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过程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d1e23ddd15abe23482f4da1.png)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如有遗漏,欢迎补充,谢谢,预祝大家考试顺利!!!)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考试时间、地点:2011年6月23日(周四)上午10:00 XB2171社会福利的概念[详情参见教材P2广义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2现代福利制度的两种模式[详情参见教材P5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与慈善救助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讲,它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制度型的福利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3社会福利的特征[详情参见教材P6(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4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详情参见教材P25(1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理论导向作用: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社会福利思想也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2提供认知社会福利的思想方法(3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5现代福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2 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3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6傅立叶“和谐制度论”[详情参见教材P46傅立叶把人类发展分为:蒙昧、宗法、野蛮和凋谢四个阶段。
各时期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
资本主义这个文明制度正处在衰落的状况,最后必然让位给新的制度,也即“协作制度”。
在和谐制度下,家庭失去了经济单位的意义。
男女平等,社会承担儿童教育抚养,男女互相爱慕构建婚姻,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局限性:保留富人的种种特权以及富人和穷人在劳动方面的不平等。
分配制度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作为前提。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359bc8bb4cf7ec4afed017.png)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677155f01dc281e53af0c6.png)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
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
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
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d995d10fc4ffe473268ab07.png)
试论述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阶级结构人有三种本性:理性、意志和情欲。
这三种本性又都具有自己的美德:理性具有智慧,意志发展为勇敢,情欲则应节制。
三者的层次不同,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
人性的这三种活动,产生出三个社会等级:治国者、武士、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欲望3种品性。
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哲学王),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2.共产共妻制私有财产是国家一切灾祸的根源,理想社会应避免灾祸,实现共产制能消除私有制带来的罪恶,前两个等级应当将国家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
(让统治阶级过集体生活,增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合作)3.统治阶级内部男女平等制度教育与职责上的平等。
男女无很大差别,只是男子强壮些,女子柔弱些,妇女应当享受更高的社会地位,鼓励女子走出家门,与男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女子也可以成为武士,在社会当中并不存在专属于女子或男子的职务,有才能的女子也可以担任高级职位。
是继毕达哥拉斯之后又一位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家4.教育是第一要务教育的作用仅次于共产制度,是治理社会的第一要务。
一二等级实施高等教育,第三等级实施普通教育。
5.实行严格的社会控制⑴人口控制:控制人口数量、实现人口的进化,鼓励体格健壮、德行高尚的男女生育,限制劣等男女的生育行为。
禁止近亲结婚,限制年龄(女子20岁或20至40岁,男子30岁),选择适当的生育时间,实行小孩的体格检查制度和健康试验。
⑵控制人们的思想信仰:禁止靡靡之音与无神论思想。
⑶控制社会犯罪:尤其青少年犯罪,制定明确法律来处罚犯罪行为,但不连累家属。
6.国家规模要适度、贫富要均衡确定国家大小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统治,理想的人口规模为5040人。
贫富不均是造成社会倒退的因素之一。
造成贫富不均的根源:不良的教育,不公平的法律措施。
社会福利复习资料(打印)
![社会福利复习资料(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144f884d33687e21af45a90e.png)
第一讲导论1、社会福利的概念(广义、狭义);社会福利的特点一般含义:人们幸福生活的状态及达到幸福生活的各种条件。
狭义:对特殊社会人群的照顾(救助式社会福利)广义: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照顾(制度性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内涵与外延的演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是广义的。
2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构成概念:指人类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化设置。
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社会福利对象的全民性(3)社会福利的非功利性与服务性(4)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性(5)服务水平的高层次性现代社会福利体系:3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人类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察(1内容:由生存到普遍的社会照顾,医疗、教育,乃至精神照顾(2 对象:少数人、特殊人群、全体社会成员(3供给:家庭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转化(4 职能与地位: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社会安全网---激励机制---社会发展目标由此,人类社会福利的基本理念经历了三个大的演化:个人责任——国家(社会责任)——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与此相适应,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助式-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制度型社会福利模式、发展型社会福利模式,其中,后二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第二讲古代社会福利思想1、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与“德”的政治思想密切相连(2)缺乏民主的思想传统(3)忽视个人利益2、基督教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内容)(1)、早期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古罗马早期贫民的宗教对平等、自由的世俗幸福的追求理想幻灭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对现实世界绝望的反映;对人世间丑恶的批判(这种向往与批判往往都带有阿Q精神)(2)、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化A、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统治、麻痹人民的工具。
