江县城。
“华亭”一名与三国东吴名将陆逊有关,此后,泖湖一带成了陆氏庄园,九峰成了陆氏墓地和家山,长谷,被后人称作华亭谷,华亭县即得名于华亭谷,华亭又名云间,至此,云间成了华亭的俗称,日后成为上海地区的俗称。
现在上海西部青浦区境的吴淞江南岸,矗立着一座古老的七级残塔,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这就是青龙镇报德寺塔,是上海现存古迹之一。
上海从嘉靖32年9月,兴工筑城至11月竣工,仅用两个月时间,便筑成了一座周围九里高2.4丈的城墙,城的四周辟城门六处,即朝宗门(大东门),宝带门(小东北),跨龙门(大南门),朝阳门(小南门),仪凤门(西门),晏海门(北门)。
到了清末,由于时代变迁,旧城墙已失去了防御作用,反而阻碍着近代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最后在1912年至1914年间被拆除,这是后话。
吴淞江原名松江,黄浦江原本只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
隋唐以前,上海地区的大姓以陆、顾为主。
青浦县北有一地名叫孔宅,相传系孔子22世孙孔潜时移居于此,因而名之。
金山县枫泾,有孟家堰,据传乃亚圣孟子后代,移居于此而得名。
大致出来,以吴淞江为界,其下游南北两岸各属不同的政区系统,其南部地区与唐代华亭县范围为基础,不断分土划治,以致诸县成立,但北面的嘉定,宝山,以及孤悬于长江口的崇明性,这不在“华亭系统”之列,就今上海市全境而言,元代松江府下属之华庭,上海二悬,仅为南部疆域。
明代松江府有二悬增至三悬,新增一县就是青浦县。
元代将江南悬分为三等,3万户以上为上县,一万户以上为中县,不到一万户为下县。
上海地区棉花的引进和种植是在南宋时期,由于纺织技术落后,棉纺织业一直兴盛不起来,宋元之际,乌泥泾人,黄道婆从崖州(今海南岛)带回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造福于上海地区。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6aeb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7.png)
上海发展历程的认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渔村起步到如今的国际城市,上海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段传奇。
早在公元前7世纪,上海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才真正开始崛起。
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港口,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投资者。
随着外国租界的建立,上海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和商业中心。
在20世纪,上海迅速发展成为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纺织、造船、机械制造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此外,上海还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
然而,上海在20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最显著的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面临了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上海的私营工商业被国有化,并且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再次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试验田。
上海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渐恢复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活力。
外资进一步涌入上海,并且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了先进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还是中国最重要的科研创新中心之一,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总之,上海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巨大成就。
上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已经跻身为世界级的城市,并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崛起。
未来,上海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苏智良文汇报2013-04-08早在1881年,人们已将日新月异的上海与巴黎相提并论。
《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
”从此,“东方巴黎”之誉被世界舆论所认可。
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近代以来,上海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形成了一种开放传统,并迅速走向繁荣,不仅超越苏杭,而且卓然成为中国的首位城市。
上海近代化的起点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到上海去”的声音在巴黎、纽约及伦敦街头回荡。
定期航轮从伦敦、从巴黎、从香港,驶至外滩,上海与世界的联系日益扩大。
英美法侨民首先进入上海;随后是近邻的日本人,最高时达10万以上。
20世纪初2万俄国人和3万犹太人陆续抵沪。
外国人来到上海后,建立了英租界(1845)、美租界(1848)、法租界(1849)。
租界既是中国受制于帝国主义的耻辱象征,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人学习先进技术的开端。
一文不名的犹太人哈同,通过投资房地产业而成为首富。
