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0303+梁伟展+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
![0303+梁伟展+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e35a234a312b3169a451a4a4.png)
昼夜长短变化和光照图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从直射点的位置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①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从赤道到极圈范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从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相反。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 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计算1.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弧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昼长或夜长:2.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或夜长)时间相同;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形、大气作用等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则该地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或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b8b4930b4c2e3f56276349.png)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太阳光照图(日照图)的判读内容和方法
![太阳光照图(日照图)的判读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b250cf28ea81c758f57854.png)
• 季节、节气的判读 • 时间的确定 • 昼夜长短的判读 • 日出日落时刻的判读
一、季节、节气的判定
一般来说,日照图反应的往往是地球 在绕日公转中黄道上的几个特殊位置: 二分二至日时的情况。
步骤如下:
①确定南、北极。
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海陆分布以及图上的 纬度分布特点来加以判断。
②注意晨昏线在地表的位置,尤其是与特殊
甲
乙
3、求乙图中D、O两点和甲图中H、K的昼长;
D:8h;
O:12h; H:18h;
K:24h
4、求甲图中G点的日出、日落时间
G点的日出时间为3时,日落时间为21时
晨昏线的画法: 1、过地心与光线垂直(侧视图)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线晨
线晨
S
N
昏 线
昏 线
问题:1、判断图示半球的季节、节气及日期
北半球的冬季,冬至日,12.22前后
二、时间的判定
时间的判定一般有两种方法:
• 从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出发推断时间
• 从晨昏圈与赤道交点推算时间
•从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出发推断时间
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分别平分昼弧和夜弧: •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 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后根据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 减等原则判定某点所在经度的时间。
夏季
A
O
B
2、图中A点此时的地方时 是 4 时,C点的地方时是 12 时 3、A点昼长是 16 小时,B点昼 长 16 小时
C
点击高考
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 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 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 甲地为( ) B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长短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7cb08e8cc7931b764ce15ae.png)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长短情况[篇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师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点一:1.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情境导入] 观察地球2分2至日光照图,比较不同纬度的昼夜状况,说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诱导点拨]由上图表总结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且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典例解剖“十一〞过后,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开始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
而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间。
据此回答3.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a.气温高低c.经度差异( d)b.太阳高度 d.昼夜长短解析:第3题,作息时间是根据白天时间长短来确定的。
“十一〞过后,位于北半球的昼短夜长,为了充分利用白天时间,作息时间相应的调整为第一节课时间延迟,放学时间提前。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情境导入] 观察地球2分2至日光照图,比较同一纬度的昼夜状况,说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诱导点拨]由上图表总结归纳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p点的纬度是_。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半球白昼将变长(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思路归纳]见高考总复习第29页“方法点拨〞栏目第1点〔4〕(时间)表。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b )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①②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纬度高低的能力。
日出日落的方位判断
![日出日落的方位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75c7962d5a8102d276a22fba.png)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
●
E
S
N W
●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E
N
W E
S
冬至日日照图
A
A
B
B
C
C
冬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区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 西落。 极昼处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
中午 下午 日落 上午
西
楼 房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西北 北
南 东南
日出
东
东北
五、判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朝向
②太阳方位与日影朝向
下午 中午
西南
西
上午影子
日落 楼 房
西北 北
上午
南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东南
东
东北
日出
四.全天日影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北半球夏半年 北极星
东
北
南
西
2.北半球冬半年
北极星
东
北
南
西
3.春秋分日
东
北
南
西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
E
●
S N W
●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N E
W
S
日照图的判读
![日照图的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82ae71523c1ec5da50e270ad.png)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 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 某一点的纬度数值。
(因为: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o , 该经线上太阳高度等值线的纬度跨度也是180o)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的最北点为北 极,最南点为南极。 5.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可以看见(图 中看不见南极点) ,北极点与最北点的“纬差” 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北极点两侧的经 线分别是12点和0点。 6.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极可以看见(图上 看不到北极点) ,南极点与最南点的“纬差” 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 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 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 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 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 高度线,那它就不是晨昏线。如果图中没有标 注太阳高度的数值,一般来讲,图中最外侧的 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 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 为北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太阳直射北半球 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C
