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部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

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

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症候群性:生命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症候群性,也就是能够对由环境变化引发的提振,作出适当的反应。

2.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虽然需要的量极少,但是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有机小分子。

3.蛋白质的变性:如果在较为频繁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促进作用下,例如冷却至60度以上,或碰到强酸强碱,或受电离辐射反射,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可能会被毁坏,随之,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出现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失去。

4.细胞凋亡:因整体生长发育或存活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在规定时间内有序死亡,成为细胞凋亡。

5.帮助蔓延:像是葡萄糖这样的大分子,虽然也能够溶水,当无法通过膜上的小孔,通过载体蛋白的帮助,仍然以浓度梯度为动力,步入细胞,任然不须要消耗细胞能量。

6突触:神经元之间的结合点。

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后一神经元的接受表面共同形成,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

7伴性遗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所决定的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与性别相关联,统称为伴性遗传。

8质粒:指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双链滑动环状dna分子,大小为1-200bp,能够单一制于染色体外展开激活。

9不定根:植物除了产生定根以外,从胚轴、茎、叶和老根上也能产生根器官,这些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称为不定根。

10双受精卵:两个精子分别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同时受精卵的现象,称作双受精卵。

11生态平衡: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

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吻合均衡,即使存有外来阻碍,通过自然调节或人为调节也能够恢复正常原初的稳定状态。

12类病毒:寄生于动植物体内最小的病原体,线性或闭合性环状的单链rna,完全没有蛋白质外壳,其核酸的分子量也比病毒的小得多.。

13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例如根茎叶器官,通过构成不定根和不定芽与母体拆分,构成一个崭新个体。

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小学教育专业)

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小学教育专业)

生物名词解释1.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其甜度只有蔗糖的1/6。

(P9)2.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P11)3.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定向改造天然蛋白质,甚至制造出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需要的一门现代生物技术。

(P14)4.核苷酸:DNA和RNA由一定的结构单位组成,这种结构单位就是核苷酸。

核苷酸分子由一分子戊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P18)5.必需脂肪酸:指哺乳动物(包括人)不能自行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如ω-3系列的α-亚麻酸,ω-6系列的亚油酸。

(P22)6.维生素:是一类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P24)7.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所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进而形成不同种细胞的过程。

(P51)8.花序: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花,常多朵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总花柄上。

9.脱臼:当关节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如用力过猛或跌倒,有可能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而造成脱臼(或脱位)。

(P106)10.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而使液流从根部向上的动力。

(P112)11.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势上升的力量。

12.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借助于经验积累而改进自身行为的能力。

(P214)13.习惯化:是指刺激连续或重复发生所引起动物的反应的持久性衰退。

这就是说,动物学会了对特定刺激(指无害刺激)的不发生反应,以节省时间和能量。

(P214)14.印记:刚孵化出的雏鸡,会跟随母鸡四处觅食。

鸡、鸭、鹅和鹧鸪等从卵中孵出后,能跟随它们所看到的第一个可移动物体,甚至玩具。

这种学习行为称为“印记”。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第1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生物学定义: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1、前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活力(隐得来稀——亚里士多德)2、分子生物学时代——生命是机器,是生物大分子机器3、基因组时代——生命是信息只不过是一组碱基编码基因数不对应生物体的复杂性越是高等的生物,非编码DNA在不断增加(人类基因组中,有95% DNA不参加编码蛋白质)生命是单一起源(共相同源)●1、DNA是遗传物质;●2、DNA复制使用模板和碱基配对机制;●3、将DNA转录成RNA使用有同源催化机制的RNA聚合酶;●4、使用三联体密码子把RNA翻译成蛋白;●5、使用rRNA、tRNA和核糖体蛋白的混合物来翻译蛋白质;●6、ATP作为细胞内能量储存和合成DNA、RNA的能量来源;●7、细胞质被包在膜内,营养和废物可以通过;8、生命起源于海洋,并是热起源。

二、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一) 神创论(二)胚种论(Panspermia)只是一种猜测该理论认为,地球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宇宙空间(三)深海烟囱起源假说这种生命形成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泉口,最初富含氢气的有机微粒便是从这个口中喷出。

然后,热泉边的岩石凹陷处将这些有机微粒集中到一起,并给它们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

即便是今天,这些海底热泉依然富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和热能,滋养着充满生气的生态系统。

(四)泥土造物假说与土壤形成机理相矛盾一些科学家认为最早的有机生命体应该起源于泥土。

他们认为泥土不仅使有机微粒聚在一起,更帮助它们逐步形成我们今天的基因模式。

DNA的一大作用就是储存分子如何排列的信息,DNA的发生次序对于蛋白质内氨基酸的排列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泥土中的矿物晶体将有机分子按照某种模式排列起来。

