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 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解放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作者:陆文霞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11期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
他在大量创造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实行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息息相关的。
陶先生“六大解放”的主张是: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儿童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受陶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启迪,我把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作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来遵循,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根据学科和自身教学特点,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
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
”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名言。
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是数学教材的创作者,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景、操作情景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三、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郑毓信教授提出要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放儿童天性心得体会

解放儿童天性心得体会解放儿童天性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们享受自由、快乐的童年,开发他们的天性。
通过解放儿童天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在我与孩子们共同探索解放儿童天性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解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孩子们常常需要遵循成人的规则和要求,忍受大量的功课和考试的压力。
而通过解放儿童天性,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来学习。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具和书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天赋和才能,这带给他们无尽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解放儿童天性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孩子们天生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而解放儿童天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关于世界文化的任务,然而他们却自己组织起了一个科学实验的小组,并对物质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思维火花。
通过这样的经历,我看到了解放儿童天性对于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重要性。
最后,解放儿童天性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在传统的教育中,孩子们常常被动的接受知识和观念,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解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我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看到孩子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过与孩子们共同体验解放儿童天性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让孩子们享受自由、快乐的童年,并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这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

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解放孩子的潜能》读后感。
《解放孩子的潜能》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博格所著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自信、独立、有创造力的个体。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书中强调了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引导者。
其次,书中提到了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作者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能,而这些潜能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和发展。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自由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快乐和自信。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对于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共鸣,也让我更加重视孩子的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培养,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出色。
总的来说,读完《解放孩子的潜能》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出色。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爱与成长的启示录。
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
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
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直面儿童 解放儿童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直面儿童解放儿童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建立在我们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
基于以上考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面向儿童这一角度,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尊重儿童、科学引导,让儿童想学裴斯泰诺齐说:“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热情。
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亲近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实施高效、扎实的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1.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
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感到亲切,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纠正、补充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
如在教学《0的认识以及有关加减法》时,师生共同学习了0的写法和“3-3=0”后,课本第29页下面的那幅青蛙图(左边的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的荷叶上没有青蛙,图下是算式4+0=4,我只出示图,隐去算式)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
经过认真观察后,一个学生说:“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合起来是4只,4+0=4。
”另一个说:“老师,我觉得应该是4-4=0,因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有4只跳到水里,所以一只也没有了,是4-4=0。
”“老师,我这样想,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一只也没有,左边的不动,右边的小青蛙跳走了0只,所以还有4-0=4只。
”同学们大胆发表观点,构建一个“0”的多彩世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发展,课堂充满朝气。
2.关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后进生。
由于在学习上的弱势,后进生往往不被别人关注,缺乏自信心,更缺乏优秀学生身上的诸多光环,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一点的“偏爱”。
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

解放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作者:张瑞华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7期刘晓东的《解放儿童》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问题的学术文集,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可作为儿童教育的大众读本,又可作为学术研究的专业文萃。
本书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介绍了儿童神秘梦幻的精神世界:爱梦想,爱游戏,爱儿歌,爱童话,爱神话,爱乡下的沃土等,但是儿童也有胆怯和害怕的一面。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血有肉,不只有欢乐,他们也有悲伤。
在此基础上,作者呼吁要尊崇儿童的天性,要走出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创造性培养等幼儿教育的误区,从而使儿童接受“使儿童幸福的教育”。
广袤的中国大地,生活着超过1亿的3~6岁儿童。
其中,两千多万儿童接受着学前教育,但是山村抑或农村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不能接受学前教育。
受教育权是儿童发展的核心,不仅包括受教育的机会,还包括受教育的质量。
想一想,有多少孩子没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再想一想,有多少孩子没有享受优质的教育。
这么一想,我们的孩子,有多少真真正正地享有受教育权?刘晓东老师提出的“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儿童幸福”,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也是必要的。
前提就是我们的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因受教育而幸福。
只有当儿童享有受教育权时,教育使孩子幸福才成为可能。
自古以来,就有天性之争。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善性发扬光大,避免儿童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要引导呵护儿童成长;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教育就是要将人性之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采取的是一种惩罚式的教育,现今仍有“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墨家的“素丝”说,认为人生来就像未上色的素丝,染什么色它便是什么色,教育就是传递,就是灌输。
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
当今社会,且不管儿童性恶或性善,儿童在家庭,社会,国家的地位都得到高度认可,很多学者认为“21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但是,儿童的地位的提升,并不代表现代化的儿童观的确立,传统儿童观的影子仍萦绕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夏天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夏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解放孩子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 [J], 蔡金宇
2.儿童剧: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力量 [J], 沈荣
3.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J], 夏天;
4.跟随“儿童视角”,唤醒孩子成长的力量 [J], 本刊编辑部
5.《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给孩子快乐成长的力量 [J], 程振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苏安幼儿园邮编:215000【摘要】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教师请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解放儿童,让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地观察和发现、探索和创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字】大自然探索六大解放思想快乐成长《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应如何让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和双手,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
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开辟一块地方创建自然角,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自然物、饲养小动物、种植秧苗等。
是幼儿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一个途径。
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是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班级的自然角环境创设分为四个区:1.观赏区观赏区有植物区和坚果种子区,这两个区里的东西是请班级里每一位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收集带来幼儿园的,植物的品种有:含羞草、茉莉花、吊兰、绿萝、多肉植物、金枝玉叶、长寿花、红掌、碧玉、红星、发财树、富贵竹、虎皮兰等。
坚果种子有:开心果、核桃、花生、瓜子、还有各种豆子。
观赏区的植物和坚果种子都请幼儿有序的摆放在花架上,无论从品种、颜色、空间的结构都让人感受舒适、美观,带人走进清新自然的世界。
2.种植区教师将种植区分为水培区和土培区,水培区的器皿用了生活中的一些透明玻璃瓶,土培区用的是盆栽。
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收集了一些蔬菜,如:土豆、山芋、红薯、萝卜、大蒜、洋葱等,分别将这些蔬菜种植在水培区中和土培区中,幼儿观察比较蔬菜种植在这两个区的生长状况并做记录。
解放孩子,释放天性——浅谈“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一日活动

