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流行病复习资料精华版
分析方法可以说明同一时期死亡率的变化。( )
四、单选题
1.发病率的定义是( )A.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旧病例的频率 B.某一时期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
率 C.某一时期内患某病频率 D.某一时期内所有患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E.某一时期内某病发病
人数占病人的比例
2.患病率的定义是( )A.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B. 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7. 疾病负担
二、填空题
1. 疾病的分布指疾病在
、
和
的分布特征。2.患病率也
称
,计算该率的分子为
。3.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子为
。
4.呈现周期性病率或死亡率时,首先应注意两组人群的
是否
相
同。6.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
该病的发病率。7.描述疾病流行
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3.感染率:是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
例。4.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5.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6.流行:是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
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7.疾病负担:是指发病以及疾病所造成的残疾(失能)和过早死亡给
5.疾病与病因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大的研究方法是( )
A.生态学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横断面研究
E.临床
试验
6.下列属于分析性研究方法的是( )
A.现况调查
B.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现场试验
E.理
论流行病学
五、简答题1.流行病学定义包含哪些基本点?2.临床流行病学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有哪些?3.临床
流行病人卫版练习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3、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A. 传染病B. 地方病C. 传染病和地方病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E. 疾病和健康状况4、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5、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6、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7、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 对比的特征E. 预防为主的特征8、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9、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 疾病、伤害、健康B. 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C. 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D. 死亡,患病,伤残E. 以上均不对(二)多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2、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A. 描述疾病的分布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C. 提出病因假设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3、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社会医学的特征D. 对比的特征E. 预防为主的特征4、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A. 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B. 疾病在群体中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C. 疾病与健康的社区诊断与临床决策D. 病因观与病因推断E. 疾病防制的策略(三)名词解释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论述题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第二章疾病分布(一)单项选择题(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 诊断标准的变化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存活时间长短(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 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5)疾病分布是指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7)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8)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12)某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则和1985年相比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13~15)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人卫流行病学题库
人卫流行病学题库1.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内容:不仅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研究方法的重点: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的: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①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②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③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④解释疾病完整的自然史⑤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⑥疾病预防⑦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3.简述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观点是学习和应用流行病学的最基本观点②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流行病学多使用频率指标,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
4.简述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发病率分子新旧病例数新发病例数获得方式横断面调查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意义疾病存在或流行情况疾病出现情况用途适用于慢性病适用于死亡率低的疾病5.简述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升高因素降低因素病程延长病程缩短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病例迁入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报告率提高6.试述疾病地方性的三种类型①自然地方性:因传播媒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统计地方性:因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造成,与自然环境无关。
③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完成绵延繁殖,一定条件下传染人。
7.简述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均低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符合上述标准的数越多,说明该病与该地区的有关致病因素越密切。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答: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定义: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 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病因: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cause of disease.危险因素:导致人群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抽样调查的原则:1.保证每一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2.必须随机抽样;3.足够的样本含量;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6.何为科赫法则答:Koch科赫还提出了着名的科赫法则,即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由此形成特异病因说或单病因说.即每一种疾病必定是由某一种特异的病原物如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第一个被证实符合科赫法则的疾病是炭疽.看情况答,未必要7.