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世界里。
自然资源,如水、空气、土壤、矿产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自然资源正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当代人们的重要任务。
自然资源保护意味着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生态系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划定自然保护区、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犯罪的举报机制、限制砍伐和毁坏栖息地等,来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其次,由于工业化和农业的发展,人类对土壤和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忽视了保护土地和水源的重要性。
土壤是养分供给和植物生长的关键,水是生命的源泉。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土地退化和水污染的风险,如推广有机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质监测等。
另外,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全球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正在加剧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指以一种符合未来世代需求的方式利用资源,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供应。
可持续利用不仅仅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和环境的健康。
对于农业来说,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应该注重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对于能源来说,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可以带来更清洁的环境和更可靠的能源供应。
对于工业来说,可持续工业的发展需要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同时鼓励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的应用。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事,如减少浪费、垃圾分类、使用环保产品等。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度利用和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度利用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
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能支持农业和工业发展。
例如,通过建设水库和灌溉系统,能够实现农田的高效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科学利用水资源也有助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发电和潮汐能的利用。
2. 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要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林业管理者可以采取轮伐制度,确保每年的伐木量不超过可持续利用的水平。
此外,种植人工林和进行森林保护也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
3. 矿产资源的利用矿产资源是人类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但其开采和利用可能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开采矿产资源时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使用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且进行有效的废弃物处理,以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为了保护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 生态平衡的维护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复杂而微妙的,各个生物种群、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当环境受到破坏时,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威胁,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因此,环境保护需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
2.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利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不仅被人为开发利用,其循环再生亦受人为干预,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
只有掌握了农业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才能拟定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的方案,农业资源的利用质量、数量才能在掌控范围内,其循环恢复状况才能在预计范围类,才能在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的过程中,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资源利用的长久性,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资源、人口等众多元素之间平稳共同发展的状态,才可称之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如下:时间性:指的是未来人们对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态与现在人的相同,或者优于现在人们。
显示着经过农业资源在开发与利用后质量无衰退,在时间上得以延续。
空间性:农业资源具有地域性,地域农业资源在其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他地域农业资源造成负面影响,而地域内的一切农业资源,维持着循环平衡的相互依存关系。
效率性: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必须“低耗高效”。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低耗高效”,是以农业社会经济资源中的科技技术为基础的。
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完善资源附属设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对农业资源最低的利用度,来获取最大的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性。
一、农业可持续利用理论基础(一)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可以看做是发展的心理学,是由生态学与心理学共同组成的新生学科。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发展中心学的一位重要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系统与个体之间彼此作用、彼此制约。
简单来说,生态系统理论所要表述的主要观点如下三个方面:1.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交流的能力,人与环境之间彼此作用、互利共生的,并且人们个体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彼此协调度。
2.人们个体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们自古以来便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存原则,人们个体所存在的意义,是由环境赋予的。
因此要理解人们个体,就必须将人们个体置于环境中。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同时合理利用它们。
以下是十个建议,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1. 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以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2.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鼓励人们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 提倡节约用水: 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包括修复水源、改善灌溉系统和推广节水设备等。
4. 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森林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推动森林可持续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5.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有限能源资源的依赖。
6.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7.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8.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9.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 开展海洋保护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禁止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行为。
10.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自然资源问题,共同保护和利用地球的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土壤、水源、森林、矿产和能源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供应变得越来越吃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首要前提是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政府、媒体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政府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应该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3.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模式。
通过有效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再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力度,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原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加强对非法捕捞、采矿和砍伐等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完整性。
5. 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农业和林业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推广有机农业和林业经营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和林木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对土地和水源的压力。
6. 加强水资源管理水是人类生活必需的重要资源,但全球水资源的供应不平衡和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并执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政策,并加大对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
7. 促进节能减排能源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可忽视。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1. 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林业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大气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土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
林木一方面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林木的根系能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提供优质水源;此外,森林还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林业资源是指在保持资源可再生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木、森林及相关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林业资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多样性原则:保护和支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繁衍和迁徙。
2.2 循环利用原则:鼓励利用林木的废弃物和副产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2.3 恢复原则:通过森林培育、林业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恢复和维护森林资源的生产能力。
2.4 公平原则:保障森林资源的公平和合理利用,防止资源过度开发。
3. 林业资源的保护为了保护林业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破坏:3.1 合理林业规划: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林业规划,保护原始森林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域。
3.2 严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滥用农药等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
3.3 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林木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3.4 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对退化林地和受污染森林的修复和保护,提高其生态恢复能力。
结论: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是实现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农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和谐的挑战。
