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7874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0.png)
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生牡丹缘,一世红楼情——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之《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其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蕴极其丰厚。
作为高中的语文学习任务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本书,应该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条件和学习实际,有别于学界的阅读与研究。
引导高中生走进《红楼梦》,完成“整本书阅读”,其目的在于达到文学基本要求的“读懂”。
那么就要求我们设计的导读课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传授、兴趣的引导、生命观念的引领。
所以导读课应该做到指导阅读方法,明晰内容概要,领略叙事艺术,了解语言风格,让学生自己设计计划,突破点在于专业路径的创新,核心是要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得精彩之处。
基于以上思考,《导读》试图围绕“大家评论”和主题内容展开,强化阅读方法训练和精彩语言赏析能力。
让学生建立起对《红楼梦》整体的感知架构,寻求到阅读的抓手,进而在阅读的时候能够领会到作品带来的生命体验和文学美感,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对本书文学价值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目标】1.利用《红楼梦》典型评论形成弹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开启阅读的积极性。
2.提供多种阅读方法,助力整本书阅读。
3.关注“人物论”方法解读具体内容,学会“举一反三”看人物的正面与侧面。
【教学过程】一.人生若只如初见——红楼寻梦(一).学情调查:我与《红楼梦》学生活动:提前调查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
以评论“《红楼梦》是……《红楼梦》不是……”的句式来谈一谈,越多越详细越好,小组交流讨论。
选取精彩发言。
教师活动:汇总大家的评论,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教师适当点播。
教师提问,引导思考:曹雪芹是康乾盛世中世家大族的公子哥,所以这是一部家族破败后的贵族生活花式回忆录?他是时代浮光掠影的记录者,令人窥一斑而见全豹了吗?这部作品是纨绔子弟优渥半生,归来草房瓮牖之中追忆的血泪年华史?还是落魄公子从高楼之巅落入坍塌之墟后的生命感受?或许都是,也都不是。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9343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e.png)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教案1. 课程介绍- 本阅读导读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
-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主题,并探讨其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目标- 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红楼梦》简介-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其创作背景。
-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分析《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红楼梦》的结构与人物- 解读《红楼梦》的结构,包括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区别。
-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探讨《红楼梦》中的宗法制度和女性地位。
第三课:《红楼梦》的主题与意义- 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权力、财富等。
- 探讨《红楼梦》中的人性和道德问题。
- 讨论《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课:《红楼梦》与当代文学- 比较《红楼梦》与当代文学作品,探讨其共性和差异。
- 分析《红楼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总结《红楼梦》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选段和相关文献。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辅导学生写读后感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和互动参与情况。
- 学生提交的阅读笔记和课后作业情况。
-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估问卷调查。
6. 参考资料- 曹雪芹. 《红楼梦》.- 王国维.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b61987bb68a98271fefadd.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课标》要求】“名著导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名著导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阅读――探究梳理――拓展3、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导学重点】整体把握《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价值【导学难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学时设计】1、课堂导读:1学时2、课外整本书阅读:40学时3、课堂讨论交流:1学时【方法指导】课堂导读——课外自读——讨论交流(一)课堂导读设计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阅读我国古代小说?(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
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
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82267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3.png)
红楼梦导读微型课教学设计导读是一种通过提供背景知识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红楼梦这样一部复杂而经典的小说中,导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本篇文档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红楼梦导读的微型课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导读目标通过本次微型课的导读,学生将能够: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以及创作动机;2. 熟悉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 掌握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意象。
二、导读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你们听说过红楼梦吗?你们对红楼梦有什么了解呢?”或者:“你们觉得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作品的背景。
2. 作者介绍(1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可以从他的生平、家庭背景以及写作经历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
3. 作品背景介绍(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可以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社会问题。
4. 红楼梦基本情节介绍(2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情节。
可以简要梳理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个故事的框架,并引起他们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
5. 主题和意象解读(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选取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主题和意象进行解读。
例如,爱情、权力、家庭等主题,以及花、鸟、昆虫等意象。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总结和提问(5分钟)在总结环节中,可以对本次导读进行总结,强调红楼梦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留下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或者:“你觉得红楼梦的主题和意象在现代社会有哪些体现?”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思考。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89b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9.png)