解放孩子,释放天性——浅谈“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一日活动摘要:在课程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课程游戏化开展过程之中的重点,对于幼儿来说,没有相对过重的学习任务,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边游戏,一边释放自己的天性,这是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核,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要把握课程游戏的主题,结合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课程游戏,让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之中,拥有更为良好的游戏体验,为今后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一日活动提供具体化的思路以及借鉴。
关键词:“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背景;一日活动前言:鉴于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展不同类型的课程游戏活动,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幼儿园已经对幼儿参与课程游戏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此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幼儿对课程游戏的想法与看法,当然将幼儿的反馈融入到课程游戏化的方案与设计之中,只有从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的背景出发,对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规划,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以及参与游戏课程提供合理化的意见以及建议。
一、尊重幼儿的课堂主体性,为幼儿课程游戏做准备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中指出,教育要尊重幼儿的课堂主体性,只有以幼儿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才能够解放幼儿的个性,让幼儿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之中,释放出自己的天性,当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狭小的教室,走进广阔的大自然,那么幼儿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幼儿的眼界就会更为开阔,而科学规划场地,为幼儿参与课程游戏做足充分的准备,让幼儿在大自然之中,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当然幼儿就能够积极参与并融入到课程游戏的过程之中,这一点,对于六大解放思想以及幼儿课程游戏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投放适龄材料,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大多数幼儿教师,在组织课程游戏活动的时候,注重向幼儿投放适龄的材料,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为幼儿营造课程游戏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具体以幼儿美术课程与课程游戏的结合,教师在美术课堂之中,为幼儿呈现出一幅《绿色植物》的图画,然后让幼儿们谈一谈对绿色植物的认识与理解,教师随即向幼儿一株绿色植物生长的大致过程,让幼儿了解到绿色植物的发芽生长以及衰落等的变化过程,能够看出幼儿在观看绿色植物成长的过程之中,能够将绿色植物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绿色植物的不同周期,可以看出生命的起起落落,那么幼儿可以看到生命之中的不屈与顽强,当然在这样的一节课之中,幼儿教室投放适龄材料,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就成为“六大解放”渗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一日活动的优化策略之一[1]。
“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有效运用摘要:陶行知教授也曾提出过一种“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考,一个的教育思想。
对于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我们需要对他的这个教育思想加以研究,并探讨他如何完成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合理运用,以期通过对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模式的科学研究建立更多的研究方法,并以此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与幼儿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教学合一、生命游戏即教学。
关键词:生活教育、角色游戏、幼儿游戏、陶行知正文:陶行知教授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幼儿的活动课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开展自由、轻松、愉悦的角色活动,培养幼儿的活动技巧、社交技能、表现手段和全面的技能。
因此,我们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经验着手,尝试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在教育中寻找生活”。
教师们在引导幼儿进行的游戏过程中,充分利用创设日常生活环境、介绍日常场景、展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的活动物品,以及创设生活化风格的校园环境,让幼儿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感受生活。
培养幼儿自主游戏、敢于尝试、善于表达、乐于合作的能力,感受角色游戏的乐趣一、“生活化”理念下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一)家长资源参与游戏前期材料收集,及幼儿生活经验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游戏活动的主要载体,而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可直接影响到幼⼉游戏的品质。
所以,在游戏进行前,我们按照与孩子共同商量的游戏主题,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为发动幼⼉与父母们一起准备材料,以保证游戏材料总量充⼉、品种充足、安全有效,在同⼉个地方放置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增补,以保证游戏材料能够始终满⼉不同幼⼉的不同需要。
比如理发店里需要的头套、洗发用品等材料,班级里有的家长就是理发师,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就邀请家长来园示范理发的过程,提前丰富幼儿的经验。
解放孩子的天性议论文

