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过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典型天气梅雨实习报告

典型天气梅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梅雨,又称“入汛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季节性降水现象。

每年的6月至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进入梅雨季节,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于2023年在某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梅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 掌握梅雨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分析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提高自己的气象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梅雨的形成机制和特点1. 形成机制:梅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变动以及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

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加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降雨带。

2. 特点:梅雨期间,降水频繁,雨量较大,持续时间长。

雨势以间歇性降雨为主,有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二)梅雨预报1. 基本方法:梅雨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卫星遥感、雷达观测等多种手段,结合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2. 技巧:在预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变化,分析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流性降水的发展趋势。

(三)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有利影响:梅雨期间,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 不利影响:梅雨期间,降水频繁,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 学习梅雨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等方式,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特点、预报方法等。

2. 参与预报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梅雨预报工作,负责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协助预报员进行预报。

3. 实地调查:为了了解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需求和遇到的困难。

4. 撰写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我根据实习内容和所学知识,撰写了这份实习报告。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梅雨,又称“入汛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特有的气候现象。

江淮梅雨是梅雨季节中最具代表性的天气过程,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范围广。

为了深入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我们于2023年6月至7月期间进行了江淮梅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2. 掌握梅雨期间气象预报和预警技术;3. 学习梅雨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的影响;4. 提高应对梅雨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梅雨的形成机制1. 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梅雨期间,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2. 副高西伸北跳:副高西伸北跳是梅雨形成的主要动力,使暖湿气流增强,有利于梅雨锋的形成和发展。

3. 梅雨锋的形成:在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交汇处,形成梅雨锋。

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4. 降水条件: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形成连续性降水。

(二)梅雨的影响1. 农业生产:梅雨期间,连续性降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也可能导致农田渍涝、病虫害加重等问题。

2. 交通运输:梅雨期间,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容易导致道路积水、交通拥堵等问题。

3. 人民生活:梅雨期间,湿度大、气温高,容易引发感冒、皮肤病等疾病。

(三)梅雨的预报和预警1. 气象预报:通过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梅雨的形成、发展和结束时间进行预报。

2. 预警发布:根据预报结果,发布梅雨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四)梅雨的防治措施1. 农业方面:合理安排播种期,加强农田排水设施建设,减轻渍涝灾害。

2. 交通运输方面:加强道路养护,提高排水能力,确保交通安全。

3. 人民生活方面:做好防暑降温、防潮防霉等措施,确保身体健康。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江淮梅雨实习,我们对梅雨的形成机制、影响及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分析报告(发霉)

分析报告(发霉)

分析报告A:对于"霉点"这种现象,主要是潮湿高温的环境引发。

物料类型:电镀塑料不良现象:两端出现"霉点" 示意图:如附件。

背景:此料5/17于广东供应商生产,5/30 湖北厂IQC检验OK,原定6月初某新产品试线使用,因客户未同意试线而一直库存至7/4上线时发现两端出现"霉点",不良率100%。

厂商告知生产制程无任何改变。

分析:1. "霉点"是现象,实质是金属电镀层被氧化和腐蚀。

2. 这种现象是电镀业界常见的不良,主要原因还是潮湿环境所致。

从机理上分析,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金属表面通过毛细吸附作用会产生一层均匀而细薄的水膜,再加上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形成凝露,继而形成微电池,属电化学腐蚀。

因为此种凝露现象所形成的电解液,酸性低,体积(或数量)较小,分布均匀,所以腐蚀程度较轻。

从不良现象来看,"霉点"只出现在没有贴着透明胶纸的两端(物料是并列贴在透明胶纸上的包装方式),正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

而贴着透明胶纸的面无"霉点"现象。

3. 此料存放在湖北的时间(5月底到7月初)正好碰上梅雨季节。

梅雨出现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当时湖北厂仓库尚处于建设中,无温湿度管控。

4. 从金属腐蚀学理论分析,决定金属耐蚀性的因素有3个,即金属本身、介质特性和环境条件,因此改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 提高部件的耐蚀性:电镀件增加镀层厚度、改变镀种等,不仅会大幅度提高成本,还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

b) 更改包装:使用真空包装,直接隔绝外界环境的影响。

成本高,比较难。

c) 改善储存环境:环境条件决定着介质特性,自然温度和湿度无法调控,但可以改善。

从行业实际情况考察,完全杜绝物料接触湿气不太可能,但如果存储环境得到改善,通风性好,很快水气就蒸发掉,也会有效阻止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关于梅雨的研究报告

关于梅雨的研究报告

梅雨的研究:起源、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梅雨的起源
梅雨是一种季节性的自然现象,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据研究表明,梅雨起源于侏罗纪时期,距今已有数百万年的演变历史。