【公开课教学设计】古典小说导读《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导读《红楼梦》,使学生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2.《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
3.《红楼梦》中的典型情节和精彩片段剖析。
4.《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探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述:简要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3. 故事梗概: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红楼梦》的故事大纲和主要人物。
4. 典型情节:选取《红楼梦》中的几个典型情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5. 艺术价值:分析《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学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古典小说的独特魅力。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整体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红楼梦》的内容和特点。
- 讲解与讨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互动环节,评估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红楼梦》文本及多媒体资源。
-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补充说明:- 教学时间:建议2-3节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 预要求: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红楼梦》的简介,做好预准备。
-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设备齐全,能够支持多媒体展示和小组活动。
以上为《红楼梦》古典小说导读教案的简要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04f5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8.png)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3.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1.通过读回目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尝试运用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难点:阅读时尝试运用批注、猜测、结合影视剧等方法,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走进红楼“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前些天我们就读了《红楼梦》中的一则名篇--《红楼春趣》,大家还想了解这部名著中更多的人和事吗?今天就让我们开启《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之旅,一起去感受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的无穷魅力吧!【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
这个环节中紧扣单元课文导入本次要阅读的《红楼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二、看评价知背景,了解红楼1.学生谈谈对《红楼梦》的了解。
2.教师课件出示《红楼梦》的价值、影响,作者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
清《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3.了解作者及写书经历。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从小过着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但是后因家族获罪抄家,家道中落,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红楼梦》的创作,历经十载,完成前八十回,取名《石头记》,去世时,还未完成创作。
后四十回是谁续写现已无从考证,因此署名“无名氏续。
”清朝学者,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全本,定名为《红楼梦》。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0ca3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3.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封面:标题:红楼梦导读教案设计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正文:导读教案设计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导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巨著,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的欣赏能力与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
1. 教学内容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楼梦》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3)《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2)熟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3)认识《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地位,了解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
3. 教学步骤本导读教案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红楼梦》的作者与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封面图片、书名及作者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包括其生平事迹、社会背景等;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为何选择写这部小说;4)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第二课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与情节1)回顾: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提醒学生《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讲解: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3)情节分析:选取几个经典章节,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形象塑造;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自己所理解的情节分析与人物形象塑造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1)导入:通过展示《红楼梦》的一些名句或经典描述,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课文赏析:选取几段经典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3)文化内涵:探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官场文化等;4)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对《红楼梦》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认识与体会。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c3bc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1.png)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因此,本导读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读目标通过导读,学生应能: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喜;4.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导读过程1. 导读前准备在导读前,教师应事先阅读并精读全书,熟悉小说的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
