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课时评两篇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4 第1课 时评两篇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4 第1课 时评两篇 学案

时评两篇学案重难突破1.试分析?车队与红灯?一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分析评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按照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先摆出新现象- -今年北京队 "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接着逐层分析 "车队一路绿灯〞不能存在的理由和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后得出结论.2.阅读?车队与红灯?一文,分析作者对 "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 "一路绿灯〞这一现象加以评论,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车队与红灯?关注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 -"两会〞的召开,但它的观点不是落在 "两会〞这一主流事件上,而是就会前的一那么消息,代表、委员乘坐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而是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挖掘出 "小事〞中蕴含的重大意义:法律面前无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中,作者列举了 "月饼消费〞的不文明现象有哪些危害?列举这些危害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主要列举了以下几种月饼不文明消费的危害:用意:作者借此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改变不正之风,让人们牢记 "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4.?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中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集中在第|一局部分类使用,更显出月饼消费的问题严重性.5.?车队与红灯?这那么时评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照论证法 . "两会〞车队今昔待遇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意在说明无论哪种形式的扰民特权都必须去除,还老百姓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让人民安居乐业.②举例论证法.举了詹姆士一世的例子,詹姆士虽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不能干扰司法.列举这一事例是为了证明在法律与规那么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那么必须人人遵守的观点.6.如何理解?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中 "小小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一句话的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是说月饼虽小,却反映了社会大的风气, "变化〞是说我国人民生活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时尚〞是变化的必然结果.人们富裕了,就会有更高的物质追求,但一味追求高档,追求铺张,甚至|违法乱纪、竞赛豪奢,就算不得 "时尚〞了.那种浪费方式的消费其实是不文明的,应该物尽其用,只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即可.7.?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中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上一段内容的转折,写出与美好的节日气氛不相称的月饼变味的现实.另一方面,它又是下文的总起段落,引出了对 "变味〞的具体表现的详细阐释.活学活用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或大自然的物象,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例如】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跳跃,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这样茁壮地成长?走过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青藤勒出的伤痕.在感慨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入土中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善待自己,就让青藤勒着自己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芒的青春舞步.课后知能检测一、根底稳固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干.扰/干.劲档.次/高档.阖.家/瞌.睡B.折.射/折.腾过瘾./隐.患奢.华/奢.侈C.逾.越/愉.悦缭.乱/潦.倒洛.阳/脉络.D.赋予./授予.咋.舌/祚.薄潜.水/潜.力【解析】C项,yú,liáo ,luò.A项,ɡān/ɡàn ,dànɡ,hé/kē;B项,zhé/zhē,yǐn ,shē;D 项,yǔ,zé/zuò,qián .【答案】 C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月饼也就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上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 "敲门砖〞 .B.警车开道、社会车辆让路,能说与千百年来的鸣锣开道、 "肃静回辟〞没有渊源关C.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与群众联系愈紧密,就能愈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D.而今政通人合、国泰民安,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解析】A项,礼上往来- -礼尚往来;B项,回辟-回避;D项,政通人合-政通人和.【答案】 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韩国大邱田径世锦赛,是刘翔伤愈复出后最|重要的赛事,其在刘翔心中所占的分量之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巅峰对决会以这样出乎意料的演出展现 .这事儿放在谁的身上,可能谁都难以不以为然地一笑而过,但这个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男人却能坦然面对对手的拥抱.在这一刻,成绩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这次 "刮蹭〞事故使他收获了一枚成熟男人的金牌.这对于不到30岁、今后还有很长人生路的刘翔来说,分量更重,成色更足.A.不言而喻B.出乎意料C.不以为然D.无足轻重【解析】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不合语境.A项,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B项,出乎意料:指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想,在人们意料之外.D项,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答案】 C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时机一窥所谓的 "恒星际介质〞.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外表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平安.C. "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态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平安,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D.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我国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解析】A项,结构残缺,应将 "直接探测到的〞中的 "的〞改为 "了〞;B项,句式杂糅, "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平安〞杂糅,改成 "食用前洗净削皮较为平安〞或 "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C项,不合逻辑,应为 "再次发生〞.【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答复以下问题.按照惯例,就是省一级|的 "两会〞,也大多是警车开道,代表、委员的车队一路绿灯,社会车辆那么必须让道.这样,"两会〞的车队是畅通了,而市民的正常生活却受到了干扰 .对此,许多代表、委员早已提出异议.近年来,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省的代表、委员提出,车队不要有特殊化 .曾有代表、委员说,我们是来开会的,不是来 "摆谱〞扰民的 .让车队一路绿灯,是为了保证代表、委员能顺利到达会场,开好大会 . "两会〞当然要开好,但开好 "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 .记得在北京申奥时,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就向北京代表团提出一个问题:北京是一座有逾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如何做到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举办这么一个世|界顶尖级|的特大型运动盛会,人家却说不想影响北京市民的正常生活,相比之下,一些会议扰民的理由就不那么充足了.要说,在平交路口让几十秒或几分钟不也就是几十秒或几分钟时间吗?况且,这也是多年的惯例了,习惯早已成自然 .然而放在特权与平等的天平上称量一下,就可以发现,我们的一些惯例,一些习以为常的潜规那么,往往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 .比方警车开道,社会车辆让路,能说与千百年来的鸣锣开道, "肃静回避〞没有渊源关系吗?在平交路口,谁遇到红灯谁避让,这是交通规那么 .都说在法律与规那么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那么人人遵守,但却常有事实上的特权,事实上的一局部人无须遵守 .160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突发奇想,提出亲自进行司法审判,过把审案瘾,却当即受到英国法官们的反对 .当时的大法官柯克认为,国|王非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把握法律,因此不适合进行司法审判 .他说: "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在上帝与法律之下.〞按照他们的理念,即使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也不能干扰司法.★5.(对应本课 "重难突破〞第6题) "对此,许多代表、委员早已提出异议〞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是说代表们的觉悟是高的,搞特权不是他们自己的愿望,也希望革除陋习.既然连身处其中的代表委员们都反对这种特权,一说明这种特权不得人心,二说明这是一种陈规陋习.6.从第二段国际奥委会委员向北京代表团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和国外的事例进行比照,我们可以明白要时刻替百姓着想,我们不能让百姓的生活受到干扰,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们的百姓当家做主的权利.7.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证法和引证法,通过举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例子及引用大法官柯克名言,明确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不分贵贱〞的观点,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论点.三、语言表达8.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紧扣两个方面:①月饼的包装盒很漂亮、很大;②关注漫画中所注的文字.然后,图文结合,揣摩所隐含的指向性观点.【答案】画面内容:高大的月饼包装盒和愁眉苦脸的小月饼形成比照.下方是 "月饼诉苦〞的内容,右上方是落款.漫画寓意:过度包装要不得.9.(2021·广东(高|考))阅读下面一那么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 "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文段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分析磨盘和磨心两者的关系,比照前后的结果变化,概括出材料的主题,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 .【答案】(例如)你做事很有干劲,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如果没有你磨盘,我这个磨心又有什么用呢?。