一个前奥匈帝国的士兵邬达克,因缘际会成为了上海最著名的建筑师,这位匈牙利人留下了60幢不同风格的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吴同文寓所……几乎每幢都是经典。
音乐家魏登堡为躲避纳粹的反犹浪潮来沪后,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授,培养了谭抒真、黄贻钧、陈传熙等一批乐坛优秀人才……晚清上海的市政建设,已处于亚洲领先水平。
1876年,中国第一辆火车从苏州河畔驶向吴淞;1882年在南京路31号,世界第三个发电厂建成;又过了一年,两江总督李鸿章打开黄浦江边的引水闸门,上海进入了自来水时代;1908年3月5日,第一辆电车从晨钟暮鼓的静安寺开到了熙熙攘攘的外滩。
此后上海的商业化水平飞速提升,南京路上出现了先施公司(1917)、永安公司(1918)、19层的新永安大楼(1933)、新新公司(1926)和大新公司(1936),形成繁华的商业环境。
金门饭店(1926)、都城饭店(1934)以及被誉为“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1934)等大型豪华高层饭店的诞生,也将人们的生活推向奢华的极致。
这一切表明,上海已成为市政现代化程度最高、商业最繁华的城市。
早在1881年,人们已将日新月异的上海与巴黎相提并论。
《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
”从此,“东方巴黎”之誉被世界舆论所认可。
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上海人口在1900年后达到百万,成为中国首位城市;到1930年代,在世界城市中位居第六(伦敦、纽约、东京、柏林、芝加哥和上海)。
上海新文明的成长近代百年间,从苏州文化到上海文化,江南地域文化完成了版本升级。
作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
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
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此前的上海是江南的上海,此后的江南则成了上海的江南。
可以说,近代上海文化是江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晶。
拥有江南文化传统的上海,又成为了最大的移民城市(外来移民占居民的80%以上),大量移民带来的各地文化也汇聚于此。
上海是西方文明的窗口,这里的外国文化也是多元的,除了英美主流文化,还有法国、意大利的拉丁文化,德国、俄罗斯、犹太文化,甚至还有朝鲜、日本文化的影响。
上海是近代西学传播中心,而后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化和娱乐业的策源地。
新式教育、报纸、出版业、广播、电影、游乐场等,出现早,数量多。
1868年发刊的《万国公报》,成为传播西学的阵地。
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中文报纸《申报》于1872年创刊。
在出版印刷方面,墨海书馆(1843)、美华书馆(1860)、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土山湾印刷馆(1874)、点石斋石印书局(1879年)、同文书会(1884,后易名广学会)等,都是译介西学、传播知识的重要窗口。
到民国时期,上海出版业更加发达,号称中国三大书局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都在一条福州路上。
1899年,汪优游、朱双云和徐半梅等上海学生的登台演剧,成为了中国话剧史的开端。
1896年在电影诞生半年之后,这种“西洋影戏”就出现在了上海。
不仅如此,此后的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重镇;一部《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一大批综合性娱乐场所、游乐场所陆续建成,如著名的新世界(1915)、大舞台(1915)、天外天(1916)、大世界游乐场(1917)、建于永安公司屋顶的天韵楼(1918)等等。
1920年代,各种娱乐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达到鼎盛。
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毫无争议的文化娱乐中心。
革命与救亡思潮的发祥地近代上海作为中西交汇的国际都市,也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管道。
康有为1882年经过上海,他从上海繁华的背后,看出了“西人治术之有本”,看出了先进的有希望的文明,于是在沪购买大量西学书籍而返京。
这次上海之行,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
紧随其后的还有刘光第、梁启超等,他们都在上海受到了新文明洗礼。
梁启超曾自述其在北京考取功名“下第后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且见上海制造局译出西书若干种,心好之,以无力不能购也。
”1903年,反清志士邹容、章太炎在上海分别写成《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呼吁反清革命、建立“中华共和国”,刊于《苏报》而轰动全国。
对此清廷强烈要求租界会审公廨引渡章、邹,恨不能立时三刻凌迟处死。
但会审公廨予以拒绝,最后章、邹仅被判处3年和2年徒刑。
“苏报案”后,《革命军》刊印20多版。
此后,从章太炎、蔡元培、刘师培、严复等,到张元济、于右任、陈独秀、章士钊、马君武等,他们办刊办报,使上海成为了革命舆论中心。
武昌首义之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相继脱离清廷宣告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群集“各省之力”,实际成为了担当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心城市。
孙中山曾言:“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
”五四前后上海出现了一批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刊物,主要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邵力子主编的《觉悟》、张东荪主持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戴季陶主编的《星期评论》。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以《新青年》为阵地,发动新文化运动,这场百年前的启蒙运动影响深远。