简述病因的探索的程序与方法答:一收集基础资料:通过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以及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可以为形成病因假设提供基础资料.二形成病因假设.三检验病因假设.8.简述病因推导的步骤与方法9.简述病因推断标准答:关联强度;时间顺序;可重复性;合理性;生物学效应梯度关系;一致性;特异性;实验证据;相似性.10简述诊断试验研究时选择研究对象要点答:为了保证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选择研究对象应把握以下要点.1.病例组应当包括该病的各种不同临床类型:轻、中、重;早、中、晚期;典型的、非典型的;有、无并发症;治疗过、未治疗过等.2.对照组应选自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并且应包括易与该病相混淆的其他疾病,一般不能只选正常人做对照.3.病例组、对照组均应是同期进入研究的连续样本或者是按比例抽样样本,而不能由研究者随意选择.11.何为金标准常用的金标准有哪些答:标准诊断方法也称为金标准”gold standard是指临床医学界公认的当前最客观、最真实、最可靠的疾病诊断标准.常用的金标准包括:病理学诊断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外科手术发现;特殊的影像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病原学诊断;临床综合诊断;长期随访获得的肯定诊断.12.何为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似然比、ROC曲线答:真实性validity是指诊断试验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评价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正确诊断指数等.诊断试验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又称精确性precision 或可重复性reproducible,是指诊断试验在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是指在已知试验结果的条件下,表明有或无该病的概率,又称预告值、诊断价值.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指试验阳性者中患该病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指试验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称之为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是以取不同阳性判断标准时的灵敏度为纵坐标,误诊率为横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它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13.简述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与指标1阳性预测值:指真阳性数占阳性数的百分比.它说明被试人如为阳性时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2阴性预测值:指真阴性数占阴性数的百分比.它说明阴性时未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14.简述确定诊断标准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确定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⑴鉴别诊断试验的繁简程度;⑵漏掉一个可能病例的后果是否严重,早诊断疗效佳取高灵敏度,反之取高特异度;⑶隔一定间隔期后再一次检查的可能性;⑷该病的患病率:患病率高时诊断标准要放宽,以减少假阴性;患病率低时诊断标准要严格,以减少假阳性.一旦选定了标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更改.15.简述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答:提高诊断质量就是提高诊断指标质量、提高诊断方法的质量与可靠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尽量选用客观指标.2.选择正确而合适的指标,对计量指标则应考虑合适的分界值,使其有尽可能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对指标的测量,要把方法及可能影响结果的步骤及条件都进行标化.16.何为临床试验简述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答: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给予标准经典疗法或安慰剂或不给予任何措施,追踪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毒副作用的一种前瞻性研究.基本特征:1.临床试验是实验性而非观察性的研究.2.临床试验有严格的平行对照.3.临床试验属于动态队列的前瞻性研究.4.临床试验应特别注意受试者的安全性和依从性.5.临床试验的效应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17.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注意或把握的要点答: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效应.临床试验设计应围绕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试验效应等3个基本要素展开. 17.简述临床试验确定效应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答:⑴客观性:定量指标一般以客观记录为主,定性指标也应尽量用客观方法记录,避免主观心理因素造成偏倚.⑵特异性:要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能确切反应处理因素的效应,因而要尽可能选用特异性指标,以防止非处理因素的干扰.⑶灵敏性:对处理因素要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由于医学实验方法日新月异,故应根据专业知识、研究目的和要求,选用新的灵敏指标.⑷稳定性:任何实验指标都要求稳定性好,能被不同时间、地点和操作者重复证实,误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⑸结局性:尽可能选用结局性指标,少用中间性指标.18.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答: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设置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实施;重复原则. 19.简述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原则列举常用对照组类型答:⑴一致性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要求除处理因素外,其他条件在理论是应完全一致.在临床试验中,实际上做不到完全一致,但应在防止和减少主要混杂因素的影响上达到一致.1组间样本的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烟酒史等应一致;2病情特点、预后因素以及同时接受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3试验条件如仪器、试剂及操作人员和方法等都应相同,不能一组用一套;4组间尽量同步进行,以消除时间因素造成的影响.⑵对等原则:从统计学角度考虑,组间人数相等的组间合并误差最小,因此,对照组的例数应与实验组例数相等,一般对照组例数不应少于实验组例数;同等重视各组以避免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20.试述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方法答:⑴简单随机分组:如采用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具体方法是:事先规定凡遇到数字0~4分到A组,5~9分到B组.然后随意指定一行随机数字,如:0,5,2,7,8,4,3,7,4,1,6,8,3,8,5,1,5,6,9,6.则可按此顺序将病人分到A,B,A,B,B,A,A,B,A,A,B,B,A,B,B,A,B,B,B,B.结果20个病人中分到A组8人,而分至B组12人.显然两组人数不平衡.这是简单随机分组的最大弊病.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就诊的时间先后,交替地分配到两组不属于随机化分组.2区组随机法:适用于临床病例先后就诊,逐步累积样本的随机方法.可以克服简单随机分组的缺点,任何时候都能保证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的病人数保持平衡. 3分层随机法:用对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病情特点等先行分层,然后在层内随机分配病人到实验组或对照组.21.何为预后、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答: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其不同结局发生概率的预测.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体疾病结局的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合理治疗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⑵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的性质、病程、临床类型与病变程度也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⑶病情轻重:病情轻重与预后密切相关.⑷患者身体素质: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⑸医疗条件:医疗条件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⑹社会与家庭因素: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化教养,以及患者职业、行为习惯、文化教养与心理因素等均影响疾病预后.⑺危险因素作用强度:对于多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往往也影响预后.如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石棉砷及其化合物、氯甲醚等、电离辐射等,某病人若是由于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肺癌,则预后较差.22.