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白文彬学号:0709120801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陈泓予学号:0709120802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陈新瑜学号:0709120803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程龙学号:0709120804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付治海学号:0709120805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纪超学号:0709120806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姜德海学号:0709120807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金荣学号:0709120808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梁立民学号:0709120809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刘欢学号:0709120810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刘晓三学号:0709120811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吕亚彪学号:0709120812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马宁学号:0709120813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马振华学号:0709120814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孙宇学号:0709120815指导教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唐诚学号:0709120816指导教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王军学号:0709120817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王朴学号:0709120818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王兴龙学号:0709120819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王洋洋学号:0709120820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王智学号:0709120821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魏雷学号:0709120822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吴洪博学号:0709120823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肖姝学号:0709120824指导教师赵文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交通土建班级:土建07-8学生姓名:邢洋学号:0709120825指导教师赵文华。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常见建筑和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认识,了解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结构图纸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进行结构设计创意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工程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分析: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介绍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重点讲解稳定性、强度、刚度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设计方法:分析梁、板、柱、框架等常见结构的设计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实例3. 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讲解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4. 结构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创意实践,运用CAD软件绘制结构图纸,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结构设计实践5. 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中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梁配筋设计课程设计班级 1090学号 120090850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12月~2012年1月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主梁设计资料⒈某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主梁结构尺寸。
标准跨径:20.00m;计算跨径:19.50m;主梁全长:19.96m;梁的截面尺寸如下图(单位mm):⒉计算内力⑴使用阶段的内力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标准值)=878.72KN·m;结构重力弯矩:M1/2恒汽车荷载弯矩:M=6057.28 KN·m (未计入冲击系数);1/2汽=75.08 KN·m;人群荷载弯矩:M1/2人1/4跨截面计算弯矩(设计值)=1867.00 KN·m;(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Md,1/4支点截面弯矩M=0,d0支点截面计算剪力(标准值)结构重力剪力:V=230.75KN;0恒汽车荷载剪力:V=197.80KN (未计入冲击系数);0汽人群荷载剪力:V=18.60KN;0人跨中截面计算剪力(设计值)跨中设计剪力:Vd,1/2=76.50KN(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主梁使用阶段处于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中。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汽车冲击系数,汽车冲击系数1+μ=1.292。
⑵施工阶段的内力简支梁在吊装时,其吊点设在距梁端a=400mm处,而梁自重在跨中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k,1/2=585.90 KN·m,吊点的剪力标准值V=110.75 KN·m。
⒊材料主筋用HRB335级钢筋f sd =280N/mm2;fsk=335N/mm2;Es=2.0×105N/mm2。
