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报告》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活动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探究准备一、探究目的1.培养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材料用具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二、作出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本实验___ 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小组讨论,制定的实验计划如下:1.取两支试管,用标签编号为1、2。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注入mL淀粉液。

2.向1号试管中注入mL唾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mL清水。

分别振荡,然后同时放入盛有37°C左右的温水中,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3.向冷却后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两滴。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注意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

2.搜集唾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漱口。

五、进行实验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六、实验结论与分析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__ _ 。

七、交流与分析将本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和所得实验结果同其他小组交流,分析各种探究方案的优缺点。

综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八、疑惑与讨论1. 本组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没有成功,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本组的实验成功了,想一想本组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尝试改进本组的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

2.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因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关键有三步:一是制备淀粉糊并取定量;二是收集唾液;三是水温调节控制。

所以我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每人做一步,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

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淀粉糊的制备、唾液的收集方法由教师提供并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淀粉糊的浓度不宜太大,以免消化不完全。

还应给学生解释不同人的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不等,为确保淀粉消化完全,收集的唾液应尽可能纯一些,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收集唾液之前要漱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太行山脚下,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简陋,但我校为重点中学,教学设施与本县其他学校相比又较为优越,但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探究需求,只能以小组探究模式展开,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探究的内容也要受到限制,不能一课多探。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但学习方法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探究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技能,提高了组织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交流协作精神。

假设的提出、方案设计和验证假设等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主动探究的结果。

学生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和已有的知识,主动地探究自然的奥秘,了解生物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小就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特别是其水解淀粉的置对照组,即在试管中加入淀粉糊和唾液或清水,并在37℃的恒温环境中保存,以模拟人体内的温度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向试管中加入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已被分解。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被分解,因此不变蓝,而加入清水的试管中淀粉未被分解,呈现蓝色。这表明唾液淀粉酶确实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其水解淀粉的产物为麦芽糖。本实验不仅验证了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还通过直观的现象展示了淀粉分解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消化作用的本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液2ml,1号中加2ml唾液,2号加2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轻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7℃水浴锅加热10分钟。

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能够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2.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3.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37℃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附教学反思)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引言消化是人体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唾液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了解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

实验目的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分析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机制;3.提出实验结果的教学反思。

实验方法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2.将一定量的淀粉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淀粉溶液;3.将一定量的唾液涂抹在手背上;4.将手指蘸取淀粉溶液,然后涂抹在涂有唾液的手背上;5.观察并记录涂抹后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看到涂抹了唾液的地方,淀粉溶液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时候,手背上的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或透明的颜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逐渐变成了淡黄色。

这表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实验讨论唾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是淀粉酶。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的酶类物质。

当淀粉溶液与唾液中的淀粉酶接触时,淀粉酶能够加速淀粉的分解过程,将其分解为较小的糖类分子。

这是由于淀粉酶能够将淀粉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和低聚糖。

通过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

这一结论与我们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了解是一致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当我们咀嚼食物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可供身体吸收利用的简单糖类分子。

教学反思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锻炼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然而,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并未涉及淀粉消化的更详细的机制和唾液对其他营养物质的作用。

为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实验探究。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生物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_________组别_________日期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
实验目的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材料用具:
一次性漱口杯、凉开水、脱脂棉、小烧杯、量筒2支、试管2支、试管架、1%淀粉溶液(煮沸配制)、滴管、碘液、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或恒温水浴锅)
实验步骤:
1.准备
①用凉开水将口漱净
②收集唾液:口含一团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③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淀粉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④用量筒分别量取2ml 清水和2ml 唾液,分别注入1号、2号试管⑤充分振荡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约5—10
分钟,同时取出两支试
管,稍冷却
⑥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加 2滴碘液,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结束实验 整理和清理实验仪器和实验台
实验报告:
请完成下列表格
现象
淀粉检验 结论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唾液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效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物质,而淀粉本身无味。

当淀粉遇到碘液时,会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因此,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试管、玻璃棒、37℃温水2.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A,加入2ml唾液,加入适量清水作为对照,充分搅拌。

2. 将馒头碎屑加入试管B,加入2ml清水,作为对照组。

3. 将试管A和B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4. 将水浴后的试管A和B取出,分别滴加碘液。

5. 观察并记录试管A和B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试管A(唾液组):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 试管B(清水组):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说明清水没有消化淀粉。

2. 实验分析- 试管A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试管B中的淀粉没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仍然保持原状,因此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从而使得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

3. 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

4.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其他多糖类物质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对照组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

淀粉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了解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多糖,在人体内需要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供人体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从而促进淀粉的消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馒头碎屑、唾液、清水、碘液、玻璃棒、试管、37℃温水。