简述预后研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社区还是医院,或来自哪一级一、二、三级医院还是某地区各级医院,其代表性差别较大甚至显着.⑵各观察组间应均衡可比: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组,除了所研究的预后因素以外,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等在各比较组间是否均衡可比.23.简述预后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要点答:常见偏移的种类:1.集合偏倚assembly bias2.零点偏倚zero time bias3.迁移偏倚migration bias 4.测量偏倚detection bias5.回忆偏倚recall bias6.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7.疑诊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8.期望偏倚9.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控制要点: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采用或制定明确、统一与公认的诊断标准,尽可能选择各级医院的早期病人为研究对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2.采用多种对照:采用多种对照,可以对选择偏倚作出估计,减少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研究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意义的宣传,以提高依从性;建立健全随访管理制度,随访要有专人负责,对失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随访;积极回答患者来信的要求,不失信于患者;改进随访信格式与内容,删除使患者及其家属反感的措辞,采用关心体贴的言语.4.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测量变量与指标明确、客观,并力求量化或等级化;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予以标定,试剂药品应符合要求;对资料收集者进行统一培训,以便统一标准、统一方法;通过与所收集资料有联系的鲜明记忆目标帮助患者联想回忆;收集到的患者记忆资料与相关客观记录核实;通过调查知情人或相应调查技术获取敏感问题的正确信息;对研究对象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以取得研究对象的密切合作,提供如实、客观的信息;资料收集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5.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采用“盲法”收集资料有助于减少观察员的测量偏倚,若做不到盲法,应由同一个观察员测量待比较的各组.6.尽量采用客观指标的信息:如应用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记录作为资料的来源.此外,可以采用虚变量来分散研究对象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信息准确性的影响.7.随机分组8.配对9.标准化10.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24.何为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答: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普遍性,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仍然有效,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25.简述偏倚的定义、特性和分类答:定义: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或资料分析阶段,由于设计者、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在选择观察对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资料或解释结果时产生的各种系统误差.特性:偏倚是从样本研究中所得结果不能如实反映目标人群真实结果的一种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6.何为选择偏倚简述选择偏倚控制方法答:选择偏倚: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与所研究的目标人群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的系统误差.控制方法:1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2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或制定明确、统一与公认的诊断标准,尽可能选择各级医院的早期病人为研究对象.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研究中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应答率,减少失访与退出.4采用多种对照:采用多种对照,可以对选择偏倚作出估计,减少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7.何为信息偏倚简述信息偏倚控制方法答:信息偏倚: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控制方法:1.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2.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3.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4.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5.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6.如有可能,在收集时可增加一些“无关”信息,以分散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7.研究者应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搞好研究工作的质量控制.28.何为混杂偏倚简述混杂偏倚控制要点答:定义:混杂偏倚confounding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的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confounder.控制方法:研究工作中可在3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混杂偏倚.在研究设计阶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杂因子发挥作用;在资料收集阶段详细准确收集潜在混杂因子的资料;在资料分析阶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和三个范畴:(1)“揭示现象”,由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完成。
仅提供深入讨论原因的基础,但可对现象作初步分析。
2)“找出原因”需借助分析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疾病线索。
(3)以找到原因为基础而“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
♦流行病学的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疾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推断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3、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 6 )预防为主的特征】、疾病的分布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 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X K ( K=100% , 1000 %。
,或10000/万)②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___ ③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分 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常用)。
流行病学培训复习资料
流行病学培训复习资料介绍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健康行动计划中,流行病学被视为核心科学,具有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文提供流行病学培训的复习资料,为流行病学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章节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基础是流行病学培训的入门课程。
本章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史学发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等。
其中,重点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疾病分类、流行病学调查的种类和步骤、人口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应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
流行病学数据处理流行病学数据处理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本章介绍了流行病学数据的类型和基本性质、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样本选择、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清理的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和推断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和报告撰写等。
流行病学方法论流行病学方法论是流行病学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化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交叉研究、生态学研究等。