箍筋用R235级钢筋f sd =195N/mm2;fsk=235N/mm2;Es=2.1×105N/mm2。
采用焊接平面钢筋骨架混凝土为C30f cd =13.8N/mm2;fck=20.1N/mm2;ftd=1.39N/mm2;f tk =2.01N/mm2;Ec=3.00×104N/mm2。
(完整word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设计二、设计资料1.桥梁跨径与桥宽标准跨径:40m(墩中心距离)主梁全长:39.96m 计算跨径:39.0m桥面净空:净 14+2×1.75m=17.5m。
2.设计荷载:公路 I 级车辆荷载,人群荷载3.0kN/m,结构重要性指数γ0=1.1。
3.材料性能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主要强度指标为:强度标准值£ck=32.4M Pa,£tk=2.65M Pa强度设计值£c d=22.4M Pa,£td=1.83M Pa弹性模量E c=3.45×104 M Pa(2)预应力钢筋采用 l×7 标准型-15.2-1860-II-GB/T5224-1995 钢绞线,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 Ep=1.95×105 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0.4, pu=0.2563(3)预应力锚具采用 OVM 锚具相关尺寸参见附图(4)普通钢筋1)纵向抗拉普通钢筋采用 HRB400 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sk=4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sd=330MPa弹性模量 Es=2.0×l05 M Pa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0.53, pu=0.1985 2)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 HRB335 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sk=335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sd=280M Pa弹性模量 E s=2.0×105 M Pa4.主要结构构造尺寸主梁高度 h=2300mm,主梁间距 S=2500mm,其中主梁上翼缘预制部分宽为1600mm,现浇段宽为900mm,全桥由7片梁组成,设7道横隔梁。
桥梁结构尺寸参见附图。
5.内力计算结果摘录(1)恒载内力1)预制主梁(包括横隔梁)的自重 g1p=24.46kN/m2)主梁现浇部分的自重 g1m=4.14kN/m3)二期恒载(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及栏杆) g2p=8.16kN/m(2)活载内力车辆荷载按密集运营状态A级车道荷载计算,冲击系数1+u=1.2。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结构元件,并解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问题,计算出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材料设计并构建小型结构模型,展示对结构原理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实验和模拟,能够掌握测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解决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将对工程学和结构设计产生兴趣,培养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志向。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技术工作的尊重,理解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动手实践,因此课程设计需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对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结构设计概述2.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介绍梁、柱、板等常见结构元件,及其在承受不同类型力时的响应。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元件与受力分析3.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讲解结构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计算分析、施工图绘制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型结构模型,分析实际工程案例。
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熟悉常见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计算和分析;–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设计的分类和方法等;2.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方法、结构优化方法等;3.常见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梁的设计、柱的设计、板的设计等;4.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包括结构设计实例解析、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结构设计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结构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的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背景: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在建筑和工程项目中应用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理论研究,掌握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具备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工作的能力。
项目介绍:本次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分析一个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楼。
该楼居住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共有5层,位于一个高地上,地势较为平缓。
设计步骤:1. 结构初步设计1.1 确定设计载荷:根据住宅楼的用途和相关标准规范,确定设计载荷,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1.2 选择结构类型:根据设计载荷和建筑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例如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