《时评两篇》学案(2)(含解析)粤教版语文必修四

《时评两篇》学案(2)(含解析)粤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1课时评两篇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与文本相关的课外名句。

2.读: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

3.写: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批评之意。

4.练: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关于平等的名言1.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理查德·斯蒂尔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3.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林肯4.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5.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托·杰弗逊6.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

——享利·贝克7.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

——梭伦8.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人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

——威·吉尔伯特9.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

——严复关于节俭、朴素的名言1.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辛尼加2.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蔷薇园》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5.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

——颜之推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7.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8.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训俭示康》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10.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瑄11.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12.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13.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14.朴素是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排斥任何外在的装饰和雕琢。

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1 时评两篇 含解析

2018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1单元 1 时评两篇 含解析

1 时评两篇本课话题——勤俭节约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年年月圆,岁岁中秋。

老百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心气儿很高。

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

越是在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越是要牢记“两个务必”,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教育。

现在要坚持这样做,将来生活更好了,仍然要坚持这样做。

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点评: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能忘记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不仅要成为一个家庭的传统,更应成为一个民族的光荣传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6年3月16日,叙永县向林镇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倡文明,摒除陋习树新风”的主题活动,旨在引导群众崇尚勤俭节约,抵制大操大办。

活动现场,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抵制大操大办问卷调查中,并在签字布上签下姓名,庄严承诺“抵制大操大办,崇尚勤俭节约”。

据了解,该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各村社大操大办的具体情况和群众对大操大办的看法,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大操大办的主要类型、群众一年来花在宴席上的消费、村社对抵制大操大办知识的宣传情况、群众的知晓率以及群众对于大操大办的建议和意见等。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大操大办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小处不省钱袋空。

——托·莫尔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

——托里安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摆谱.(pǔ) 渊.源(yuān) 酽.酽(yàn) 动辄.(zhé) 阖.家(hé) 奢.华(shē) 过瘾.(yǐn) 问津.(jīn) 扰.民(rǎo)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烙⎩⎨⎧(lào )烙印(luò)炮烙 (2)咋⎩⎨⎧(zé)咋舌(zǎ)咋办(zhā)咋呼 (3)折⎩⎨⎧(zhé)折射(zhē)折腾(shé)折本(4)着⎩⎨⎧(zhuó)着陆(zhāo )高着儿(zháo )着急2.语境辨析法(1)把东西放在天平上称量.(lián ɡ)了一下,一看重量.(liàn ɡ),足有2斤重。

【金牌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时评两篇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4

【金牌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1时评两篇课时训练 粤教版必修4

时评两篇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省委领导在调研民营经济的市场环境问题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对所有市场主体的发展大环境。

(2)在欧洲历史上,体育界、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的文化现象。

(3)C罗表示,现在的球队与两年前参加欧洲杯赛的球队不可,他虽然尚未完全恢复状态,但仍然会尽力帮助球队取胜。

A.一视同仁同日而语等量齐观B.一视同仁等量齐观同日而语C.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同日而语D.等量齐观同日而语一视同仁解析: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侧重针对亲疏不同的对象,“等量齐观”侧重针对区别较大的对象,“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新任国务卿就职后首次对民众公开演讲时,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国家合并到一起,读成了“吉尔萨克斯坦”,令人贻笑大方。

