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第【1】篇〗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
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
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它是特定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需要我们回溯到当时的情境中,才能准确地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着重于字词的分析与理解,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解读诗意,以诗注诗,让古诗课堂教学从一首走向多首,从理解一首走向理解一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情感教育。
一、把握古诗词教学特点,深入浅出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二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读中积累,预留空间”,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其一: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其二:把讲深讲透作为有内涵的教学追求。
“预留空间”是教师讲解的原则,“不求甚解”’、“总体把握大意”是学生理解诗文的可行目标,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应该有这样远视的心态看待古诗文的教学,相信“广积粮”教学肯定优于“深挖洞”的教学。
本节课教学,教师在此理念支撑下,做到了一下几点:1.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
古诗教学只有教师深度备课,知之甚多,占有丰富的资料,才能在课堂上是恰当地补充信息,适时地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略诗词情韵。
古诗《凉州词》教学反思

古诗《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兵思乡之情的古诗,通过教学这首诗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者王之涣对于战争和乡愁的抒发。
以下是对《凉州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简介作者王之涣:在教学开始阶段,我安排了介绍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成就。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增强对诗歌的情感投入。
解释题目:在教学中,我注重解释诗歌的题目,特别是《凉州词》这个题目。
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联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引导他们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初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初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我强调学生对诗歌整体氛围和情感的把握,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为后续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诗歌结构分析:对于《凉州词》的结构,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讲解诗歌的体裁、韵律和用词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构建,提高他们对古诗的鉴赏水平。
情感体验:《凉州词》表达了士兵在战场上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和共鸣。
历史背景融入:由于《凉州词》涉及征战的主题,我在教学中融入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提升他们的历史意识。
写作实践:通过对《凉州词》的学习,我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尝试表达自己对乡愁和战争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和讨论:在教学结束后,我安排了课后反思和讨论环节,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凉州词》的理解深度。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我希望学生在学习《凉州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对古诗的欣赏水平,更能够在情感和思考上得到丰富的启发。
《凉州词》教学反思4篇最新

《凉州词》教学反思4篇最新《凉州词》教学反思篇1《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
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
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
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
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
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
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凉州词》教学反思范文

《凉州词》教学反思范文《凉州词》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凉州词》教学反思14月12日,本人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并执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对这节课,虽然听课老师说还不错,而我自己感觉却上得不成功,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课感。
结合上课和评课,我有几点想法与同行交流,不妥之处请指正:一、精心预设缘何没有精彩生成这节课我在04年12月和05年4月分别在县实验小学和诸暨市实验小学执教过,那两堂课应该说“预设与生成”能够“精彩共舞”。
为什么同样的精心预设,却有不一样的结果?我虽然赞同导师周一贯先生的评价,他说我“授予”的太多,放得不开。
但是,我却疑惑:如果是预设出了问题,为什么前两堂公开课却能成功?这次上课,虽然事先有些紧张,但并不害怕,而且充满着信心。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上周又作了精心准备,对教学预设又作了深入思考,而且在本校试教了三次,其中二次感觉比较好。
是不是教学内容过于难,学生较难理解和体悟?虽然,前两次公开课我上的都是六年级,这次是五年级,但是我在试教的时候,也都选了五年级,除了一个班感觉不太适应外,其他两个班级还都可以。
看来年级也不是问题。
学生在我的“主导”下,应该能够理解。
当然,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应该对教材、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但并不是要把自己的深入理解告诉给学生;学生没有必要理解得这么透,这么深。
其实,同样的情形,并不只有我才遇到过。
我见过两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是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他来绍兴执教《古诗两首》,同样的精心预设,王老师能够获全国大奖,而且是一等奖中的第一名,但在绍兴却上得很不成功。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分析过原因,这里不再累述。
第二个例子是我名师班的同学俞东江,那年我邀请他到南钱清分校上了《夏日绝句》,非常精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1】篇〗一、学科整合,从历史背景导入,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因此,我从《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等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开课伊始就达到了激发兴趣、激*感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使得学生在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只是被动的接受。
本课的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然后引导学生静心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
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
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三、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
我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
后两句,我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
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评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对于《凉州词》这首古文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1. 知识准备不足:在教学前,我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凉州词》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等相关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介绍和解读这首诗歌,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2. 教学目标不清晰:在教学中,我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导致学生可能对这首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模糊的认识。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加明确地向学生阐述课堂目标,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凉州词》的核心思想。