1.3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楼层平面布置和空间要求,建立结构模型,包括梁、柱、墙等结构构件。
1.4 初步确定构件尺寸:根据结构模型和设计载荷,初步确定各构件的尺寸。
1.5 选择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2. 结构分析和优化2.1 进行荷载计算:根据建筑要求和相关规范,对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
2.2 进行结构分析: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2.3 评估结构安全性: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结构在设计载荷下的安全可靠。
2.4 进行结构优化:根据结构分析和评估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如调整构件尺寸、增加或减少支撑等。
3. 结构详细设计3.1 细化构件尺寸:根据结构优化结果,细化各构件的尺寸,满足承载力、刚度和变形等要求。
3.2 确定构件布置:根据结构模型和构件尺寸,确定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3.3 进行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要求和可行性,进一步选择具体的材料规格和品种。
3.4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结构详细设计,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构件尺寸、连接细节等。
4. 结构检查和验收4.1 检查施工图纸:对编制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_结构设计原理__最终版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张建龙院系:交通与工程系班级:08土木工程二〇一一年六月二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给定的桥梁基本设计资料(主要结构尺寸、计算内力等)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形主梁。
主要内容包括:1.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及布置; 2.截面几何性质计算;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预应力损失估算;5.应力验算(短暂状况和持久状况的应力验算);6.抗裂验算(正截面与斜截面抗裂验算)或裂缝宽度计算; 7.主梁变形(挠度)计算; 8.锚固局部承压计算与锚固区设计; 9.绘制主梁施工图。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通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形梁桥的一片主梁设计,要求掌握设计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及有关构造要求规定,并绘制施工图。
要求:设计合理、计算无误、绘图规范。
(一)基本设计资料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荷载,人群荷载3.52kN/m ,结构重要性系数0γ=1.0 2.环境标准:Ⅱ类环境 3.材料性能参数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主要强度指标为:强度标准值 ck f =32.4MPa ,tk f =2.65MPa 强度设计值 cd f =22.4MPa ,td f =1.83MPa 弹性模量 c E =3.45⨯410MPa(2)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 A416—97a 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1⨯7标准型), 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 pk f =186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pd f =1260MPa弹性模量 p E =1.95⨯51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 ξ=0.4,pu ξ=0.2563 公称直径为15.24mm ,公称面积为140mm2(3)非预应力钢筋1)纵向抗拉非预应力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 sk f =4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sd f =330MPa 弹性模量 s E =2.0⨯510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 ξ=0.53,pu ξ=0.1985 2)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HRB335钢筋,其强度指标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 sk f =335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 sd f =280MPa弹性模量 s E =2.0⨯510MPa 图1 主梁跨中截面尺寸(尺寸单位:mm )4.主要结构尺寸主梁标准跨径k L =25m ,梁全长24.96m ,计算跨径f L =24.3m 。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设计二、设计资料1.桥梁跨径与桥宽标准跨径:40m(墩中心距离)主梁全长:39.96m 计算跨径:39.0m 桥面净空:净14+2×1.75m=17.5m。
2.设计荷载:公路 I 级车辆荷载,人群荷载3.0kN/m,结构重要性指数γ0=1.1。
3.材料性能参数(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0,主要强度指标为:强度标准值£ck=32.4M Pa,£tk=2.65M Pa强度设计值£c d=22.4M Pa,£td=1.83M Pa弹性模量E c=3.45×104 M Pa(2)预应力钢筋采用l×7 标准型-15.2-1860-II-GB/T5224-1995 钢绞线,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Ep=1.95×105 MPa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0.4, pu=0.2563(3)预应力锚具采用 OVM 锚具相关尺寸参见附图(4)普通钢筋1)纵向抗拉普通钢筋采用 HRB400 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sk=400MPa 抗拉强度设计值£sd=330MPa弹性模量Es=2.0×l05 M Pa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0.53, pu=0.1985 2)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 HRB335 钢筋,其强度指标为抗拉强度标准值£sk=33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sd=280M Pa弹性模量 E s=2.0×105 M Pa4.主要结构构造尺寸主梁高度 h=2300mm,主梁间距 S=2500mm,其中主梁上翼缘预制部分宽为1600mm,现浇段宽为900mm,全桥由7片梁组成,设7道横隔梁。
桥梁结构尺寸参见附图。