B.什么是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

C.嗜甜的饮食习惯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味觉逃亡的主犯。

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重口味日渐加剧。

D.与泰戈尔不同,鲁迅的散文诗中的哲理不是追求宗教式的光明、和谐,而是充满了对人生、对自我的无情的严酷的解剖,对人心黑暗的正视和孤独的战斗的坚持。

解析:A项,成分赘余,“贻笑大方”有令人笑话的意思。

B项,语意不明,成分残缺。

“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应改为“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在“却显得”前面加上“答案”。

C项,不合逻辑,语意不明。

“锌就是”应改为“锌缺失就是”。

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 第1课 时评两篇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4课件 第1课 时评两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方法: (一)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二)分析文章的论据。将文章所有论据列出,找出它 们的共同指向,就得出中心论点。同时,分析论据也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三)摘录归纳法。针对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的 文章,就应该将分论点罗列,并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 关系,然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1课 时评两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精研课文 锻炼思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背景链接
车队与红灯 2003年3月1日,新华社消息:今年参加全国“两会” 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作者关注 了这一关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社会现象,及时评论。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在传统 节日上大做文章,利用民俗节日作为载体,给各种节 令食品附上“文化”包装,追求高额利润。本文就是 针对这种现象写的一篇时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名扩声家系视统角调音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妙云:“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 活中的一件大事,举世瞩目。《车队与红灯》的作者善 于从“两会”这样的社会政治生活大事中敏锐地发现人 民代表、政协委员的车辆不再一路绿灯的“小事”,展 开评论,挖掘出“小事”中蕴含的重大意义:法律面前 无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小见大地表达了文章的 主旨。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以“近 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为切入口,揭示月饼消费中 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有力地论证了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观点。
第92章.文扩脉声梳系统理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阅读《车队与红灯》,回答下面的问题。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窦娥冤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窦娥冤 含答案 精品

目标·重点1.了解元杂剧的一般特点。

2.理清剧情,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和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嫡.亲( ) ②斟酌..( ) ③隅.头( ) ④绣闼.( ) ⑤楔.子( ) ⑥鳏.寡( ) ⑦阑珊..( ) ⑧当垆.( )a ⑨浣.纱( ) ⑩临邛.( ) ⑪痊.济( ) ⑫忤.逆( ) ⑬恓.惶( ) ⑭顷.刻( ) ⑮前合后偃.( ) ⑯罪愆.( ) ⑰苌.弘( ) ⑱尸骸.( ) (2)多音字①缥⎩⎪⎨⎪⎧ 缥.缈( )缥.缃( ) ②煞⎩⎪⎨⎪⎧ 煞.尾( )煞.费苦心( ) ③勒⎩⎪⎨⎪⎧ 勒.索( )勒.住( ) ④量⎩⎪⎨⎪⎧ 量.器( )量.体裁衣( ) ⑤症⎩⎪⎨⎪⎧ 症.结( )症.候( ) ⑥禁⎩⎪⎨⎪⎧禁.受( )禁.止( )2.理解词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功名未遂.:②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③当骂呵,则处分..几句:④争些..勒杀了:⑤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⑥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⑦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⑧你道是暑气暄.: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⑩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 (2)虚词归纳也⎩⎪⎨⎪⎧ 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孩儿,痛杀我也.: 时辰到了也.: 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3)古今异义①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古义:今义:②满望你鳏寡孤独....古义:今义:③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古义:今义:④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古义:今义:一、结构知全局1.《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请跳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答:2.第三折是《窦娥冤》故事的高潮所在,也是窦娥的刚烈性格与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请概括该折故事情节。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 精品

◎ 第1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2课《敬业与乐业》◎ 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第1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课话题——友情一、从课本中积累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恩格斯不忍说出马克思的去世却又不能不说出来的那种极其矛盾和万分痛苦的心情。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超越了一切古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佳话。

二、从历史中积累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并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当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时,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三、从生活中积累12岁的毕明哲看到患先天性肌无力症的同学王理腿脚不方便,说:“以后我天天背你上下学。