梅雨的形成是由于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极高,容易形成降雨。

同时,梅雨季节还受到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二、梅雨的影响
梅雨季节的到来,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梅雨季节的降雨过程比较集中,水量较大,容易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梅雨季节的到来,会使气温下降,湿度增加,衣物、家具等容易受潮、霉变。

此外,梅雨季节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活动安排,因为降雨天气会影响人们的户外运动和旅游。

三、梅雨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梅雨季节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加强天气预报和监测,及时发布梅雨警报,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水库、河道拓宽、排水系统等,以便在梅雨季节时能够及时排泄雨水,防止洪水的发生。

此外,人们还采取了一些科技手段来应对梅雨季节的影响,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来发电,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四、结语
梅雨季节是一种季节性的自然现象,对其研究和应对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对梅雨的起源、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梅雨季节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

二十四节气中的梅雨季节气候分析

二十四节气中的梅雨季节气候分析

二十四节气中的梅雨季节气候分析梅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

在这个季节,潮湿的气候常常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扰。

本文将对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梅雨季节的定义和起始时间梅雨是指从农历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之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的一个季节,标志着梅花的盛开和暑气的逼近。

梅雨季节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二、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1. 高温多湿:梅雨季节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多以30摄氏度以上为主。

同时,由于水汽蒸发和大气湿度的增加,梅雨季节的湿度较大,人们会感到闷热和不适。

2. 多雨天气:梅雨季节是雨水集中的时期,每年都是降雨量最多的季节之一。

在梅雨季节,常常伴随着阵雨、雷雨等强降水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3. 多雷电活动:由于湿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梅雨季节的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灾害也容易发生。

人们在梅雨季节要注意防范雷电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4. 多雾天气:梅雨季节的湿度高,会出现较多的雾天气。

雾天气会对交通安全和能见度造成影响,人们需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5. 梅雨持续时间较长:梅雨季节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会持续40天左右。

在这段时间内,人们需要做好防潮、防雨和防暑工作,保障身体健康。

三、梅雨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服装选择:梅雨季节的气候多湿,人们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物,以便在湿热的天气中保持舒适。

2. 防雨措施:由于梅雨季节的降雨较多,人们在外出时需随时携带雨具,做好保护措施,以防雨水淋湿衣物和其他物品。

3. 防暑降温:梅雨季节伴随着高温天气,人们应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中暑等热射病的发生。

4. 防雷电:梅雨季节的雷电活动频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空旷地段和高大建筑物,确保自身的安全。

5. 防雾保障出行安全:梅雨季节的雾天气多,给交通出行带来困扰。

梅雨实习报告

梅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梅雨,作为我国江南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每年都会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梅雨现象,提高对气象变化的认知,以及提升自己在气象观测和预报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6月至7月期间,在XX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梅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理解梅雨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学习梅雨期间气象观测和预报的方法。

3. 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梅雨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梅雨的相关知识,包括梅雨的定义、成因、特点、影响等。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座和与导师交流,我对梅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气象观测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梅雨期间的气象观测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 每日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

2. 观测云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判断云的发展趋势。

3. 使用自动气象站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

(三)气象预报制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梅雨期间的气象预报制作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历史气象数据,了解梅雨期间的气候特点。

2. 利用气象预报模型,对梅雨期间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测。

3. 编制气象预报报告,包括降水预报、温度预报、风力预报等。

(四)实习总结与反思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1. 气象观测和预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团队协作在气象工作中至关重要,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3. 梅雨期间,气象灾害频发,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梅雨实习,我收获颇丰: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增强了对气象变化的认知,提高了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气象事业的学子,我有幸在今年的江淮梅雨季节,前往XX气象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江淮梅雨的气候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也亲身体验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和付出。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我国气象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江淮梅雨气候特点江淮梅雨,又称“入汛”,是我国东部地区特有的季节性降水现象。

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江淮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形成梅雨季节。

此时,降水量大、范围广,湿度大、气温高,天气阴沉、多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形成原因江淮梅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暖湿气流向北推移;其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为梅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再次,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产生大量降水;最后,江淮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利于梅雨的持续和发展。

四、社会经济影响江淮梅雨对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梅雨季节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另一方面,梅雨带来的大范围降水、强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导致农作物受灾、房屋损坏、交通受阻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五、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江淮梅雨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深刻体会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多次气象观测、资料整理、预报分析等工作,亲眼见证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六、结语总之,这次江淮梅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气象知识和实践能力,也激发了我对气象事业的热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梅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正常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

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早梅雨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

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

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

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

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

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

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

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迟梅雨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