2. 仪器:水浴锅、酒精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馒头碎屑、唾液、清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标记为A、B、C。

2. 将A、B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3. 取出A、B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将C试管中的混合物充分搅拌,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A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 C试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

2. 结果分析- A试管: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故A试管颜色不变蓝。

- B试管: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故B试管颜色变蓝。

- C试管: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故C试管颜色变蓝。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A试管颜色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 实验过程中,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B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

3. 实验过程中,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什么?- C试管颜色变蓝的原因是馒头碎屑在清水中,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变蓝。

[医学保健]实验展示:唾液对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

[医学保健]实验展示:唾液对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在取出唾液环节上, 经常是感到很尴尬,不愿意做,常常要进 行大量的思想工作,而事实上许多学生最 后还是选择放弃。
改装前后的实验材料、方法对比:
唾液
1号:唾液+淀粉液 37℃恒温水浴5分钟
1号:唾液+淀粉纸 直接放入口腔中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通过设置对照实验,让学生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
现象
(滴加碘液)
结论
1号 唾液+淀粉
直接放入 口腔中
5

放入水温 钟
2号 清水+淀粉 37℃水槽

不变蓝色 变深蓝色
唾液 对淀 粉的 确有 消化 作用
4、拓展实验:探究茶、碳酸饮料等对淀 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有无影响。 操作方法:在口腔内分别含10ml的清 水、茶、雪碧饮料、苹果醋饮料等液 体。同时,把淀粉纸条也放入口腔中, 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视频展示)
2、采用淀粉纸能直接放入口腔中,这更增加实验 直观性,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取唾液的环节,大 大地缩短实验操作时间,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 验和进行实验分析 。而在整个实验中,学生都能 主动参与、人人动手。
3、在拓展实验中,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自主探究 中,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科学实验的兴趣。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的病理改变是肾脏 体积可 较正常 增大, 病变主 要累及 肾小球 。病理 类型为 毛细血 管内增 生性肾 小球肾 炎。光 镜下通 常为弥 漫性肾 小球病 变,以 内皮细 胞及系 膜细胞 增生为 主要表 现,急 性期可 伴有中 性粒细 胞和单 核细胞 浸润。 病变严 重时, 增生和 浸润的 细胞可 压迫毛 细血管 袢使毛 细血管 腔变窄 、甚至 闭塞, 并损害 肾小球 滤过膜 ,可出 现血尿 、蛋白 尿及管 型尿等 ;并使 肾小球 滤过率 下降, 因而对 水和各 种溶质 (包括 含氮代 谢产物 、无机 盐)的 排泄减 少,发 生水钠 潴留, 继而引 起细胞 外液容 量增加 ,因此 临床上 有水肿 、尿少 、全身 循环充 血状态 如呼吸 困难、 肝大、 静脉压 增高等 。肾小 管病变 多不明 显,但 肾间质 可有水 肿及灶 状炎性 细胞浸 润。 急 性 肾 小 球肾 炎治疗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为主,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应 予透析 ,待其 自然恢 复。不 宜用激 素及细 胞毒素 药物。 一、一般治疗 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 常前应 卧床休 息。予 低盐( <3g/d)饮食 ,尤其 有水肿 及高血 压时。 肾功能 正常者 蛋白质 入量应 保持正 常(每 日每公 斤体重1g), 但氮质 血症时 应限制 蛋白质 摄入, 并予高 质量蛋 白(富 含必需 氨基酸 的动物 蛋白) 。仅明 显少尿 的急性 肾功能 衰竭病 例才限 制液体 入量。 二、治疗感染灶 首选青霉素(过敏者更换为对革兰氏 阳性菌 高度敏 感的大 环内酯 类、头 孢第一 代抗生 素)800万单 位静脉 滴注,10~14天,但 其必需 性现有 争议。 反复发 作的慢 性扁桃 体炎, 待肾炎 病情稳 定后( 尿蛋白 小于(+ ),尿 沉渣红 细胞少 于10个 /高倍 视野) 可作扁 桃体摘 除,术 前、后 两周需 注射青 霉素。 三、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降血压。常用噻嗪类利尿 剂(如 双氢氯 噻嗪25mg,每日2~3次), 必要时 才予利 尿剂如 呋塞米20~60mg/d,注射或分 次口服 。利尿 后高血 压值仍 不满意 时,可 加用钙 通道阻 滞剂如 硝苯啶 20~40mg/d,分次口 服或血 管扩张 药如肼 酞嗪25mg,每日 3次。 但保钾 利尿药 (如氨 苯蝶啶 及安体 舒通) 及血管 紧张素 转化酶 抑制剂 ,少尿 时应慎 用,以 防诱发 高血钾 。

