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一)》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认识人民币的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认识人民币的说课稿)熟悉人民币说课稿3篇(熟悉人民币的说课稿)下面是我收集的相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相识人民币的说课稿),欢迎参阅。
相识人民币说课稿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其次册第五单元“相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相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相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实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学问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洁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实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实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育疼惜钱币,节省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相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挚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3、揭示课题:相识人民币。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动身,唤起同学生活中自己运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爱好,突出学问的生长点。
(二)探究新知,关注同学的生活阅历1. 相识1元人民币相识1元纸币你们相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相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挚友听。
也可以找出不相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请同学上前沟通。
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依据同学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小学数学《五、人民币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说课稿》三篇
五、人民币的认识: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商店购物的场景出发,使学生想到“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
认识面值比较小的人民币,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先认识1元、1角、1分,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
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一元换成两张5角、把5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间的进率,并为购物时付币作准备。
想想做做先辨认小面值的人民币,再练合币、取币,最后进行模拟购物。
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数学思考: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人民币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东西。
认识人民币的目的归根揭底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应用。
因此,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课自始至终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认币、换币、取币、购物)认识人民币,初步学会付钱、找钱,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提出要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课稿的含义和背景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它在中国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金融知识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了解它的发行、使用和保护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和经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发行、种类、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人民币。
2.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发行背景、种类特点、使用规则和保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案例资料等教学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和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概念,包括人民币的定义、发行背景和作用。
3. 展示人民币种类: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版本和面额的人民币,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特点。
4. 讲解使用规则: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使用规则,包括兑换、支付、找零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5. 教授保护方法: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保护和鉴别人民币,防止假币流通和使用。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民币被冒用、伪造的情况,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8. 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和拓展1.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金融知识资料和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学生的金融知识视野。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
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人民币》优秀说课稿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 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还比较零散和片面。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真实的人民币、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等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人民币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购物的视频,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2. 认识人民币(1)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人民币的正面图案、面额、单位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将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3. 探究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通过摆一摆、换一换等活动,让学生探究 1 元=10 角,1 角=10 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背景介绍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并认识我国的货币形式,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及面额;2.能够正确区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3.能够简单识别和计算少量面额的人民币;4.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使用和价值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1. 人民币的基本特征•人民币的图案和标志;•人民币的面额和单位。
2. 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外观特征;•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的区分方法;•少量面额的人民币的简单识别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猜猜看这是什么,了解人民币作为我们国家的货币。
2. 学习(20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特征和单位,重点介绍人民币的图案和标志。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观察、比较和识别少量面额的人民币,培养他们对人民币外观的敏感度;•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他们使用少量人民币进行实际操作。
4. 拓展(10分钟)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人民币。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和面额,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了解和认知。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关注和学习关于金钱、货币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以上就是本次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说课内容,谢谢!希望这份说课稿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准备和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人民币。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联系。
祝教学顺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这节课我执教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数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智障儿童,缺乏社会经验,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了解。
培智四年级学生学习了1—10数序知识,但还没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认识人民币》的教学。
本节课主要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2、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币值和商品功能,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懂得勤俭节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兑换,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认知、活动、练习、总结四个阶段。
在认知阶段,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
掌握1元=10角。
本课活动设计了“买票乘车,买门票,购物”三个环节。
“买票乘车”环节使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认识1元;“买门票”环节使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购物”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体会人民币的币值和商品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本课的练习设计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在认识人民币上的国徽图案,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时,要懂得节约不浪费;在实践活动时,教育学生要友好合作,文明购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7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7篇)《认识人民币》篇1说教材: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
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
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
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
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
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范文
《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范文“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数学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认识人民币》数学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说课稿精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说课稿精品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人民币这个非常实用的东西。
你们知道吗?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它有很多种面值,比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等。
人民币的面值有什么用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我们来说说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角。
1元等于10角,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们手里有一张10元的钞票,那么你们就有10个角。
而1角又等于10分,所以10个角就是100分。
这样一来,你们就可以把钱分成很多小份了,对不对?我们来看看人民币的大面值。
你们知道吗?我国的人民币有很多种面值,从1元到100元不等。
这些面值的钞票可以用来买东西、存钱或者送给别人。
比如说,你们可以用1元的钞票去买一包糖果,也可以用100元的钞票去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衣服。
当然啦,爸爸妈妈也会给你们零花钱,这时候你们就可以用这些零花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除了大面值的人民币之外,还有很多小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这些小面值的钱虽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其实它们也非常重要哦!比如说,你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几分钱或者几毛钱;而在学校里交作业的时候,也可能需要用到几块钱。
小面值的人民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来说说人民币的历史。
大家知道吗?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
那个时候,我国刚刚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贫困,人民急需一种稳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和储蓄。
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开始发行人民币,并逐步完善了它的体系和制度。
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啦!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这个主题,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自己的钱财哦!记住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1》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1》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教材52至53页。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①、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教学难点:掌握人民币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三、关于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演示法和教授引导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四、关于学法1、在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么?生:喜欢。
师:那我们在上课之前猜一个小谜语好不好?“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全都用到它。
”猜猜是什么?生:钱!师:小朋友们猜的可真准啊!那都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呢?生: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师:看一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生1:小朋友在买本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4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精选4篇)《认识人民币》篇1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
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1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
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认识人民币》教案 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认识人民币-教案说课稿教案信息: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货币认识-人民币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并能初步理解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不同面额的特点和价值;掌握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面额的大小来区分人民币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人民币作为一种国家法定货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实物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纸币,引导学生观察纸币的图案和字样。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人民币”。
3. 教师鼓励学生谈谈对人民币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并逐一向学生介绍每种面额的特点和图案。
2. 学生观察纸币上的数字、图案、颜色等,通过比较不同面额之间的差异来理解人民币的规格和特点。
三、操作(15分钟)1. 分发人民币实物给每个学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感受。
2. 鼓励学生根据纸币的大小、颜色、数字等特点进行分类,并用口头表达来描述纸币的不同面额。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观察到的人民币特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并重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拓展(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人民币可以用来做什么吗?学生回答“购物、交换、储蓄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常用的购物场景,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会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和特点,并初步理解了人民币面额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小组交流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人民币(一)》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一)》说课稿
教学设计的说明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
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 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19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
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
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
持和帮助。
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
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
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 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
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
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
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
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