B、基督教的来世思想、劝善等功能成为西方文化精神信仰、慈善道德等的思想源泉。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5d6279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b.png)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社会福利思想》复习纲要——LQF一:填空题(40*1)1、社会福利是一项需要政治和道德支持的普遍的社会事业。
2、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的表达。
3、伊丽莎白的《济贫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有古代向近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
4、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和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教思想家的《上帝之城》等,都是这种乌托邦意识的表现。
5、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上。
6、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后来法国的蒲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等。
7、社会民主主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8、庇古1912年出版的《财富与福利》一书,在1920年扩展为《福利经济学》,创造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从而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9、1939年N·卡尔多发表《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一文,标志着新福利经济学的形成。
10、贝弗里奇所设计的福利国家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国民补助、自愿保险三个方面。
11、蒂特马斯将社会福利分成三类即:社会或公共福利、财政福利、职业福利12、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建立了“四大政策纲领”的社会政策体系,包括:民族保育政策、劳工政策纲领、农民政策纲领、社会安全制度。
13、康帕内拉把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当作改造社会的目标,阐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和幸福生活的理想。
14、傅立叶提出了“和谐制度论”1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由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创立的。
16、《贝弗里奇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国家的功能,并把社会福利的发展看作是困扰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各种社会问题主要手段。
17、贝弗里奇认为英国战后重建的最主要任务是革除“五恶”即:贫困、疾病、愚昧、污秽、懒惰。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b46b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1.png)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复习提纲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77dc52387c24028905fc314.png)
(一)社会福利?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通过公共援助,为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公民提供最低限度物质帮助与社会支持。
社会保障:对竞争中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中国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使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原则,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特征①社会性社会保障以国家为主体组织实施,社会保障资金实行统筹和调剂,社会保障实行社会化管理,以及在全社会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②强制性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通过立法来强制实施的,其所有项目都在国家立法范围内,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③公平性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体现在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和机会是均等的,即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④保障性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安全网,适时有效地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具有保障性。
⑤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表现为社会保障事业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⑥互济性社会保障实行互助共济,按照大数法则,在整个社会的范畴内统一收集和调整使用资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分散风险。
⑦层次性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一般由多个项目组成,各项目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救助是保障特定人群的最低生活标准;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2、社会保障的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如疾病、天灾人祸、失业等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3、社会保障的原则①公平原则;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③责任分担原则;④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一) 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1. 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社会导致的一系列新的社会变化。
经济结构上,工业生产占主导;社会结构复杂化,工人占社会主体;最后,人口向城镇集中,大规模无产者阶层出现。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84c5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7.png)
最新《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绪论★社会福利的概念:(名词解释)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念:(名词解释)(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a.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b.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社会福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正义,他强调要使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使穷人或弱者同样可以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具有全民性,而且扩大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的。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社会福利不设先决条件,它只要求受照顾者是属于本国的公民,具有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
就此而言,社会福利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是作为“社会工资”提供给国民的,它不计功利,也不要求实物和金钱方面的回报,而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给予公民的服务和帮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