人体口腔唾液实验报告

人体口腔唾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2.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分析唾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馒头、唾液、清水、碘液、试管、试管夹、试管刷、烧杯、量筒、培养皿、温度计。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pH计。

三、实验方法1. 唾液采集:要求受试者保持口腔清洁,采集唾液前5分钟不要吃东西、喝水,然后让受试者吐出唾液,收集于试管中。

2. 唾液成分分析:(1)显微镜观察:观察唾液样本中的细胞成分,如黏液细胞、唾液腺细胞等。

(2)离心分离:将唾液样本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

(3)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唾液中淀粉酶活性,通过测定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浓度,计算淀粉酶活性。

(4)pH计测定:测定唾液的pH值。

3.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制备淀粉溶液:将新鲜馒头切成小块,用搅拌机打成浆糊,加入适量水制成淀粉溶液。

(2)实验分组:将淀粉溶液分为三组,分别加入唾液、清水和唾液+高温处理。

(3)反应时间:将三组溶液置于37℃水浴中反应10分钟。

(4)碘液检测:向三组溶液中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

4. 唾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1)温度变化:将唾液样本分别置于5℃、25℃、37℃、45℃和55℃水浴中,观察唾液pH值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2)pH值变化:将唾液样本分别调节至pH值为2、4、6、8和10,观察唾液pH值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唾液成分分析:(1)显微镜观察:唾液样本中含有黏液细胞、唾液腺细胞等。

(2)离心分离:唾液样本离心后,上清液清澈,无明显沉淀。

(3)分光光度计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为X U/mL。

(4)pH计测定:唾液pH值为Y。

2.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唾液组:淀粉溶液呈淡蓝色,说明淀粉被唾液消化。

(2)清水组:淀粉溶液呈蓝色,说明淀粉未被消化。

(3)唾液+高温处理组:淀粉溶液呈蓝色,说明高温处理使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未被消化。

唾液实验报告

唾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 学习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唾液是由口腔腺体分泌的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唾液淀粉酶、唾液蛋白等。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淀粉水解程度,进而评估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唾液、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恒温水浴箱等。

2. 仪器:电子天平、试管架、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唾液样品用蒸馏水稀释10倍,混匀备用。

2. 取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唾液稀释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分钟。

5. 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6. 将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记录淀粉水解程度。

7.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试管号 | 淀粉溶液 | 唾液稀释液 | 蒸馏水----|------|--------|------1号 | 蓝色 | 紫红色 | 棕色2号 | 紫红色 | 暗褐色 | 红棕色3号 | 棕色 | 黄色 | 棕色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稀释液中的淀粉水解程度较高,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暗褐色;蒸馏水中的淀粉水解程度最低,颜色由棕色变为红棕色。

这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且其活性较高。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唾液样品稀释10倍?答:为了降低唾液中其他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答: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在37℃下酶活性最高,有利于观察淀粉水解程度。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

淀粉遇唾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淀粉遇唾液后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存在于唾液中,具有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作用。

淀粉遇碘后呈现蓝色,当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碘与葡萄糖不发生反应,因此淀粉遇唾液后的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试管、移液器、滴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pH试纸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离心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淀粉溶液、唾液、碘液、蒸馏水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分别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3. 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2ml蒸馏水。

4. 将3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恒温。

5. 5分钟后,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

6. 观察并记录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 分别将3支试管取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1号试管(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表明淀粉未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2. 2号试管(淀粉溶液+唾液)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表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3. 3号试管(淀粉溶液+蒸馏水)加入碘液后,溶液仍呈蓝色,表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而蒸馏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此外,pH值、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混合比例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淀粉溶液与唾液的比例为1:1,此比例较为适宜,能够较好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实验温度为37℃,这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有利于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初中生物实验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认真操作、细心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①实验室规章制度
进入实验室要保持安静,自觉遵守纪 律,按编组有秩序地入座,不经教师 允许不得擅自摆弄教学仪器和模型标 本等教学设备。
②实验探究精神
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
③实验工具材料
实验完毕要认真清点整理好教学仪器、 药品及其它设备,玻璃器具要洗刷干 净,摆放整齐,经验收并得到允许后 方可离开实验室。
4 怎样论证?(理论基础)
可通过实验来进行检验。碘液遇淀粉会变成蓝色。
Principle
实验 原理
01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质: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 解成 麦芽糖的过程
02 注意事项:
⑴ 本实验只能证明它有分解作用,但 不能验证分解后的产物是麦芽糖 。 ⑵ 淀粉是否已分解,可用碘液检验, 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 。
AB
PART
THREE
淀粉糊的实 验现象
淀粉 糊+ 唾液
淀粉糊+ 清水
AB
淀粉糊+唾 液
淀粉糊+清 水
AB
5分钟 后
37 ℃水浴加 热
分 别 AB 滴 加 碘 液

AB
5分钟后
AB
别 滴



1
2
08


3
4


09
感谢大家的聆听!
后取出,将唾液 挤压在小烧杯中。
的,模拟人体口腔 的温度。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03
生物实验中不存在错误,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创新的土壤!