)
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 B.45°~55° D C.5°~15° D.60°~70°
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
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的昼半球 图图示范围全部位于昼半球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 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 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 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知识讲解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dbc1ea419e8b8f67c1cb98f.png)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高三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0842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6.png)
高三地理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此图所示为_______(节气)。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3)A、D、E点此时昼长的长短比较____________(4)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
(5) B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C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此时全球与甲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答案】(1)冬至 (2分)(2)(23°26′S,90°W) (4分)(3)E>D>A (2分)(4)3 21 (2分)(5)0 12 (2分)(6)D (2分)【解析】(1)由45°E,可以推断出图示标出的90°应该为东经,进而得出顺时针方向表示自西向东,所以该半球为南半球,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节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90°E平分夜半球,所以地方时为0时,则90°W此时为12时,所以该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南回归线,故而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90°W。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在A、D、E点中,E的纬度最高,所以昼最长,其次是D,最小的是A。
(4)由图示可以明显看出乙地所在的纬线圈有270°位于白昼范围,所以该纬线的昼长为18小时,纬度相同的各地昼长相等,知道了昼长,计算日出和日落时就就很简单了。
(5)B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上,该点所在的纬线圈出现极昼,因而,该地的昼长为24小时,夜长为0小时,C处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6)E所在的经线经度为90°W,它平分了昼半球,他的时间和日期是12月22日12时;从0时自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日期,90°E为0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180°,故而该日为23日,所以与甲地日期相同的范围则是由90°E自东向西到180°,这占到了全球的3/4,。
太阳光照图 ppt课件
![太阳光照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36b28852ea551810a687aa.png)
B C
第三种、把昼夜半球平分在纵切面的投影
此类图赤道处的昼长和夜长
各是12小时。
太阳光线与AC晨线垂直,所
以阳光所射到的最近的一根
0°
经线(右图150°E)为阳光
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2点
判断节气仍然要看北极圈以
北、南极圈以南是极昼还是
极夜
第三种、把昼夜半球平分在纵切面的投影
此种投影在历次考核中出现
EH=90-(60-23.5)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 极 昼 极 夜
有极昼极夜
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 转运动。
注意: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包括赤道到回归线这 一个区域吗?
总结: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 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
N
2001年会考第一题(5分)
N
A
D S
N
C
S
N
S
B
S
2、画地轴(用实线,二至日倾斜,二分日竖直), 与地球交于南北两极,若地轴出头要标自转方向
3、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画赤道(实线,标纬度),过 地心与太阳光线平行画黄道(实线)
4、过黄道与地球大圆的两个交点,与赤道平行画南 北回归线(虚线,标纬度)
5、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画晨昏线(二至日与南北 极圈相切,二分日过南北极点),过晨昏线与地球大 圆的交点与赤道平行画南北极圈(虚线,标纬度)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讲解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e8aeadf856a561252d36fe6.png)
日照图判读的技巧分析安徽马鞍山卢大亮日照图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一是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某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等;二是线:经纬线、晨昏线、太阳光线、零点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三是面:夜半球和昼半球。
日照图有两种主要状态:一是静态图:反映地球某一特定时间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二是动态图:包括由于地球自转而导致的地方时和日期的更替以及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的季节更替。
一、日照图上的信息1. 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①地方时和区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
②日期:包括根据国际日期变更线(定线)、0点线或24点线(动线)判断“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以及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特殊日期的判定。
③季节:可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等判断该半球的季节。
2. 日照图上的空间信息:某些地理现象既有明显的时间性,又有明显的空间性,所以地理现象是地理时空问题的结合点。
地理时间计算与地理现象的联系,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因此也成为高考时空题中经常涉及的问题。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握各种地理现象,才能熟练地进行“时空转换”,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如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等。
例1. 下图所示范围为昼半球,其中A点(78°N,12°E)位于我国新建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附近,B 点与A点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此时正值北极科考的好季节,读图回答(1)~(2)题:(1)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A. 7时12分B. 7时C. 19时12分D. 19时(2)下列关于此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B. 为长江流域早稻播种季节C.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D. 直布罗陀表层海水向西流解析:(1)本题的情境很简单,是通过日照图来考查具体的地理知识的,但本题没有空间立体图,给出的是平面图,所以我们首先要将立体的图分析出来(如下图)。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专题(太阳光照图)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专题(太阳光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324fd7b865ce050876321343.png)
12月22日影长 6月22日影长
乙
12月22日
赤道
南回
命题方向3 :测定经纬度
例题18:(2007年江苏卷)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
经济林区。 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 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 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该地位于: 45°N, 110°E B. 21°34′N, 110°E C. 45°N, 130°E D. 21°34′N, 130°E
秋分
冬至
南北极圈上:0°≤H≤ 46°52’ 46°52’
南北极点上:0°≤H≤ 23°26’ 23°26’
23°26’
0°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0°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例题15:(2008年上海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