从根本上讲,社会福利思想是思想家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福利的制度、政策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因此,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福利观。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c52625cf58f5f61fb73666d0.png)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
(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5297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png)
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题(5×4=20%)二、简答题(5×8=40%)三、论述题(1×20=20%)四、材料题(1×20=20%)【考试时间】120分钟【复习重点】[名词解释题]1、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2、功利主义:一种行为的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带来的快乐,恶则是指它能给人带来的痛苦。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4、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暂时的技术或结构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5、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新增加的每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7、职业福利:职业福利是指以职业为基础的货币工资以外的各种福利提供。
8、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指从少量的经济福利和保障的案例,到完全分享社会财富,并且根据社会中的流行标准过一种文明生活的权利的所有范围。
9、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
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10、帕累托最优:根据“帕累托改进”的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
即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简答题、论述题]1、柏拉图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柏拉图提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整体主义福利观。
这种福利观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维护等级制度,突出地强调了国家整体利益与人民生活幸福的一致性。
2、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亚里士多德站在中产阶级自由平民的立场,反对财产共有制,主张财产私有制,反对专制,主张法制,并认为国家应该帮助人民实现生活幸福。
社会福利思想(第一章)-11.17
![社会福利思想(第一章)-11.17](https://img.taocdn.com/s3/m/d01e371fbb68a98271fefafd.png)
二、发展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
由非政府的社 会福利团体提 供服务
福利多元主义
福利不应该由国家包揽,民间社 会也应该参与,福利产品可由国 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 四方共同承担,来源越多越好, 也称混合福利经济。 发展社会福利的核心问题 ——强调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
专业化
社会福利国家 提供社会福利 的三个途径
面向贫穷无助 者的社会救助 (最低层次)
面向工薪劳动 者及其家属的 社会保险 (基本生活)
面向全体居民 的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
为军人及其家 属的社会优抚 与安置保障 (特殊性质)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
1
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2
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3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4
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福利国家
危机表现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利和 组织管理的能力,在某些领域,主要是分配 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矫正市 场机制在对无劳动能力者分配方面无能为力 的缺陷,从而为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成员提供 物质生活帮助。 福利国家危机表现:
政府负担过重,触发财政危机等; 政府福利服务素质欠佳,效率低落等; 福利支出有增无减等; 过度福利形成制度惰性,导致社 会经济效率下降等。
3、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街道、居委会提供;面向社区全体居民; 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第二节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发展型 社会福利 剩余型 社会福利
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西方中世纪 16世纪英国 14~18世纪欧洲
工业化和 进步教育兴起
制度型 社会福利
产业革命完成 19世纪初工人革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 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运动 1929~1933年世界性 经济危机 1933年罗斯福新政
社会福利 复习资料 讲义
![社会福利 复习资料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3a802eaaea998fcc220ef7.png)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福利是指一种好的生活状态或满意的生活质量,它是个体或群体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
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
这种体系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对干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专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福利的发展与完善会使福利资源增加,同时有利于专业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它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发展,又可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使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
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1、剩余型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的补救角色。
带有“蒙羞”的社会标签。
2、制度型社会福利: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为现代工业社会承担常态第一线的功能,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制度的活动时,就很自然地享受该制度与体系的福利功能与服务。
是公民正当的社会权利。
3、福利国家4、福利国家危机5、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提供社会福利三个途径: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和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给中国的启示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2、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由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团体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广泛的服务,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社会福利事业的一大特征。