5.内力计算结果摘录(1)恒载内力1)预制主梁(包括横隔梁)的自重 g1p=24.46kN/m 2)主梁现浇部分的自重 g1m=4.14kN/m3)二期恒载(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及栏杆) g2p=8.16kN/m恒载内力计算结果预制梁自重现浇段自重二期恒载弯矩剪力弯矩剪力弯矩剪力MG1PK(kN·m) VG1PK (kN) MG1PK(kN·m) VG1PK (kN)MG1PK(kN·m) VG1PK(kN) 0 476.97 0 80.73 0 80.73 905.02 428.05 153.18 72.45 153.18 72.45 3487.84 238.49 590.34 40.37 590.34 40.37 4650.46 0 787.12 0 787.12 02# 梁可变荷载内力计算结果截面车道荷载人群荷载距支点截面的距离X(mm)最大弯矩最大剪力最大弯矩最大M (kN·m)对应剪力V(kN)对应弯矩M(kN·m)对应剪力V (kN) 对应弯矩位置支点0 0 251.93 251.93 0 0 32.69 32.69 0 变截面2000 153.18 282.948 258.852 1602.78 59.8632.5637.13 153.65 L/4 9750 590.34 148.98 150.78 1440.72 230.67 32.46 17.74 183.68 跨中19500787.1218.6577.771483.29307.57 14.267.89155.26(2)活载内力车辆荷载按密集运营状态A级车道荷载计算,冲击系数1+u=1.2。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涵盖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土木工程的行业中,结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物、桥梁、水坝、隧道等各种各样的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寿命和经济性。
因此,掌握结构设计原理是每一位土木工程师的必修课。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学习结构设计原理的方式,通过实际的案例来探讨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部分: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基础、设计案例分析以及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估。
整个课程设计将通过三个实际工程案例来展开,学生将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结构方案。
2. 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基础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为学生提供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部分主要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分析等基本理论。
2.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板壳理论、稳定性等方面。
在本部分,学生将学习结构力学及其应用,包括刚性连续体的受力分析、受力构件的设计、结构模型的简化和分析等。
2.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结构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损伤力学等方面。
本部分将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应力与应变、变形与应力、弹性和塑性行为等。
2.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本部分将介绍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主要包括有限元分析、动力分析、热力分析、疲劳分析等方面。
学生将在此部分掌握基本的结构分析技术。
3. 设计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三个实际工程案例展开,分别是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桥梁的设计以及水坝的设计。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将亲身体验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实地勘测、结构初步设计、结构受力分析和结构优化等。
3.1 建筑物结构设计案例本案例将以高层建筑为例,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学生将掌握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包括建筑物的承重墙、梁柱结构等。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空心设计题目:板设计(先张法)班级:6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 录一、设计资料 (2)二、主梁截面形式及尺寸 (2)三、主梁内力计算 (3)四、荷载组合 (3)五、空心板换算成等效工字梁 (3)六、全截面几何特性 (4)七、钢筋面积的估算及布置 (5)八、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7)九、持久状况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9)十、应力损失估算 (10)十一、钢筋有效应力验算 (13)十二、应力验算 (13)十三、抗裂性验算 (19)十四、变形计算 (21)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简支空心板设计一、设计资料1、标跨m 16,计算跨径m 2.152、设计荷载:汽车按公路I级,人群按2/0.3m KN ,103、环境:I类,相对湿度%754、材料:预应力钢筋:采用ASTMa A 97416 标准的低松弛钢绞线(71 标准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pk1860 ,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pd1260 ,公称直径mm 24.15,公称面积2140mm,弹性模量MPa Ep 51095.1非预应力钢筋:400HRB 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sk400 ,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sd330 ,弹性模量MPa Es 5100.2箍筋:335HRB 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sk335 ,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sd280 ,弹性模量MPa Es 5100.2混凝土:主梁采用50C 混凝土,MPa Ec 41045.3 ,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 ck4.32 ,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 cd4.22 ,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tk65.2 ,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td83.15、设计要求: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按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此梁6、施工方法:先张法二、主梁截面形式及尺寸(mm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三、主梁的内力计算结果一期恒载:跨中m KN M d 220 0 d V 支点:0 M KN V 70二期恒载:跨中m KN M d 100 0 dV 支点:0 M KN V 40汽车荷载:跨中m KN M d 220KN V d0.20 支点:0 M KN V 150人群: 跨中m KN Md70 KN V d0.8 支点:0 M KN V 22四、进行荷载组合` 表 1五、空心板换算成等效工字梁上翼板厚度:120211 kf h y h下翼板厚度:120212' kf h y h腹板厚度:280kfb b b跨中 支点dMdVMV一期恒载标准值1G220 0 0 70 二期恒载标准值2G100 0 0 40 人群荷载标准值2Q70 8 0 22 汽车荷载标准值(不计冲击荷载) 220 20 0 150 汽车荷载标准值(计冲击系数)238.3 21.7 0 162.5 持久状态的应力计算的可变作用标准值组合(汽车+人)308.329.7184.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基本组合2.1(0.1 恒+4.1汽+4.18.0 人) 796 39.3 0 384.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短期效应计算的可变荷载设计值(7.0汽+0.1人) 224 22 0 127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长期效应计算的可变荷载设计值(4.0汽+4.0人) 116 11.2 0 68.8备注: (1)表中单位)(m KN M,)(KN V (2)冲击系数083.0(3)考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汽车荷载计入冲击系数 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汽车荷载不计入冲击系数截面内力荷 载.等效工字梁如下图所示:六、全截面几何特性计算(1)受压翼缘有效宽度'fb 计算①计算跨径的31,即mm l 50673)102.15(33 ②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mm 880③mm h b b fh17201201202280122'取三者中的最小者,因此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 b f880'(2)全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在工程设计中,主梁几何特性多采用分块数值求和法进行,其计算式如下:全截面面积:iA A 全截面重心至梁顶距离:AyA y ii i式中:iA -分块面积;iy -分块面积重心至梁顶边的距离;截面分块示意图:主梁全截面几何特性如下:分块号分块面积)(2mmA i)(mm yi)(3mm yA S iii)(mm yy iu)()(42mm y y A I iuix)(1242mm bh I i1600×120 =72000 6061032.42709102488.571064.82 280×660 =184800 3307100984.6910708.6 3 600×120 =7200060071032.4-2709102488.571064.8合计328800iA A330330660330bii uy yA y810085.1iS101005.1xI910881.6iI1010738.1ixI I I表2其中:iI -分块面积iA 对其自身重心轴的惯性矩xI -分块面积iA 对全截面重心轴的惯性矩七、钢筋面积估算及钢束布置(1)预应力钢筋面积估算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
大学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大学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学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设计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软件进行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以便在后续课程设计和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安全、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考量。
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树立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本课程针对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结构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结构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介绍各类建筑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的组成、受力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结构设计基本步骤:阐述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包括结构方案设计、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等,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讲解结构设计中的基本计算方法,如荷载组合、内力分析、截面设计等,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结构设计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应用实例,如PKPM、SAP2000等,涉及教材第五章内容。
6. 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结构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涉及教材第六章内容。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范例1)
南昌工程学院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 梁设计 1)已知设计数据及要求:梁全长L=18m ,计算跨径L=17.5。
横截面如图(1)所示。
采用C30号混凝土,受拉钢筋为HRB335钢筋,箍筋为R235钢筋。
图(1)梁控制截面的计算内力为:跨中截面:M=1078.07kN ·m ,Q=76.64 kN ; 1/4跨截面:M=828.3 kN ·m ; 支点截面:M=0 ,Q=284.39 kN ;要求确定纵向受拉钢筋数量和进行腹筋设计。
2)跨中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计算 (1)T 型截面梁受压翼板的有效高度'f b由图所示的T 型截面受压翼板厚度的尺寸,可得翼板平均厚度'f h ,100214080'=+=f h mm 。
