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98dfafad6195f302ba693.png)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94c775551810a6f424863f.png)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答案】 D【解析】【分析】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
故答案为:D【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 “我小老”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
C. “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
D. “生”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世先生”是敬称。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d096917cd184254a353562.png)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用了比喻的修辞。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项表述错误,古人尚左,座位以左为尊。
故答案为:D【点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答题时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题目进行分析判断。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2fecb74b73f242336c5ff7.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各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 朗读诗歌要把握好朗读节奏,比如,可以这样划分《我看》中的诗句节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B.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一个假设复句。
C. 《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都是清代小说家,他们那分别是曹雪芹、吴敬梓和蒲松龄。
D.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同样是谦辞的还有“家兄”“小女”“拙作”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错误,应划分节奏为: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B项错误,这是一个条件复句;C项错误,《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依次是吴敬梓、曹雪芹和蒲松龄;D项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复句类型、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辨析。
A、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B、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C、《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
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98df261a37f111f0855b91.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https://img.taocdn.com/s3/m/5964139a87c24028905fc387.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31cc925c52cc58ad6be1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分析】“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故答案为:A【点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e743127d3240c8447ef95.png)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答案】 C【解析】【分析】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
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
C项,“会元”改为“解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9e84aaeefdc8d377ee325e.png)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辞,“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辞。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ce3f27bceb19e8b8f6babc.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木兰诗B. 木兰辞C. 琵琶行D. 敕勒歌【答案】 A【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A【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9185cdf111f18582d05a27.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A.衣服穿得太多B劳动太卖力气C打仗拼死厮杀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典故: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
”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故答案为:D【点评】汗流浃背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2.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A.武松打虎一一气概非凡B刘备遇孔明一一如鱼得水C.杨志卖刀一一忍痛割爱D鲁提辖去当和尚一一半路出家【答案】B【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传》无关。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一一《马说》一一韩愈一一世称韩昌黎”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一一《醉翁亭记》一一欧阳修一一谥号文忠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 诸葛亮—字孔明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一一《送东阳马生序》一一宋濂一一字景濂【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7e2f669ec3d5bbfc0a7419.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C.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D.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答案】 D【解析】【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蒲松龄是清代人,不是明代的。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谏”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 苏轼,字乐天,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C.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D. “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作者是刘绍棠。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乐天”是白居易的号。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cca981c5da50e2534d7f3f.png)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
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王安石为王文公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要熟知牢记。
对于作家作品、古代文体、称谓等要记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
B. 《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D. 《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里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现指信使。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一夜分为五更,不是六更。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a46e58941ea76e58fa04f8.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C.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A【解析】【分析】A项,《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先回忆相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结合考点具体辨析,本题的“比”是手法、文学现象,而“颂”是内容标识。
2.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解析】【分析】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d8aeb6647d27284b7351f7.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A. 宗师B. 高邻C. 贤婿D. 晚生【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
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0e0ca30740be1e650e9ab5.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论语》不属于“六经”。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b9bf4a19e8b8f67c1cb9e5.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 C【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解答此题要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戏剧有关知识的积累做出选择。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ee57d101f69e314232948f.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吴敬样,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讽刺和夸张是该书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B. “旅行”和“求索”是贯穿《简·爱》的比喻。
小说中由彼此对立的自然因素(如冰与火、雨日与风雨等)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浪之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表现手法。
C项,“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错。
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2973abbb68a98270fefa73.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 D【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
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9e5af948d7c1c709a1459f.png)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一“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 A【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A.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2.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
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尔(采桑子)【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只要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句数、字数的词即可知道词牌名。
细读全词,根据字数和音韵可知,这首词的词牌是“行香子”,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位既有“千古诗才”又“一身傲骨”的诗人是李白。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杜甫的《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据此,B项的杜甫的《春望》并不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需要先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再进行比较分析。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错误,《核舟记》的是魏学洢所做;B项错误,词牌名不能规定写作内容;C项错误,《悲惨世界》是雨果所做;D项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著名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根据选项描述,抓住关键细节进行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比如本题A项,虽然看上去描述很合理,但错误设置在“张冠李戴”上,张潮,清代文学家,而《核舟记》是明末散文家的作品,作者是魏学洢。
4.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答案】 D【解析】【分析】D.“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对基本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注意积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 D【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8.下列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水浒》及吴承恩的《西游记》。
C. “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D. 《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乡愁》《孔乙己》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看,分别属于词、散文、诗、小说。
【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平时记忆和积累可知,ACD表述正确。
B.表述错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正确的,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这些知识量非常大,也非常零碎,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方法,比如归类记忆,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记忆会更系统,更容易一些,答题时也可用排除法。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
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B.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河阳之北”指黄河的北面。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答案】 C【解析】【分析】C.表述有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不是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1.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奔________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