逐渐的,有机分子自己也具有了自我组织的能力,并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万物。

然而,土壤是群落发育的产物,除非是火山灰(四)电火花形成假说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水、甲烷、氨气和氢气通过化学作用形成氨基酸和糖分。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生命:生命就就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细胞就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新陈代谢、生长与运动就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就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与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细胞:一切生物体(病毒除外)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就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一般由细胞核、细胞质与保持界限的细脑膜组成,被称为生命的“单位”;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病毒:一大类感染因子,由核酸与包围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其新陈代谢为宿主依赖性的。

根据其侵染宿主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噬菌体。

新陈代谢:就是生物体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构成了新陈代谢的两个方而;新陈代谢被认为就是生命与非生命的根本差异所在。

遗传:遗传就是生物特征之一,使生物特性得以延续,表现为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与变异一起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基础,形成了生物延续性与多样性。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变化;分为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组:指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与。

发育:生物体的一生,通常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分裂并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个体,新个体通过增加细胞体积与由于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而生长.再经过性成熟、繁殖后代、衰老后最终死亡,生物这一总的转变过程称为发育。

进化:就是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与多种多样的类型.因此,进化还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生态系统:—定时间、空间内,生物及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复合体;根据其物质与能量交换形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封闭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交换,不能进行物质交换)与隔离生态系统(与外界不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

不是真正的生物。

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 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 :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 :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生命科学绪论一、生命科学的定义1.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生物之间彼此的互作以及他们和环境的互作。

2.现代生命科学是在分子水平和分子机理水平对整个生命科学进行统一的整合与解释。

3. 现代生命科学产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二、什么是生命1.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有序的组成、对外界的感应、生长发育和生殖、利用能量、进化、体内稳态。

2.生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涉及物质的同化与异化、合成与分解、能量的捕获与释放。

(2)根据获得能量的方式可以将生物分为两大类: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a)自养生物:利用外界的太阳能或其他热能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包括所有植物和一些细菌。

(b)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利用外界的太阳能或其他热能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化合物,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的生物,包括所有动物和真菌、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

4.生命的层次: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群落、生态系统。

5.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细胞学、遗传学、生命的统一性、生命的多样性。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化学组成一、生物体的元素组成1.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五种元素:O、C、H、N、Ca。

2.生物体中大约有25种元素必不可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二、作为生命之源的的水1.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是一切生理生化反应所必需的的介质;(2)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调节渗透压;(3)水帮助生物体传输物质。

等2.水分子的特性(1)水分子是偶极子: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对称,一侧显正电性,一侧显负电性。

(2)水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水分子之间能建立弱作用力氢键。

(3)蛋白质溶于水的原因:水分子是偶极子,且有流动性,能与正、负电荷结合。

三、作为生命骨架的碳1.所有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均由碳原子组成。

2.碳原子的化学特性:(1)碳原子最多可以四个方向形成4个强共价键;(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分子;四、糖类1.生命有机分子的种类: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2.糖类(1)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由多个相同单糖分子连接的多聚分子成为寡糖。

生医导论 名词解释

生医导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命科学:从狭义的概念出发,生命科学指的就是生物学,即研究生物体或生命体的特征和行为,生命体间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广义的生命科学概念还包括医学、农学、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2.物种:简称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占有相应的自然地理分布区域,以一定的生活方式进行繁衍并相互交流基因的自然生物类群。

3.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包括数以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一条或多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中化学键主要是肽键和二硫键。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聊了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5.α-螺旋: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而形成的空心筒状构象。

6.被动运输:指被运输的物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穿越细胞膜,且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是指既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又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帮助,将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

8.钠钾泵:指兼有载体蛋白和酶的功能,消耗ATP,逆电化学梯度转运NA离子和K离子的结构。

9.膜泡运输:细胞对于大分子和颗粒的运输通常是通过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这种运输方式称为膜泡运输。

1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运输的物质(配体)先与细胞膜上特异的受体(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相识别并结合,然后通过膜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这种内吞方式称为受体介导内吞。

11.基粒:又称FoF1ATP酶,由可溶性的F1因子(ATP酶)、疏水性的Fo因子以及寡酶素过敏的蛋白(OSCP)三部分构成。

1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①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独立的遗传系统,表明线粒体有一定的自主性;②mtDNA分子量小,基因数目少,编码的蛋白质有限,只占线粒体蛋白的10%,而大多数线粒体蛋白由核基因编码;③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什么是生命所谓的“生命”就是指活的东西。