3、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第二章社会福利理论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
它是个体对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社会性需要理论的种类(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阿德佛的需要理论---E(exsistence)、R (relatedness)、G(grouth)理论(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社会福利理论渊源一.西方的理论渊源(1)宗教思想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
社会福利思想 复习大纲
![社会福利思想 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f7d0280066f5335a812133.png)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二、考核目标
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4.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分析某种社会福利思想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福利思想。做到既不盲目崇拜,也不拒之门外。从科水害的角度来分析一切福利思想,用公正的评判刑吸取其合理的养分,剔除其伪科学的成分。
5.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习社会福利思想是为了理解和促进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将福利理论或流派运用到工作中去,提高社会工作与管理的效率,为各级政府出台更好的社会福利政策谏言献策。最后,实现我们课程设置的崇高目标,即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
(二)新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加尔布雷思
二、考核目标
(一)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
理解:新制度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苏州大学编 (高纲号 0450)
I、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人类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进程为脉络,着重考察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准确地认识社会福利,了解福利问题方面争论的核心所在,以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更为高效合理的社会福利政策服务,为社会工作与管理者开拓视野和增进管理技能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b0a00ee9e31433239689396.png)
名词解释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学派持改良主义观点,认为德国社会有改良的必要,但是不主张打破现存关系,以改革经济立法,现有生产形态和各个社会阶级的教养和心理状态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干预调节作用,达到改良的目的。
公共福利公共福利指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帕累托在19世纪提出的关于资产配置最优的理论,根据帕累托理论,在不降低一个或者多个人的效用的前提下,一旦无法提高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
边际革命边际革命是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学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中强调的的生产供给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主要内容包含两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福利国家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
这种制度把福利看作国家最主要的特质强调国家需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
社会福利体系见简答第一题空想社会主义由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创立。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思想,他在本质上无法实现。
早期批判现实不合理的力量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18世纪后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以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为目的。
不可能定理由肯尼思·阿罗提出。
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不可能不可能得出社会经济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
政治投票和选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僵局都是不可能性的例证。
简述题社会福利体系内容狭义的社会福利体系主要是由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广义的社会福利则包括社会安全体系和其他社会福利体系。
前者包括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后者包括具有公益性和便民性的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保证劳动安全和劳动持续使用的职业福利,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的公司集体福利,以及国际社会在教育医疗环保和救灾方面的援助。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987c0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bc42c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1.png)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到17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转变时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出现(背景: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出现,为社会福利思想奠定基础;宗教改革加速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福利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兴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也走向顶峰,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时期(德国新历史学派、英国激进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德法瑞典等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新选择,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也发生明显变化(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改革,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表现。
(第三条道路)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的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为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为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以强调充分国家责任和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3、中世纪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首先是不系统性。