3. 教学方法不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问答的方式,而没有引入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加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凉州词》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我意识到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总之,对于《凉州词》这首古文诗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需要加强自身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美。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欣赏。
然而,在凉州词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凉州词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正文内容:1. 课程设置方面:1.1 缺乏系统性:现有的凉州词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1.2 缺乏实践性:凉州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通过课堂演练和实际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比赛或者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凉州词的魅力。
2. 教学方法方面:2.1 重视启示式教学:凉州词的教学应该注重启示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探索。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凉州词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凉州词的音乐、舞蹈和图片等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凉州词的创作过程和演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3. 教材选择方面:3.1 多样化的教材:凉州词的教材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作者、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凉州词。
通过多样化的教材选择,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3.2 精选的经典作品:在教材选择中,应该注重选取一些经典的凉州词作品,如《凉州词》、《敕勒歌》等。
这些经典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4. 学生参预方面:4.1 创作实践的机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创作实践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比赛或者演唱活动,让学生亲身参预凉州词的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4.2 集体合作的机会:凉州词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研究和创作凉州词。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示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味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味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味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揭题1. 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全唐诗》2.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其兴旺,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3. 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体面,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味一种别样的情怀: 出示:(黑板) 20 凉州词 唐 王翰二、 读题.解题1. 生齐读课题2. 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 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 初读古诗1. 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 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 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 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 理解诗意1.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 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者请教老师都可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1篇】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说过:“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和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排课文的顺序。
比如在这一单元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将《从军行》和【日积月累】中的《凉州词》放在一堂课上教学。
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分析两首诗的异同,仔细一看,两首诗在形式上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边塞诗歌,都出现“孤城”,前两句都是写景……但是,两首诗却在思想感情上完全相反。
《从军行》激昂顿挫、壮志凌云;《凉州词》委婉蕴藉,乡愁难禁。
这就注定了两首诗歌在景色描写上必有不同。
课上,通过反复地读,品味意象,学生明显读出了两首诗,两个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
在对比之中,学生更加清晰鲜明地明白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不同,情不同。
所以,从这一课中,我了解到,教材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结构,只要教师使用得当,教材可以变得立体。
而我们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更高效的教学服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2篇】第二天的评课时,两位老师提出了同样的意见,即课堂中只是反映战士孤寂、痛苦的生活而没有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一位教师甚至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她的文化也是最光辉灿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埋怨朝廷、埋怨国家,似乎不妥。
我对他们的意见并不赞同。
首先是对于这首古诗教学,我的目标之一即是“体验人间亲情,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激发学生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王之涣虽然是个非常“乐观的人”(评课的老师如是说),写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样的意境开阔,格调高昂的诗句。
这首《凉州词》中也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的苍茫与雄浑,但我个人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远与开阔,正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有力映衬,更加强烈地衬托了“城孤”和“人孤”。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凉州词》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凉州词》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凉州词》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诗,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感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品读古文诗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凉州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景。
通过讲解词的背景以及赏析其中的诗意,帮助学生了解词的类型特点和审美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凉州地图和介绍凉州的气候、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课文朗读:老师或学生朗读《凉州词》,帮助学生感受诗意,并讲解关键词汇及句子。
3.赏析诗意:分段解读词中描绘的景色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意境。
4.情感体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表达对词的理解和解读。
5.课堂讨论:讨论凉州的景色对人的心情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展开对诗意的深刻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凉州词》再次体会其中的诗意,写出自己的感想并背诵下来。
四、教学反思和优化1.优点总结:《凉州词》作为古代名篇,蕴含了深刻的意境和诗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和语感。
2.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图表或图片讲解,以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凉州的风景和生活情景。