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二)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新陈代谢:生命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总和,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anabolism,又称合成代谢):即从外界摄入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本身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ATP);异化作用(catabolism,又称分解代谢):即分解生命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所谓“生物是活的东西”就是说生命过程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过程之中。

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高级的运动形式(三)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使生物体的特征得以延续。

变异使生物界生物多样化。

生物遗传的秘密: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四)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生物体的一生(个体的生活史):受精卵(起点)新个体生长死亡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物的结构适应于一定的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生命的基本特征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就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起源之谜:1、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2、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3、达尔文的探索“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达尔文1859年写下《物种起源》4、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团聚体假说”•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5、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医学、农学、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完整)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完整)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生命:生命就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细胞:一切生物体(病毒除外)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一般由细胞核、细胞质和保持界限的细脑膜组成,被称为生命的“单位”;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病毒:一大类感染因子,由核酸和包围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其新陈代谢为宿主依赖性的.根据其侵染宿主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构成了新陈代谢的两个方而;新陈代谢被认为是生命与非生命的根本差异所在.遗传:遗传是生物特征之一,使生物特性得以延续,表现为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与变异一起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基础,形成了生物延续性和多样性。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变化;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因组:指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

发育:生物体的一生,通常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分裂并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个体,新个体通过增加细胞体积和由于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而生长.再经过性成熟、繁殖后代、衰老后最终死亡,生物这一总的转变过程称为发育。

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种多样的类型.因此,进化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生态系统:—定时间、空间内,生物及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复合体;根据其物质和能量交换形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封闭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交换,不能进行物质交换)和隔离生态系统(与外界不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命形式存在的多样性;各种生命形式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反映了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持征及生存环境;包括遗传多样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与蛋白质等物质组成得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得能力 ;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得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与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得物质与贮存在化学键中得化学能分解作用 :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得得反应,反应得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 :生物体在没有强烈得外界因素得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得结构都适应于一定得功能(2)生物得结构与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得生存与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得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与蛋白质等物质组成得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得能力。

从生物物理得角度,生命就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得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得变化、协调与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得或超物质得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得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得与化学得规律,认为生物得一切都可用分子与分子相互作用得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得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得精髓就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与米勒做得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 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得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与化学得过程,把生物系统瞧成就是一架结构极复杂得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得。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得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得规律,这种说法就就是。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B生命科学研究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得异同与内在联系得一种重要方法就就是:A 描述法B 比较法C 实验法D 历史法C在一定得人工控制得条件下,从事对各种生命现象得观察及对生命本质得研究得方法就是 ,常常要借助于精密得科学实验技术与物理仪器。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前沿研究的课程。

下面是该课程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物体的科学,包括生物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等。

2.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涉及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活动的学科,探讨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

4.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的学科,包括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等,研究遗传物质DNA、基因及其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等。

5. 进化生物学:研究物种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的学科,揭示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研究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突变等。

6.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转化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学科,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学、代谢途径等。

7.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

8.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体形成和个体发育过程的学科,包括胚胎发育、器官形成和组织发育等。

9.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10. 遗传工程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化、转基因技术等。

11. 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研究生物学的学科,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分析及模拟等。

12.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生态等。

以上是生命科学导论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复旦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复旦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糖酵解: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将1分子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并净产生2分子NADH和2分子ATP的一系列反应;氧化磷酸化: 细胞线粒体内膜把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和ATP吸能合成偶联的过程又称为氧化磷酸化。

指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同时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化学能就通过磷酸化途径储存到ATP分子中。

2、化学渗透学说:当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电子传递时,线粒体基质中的H+被转移到线粒体内外膜之间,造成跨膜的质子梯度,质子顺梯度通过ATP合成酶返回到线粒体的基质中时ATP合成酶利用释放的能量将ADP磷酸化成ATP的过程。

3、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卡尔文循环:即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

是一种不断消耗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

在叶绿体基质中,固定来自大气中的CO2并转化成糖的一系列需能反应由酶催化,而且形成一个循环。

由美国科学家Melvin Calvin首次发现,故称Calvin 循环。

4、环式光和磷酸化:叶绿素中被激发的电子传递途径形成环状5、活化能:用于克服能障、启动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即活化能。

活化能:反应物的自由能和反应物在变成产物之前必须达到最高自由能之间的差就是活化能。

6、能障:化学反应启动的能量障碍-在新的化学键形成之前,存在着必须首先断开的键,此即能障7、反馈抑制:生化反应的最终产物对反应途径中酶活性的调节。

8、中心法则:是一张图,这个大家去百度下就好,我贴不上来9、转录:以DNA分子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一条单链RNA。