在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本文就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展开阐述。
一、资源利用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比如农作物秸秆,经处理可用作生物质能源,食用菌、有机肥等。
还有一些废弃物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料,比如食品加工废弃物、畜禽粪尿和污泥等,可以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或直接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2.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用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滴灌、微喷、旱作、膜下滴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灌溉面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循环农业的实践循环农业是指农业生产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农业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
既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农作物生产的剩余部分可以作为饲料和有机肥的原料,畜禽养殖的粪尿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制备。
二、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灾害的防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生态灾害的发生。
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综合治理是防治生态灾害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管控,加大治理力度。
2. 多样化农业的实践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导致种植结构单一、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多样化农业的实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达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目的。
比如,生态农业可分为林果、牧草、食用菌、保护生态等多种类型,实现多样化农业的转型。
3. 绿色消费与生产绿色消费和生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以及改变人们的生产、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切资源,包括水、土地、矿产、动植物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护环境,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
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使之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当今重要的问题之一。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和建设的重要原料,能源资源则是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动植物资源则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容易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地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过度采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会导致矿产资源的耗尽,过度污染会导致水土污染和大气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被破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的前提是要合理地利用资源,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质量,防止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环境的恶化。
再次是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资源,防止物种的灭绝。
最后是加强环境管理,建立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机制,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为了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乡村资源振兴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资源振兴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在乡村资源振兴的背景下,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成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农田资源、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重视农田保护,严禁乱占乱用农田。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强执法监督,严惩乱占农田的行为,确保农田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要优化农田结构,合理调整农田的种植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进行农田划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农田利用效益。
此外,要推动农田的多功能利用,发展农田经济。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利用政策。
通过科学调查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评估资源的潜力和价值,有效规划和管理资源。
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再次,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
三、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是乡村发展的独特优势,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可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要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建立乡村文化馆、培育文化产业等方式,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要推动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借助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次,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引进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企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已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它们。
首先,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会导致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水源枯竭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为了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到自然资源,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
例如,我们可以推行环境教育,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惩罚环境破坏行为。
其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
例如,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改进的肥料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能源领域,我们可以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然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并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开关灯节能、减少用水、鼓励垃圾分类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和活动,向其他人宣传环保知识和意识,共同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还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持。
许多自然资源具有跨国性特点,因此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国际组织和协定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国际社会可以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还可以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总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而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探讨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础,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退化。
例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加强耕地轮作休闲,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还应采用科学的耕作方法,如保墒、保水和保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减少耕地浪费和水土流失。
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因此,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灌溉系统,确保水的科学利用。
例如,采用滴灌、微喷等高效灌溉技术,减少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避免水源地的污染和水体的过度抽取。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
三、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如化肥生产、农机作业等。
因此,高效利用和保护能源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推广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鼓励农民采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其次,要加强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广高效农机具和生产设备的使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制定能源资源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大对农业能源问题的研究和投入。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需要兼顾生物多样性,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例如,推行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转基因作物的使用。
其次,要加强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的工作,保护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农田生态廊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长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自然资源的供给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环境破坏日益加剧。
因此,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资源的保护1. 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破坏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避免荒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2.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工业和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和大量的污染排放,水质和水量的减少成为了严重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例如加强水源地保护、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同时改善农业用水的使用方式和减少污染的排放。
3. 矿产资源保护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度开采和使用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恶化等。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同时减少矿产品的浪费和损失。
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的基本产业,但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施肥和过度用药等现象的出现,农业生产也会导致环境的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更科学的耕作方式、更环保的农药和肥料、更适应自然规律的农作制度等,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互利共赢。
2. 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关键,但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削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旅游开发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近年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过度开采。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利用规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等。