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一年中甲、 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太阳光照图)
光照图及其变式图:
(1)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极点相交)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斜视图 圆柱投影图
N
S
(2)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斜视图
N
160° 170°
S S
23°26’
135° E 66°34’ N
命题方向2: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1]](https://img.taocdn.com/s3/m/bc542784bceb19e8b8f6ba81.png)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
具体来说:(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
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
光照图
![光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11f85e1ed9ad51f01df265.png)
城 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5:28 19:00 甲
乙
7:23
D.西南方
20:27
C.东南方
A
日期范围的确定
新的一天的范围
向东
=0时(24时)所在经线
180 °经线
太阳高度的确定
1、正Biblioteka 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4)、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热 水 器 问 题
某人从上海乘船去旧金山,他在甲板上边续 两次“从正午到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 D( A等于恒星日 B等于太阳 日 C大于恒星日 D小于太阳日
8.下图是傅科摆所证明的地理现象,造成平直 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的情 况是 ( D ) A.甲 C.丙 B.乙 D.丁
公转轨道(近日点、远日点)
黄赤交角
光照图
(1)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极点相交)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斜视图 圆柱投影图
N
S
(2)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
侧视图 极点俯视图 斜视图
N
圆柱投影图
局部图
N
1800
160° 170°
S S
23°26’
135° E 66°34’ N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 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 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 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下图 中各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 合理的是 ( D )
3)、楼间距问题
3)、楼间距问题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冬至光照图
![冬至光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e1eb6ef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1.png)
这类图画出太阳在天空在运行轨迹,图中的已知条件可能
有:方位、正午时太阳高度、日出角度等.读此类图要注意以
下两点: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在赤道.北
回归线以北〔除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
回归线以南〔除南极外〕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
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相反.②若太阳在地平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四.注意把握变式图
3.俯视图:
首先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南北极点,俯视图圆心为北极点或南极点,最外的大圆为赤道,如果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则圆心为北极点,如果自转方向是是顺时针,则圆心是南极点,也可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如果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夜〔南极圈内部分地区极昼〕,则太阳的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与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ebb47851852458fb770b5685.png)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判断方法:当太阳直射在23º26ˊN时,北 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到达远日点附近。而当太阳直射在 23º26ˊS时则是冬至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此时地球绕日公转到达近日点附近。而当太阳 直射在赤道上的时候,此时该为北半球的春季 或秋季。
1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变化
判断依据:某些地区的风向会随着季节发生 变化,特别是在季风气候区就更加明显。
判断方法: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北部与我国东 部风向相同,季节相反。
12、根据气象灾害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判断方法:北半球的台风、飓风灾害多发生 在夏秋季节,而寒潮灾害则发生在冬半年。亚洲 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西欧、南欧的洪 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
12、根据气象灾害判断季节
典型天气 时间 地区
成因
天气特点
春旱 沙尘暴
梅雨
伏旱 台风 寒潮
春季 春季 夏初
盛夏 夏秋 冬季
华北
我国北方
江淮流域
长江中下 游 东南沿海 全国大部 分
春季雨带在南方,华北降 水少;而气温回升,蒸发 旺盛
快行冷锋
干旱少雨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 力敌)
阴雨连绵
反气旋(副热带高压或夏 威夷高压)
①
②
③
④
图4
90° 0°
90 90°
0°
90°
°
2、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
例:图中所示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根据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判断季节
太阳光照图(日照图)的判读内容和方法
![太阳光照图(日照图)的判读内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b5b464783e0912a2162a99.png)
注意:
昼长=昼弧长度/15° 夜长=夜弧长度/15° 昼弧长度+夜弧长度=360°(一圆周)
四、某地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
找到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判定交点的时 间即可,方法同时间的判定一样。
日出时间 = 12-某地昼长/2 某地所处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
• 一个是与晨线的交点,即为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 12+某地昼长/2 • 一个是与昏线的交点,即为日落时间。 实际上如果能知道某地的昼长或夜长,再计算出期 中一个交点的时间,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交点的时 间。
①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是相同; ②过日界线时有日期的变化
甲
乙
求:甲图中A、B、E、F点的地方时;
乙图中A、B点的地方时
甲图中 A:0时 乙图中 A:14时
B:12时 B:20时
E:9时
F:21时
三、昼夜长短的判定
• 同一条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
即:昼长+夜长=24小时
• 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而在另一半球情况 则正好相反; • 春秋分日全球各纬度处昼夜等长,均为12个 小时;赤道处全年昼夜等长。
N
N
N
A
B
C
23°26′N 夏至 1、A图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 0° 2、B图是一年中的春分或秋分 ______ 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
冬至 23°26′S 3、C图是一年中的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
甲
乙
问题:1、判断图示半球的季节、节气及日期
一、季节、节气的判定
一般来说,日照图反应的往往是地球 在绕日公转中黄道上的几个特殊位置: 二分二至日时的情况。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093ac0f79563c1ec5da7128.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黄精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画出示意图。
3.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P20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创设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制教具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出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的教学。