”为了这句承诺,毕明哲一背就是多年,他甚至放弃了读本科的机会,选择与王理同读专科……当所有人都感叹这个承诺背后的沉重,感叹“做一件好事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时,毕明哲却很淡然:“刚开始背王理,是同情,是承诺;到了高中就觉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然后到了大学,觉得这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事情。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粤教必修4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受之父母,成于社 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 限希冀。电子游戏中,一按 开始键,生命便可重现;现 实世界里,生命仅有一次, 失不再来。 若生命是一束鲜花,珍爱生命,使它娇艳绽放,香气四 溢;若生命是一条溪流,珍爱生命,使它源远流长,奔流到 海;若生命是一段旋律,珍爱生命,使它高低婉转,清新悦 耳;若生命是一只幼雏,珍爱生命,使它羽翼丰满,振翅翱 翔。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
(2)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用于动词 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前作状语。 必需:多作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作谓语较 少,作定语居多;偶尔用作副词,同“必须”。
例: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很高,维生素B也很 丰富,还含有其他许多种人体_____必__需________的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但鸡蛋___必__须__________煮熟吃,不能生吃。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摆谱.(pǔ) 动辄.(zhé) 过瘾.(yǐn) 不懈.(xiè) 镀.金(dù) 档.次(dànɡ)
逾.(yú) 烙.印(lào) 酽.酽(yàn) 问津.(jīn) 奢.华(shē)
(2)多音字 烙
烙.印 炮烙.
折.腾

骨折.
折.本
lào
随便. biàn
便 大腹便.
◆ 知识链接 ◆ 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
看法的文章。时评的主要特征是“评”,就事评事,就事说 理。时评通常以时事为评论对象,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所谓“时事”,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新闻价值、公众关注的事, 并且是有时效性的事,而不是那些陈年旧事。时评的这些特 征,使它成为新闻的热点,成为大众参政议政、辨别是非的 工具。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都设有时评专栏。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时评两篇》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时评两篇》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 时评两篇班级: 姓名: 成绩:学习目标:《车队与红灯》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3.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1. 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倡导文明节约的精神;2. 学习巩固时事评论的写法;3. 学习巩固概括段意的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学习难点:概括段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自学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渊源( ) ②动辄( ) ③潜力( )④酽酽( ) ⑤阖家( ) ⑥奢华( )⑦咋舌( ) ⑧逾越( ) ⑨问津( )(2)多音字①⎩⎪⎨⎪⎧ 烙印炮烙②⎩⎪⎨⎪⎧ 授予予取予求2.课堂研读《车队与红灯》 1.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2.作者引用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答:3.正确理解“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在上帝与法律之下”这句话的含意,说说它在评论中起什么作用。

答:《月饼消费要讲文明》456.答:7.阅读课文,谈谈这两篇议论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各有哪些特点?答:练习反馈大中取小因小见大[迁移运用]阅读下面的报道,写一则小评论。

(150字左右)2010年4月,中国礼宾改革再迈新步。

根据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经中央同意,今后我国领导人出访时,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的相关安排。

胡锦涛主席今年首次出访,即率先实行新的礼宾安排,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

拓展提升让排队更文明随着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的攀升,园区内许多场馆都出现了排队现象。

排队,人流不再混乱无序,不再拥挤争夺,“排”出了秩序文明。

排队,人们按着先来后到的次序,鱼贯前行,不再争先恐后,排出了公平意识。

在“粥少僧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场所,排队观看或排队购买,是实践社会公共文明的一种体现。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揖让。

不过,这也似乎多限于熟人朋友之间,或“粥多僧少”、无需争夺之时,一旦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如梁实秋当年在一篇《排队》的文章中所说,“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

高中语文 1-1《时评两篇》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1《时评两篇》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车 队
与 二.分析论证
红 灯
分析“不”的原因
国奥委员事例
揭示反面现象的本质与思想根源
阐述法律原则
英王的事例
三.归结论点,揭示本质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页,共20页。
二、精读揣摩
1、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写得很深刻独到, 震撼人心?品析一下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从分析问题、讲道理和运用事例来看:
第十页,共20页。
参考事例
1、 英国的、荷兰的女王车队出行都没警车开道,遇 到公交车一样避让,和普通人没两样。英国女王到澳大 利亚访问,还主动避让小学生队伍。
2、 培根曾担任过英国的首席大法官, 但最终因涉嫌徇情枉 法而受到英国议会的审问,他却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 可以毫不愧疚地讲,我可以算是本世纪以来最为清正廉洁的一名 法官,但议会对我的此次审判也是本世纪最为公正的一次审判。
质低下,成了糟蹋环境的‘黑手’,更是一些电 影成为‘垃圾生产线’的背后推动力。”
• 拿下了奥斯卡,那对我们民族也未见得是件好 事,因为银幕上的灿烂并没有代表中国电影、 民众本身的绿色、文明和美丽。
第十五页,共20页。
想一想,试一试〔自选作业1〕
的哥送产妇闯红灯面临处罚
12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出租车司机高海军开 着空车在陶然亭桥附近,当路过东庄小区时,看见一名 年轻男子很着急地向他招手。男子身边的女子穿紫色睡 衣,肚子挺得很高。原来,该男子的妻子马上要生产了, 急着去医院。
耿耿于怀。当然,对的哥的义举也不能漠然置之,相关部门应对他进行奖励。在依 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依然可能遇上诸如的哥为救人闯红灯之类的制度与人性的冲突, 我们仍然要对法律的制度保持尊重和敬畏,这是法治社会走向健全的基础。

