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及其解答

合集下载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P6(1)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职能活动。

(2)每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①决策与计划: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对一个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以上五种管理职能不是孤立的,其中: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P6-8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该扮演三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篇一: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txt>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p5织等。

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p6(1)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职能活动。

(2)每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①②③④⑤(3)以上五种管理职能不是孤立的,其中:①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③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p6-8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该扮演三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

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管理者的例如必须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必须向消费者保证组织在切实履行社会义务,以及必须让政府人员对组织遵守法律的良好表现感到满意。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管理学原理课后思考题

管理学原理思考题答:(1)正确确定组织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2)正确地设计和维护组织;(3)科学的授权和实施有效地激励;(4)进行适当的控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在管理实践中逐步产生管理思想。

(2)管理思想在发展中的归纳总结,形成了管理理论。

(3)管理理论作为具体的管理思想而去指导管理实践,同时,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7. 简述梅奥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中所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

(答案同9)9)第三章管理环境1.简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P602.简述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P644.按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决策可分为那几种?分别由哪个层级的管理者负责?P7711.试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为什么定性决策方法仍有用武之地?答:(1)人们面对信息不完全的决策问题时,比如面对新的环境里出现的新问题,难以使用对数据依赖程度很高的定量方法;(2)当决策问题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关系密切时,比如定量分析的目标函数如何确定,特别是当多个决策者意见有分歧时,需要采用定性方法或以定性为主的决策方法;(3)当决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难以胜任时,人们也不得不进行粗略的估计和定性分析。

答:这种说法不对。

计划虽然难以预知变化,但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将来变化的预测和应对方案的制定,就能够在变化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不至于无所适从,从而把未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它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弹性计划等方法使计划适应变化;制定计划不仅是为了应对变化,而且是为了保持整个组织的均衡发展,消除不必要的活动所带来的浪费,增强组织效应,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

简述目标管理的程序(过程)有哪些?P10710.试合理评价目标管理(论述)。

P108-109答:(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思考题及(附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附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附答案)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3、管理者三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计划、组织、控制、领导5、管理角色——角色论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技能——技能论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明确的目的精细的结构合适的人员第二章泰罗的三大实验: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

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4、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之父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

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超凡的权力传统的权力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人事管理之父。

职业经理人的先驱11、福莱特冲突论管理理论之母1)利益结合、2)一方自愿退让、3)斗争、战胜另一方4)妥协。

12、霍桑试验1924-1932年、梅奥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13、朱兰的质量观质量是一种合用性14、80/20的法则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三章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

管理学第一章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第一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和案例参考答案简答题参考答案:1.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的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参见教材P2-3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参见教材P53.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越需要更多的概念技能和相对少的技术技能。

相比而言,基层管理者则正好相反;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参见教材P14和P11-124.对组织而言,每一项管理职能的展开,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协调。

有了协调,组织可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参见教材P95.按照管理学家明茨伯格的观点,管理者从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维度分别扮演10种不同的角色。

参见教材P9-106.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也对组织活动其制约作用。

参见教材P10-167.企业的市场环境需要关注的主要要素是:现有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厂家、用户和供应商。

参见教材P18-228.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主要指标有三类: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获利能力。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14.2 课后习题详解一、思考题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具体说明如下:(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

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

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总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3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 管理的职能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5.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答: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主要表现为:1 功利主义道德观①内涵。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②社会结果。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组织的有效运作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本文将回顾一些与管理学相关的思考题,并给出相应的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熟悉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管理与领导问题一:管理和领导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组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管理与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在组织中密切相关。

管理着重于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组织资源,确保达到预定的目标。

领导则侧重于激发和影响员工,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努力。

管理者通常是组织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而领导者则是变革的推动者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问题二:用户动机理论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请简要介绍它。

参考答案:用户动机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针对人类的需要和动机进行了分类和层次划分。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状的模型。

管理者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层次,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进而激发员工的积极动力,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设计问题三:请简要解释垂直和水平组织结构,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垂直组织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它基于等级制度和职权层级,信息和决策通常从上至下传递。

垂直组织结构可以实现高度的控制和协调,但决策过程缓慢,沟通障碍多,灵活性较低。

水平组织结构则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平等沟通,减少了等级制度,使组织更加灵活和创新,但可能存在决策模糊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问题四:什么是组织文化?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有什么样的好的组织文化?参考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符号系统。