则可得到: 3175003/'1==L b f =5834mm mm b f 1600'2=mm h b b b f h f 1500110*120*2180122''3=++=++=(2)钢筋数量计算由附表查得13.8cd f MPa =, 1.39td f MPa =,280sd f MPa =。
查表4-2得0.56b =ξ。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01γ=,则弯距计算值01078.07d M M kN m γ== 。
采用焊接钢筋骨架,故设mm a s 100100007.030=⨯+=,则截面有效高度为:mm a h h s o 9001001000=-=-=0'''()2f cd f f h f b h h -=13.8*1500*110*(900-110/2)=1924.07 KN ·M >M(=1078.07KN ·M )故属于第一类T 型截面。
由公式00'()2d u cd f xM M f b x h γ≤=-可得到1078.07⨯106=13.8⨯1500x(900-x/2) 求解二次方程得到合理解:x=59.9<'f h mm(=100mm)将各已知值x=59.9 及代入式'cd f f b x =sd f s A 中,可得到'cd f s sd f b x A f ==44282809.59*1500*8.13= mm 2 现选择钢筋图(2)6Φ25(2945)+6Φ18(1527),截面面积s A =44722mm 。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书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简单结构体的受力情况,并推导出相应的受力方程。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培养他们对材料选择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结构草图的绘制,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结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
2. 通过学习我国建筑史上的经典结构案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使学生认识到结构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结构设计基础,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结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结构受力分析:介绍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的受力分析方法,推导受力方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结构材料选择:介绍常见结构材料(如钢、混凝土、木材等)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结构设计原理:讲解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制结构草图。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6. 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结构设计案例,提出优化方案。
(完整word版)长沙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用纸课程设计用纸课程设计用纸不计冲击系数的汽车荷载弯矩标准值k Q 1M =808.60m kN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的准永久值系数21ψ=0.4,人群荷载作用效应的准永久值系数22ψ=0.4课 程 设 计 用 纸课程设计用纸值图3-1(尺寸单位:mm)课程设计用纸mm d mm mm S n 403225.125.140588.352200=⨯=〉=⨯-=及,故满足构造要求。
钢筋布置图3-2如下课 程 设 计 用 纸。
=3.17m kN ⋅mm N A f s sd ⋅⨯=⨯+=61018.2280)29454826(=2.18m kN ⋅由于s sd f f cd A f h b f >'',故为第一类T 形截面 (2)求受压区高度x课 程 设 计 用 纸课程设计用纸度故可在梁跨中的某长度范围内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应按计算配置腹筋。
课程设计用纸值=--⨯=2/02/12l l x V V V V L l mm 211681.13125.48981.1312099800=--⨯在1l 长度内可按构造要求布置箍筋。
同时,根据《公路桥规》规定,在制作中心线向跨径长度方向不小于1倍梁高h=1500mm 范围内,箍筋的间距最大为100mm距支座中心线为h/2处的计算剪力值('V )由剪力包络图按比例求得,为课 程 设 计 用 纸。
心距离为='x1325-[1500/2-(35+35.8⨯1.5)]=664mm1课程设计用纸mm h 1233)]5.04.281.2543()5.14.2838.3535[(15004=⨯+++⨯+⨯+-=∆ mm h x x 5108434=∆+=课 程 设 计 用 纸于课程设计用纸,课程设计用纸)2171447(1608280-⨯=ui M =647.7m kN ⋅ 1点~2点 s A =32172m m ,0h =mm 1429)0.18.3535(1500=⨯+- x =16401.163217280⨯⨯=34mm ,)2341429(3217280-⨯=uiM =1271.9m kN ⋅2点~3点 s A =48262m m ,0h =mm 1411)5.18.3535(1500=⨯+- x =16401.164826280⨯⨯=51mm ,)2511411(4826280-⨯=uiM =1872.2m kN ⋅3点~4点 s A =58082m m课 程 设 计 用 纸将表4-2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ui M 在图4-2上用各平行直线表示出来,它们与弯矩包络图4-2的交点分别为q j i 、、、⋯⋯,以各ui M 值代入式)41(222/,,Lx M M l d xd -=,可得q j i 、、、⋯⋯到跨中截面距离值。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
一、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T 梁受压翼缘有效宽度计算按《桥规》规定,有效宽度'f b min ={}h f /3,b b 12h +’计算跨径梁平均间距,+2{}min 23980/3202=⨯⨯,1800,200+240+12 {}min 7993.3318002704=,, 1800=mm(其中受压区翼缘悬出板厚度:()f h 100020010040/2/1000202mm ≈⨯+⨯=’)2、毛截面几何特性计截面分块示意图见图1.1,毛截面几何特性表见表1.2(附表)。
二、内力组合主梁作用效应组合值计算列于表2,见附表。