(推进新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四:地球公转与季节(板书)(师):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设计问题让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1.黄赤交角(学生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
(学生通过动手,对知识的印象更深)(探究活动):(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师):若地轴是竖直的,黄赤交角还存在吗?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始终在哪里?教师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根据风向判断季节变化
判断依据:某些地区的风向会随着季节发生 变化,特别是在季风气候区就更加明显。
判断方法: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北部与我国东 部风向相同,季节相反。
12、根据气象灾害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判断方法:北半球的台风、飓风灾害多发生 在夏秋季节,而寒潮灾害则发生在冬半年。亚洲 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西欧、南欧的洪 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
例如:当北京天安门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处于防汛季节 B.巴西草原处于干季 C.开普敦处于干燥季节 D.广东沿海多台风
5、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如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且此时
北极点附近极昼范围接近最大,则为北半球的夏
季,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日出时,当地时间为
早于6点,或日落时晚于18时,则当地为夏半年,
炎热干燥
强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快行冷锋
大幅降温
13、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判断 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减弱,对流厚度变小;
夏季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变大。
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 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
例如: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并达到 强盛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反之为当地冬半年。
0时 9时
24时
太昼
黑夜
15时
24时 白 昼 黑 夜 15时
线
昏
线
24时
24时 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阳光照射图黑夜分布
昏 线
0时
12时 9时
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阳光照射图夜长分布
6、根据日出日落的方向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落下,且日 出、日落时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夹角接近23º26ˊ时, 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太阳从东南方向升 起,西南方向落下,且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线与纬 线的夹角接近23º26ˊ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 球则为夏季。
12、根据气象灾害判断季节
典型天气 时间 地区
成因
天气特点
春旱 沙尘暴
梅雨
伏旱 台风 寒潮
春季 春季 夏初
盛夏 夏秋 冬季
华北
我国北方
江淮流域
长江中下 游 东南沿海 全国大部 分
春季雨带在南方,华北降 水少;而气温回升,蒸发 旺盛
快行冷锋
干旱少雨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 力敌)
阴雨连绵
反气旋(副热带高压或夏 威夷高压)
判断方法:如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南非开普敦(意大利罗马、希腊 雅典、美国旧金山、智利圣地亚哥等)是地中海 气候,如正值多雨季节,说明南半球为冬季,则 北半球为夏季。
根据某地气候特征判断季节在高考中出现的 频率是很高的。在复习时,首先要求对中学所学 的十三种气候类型的基本特点要掌握,同时要求 记住一些代表性气候的城市名称。
2、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 的范围和白昼时间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等。
判断方法:如北极圈以北大部分地区为极 昼,则为北半球的夏季;如果大部分为极夜, 则为北半球的冬季。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夹角 接近黄赤交角,且越往北去,昼越长,此时应 为北半球的夏季,昼越短时则为冬季。复习时, 要掌握各类光照图的画图方法和读图技巧。
季节的判断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判断方法:当太阳直射在23º26ˊN时,北 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此时为夏季,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到达远日点附近。而当太阳直射在 23º26ˊS时则是冬至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此时地球绕日公转到达近日点附近。而当太阳 直射在赤道上的时候,此时该为北半球的春季 或秋季。
3、根据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判断季节
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 B点为北半球春分日 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 D点为北半球秋分日
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 B点为北半球秋分日 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 D点为北半球春分日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或接近最大时为北半球夏季,赤道 以北地区最小或接近最小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 反之。
判断方法:如赤道低气压带大部分位于赤道以 北,或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移至北极圈内,可以判断 北半球为夏季。
例如:若此图所表 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 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 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10、根据某地气候特征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气候的特征都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40°N地区两分两至日 时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7、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在同一季节同 一纬度大陆与海洋气温有差异,所以,等温线弯曲 的方向不一样。 判断方法: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陆地 气温高,此时应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例如:已知同纬度A、B两点 (如图),若A点为陆地,B 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 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根据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气 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
判断方法:如亚欧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北太平洋受阿留申低压控制时,北半球为冬季。
一
七
月
月
9、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特点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而移动。
A.日地平均距离大于1.5亿千米 B.该海域对流层厚度达到一年
的最大值 C.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D.济南市的昼长夜短,盛行东
南季风
14、根据河流径流量大小判断季节
判断依据:世界上大多数河流因补给水源的季 节变化,产生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因此常常与气 候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判断方法:以夏季降水为主的气候类型有:热 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等,以冬季降水为主的 只有地中海气候。雨季时,河流进入丰水期,径流 量比较大。
①
②
③
④
图4
90° 0°
90 90°
0°
90°
°
2、在日照图上判断季节
例:图中所示节气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根据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判断季节
判断方法: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近日点时, 公转速度快,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到远日点时反之。
复习时,要掌握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的判 断,不能单纯死记左边是远日点,右边是近日 点,打破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