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我的体育教学
体育新课改教学目标
体育新课改教学目标一、引言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都离不开体育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体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中的体育教育目标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形成健康的身心,培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维和才能。
二、体育新课改的背景1. 教育理念的变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功利性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人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可以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三、体育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重点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新课改中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多项体育活动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2.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技术和规则,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动更加安全、正确。
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体育运动是竞争和合作的过程,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生在比赛中可以锻炼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
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摘要:新课标的推出给我国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作者从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体育课的内驱力;改革课堂教学,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科学评价,增强体育课的感召力;建立兴趣小组,增强体育课的影响力;开展形式多建阳体育比赛,增强体育课的潜移力等方面阐述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面对新教材,文化课教师大都有不会教的感受。
同样新课改也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体育教师应怎样面对新教材迎接新的挑战,搞好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呢?笔者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体育课的内驱力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于增强体质,体质是一切生活和工作的前提,没有一个好身体就根本谈不上其它方面。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意义教育的同时,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的重要性的教育。
初中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期,有一个好的身体,不但对完成学习任务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为使这一教育深刻而又扎实有效,还结合体育比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规守则、竞争意识等心理品质教育。
同时在平日的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具体练习价值的教育,使思想教育坚持经常,认识不断深化。
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现在我校的体育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
二、改革课堂教学,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体育课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做到: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动作要准确优美,语言要生动形象,组织措施要合理得当,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二是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合理搭配教材内容,以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在多采用游戏、竞争的基础上,让他们积极参与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如自编素质练习的内容,游戏等,使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收获。
2024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2024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1一、体育教师如何转变角色?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我想这方面的变化应该做到四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积极地旁观;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
二、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资源,有时间地进行体育学习?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
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服务于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
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
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体育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当教师以知识技能作为传授重点的时候,传授过程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
新课改下职高体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职高体育教学心得职高新课改的目标是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体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形式、学习目标、学习水平以及课程评价上都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进而做好课改工作。
为了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当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因此,作为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它应该具备健康、易学、实用、开放的属性。
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竞技项目教学为主,即反复地讲解、练习、纠正、再练习。
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新课改下,体育课应该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适当减少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育模式。
但是,这并非要忽视运动技能的培养,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教学内容的保留和新教学内容的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因此,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课程改革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延用、改造、变化,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
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出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新课改教学目标
体育新课改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针对体育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协作能力和健康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包括运动技巧、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4.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
二、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在足球比赛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比赛情况制定战术、调整队形等。
2.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方法。
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提高技能。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复杂的体育项目。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方法。
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我们将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勇于拼搏的精神。
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三、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项目测评通过设立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测评。
对于足球项目,可以通过比赛成绩、技术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水平。
2.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积极性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
3. 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与智力活动同时共存的社会文化活动。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热爱体育课。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与智力活动同时共存的社会文化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也应是受学生热爱的。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体育课堂上存在不少学生非常严重的厌学现象,是什么原因呢?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这其中存在两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细心把握。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现代的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
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自尊心更为突出,自卑感更为明显。
从现实的情况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受到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利因素。
在家里什么事情家长都护着,百依百顺,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娇生惯养自然会把家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来。
教师对一些事情处理不当,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容易使他们“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认真处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必须尽力鼓舞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避免触动他们那敏感的自尊心。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贯穿一条热爱学生的宗旨。
我们不妨以多教导,少粗暴;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同时兼以多种鼓励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舞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除了加强辅导外,我以各种表扬、鼓励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对他们的某些失误,我用温和的语言极力安慰他们,如:“不要紧、别急、下次再来。
”同时指出失误原因,使他们鼓起勇气重新学习。
而当他们有某些成功之作时,带头为他们鼓掌加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当学生因失误过多而厌学时,我不但帮他们分析原因,而且用两三分钟的有关名人攻克难关而百折不挠最终成功的小故事鼓励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第一,教给学生必需的体育知识,指需要掌握的某些体育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史知识及一定的体育保健学知识等。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这其中包括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健身方法的运用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呈现的并不是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环境,还是一种封闭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不防将改变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教师要具有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往往是教师说了算,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
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盒和个人的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唱独角性的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
新课改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体育教学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化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
在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进行教学训练、教学练习。
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操控下,处于被动的接受技能学习,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