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体系,更多的隐含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中其次,深受基督教影响。
不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识和主张,带有宗教性而非社会性(被称为宗教社会福利社想)4、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a.系统性和全面性(全面论述灾害救助,养老,鳏寡孤独的社会救助思想)b.世俗性和政治性(为维护统治者政治利益)c.预防与救助并重(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灾害发生)d.明显的理论性(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强调一定的伦理思想)5、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结束欧洲长期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的地位,确立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念,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a7a9b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a.png)
材料题:19中期-20世纪初: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一)对边沁功利主义的发展1.快乐有质与量的不同2.功利主义中应包含更多利他的成分(二)自由与平等1.要求实现市场自由与个人自由,并且赞成在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排除市场自由以培养个人自由2.个人自由要求机会平等,而不是收入或才能的平等3.政府在确定旨在机会平等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中应当起到基本的作用(三)有限的政府干预1.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的便利,否则应当交给市场2.适宜政府干预的例外:(1)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公共教育、儿童保护、妇女保护、劳动法(2)永久性契约(比如婚姻)(3)委托经营(如煤气、自来水、道路、铁路等公共项目的经营)(4)殖民计划(5)公共救济——济贫法与福利改革A.济贫法:没有救济将使失去劳动能力的穷人和社会都面临严重的后果;济贫法应当是一种既要照顾穷困的人又避免使有能力的人成为国家保护对象的救济制度B.穆勒所关心的公共政策内容包括:救助贫困、向健康的失业者提供工作和实行旨在改变收入分配的政府政策C.社会经济制度:试图将社会公平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拥护一种基于教育和积极激励的自助制度,希望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来建立一种应用市场理论进行有效激励的社会经济制度21世纪初第三条道路理论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一)第二代福利制度的特征:1.第二代福利的形式:给人以扶持,也不仅仅是施舍。
意味着多种服务,不仅仅是现金,包括:子女抚养和子女补贴,培训和失业救济金,老年人赡养和养老金。
福利应该成为成功的跳板,而不是缓解措施失败后的安全网。
它应当创造稳定,使家庭和社会团体能够应付这个变化的世界。
2.第二代福利适应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家庭生活里,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时间长达二三十年。
福利必须使得这种改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用安全感来代替恐惧感。
3.第二代福利的公民身份蕴涵权利和义务的平衡4.第二代福利的管理:鼓励地方决策、鼓励公共和私人开展合作、鼓励地方人民的革新措施5.第二代福利的最终目标:消除英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不安全感和低收入阶层的贫困(二)社会福利改革的政策主张:1.以工作代替福利,减少不当的福利支出(用于失业或那些本该去工作的人们的支出)2.社会服务为主,现金福利为次3.改革社会福利管理体制,鼓励公私合作,体现出灵活性和高效性,防止欺骗问答题:1970--1990: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一)负所得税:1.对低收入者给予“最低生活水平维持制度”的差额补助的作法,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有损于自由竞争和效率,应当采取负所得税制取代发放差额补助的作法2.负所得税的具体作法:政府规定最低的收入指标,然后按一定的负所得税率,根据各人不同实际收入按比例发放补助金3.计算方法:负所得税=最低收入-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率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负所得税4.负所得税的益处:(1)它使公共基金集中用于穷人(2)它把穷人当作认真尽责的人,而不是无能的、受国家保护的人来对待(3)它使得穷人有自助的动力(二)教育凭单计划1.教育具有邻近效应,政府介入最低限度的教育,通过强制性税收实现对教育的部分融资2.具体作法是:政府不在直接拨款给学校,而是把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生均教育经费以教育凭单的形式发放到家庭,家长用教育凭单充抵部分学费,学校再到政府有关部门把教育凭单兑换成现金3.教育凭单计划的优点:(1)教育服务的决策权从生产者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2)引进自由竞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17-19世纪:个人责任为核心的自由社会福利思想洪堡的社会福利思想(一)人性观(二)国家作用的有限性(三)社会福利思想1.国家对公民的正面福利的关心指的是什么?国家对公民福利的关心指的是:国家对提高民族实际富裕的整个努力,是国家对全国人民的整个关心,如救济穷人、促进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财政和货币政策、进出口禁令、防灾和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旨在维护和促进民族物质繁荣的国家的任何机构设置2.国家关心公民正面福利的弊端(1)国家的关心措施,不可避免是单调的,会对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损害(2)国家的关心会妨碍个人的个性和固有特点的发展(3)国家提供正面福利会导致个人的依赖心理(4)国家提供正面福利会增加国家行政管理本身的困难3.国家提供正面福利的例外国家为了保证不具备自然或适当能力的人(未成年人或失去理智的人)的安全,必须向他们提供正面福利,这些福利包括界定合理的成熟年龄;监督家长以防止其权力越界;在父母死亡的情况下规定指定监护人的方式和监护人应有的资格,监督监护人;宣布未成年人肯产生危害自己的后果的行为为无效,并惩罚以此谋私的人。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ddc3f7195f312b3169a5e7.png)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2010.10.10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一、填空或选择题1、实现社会福利的途径有:政府、慈善机构或社团、社区及私人提供。
▲▲2、从全球来看,社会福利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起内涵的,进入20世纪,社会福利才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社会化。
3、对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我国一般将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四个部分组成:社会救助(最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薪)、社会福利(最高)、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军人及家属)。
▲▲4、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职工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社区社会福利。
▲▲5、世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剩余型社会福利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6、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提出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增进全民社会福利。
▲7、福利国家最早出现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的<<公民与教徒>>,1948年英国“贝拂里奇报告”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刀阔斧的推行住房补贴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改革的共同特点或趋势是福利私营化、福利提供的分散化和多元化。