本章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干扰、伦理问题和数据共享等重要的方法学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是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实践重心,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流行病学等应用领域。
本章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公共健康政策、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效果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流行病学专题流行病学专题是流行病学培训的拓展课程,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各种专业领域和应用技术,如遗传流行病学、生殖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医学影像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网络流行病学等。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流行病学与精准医学的关系等。
结论本文提供了流行病学培训的复习资料,涵盖了流行病学的基础、数据处理、方法论、调查应用和专业领域等方面。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总结题型:概念、填空、多选(5个)、判断、计算、问答中文出中文答,可以带计算器一、概念1、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学家学习与应用了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了临床医学的实际,按照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测量和科学的评价等原则,通过患者个体和患者群体特征来讨论和总结某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和防治的规律的学科。
2、病死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一年)某病死亡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通常用于急性疾病,较少用于慢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应医疗和诊断水平病死率=(某病的死亡率/某病发病率)*k3、患病率(现患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历所占比例。
(1)时点患病率(少于1个月)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2)期间患病率(大于一个月)期间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k=100%or1000‰or100000/10万反应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助于医疗设施、质量、经费的评估;有助于疾病潜在市场的预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4、横断面研究常用的非试验性研究之一。
又称现况调查。
在某一时间内,在特定的研究对象中查出该人群中有病或无病的人,同时,了解他们暴露于可疑因素的情况。
如:年龄、性别、职业、吸烟习惯等。
又如:调查某时期住院病人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查出某抗生素的副作用等。
5、随机化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观察组或对照组,使各种因素,包括混杂因素,均衡的分布在各组中。
(1)简单随机:抓阄、抽签、掷币等。
正规简单随机法:随机数表。
(2)区组随机:按研究对象相同条件先分成相等的若干区组,再将每个区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使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数目相等。
(3)分层随机:依据某些临床特点、预后因素或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统计学称为层),后再将每层不同数量的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观察组或对照组。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名词解释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
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
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全
1.随机选题自测已完成:0<174> 已用时间:0:07:00 / 剩余时间: 0:23:00 自测内容 1.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______C____。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C______。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3.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_____A____。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预后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____D____。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5.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C___。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6.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___E___。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____B______。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8.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C____。
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9.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E____。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制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10. 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___E____。
A.病因的探索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E.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11.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____B____。
临床流行病学3(1)归纳
对照
随机
盲法
重复
均衡
4
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一)受试对象(materials):
随机化原则 实验动物的选择: 注意动物的种类,品系及个体的年龄,性别, 体重,窝别,营养状况等 病例的选择:正确的诊断,疾病的分期及病情的程 度. 选择依从性好、失访率低、有代表性的患者作 受试对象
16
设计的基本模式
冲洗期 A药 6W B药 2W A药 6W B药
V0
V6
V8
V14
17
优点
• 可比性较好
– 每例研究对象先后接受治疗组或对照组治 疗,消除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 适用于慢性稳定或复发性疾病,如高血 压和高血脂等 • 研究对象的人数可减少一半
18
缺点
• 应用病种范围受限 • 需要有一个洗脱期 • 每一病例的研究期延长一倍
查表法:
统计学书
12
3.资料分析
(1)假设检验的类型
差异性假设检验:H0:μt=μc , H1:μt≠μc
优效性检验:H0:μt ≤μc ,
H1:μt >μc
为单侧
为单侧
非劣效性检验: H0:μt-μc ≤- , H1:μt-μc > -
(双向单侧检验)
等效性检验: H0(1):∣μt-μc∣≥ , H1(1):∣μt-μc∣< H1(2):∣μt-μc∣>-
28
临床试验模式图
规定纳入标准 和排除标准 确定样本含量 试验组
总体
防止选择性偏倚
确定适宜纳入试验的对象
按随机化原则 分配试验对象
对照组 防止测量性偏 倚的措施如: 采用盲法, 增强依从性, 控制失访
传染病学复习重点(人卫版)
总论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1)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临床特点: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4)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①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②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③后遗症: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五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减息热、回归热、不规则热)(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 第二巻(第3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科
传染病
流行病学
病 综合征
脑炎
细胞
第版
技术
发展
版 流行病学
人类
病毒感染
病毒性
孢子虫病
沙眼
病毒
呼吸道
内容摘要
