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1)

合集下载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东安二中唐良兵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本课教材讲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事,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

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新旧教材重叠之处。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教材中增加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性学习总结”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

初中历史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帝国主义国家对港、澳、台的侵略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

其它科目也涉及到了“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

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

2、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

依据:通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流情况,使学生感受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的统一,认识统一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统一的必然趋势。

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学习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实践的两个重要方面。

因此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及意义依据: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钟祥市实验中学许江蓉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学法、教法运用、教学程序等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内容,它主要包括“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三个子目,涵盖了完成祖国统一的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事件和政治问题。

学习本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爱国情怀。

2、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统一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之路。

过程与方法:我将本课内容分为历史回眸、伟大构想、成功实践、时代潮流四大模块进行讲授。

通过图片、视频的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干涉。

2、国家实力是赢回民族尊严,洗刷国耻的根源所在。

3、两岸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因此,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1、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及港澳能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源2、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二、学情学法: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

本课内容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却紧贴时政,对港澳台的信息,学生也有所了解,这些都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的方法、问题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13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说课材料

13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说课材料

13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材料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本8年级下册的第13课,从本课的整体思路来看,主要讲述的是关于祖国的统一问题,其中的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整体布局来看,目标明确,又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可以在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等2,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爱国情操三,说教学要点本课中,香港,澳门回归和台湾问题是重点,从教材的整体布局中也可以看出来,所以要重点讲述。

而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从课文中得到一些启示,总结出一些对祖国统一的看法和认识,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四,说教法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图片教学和学生交流讨论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本课的内容。

五,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运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本课的知识和内容。

六,说教学程序下面根据具体教学环节,说一说教学过程(一)导课大约需要5分钟,以复习旧知识提问方式导入新课(二)学新课大约需要15分钟,首先讲述“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然后逐一讲述关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重要史实,并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归纳梳理知识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归纳本节的重点知识和内容,充分体现师生的交流和合作(四)总体提升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爱国情操七,板书设计板书基本遵循课本的基本结构和框架,运用条例的表达方式,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说课稿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史地组郭子森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我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分成四组探究港澳台等相关问题以及“一国两制”的内容,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合作地学习。

再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材料进入“两岸论坛”,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说学法学生以四个学习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港澳台等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再通过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要求第四组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自主研究探讨,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深化知识, 使学生深刻领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采用聆听朗诵、材料阅读、小组讨论、上台陈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探究祖国统一大业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自主探究学生聆听余光中《乡愁》的诗朗诵,按照预习安排分四大组自主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澳门问题的由来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由来和现状”;“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请四大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并鼓励他们将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第一组学生展示: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第二组学生展示:澳门问题由来及解决,提出问题: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第三组学生展示:台湾问题由来及现状,提出问题: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第四组学生展示:“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五大板块展开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重点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及其实践。

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突破方法:我要求第四组的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内容进行自主研究探讨,在学生回答问题、展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深化知识, 使学生深刻领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本课难点是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依据:祖国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突破方法:学生以四个学习组为单位,于课前搜集港澳台等问题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再通过课堂上的成果展示、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具体事件。

并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祖国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二)具体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分成四组探究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以及“一国两制”的内容,让同学们主动、积极、合作地学习。

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张国栋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张国栋

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通化市第一中学校张国栋【说课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说教材】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海峡两岸交流及统一的障碍等知识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时事的能力;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法实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过程探究,完整准确地掌握这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时事的补充,加强对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探究,培养大胆创新精神。

【说重难点】重点: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②港澳顺利回归以及回归的原因和意义③两岸关系的发展难点:①“一国两制”构想②台湾与港澳问题的区别【说学情】关于祖国统一大业,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生活中也接触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探究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历史意义,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说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情景教学为主题。

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提问和情境再现法进行教学;谈话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试论结合法相结合。

【说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的图片和播放歌曲澳门。

设计意图:睹物思人,以情入课。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课件(1)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课件(1)

香港问题的由来:“东方明珠”的丢失
香港问题形成的三个阶段
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

1860年,英国割占九
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强租新

历史上的香港问题
英国割占香港领土一览表
时间
1842年 1860年


割占地方
《南京条约》
香港界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 ——
二、教材分析
2、教材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 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 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 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 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 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 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 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 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 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 极主动地小组合作整理材 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 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 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 析现实中的问题。 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 庄严气氛,唤起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强化 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 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 慧,以激发学生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使命感和责任心。精 神。
三、教学设计
1、说设计思路
(1)说教法学法
(2)说设计思想
(3)说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 件制作。 学生:相关材料 收集或课前预习 为课堂学习奠定 基础。
三、教学设计
2、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3分钟) 二.学生看书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12分钟) 三.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合作探究,点拨引导(20分钟) (一)、 “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时间、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前景 四.小结(2分钟) 五.课外拓展(3分钟)

祖国的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的统一大业说课稿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祖国的统一大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二个主题。

