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活动背景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

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政治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高考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自主复习成果展示:本课知识体系:知识复习过程当堂练习:1.(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2.(20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学后反思:课后练习:1、“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

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

”温总理演说中对伏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兼容并蓄D、革故鼎新2、2005年4月27 日,4000多片和田美玉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武则天时期秘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秦始皇陵的最新发现……全国15个省,5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213件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集体亮相,上述文物真品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③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④书写了新时期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④D.①③3、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目标导航:重点: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难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法:用汉字和历史典籍阐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自主探究:1、阅读P62探究材料,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并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历经沧桑、代代传承?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和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为世界所仅有。

3.如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四、随堂闯关1.(2008 江苏 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 包容广纳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2.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

汉代简牍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表明()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五、作业评价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目标导航重点:1、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方法:列举事例,感悟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2)

高中教案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提示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天津高考·2 2012海南高考·17 2012安徽高考·7 2011江苏高考·21 2011广东高考·31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要注重本单元知识与历史现实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史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命题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1 (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题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第三层,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也激发起了学生了解了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涌天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高中生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的冷眼相看,采取蔑视和逆反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是逾越心理、情感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的中心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选取真实、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文化生活的现实出发,讨论、思考、探究、归纳、整理,以严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3.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6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其意义,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落实策略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理解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短片:《中华世纪坛序》和朗诵《华夏文明之歌》,配一组从古代至近代的文物、古董的图片。

(板书标题)【导语】一组从远古到近代文物古董组成的精美画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大气磅礴的朗诵,和着说唱历史的放歌,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画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呢?这就是我们第六课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二:图片导入展示图片。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也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方式三:话题导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颂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教学地位分析本课时既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和具体化,又是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逻辑起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重点、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二)难点:(1)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设计思想: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通过设计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情境,提出要求,引导同学动脑,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把维扬文化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契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使抽象的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

四、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这些图片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

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 ,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

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即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

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课件展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准备1、由学科课代表组织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2、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3、自习时间,结合预习案预习本框知识。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采取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提问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的特点?(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情景导入】由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预习情况反馈】对自习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已达到表扬先进,激励落后的效果。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代表领学本框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探究活动】学生结合探究一归纳: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1、巩固、完善预习案,思考课堂探究案。

2、梳理自己疑问,准备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时间:5——8分钟教师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与展示点评要求,学习按要求做好讨论。

内容:活动一: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活动二:(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展示点评要求:(见课件)教师归纳点拨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概述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第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深刻地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本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熏陶。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成为中流砥柱。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本单元的第1课,也就是第六课。

第六课引导学生一同感受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非凡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自觉地肩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就是本单元的第2课。

结合中华民族数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启发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不竭力量之源;结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树立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2. 掌握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和探索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 发现现实中中华文化的问题和挑战,思考应对之策。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了解文物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3. 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探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思考中华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 探究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3. 思考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利用多种资源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 分组研究、讨论与汇报,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1. 幻灯片展示、图片解说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活动设计:文化讲解、文物展示、茶道表演、中国结制作等。

3. 课堂游戏:文化知识竞赛、答题闯关、口语对话等。

【教学内容】第一课文化丰厚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2.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元素,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和史实。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强化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历史文化的概述,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3. 基本的文化常识和史实,如国家的名称、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等。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2. 如何在简洁明了的讲解中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准备好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并检查课堂辅助工具的演示效果。

Part 1 导入环节1. 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询问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介绍,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2. 通过回顾历史和文化,启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请学生自行或分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以下事实:-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点拨:“相关链接”描述了我回汉字的发展过程。方言、民族的多样化与汉字的统一性,深刻表述了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凝聚力中的巨大作用。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教学重、
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记录了中华文字的字体发展演变,传承了中华民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①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3)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父系?
◇探究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课堂探究:(1)忆一亿,17、18世纪的地界发生哪些变化?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吏书其籍.我固的史书其籍种类多、规模大、存留丰富、影响深远,记戴传承中隼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