同时准备一份主题导读的PPT,包含必要的图文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读第一课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接下来,教师介绍全书的基本情节,可以使用PPT展示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介绍人物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导读第二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前几回,帮助他们熟悉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注释和译文理解难点词语和句子,同时注意整体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有何特点?- 你认为林黛玉性格中有哪些矛盾之处?-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存在怎样的争执?4. 导读第三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通过讨论以下问题:-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者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红楼梦导读初中语文教案
![红楼梦导读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b824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4.png)
红楼梦导读初中语文教案【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掌握小说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红楼梦》的内容简介和人物介绍;2.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介绍小说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红楼梦》教材或阅读材料;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第二步:内容讲解(25分钟)1. 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重点强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避免徒长的叙述。
2. 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小说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片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三步:词汇讲解(15分钟)1. 老师逐个讲解《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金陵十二钗”、“宝玉”、“黛玉”等等,并通过例句讲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2. 老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根据给出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自己合作练习使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学生间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适当的解答。
2.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习《红楼梦》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多涉猎这一经典名著。
六、课堂延伸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红楼梦》为题材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读后感;2. 学生可自由选择将作品进行朗读或展示。
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楼梦》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要督促学生多多进行阅读和写作,加深对这一经典名著的理解和感受。
《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f32d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f.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任务简述《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其回目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章回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
《红楼梦》是艺术中的“绝大著作”,其内容之广博、内涵之深厚、艺术之丰美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作为高中生应该如何阅读整本书,在读前进行经验交流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习目标1.简介《红楼梦》相关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梳理整合小说回目,学会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及线索。
3.通过交流阅读经验,掌握略读、精读、研读文本等方法。
自主阅读活动设计1.课前自主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前言,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以下内容,撰写读书摘记:①曹雪芹家世与身世遭际;②《红楼梦》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③《红楼梦》版本沿革。
2.自主阅读全书章回目录,完成以下任务:①阅读回目,读准字音、节奏,初步理解回目含义;②查阅辞典,疏通回目中生僻字词,深入理解其内涵,如“夤缘”“指迷”“仙醪”“铁槛寺”“箴宝玉”“谶语”“手足眈眈”“笞挞”“戏彩斑衣”等;③梳理整本书的回目,圈点表示人物活动空间转换及家族盛衰变化词,人物称谓及命运归宿词,整合并思考,《红楼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它是围绕哪两条线索交织推进的?3.泛读前五回,给每一章回写一则内容提纲。
学习资源1.介绍长篇章回体及回目的含义,推荐相关的助读资料,提供知识支架。
2.推荐小说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提供方法支架。
学习进程一、深情导入,消除畏难情绪,激发阅读兴趣《红楼梦》是一部什么书?王国维先生说,它是艺术上的“绝大著作”1;周汝昌先生说,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2;王蒙说,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3。
如此巨著,我们怎能错过?然而,一入红楼,我们却深感楼深似海!很多中学生都觉得《红楼梦》读不下去。
可是,你们知道吗?蒋勋说,《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是传统文化中很少能看到的对青春进行描述的作品,而大观园是一座“秘密的青春王国”4。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503f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2.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红楼梦导读教案名著导读《红楼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人物关系等。
(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3)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4)掌握名著欣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2.《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程】导入:清朝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就算你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你不读《红楼梦》的话,你的知识还不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了不起的。
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畅谈中国这部伟大的经典作品《红楼梦》。
一、展示课题:名著导读《红楼梦》二、导读名著1.《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展示课件,老师还可做如下补充:《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中国清代的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使用的写作方法是“真事隐,假语存”,脂砚斋的批语是:文笔细如牛毛。
《红楼梦》导读精品教案
![《红楼梦》导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81d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5.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类。
其实《红楼梦》本就是一个气象万千、神秘莫测的“大观园”大,越是深入,越会发现这里边有无穷的奥妙值得探究。
仿照《红楼梦》的回目名,给本节课拟了个标题——“观奇书初探红楼梦,聚云端指迷主题词”,主要是分享三个有助于大家解读《红楼梦》的主题词。
二、主题词一:情《红楼梦》第一回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
这里的“谈情”,“谈”的是什么“情”?串讲绛珠还泪报恩、宝玉情赠旧帕(“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前世命定的爱情)、元妃省亲落泪(归家情更怯,对泣还强笑的骨肉亲情)、钗黛相结金兰(推心置腹、知人冷暖、无关风月、只为真心的友情)、姥姥义救孤女(时移世易、境遇逆转后,仍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义)等事例,表明《红楼梦》中蕴含着悲天悯人、共情博爱的大情怀。
三、主题词二:痴由情生痴。