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政策,本节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绝好教材,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起着重要地位。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虽然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联系不是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在地理上已经学习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相关知识,并且在政治上也接触到了“一国两制”内容,那么,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说教材)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结构和课标,以及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掌握以下四个知识点:两岸关系的昨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国;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以及海峡两岸的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归纳“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中英外交,体会邓小平的超凡智慧,和收复香港的坚决决心。

通过观看海峡两岸交流的图片、倾听音频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事实。

让学生让学生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充满希望,并对祖国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它是人心所向,台湾一定会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地区的回归。

主要依据是“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3. 海峡两岸关系的逆流
资料: (1)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 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2)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 同防御条约》 (3)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4) 美国多次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 (5) 日本宣称台湾不仅仅是美国问题也是日本问题 ……
三、关注现实,知行统一,多元思维 -----统一之盼
该环节通过帮助学生架起了解过去、理解现 在、展望未来的桥梁,使学生求索于历史与 现实之间,思索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明天, 体现知行统一、多元思维、关注社会、关注 情感体验的新课程理念。
人 何画 以是 堪如 此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藏于 藏于 杭州博物馆的《剩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 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一、追问历史,即时探究,生成认识 ----- 统一之策
历史的沧桑 昨天的港澳台
但悲不见九州同
思考:
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 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区别 是什么? 台湾
设计主导思想: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思考: 1、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体认识,提高历史 意识。 2、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作用。 3、合理利用相关时政材料烘托情境,补充教材内 容,情感升华的同时形成深刻理性思考。
想法:
1、合理整合教材内容,补充相关史料, 引导学生从单元主线的大视角来整体把握。 2、以问题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带 着问题主动构建知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和自主探究过程。 3、精选教材相关内容,合理补充恰当的 时政图片、音像等材料,创设探究情境。
三、统一之盼--展望海峡两岸关系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说课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说课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的回归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本科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本课的学习是在第四单元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我国领土,造成国土分离的基础上开展的,而本单元前面两课讲述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解放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对于解决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课中为了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且“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得到成功的实践,结合近年来香港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重新对一国两制的反思和思考。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概述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实践。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叶九条”以及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直接去感受香港回归的庄严时刻;利用在近年来香港近年来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图片资讯,重新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和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学习欲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

三、说教法五步教学法、问题探究、阅读历史材料和资讯信息等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观看《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宣传片视频,让学生体会“一国两制在澳门得到成功实践,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澳门的发展和繁荣。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专题下第三课<<祖国统一大业>>,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共五大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首先就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课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主要讲述了我国统一大业构想的提出,统一大业构想的成功实践及统一大业的新发展,课文内容之间体现紧密的时序和逻辑联系,祖国统一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的重大实践是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本课史实与现实政治结合程度相当紧密,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树立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坚定信念.其次就教学目标,根据高中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深刻内涵,理解港澳回归是对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理解台湾问题的实质及当代发展情况,祖国统一的必然性。

2通过视频,图片等史实材料,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认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实施是当代领导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是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保障,树立早日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再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结合高一学生对本课内容如港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对理论概念又缺乏深入认识能力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过程。

难点统一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第二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及启发式设问和谈话式解答形式,并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理解。

第三大方面说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内容.第四说教学过程:本课将对三个子目内容略作调整,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即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统一大业构成的提出,统一大业的成功实践,统一大业的现状及展望。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本课内容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海峡两岸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揭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对推动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知道,学生对本节的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

但是,高一新生习惯于知识的记忆和教师的讲解,不能深入分析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不能进一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且需要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飞跃。

 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掌握《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港澳回归“九二共识”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构想。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祖国统一大业》编写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第22课。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他是在讲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用的理解;另一方面,将学习的着眼点逐步引向了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为下一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所以说,祖国统一大业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内涵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说出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和未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港澳回归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教学学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俗话说“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2021年《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2021年《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下面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欢迎借鉴!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吴生付, ___县第一民族中学。

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现在,我简单介绍八年级下册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的“教与学”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理念“染红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和实践”二、教学原则自我体验→观察分析→合作学习→寻求方法→应用知识三、教材简析,(一)课标内容(1)简述 ___、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 ___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材解析本单元介绍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提高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本课的核心内容——解决港、澳、台问题上实行的“ ___”则是中国 ___的一个重要特色。

港澳回归是“ ___”的成功实践,是“红色”经典之一,是“ ___”伟大构想的唯一可资借鉴的实践,为“ ___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蓝本,给中华民族实现最后统一提供了实践基础。

本课内容作为 ___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重点分析重点:简述 ___、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港澳回归实践证明“ ___”构想的正确性,真理性,并赋予其实践意义,展望 ___的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对培养学生理论 ___实际,自觉检验接受真理,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自信心,自觉 ___ ___祖国的思想侵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目标定位基于前面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做如下的定位:(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中英关于 ___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的声明》中国恢复对 ___、澳门行使 ___ 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2、能力: ___、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___实际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3.提供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巩固知识点。
2.完成一篇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
1.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知识,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台湾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事件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混淆。
2.对国家统一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难以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
3.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导致理解偏差。
2.课堂上及时调整板书,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优化。
3.注重板书的逻辑性,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部分学生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可能存在偏差。
应对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知识建构。
2.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提高学习效果。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该单元包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实现统一,完成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掌握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把握我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层次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如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等. (2)过程与方法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传授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祖国统一是主线,而“一国两制”既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又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和重大突破。