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总结

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总结

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总结2023年汛期气象服务总结1一、天气实况汛期(5月~9月)金寨县总降水量928.1毫米,接近常年(921.3毫米),梅雨期降水相对集中,灾害性、突发性过程显著。

降水日数65天,总日照时数908.2小时,与常年持平。

今年汛期共有2个台风对我县产生影响:“纳沙”和“海棠”,对我县均未造成明显灾情。

汛期平均气温25.2℃,较常年同期偏高0.7℃。

高温日数25天(日最高气温≥35℃),比历史同期偏少12天;汛期内日极端最高气温41.2℃,位居历史第三位。

今年我县6月30日入梅,较常年偏晚14天,7月12日出梅,与常年持平(历年平均6月16日入梅,7月10日出梅);梅雨期12天,较常年偏短13天。

平均梅雨量178.4毫米,比常年(317.7毫米)偏少四成。

梅雨期间,共出现2次明显降雨过程:6月30日-7月1日全县大部; 7月9日位于我县中西部。

7月12日出梅后,我市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主要呈以下特征:一是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平均高温日数24天,较常年偏多7天;二是高温范围广,强度强,22-27日副热带高压明显增强,最高气温普遍在37℃以上,部分地区超过40℃。

受连续高温少雨影响,部分农作物受灾,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我县出现两段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分别为7月22日~8月2日和8月11~19日;出梅后至9月30日平均累计降水量199.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五成。

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后期受双台风“纳沙”和“海棠”影响,气象干旱有所缓解。

此后8月以间歇性降水过程为主,9月出现两段较明显连阴雨天气,分别是8月29日-9月11日和9月19-30日。

二、应急响应今年汛期期间,我县共启动5次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暴雨3次、台风1次、高温1次),分别是:6月9日10时30分至11日10时30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6月22日10时30分至24日8时30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6月30日10时30分至7月3日9时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7月7月24日15时至30日10时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Ⅲ级应急响应、7月30日17时至8月4日12时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2009年6月皖南梅雨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2009年6月皖南梅雨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5 水汽来源
为验证降水区的水汽来源, 选取此次降水过程 中降水量最大的铜陵作为后向轨迹的终点, 研究降 水过程中水汽的来源。 H Y S P L I T版 本 4是 由 美 国 国 家 海 洋 大 气 局 ( N O A A ) 等开发的具有处理多种气象输入场, 多种 物理过程和不同类型排放源的较完整的输送、 扩散 [ 1 1 ] 和沉降的综合模式系统 。这个模式通常用来跟 踪气流所携带的粒子或气体移动方向, 可以实时预
第 3期
苏继峰等: 2 0 0 9年 6月皖南梅雨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3 5
速度剖面 图。由 图 2 a可 见, 除了在近地层有微弱
的下沉运动之外, 其他高度均有非常明显的上升运
图1 2 0 0 9年 6月 2 7日 0 8 : 0 0不同高度风场和高度场
动。世界时 2 8日 1 0时、 2 9日 0 5时和 3 0日 0 0时分 别有 - 0 2 5 、- 0 3 5h P a / s 和- 0 4h P a / s 的负值中 心。表明在这段降水时间内, 大气的上升运动很强 烈。涡 度 和 散 度 的 剖 面 图 ( 图2 b和 图 2 c ) 显 示, 2 8 —3 0日 5 0 0h P a 以下均为正涡度和负散度, 2 8日 1 2时、 2 9日 0 6时和 3 0日 0 2时在 6 0 0h P a 与5 0 0h P a
1 5 0 0 m高度的平均后向轨迹有两条, 一条来自孟加
图5 2 0 0 9年 6月 2 6 —3 0日不同高度平均后向轨迹分布
拉湾经 过 北 部 湾 到 达 降 水 区, 另 一 条 来 自 南 海。 20 0 0m高度的平均后向轨 迹 有 4条, 可以分为两 类, 与 15 0 0m 高度的轨迹类似。25 0 0m 高度的平 均后向轨迹有 3条, 也可以分为同样的两类。 距离地面 2k m 左右高度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 水汽一部分经过青藏高原南侧通过偏西气流进入降 水区, 另一部分通过偏南气流进入降水区, 这与谢齐 [ 4 ] 强 江淮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结 论一致。 采用 Mi c a p s 常规资料, 利用客观诊断分析图形 [ 1 4 ] 系统 制作 8 5 0h P a 平均水汽通量图( 图6 ) , 对模 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表明: 降水期间的水汽大值 区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并且随着时间 的发展, 大值区逐渐向东向北推移, 在偏西气流的引 导下沿着副热带高压外围向降水区输送, 与水汽来 源的模拟结果符合。