本书第一版于197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国庆30周年献礼出版了上、中册,以后陆续出版了下册和续编。 第二版是1995年出版,分三卷。第一卷为总论,第二卷为传染病,第三卷为非传染病。主编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耿 贯一教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流行病学方法 进展很快,分支学科日益增多,从理论、概念,到技术、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二版内容已显陈旧, 难以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和现状。近几年,流行病学及相关工作者需要更新、更实用、更全面的专著作为案头 书,方便查找,随时指导工作。本书的修订不仅集中全国的流行病学专家,同时涉及疾病预防控制的很多领域, 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目录分析
1
编者(按姓氏 笔画排序)
2
《流行病学》 第3版
3
第一章传染病 流行病学总论
4 第二章消化道
传染病流行病 学概述
5
第三章甲型病 毒性肝炎
1
第四章戊型病 毒性肝炎
2
第五章脊髓灰 质炎
3
第六章手足口 病
4
第七章轮状病 毒感染
5
第八章诺如病 毒胃肠炎
第九章人类朊病毒病 第十章霍乱
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题库
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题库摘要:一、引言1.介绍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背景和重要性2.阐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二、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特点1.内容全面,涵盖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2.突出实用性,以病例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3.系统性强,既有基本理论,又有临床技能培训三、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应用价值1.辅助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复习2.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3.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四、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局限性1.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部分内容可能滞后于临床实践2.针对特定疾病或病例的深入研究不足五、如何充分利用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1.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源,进行全面学习2.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病例分析3.定期更新知识,关注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动态六、总结1.概括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优点和不足2.强调其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3.呼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正文: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教材,它为广大医学专业学生和临床医生提供了一部实用的临床疾病学习指南。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性强,既有基本理论,又有临床技能培训,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特点在于突出实用性,以病例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损伤和中毒、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每个章节都围绕病例展开,详细阐述了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案例式的编写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临床疾病的诊治方法。
人卫临床疾病学概要第三版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首先,它是一部理想的医学专业教材,可以帮助医学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临床知识。
其次,它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临床流行病学3归纳护理课件
PART 05
临床流行病学与护理实践
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流行病学问题
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
了解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 略提供依据。
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
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预后和结局
评估疾病的自然史和治疗效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临床实践中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
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
临床流行病学初步形成,以观察和描述疾病分布情况为主要研究 内容。
20世纪70年代
临床流行病学开始关注疾病的病因和干预措施,研究方法逐渐丰富。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与 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PART 02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01
02
03
案例一
糖尿病足溃疡的流行病学 研究
案例二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 流行病学研究
案例三
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研 究
PART 04
临床流行病学与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中的流行病学问题
疾病分布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指标,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和
影响因素。
病因探索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探索疾病的病 因,研究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 关联,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病程和结局,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后。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 式收集患者信息,了解疾 病分布和影响因素。
实验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精编.doc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牛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 ini cal Epidem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to in dividual patie nts. The populati on aspec 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 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Z,A basic science for cl inical medicine"・2、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是应用_定的经济学分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和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屮某病的新III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 effect)是指暴露(处理)组为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Z差,又称差值测量(difference meas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
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
(3)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4)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二、死亡指标(一)死亡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所有原因)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计算: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同期平均人口数)×k3.应用: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反映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性总水平,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保健水平,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病因探讨的指标。