▲8、从相信市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全面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市场到国家的过程,再从全面福利的危机到福利多元化、乃至进一步发展到市场化和私营化,重新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
9、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逻辑学基本原理,至于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
▲▲二、名词1、社会福利▲▲p4页2、社会福利思想▲p29页3、福利国家p21页三、问答1、社会福利的特征▲▲p92、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p232、从社会福利的世界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们有那几方面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福利思想1.蒂特马斯对于社会政策类型的划分。
①残补式.代表国家是美国,即假定在市场和家庭这两个部门不能正常发挥有效作用时,社会福利机构才临时发挥作用②工业成就表现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中,社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表现和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和特权受到一定的保护,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保姆模式”。
代表国家是德国③制度化再分配模式它排除了市场的作用,社会福利的提供是根据需要的原则来提供一种普救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服务,其目标是平等和社会团结等。
其代表国家是坦桑尼亚。
2.埃斯平-安德森关于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理论。
他将社会福利体系划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类型。
3.费边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政治思想上,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认为由资本主义演进到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实行普选址和议会制度,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地实现过渡。
②在经济思想上,是实现市政社会主义和组织合作社。
市政社会主义是费边社的重要政策主张,认为只要扩大市政当局对煤气工业、电力工业、自来水工业和其他公用事业的所有权,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就是实行社会主义。
③在社会思想上,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出发,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反对静态地认识社会,认为社会是逐渐成长、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是缓慢进化的,否认社会制度经过一次巨变就能够得到彻底改造,并由此公开声称他们所信仰的费边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自觉的渐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之间存在重大分歧。
④1918年费边社通过了由韦伯等人起草的《工党与新社会秩序》,作为工党的纲领和新党章。
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福利国家建设的最早蓝本。
4.费边主义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贫困发生结构观贫困是一种非个人的社会现象,一个社会应该通过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改革,从而铲除贫困根源②集体主义福利观费边主义肯定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并认为国家应该要负担起责任,使社会的不公平降到最低,主张建立福利制度,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人类的互助的美德,让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
因此,费边主义又被称为费边集体主义(Fabian Collectivism)③强调全面性的福利制度费边主义者认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依赖福利的实施,而且国家必须尽量做到极大化的福利措施,政府的责任不仅要用一些选择性(selective)的社会福利,而且要用普遍性(universal)的福利制度5.马歇尔认为公民资格有三个要素,请简述其内容。
①公民的要素(civil element)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期约的全力以及司法权力(right to justice)②政治的要素(political element)指的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
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③社会的要素(social element)指的是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到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
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连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6.社会发展主义的主要原则。
①、建立一个混合型、整体性的社会政策模式。
在多数国家,负责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机构没有定期的沟通。
社会发展取向的实施需要经济发展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一起在同一的发展架构内更加紧密地协作。
②、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
在发展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和实现就业的机会。
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严格失业保障资格申请、缩短失业保障期限、降低失业保障水平,并将保护性劳动就业政策与积极就业政策相结合,从而“激活”失业者③、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社会发展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计划应该以投资为导向。
很多国际组织、政府及社会政策研究者对社会政策的作用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社会福利具有帮助人们实现潜能的作用,如同教育、卫生事业一样,是对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7.简要评价社会发展主义的福利思想。
①,发展性福利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较短,它的影响的真正扩大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
随着联合国发展国际峰会的召开和梅志里专著的出版,发展性福利才逐渐为国际社会所了解。
但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领域的影响仍然有限。
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拒绝出席联合国社会发展国际峰会。
但它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②,发展性福利思想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传统社会福利政策孤立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弊端,揭示了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是人们对社会政策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必将因此对未来的实践带来深远的影响。
③,发展性福利思想也有其自身的局限。
梅志里也认为,社会发展并不是解决世界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④,发展性福利更着重于宏观社会问题,着重于从整体的角度和整个群体的角度来解决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
它的生产性或投资取向,特别是关于促使社会福利对象自立自强的做法,是以服务对象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为基础的。
