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配图)岩石分类
地质年代表——中英文版(有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人
类
出 现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哺 乳 动 物 繁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被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
子
布
植
物
繁
哺乳类分化
盛
盛
续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
演
化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
发
爬 行
展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裸
成
动 物 繁
子
植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
物
田生成
盛
繁 盛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代
中元
蓟县纪
古代
(Pt2) 古元
长城纪
古代
400
1400
地
阶段
400
1800
台 形
成
700
吕梁
动矿产生成
(绿 藻)
(Pt1) 新太
太
古代
古 代
(Ar2)
古太
古代
2500
500 3000
800
阶段 2800 陆核形成
原核 生出 现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 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1)
两栖 动物 繁盛
蕨类 植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 山作用强烈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 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鱼类 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 类发育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 运动强烈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
中寒武世(∈2)
资料-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时间间距距今年龄 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Phanerozoic显生宙 (PH)新 生 代 (Kz) Cenozoic第 四 纪 (Q) Quaternary全新世(Q 4/Q h )Holocene约2-30.012联合 古 陆 解 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 类 出 现无 脊 椎 动物继 续 演 化 发 展被 子植 物 繁 盛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第三纪 (R) Tertiary晚第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哺 乳 动 物 繁 盛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 1Miocene1823.3早 第 三 纪 (E)渐新世(E 3Oligocene13.2 36.5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 1p alaeocene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 生 代 (Mz)Mesozoic白垩纪(K) Cretaceous晚白垩世(K 2) 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 山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侏罗纪(J) Jurassic晚侏罗世(J 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晚三叠世(T 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形 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 1)Palaeozoic古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二叠纪(P) Permian晚二叠世(P 2) 40290海 西 阶 段两栖动物 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石炭纪(C) 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 3) 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晚泥盆世(D 3) 47409鱼类 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志留纪(S) Silurian晚志留世(S 3)30439加里 东 阶 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ecambrian 元古宙 (PT)Proterozoic元古代 (Pt)新元 古代(Pt 3) 震旦纪(Z/Sn)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 200 1000地 台 形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400 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7002500 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Archaean太古宙 (AR)Archaeozoic太古代 (Ar)新太古代(Ar 2) 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 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冥古宙(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纪起始时间(百万年)
主要生物及地质演化
显生界
新生代Kz
第四纪Q
全新世Q4
更新世Q3
Q2
Q1
2.4
23
65
135
205
250
290
350
405
435
480
570
哺乳动物仍占主导地位,人类开始出现,北半球多次冰川活动。
新第三纪N
上新世N2
陆地上哺乳动物为主,昆虫和鸟类都大大发展。被子植物兴盛。
印度板块于始新世碰撞到亚洲大陆上,非洲板块也靠向欧洲板块。渐新世开始全球造山运动,逐渐形成现代山系。
中新世N1
老第三纪E
渐新世E3
始新世E2
古新世E1
中生代Mz
白垩纪k
晚白垩纪K2
早白垩纪K1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得到大发展。晚三叠纪出现哺乳类,侏罗纪出现始祖鸟。白垩纪末恐龙灭绝。
石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晚石炭纪C3
中石炭纪C2
早石炭纪C1
泥盆纪D
晚泥盆纪D3
中泥盆纪D2
早泥盆纪D1
早古生代Pz1
志留纪S
晚志留纪S3
中志留纪S2
早志留纪S1
奥陶纪O
晚奥陶纪O3
中奥陶纪O2
早奥陶纪O1
寒武纪∈
晚寒武纪∈3
中寒武纪∈2
早寒武纪∈1
裸子植物松柏、苏铁和银杏为主。被子植物出现。
晚三叠世,统一大陆分裂。古特提斯洋、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大陆开始发育。印度大陆从南半球飘向亚洲大陆。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下(早)泥盆统(世)D1
410-386
志留系(纪)
S
顶志留统(世)S4
438-410
志留纪花岗岩
(Sγδ)
上(晚)志留统(世)S3h
旱峡组
中(中)志留统(世)S1-2z
照花井组
下(早)志留统(世)S1
显生宇
(宙)
PH
古生界(代)
奥陶系(纪)
O
上(晚)奥陶统(世)O3b
490-438
背锅山组
真核藻类和三叶虫时代
始新统(世)E2s
56.5-32
寺口子组
古新统(世)E1
65-56.5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
K
上(晚)白垩统(世)K2
96-65
裸子植物和恐龙时代
下(早)白垩统(世)K1
K1L
K1n
137-96
六盘山群
乃家河组
K1m
马东山组
K1l
李洼峡组
K1h
和尚铺组
K1s
三桥组
K1B
K1j
保安群
泾川组
K1lhd
青白口系(纪)
Qb
上(晚)青白口统(世)Qnw
900-800
王全口组
下(早)青白口统(世)Qnh
1000-900
黄旗口组
宇(宙)
PT
中元古界(代)
Pt2
蓟县系(纪)
Jx
蓟县统
Pt2H
Pt2x
1200-1000
海原群
西华山组
南华山组
Pt2y
1400-1200
Pt2n
园河组
长城系(纪)
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
(完整word版)地质年代表
蕨类
植物
繁盛
早二叠世(P1)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2)
72
362(355)
早石炭世(C1)
泥盆纪(D)
Devonian
晚泥盆世(D3)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中泥盆世(D2)
全新世(Q4/Qh)
Holocene
约2-3
0.012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人
类
出
现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更新世(Q1Q2Q3/Qp)