课外探究案例:探索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外探究案例:探索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索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班级姓名
实验原理:淀粉与到碘酒会变蓝色(如果碘酒变蓝色了,说明它遇到了淀粉);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

实验步骤:
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

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

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

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5.实验重复两次。

实验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

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
1.淀粉(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液能够变蓝色,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色。 3.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是一种蛋白质,在75摄氏度以上会丧失活性。
作出假设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不甜 甜 淀粉 麦芽糖 味道: 1.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吗? 2.温度对唾液的消化有影响吗?
联系生活
平时吃饭时,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平时为什么不要吃凉的饭菜?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吃饭时,一般吃,一边喝饮料好吗?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1
实验失误的原因
02
加入碘酒的量太多(碘酒使酶失活);
03
温度过低;
04
淀粉液浓度过高,太粘稠;
05
操作失误等
互助提高
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 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2号试管: 2毫升淀粉液+2毫升唾液
3号试管: 2毫升淀粉液+2毫升煮沸过的唾液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试管保持在37度?
实验的注意事项
加完碘液后的量
试管编号,写组号 淀粉液不能太稠 加入的淀粉量要少(试管底部) 加入唾液后注意震荡摇匀 加入的碘液1-2滴 注意保温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果
1号变蓝 2号不变蓝 3号变蓝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整理
清洗实验器材,清洁桌面。
固体废弃物请扔垃圾桶。
有秩序地归还实验器材。
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探究实验中,我们通常设置一个变量,其余的都为常量。在空白对照实验中,施加变量的是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组为对照组。 处在理想状态的哪个组就是对照组。什么叫“理想”呢?就是处在他本身的状态。比如,37度, 100度, 0度 37度就是唾液的本身状态。所以,37度就是理想状态,也就是对照组。 总之:探究什么,什么就是实验组 。

模拟消化实验报告

模拟消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2.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 理解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1.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2.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3. 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若淀粉被分解,则不会出现蓝色。

三、实验材料1. 淀粉(玉米淀粉)2. 碘液3. 唾液4. 温度计5. 试管6. 移液器7. 烧杯8. 酸碱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淀粉、碘液、唾液、温度计、试管、移液器、烧杯和酸碱指示剂分别放入实验台;2.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编号为1号和2号;3. 将1号试管中的淀粉溶液加热至37℃,加入2ml唾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将2号试管中的淀粉溶液加热至37℃,加入2ml清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5.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6. 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7.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1号试管:加热后加入唾液,淀粉溶液不变蓝,酸碱指示剂无变化;(2)2号试管:加热后加入清水,淀粉溶液变蓝,酸碱指示剂无变化。

2. 实验分析:(1)1号试管: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淀粉溶液不变蓝;(2)2号试管: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溶液变蓝,酸碱指示剂无变化。

六、实验结论1.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 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3. 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是淀粉与唾液淀粉酶反应生成麦芽糖。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模拟消化过程,探究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可以有效地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消化系统基本功能和消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报告: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一、提出问题:
吃馒头或米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有甜味,而馒头和米饭里面并没有放
糖,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哪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的呢?
二、做出假设:
馒头或米饭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咀嚼馒头或米饭的时候,主要发生的变化是馒头或米饭被嚼碎了,和唾液混合在了一起,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米饭或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别的物质,因此馒头或米饭变甜了呢?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假设,要模拟人的口腔中的环境,如口腔中(人体)的温度,唾液等,以及能检
验淀粉是否发生变化的装置和药品等。

还要设计一个对照组,即除了要检验的因素(唾
液)不同外,其他实验因素完全相同,从而检验出是否是唾液的作用导致。

2、材料用具:淀粉、试管、烧杯、温度计、碘液、清水、开水等。

四、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组:漱口,取唾液,将适量唾液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对照组:将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装入试管,加入淀粉糊,混合均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试管同时放入37度的水中,放10分钟左右。

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组的混合液不变蓝,说明已经没有淀粉,对照组的条件和实验组的变蓝,说明有淀粉,两组的唯一区别是实验组的混合液中有唾液,说明是唾液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六、得出结论:唾液中的物质可以使馒头或米饭中的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比如可能是变成了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