“痴”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1. 世人之痴:《好了歌》写尽世人之痴,这样的“痴”自然是不该沉湎耽溺的。
2. 作者之痴作者曹雪芹的自题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曹雪芹自诩“痴人”。
“莫说曹翁痴,更有痴似曹翁者。
”《红楼梦》里有哪些“痴人痴事”呢?3. 书中之痴黛玉葬花、宝玉不肖、香菱学诗、龄官画蔷、晴雯补裘……以上种种“痴”能否被轻飘飘一句“人间不值得”否定?细按第一回中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人生其实是一场循环,“空”是起点,“痴”是过程,最终的结局还是“空”。
既然人生的结局万事成空,那么人生的过程是不是就不值得了呢?正因为结局注定是空,人生的意义恰恰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而当我们经历了这一生,追求了、迷恋了、付出了,也在人生的过程中真情实感地体会到了喜怒哀乐、爱憎嗔怨,发现这世间还有值得我们留恋的、不舍的、爱的、恨的人或者物,我们仍然可以说一声“人间。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程设计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57bd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4.png)
红楼梦阅读导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掌握作品的基本结构及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分析并解读《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命运变迁。
3. 学生能了解《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及社会矛盾。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品味经典文学作品。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表达、沟通及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弘扬民族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培养同理心,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3. 学生通过反思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概述:介绍作者曹雪芹、成书背景、作品地位及影响。
- 章节:教材相关章节2.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黛玉、宝玉、宝钗、王熙凤等。
- 章节:教材相关章节3. 《红楼梦》情节结构解析:重点解析贾府兴衰、宝黛爱情、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情节。
- 章节:教材相关章节4. 《红楼梦》艺术特色鉴赏:语言艺术、人物塑造、结构布局、意象运用等。
- 章节:教材相关章节5. 《红楼梦》与社会现实:探讨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社会矛盾等。
- 章节:教材相关章节6. 小组讨论与写作练习: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文学评论写作。
- 教学活动:课堂讨论、课后写作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初中语文红楼梦导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红楼梦导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6e1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a.png)
初中语文红楼梦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目录,了解小说的基本框架和人物关系。
2. 学习运用圈点勾画法阅读目录,抓住关键信息,梳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的命运走向。
3. 合作探究,学习从性格和价值观、命运等角度鉴赏人物的方法。
4. 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发现、鉴赏其他红楼人物,提升名著鉴赏水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长篇巨著的兴趣。
2. 教学难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人物海报3. 卡纸4. 马克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的目录,强调目录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在阅读目录时的发现和感受。
二、学习圈点勾画法(10分钟)1. 讲解圈点勾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2. 学生实践运用圈点勾画法阅读目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梳理人物关系(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位人物,用圈点勾画法梳理该人物的命运走向。
2. 各组汇报人物关系梳理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从性格、价值观、命运等角度鉴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全班交流。
五、自主发现(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位红楼人物,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长篇巨著的方法和技巧。
2. 推荐阅读《红楼梦》相关资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阅读导读,学生对《红楼梦》的基本框架和人物关系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圈点勾画法阅读目录,梳理人物命运走向。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鉴赏人物,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但在自主发现环节,部分学生对红楼人物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bfcf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红楼梦》导读教案一、导读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
通过导读,学生将能够了解小说的背景、重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二、导读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曹雪芹以及小说的成书过程。
可以提及曹雪芹家族的背景和他自身的生平,以及小说面世后的反响。
2. 重要人物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可以从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介绍。
3. 故事情节梳理:通过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可以以章回结构为线索,简要介绍每个章回的主要情节和事件。
4. 主题与意义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或价值观。
可以就家族衰落、人性的探讨以及女性地位等问题展开讨论。
三、导读方法1. 导读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和情节。
要注意使用简明的语言,避免涉及复杂的法律内容。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导读内容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他们对小说的深入理解。
3. 阅读指导: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小说。
可以提供一些阅读问题或注释,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情节和人物的细节。
4. 典型章节解析:选取《红楼梦》中的典型章节,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可以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章节,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导读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质量,评估他们对导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参与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等,用于评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导读效果评估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导读教案中的内容和方法,以提升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以上是《红楼梦》导读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和学生们。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3df6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e.png)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导出兴趣,读出精彩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名著导读,贵在导读。
