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

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

【经部】

《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如觉《二十四史》太繁,则除读前四史外,可读通史及断代史,通史则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有人说,中国的通史可读的只有这两部半,因张书只写到汉代,只能算半部。断代史除吕思勉、杨宽、孟森外则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亦可读。

其他方面,可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日知录》及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文化概论》,《近思录》、《传习录》,张太炎的《国学概论》、《国故论衡》,《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学史》《文献学概要》等。

这部分书最为庞杂,《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墨子》《论衡》必读,另外子部书还有《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淮南子》《山海经》《世说新语》等,可参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二十二子》(浙江书局会刻本)及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丛书)。至于佛道两家的书,初接触国学的人一般不提倡深研,看看可以。许多国学大师都是中年以后才系统接触它们的。佛家的重要经典有《金刚经》《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心经》《坛经》,此外,《阿含经》《净土三经》及中华书局的《佛教十三经》,亦可看。

【集部】

《楚辞》、《文选》、《古文辞类纂》这是影响较大的书,文选对作赋写骈文,很有裨益.古文辞类纂是一部好的选本,各家的文章大致都有,不过它多体现"桐城派"的标准,是为撼。另外则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文心雕龙》《诗品》等。诗文集方面,梁启超推荐的(韵文书类部分)有:乐府诗集、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苏东坡集及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小说则有《红楼梦》《三言二拍》等。另可选读中华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及王力的《古代汉语》。

以上是对初入国学的朋友介绍的书,如果能把上面比较重要的,比如五经、前四史,多加研读,慢慢就登堂入室了。

清代的姚姬传把天下的学问分成三类:经世,考据,词章。而曾国藩又加了一个“义理”。其四类学问所含内容及大致科目如下:

【考据之学】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轶,文字,音韵,训诂等。

【词章之学】诗,词,曲,赋,文章,小说,俗文学,谣谚等。

【经世之学】政治,社会,经济,史地,工商,天算,数理,兵农,医药,等。

【义理之学】经学,诸子,玄学,理学,佛学,思辩,宗教等。

【关于《十三经》的阅读】

十三经的原文,据统计只有六十多万字,但因经书都是先秦典籍,要想读懂必得看后世注疏,仅一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就达1000万字。

【关于《二十四史》的阅读】

中华书局版点校本《二十四史》有3200多卷、240多册,4000余万字,今译则有6000万字之多。关于它的阅读,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序言里说:“……这丛书篇幅浩繁,以北京中华书局所出标点本言之,虽醒目易读,也有76000余页,即一个学者不务他事专心每日读50页,也要四五年,……”此话确实不假。况黄先生所谓的“醒目易读”,于我们缺乏传统旧学根基的人而言,已非易事。

严耕望于《治史答问》中言:“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先生、陈垣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并谓吕思勉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以下为引文】

郑逸梅《艺林散叶》第2387条:“吕思勉治史学,廿四史阅读七遍有半。其弟子沈北宗仅读一遍半,引以为愧。”关于吕思勉之渊博,何新在《神龙之谜》中说道:“当世有一位史家曾说,史学界真正通读过二十四史者不足十人。其中他所服膺者,以渊博论为王国维、吕思勉。诚然,王、吕皆为史界巨子,特别是王。但就某些方面而论,陈寅恪之精识则过于此二人。”当然,陈寅恪之精深与坎坷,且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愈来愈受到后人之敬重。陈寅恪之渊博与精识,也最让人尊敬。据俞大维说,陈寅恪早年对十三经大部分都能背诵!所谓“不足十人”,应包括陈垣。从《励耘书屋问学记》中得知,陈垣不仅通读过二十四史,甚至还通读过《四库全书》。然而,这位“史家”没有提到的真正通读过二十四史的,仍大有人在,余聊补一二。

首先是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香港《明报月刊》1984年4月号《悼念业师潘光旦先生》一文说:1952年院校调整以后,清华大学社会系被取消,潘光旦教授调往民族研究所任第三室主任,开始从事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打成右派后,他曾用四年时间,通读一遍二十五史及《资治通鉴》,圈点出有关少数民族的史料。

其次再说台湾的两位大作家。先看那位特立独行的李敖。林清玄在《我所认识的李敖》一文里,写到狱中的李敖:“牢里的后半期,他可以看书了,他在监狱中读完了两套百科全书,还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