在缺乏外界介入和援助的前提下,在无法控制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境下,个人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
对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弱势群体,发展性福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长期效果也是可疑的。
过于关注发展性福利可能忽略矫治性社会福利项目。
从这一角度来说,补缺性对策永远是社会福利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①、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性和介入性的特点,致力于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这种强大不仅指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而且表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
②、社会发展取向主张通过社会投资提升人力资本,从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经济融合,结束目前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分割的状况,树立社会福利的积极形象。
③、社会发展主义实践发展性福利是通过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目标整合在一个宏观发展的架构内,赋予社会福利更积极的意义:社会福利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有助于经济发展。
9.吉登斯认为,外在风险和人为风险二者有何区别。
传统的工业社会人们面对的风险都是可预见的、呈现一定时间规律的风险,比如生育、养老等。
还有一些风险是自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比如工伤、失业、疾病等。
这两种风险都是外部风险,都能以保险的方法加以解决。
①、认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导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②、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它们也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③、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可以影响全球几乎每一个人,甚至人类整体的存在。
人们开始很少担心自然能对我们怎么样,而更多地担心我们队自然地所作所为。
10.简述吉登斯关于“积极福利”的思想。
①、积极的福利社会首先是一个全面摆脱生产主义的社会。
积极的福利反对“物质第一”②、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把克服人为风险、鼓励人们发挥能动性当作实现人的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的社会。
积极福利的目标是人为风险而不是外部风险,目的是培养“自发的带有目的的自我”。
③、积极的福利社会也是强调责任和权利相统一、鼓励人们参与的社会④、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积极解决“集体厄运”、促进全球的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11.新福利经济学的“假想的补偿原理”的内涵并评价。
“假想的补偿原理”是由卡尔多和希克斯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提出,对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即增加社会福利允许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只要增加的福利在补偿损失之后还有剩余,社会就算增加了福利,政府在其中应采取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
如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损者给予补偿金,使受损者保持原有地位。
该原理宣扬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或“福利综合指标”。
而且,只要提高了效率,所受损失总可以在长时期内补偿过来。
即使是出现“马太效应”也可能“增进”了社会福利。
12.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
影响较大的是以英国的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包括:①推崇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
认为个人自由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出发点。
个人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和创造。
尊重个人自由,就要让个人在市场中自由选择,国家不应该干预②推崇竞争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引导或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活动有其规律,国家调控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主张市场经济是民主的基本堡垒,借助财产所有权的分散,防止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在自由市场制度下,个人在为自己利益进行努力的同时,可以自动为别人和社会的利益作出贡献。
③主张私有化,推进全球自由化。
私有制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在市场调节下,私有制经济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
私有制经济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保证了个人的自由。
由此,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新自由主义强烈反对最低工资等劳工政策,以及劳工集体谈判的权利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各国取消经济保护,实现生产要素、贸易和金融的完全自由化与国际化,最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同时,新自由主义支持通过国际组织和条约对他国施加多边的政治压力,来推进全球自由化。
13.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观点①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缩小国家机构,主张推行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国内外经济政策。
②反对社会福利保险和养老金机构的国家化③削减以至取消现在的所有社会保障计划,代之以负所得税,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兴趣,增加资本的积累。
14.分析评价弗里德曼关于“教育券”的福利思想这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家长以选择自由的政策弗里德曼认为,美国家长都是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随着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权力的扩展,职业教育家对学校的运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家长却对自己的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越发没有发言权,导致教育走了下坡路。
受影响最大的是穷人,他们的孩子只能上较差的学校,而且这些学校大量资源被用于维持纪律,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而富人却有能力选择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但是上私立学校意味着富人同时在为孩子交两份学费。
弗里德曼把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于政府在教育中干涉过多,而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自由却太少。
教育券(教育凭单)制度被弗里德曼看做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对策,认为这是一种既能够保证父母享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又能够保持现有的财政来源的简单可行的办法。
弗里德曼主张减少政府对教育的过多干预,认为政府在自主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直接提供教育机会,两者完全可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