武汉2011年6月18日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武汉2011年6月18日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第43卷增刊(1)2012年6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3,Supplement (Ⅰ)June ,2012收稿日期:2012-02-10作者简介:胡迪,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航空气象预报工作。

E -mail :hudi1998@yahoo.com文章编号:1001-4179(2012)S1-0087-03武汉2011年“6·18”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胡迪(民航中南空管局湖北分局,湖北武汉430302)摘要:为了减少特大暴雨对城市造成的各种损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每6h 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等探测资料,对2011年“6·18”武汉市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结构,物理量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解析了此次特大暴雨的成因,有关结论可为提高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梅雨锋;低空急流;中尺度系统;特大暴雨;武汉中图法分类号:TV122.1文献标志码:A2011年6月18日(以下简称2011年“6·18”),受大气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梅雨锋系统的共同影响,湖北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其中鄂西和鄂北地区以大雨为主,局地暴雨,而武汉市所处的江汉平原地区则普遍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

据湖北省自动气象站的资料,6月17日21ʒ00 18日20ʒ00(北京时,下同),全省共计有28站出现暴雨、20站出现大暴雨、3站出现特大暴雨。

其中武汉市黄陂区武湖站和新洲区潘塘站的降水量分别达到了243mm 和212mm 。

此次特大暴雨造成了武汉市区内多处严重的道路渍水、交通堵塞、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暴雨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产物。

一些研究发现,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一系列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引起的。

而南方汛期暴雨的一种常见天气尺度系统配置是,西风带低槽携带冷空气南下,与低纬度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中低层切变和地面锋面,从而在切变线和锋面附近产生暴雨。

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

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

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摘要利用NcEP/NcAR逐日和6h再分析资料及站点降水资料,对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①2017年浙江省梅汛期形势较典型,降水量较常年平均偏多30%,其中有2次强降水过程;②在对流层中层,属单阻型形势,低纬副热带高压西伸,120°E的副高脊�位置在20°N左右;③在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提供了高空辐散形势,在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北输送,为梅雨区提供了水汽;④通过对2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发现,在涡度、散度场上,低层为正涡度和负散度,高层为负涡度和正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垂直速度场上,强降水时段出现整层的负速度,即整层为上升运动;在假相当位温上,梅雨锋区等θse 线水平分布密集,垂直方向上则梯度很小。

关键词梅汛期暴雨;大尺度;环流特征;浙江省;2017年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编号1007-5739(2018)22-0213-05AbstractUsingtheNcEP/NcARday-by-dayand6-hourreanalysisdataandsite precipitationdata,thelarge-scalecirculationcharacteristicsofrainstormsinZhejiangProvincedu ringthemeiyuperiodof2017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①ThesituationofmeiyuperiodinZhejiangin2017wasmoretypical,withprecipitationmorethan30%higherthantheannualaverage,includingtwoheavyprecipitationprocesses.②Inthemiddletroposphere,thecirculationsituationwasasingle-blockinghightypeandthewestPacificsubt ropicalhighinlowlatitudebecamestrongerandstretchedwestward.Theridgeat 120°Ewaslocatednear20°N.③Intheuppertroposphere,southAsiahighprovidedadivergentsituationandinthelowertroposphere,thewatervaporfromBayofBengalandSouthchinaSeawastransportedtomeiyu rainstormregion.④Throughthephysicaldiagnosisofthetworainstorms,itwasfoundthatinthevorticitydivergencefield,positivevorticityandnegativedivergencewereinthelowerlayer,negativevorticityandpositivedivergencewereintheupperlayer,convergencewasinthelowerlayeranddivergencewasintheupperlayer.Inthev erticalvelocityfield,negativevelocityofthewholelayeroccurredintheperiodofheavyprecipitation ,thatwas,thewholelayerwasascending.Atthepseudo-equivalenttemperature(θse),theθselineinmeiyufrontareawasdenselydistributedhorizontally,whilethegradientintheverticaldirectionwasverysmall.keywordsrainstormduringthemeiyuperiod;large-scale;circulationcharacteristic;ZhejiangProvince;2017浙江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随着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整,全省进入梅雨季节。

海盐地区梅雨气候特征分析

海盐地区梅雨气候特征分析

海盐地区梅雨气候特征分析摘要:利用海盐县1973-2019年47年梅汛期的逐日气象资料,对海盐地区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梅雨强度、入梅日期、出梅日期等要素年际差异大,入梅迟的年份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迟的年份梅雨强度易偏强。

本文还对影响海盐梅汛期降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字:梅雨气候特征副热带高压1引言梅雨是我国江淮流域的特征性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过程中东亚大气环流由春到夏过渡节的产物。