Pleistocene
2.48(1.64)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新近纪(N)
Neogene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哺
乳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1)早Fra bibliotek古生
代
(Pz1)
志留纪(S)
Silurian
晚志留世(S3)
30
439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中志留世(S2)
藻
类
及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年代表-岩性表及第四系代号
晚元古代花岗岩γ3 2
太古代花岗岩γ1
中元古代花岗岩γ2 2 1
早元古代花岗岩γ2
太古代花岗岩γ2 1
太古代花岗岩γ1 1
上震旦统 Z2 下震旦统 Z1
岗岩为例表示侵入岩的年代符号 (10.0-
晚期 25.0)
中期
(30.036.0)
早期
(41.970.0)
晚期 早期
(70.0-140) (140-195) (195-250)
γ
下石炭统 C1 上泥炭统 D3 中泥炭统 D2 下泥炭统 D1 上志留统 S3 中志留统 S2
下志留统 S1
上奥陶统 O3 中奥陶统 O2 下奥陶统 O1 上寒武统 ∈3 中寒武统 ∈2 下寒武统 ∈1
新生代花岗岩γ6
2
晚第三纪γ 6
1
早第三系γ6
花岗岩为例表示侵入岩的年代符号 喜马拉雅期 喜马拉雅期
晚期 中期 早期
(250-285) (285-330) (330-400)
晚期 中期 早期
(400-440) (440-520) (520-615)
第四期 第三期 第二期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一期
(700±)
(800±)
(1100±)
(1450±)
(1950±50) (20002100) (21002400)
中生代花岗岩γ5
古生代花岗岩3+4
晚古生代花岗岩γ4
早古生代花岗岩γ3
白垩纪γ35
侏罗纪γ
2 5
三叠纪γ15
二叠纪γ34 石炭纪γ2
4
泥盆纪γ1 4
志留纪γ
3 3
奥陶纪γ2 3
寒武纪γ13
燕山期 燕山期 印支期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 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 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4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5— 6—7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8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开放分类:地理、地质、地层、地史、地质辞典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TimeScale)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δ
ξ。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表(最新)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0.012
人 类 出 现 (
2.48(1.64) 新 喜 阿 马土 生成
新 生 (Kz) Cen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T e r t i a r y
第 三 纪 ®
晚 第 三 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18 13.2 16.5 12
23.3 36.5 53 65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哺 乳 动 动 繁 盛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 东部低平,湖泊 广布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 类急速发展
显 生 宙 ( P H ) P r e c a m b r i a n
P h a n e r o z o i c
地热低平,海水 广布,无脊椎动 物极繁,末期华 北升起
硬壳动物 繁盛
浅海广布,生物 开始大量发展
元 古 宙 ( P T )
P r o t e r o z o i c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裸露动物 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 广布,晚期海侵 加广 真核生物 出现 (绿藻)
青白口纪 P t ) 古元古代 (Pt1) 中元古代 (Pt2) 蓟县纪 长城纪
200 400 400 700
1000 1400 1800 2500 地台 形成 吕梁 阶段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 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早期基性喷发, 继以造山作用, 变质强烈,花岗 岩侵入
地台 形成 A r c h a e a n 太 古 宙 ( A R ) A r c h i a c e o z o 太 古 代 ( A r 古太古代 (Ar1) ) 800 吕梁 阶段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元
古代
Sinian
古
(Pt3)
青白口纪
代
中元古
蓟县纪
代(Pt2) 古元古
长城纪
代(Pt1)
太
新太古
古
代
代(Ar2)
古太古
代(Ar1)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Ma)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约 2-3
2.82 18
13.2 16.5
12 70
0.012 2.48(1.64
) 5.3 23.3 36.5 53 65 135(140)
地质年谱“宙、代、纪、世”的详细划分
宙、代、纪、世 1、宙: 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2、代: 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 3、纪: 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 4、世: 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 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 石炭纪分为早、中、晚石炭世; 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第四纪:(早、中、晚)更新世、全新世。
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时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late中middlemiddle统series下lower世epochage时带chronozone时chrongroup组formationbed中新世n1miocene18233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oligocene132365哺乳类分化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1265kzcenozoic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晚白垩世k白垩纪kcretaceous早白垩世k70135140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晚侏罗世j侏罗纪jjurassic早侏罗世j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晚三叠世t42250印支阶段mzmesozoic三叠纪ttriassic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二叠纪ppermian早二叠世p40290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晚石炭世c石炭纪ccarboniferous早石炭世c72362355两栖动物繁盛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蕨类植物繁盛泥盆纪ddevonian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植物繁盛志留纪ssilurian30439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晚奥陶世o奥陶纪oordovician早奥陶世o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晚寒武世寒武纪cambrian早寒武世60570600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震旦纪zsnsinian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古代pt青白口纪2001000蓟县纪4001400物出现中元古代pt长城纪4001800普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古元古代pt7002500绿藻吕梁阶段新太古代ar5003000古太古代ar8003800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hd46002800陆核形成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质年谱宙代纪世的详细划分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