而新课程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浅谈,从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课程的主体,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程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主要包括“体育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以及“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三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基本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许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制定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还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项目学习等多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新课程改革还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
新课程重视学科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成绩排名。
体育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因此评价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学校的课程资源更新和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等。
但也有一些机遇,比如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我们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合理利用机遇,努力推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困境及发展途径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困境及发展途径随着新时代的变革,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分析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
一、困境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科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传统体育项目,还要涉及到体操、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
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限,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科学,影响了教学质量。
2. 教学资源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资源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器材都比较简陋,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这使得体育教学在一些学校无法开展得更好。
3.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缺少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激发,体育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发展途径1. 加强师资培训针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2. 提高教学条件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力度,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对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3.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也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可以引入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强化体育教学内容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专门设立体育课程规划组,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计划,确保体育教学内容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覆盖学生的体育需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5. 促进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比赛、活动等形式,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谈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谈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摘要: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如何上好体育课,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老师冷静、积极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
新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体育新课改总结
小学体育新课改总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注重传统的技能训练,而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新课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首先,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不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等,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动作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不再强调竞争和对抗,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比赛,每个小组都要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最后,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体育课不再只是锻炼身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关于健康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方法和健康饮食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结起来,小学体育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动作技能,通过运动活动让学生锻炼身体,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课改体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5篇)
新课改体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到达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并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必须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
强烈的好奇心是坚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日我们来看天。
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
这时教师又说了,只可是今日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异常。
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怎样看天呢,教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
听了教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
所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欢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三、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当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
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
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
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
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
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进取性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
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资料。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摘要:新课标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
体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新课标施行后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落实与体现。
因此,笔者认为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改革初期教师应着重从教材、教学及考评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实践中应对新课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思考教材教学考评一、对新教材的认识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陈旧,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搬照教。
而新教材是从学生的愿望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新教材把体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基础理论部分、必修内容、选修内容。
1.体育基础理论课体育基础理论课把学习内容分为了四个方面:①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为终生锻炼奠定基础。
③加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
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问题等等。
④重视体育保健知识的讲解。
使学生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2.必修课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如跑、跳、投、单杠、技巧等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与方法,培养其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选修课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选修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它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如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具备相应的教育机智及教学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的要求与认识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思考
\ 教学 园地 \
新课 改 下 的体 育教 学 思 考
于 林 新课 程 的实施 是 我 国基础 教育 战线 t ‘ 深刻 的变 革 ,新 的理 念 、新 的教 材和 新 的评价 ,对 广 大教 育工 作者 提 场
出更 高 、更新 的要 求 。这 就 需要 中小 学教师 迅速 走 进新 课程 、理解 新课 程 。新 时期 的 小学体 育 教师应 如 何去 发扬 传 统教学 的优 势 ,尽 快适 应课程 改革 的需 要 ?笔 者结合 自己的教 学实 践谈几 点看 法 。
学 改 善学 生 的心 理健 康 和社 会 适应 能 力 ,从 增进 学 生 身 共 同探 讨 、 实践 下 掌握 动作 技 能 。整 个学 习过程 教师 只 心 健康 这 一 目标 出发 , 引导 学 生掌 握基 本 的运 动 技 能 , 学会 科 学锻 炼 身体 的方法 ,培养 坚 持课 外锻 炼 的习惯 , 增进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和 社会适应 能力 等全 面发展 。 是学 生 学 习 的引 导者 和 服务 者 ,在 与 学生 平等 的交往 中 帮助 学 生掌 握 学 习方 法 ,学 生始 终 是学 习 的主 人 ,教师
1树立 “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求 教师 从 知 识技 能 的传 授 者转 变 成学 生 发展 的促 进 者 ,
随着 生产 自动化 水 平 的迅 速提 高 、社 会 物质 生 活 的 由居高 临 下 的指挥 者转 变成 合 作 型的 良师 益 友 ,使教 学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困境及发展途径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遇到的困境及发展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对体育运动进行认识,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下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发展的途径。
困境一: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可能会出现兴趣不高的问题。
这是因为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体育运动的习惯,对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导致在体育课上缺乏积极性。
发展途径一: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跑步等不同项目的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体育运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困境二: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一些老师可能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够了解,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发展途径二: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下能够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教师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教学的专业培训课程,学习更多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困境三:学生体质下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日渐增大,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现象。
发展途径三:加强体育锻炼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
可以通过课间操、校园运动会、体育课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
困境四:教学设施和器材不足在一些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不足,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合格人才。