三、钢筋数量的确定及布置 1、预应力截面积估算按构件正截面抗烈性要求估算钢筋数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为(由表2得)121495224852730.383301.38s G G Qs M M M M =++=+++=设预应力钢筋截面重心距界面下缘为100mm p a =,则预应力合力作用点至图1..1 面分块示意图截面重心轴的距离为p b p 12261001126mm e y a =-=-=;钢筋估算时,截面性质近似取用全截面性质计算,由表1得跨中截面全截面面积2898900mm A =,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的弹性抵抗距为963b /298.87010/1226243.77710mm W I y ==⨯=⨯;故有效预加力合力为666s tk pe 6p /0.7f 3301.3810/243.777100.7 2.65 2.039210101/e /W 1/8989001126/243.77710M W N N A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为con pk 0.750.7518601395a f MP σ==⨯=,预应力损失按张拉预应力的20%估算,则可得需要预应力钢筋的面积为6pe2p con2.0392********.49mm 10.20.81395N A σ⨯===-⨯()采用三束5s φ15.24钢绞线,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2p 351392085mm A =⨯⨯=。
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能够使用XX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能够进行XX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
2.实际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介绍XX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结构设计及原理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及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掌握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在设计中的关键要素;3. 帮助学生了解结构设计中的力学原理,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绘图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表达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解决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兴趣,培养其热爱专业、追求卓越的态度;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使其在结构设计中遵循规范,注重安全;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绘图和设计能力,但结构设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结构设计的基本定义、分类及设计原则,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使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2. 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建筑结构(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的受力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要点,参考教材第二章,进行实例讲解。
3. 结构设计中的力学原理:讲解结构设计中所涉及的力学知识,如受力分析、弯矩图、剪力图等,结合教材第三章,使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合教材第四章,让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操作步骤。
5. 结构设计实例分析:选取典型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过程和关键问题,参考教材第五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主梁配筋设计课程设计班级1090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12月~2012年1月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主梁设计资料⒈某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主梁结构尺寸。
标准跨径:20.00m;计算跨径:19.50m;主梁全长:19.96m;梁的截面尺寸如下图(单位mm):⒉计算内力⑴使用阶段的内力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标准值)结构重力弯矩:M1/2恒=878.72KN·m;汽车荷载弯矩:M1/2汽=6057.28 KN·m (未计入冲击系数);人群荷载弯矩:M1/2人=75.08 KN·m;1/4跨截面计算弯矩(设计值)M d,1/4=1867.00 KN·m;(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支点截面弯矩M d0=0,支点截面计算剪力(标准值)结构重力剪力:V0恒=230.75KN;汽车荷载剪力:V0汽=197.80KN (未计入冲击系数);人群荷载剪力:V0人=18.60KN;跨中截面计算剪力(设计值)=76.50KN(已考虑荷载安全系数);跨中设计剪力:V d,1/2主梁使用阶段处于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中。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汽车冲击系数,汽车冲击系数1+μ=1.292。
⑵施工阶段的内力简支梁在吊装时,其吊点设在距梁端a=400mm处,而梁自重在跨中截面的弯矩标准值M k=585.90 KN·m,吊点的剪力标准值V0=110.75 KN·m。
,1/2⒊材料主筋用HRB335级钢筋f sd=280N/mm2;f sk=335N/mm2;E s=2.0×105N/mm2。
箍筋用R235级钢筋f sd=195N/mm2;f sk=235N/mm2;E s=2.1×105N/mm2。
采用焊接平面钢筋骨架混凝土为C30f cd=13.8N/mm2;f ck=20.1N/mm2;f td=1.39N/mm2;f tk=2.01N/mm2;E c=3.00×104N/mm2。
作用效应组合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全梁承载力校核 施工阶段的应力验算 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 纵向构造钢筋、架立钢筋及骨架构造 钢筋长度计算钢筋明细表及钢筋总表第1章 作用效应组合§1.1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6条规定: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基本组合为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211100∑∑==++=nj QjK Qj C K Q Q mi GiK Gi ud S S S S γψγγγγ跨中截面设计弯矩 M d =γG M 恒+γq M 汽+γq M 人=1.0×(1.2×878.72+1.4×6057.28×1.292+0.8×1.4×75.08)=2237.00 KN ·m 支点截面设计剪力 V d =γG V 恒+γG1V 汽+γG2V 人=1.2×230.75+1.4×197.80×1.292+0.8×18.60×1.4 =655.51KN§1.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7条规定: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效应组合,⑴作用效应短期组合作用效应短期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nj Qjk j mi Gik sd S S S 111ψM sd =M gk +ψ11M 11+ψ12M 12=8768.72+0.7×607.28+1.0×75.08 =1378.90 KN ·m ⑵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nj Qjk j mi Gik ld S S S 1211ψM ld =M gk +ψ21M 11+ψ22M 12=878.72+0.4×607.28+0.4×75.08 =1151.66 KN ·m第2章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1 配筋计算 ⑴翼缘板的计算宽度b ′f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规定:T 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