初夏浙北常处在副热带高压西北缘,受高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影响,在锋带上不断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阴雨连绵,时降大到暴雨,此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俗称“黄梅雨”。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但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大暴雨程度。

梅雨结束以后,主要雨带北跃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雨量显著减小,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升高,天气酷热,进入盛夏季节。

2海盐梅雨特点分析海盐县域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缘,处于中、北亚热气候带的过渡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它的西、北与浙北平原相连,而东南濒临杭州湾,特殊的海陆地理配置和热力特性差异,使海盐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色。

海盐气候总的特点: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候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资源丰富。

冬夏时间较长,而严寒和酷暑较短,“热、光、水”同步增减,但降水分布不匀。

时有气象灾害发生。

气候受海洋水体的调节,较周边县市比,具有气温年日交差较小、冬暖夏凉和风力资源较丰富等特征。

表1 海盐1973-2017年梅雨基本资料年份入梅日出梅日梅雨量(mm)梅雨日经历日数大雨日暴雨日1 9736.166.29233.41314401 9746.107.18245.82839201 9756.177.6148.9182101 9766.167.14103.31829101 9776.137.1102.91419001 9786.96.2459.41216001 9796.207.10139.61621101 9806.107.16190.82537101 9816.277.232.766001 9826.157.4279.6162411 9836.207.17410.82528331 9846.137.7290.41625411 9856.247.580.1912101 9866.197.8129.3142001 9877.17.842.168001 9886.156.29168.1115111 9896.157.1281.51417321 9906.237.3126.711011 9915.196.20487.6344511 9926.147.4332.21521321 9936.137.9335.6227311 9946.86.23425.31315251 9956.37.8521.52435441 9966.37.16399.12644511 9976.217.15381.21623331 9986.167.2124.41117101 9996.77.19648.6343542 0006.197.461.9816102 0016.106.27355.41118422 0026.197.10256.71521312 0036.236.3076.457102 0046.157.1187.91327102 0056.106.287.0519002 0066.136.1822.636002 0076.237.11104.6719102 0086.87.4375.41927212 0096.207.874.0119102 0106.177.17381.4223502 0116.106.26315.21516232 0126.176.29294.1112122 0136.77.1246.71624032 0146.177.7185.5152312 0156.77.12389.72635632 0166.117.5268.2225412 0176.97.5338.71726552 0186.207.8246.71219312 0196.177.17378.516342从表1可以看出,海盐地区每年梅雨的起止时间、长度、降水量等相差很大。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实习报告-梅雨天气过程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实习报告-梅雨天气过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2018 -2019 学年第1 学期梅雨天气过程时间2018.11.23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过程概述(请在此部分简要概述此次梅雨天气过程及造成的天气影响等)2012年7月13—14日的天气过程具有十分典型的梅雨形式,短波槽、低空急流、西南涡、江淮气旋等系统叠加有利于降水的持续。

(1)7月13日20时,高层维持稳定的形势,冷空气、上升运动、暖湿空气的输送持续;低层西南急流、切变线提供水汽的上升运动;地面出现准静止锋和江淮气旋,出现大片降水以及暴雨。

(2)7月14日08时,高层继续维持稳定的形势,短波槽稍稍东移;低层西南急流、切变线加强,西南涡东移;地面准静止锋和江淮气旋东移,产生更大范围的降水。

在13-14日,江苏省沿江和江淮之间迎来了2012年出梅之前最后一次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

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强度大的特点。

受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泰州、盐城、镇江、无锡等地出现大面积农田积水、设施农业受损、果树倒伏、水产养殖漫塘等。

二、此次梅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的演变(可具体细分为高空和地面形势)200hPa上江淮流域均处于南压高压的东北象限,有利于对流层高层的辐散气流的流出,而在江淮流域的北侧则存在一高空急流。

在500hPa上,50°~70°N之间的西风带上维持着稳定的两个阻塞高压,中间是一个宽广的低压槽,中纬度的西风气流带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副高稳定在30°N以南。

在850hPa上,低空急流、切边线、西南涡叠加。

地面上出现江淮气旋和准静止锋。

下面具体分析各层的环流形势:2.1 对流层上部(200hPa)7月13日,南压高压从高原东移(图1),位于长江流域上空,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压脊位于30°N以南。

江淮流域上空维持一个暖性反气旋,在此反气旋维持的同时其北侧有明显的高空西风急流。

江淮流域位于南压高压的前部风向切变最强处,且也位于西风急流的右侧,因此这个区域高层辐散作用明显,高层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江淮梅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江淮梅雨

实习三2012年7月13日典型梅雨过程分析一.天气概述2012年7月13-14日江淮梅雨具有典型的梅雨环流特征500hpa高纬具有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阻高及长波槽,中纬具有短波槽,低纬具有印缅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度附近。