语文:1.1《时评两篇》第1课时课件(粤教版必修4)共19页

语文:1.1《时评两篇》第1课时课件(粤教版必修4)共19页

4.“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在上帝与法律之下。”这句话的 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 引用名言,明确“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不分贵 贱”的观点,进一步论证自己“法律面前无特权”的论点。 我们的党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干扰老 百姓的。任何人都不应有特权。英国国王想自己审案子, 但是他不是法官,按法律规定,他没有司法审判的权力, 即使他贵为国王也不行。也就是说,法律是凌驾于一切人 之上的。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车队与红灯》 1.阅读《车队与红灯》,回答(1)~(2)题。
(1)文章关注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 “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 一视同仁。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 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 特权。
4.近义词辨析 (1)法制 法治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法治”动词,依据法律治理。 例句:①我们是一个 法治 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青少年学生要加强 法制 观念。 (2)干扰 干涉 干预 “干扰”打扰、扰乱。“干涉”过问或者制止,多指不该 管的而硬去管。“干预”过问(别人的事情),程度比“干 涉”轻。 例句:①对方采用先进的技术干扰 我方的指挥系统。 ②下级不应过多地干预 上级决策。 ③各国之间要坚持相互尊重,不 干涉 别国内政的原则,才 能和平共处。
基础精练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赋予.( yǔ ) ④潜.力( qián ) ⑦咋.舌( zé)
②渊.源( yuán) ⑤阖.家( hé ) ⑧逾.越( yú )
③动辄.( zhé ) ⑥奢.华( shē ) ⑨问津.(jīn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烙 炮.印 烙.((lluàòo

最新-高中语文《时评两篇》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时评两篇》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精品

《时评两篇》学案时评,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

它是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面对的是真实的情境,召唤的是真实的判断)。

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

它既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的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通常的说法,时评即时事评论,包括国际和国内。

国际的姑且不论,国内的主要是关于时风的评论。

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

而风气,则指国风、党风、政风、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1.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提示: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②分层归纳法)第二部分: 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④缩句法)第三部分:结论。

强调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及其意义。

(②分层归纳法)2 课文的逻辑思路是什么?(练习一)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第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3。

第一部分中摆出月饼消费中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

5。

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提示:1、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2、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得问题严重。

7.阅读《车队与红灯》《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谈谈这两篇议论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各有哪些特点。

提示:《车队与红灯》的论据大多通过查阅资料所得,来源广泛,古今中外例子互相补充,论据充足,说理有力,穿插使用,有简(大家熟悉的)有繁(大家不熟悉的)。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论据主要通过作者观察所得,典型确凿。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 粤教版必修4
例一: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 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 的正确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
例二: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 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 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 (第 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 )
目的:激浊扬清 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 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通俗平易。 思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归纳起来,时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也许你对 某件事有几种看法,但也应该抓住其中某一点来 阐析。不要贪多求大,切忌面面俱到。只要求针 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现象,选准切入点,深入剖 析往往能出奇制胜。
二、题目要能吸引眼球。没有好标题,文章 再好也没人看。
三、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选用 最精的上等原料,吸收最精彩的观点,在此基础 上发挥,自然能胜人一筹。
所谓时风,既可以指一个时代的风 气,也可以指一个时期、一时的风气。
风气,则包括国风、党风、政风、 官风、民风、行风、学风等等。
时评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社会的舆 论生态。人们通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民间的声音 日益壮大。
阅读文章,说说文章关注的是什么社会现象, 理出作者的思路。
四、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就不要用书面语 言表达。要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 喻解读复杂道理。这样文章就增加了 信息量和可读性。
五、文章一般控制在600-1000字左右,
这适合人的阅读习惯。行文要注意 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评写作的基本思路】 既然“时评”也属于议论文,那么时评写作的基 本思路就和一般的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 它的基本思路是: 1、开篇引用报刊的新闻报道。【略】 2、对报道进行一些解析作为过渡。【略】 3、从多个角度分析新闻,或阐释其意义,或剖 析其谬误。【详】 4、联系社会现实的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 根源。【详】 5、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 理化建议”。 【详】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语文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语文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含答案 精品

第1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重点 1.理解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及作者对马克思的深厚感情。

2.把握悼词的结构及语言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1.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

(马克思)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3.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恩格斯)4.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恩格斯)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悼.念()②撰.稿()③芜.杂() ④诽谤..()⑤浅尝辄.止() ⑥卓.有成效()(2)多音字①抹⎩⎪⎨⎪⎧ 抹.杀( )抹.布( )拐弯抹.角( ) ②豁⎩⎪⎨⎪⎧ 豁.然开朗( )豁.出去( ) ③量⎩⎪⎨⎪⎧ 量.尺寸( )胆量.( ) ④空⎩⎪⎨⎪⎧ 空.间( )空.白( ) ⑤佣⎩⎪⎨⎪⎧雇佣.( )佣.金( )2.辨形组词(1)⎩⎪⎨⎪⎧ 蔑( )篾( ) (2)⎩⎪⎨⎪⎧诅( )沮( ) (3)⎩⎪⎨⎪⎧ 芜( )怃( )妩( )(4)⎩⎪⎨⎪⎧ 估( )沽( )怙( ) (5)⎩⎪⎨⎪⎧ 诽( )绯( )悱( )3.理解词义 (1)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忌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繁芜丛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词填空(1)估计·估量①今年的植树节,我校________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时评两篇习题粤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时评两篇习题粤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1 时评两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天,知识更新,信息爆炸,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