细胞中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被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0、半保留复制: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复制与之互补的单链.11、同义突变: 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碱基替换12、错义突变: 使氨基酸发生置换的碱基突变13、无义突变: 产生终止密码的突变,使翻译提前终止, 产生残缺蛋白质14、移码突变: 改变原有密码子读框, 产生氨基酸顺序变异的多肽15、自由组合定律: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后,独立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二章电子版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二章电子版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第一和第二章电子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命科学(Life Science)简介:概念:生命科学是把生物体诸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

基础科学——生物学(如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命科学主要分支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等)应用科学——医学、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繁殖、应激性等。

二、生命科学发展历程观察描述阶段(19世纪以前)——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揭示;如:达尔文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生命活动本质的揭示;如:巴斯德创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对生物特性的改造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

如:克里克、沃森等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三、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向基本和复杂生命现象、系统、疾病等两极发展,等等。

第二章生物分子与细胞一、生物分子:(一)生物小分子:种类、特性、功能(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Protein)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及连接方式。

结构二级结构:相邻氨基酸折叠、盘旋形成的稳定、规律的构象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等。

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通过折叠(某些化学键稳定之)形成的特定空间立体构象。

功能蛋白质:执行特定功能。

如酶、受体、各种蛋白类调节因子等。

酶: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可以是核酸)。

功能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部分和结合部分构成,由酶分子的特定构象决定。

酶促反应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易失活。

结构蛋白质:既作为结构成分,又执行一定功能。

能源物质:作为体内的储能物质,必要时分解供能。

2.核酸(Nucleic acid):DNA、RNA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资料(很重要)

生命科学导论总结资料(很重要)

⽣命科学导论总结资料(很重要)《⽣命科学导论复习提纲》⼀、章节的要求复习第⼀、⼆、三、四、五、六、七、⼗、⼗⼆章;其中五、六、七重点章节。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的重要性机体的主要组分之⼀;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保持机体形态。

2. 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1)⾃由扩散其特点是: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由扩散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的协助。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油和⽔中的分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P=KD/t,t为膜的厚度。

脂溶性越⾼通透性越⼤,⽔溶性越⾼通透性越⼩;⾮极性分⼦⽐极性容易透过,⼩分⼦⽐⼤分⼦容易透过。

具有极性的⽔分⼦容易透过是因⽔分⼦⼩,可通过由膜脂运动⽽产⽣的间隙。

⾮极性的⼩分⼦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如⽔、尿素、⽢油等也可以透过⼈⼯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量略⼤⼀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是⾼度不通透的事实上细胞的物质转运过程中,透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现象很少,绝⼤多数情况下,物质是通过载体或者通道来转运的。

离⼦、葡萄糖、核苷酸等物质有的是通过质膜上的运输蛋⽩的协助,按浓度梯度扩散进⼊质膜的,有的则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式进⾏转运。

举例:氧⽓,⼆氧化碳,⽔,⽢油,⼄醇,苯,脂肪酸,脂溶性维⽣素等(2)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faciliatied diffusion),其运输特点是:①⽐⾃由扩散转运速率⾼;②存在最⼤转运速率;在⼀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

如超过⼀定限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

因膜上载体蛋⽩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③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

这类特殊的载体蛋⽩主要有离⼦载体和通道蛋⽩两种类型。

举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其概念是: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B生命科学研究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A 描述法B 比较法C 实验法D 历史法C在一定的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从事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及对生命本质的研究的方法是,常常要借助于精密的科学实验技术和物理仪器。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生命科学导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一1.生命的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anabolism)是指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储存于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分解代谢(catabolism)是指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3.有序性(order)所有的有机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原子组成分子,分子构筑细胞内的细胞器。

4.应激性(sensitivity)所有的生物体都会对刺激产生反应,如植物会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当你走进黑暗的房间时,你的瞳孔会扩张。

5.生长、发育和繁殖所有生物体的形成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生长。

有性生殖的生物,从生殖细胞形成.卵受精、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个体,这一过程称为发育。

当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生命功能称为生殖。

6.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生殖所产生的后代常常与亲代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后代与亲代之间,后代各个体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遗传、变异,加上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了整个生物界的向上发展,即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7.自稳态( homeostasis)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相对恒定的内环境,而区别于它们所在的外环境,这个过程叫做自稳态。

2.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现象的本质,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原称生物学(biology),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生命科学导论(知识点归纳)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的分泌等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中南民族大学化工专业

