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案(鲁科版必修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课件
【高考模拟精练】 1.(2015·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 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相同 原子序数
相同 电子层数
(2)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
•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原子核外
1、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原子重现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
增到8的周期性变化(K层1到2)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原 子半径重现从大到小,
3、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周期序数 原子序数
一
1~2
二
3~10
三
11~18
化合价(最高价、最低价) 的变化
+1→0
最高正价:+1---+5 最低负价:-4—-1
最高正价:+1—+7 最低负价:-4—-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 从+1到+7、最低负价呈现从-4到-1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寻找新材料:
半导体 催化剂
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内容
电子层数 原
子 结
最外层电子数
构
原子半径
同周期(从左到右)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微思考】
你能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原因吗? 提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同主族 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 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 性 【重点释疑】 1.相似性(R表示碱金属元素)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究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自然界中 存在形态
氟(F) 无
氯(Cl) 溴(Br)
碘(I)
都为_7_ _+_7_价
都为_-_1_价
全部以_化__合__态__形式存在
元素 (名称与符号)
最高价 含氧酸
气态氢化物
2.元素周期表中卤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从上 到下呈现一定的递变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②单质的颜色加深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④单质的沸点升高 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2)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这句
话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碱金属的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
【案例示范】 【典例】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 液中的铜单质 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
3.(2019·四方区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 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 关系的是 ( )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 教案鲁科版】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a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教案:1-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尝试画图
(1)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绘出柱状图。
(2)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3)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3.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4.原子序数小于18的X元素能形成H2X和XO2两种化合物,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13 B.14 C.15 D.16
5.在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中:
(1)不存在正化合价的元素是。
(2)原子序数相邻且为金属元素的三种元素。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有,其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可以形成X2O型和X2O2型2种氧化物的元素是。
A. 56B. 54C. 58D. 137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12C、13C、14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的的同位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
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5.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小的是()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D.元素最高化合价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通过原子结构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复杂性。
2.通过了解人类对元素周期律认识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
材
分
析
重点
正确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难点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建议】建议边探究边实验方法,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放性的交流探索【课前预习区】1、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结构是如何递变的?3、复习Na、Al、S、Cl2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
根据这种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为;其中主要体现为得电子;主要体现为失电子,性质稳定。
【课堂互动区】【问题组一】1、请回忆所学知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Na、Mg、Al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是氧化性?其实质是什么?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请根据【方法导引】并以下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比较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判断:1、比较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试剂: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金属钠(切成小块),蒸馏水,盐酸(1mol/L),酚酞溶液。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它含有b个中子。 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解析:
R2+的电子数为a―→R原子的质子数为a+
N=b 2――→A(R)=a+2+b。
答案: C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核素
[填一填]
1.元素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的同一类原子 (1)定义: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 (2)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素 质子 和一定数目______ 中子 的一种原 (1)定义:具有一定数目_____ 子。
1 1H 2 1H 3 1H
名称 俗称 符号
氕 ____
氘 ____ 重氢 ______
氚 ____ 超重氢 ________ T ____
H ____
D ___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4.几种重要的核素 (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用的标准原
12 14 6C ;考古中常测量______ 子为______ 6C 的数量来推断生物体的存
在年代。
2 3 H 1 1H 。 (2)制造氢弹的原料为_____、_____
235 92 U (3)原子弹、核反应堆的燃料:_____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章自我评价》475教案教学设计
郫都二中活动元四步导学法学案选修四1《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复习学案【考纲要求】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3.以上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情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该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水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水解原理的应用等,特别是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对溶液中粒子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应立足于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学习目标】1.通过真题再现,了解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形式;2.通过基础复习,回顾溶液守恒关系,学会书写和判断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3.结合练习和检测,巩固平衡理论在溶液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学会运用守恒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守恒关系类型并能够形成方法。