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接连不断。

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心灵的呢?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雨声?是身边的小事,还是国家的大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在心,国在胸,放眼天下,事事行达。

美字体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赏美文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苑广阔3月5日是农历“惊蛰”,天气温暖,很多市民都是全家出动,到郊外“踏春”。

而在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了不一样的“惊蛰”,了解这个被誉为农忙开始的重要节气。

他们听“惊蛰”有关的诗词,看相关的绘本,探索古生物化石的奥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入选了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或其他科目的教材,相信很多小学生都会背诵。

但是会背诵不等于能够理解与掌握,即便是在老师的讲解之下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思,也不代表他们能够真正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知识和奥秘,因为这样的知识和奥秘只有深入到田间野外,到大自然中去才会深刻地领会与把握。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家长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开始主动带领孩子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去感受“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中大自然的节奏与变化,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领略自然的美感与奥妙。

在我看来,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尤其是有了老师、家长的引导,孩子们到了田间地头之后不仅仅只是看,而且还可以温习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阅读相关的绘本,然后把这些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进行比对、观察,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说,距离大自然不是太近,而是太远了。

近年来,缘于安全的考虑,很多学校都直接取消了踏青、春游等活动,对最需要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孩子们彻底关闭了走进春天的大门。

高中语文 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2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课《时评两篇》课件2 粤教版必修4
……
论据的运用
广泛充足 详略得当
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提问
(国际-今—详)
千百年来的鸣锣开道、肃静回避
1609年(英中法官-古拒-略绝国)王审案 (外-古-详)
论据的搜集与运用
观察所得 典型确凿
小结:写作时评注意
1、切中时弊的选题。 2、新颖独到的见解。 3、据事议理的论证。 4、通俗平易的语言。
讨论:
应时而作(时效性) 据实而评(事实性) 凭理而断(评析性)
优秀时评何处寻?
报纸: 内地:《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 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 香港:《明报》 《信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 网站: 新浪网 关天茶舍 猫眼看人 电视: 中央电视台 凤凰卫视 广州电视台
月 饼——
析 道理,例与证有机结合;议论突
论 证
出事实的对比性,对比中产生有 力证明作用。
如第5自然段:先议后叙,议表 观点,叙例对比中证观点
追本溯源
如第4自然段,“渊源”
作者观察所得 联系社会生活,证 据典型确凿
比较追问中思考,注意现 象与背景的联系,加大说 理的深度和力度
如第5自然段 生活水平比较 追问“怎样……生活” 联系了当前国情
礼盒最贵9.5万元
1.速读时评两篇,找出每篇文章所反映的 社会问题和作者观点。
2.梳理并列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3.试分析文章是如何分析、论证观点的。 4.总结这两篇议论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 各有哪些特点。
阅读《时评两篇》,整体 感悟,文章分别关注了什么现 象? 请用提纲的形式梳理出作 者分析现象的思路。
分析问题: 逐层论证它的错误性 (5)
解决问题 :指出怎样去做(6)
时评常用的写作模式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关注社会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关注社会含答案

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2.学习运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技法,针对现有的某种社会现象,写一篇新闻时评。

本单元学习了四篇关注社会的议论性文章,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社会热情,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四篇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各有侧重点。

《时评两篇》中的《车队与红灯》一文认为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民主与平等意识的提高。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针对现今“月饼消费变了味”的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要文明消费”的论点,针对性强。

《论“雅而不高”》一文针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雅而不高”的现象,论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同步发展”的观点。

《呼唤生命教育》一文则针对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了“呼唤生命教育”这一中心论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认识生存的意义。

技法指导评事论理表见解1.文本借鉴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成的各种文章的总称。

按议论的对象分为时事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学评论等,按议论的目的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等。

在关注社会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都可以用议论文来发表对事理的见解,或辩驳不同的观点,或针砭时弊,或赞扬文明等等。

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为议论文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议论文的灵魂所在。

(1)恰当地提出中心论点议论文是证明论点的文章,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艺术地提出论点,使论点得到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提出中心论点的常见方法有哪些呢?问题1回忆《车队与红灯》这篇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确定论题的。

答:问题2《车队与红灯》的中心论点:谁遇到红灯谁让道。

《论“雅而不高”》的中心论点: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

《呼唤生命教育》的中心论点:鉴于此,我们呼唤生命教育。

2018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关注社会 第1课 时评两篇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4

2018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关注社会 第1课 时评两篇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4

◆1 时评两篇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这种文章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思想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引导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论取舍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

付出便是舍。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种割舍。

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

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

所谓患得患失,也就是对取舍的犹疑不决。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你需付钱。

有时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的享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