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通过制定可持续利用规划,我们能够合理分配资源,保持资源的可再生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二、自然资源的现状与挑战当前,全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过度利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但全球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但目前全球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也日益突出。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森林的过度砍伐和非法采伐威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
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但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三、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实践与经验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可持续利用规划,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德国在可持续土地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通过制定土地规划和土地保护法律,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德国还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土地的退化。
什么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什么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介绍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资源。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各种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保护: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预防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地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
4. 大气保护:减少空气污染,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5. 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
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满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合理的自然资源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 能源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水资源利用: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
3. 林业利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木材、草制品和生态旅游等。
4. 渔业利用:合理保护渔业资源,进行渔业捕捞和养殖。
5. 矿产资源利用:开采矿产资源,满足建筑、工业和制造业的需要。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合理的资源管理可以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科学的资源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结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立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不破坏环境,也不影响后代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题之一,下面我将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行简述。
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农业发展首先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要得到合理的利用。
种植作物要合理选用耕地,重视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对于畜禽养殖业来说,要重视对饲料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农业生产中要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减少农田和养殖区的土地沙漠化和固定污染。
在生态系统中,农业要避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可持续农业发展不能仅仅围绕环境保护而停止,更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可持续农业发展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
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出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积极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总结: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更是为了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农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产业,但如何在保证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再利用,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 农作物残体的利用农作物残体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包括根、茎、叶和秸秆等。
这些废弃物经过合理处理和利用,可以用作有机肥料或者生物质能源的原料。
将农作物残体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2. 动物粪便的利用动物粪便是另一种农业生产中产生的重要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养分。
通过科学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将动物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
有机肥料可以替代化肥,减少土壤污染,沼气可以利用于发电或者替代天然气供暖,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3. 农业生产副产品的利用农业生产不仅可以得到粮食和农产品,还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如麦糠、豆饼等。
这些副产品可以用作饲料或者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农业的推广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害虫防治等措施,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的浪费;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源的污染。
3. 农产品加工和贮藏技术的提升农产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损耗和变质,导致资源的浪费。
自然资源知识:生态农业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知识:生态农业与资源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农业方式,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是生态农业得以实现的前提。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证此时此地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保障后代能够持续利用该资源。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态农业要立足于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壤、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资源的保护。
资源的保护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水源、林木、土壤等各类自然资源。
3.实现循环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推崇“农业+养殖+生态”循环的模式,通过种植果树、草本植物等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将秸秆、绿肥、有机肥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生态农业通过种植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配置水肥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发展方式。
通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在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1.农业基础设施的重构。
生态农业推崇以生态原则为基础,实现土地绿化、水资源节约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
生态农业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持续提升。
3.生态平衡的维护。
生态农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生态技术的应用、优秀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多种手段,实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也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有效地保护它们,成为了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种类。
自然资源大致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断再生或循环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一旦被开采使用,在短期内难以恢复。
此外,还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它们都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依靠农业和简单的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少,利用方式也较为简单和原始。
然而,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被广泛开采和使用,钢铁、木材等原材料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这种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过度开采和滥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以煤炭为例,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煤炭的开采和燃烧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快速消耗,还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泄漏事故,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此外,矿产资源的开采还会导致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除了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存在不少问题。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排放等,都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前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自然资源消耗加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
因此,为实现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国家发展目标,推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和关心的话题。
二、自然资源的保护资源的广泛定义包括物质资产和自然资源。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求需要各种物质资产的供应,而自然资源则是组成物质资产的基础。
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既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保障。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
作为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具有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
2017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全国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8个省份、7个区域、36个生态功能区以及445个国家生态保护区。
2. 水资源的保护水是维系生命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也显得格外重要。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一同引起水资源的消耗、污染和破坏。
因此保护水资源,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
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是“华南虎”的保护工作。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高级动物资源,已成为珍稀资源的代表,也是我国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南虎的生态保护区在十大生态系统保护区之列,其范围超过11万公顷。
3.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生态财富,是维系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森林的面积正在迅速减少,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任务。
我国通过整合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发布法规政策等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在2018年生产建设用地指标下达时,国家明确提出要维护生态安全,严格限制非城市建设用地。
什么是可持续性农业?