上海城市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便捷的内外交通,亦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活动的最合宜地区。
清末,强学会、农学会、自立会、中国教育会、光复会、预备立宪公会、同盟会中部总会等在上海成立。
民国成立后,有近60个政党政团在上海创建或活动。
1919年,中国国民党在此正式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一时期的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起航地,也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苦心经营的远东基地、朝鲜革命力量壮大和博弈的舞台以及日本共产主义运动的海外中转站。
此后,还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即国民党改组派)、中国民主促进会等诞生于此。
上海亦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
19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上海各阶层纷纷投身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组建抗日救国委员会,此后在“一二八”事变中,随着上海地方协会、反日会等的诞生,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各行各业的救国会纷纷成立;于是,全国各地也学着上海的榜样相继设立,表达一致抗日的共同要求。
1936年5月,18个省市的救亡团体代表齐集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等担任执行委员,上海实际上起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指挥部的作用。
1936年11月在救国会支持下,发动上海各日商纱厂大罢工,数天之内日本企业损失达百万元,日本朝野上下大为震动。
到1937年,上海又成立各界抗敌后援会,全民敌忾,协助中国军队进行了一场空前惨烈的上海保卫战。
中国制造的大本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是中国海岸线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也是亚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加之充分的国际联系,上海成为中国最早进入全球化分工行列的城市,迅速地由一座江南县城一跃而成为中国的经济首都。
早在19世纪初,上海就已是中国南北沿海贸易的中心,以后更直接参与国际贸易。
1846年,上海出口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6%,1852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贸易中心。
到1863年,广州口岸的进出口总值,已不及上海的十五分之一。
在1865—1936年间,上海占全国对外贸易份额的45%至65%。
外资首先进入上海,并催生一系列新的产业。
紧随其后,中国人自办的现代企业也逐渐发端。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此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纷纷设立。
《马关条约》签署后,日本以及其他各国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上海工业化的步伐开始加速。
到1913年,外资企业在上海的总资本达到634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34%。
20世纪30年代,约有46%的外国直接投资集中在上海。
效仿外资企业的民族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据统计,1895年至1911年在上海新办的民族工业企业为112家,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以机器工业为例,1920年民族工业工厂数已达114家。
一战期间是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年代,由于欧洲列强间的世界大战,外资资本的势力大为受挫,上海资产阶级乘机迅速崛起。
上海出品的棉布与面粉,成为中国最早输往欧洲的大宗工业品。
此后,简氏兄弟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荣氏的申新、福新纺织面粉集团、刘鸿生企业集团等不断涌现。
品牌孕育了一座城市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上海这个中国制造业的大本营孕育了百千个名牌产品。
如近代的兵船牌面粉、华生牌电器、飞虎牌油漆、三角牌毛巾、双妹牌化妆品、关勒铭金笔、阴丹士林花色布、培罗蒙西服等。
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进入了“上海制造”的时代,“上海制造”也成为这个城市的骄傲和名片。
上海牌手表、永久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海鸥牌照相机、恒源祥绒线等,风靡全国。
1990年代前,上海名牌约占全国的8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再一次魅力四射,惊艳登台。
外国记者报道说:上海正重现其“东方巴黎”的迷人风采。
的确如此,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从来没有如此旺盛,如此令人振奋。
上海吸引了海内外的巨额投资,迎来了新的移民浪潮,创造了开风气之先的诸多“第一”: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张股票,第一块批租的土地……上海始终坚持“开拓性、坚韧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