人们追求成功犹如爬山。

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提起勇气继续攀登,这是“取”的过程。

但当你到达峰顶,备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

这一番“舍”更需智慧与勇气。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

尽力而为是“取”的最高原则。

发觉此事与己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之道,这也是一种“舍”。

微感言: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2.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歌德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6.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一、审美视窗呐喊,就要不同凡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

高中 第1课 时评两篇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必修4 试题

高中 第1课 时评两篇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必修4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1课时评两篇【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按照惯例〞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详细解答此题时,一要弄清“惯例〞本身的含义,二要结合文章弄清“惯例〞一词在文中详细指向的对象,三要解答作者在本语境中使用“惯例〞一词的用意。

答案:这说明“HY〞车队一路绿灯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HY〞车队畅通了,民正常生活却受到干扰,这种惯例是特权的象征,带有挖苦的意味。

2.这两段文字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的把握情况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

通读两段文字后,很容易知道是运用了比照论证的方法。

在解答第二问时,我们首先弄清“比照〞的双方是谁,然后结合语境答复即可。

答案:运用比照论证方法,前后形成鲜明比照,意在说明无论哪种形式的扰民特权都必须去除,还老百姓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民安居乐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3.作者认为,社会的“变化〞和“时尚〞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变化〞是社会开展了,人民生活程度进步了;“时尚〞不是追求高档,追求铺张,而是安康、向上的生活。

在社会变化开展的大前提下,我们的时尚追求也要讲文明。

“消费要讲文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因为:①正常合理的消费是安康文明的标志之一,竞豪赛奢既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符合民意。

②要节俭节约、艰辛奋斗,这样的民族才是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评两篇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是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这种文章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思想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引导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论取舍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取”固费力,“舍”亦太难。

人不能只取不舍。

要有收获,必有付出。

付出便是舍。

对无法得到的东西,忍痛放弃,那是一种豁达,但也是一种割舍。

必须割舍而不肯割舍,则是疑虑与执迷,对自己有害无益。

能在必须割舍时,毅然地割舍,乃是坚强与洒脱。

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才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苦恼的来源是患得患失。

所谓患得患失,也就是对取舍的犹疑不决。

这“舍”有时是有形的,如买东西,置产业,你需付钱。

有时是无形的,如要专心争取事业上的成功,必须舍去许多个人的享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最大的取舍是对成功与荣誉的取舍。

人们追求成功犹如爬山。

一个又一个山头的征服过程虽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提起勇气继续攀登,这是“取”的过程。

但当你到达峰顶,备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

这一番“舍”更需智慧与勇气。

另一种“舍”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舍。

尽力而为是“取”的最高原则。

发觉此事与己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之道,这也是一种“舍”。

微感言: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2.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歌德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6.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一、审美视窗呐喊,就要不同凡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年来,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风靡媒体。

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凡人琐事,时评,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对象,有感而发,作出评论。

它既有对先进的新生事物的赞颂、褒扬,也有对落后丑恶现象的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有专家曾说过:一流媒体站在生活前沿,引导生活。

二流媒体站在生活之中,推动生活。

三流媒体站在生活之后,指责生活。

思想是引导生活的源泉,要办有思想的媒体,要写有思想的时评。

【注】本文两篇时评的作者分别是:①徐勤,著名媒体从业者,善写时评类文章,在媒体界有较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从尊重保姆做起》。

②江南客,《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

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向任长霞学什么》。

二、写作背景(1)2003年3月1日,新华社消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

作者关注了这一关涉民主与平等意识的社会现象,及时给予了评论。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在传统节日上大做文章,把民俗节日作为载体,追求高额利润。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性节令食品,被商家附加了太多的新内容。

给月饼“穿金戴银”,附加种种“文化”包装,甚至生产出一些价值连城的“腐败月饼”,都是一些不正常、不文明的现象。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写的一篇时评。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单音字①酽.酽( ) ②动辄.( ) ③潜.规则( ) ④奢.华( ) ⑤不懈.( ) ⑥档.次( ) ⑦渊源.( ) ⑧问津.( ) (2)多音字①处⎩⎨⎧处.理( )处.所( ) ②省⎩⎨⎧俭省.( )省.亲( ) ③烙⎩⎨⎧烙.印( )炮烙.( ) ④便⎩⎨⎧随便.( )大腹便.便( ) ⑤量⎩⎨⎧称量.( )量.刑( ) ⑥绿⎩⎨⎧绿.洲( )绿.林( ) ⑦予⎩⎨⎧授予.( )予.取予求( ) ⑧咋⎩⎨⎧咋.舌( )咋.呼( )咋.样( )答案 (1)①yàn ②zhé ③qián ④shē ⑤xiè ⑥d àn ɡ ⑦yuán ⑧jīn(2)①chǔ/chù ②shěnɡ/xǐnɡ ③lào/luò ④biàn/pián ⑤lián ɡ/liànɡ ⑥lǜ/lù ⑦yǔ/yú ⑧zé/zhā/zǎ2.辨形组词(1)⎩⎨⎧扰拢珑(2)⎩⎨⎧烙 络 洛 (3)⎩⎨⎧咋昨柞 (4)⎩⎨⎧逾 愉 渝答案 (1)干扰/拉拢/玲珑 (2)烙印/络绎/洛阳(3)咋舌/昨天/柞树 (4)逾越/愉快/生死不渝3.近义词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作状语后可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