什么是可持续性农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许多国家正面临粮食安全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持续性农业成为了更加受到关注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持续性农业呢?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可持续性农业的概念、原则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农业。
一、可持续性农业的概念可持续性农业是一种通过保护土壤、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同时符合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优化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并确保农业生产的经济可持续性。
二、可持续性农业的原则1. 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农业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
具体来说,农民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和空气,采用环保技术并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尊重生态平衡。
2. 鼓励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元素。
因此,在可持续性农业中,应该采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方式,例如保留农田的边缘,种植非农作物和休息栏等。
这样可以增加糧食種植的氮肥和光合作用效果,缓解土壤压力和耕作次数。
3. 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在可持续性农业中,应该更加强调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这意味着农民生产的食品必须符合适当的健康和安全标准,并且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有害物质。
同时,生产的食品应该符合卫生标准和食品标签描述,方便消费者判断。
三、实现可持续性农业的方法1. 采用环保技术采用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的农民应该采取环保技术来保护土地和水资源,例如温室盖房、挖掘水沟、农业用水等方式。
2. 使用天然肥料和有机肥料采用可持续性农业生产的农民应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在肥料上使用天然有机肥料和油料等替代物。
3. 支持农民和生产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该提供农民和生产者所需的支持。
例如为农民提供可持续性农业的指导和培训,提供贸易机会等方式。
总结在可持续性农业的运作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是最核心的工作,同时尊重和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和参与社会和经济利益者的合作是可持续性农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山西电大王彤梅2010.4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下了如下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三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和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两类。
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
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本章重点介绍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资源功能是有限的。
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的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传统模式;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选择循环经济的背景1.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四低”:即资源产出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资源产出率低,废气物排放量则高,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变为水蒸汽,又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落到陆地的部分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等途径不断循环往复,称为全球的水循环,其中包括局部的海洋水循环、局部的内陆水循环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29%。
全球水资源总量巨大,为14亿km3,但能真正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少,因为海水占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
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所构成的水危机已威胁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使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都面临着严峻考验。
我国水资源特点1.全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水资源分布不均(1)河川径流地区间分布不均;(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4)各流域人均资源量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洪水泛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微观层面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造成的饮用水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 5 。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300 亿m3 ,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 亿元。
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据估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6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20吨水。
用水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
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
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元。
而我国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状况更不容乐观,目前只有13.8%符合饮用水标准,比较安全的占47.5%,而超过38.6%的属不安全饮用水。
目前,中国有三亿农村人口用水不安全,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对策1.给洪水以出路其具体办法是:加强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退田还湖(河)、疏浚河湖,给洪水以出路;加强分蓄洪区建设,退耕还林;在城市建设中,在采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中,在倾到垃圾时,都不能侵占行洪河道。
2.建设节水型社会3.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4.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这个系统包含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土壤资源土壤是指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地,如耕地、草地、林地、绿化地等。
但是,一般用于种植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才称为农业土壤资源。
据l988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世界有耕地l3.7亿公顷,约占世界土地的10.5%。
世界可耕地资源已垦46%,尚有54%的可供农业开发。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特点现状:1.资源数量到1996年10月31日止,中国有耕地1.3亿公顷,园地1.50亿亩(0.1亿公顷),林地2.27亿公顷,牧草地2.66亿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24亿公顷,交通用地0.055亿公顷,其余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2.资源分布(1)分布区域:中部地区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3.2%,东西部各占28.4%;(2)地形分布:全国耕地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为606万公顷,其中西部地区陡坡地占全国的76.5%。
(3)水利条件:全国无灌溉设施的耕地占耕地总量的60.2%。
(二)特点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4.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的土地资源不足;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6.耕地质量较差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l979年联合国世界荒漠化会议对这一名词提出如下定义:“荒漠化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及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土地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质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地表呈现出以沙物质为主的土地。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严重的环境问题,被称做地球的癌症。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荒漠化面积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占干旱区面积的70%,并且还在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二)我国荒漠化问题1.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截至1999年,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
同时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之势。
2.荒漠化的几种现象(1)沙化在扩大;(2)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并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3.荒漠化原因据对监测结果分析,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有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牧,二是滥樵、滥挖、滥采,三是滥垦,四是滥用水资源。
5.防治荒漠化的对策(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2)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生态移民;(4)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5)调整产业结构;(6)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6.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法和技术(1)推进防治荒漠化工程当前,我国荒漠化防治重点工程分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级重点荒漠化防治工程。
二是区域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
三是示范区建设。
(2)防治沙质荒漠化主要方法即植物防治沙、沙地造林种草、工程治沙和综合防沙治沙。
(3)荒漠化防治技术目前,我国的植物固定流沙技术、干旱绿洲防护林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造林技术、流动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技术、铁路及公路防沙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土壤盐渍化,指可溶性盐,如钠、钾、钙、镁等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等在土壤中积累,使土壤形成盐土或碱土的过程。
一般表层20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的称盐土。
第四节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系指地球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生物群落的总和。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将生物资源定义为:对人类具有实际和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生物资源有两大基本特征,即它的可更新性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或种群之间基因的遗传变异。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
据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的最新统计,世界上生物的数量约500万到3000万种,已被鉴定出的约有170万种,其中昆虫7.5万种,脊椎动物4.1万种,其他还有无脊椎动物、菌类、藻类及微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