【学习重点】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学习难点】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综合应用【学习过程】活动一真题再现了解考查形式活动主题活动任务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明确守恒类型通过真题中守恒表达式辨别守恒类型小组交流1.(2014安徽高考第11题)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Z*xx*]A.Na2S溶液:c(Na+)>c(HS-)>c(OH-)>c(H2S)B.Na2C2O4溶液中:c(OH-)=c(H+)+c(HC2O4-)+2c(H2C2O4)C.Na2CO3溶液:c(Na+)+c(H+)=2c(CO32-)+c(OH-) 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2.(2012年高考四川卷第6题)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 -)+c(OH-)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OH-)=c(H+)D.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CH3COO-)-C(CH3COOH)归纳总结电解质溶液中守恒类型:1.守恒;2.守恒;3.守恒。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表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和重点知识的强调。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学术文献、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参考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7. 教学指导材料:准备教学指导材料,如教学PPT、讲义、练习题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模型或元素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以及安全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海报或宣传画,以增加学习氛围。
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点难点】AZ X的含义和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自主学习案】 P2-3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都与有关。
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荷,而不带电,它们依靠一种特殊的力结合在一起。
【交流研讨】(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决定?(3)忽略电子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1.2.质量数(1(2核电荷数(Z)==质量数(A)=()+()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XAZ【思考】①阳离子中A Z X n+: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②阴离子中A Z X m-: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迁移应用】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下列三个结论: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三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③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 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C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D 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3、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A 136B 50C 86D 2224、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D.13 7CA.136Al B.137 Al C.1365、对于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自主学习】 P4-5【技能归纳】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是,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_《元素周期表》优质教案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2.2元素周期表本课时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该课时包括元素周期表。
首先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绘制原则,了解族和周期的概念。
学生在初中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简单概念,但是不清楚元素周期表的编写原则,对于族和周期的分类也不是非常清晰。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原子结构的简单模型,理解元素周期表尤其是短周期元素的编写方式,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明确宏观上的元素周期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解门捷列夫利用已知元素的性质推理出元素周表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多媒体一、知识回顾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均有关系。
4.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二、导语元素周期律帮助人们认识了看似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科学的重要工具。
三、讲授新课展示课件:元素周期表活动一:与同伴交流,你对元素周期表认知有多少?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板书: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排列的,随着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依据也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核电荷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向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向下排成纵列。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知识点二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依据 【重点释疑】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 强。
S SO3 H2SO4 强酸
Cl Cl2O7 HClO4 最强无机酸
结论
从Si到Cl,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增_ 强
【情境·思考】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铁粉与硫粉反应生成FeS, 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提示:由于S和Cl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 径r(Cl)<r(S),因此Cl的得电子能力强于S,因此Cl2的 氧化性强于S。
误。
【素养提升】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 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 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根据提供的条件推断元 素,并按要求填空:
(1)已知某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 为7,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③镁、铝氢氧化物性质的比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_bM_.g_AC_ll_C2_l+_32溶_N_a液_O_H中=_=_逐_==_滴M_g_加(_O_入H_)_N_2a↓_O_H+_溶2_N_液a_C_:l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A_l_C_l_3_+_3_N_a_O_H=_=__==_A_l_(_O_H_)__3↓__+_3_N_a_Cl
2021_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5鲁科版必修2
(1)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同位素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上千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大家有没有想过,物质表现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物质的板】将课本第四页彩图中三种氢原子用符号表示出来,并判断是不是同位素。
【回答】核素:相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同位素: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
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
巩固原子的表示方法。
【多媒体展示】同位素的用途
观看
使学生了解一些同位素原子的用途,树立时代意识和环保意识
【结束语】原子的内部仍然有许多的奥秘:电子运动的规律、神秘的夸克的发现,都等待我们去探索,马克思曾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能做一个”不畏劳苦“的人。
观看、聆听
感受到成功背后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结】请大家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了解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假说法和模型法,还要求大家掌握原子构成中的三种基本微粒、两种关系、两个新的概念,一种原子的表示方法。
【追问】原子质量数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投影】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质量数
讨论、回答: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新2020-2021版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学案鲁科版必修2
负化合价。
备用题
例 6 下列元素的最高正价为+ 5 价的是 C . P D . Cl
答案 C
解析 P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方法规律
,根据元素最高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知,
可根据元素最高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元素的最高正价,根据最低化合价=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 8(H 除外 ) 判断元素的最低负价。
选 C。
1.判断正误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 ( )
(2)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原子必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 )
(3)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排有 8 个电子 ( )
(4)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个(
)
(5)19 号元素 K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 。
(3) 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 1 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________。