850hpa具有明显的风切变线,低空急流以及西南涡,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稳定少动。

地面具有气旋及准静止锋此次江淮梅雨是2012年出梅前最后一次大范围降水,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此次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强度大等特点,受此次降水影响,江苏部分地区有洪涝灾害。

二.天气过程分析7月13-14号500hpa高空图上,高纬地区形成稳定的双阻高,东阻位于鄂霍次克海,西阻位于乌拉尔山,在东亚地区形成显著的东亚倒Ω流型,长波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

长波槽与阻高配合,引导冷空气沿河西走廊南下,进入我国。

低纬地区印缅槽槽前西南风,与西伸的副高想配合,使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池的暖湿空气输送至江淮流域,与西北方向的干冷空气汇合,形成梅雨锋。

中纬地区的短波槽的形成,使得槽前形成正涡度平流,促进西南涡的形成与发展。

另外我国东北上空存在一与极涡分裂开的切断低压,东北冷涡,是一深厚系统,暖平流侵入导致了东北冷涡的消亡,冷暖空气的交汇给东北地区带来大范围的降水。

13-14号850hpa高空图上有明显的江淮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呈东北西南走向。

低空急流风速达22m/s,位于南京上空。

从13号20时到14号20时江淮切变线稳定少动。

形成暴雨的机制除了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充分的水汽供应还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形成此次暴雨的两大系统,低空急流和江淮切变线稳定少动,持续时长超过24小时,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

西南涡受短波槽和切变线的影响移出沿切变线移动。

副高北侧的西南气流为西南涡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提供高空的辐散的环流场。

江淮切变线与低空急流叠加在一起同时提供了较强的辐散上升气流。

关于梅雨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梅雨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梅雨的研究报告范文梅雨是指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月至6月间。

梅雨期间,降水量比较多,天气阴沉湿润,气温较低,人们常说的“细雨蒙蒙”就是形容梅雨天气的。

梅雨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梅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梅雨的形成与南海季风有密切关系。

南海季风是指冬季北半球的冷高压和夏季南半球的暖高压之间,形成的一种风向、风速和气温季节性变化的风系统。

南海季风的活动使得水汽从南海蒸发上升并穿越山脉,然后形成云层,最终导致了降水。

而梅雨则是南海季风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梅雨期间,南海季风的活动非常频繁,导致水汽的不断上升和云层的不断形成。

这些云层在地形的影响下,常常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雨带。

由于梅雨期间的天气阴沉湿润,气温较低,大气中的水汽不易散发,导致了较长时间的降水。

这种降水形式与一般的雷雨不同,不像雷雨那样短暂而剧烈,而是持续而细腻的细雨。

梅雨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梅雨期间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量的梅雨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过多的降水则会导致农作物受淹甚至倒伏,影响产量。

此外,梅雨期间的湿润气候也容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给农民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困扰。

梅雨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梅雨期间的天气阴沉湿润,气温较低,人们容易感到潮湿和寒冷。

此外,梅雨期间的降水较多,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

因此,在梅雨季节,人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更好地应对梅雨期间的影响,科学家们对梅雨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观测和记录梅雨的时间、频率、降水量等指标,分析南海季风的活动规律,探讨梅雨与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减少梅雨带来的不利影响。

梅雨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社会影响。

科学家们对梅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梅雨带来的影响。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江淮梅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江淮梅雨是我国夏季常见的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苏、安徽等省份。

梅雨期间,降雨量充沛,湿度大,天气多变,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梅雨天气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于2023年在江淮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江淮梅雨的天气特点、成因及影响。

2. 学习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3. 提高应对梅雨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实习内容1. 气象观测在实习期间,我跟随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员学习了气象观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我们主要观测了气温、湿度、降雨量、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数据记录和传输的流程。

2. 数据分析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了解了江淮梅雨的气候规律和特点。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利用气象模型进行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

3. 梅雨影响评估通过对梅雨期间天气状况的观测和分析,我对梅雨对农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了解到,梅雨期间,农作物易受病虫害侵害,交通运输受阻,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4. 应急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应对梅雨期间的突发天气事件。

例如,如何应对暴雨、洪涝等灾害,如何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援等。

四、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实习,我对江淮梅雨的天气特点、成因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气象科学素养。

2. 技能收获:掌握了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应急处理等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3. 经验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增强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江淮梅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气象科学的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应对梅雨等极端天气现象贡献自己的力量。