“必需”多作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作谓语较少,作定语居多;偶尔用作副词,同“必须”。

例句:①商务厅日前制定预案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保障防汛抗洪期间生活用品的市场供应,切实加强生活________品市场监测和预测预警。

②宋教授认为,现在谈广电和电信谁胜谁输没有意义,因为三网融合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________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侧重于“利”,与“义务”相对。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侧重于“力”,一种强制力量或者支配力量。

例句:①土地招投标的过程中,各家企业得分的公开,有助于维护各家企业的权益,这也是有关企业对评标结果提出异议的前提和行使________的保证。

②一些记者挑战________或者金钱,勇敢地为公众提供真相,的确令人佩服;但很多时候我都会感到悲哀,因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一个记者的分内之事。

答案 (1)①必需 ②必须 (2)①权利 ②权力4.词语解释(1)摆谱:(2)渊源:(3)潜规则:(4)习以为常:(5)鸣锣开道:(6)匪夷所思:(7)一视同仁: 答案 (1)摆门面或摆架子。

(2)比喻事物的本源或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3)指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惯例。

(4)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5)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

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6)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7)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一、文本助读《车队与红灯》一文围绕“车队不再是一路绿灯”的话题,对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新现象作出评论,赞扬了在“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的社会新风尚,同时指出它具有反特权、倡导民主平等意识,有利于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结构图示】车队与红灯⎩⎨⎧引子 “两会”车队不再是一路绿灯评价⎩⎨⎧挖掘根源:特权思想摆事实讲道理:詹姆士一世结论 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月饼消费”为切入口,列举月饼消费过程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的思考;论证了“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观点,并指出应勤俭节约,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

【结构图示】月饼消费要讲文明⎩⎪⎪⎨⎪⎪⎧月饼变味⎩⎨⎧包装奢华,浪费惊人拉关系的“敲门砖”不合国情不合民意 消费不该浪费,消费要讲文明 文明消费 勤俭持家、建国,艰苦奋斗二、小组合作1.按照惯例,“两会”代表乘坐车辆有什么规定?这种规定有什么危害?答:答案规定:警车开道,车队一路绿灯,社会车辆必须让道。

危害:市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

2.近年来月饼消费出现了哪些怪现象?答:答案(1)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包装花样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匪夷所思。

(2)“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月饼“大旅行”。

三、师生探究1.作者对“‘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这一现象加以评论,阐明了什么道理?答:答案《车队与红灯》关注的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两会”的召开,但它的观点不是落在“两会”的主流事件上,而是从会前的一则消息即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而是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挖掘出“小事”中蕴涵的重大意义:法律面前无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从表面看,詹姆士一世的事例与标题“车队与红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作者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答:答案本文的中心是北京对“两会”车辆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詹姆士一世虽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不能干扰司法。

作者列举这一事例是为了证明法律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则必须人人遵守。

3.“月饼消费”的不文明有哪些危害?作者列举这些危害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作者主要列举了以下几种月饼不文明消费的危害:作者借此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改变不正之风,让人们牢记“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道理。

4.《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中如果去掉前两段,开篇就列举现象好不好?为什么?答:答案重视吃月饼――→引出话题月饼“变味儿”――→自然深入列举不文明现象―→揭示文题去掉前两段不好。

因为这两段的内容是为了引出话题,先说人们重视吃月饼,然后话题一转谈月饼“变味儿”,接着列举月饼消费的不文明现象,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若开篇就列举现象则显得太突兀,行文令人感觉不自然。

一、阅读延伸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当英国牛津街、美国第五大道逐渐成为一些中国人挂在嘴边随意评点的名词,当原本望之俨然的欧洲北美高档百货商店或名品专卖店纷纷配上刷银联卡的机器和讲中文的售货员接待中国游客时——我们究竟是该自豪,还是该忧虑?世界奢侈品协会2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龙年春节,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同比增长近三成。

在欧洲和港澳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总量中,中国人的消费额几乎占了2/3,在北美市场也占了1/3。

照此速度发展,前两年有关人士预测的“中国将在2015年超过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一大国”时间表,只怕还要提前。

中国30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从国家到国民消费能力的大大提高。

为购物成群结队专程飞去伦敦、巴黎、纽约,奢侈品店铺和柜台前挤挤挨挨抢货、像买萝卜白菜般爽气的中国消费者,向世界实实在在地演示了一把“中国式富裕”。

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再傲慢挑剔的商人恐怕都会换上殷勤热忱的表情,投入更多关注与研究。

仓廪实知礼仪。

当年过节都未必吃上肉的中国人,如今开始懂得欣赏和追求高品质、有设计、有文化含量的高档生活用品,越来越懂得珍惜和享受美好的生活。

与拉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一样,他们的消费行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更是一件值得自豪和庆贺的好事。

据说日本人对奢侈品从狂热追求到回归理性经历了20年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