(4) 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 1 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________。 答案 (1)Ar
(2)S 2- (3)K + (4)Cl -
解析 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共有 3 个电子层, 18 个电子。由组成原子各微粒之间的关
B
错误;①表示 He 元素的原子,②③表示 Mg元素的粒子,④表示 Ne 元素的原子,共表示三种元
素的粒子, D错误。
6. 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
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 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________。
(2) 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退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 熟悉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的综合知识2. 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性-构”的关系【学习过程】1. 原子是由和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构成的。
质子带电荷,中子电荷。
质量数= + 。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
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它们的关系是。
在常见的有核素的元素中,氢元素有,,3种核素,碳元素有,,3种核素,铀元素有,,3种核素。
3.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的区域内运动。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次排布在的电子层里,即排满了K层,再排L层,依次由里向外排布。
4. 经分析发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密切相关。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较易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较易电子,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特别是有关。
5.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等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它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
6.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个周期,其中1,2,3周期称为周期,4,5,6周期称为周期称为;第7周期尚未填满,叫做周期。
各周期所容纳的元素原子数依次为。
7.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各纵列,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称为族;第18纵列称为族;其余14个纵列,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组称为族,表示,用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称为族,用表示。
族的排列依次为。
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同周期(左---右)同主族(上---下)备注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周期数原子半径周期内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及其物质的性质最高正价氟与氧的化合价特殊,没有最高正价,稀有气体的化合价通常为0 最低负价元素的金属性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的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单质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氟与氧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高氯酸是最强的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氢化物的还原性9.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比较主族序数常见化最高正价合价 最低负价 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类型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分子式 酸碱性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分子式 --------- --------- --------- 稳定性--------------------------【典题解悟】例1. 不久前科学家将3066Zn 和82208Pb 两原子核聚合放出一定数目的中子,得到112号新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号元素位于第8周期第VIII 族 B. 该元素的原子属稳定同位素 C. 该元素是“两性”金属元素D. 上述两原子核聚合时释放出7个中子解析:氡的原子序数为86,位于第6周期0族,则第7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112号元素应该在第7周期IIB 族,A 不正确。
因Po 以后的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故B 不正确。
IIB 族中锌的氧化物 氢氧化物具有两性,该未知元素只有金属性。
答案:D点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原子序数”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例2.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 B.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 D.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解析: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是: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作为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作为族。
并不是所有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所在的族序数,所以C错误。
答案:C点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为研究周期律服务的工具。
例3.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原子N S O Si半径/nm 0.075 0.102 0.074 0.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 0.080nmB 0.110nm C. 0.120nm D. 0.070nm解析:P与N同主族,原子半径比N大,排除D项。
N与Si、S同周期,原子半径比Si 小(排除C项),比S大(排除A项)。
答案:B点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影响着原子半径大小。
【当堂检测】一. 选择题1. 性质递变规律中不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K+>Na+>O2->F-B. 酸性:H2CO3<H3PO4<H2SO4<HClO4C. 熔点:Al>Na>K>RbD. 热稳定性:SiH4<PH3<NH3<H2O2. 美国等国家发射的航空器将我国研制的磁谱仪带入太空,其目的是探索反物质。
反物质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带正电荷,质子带负电荷。
下列表示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H-+OH+=H2OB. H++OH+=H2OC. H-+OH-=H2OD. H++OH-=H2O3.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 不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 可能是离子化合物4.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的是( ) A. SO SiO 22和B. CO H O 22和C. NaCl HCl 和D. CCl KCl 4和5. 同周期的X 、Y 、Z 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强弱顺序为HZO 4>H 2YO 4>H 3XO 4.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B. 单质的氧化性按X 、Y 、Z 的顺序增强C. 原子半径按X 、Y 、Z 的顺序增大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 、Y 、Z 的顺序减弱 6. 运用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e 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B. 砹(At 2)是一种有色固体,HAt 不稳定,AgAt 是有色难溶于水和HNO 3的物质C. SrSO 4可能难溶于水和强酸,Sr(OH)2为强碱D. AsH 3是无色气体,它比NH 3稳定,H 3AsO 4是强酸7. 已知元素的离子aA n +、bB n ()++1、cC n -、dD n ()+-1均为由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
下列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C>D>A>BB. 原子序数C>D>B>AC. 离子半径D>C>B>AD. 单质的还原性B >A >C>D8.2760Co 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
对2760Co 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质量数是60B. 质子数是60C. 中子数是33D. 电子数是279. 银在周期表中的表示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银的原子序数为47 B. 银的摩尔质量为107.9 C. 银为过渡金属元素 D. 银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10. 下列结论是从某同学的作业本上摘录的,其中你认为肯定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H2Se③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⑥得电子能力F>Cl>S>SeA. 只有①B. ①③④C. ②④⑥D. 只有⑥二. 非选择题11. 36g普通水(H2O)和80g重水(D2O)它们所含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中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别与足量Na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
12. 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
它们之间存在如右转化关系:(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请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请写出: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 1. A 2. A 3. D4. AB5. AB6. D7. B8. B9. B10. C二. 11. 1:2;2:5;1:2;1:4。
12. (1)NH 4+;H 2O (2)HS OH SH O ---+=+22;OH 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