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生物演化阶段中国主地质、生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距今年龄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新生代(Kz) Cenozoic第四纪(Q)Quaternary全新世(Q4/Q h)Holocene约2-30.012联合古陆解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类出现无脊椎动物继续演化发展被子植物繁盛更新世(Q1Q2Q3/Q p)Pleistocene2.48(1.64)冰川广布,第三纪(R) Tertiary晚第三纪(N)上新世(N2Pliocene2.825.3哺乳动物繁盛西部造山运动平,湖泊中新世(N1Miocene 1823.3早第三纪(E)渐新世(E3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始新世(E2Eocene 16.553蔬果繁盛,哺展古新世(E1p alaeocene 1265(我国尚无古发现中生代(Mz) Mesozoic白垩纪(K)Cretaceous晚白垩世(K2)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山阶段爬行动物繁盛造山作用强烈动矿产早白垩世(K1)裸子植物繁盛侏罗纪(J)Jurassic晚侏罗世(J3)73208恐龙极盛,中成,大陆煤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三叠纪(T)Triassic晚三叠世(T3)42250中国南部最后恐龙哺乳中三叠世(T2)联合古陆形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1)Palaeozoic晚古生代(Pz2)二叠纪(P)Permian晚二叠世(P2)40290海西阶段两栖动物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海侵,造山早二叠世(P1)蕨类植物繁盛石炭纪(C)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3)72362(355)气候温热,煤行类昆虫发生平,珊瑚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泥盆纪(D)Devonian晚泥盆世(D3)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盛,两栖中泥盆世(D2) 裸蕨植物繁盛早泥盆世(D1)早古生志留纪(S)Silurian晚志留世(S3)30439加里东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发育,燥,造山运中志留世(S2) 藻类早志留世(S1):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代 (Pz 1)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阶 段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地热低平,海脊椎动物极繁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60570(600)浅海广布,生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oterozoic 新元 古代 (Pt 3)震旦纪(Z/Sn) 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期海侵青白口纪2001000地 台 形 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火成岩活动中元古代(Pt 2)蓟县纪 4001400长城纪 400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 7002500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作用,变质强侵入Archaeozoic新太古代(Ar 2)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陆核形成 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4600地壳局部变动形成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地质年代表(配图)岩石分类
备注:白垩纪二叠纪震旦纪早晚世其它都为早中晚世岩石分类: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石可分三大类:1,岩浆岩{喷出岩}.2,沉积岩.3,变质岩.1、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2、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3、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岩石硬度划分: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石。
(f=4)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宙代纪世距今年数生物的进化
显生宙新
生
代
第四纪Q
全新世1万
人类时代现代动物
现代植物更新世200万
第三纪
新N老E
上新世N2600万
被子植物和
兽类时代中新世N12200万
渐新世E33800万
始新世E25500万
古新世E16500万
中
生
代
白垩纪K亿
裸子植物和
爬行动物时代侏罗纪J亿
三叠纪T亿
古
生
代
二叠纪P亿
蕨类和
两栖类时代石炭纪C亿
泥盆纪D亿
裸蕨植物
鱼类时代志留纪S亿
奥陶纪O亿
真核藻类和
无脊椎动物时代寒武纪∈亿
隐生宙元
古
震旦纪Z
亿
亿
细菌藻类时代
亿
太
古
亿地球形成与化学进化期
>50亿太阳系行星系统形成期备注:白垩纪二叠纪震旦纪早晚世其它都为早中晚世
岩石分类:最常用的岩石分类方案就是:
火成岩(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岩石可分三大类:1,岩浆岩{喷出岩}.2,沉积岩.3,变质岩.
1、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流纹岩,玄武岩辉长岩等等.
2、沉积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砾岩,泥铁岩,白云岩,泥岩,石膏等.
3、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绿泥石片岩,千枚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等
岩石硬度划分:
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
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
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
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
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
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
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
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
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
石。
(f=4)
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
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
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f=
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
(f=1)
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
(f=
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
(f=
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
(f=
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
(f= A
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
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
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如:
①极坚固岩石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
②坚硬岩石f=8 ~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
③中等坚固岩石f=4 ~6 (如普通砂岩,铁矿等)
④不坚固岩石f=~3 (如黄土、仅为)
矿岩的坚固性也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质,但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的性能。
而坚固性所抵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
(如抵抗锹,稿,机械碎破,炸药的综合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