导出兴趣,读出精彩;切口要小,窥斑见豹。
设计中要处处体现悬念艺术的运用,又要进行学法指导,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学情分析
《红楼梦》我国文学星空里最璀璨的那颗星星,许多学生只是心怀敬畏之情,远远仰望,却没有近距离走近。
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通过电视剧、百家讲坛,对《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主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并不是太陌生。
但真正静心读完《红楼梦》的学生,并不多;读了能理解消化,加以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近一部熟悉又陌生名著,激活阅读的原动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是有效指导学生高质量地阅读《红楼梦》。
三、学习目的
1. 学生产生阅读《红楼梦》的浓厚兴趣。
2. 学生掌握了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四、学习时间
一节课。
五、学习过程
(一)学情了解,逆向而为。
语文教案红楼梦导读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d49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0.png)
语文教案红楼梦导读教案篇一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一、导读内容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本教案将通过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基本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核心情节,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导读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雪芹;2. 熟悉《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3.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故事线索;4.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导读步骤第一步: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曹雪芹是中国清代作家,也是《红楼梦》的作者。
他生活在一个贫困但卓有才情的家庭中,从小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
曹雪芹的父亲是乾隆时期的官员,他熟读典籍,精通诗词,深受父亲的熏陶。
在家庭的环境和熏陶下,曹雪芹非常早就开始写作,并在写作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文学才华。
《红楼梦》是曹雪芹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他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崛起和衰落,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荣辱兴衰,以及人性的善恶和欲望的冲突。
第二步:主要人物介绍《红楼梦》中有众多主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林黛玉、贾宝玉、贾母和王熙凤。
林黛玉是贾府的女儿,她聪明、敏感,善于诗词和绘画。
她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悲剧的命运,是小说中最受读者喜爱的角色之一。
贾宝玉是贾府的偏爱之子,他聪明而多情,善于宴客和写作。
他与林黛玉有着特殊的感情关系,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贾母是贾府的家族长辈,她是一个有着宽阔胸怀的善良老人,也是众多人物中的政治中心。
王熙凤是贾府的嫂子,她机智聪明,精于算计和权谋,有着很高的社交能力。
她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三步:基本情节和故事线索《红楼梦》的情节错综复杂,篇幅庞大。
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主线。
整个故事以贾府为背景,通过描绘贾府家族的兴衰、荣辱和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沉浮和悲剧的命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8faf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3.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3.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二、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及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课本中的《红楼梦》导读部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红楼梦》封面,并进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作者和出版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简述它的出版历史,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小说主要内容(15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本中的《红楼梦》导读部分,向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
4. 人物关系图(20分钟)教师将主要人物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并以箭头表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物之间的纠葛和矛盾。
5.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指导学生整理出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6. 人物形象的塑造(20分钟)教师以一些典型的人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通过对话和行为来体现,讨论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和效果。
7. 小说的主题和思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社会问题、人生哲理等,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能力。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预下一课《红楼梦》中的片段,做好课前准备。
五、作业布置学生根据导读部分的要求,自行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做好课后复和笔记整理。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观点,以及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一份关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导读《红楼梦》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文学导读《红楼梦》经典文学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文学导读《红楼梦》经典文学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04c9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7.png)
【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文学导读《红楼梦》经典文学导读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经典文学导读《红楼梦》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公开课的经典文学导读提供指导,针对《红楼梦》进行教学设计。
本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估方法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教学内容1. 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 介绍清代社会背景和文学环境- 简要介绍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介绍《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分析小说中的一些关键情节和主题,如贾母的选秀、荣府的衰落等3. 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学分析方法,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等- 教授相应的文学分析技巧,并举例解释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提供《红楼梦》中的短文段,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品味- 引导学生提出对于小说中人物行为、情节发展等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和思考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小说的初步认识和观点3. 教授文学分析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于《红楼梦》4.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讨论和展示5. 分发短文段,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批判性思考6. 进行小结和总结,回顾教学要点和学生的研究成果评估方法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讲解环节的参与情况2. 问题回答: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检验对《红楼梦》的理解程度3. 文学分析作业:布置文学分析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情节或主题4. 文学欣赏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对于文学欣赏的反思和批判性观点以上为《红楼梦》经典文学导读教案的简要设计,希望能为您的公开课提供一些参考。