3.优化措施: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来与《凉州词》进行对比,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理解深度。
4.延伸拓展:结合《凉州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或组织朗诵比赛,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语通过对《凉州词》的教学反思与优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古代文学作品的诗意,拓展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古诗三首:凉州词》 教学反思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绘边疆风光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凉州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凉州的自然美景和独特风情。
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习诗歌内容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美。
然后,我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解析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体会诗歌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凉州风光”为主题的绘画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绘制出凉州的美丽景色,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体会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4.拓展阅读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我推荐了一些与《凉州词》题材相似的古诗文,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诗歌都以边疆风光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5.总结归纳在课堂结束时,我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意境、修辞手法等。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文,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方面: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朗读、解析、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
教学中发现,《凉州词》这首诗有一定难度,需要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引入诗歌的时候,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李颀的背景和《凉州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需要解释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句子。
例如诗中的“洪波今古东流去”、“层峦耸
翠雪中消”等词语,可以请学生一起讨论词义,互相帮助理解。
再次,需要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可以分析诗歌所描绘的凉州景色、人物形象以及
作者对凉州的怀念之情,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最后,可以通过配合音乐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如可以
播放凉州的风景图片或者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和感受。
总体来说,《凉州词》这首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在
阅读理解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李颀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
行创作,写一些自己对家乡或者其他地方的感受,以加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体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1】篇〗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
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
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
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
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
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
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正像我在设计特色中提到的:“文本、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相融相生。
”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许多音乐和图片。
目的很明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前的谈话,我播放的是截取的《渔舟唱晚》,我把节奏快的地方删了;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诗句时,欣赏黄河奔流的图片,我播放的是比较欢乐的《黄水谣》;观看荒凉的玉门关,茫茫弋壁滩时,播放的是《梅花三弄》;诵读描写战争残酷与无情的古诗时,配的是《红豆曲》;出示描写杨柳送别的古诗时,配的是《阳关三叠》;出示亲人思念战士的场景,放得是悲伤的曲子,而交流妻子、老母和儿子对战士思念的环节,我配的是非常感人的《夜曲》,最后结束,点明“呼唤和平”的内容时,我配得是萨克斯管《回家》。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一、引言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作为教师,我在教学凉州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我在凉州词教学中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凉州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凉州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 能够欣赏和理解凉州词的艺术价值;4. 能够运用凉州词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1. 凉州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凉州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凉州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凉州词的特点:通过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格律、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凉州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凉州词的欣赏:选取几首经典的凉州词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4. 凉州词的创作:通过教授凉州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凉州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凉州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凉州词的特点和欣赏凉州词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示范演示法:通过示范凉州词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课堂互动法:在课堂上进行问答、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预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布置凉州词的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测验评价:设计凉州词的相关知识测验,评价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在教学凉州词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不够准确。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一、引言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凉州词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凉州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凉州词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目前的凉州词教学主要集中在课文的讲解上,忽略了与凉州词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凉州词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陈旧,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距较远,导致学生对凉州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3. 缺乏实践性教学:目前的凉州词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形式为主,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在凉州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入与凉州词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通过讲解凉州地理、历史、名人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凉州词的美妙之处。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朗诵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凉州词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凉州词的学习兴趣。