梅雨复盘整改情况报告

梅雨复盘整改情况报告

梅雨复盘整改情况报告一、梅雨复盘整改开头二、梅雨复盘整改组织情况(即准备工作)三、梅雨复盘整改情况报告四、进一步梅雨复盘整改成果巩固一、梅雨复盘开头1一般介绍巡察组巡察情况)例:9月32日吏部尚书巡蔡组到乌托邦王家大宅开展第一轮巡察指导工作,巡察组列席了xxx专题xx会,认真检查台帐资料,与xx开展交心心,对XX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也可以直接写本单位重视巡察积极整改的情况)按照产部尚书第二次巡回指导反馈情况,高度重视,积及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原因、查找症结,从严从实抓好每一项整改任务。

目前,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二、梅雨复盘整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准备啥?点小提示:高度重视专题会议责任分工科学谋划:定期督查制定方案对标清零制定清单联动机制(选三个即可,不是重点内容,无需篇幅太长)三、梅雨复盘整改情况针对xx反馈意见中指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截止目前,X类x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接下来格式固定,翻文件照搬即可)(一)关干“XxXx(抄反馈意见文件中)”的问题:已整改。

(整改措施)一是深入推进学习。

二是加强领导,确保进度、。

三是进一步加强台账分类管理。

四。

梅雨复盘巩固整改成果1围绕问题整改后,如何长效保持例:持续推动x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

(巡察的专项工作中的其它工作内容)例:进一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结整改情况,指明下一步方向)例: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结尾回不得)如果有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结尾提出,并写明无法立即整改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标明整改时限。

梅雨天气实习报告

梅雨天气实习报告

梅雨天气,又称“入汛”,是每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

这段时间,天气多变,阴雨连绵,湿度大,气温适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了解梅雨天气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我于2021年6月参加了某城市气象局组织的梅雨天气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梅雨天气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习气象预报和预警的基本方法;3. 增强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4. 提高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三、实习内容1. 参观气象局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气象局的各个部门,了解了气象预报、观测、研究等工作。

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梅雨季节如何保障城市安全。

2. 学习气象知识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梅雨天气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梅雨天气是由副热带高压和江淮准静止锋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湿度大等特点。

3. 气象预报和预警我们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值预报等。

在梅雨季节,气象局会根据观测数据,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4. 应对突发天气事件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基本流程。

当发生强降雨、洪水等灾害时,气象局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气象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了对气象工作的理解。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与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应对突发天气事件的能力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天气事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4. 深化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实习让我更加了解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气象工作的兴趣。

五、实习体会1. 梅雨天气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梅雨天气期间,城市交通、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容易受到损害,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 2 学期梅雨过程实习报告姓名夏新露一、本次梅雨过程对天气的影响
199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大暴雨。

包括三次暴雨过程,从5月持续到7月且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上旬,为常年江淮梅雨期。

7月3日,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现大范围降水,降水。

区域呈东—西狭长带状分布,且相邻雨带上降水分布不均匀,其中广东、江西一带出现了强烈的江淮气旋,导致冷暖锋附近出现降温、大风、暴雨等剧烈天气现象。

成片暴雨区西至汉口东达东台,南到安庆,北达盱眙。

4日福建一带出现了标志性的梅雨准静止锋,锋面两侧温差较小,湿度梯度大。

上海、苏州附近有雷暴区,出现强对流天气,降水量明显大于周边地区,风速大于雨带其他地区。

雨带内位于宜昌南雷暴高压附近温度约22摄氏度低于附近其他地区。

5日随着雨带逐渐东移北伸,长江中下游流域到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岛南部均有大范围降水。

雨带内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22mm,雨带内降水强度小幅增加,雷暴天气消失。

二、3~4日各层环流形势
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梅雨的开始与这个地区温度而持续的西南季风的建立一致。

下面具体分析高空环流形势:
1、对流层上部(100百帕):
●南亚高压从高原东移,位于长江流域上空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高压脊
位于30°N以南)。

江淮上空维持一个暖性反气旋,在此反气旋形成的同
时,其北侧的西风急流和南侧的东风急流也有明显加强的现象。

这是因
为反气旋环流加强了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

长江中下游处于这个大高压
的前部风向切边最强处,因此这个区域高层辐散作用最明显,高层辐散
低层辐合,造成强烈上升运动,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
件。

2、中层(500百帕):
●从3日08时开始,高纬已经形成了双阻型阻塞高压。

西阻位于乌拉尔山
及其以西整个欧洲地区,此高压系统3-4号整个中心强度有微小减弱但是仍然稳定。

东阻高位于颚霍次克海附近,稳定少变。

两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35°N~40°N处是一支较平直的西风气流。

在贝加尔湖西面的大低槽内,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低纬偏南气流交汇,极易形成降水。