(二)病死率1.定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2.计算: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时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3.应用: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三、残疾失能指标(一)病残率1定义: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千、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2.计算: 病残率=(病残人数/ 调查人数)×k(二)潜在减寿年数PYLL1.定义:指某病在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2.应用:(1)是人群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可反映各种死因对人群的危害程度。
(3)可用于将某一地区和另一标准地区相比较。
(4)帮助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三)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是一种健康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正向综合测量指标。
第七章临床医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防止在复杂的临床研究中,免受若干已知的或未知的偏倚因素的干扰,使得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真实可靠,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
第一节随机化原则一、概述(一)定义:采用特殊手段,使总体或样本中每个个体发生某事件的概率相等。
(二)分类:1.随机抽样:目的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发生选择偏倚。
2.随机分组:目的是提高组间的均衡性,减少非研究因素的干扰。
二、随机化方法:简单随机法,分层随机法,区组随机法,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法,多级抽样,半随机化。
三、应用:(一)在利用随机化方法进行研究对象分组时,必须对随机化方案进行保密,这过程称为随机分配的隐匿。
(二)为了保证试验的可靠性,研究中所用随机化方法,随机数等均应详细记录。
第二节对照的原则一、目的: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鉴别试验性与非试验性效应,减少或消除实验误差。
二、种类:(一)按研究的设计方案分类:1.同期随机对照。
2.自身对照。
3.交叉对照。
4.配对对照。
5.非随机同期对照。
6.历史对照。
(二)按照对照组的处理措施分类:1.有效对照。
2.空白对照。
3.安慰剂对照。
第三节盲法试验一、概述:1.定义:指临床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配的组别、不知道接受的是试验还是对照措施的前提下进行。
2.目的:为了克服可能来自研究者或受试着的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实性。
二、分类:(一)单盲:对于研究对象的分组及所施加的处理因素情况,只有研究者知道,而受试对象不知道。
(二)双盲:受试对象和试验执行者双方均不知道分组情况与干预措施。
(三)三盲:受试对象、试验执行者和资料分析与报告者三方均不知道受试者接受的是哪一种干预措施。
第四节均衡性原则一、定义:指比较组之间除了处理措施不同以外,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局的因素处于相同或相近水平。
在临床研究中,为了保证比较组之间的均衡性,必须在研究措施执行之前对各组间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基线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
第八章临床医学研究对象的来源与选择第一节样本的来源一、社区人群:病例代表性好,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力。
二、医院和专门防治机构:合作度高,依从性好,资料易得到且比较可靠,代表性差,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
第三节诊断标准一、选定研究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
以公认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作为标准化的尺度来选择研究对象。
二、金标准诊断:凡属于特异性强且被解剖、病理以及生物学研究肯定的临床诊断称为金标准诊断。
第四节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统一诊断标准是选择研究对象的首要条件。
一、纳入标准的制定:纳入标准的要点是从复杂的群体中,选择临床特点和人口学相对同质的对象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的制定应简明扼要,不宜设置过多的限制条件,否则会降低研究结果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排除标准的制定:为了防止某些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应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排除标准,使研究对象处在同一个基线上,以便能够真实反映出研究效应。
第五节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一、样本含量:应适当二、随机原则:随机原则选择研究对象。
三、无应答和失访:应答率应在80%以上,失访率应控制在10%以内。
四、依从性:指研究对象对治疗/干预措施和需要控制的其他因素的依从和执行程度。
五、选择性偏倚:选择研究对象时所发生的系统误差。
第九章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案与运用一、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监测、生态学研究。
→产生假设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检验假设(二)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验证假设(三)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
二、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级及其特点(一)一级设计方案:前瞻性,同期对照,偏倚因素可被主动控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组群随机对照试验,单个体的随机对照组试验。
(二)二级设计方案:前瞻性,有对照,偏倚不能被主动控制。
包括队列研究,前后对照试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三)三级设计方案:可有对照,偏倚不能被主动控制。
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四)四级设计方案:无对照,偏倚多。
第一节随机对照试验一、概况:RCT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测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被公认为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金标准或标准方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是评价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
二、应用范围:1.最常用于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
2.在特定的条件下,可用于病因学研究。
3.非临床试验的系统工程。
三、特点:前瞻,干预,随机,对照。
四、优点:1.组间可比性好。
3.防止选择性偏倚好。
3.研究对象的诊断确切。
4.盲法衡量和分析结果,结果更真实可靠。
5.高质量的单个RCT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
五、缺点:1.费时,人力与财力支出大,容易失访,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
2.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导致其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外在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3.易违背医德问题。
第二节交叉试验一、应用范围:仅适用于慢性病、且不易根治并需要药物维持治疗的某些疾病的研究,特别适合症状或体征在病程中反复出现的慢性病。
二、特点:交叉试验中每个对象都要接受两种措施的处理,必然得出两种方案的观察结果。
三、优点:1.具有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点,消除或减少了选择性偏倚、测量性偏倚等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每个受试对象具有自身前后比较,消除了个体差异,可减少样本量。
四、缺点:1.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2.试验过程包括一定洗脱期。
3.如果试验周期长,容易发生失访、退出、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4.每个病例在接受第二阶段治疗时,难以保证病情处于第一阶段开始时相似的状态。
第四节队列研究一、经典的前瞻性研究,在疾病病因/危险因素、疾病预后乃至于非随机前瞻性治疗性的研究中,论证强度高,所获结果可靠性强,能颇好地揭示两事件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暴露组的发病率I1=a/(a+b)非暴露组的发病率I2=c/(c+d)2.相对危险度RR=I1/I2。
RR≥2时,表明有一定的因果关系,≥4时表明有肯定的因果关系,并应计算95%可信区间。
三、应用范围: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及其长期变动。
4.凡在群体中研究某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某项措施对固定人群的影响,均可使用队列研究。
四、优点:1.研究者亲自观察资料,信息可靠,回忆偏倚小。
2.直接计算发病率和RR。
3.可验证病因关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可分析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6.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五、缺点:不适于罕见病,需大样本的长期随访,易发生失访偏倚,组织工作繁重。
第六节病例对照研究一、概述:回顾性研究,在疾病发生后进行,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一)原则: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