3. 引入实践性教学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对凉州词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凉州词的魅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实施方案1. 教学内容丰富化:在凉州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凉州词相关的活动,例如凉州词背景知识的展示、名人故事的讲解等,让学生在学习凉州词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凉州词的学习中。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教学中,凉州词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
本文将从凉州词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凉州词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1.1 教学内容单一凉州词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诗歌本身的赏析,缺乏对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的介绍。
1.2 缺乏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凉州词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很少被探讨,导致学生对其整体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
1.3 缺乏实践性教学凉州词教学缺乏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量和创作的机会。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便2.1 传统讲授为主凉州词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2 缺乏互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3 缺乏多媒体辅助缺乏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不够科学3.1 重视死记硬背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忽略了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缺乏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综合评价,无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3.3 缺乏激励机制缺乏激励机制,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凉州词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资源不足4.1 图书资料匮乏凉州词的相关图书资料匮乏,教师和学生缺乏参考和借鉴的资源。
4.2 缺乏专业教学团队缺乏专业的凉州词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3 缺乏教学设备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求,影响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5.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影响教学效果。
5.2 缺乏个性化教学缺乏个性化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不佳。
5.3 缺乏实践性目标缺乏实践性目标,学生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凉州词教学反思】一、引言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凉州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本文将对凉州词的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2. 掌握凉州词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意境等;3. 能够欣赏并理解凉州词的诗意表达和情感表达;4. 能够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5. 能够运用凉州词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内容1. 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凉州词起源于唐代,是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凉州词以描绘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色和民风民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凉州词的艺术价值凉州词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诗意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凉州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3. 凉州词的欣赏与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的凉州词作品,培养学生对于凉州词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凉州词的美。
4. 凉州词的分析与创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技巧。
通过分析和摹仿,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凉州词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凉州词的背景、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凉州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阅读法:通过学生阅读优秀的凉州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析法:通过对凉州词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创作法:通过摹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对于凉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凉州词教学反思

凉州词教学反思一、引言凉州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教师,我在教授凉州词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在凉州词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改进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发展演变。
2. 掌握凉州词的基本词牌、韵律和技巧。
3. 分析凉州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对凉州词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介绍凉州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关系。
2. 艺术特点: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如抒发哀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爱情等。
3. 词牌韵律:讲解凉州词的常见词牌和韵律,匡助学生掌握其演唱和创作的技巧。
4. 意境表达:引导学生分析凉州词的意境表达方式,如借景抒情、以物言志等。
5. 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名家凉州词作品,培养学生对凉州词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6.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实践,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凉州词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凉州词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演唱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摹仿凉州词的演唱方式,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3. 分析法:通过分析凉州词的词句结构、意境表达和情感描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创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凉州词的创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凉州词教材,如《凉州词选》等。
2. 录音:准备凉州词的录音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欣赏和摹仿。
3. 视频:采集凉州词的演唱视频,让学生观摩和学习表演技巧。
4. 课件:制作凉州词的课件,辅助教学和知识传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预度、表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其对凉州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考试测试:设置凉州词相关的考试题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反思导读:《凉州词》教学反思篇1《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教学《凉州词》,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古诗的教学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
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
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