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港澳回归难点:一国两制的内涵、台湾问题。

本课采用了讨论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

下面我着重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过程共分五个部分。

首先我提供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图,并提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以使学生能迅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其次从朗诵《七子之歌》入手导入新课,记住一个主题: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代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

以下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多媒体显示(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板书)设问: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会提出这一构想?提供一组资料(邓小平等的作用)并用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达到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知识,突破难点的目的。

并由构想到实施引出第二个子目。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展示图片、表格、播放视频,全景式的展示港澳的过去未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而更清晰的理解祖国统一与民族复兴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国两制”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联系。

明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导出最后一个话题:台湾问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板书)设置探究题:“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属于必修1第六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第2课内容,涉及许多时政热点,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训练的重点板块。

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国两制”形成过程,理解其内涵;②了解港澳回归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③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探讨其未来走向。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文字和图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评价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②在阅读分析材料和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内涵;②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2)难点:①理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不同;②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③探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思考问题。

初步具备了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思维活跃,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非常高。

但是高一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比较欠缺,特别是对本课相关的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和深度都很有限。

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法运用本课是高一的新授课,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新知的传授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情,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材料分析、归纳演义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贯通基础知识,提高阅读与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①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②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新课新知探究:探究活动1:▲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课件展示:图片1、2、32、设问:①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②台湾问题的由来?③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本质不同?3、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相关内容4、指导学生对问题③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解决难点①。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孙权美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孙权美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孙权美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课是岳簏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2课。

本课所讲述的“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了铺垫。

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子目的内容。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内涵,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再现历史,进行情感体验。

引导活动,现实参与,进行自我教育。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看到党和政府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坚信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并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很强的求知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染红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和实践”
二、教学原则
三、教材简析,
(一)课标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材解析
本单元介绍的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提高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本课的核心内容——解决港、澳、台问题上实行的“一国两制”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红色”经典之一,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唯一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蓝本,给中华民族实现最后统一提供了实践基础。

本课内容作为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重大成就,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重点分析
重点: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港澳回归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真理性,并赋予其实践意义,展望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检验接受真理,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自信心,自觉抵制分裂祖国的思想侵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做如下的定位: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的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2、能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五、教法简介,
(一)教法分析
综合使用“情境探究教学法,多元思维教学法,问题探究讨论法”,实现四个“有机整合”:1、教学序列的有机整合;2多种学习的有机整合;3、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整合;4、多种教学状态的有机整合。

(二)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

2、学生大都被现代意识所左右,灰色观念较强。

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学法分析: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主动获取历史知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历史,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目导入(通过上一目的总结引出本目)
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
§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尊重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而提出的一个能够为各方面所共同接受的方案。

实践:港澳回归
(二)本目教学(主要设计教师导引、学生讨论两大部分。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核心的问题是统一
一)教师导引(教师阐释、多謀体展示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

)1、教师阐释
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2、多谋体展示:
①香港、澳门区旗区徽图片②香港问题的由来与回归视频③港澳政权交接仪式图片
二)学生讨论(分为问、议、导、答、评“五步”走,激活课堂。


问:(实现“教学内容问题化”,提高“一题多变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能力)1、香港是什么时候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被英国割占的?葡萄牙又是怎样一步步侵占澳门的?
2、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政府为解决港澳问题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香港、澳门回归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4、算一算,香港和澳门分别离开祖国多少年?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
5、请你谈谈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16实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7、过去,英国、葡萄牙的国旗飘扬在港澳上空,今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港澳的上空,形成这种强烈的历史反差的原因是什么?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议:采取“同桌讨论、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


导:用“边议边导”的形式。

在议的过程中加强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

答:自由回答、小组PK。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

评:师生共评:实现“答案要点化,要点条理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效益。

(见附2)
(三)导入下目:(通过问题结论自然引入下目。


过去,英国、葡萄牙的国旗高高飘扬在港澳上空,今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港澳上空,形成这种强烈的历史反差的原因是什么?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原因:港澳回归
启示:祖国的强大一国两制的正确
祖国一定会统一
展望:台湾问题
七、优化思考。

(一)板书设计(见附1)(利用结构图式的板书设计,将知识点、线、结互为一体,构成有机网络,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保持注意力,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快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优化思考
以“五优化五发挥”(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2、优化课堂教学思路,让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优化课堂教学手法,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让素质发展的目的性得到充分体现;
5、优化课堂教学资源,让课程资源的大众性得到充分发挥。

)为目标,从三个着眼(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未来)出发,从“三化” (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入手,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方式完成教学的整体优化,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振奋民族精神,最有效地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