体育课程作为高中教学内容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新课程的浪潮下使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成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完全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而提出的,是符合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较之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大变化下,一些困扰学生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如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甚至有的严重影响了学业;有些学生因为缺乏锻炼和运动,一些所谓的“富贵病”也随之到来,如过度肥胖、血压高等问题。
这些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终身成长都是有害的。
于是,关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为家长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对于学校来说,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醒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明确角色、以生为本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保证学生的核心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仅仅是由教师到学生的一个单向的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什么,而为什么这么学,学了又是为什么,学生根本不清楚,更不用说它在学生今后的人生中有何用处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从事体育教学二十余年来,经历了很多次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在前次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化、全面化、人性化。
尤其是这次改革突显以“人文”为中心的人性化特点。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体育教学面临着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当然任何改革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且它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时间与空间等一切相关因素的关系。
我就在新体育教育大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从三个转变开始入手(一)转变自我1、转变观念。
一是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
在新体育课改背景下,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
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解放思想。
其次是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新标准、新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社会体育的教学观,“社会体育”是基于“健康”大概念之上的,体育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娱乐、游戏、集合集会等活动的技术技巧以及根据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加工,体育要求运动的连贯性、健康性和可行性。
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技巧都可以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中,提出有关的常识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获得愉快的体育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健康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体育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使其终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观。
健康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体育教学理应以学生未来生活,即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校体育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起点,人的一生都必须坚持不断的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学习,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体育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前启后的重任,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紧密相连,以终身体育为纽带,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健康全民健康全社会为终极目的。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扎实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体质下降等。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体质训练,进一步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实施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技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现实中,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匮乏、学生体质下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制约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引领小学体育教育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道路。
1.3 目的和意义小学体育教学是新课改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通过探讨这一重要领域的问题,也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参考,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中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参与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课程重塑过程。
通过参与该
过程,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往往
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注重于学术知识的传授。
但是,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通过新课程改革,学生将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运动习惯的养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将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规划和安排。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的体育课往往是被动学习的过程,
学生只需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即可。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更加注重主动
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这不
仅仅是在体育领域,也能够在学生的其他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再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是
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自主管理能力。
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承担更
多的责任,需要自我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
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
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视。
通过参与该过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
生的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我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给教育战线的师生们带来生机。
同样体育课的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空间。
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使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十来年,本来我已迷茫,以为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在那样无聊毫无生机的工作中渡过。
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已经丢的差不多了。
没想到这次新课改能让我又重新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让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要有炽热的“爱”。
富有爱心的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忍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
但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负心理、消极情绪。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要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亮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校从2010年9月正式实行高中体育的新课改,我们把田径、篮球作为必修课安排在高一年级。
从高二年级开始把篮球、排球、乒羽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作为选修课内容。
我担任了高一年级女生的田径、篮球和高二年级健美操的教学内容。
现在我就我在教学中遇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下。
大家都知道在田径教学中耐久跑是最难上的,特别是女生。
传统的耐久跑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有畏惧心理。
而我通过耐久跑教学受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一听长跑,一个个吓得直打啰嗦。
我改变了我的教学方法,做了精心的规划,首先是激发兴趣,然后是活跃气氛,接着是
创造合作,最后是身心愉悦四个阶段,能较好的体现新课程的创造和改革精神。
轻松导入,导入是课堂的热身活动,良好的热身活动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对课堂产生积极性。
根据高中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把热身活动改为富有情趣的游戏和瑜伽里的拉伸代替了以往沉闷的准备活动。
对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的教学环境。
特别是拉伸运动更符合了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在耐久跑的教学实施中,我把枯燥的耐久跑带入游戏和比赛中。
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力。
第一,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跑动过程中组内排尾的学生每五十米加速跑到排头,让每位学生都有领先的喜悦。
第二,在跑道中摆放一些障碍物,比如栏架、垫子、标志物等等。
学生在跑动中可以钻过栏架,跳过垫子,绕过标志物,这样可以把单调的耐久跑变得更有趣。
第三,小组之间的比赛,每小组间隔100米出发跑完后看哪个小组超越前面小组的同学多的组为胜。
第四,跑不同的路线比如“S”型、正方形、圆形或是绕树、绕建筑物等。
这样就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达到锻炼效果。
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还注重个体差异。
我用不同的起点挑战相同的终点。
把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分开,让较好的学生站在较差的学生后面100米或200米,最后在同一终点冲刺。
这样可以给素质好的学生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挑战。
同样也可以给素质较差的学生成功喜悦感。
高二年级的健美操教学。
中学阶段健美操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中学生特别是男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这主要是青少年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
在我校选修健美操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女生。
同时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低、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互动时,了解到学生对健美操的概念都很模糊,对于它的作用和影响就更加不清楚。
有些学生甚至觉得健美操只是一项单纯健美,减肥项目,部分女生觉得练了之后全身长肌肉,有些男生就觉得是一种女孩子跳的舞蹈,不适合男生进行的运动项目。
从中可得出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离不开对学生的认知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健美操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若教师基本功扎实,
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大方,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
所以,在每堂课前我都精心准备,平常在自己的基本功上下功夫。
使自己的示范动作尽量完美。
在教学中更注重方式方法。
为了整堂课不仅仅是单调的健美操教学,在热身运动中我还经常把瑜伽、游戏等安排其中。
有时还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动作带同学做。
在教学内容中,新颖的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并能维持学习兴趣,内容要根据学生年龄水平特点来选择,可选择一些新颖和富有朝气的套路或充满活力的、有创造性的动作组合并适当注入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街舞、现代舞。
更是为了满足女生爱美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形体练习。
这样,基本上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
也真正地实现了新课改“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宗旨。
我想,如此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有一些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
同时让教师也能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喜悦。
敬爱的同行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快乐。
在运动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