如有需要,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
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
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
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
{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
(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
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
(出示课件3)
四、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弄清了以上问题,我们的旅行团才可以出发,去饱览《红楼梦》的艺术美色。
1、探究《红楼梦》的大致内容,学生讨论作答。
(出示课件4)
2、探究《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场景之广博,人物之众多,思想之深邃,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是如何囊括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的呢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红楼梦》的立体结构。
(出示课件5)
同学们可以把《红楼梦》的结构和其他古典小说作一个比较,比如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明确:不同于《三国》《水浒》的单线结构,《红楼梦》是一种复杂的立体结构。
《红楼梦》要反映的一个生活的海洋,它的每一朵浪花都与整个海洋息息相联。
小的浪花簇拥成大的波澜,大的波澜又逐步形成全书的高潮,一直推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走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种立体结构把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推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使读者不可能不为他们的命运而喜怒哀乐,它的容量之大是空前的、惊人的,《红楼梦》借助它获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称。
3、探究《红楼梦》的语言
我们对《红楼梦》内容和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种整体或者宏观的把握。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从感受语言开始的,下面我们就谈谈《红楼梦》的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总体上来说,既是成熟的白话,又简洁而略显文雅,或明朗或暗示,描写人情物象准确有力;它的对话部分,尤能切合人物的身份、
所以前人评价《红楼梦》的语言是“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和语言相联系的是《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出示课件7)
这样真实如画的细节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更可贵的是,曹雪芹还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比如我们熟知的黛玉葬花、湘云醉卧和宝钗扑蝶。
正是这样丰满而真实的细节使《红楼梦》在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和反映错综复杂的日常社会生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探究《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思想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直到今天,也难以举出哪一部作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不单是指数量而言,《红楼梦》刻画了数十、数百人物,是一个长长的人物画廊,或说是整个形象的体系;更是指艺术魅力而言,书中各色人物艺术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
我们先谈谈贾宝玉。
问:请同学们谈谈贾宝玉的来历。
{出示课件8(巨石与宝玉)}
明确:在小说的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这个神话故事揭示了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他是一个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这显然是悖谬的表述,而悖谬的产生,在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背离和相互抛弃。
这种悖谬在作品中表现为贾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言行,而这些言行可以理解为是以宝玉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男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一种新的人生价值的追求。
问:贾宝玉有句“名言”,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一句。
明确: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出示课件9)
让我们就从这句话开始谈起。
问:这句话反映出贾宝玉什么样的思想
明确:这是一种对美丽女性的纯情感、近乎是精神性的爱慕,而不带有“欲”的成分。
它把异性之间的情感升华为诗意的、纯净的美感,使之可以成为无意义的人生中的意义,成为对抗社会公认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这也是对女性的的肯定和尊重。
恩格斯说过,女性的地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
在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在《红楼梦》之前没有任何一部
作品写出如此众多的可亲、可爱、可敬的女性形象,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把女性的地位提得如此崇高。
大家可以回忆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如说《水浒》中的扈三娘。
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宝玉的这一声呐喊多么的难能可贵惊世骇俗。
下面我们谈黛玉,同学们也可以谈谈黛玉的来历。
学生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10)
所以黛玉爱哭,这也就是后文中所说的“木石前盟”。
学生合作探究黛玉的性格特点。
明确:林黛玉整天愁眉不展,“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体态的病和心态的愁叠合为一,那淌不完的泪水是心灵之泉,是前生所饮的“灌愁海水”所化。
人们看到,病愁、乡愁、为落花无依柳絮飘零而愁,自身的孤苦无靠和爱情的前景暗淡更使她陷入了无可解脱的愁的深渊。
在这个敏感多愁的少女的精神世界里,同愁闷伴生的正是抗世违俗的自尊和目下无尘的孤高,这里潜藏着一种执著的人生追求和热烈的爱情向往,这是一种较《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远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要求。
黛玉是一种诗性的存在,是理想的化身。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红楼梦》是看不够,说不尽,品不完的,绵延至今的关于《红楼梦》的种种话题也许还将延续下去,但我们今天的旅行到此就要结束了。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红楼梦》完美无比的艺术结构、细腻生动的语言、真实丰满的细
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众相,感受了蕴含在结构、语言、细节和人物形象中博大精深的思想。
(出示课件11)今天的结束或许正是明天的开始,因为,《红楼梦》伟大的作者曹雪芹先生隔着几百年的时光,正以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们,他在轻轻的吟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示课件12)同学们,让我们回应曹先生的期待去品读《红楼梦》吧。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结构:复杂的立体结构,佳园结构类天成。
语言: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宝玉:具有良材美质的“废物”
人物
黛玉:诗性的存在,理想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