●7月2日起,中纬度高空是平直强西风气流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
移。

3日巴尔喀什湖东侧和贝加尔湖出现了两个稳定浅槽。

图中可见高原
以及其东部也存在两个疏散的短波槽,两槽渐渐合并,故将加强发展。

位于华北平原的短波槽快速移动,4日08时已经入海。

北边的高压脊前
的西北气流和副高西南气流仍有汇合,可产生降水。

4日形成了西南涡,促进梅雨天气过程的发展。

●西太副高呈带状分布,其脊线从日本南部至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
走向,在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在孟加拉湾一带有一
个稳定低压槽存在。

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将洋面暖湿空气
向北输送,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一范围宽广的气流汇合区,有
利于锋生并带来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2、低层(850百帕):
●高纬阻塞高压:高纬仍是稳定的双阻型阻塞高压,高压系统位于乌拉尔
山和贝加尔湖附近,高原东部短波槽发展东移。

●切变线和低涡:低空江淮切变线为东北-西向,3号江淮切变线上有低涡
位于华北平原处,此外3号日本岛南部-朝鲜半岛南侧风有切变线,切
变线以南有以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雨带主要位于低空急流
和700hPa之间。

3-4号切变线继续东延伸,从汉口到日本岛这一带准东
西向切变,低涡沿切变线东移到海上且强度略有加强,在低涡东移过程
中,降水和低涡移动一致。

从温度场和高度场的配置来看,3号低涡中心
为冷中心,属于深厚系统。

●宽广的西南低空急流出现在切变线以南与之近乎平行,有利于输送水汽,
水汽通量幅合,产生上升运动,因而降水常常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切
变线以南。

3、地面:
●江淮流域出现梅雨锋(准静止锋控制),此时江淮气旋已生成,位于低涡
东南方向,梅雨锋从低压中心延伸出来。

梅雨锋很稳定,两侧冷暖空气
温度差异不大,主要表现在湿度差异大,并且降水区域在南北方向上很
狭窄,但是降水强度比其他季节强烈得多。

江淮气旋在高空短波槽和低
涡的影响带动下也会发展并东移。

由于受高空短波槽和中空低涡的影响,锋面会产生波动,在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造成强降水。

到了7
月4号锋面进一步向东延伸,影响范围增大,气旋系统移动到海面。


雨锋偏在雨带暖区一侧,梅雨锋前倾,向暖区倾斜。

虽然梅雨锋上没有
强的温度梯度,但它与江淮切变线相对应,其上有西南涡不断形成和东
移,可产生强烈的降水。

同时,在切变线之南,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存在
西南风低空急流,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整层概括为:
低层是东北风或西北风与西南风形成的辐合上升区,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

中层是无辐散层,高层为辐散层,该处南北两支气流对辐散气流起着加速作用。

三、梅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天气系统、行星尺度系统)
◆南亚高压:它从高原东移,江淮上空维持的暖性反气旋,其北侧的西风急流
和南侧的东风急流明显加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造成强烈上升运动,为之后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垂直运动条件。

◆阻塞高压:高纬形成的双阻型阻塞高压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35°N~40°N
处是一支较平直的西风气流。

在贝加尔湖西面的大低槽内,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低纬偏南气流交汇,极易形成降水。

◆西太副高:呈带状分布,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将洋面暖湿空气
向北输送,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一范围宽广的气流汇合区,有利于锋生并带来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西南涡及低空切边线:低空出现的西南涡附近极易产生降水,雨区主要分布
在低涡的中心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且降水随着西南涡的移动加强。

宽广的西南低空急流出现在切变线以南与之近乎平行,有利于输送水汽,水汽通量幅合,产生上升运动,因而降水常常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切变线以南。

◆梅雨锋:地面梅雨锋两侧冷暖空气温度差异不大,主要表现在湿度差异大,
并且降水区域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但是降水强度比其他季节强烈得多。

江淮气旋在高空短波槽和低涡的影响带动下也会发展并东移。

由于受高空短波槽和中空低涡的影响,锋面会产生波动,在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造成强降水。

到了7月4号锋面进一步向东延伸,影响范围增大,气旋系统移动到海面。

梅雨锋偏在雨带暖区一侧,梅雨锋前倾,向暖区倾斜。

虽然梅雨锋上没有强的温度梯度,但它与江淮切变线相对应,其上有西南涡不断形成和东移,可产生强烈的降水。

同时,在切变线之南,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存在西南风低空急流,更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四、小结:
本次梅雨天气过程是在高层辐散、中层稳定、低层辐合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由中层的阻塞高压、低槽、副热带高压相互配合,形成了低空切变线、西南涡、低空急流以及地面的准静止锋等天气系统,再加上后倾的高低空配置,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造成的江淮流域至日本岛南部狭长区域内的大范围持续性降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