好的组织文化应该与组织的愿景和核心价值相一致,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创新,提倡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此外,好的组织文化还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管理学》思考题(含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含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含答案)《管理学》复习与练习题(含答案)什么是组织?所谓组织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为共同目标结合的有机整体。

为完成组织的基本使命及目标,组织需开展两项工作:开展业务活动和管理,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

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含义:管理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地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通过运用资源来实现;要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管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受其影响。

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是什么?联系:1、并存于组织中;2、管理者也要做一些作业工作,并需对作业结果负责区别:管理工作通过他人,并使其与自己实现组织目标;作业工作是基本作业的工作,是针对具体活动的。

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是什么?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它。

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此能力对高、中、低管理人员都重要。

3、概念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作某事,调查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

管理层次越高越需要。

管理基本职能的内容是什么?1、计划: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包括:1)研究活动条件A.内部能力研究;B.外部环境研究;2)制定业务决策:所谓业务决策,是在活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这种研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组织在资源拥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目标。

3)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1)设计组织:设计的机构和结构。

A 机构设计 B 结构设计;2)人员配备:将适当人员安置在组织结构的适当岗位上;3)开动组织:向配备人员发布指令,提供必要条件;4)监视组织运行。

管理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管理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项目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B )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A.企业法人B.管理者C.经理D.顾客2. 现在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将管理分为四项基本职能(C )。

A.计划、组织、领导、激励B.计划、组织、决策、控制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D.计划、协调、领导、控制3. 管理者的权利包括( BD )A.法定权B.奖励权C.影响力权D.处罚权4. 管理的特征包括(AB )。

A.管理的二重性B.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C.管理的特殊性D.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二、思考练习1、管理的涵义是什么?答: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动员和配置的有效资源(4)、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本质是协调(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的职能有哪些?答:管理的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你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答:管理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

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管理最根本属性,它要求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按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来合理的组织生产力,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

同时,管理又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能和手段的出现,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其有效性往往同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

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P5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P6(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P6-8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P8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P9-12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课后思考题汇总1.管理的概念与涵什么?P11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P21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3.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容?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P54、59、60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

其理论主要观点有: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

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成为执行职能。

评价: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过贡献的还有甘特、布雷斯夫妇、福特、法约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了泰罗制。

⑴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

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绩效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⑶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⑷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⑸泰罗的一系列主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围比较小,管理的容也比较窄。

4.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P60法约尔的代表作是《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6个方面的职能:⑴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⑵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⑶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⑷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⑸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5项。

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7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一.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二.人的生理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⑴生理的需要: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药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⑵安全的需要:就业安全、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以及病、老、伤、残和失业后的生活保障等。

⑶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

⑷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别人尊敬。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6.双因素理论的概念。

P73双因素理论由赫茨伯格首先提出,容为⑴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保健因素可以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⑵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这类因素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收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责任。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

7.简述Z理论的主要容。

P76威廉·大提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主要容有: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⑶实行个人负责制。

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经验。

⑹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⑺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8.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P71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认为:人并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对比两个理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

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要采用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如果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管理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9.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75洛尔施和莫尔斯提出超Y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

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

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这种人则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

10.管理科学学派的概念。

P77“管理科学”学派将近年来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8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

该学派主要观点是: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

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程序。

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往往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此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

当问题的涉及面广,又是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者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以遵循,就要进行特殊处理。

12.结合实际,阐述人本原理的主要容,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P116⑴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的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

⑵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①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

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

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应占有较多名额。

③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

⑶管理要促进人性发展。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成功的管理者要在应对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容和特点。

⑷管理是为人服务的①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方向。

②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货币购买力,获取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多的需要。

③企业还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消费者使用本企业产品要求得到的满足的实现条件。

13.责任原理的主要容是什么?P123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人负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14.简述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力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的主要观点。

P175①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其有两个要义:一.功利主义的所谓“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可能会导致财富指数和幸福指数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标和容。

二.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有用性”。

这里的“有用性”不仅仅是财富对个人、社会的有用,同时还指个人对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

②权力至上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

该观点的两个要义是权利的基本意义“正确”和“正当”;权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才构成“权利”的基本涵。

③公平公正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

④社会契约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契约论的道德观有其深刻的局限性。

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

而且,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

15.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P190、194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为:⑴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⑵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⑶社区福利投资;⑷社会慈善事业;⑸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16.如何正确运用行政方法做好管理工作。

P206⑴管理者必须允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⑵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行政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集中制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