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 ′f =(150+90)/2=120mm ①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
b ′f =L/3=19500/3=6500mm②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
b ′f = S=1600mm③b+2b h +12h ′f ,此处b 为梁的腹板宽,b h 为承托长度,h ′f 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
b ′f =b+12h ′f =200+12×120=1640mm 故取b ′f =1600mm ⑵判断T 形截面的类型设a s =30+0.07h=30+0.07×1500=135mm , h 0=h -a s =1500-135=1365mm ;'''()01201381600120(1365)3457.732237.0022f cd f f h f b h h KN m M KN m-=⨯⨯⨯-=•>=•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3条规定: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 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⑶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 s00'(276'120cd d f f x M f b x h x mm h mmγ=-=<=根据方程:)解得:cd f s sdf b x A f '==13.8160076280⨯⨯=5993mm 2拟采用 832 的钢筋,A s =6434mm 2主筋布置如图1所示,主筋为两片焊接平面骨架。
每片骨架主筋的叠高为:35+4×35.8=178mm <0.15h =225mm , 满足多层钢筋骨架的叠高一般不宜超过0.15h~0.20h 的要求。
梁底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5mm ,侧混凝土净保护层取58mm ,两片焊接平面骨架间距为:40 200235235.8=58mm 1.2540mm mmd >⎧⨯⨯⎨>=⎩-- §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⑴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s a =352×35.8=107mmh 0=h -a s =1500-107=1393mmmin 00.2%6434=2.31%0.45/0.22%2001393s td sd A f f bh ρρ>⎧==>=⎨>=⨯⎩⑵判断T 形截面的类型13.816001202649.628064341801.52cd f f sd s f b h KN m f A KN m ''=⨯⨯=⋅>=⨯=⋅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3条: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 形截面受弯构件,当符合:f f cd s sd h b f A f ''≤时,则按宽度为b ′f 的矩形截面计算。
⑶求受压区的高度x2806434 =82mm 12013.81600sd s f cd f f A x h mm f b ⨯'==<='⨯⑷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 u082()13.8160082(1393)2447.882237.0022u cd f d x M f b x h KN m M KN m'=-=⨯⨯⨯-=⋅>=⋅ 说明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
第3章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1截面尺寸复核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0条规定: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支点处,应至少有两根并不少于总数1/5的下层受拉的主筋通过。
初步拟定梁底 232 的主筋伸入支座。
受拉钢筋面积为 1608mm 2 > 20%×6434=1287 mm 2 ; 支点截面的有效高度h 0=h -a s =1447mm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9条:矩形、T 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抗剪截面应符合0,301051.0bh f V k cu d -⨯≤γ要求。
,000.51100.5110302001447808.41655.51KN cu k d f bh KN V γ--⨯=⨯⨯=>= 说明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3.2检查是否需要按计算设置腹筋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0条:矩形、T 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符合下列条件时)(1050.00230kN bh f V td d αγ-⨯≤要求时则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跨中:0.50×10-3f td bh 0=0.50×10-3×1.39×200×1393=196.63KN >V dm =76.50KN 支点:0.50×10-3f td bh 0=0.50×10-3×1.39×200×1447=201.13KN <V d0=655.51KN 故跨中截面部分可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按计算配置腹筋。
§3.3最大设计剪力及设计剪力分配⑴确定构造配置箍筋长度1019500193.6376.50=1972mm 22655.5176.50x L V l V =⨯=⨯-l 2-l 2V -V -在距跨中l 1范围内可按构造配置最低数量的箍筋。
⑵计算最大剪力和剪力分配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1条:最大剪力取用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的数值,并按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不少于60%;弯起钢筋承担不超过40%,并且用水平线将剪力设计值包络图分割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