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
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
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
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我在教学《凉州词》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第一次,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听到的画面,把学生带进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让学生说说听音乐体会到的情感,因为学生听的音乐很感伤,因此,他们在说中感受到了幽怨、悲伤之情;第三次,二次运用音乐,让他们结合古诗谈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第四次,教师巧妙的运用了一次疑问,“羌笛为何怨杨柳,春风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呢?”再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在疑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上的思考结果。
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
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
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凉州词》教学反思篇24月12日,本人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并执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对这节课,虽然听课老师说还不错,而我自己感觉却上得不成功,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课感。
结合上课和评课,我有几点想法与同行交流,不妥之处请指正:一、精心预设缘何没有精彩生成这节课我在xx年12月和05年4月分别在县实验小学和诸暨市实验小学执教过,那两堂课应该说“预设与生成”能够“精彩共舞”。
为什么同样的精心预设,却有不一样的结果?我虽然赞同导师周一贯先生的评价,他说我“授予”的太多,放得不开。
但是,我却疑惑:如果是预设出了问题,为什么前两堂公开课却能成功?这次上课,虽然事先有些紧张,但并不害怕,而且充满着信心。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上周又作了精心准备,对教学预设又作了深入思考,而且在本校试教了三次,其中二次感觉比较好。
是不是教学内容过于难,学生较难理解和体悟?虽然,前两次公开课我上的都是六年级,这次是五年级,但是我在试教的时候,也都选了五年级,除了一个班感觉不太适应外,其他两个班级还都可以。
看来年级也不是问题。
学生在我的“主导”下,应该能够理解。
当然,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应该对教材、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但并不是要把自己的深入理解告诉给学生;学生没有必要理解得这么透,这么深。
其实,同样的情形,并不只有我才遇到过。
我见过两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是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他来绍兴执教《古诗两首》,同样的精心预设,王老师能够获全国大奖,而且是一等奖中的第一名,但在绍兴却上得很不成功。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分析过原因,这里不再累述。
第二个例子是我名师班的同学俞东江,那年我邀请他到南钱清分校上了《夏日绝句》,非常精彩。
事后,他对我说在柯小等其他地方也上过,也上得很成功。
但就是这样一堂预设非常精心的课,在省阅读教学大赛选拔赛中,在新昌南明小学不慎遭遇“滑铁卢”!所以,我又对周老师的观点不赞同了。
我们常常以课的成败论英雄,课上得成功了,预设就是好的;课不成功了,预设就是不恰当、不合理的。
如果这样,如何看待我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同样的精心预设,却遭遇不一样的结果!难道预设还不够精心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他们在其他地方就上得非常出色?所以问题不仅仅出在预设上。
精心的预设能够精彩生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精心的预设都能够精彩生成。
有了精心预设,还需要教师视教学环境的变化而临场的调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的心情、状态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所有这些,哪怕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原有的精心预设而导致没有精彩生成。
二、课文课堂为什么要鱼和熊掌兼得第二天的评课时,两位老师提出了同样的意见,即课堂中只是反映战士孤寂、痛苦的生活而没有表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一位教师甚至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她的文化也是最光辉灿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埋怨朝廷、埋怨国家,似乎不妥。
我对他们的意见并不赞同。
首先是对于这首古诗教学,我的目标之一即是“体验人间亲情,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激发学生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王之涣虽然是个非常“乐观的人”(评课的老师如是说),写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样的意境开阔,格调高昂的诗句。
这首《凉州词》中也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的苍茫与雄浑,但我个人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远与开阔,正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有力映衬,更加强烈地衬托了“城孤”和“人孤”。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表达的更多是战士(或者说诗人)对战争的埋怨,哪里有什么对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一首诗自然有一首诗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像这样一首比较复杂的古诗,它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确的。
它跟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衣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后者自然有保家卫国,不打败敌人誓不回家的壮志豪情,但在王之涣的这首诗里,显然没有这样的思想感情,有的更多的是战士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对战士的同情,也分明流淌在字里行间!有老师说,战士守卫边疆那种壮志豪情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难道战士们对战争的厌恶与埋怨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吗?“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难道不是当时诗人对战争与战士生活与命运的真实写照吗?如果硬要把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作为王之涣诗的主旨,这语文教学真的应该如此另类吗?一首诗难道可以承载古诗教学的全部?难道对学生各种人文精神的滋养都要在一节课中完成?难道有诗人对战争描写得“壮怀激烈”就一定不能容忍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难道对学生的教育也一定只能渗透保家卫国的思想而不能让他们感受战争的悲惨从而树立反对战争,拥抱和平的情感?三、关于教学资源的运用本节课,正像我在设计特色中提到的:“文本、意境、情感在音乐中相融相生。
”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许多音乐和图片。
目的很明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前的`谈话,我播放的是截取的《渔舟唱晚》,我把节奏快的地方删了;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诗句时,欣赏黄河奔流的图片,我播放的是比较欢乐的《黄水谣》;观看荒凉的玉门关,茫茫弋壁滩时,播放的是《梅花三弄》;诵读描写战争残酷与无情的古诗时,配的是《红豆曲》;出示描写杨柳送别的古诗时,配的是《阳关三叠》;出示亲人思念战士的场景,放得是悲伤的曲子,而交流妻子、老母和儿子对战士思念的环节,我配的是非常感人的《夜曲》,最后结束,点明“呼唤和平”的内容时,我配得是萨克斯管《回家》。
古代战争的残酷,战士生活的痛苦,现在的学生显然很难理解,所以我通过图片和音乐进行渲染,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悟当时的感受。
在两所实小上的时候,效果都是出来的,有些学生当堂就流泪了,特别是在亲人思念战士这一环节,尤其明显。
这说明,音乐与图片的烘托还是有效的。
但是,在这堂课上,学生他们显得很自信,也显得很轻松,显然音乐和图片所创设和情境对他们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
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但周老师说没有必要,《折杨柳》只是“别解”,既是“别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但我觉得,因为战士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更能表现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本课的主题有关,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当然,我自己就以为描写折柳赠别的古诗嫌得似乎多余,应该还是去掉好,但是我觉得,折柳赠别还是需要。
毕竟对主题思想有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这节课的思考还要思考。
不成功的课也许更有研究价值。
【《凉州词》教学反思】1.凉州词教学反思2.《凉州词》教学反思3.《凉州词》教学实录及反思范文4.《凉州词》王之涣教学设计5.王之涣《凉州词》的教学设计6.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7.凉州词教学设计8.凉州词王之涣教学设计9.王之涣《凉州词》教学预设上文是关于《凉州词》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