生命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中南民族大学化工专业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定义为生物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食物分子并获得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1)支原体:是一类目前已知最小的、无细胞壁、但无须依赖活细胞而能独立生活的原核微生物。

它们一般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时也出芽繁殖。

(2)立克次氏体:是专性寄生于动物、植物活性细胞中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与细菌相似,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是人类斑疹伤寒、羌虫热、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3)衣原体:是一类比立克次氏体小,自身的结构更简单,专门寄生在活细胞中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

由于它自己没有的产能系统,需要从其它生物取得能量,故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4)病毒: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植物的生活史:种子植物的种子或非种子植物的孢子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形成新一代种子和孢子的整个生活历程●组织: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似、个体发育来源相同的细胞群●双受精: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它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种多样性是用一定空间范围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衡量的,它通常又包括整个地球的空间范围。

○遗传的多样性指同一个物种内基因型的多样性。

是衡量一个种内变异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各类生物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环境因子的集合。

(全球生态系统的总和称为生物圈)●在一定环境中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称为种群。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内生存的多种不同的种群便组成为群落。

□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恢复到原来种群组成能力的情况。

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群落本身特性和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两个方面。

□群落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4种类型。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相对稳定,它们之间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交流也保持稳定,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其主要特征包括:(1)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的稳定;(3)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生命元素:生命必需元素是指活的有机体维持其正常的生命功能所不能缺少的那些元素。

糖类化合物:凡是分子结构具有“多羟基醛或酮”的特征的都成为糖类化合物。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生成更小分子的糖类物质。

脂质分子:不溶于水,而融于丙酮、氯仿、或乙醚等有机溶剂(脂溶性溶剂)的分子。

生物大分子:由一些有相同的或相近功能基团的单个有机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多聚体。

蛋白质:数十个或者更多的氨基酸组成的有确定构象的多肽。

(C、H、O、N、S)空间结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
二级结构:部分肽链发生卷曲和折叠,这种卷曲和折叠是靠肽链中的羟基和氨基间的氢
键维持的,包括
三级结构: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形状。

四级结构:各条肽链之间的位置和结构,四级结构只存在于由两条肽链以上组成的蛋白质。

分子杂交:利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片段,按碱基互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
分子。

糖:2个至10多个单糖残基以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称为寡糖,20个以上单糖残基以糖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糖,
细胞链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密切相关、彼此协调一致的统一体(紧密接触的细胞间形成的特殊结构)
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实际上就是酶促反应
代谢:生物体内全部化学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代谢的途径:前一个酶促反应的产物,就是后一个酶促反应的底物,若干个酶促反应前后相连,完成一段相对独立的代谢过程。

能量的耦合:一个代谢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TP所储存的能量供另一个代谢反应所需。

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合成ATP,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在进行复制时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

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的作用生成2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的其中一条链来自亲代。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氧化磷酸化:是与电子传递过程偶联的磷酸化过程,即伴随电子从底物到O2的传递。

ADP 被磷酸化生成ATP的酶促过程,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

底物磷酸化:ATP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过程中间物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的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和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氨基酸活化:每个氨基酸都有各自特定的tRNA分子,氨基酸与相应的tRNA结合(需消耗ATP以提供能量)蛋白质的合成,其他过程均消耗GTP.
细胞分化:一个或一种细胞,其分裂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不同,并与亲代细胞也不相同的过程。

个体发育:由受精卵长成完整成年个体的过程。

(经有性增殖产生的生物个体,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去分化:少数分化终端细胞竟然逆向恢复生长分裂的能力
全能性:具有能够使后代细胞分化出各种组织细胞,并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信号分子:细胞产生的能影响其他细胞或自身的化学物质。

(如激素、神经递质和信号因子)受体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脂蛋白)
受体:靶细胞中(细胞膜上和细胞内)能识别配体并与其特异结合,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的一类物质。

反馈: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该系统,并指导该系统的工作,(反馈的结果是使工作效果加强,称之为正反馈)
细胞凋亡:细胞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核小体:由DNA与组蛋白共同组装形成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活细胞内经历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一些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过程。

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取得,虽然需要量极少,但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有机小分子,统称为维生素。

按其溶解性分(A、D、E、K、)
蛋白质:数十个或更多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有确定构象的多肽。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

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组成: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细胞核中核骨架(核基质)、纤维层。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分为非生物和生物因子2类。

食物链:生物成员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换,大致只有十分之一转移到下一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

十分之九都被生物体代谢损耗。

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经过一个营养级被净同化的部分远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从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呈塔型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