解放孩子的天性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他们的天性往往被扼杀。
本文将探讨解放孩子的天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真正发展其天性。
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孩子从小就具有独特的天性和创造力。
他们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世界,富有想象力。
可惜,现代社会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往往限制了孩子们的天性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功课成绩,导致孩子在填鸭式的学习中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的能力。
因此,解放孩子的天性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性解放孩子的天性不仅对孩子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的天真与童心能够带来无尽的创意和想象力。
当孩子们被赋予自由的空间,他们能够通过探索和学习发展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创造力将成为孩子将来面对挑战时的有力武器,也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创新和发展。
解放孩子天性的方法鼓励自主学习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
然而,解放孩子的天性需要鼓励他们主动自主地学习和发现。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让孩子们能够自由选择和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例如,提供各种书籍、艺术材料、科学实验器材等,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性去学习和创造。
倡导自由表达孩子的天性往往充满了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然而,社会中的压力和规范往往限制了孩子们的表达自己的能力。
为了解放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倡导自由表达。
家庭和教育环境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观点。
同时,也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不扼杀他们的天性。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其天性。
传统教育模式中,往往只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发展。
然而,孩子的天性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业。
他们可能对艺术、体育、音乐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潜力。
为了解放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哈佛摇篮“解放儿童”——观察、解放、学习、自由

观察、解放、学习、自由过去我不了解太阳,因为那时我过的是冬天----题记带着满满的憧憬我们相约在哈佛摇篮国际园,接受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接受着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的一切,哈佛摇篮幼教集团第二届教研论坛“解放儿童”由此刻开始。
三天的培训中自己收获了很多,眼界与境界都得到了很大的开阔与提升,三天中,我们尽情地聆听了数位教育导师的细致分享,这对于我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蜕变,在培训中时刻感慨自己,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前进,又一次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学习到的新思想,吸收到的新能量,掌握的新资讯,是我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很好的抓手,从实际出发,迎接挑战。
发现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生活,建设儿童本位、儿童中心的教育观念,走出儿童教育的种种误区、实现儿童教育现代化。
美国西雅图君君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半日蒙氏活动,打破了我们对蒙氏的僵局,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蒙氏的包容性、严谨性与开放性,原来可以这么样的走线,不只是安静的走,还可以根据音乐来跑:原来可以这么样的操作,不再是我们前期给孩子展示教具时,哪怕我们的孩子都会了,我们也是从头一步步的来,殊不知这样把孩子的耐性都磨没了。
我们哈佛摇篮人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可是君君老师对孩子的那份爱,是我们所不能比及的,眼神的交流,不怕孩子犯错误的心态,跟孩子上课时的原则,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一句话:爱要用心,也是有方法的。
一段视频,道出了我们的观察;一段视频,让我们再一次在君君老师的带领下更真实的去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让我们更好的解决了我们的现实需要,帮助我们了解,把握、分析,并且更好的协助班级幼儿的成长,让我对于班级的孩子又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君君老师的一丝不苟,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指导幼儿的发展,让我们在迷茫中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潘总提出的;解放儿童,让我热泪盈眶,孩子们的一百种,我们要充分尊重他,哪怕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要信任我们的孩子,真正的家园共育,把世界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世界。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1880-1936)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他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思想。
一、解放思想:让孩子们在思想上得到自由,从而获得真正的创造力。
陶行知说:“孩子的思想要自由,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再束缚他们的思想。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追求他们内心中的梦想,而不是被束缚于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以致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华。
二、解放行动:让孩子们在行动上得到自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行动是教育的基础,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行动,去尝试新的事物,去体验新的经历,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解放判断:让孩子们在判断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必须学会如何判断,他们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对事物做出判断。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判断,去探索,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解放学习: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得到自由,从而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不应该被束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而应该获得自由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自己的潜能。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学习,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得到真正的教育。
五、解放心灵:让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要获得自由去感受,去思考,去尝试,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六、解放环境:让孩子们在环境上得到自由,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
陶行知认为:“孩子们要获得自由去体验社会,去感受到它的变化,去经历它的挑战,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
”孩子们应该获得自由去探索,去体验,去参与,从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
解放天性,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解放天性,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作者:李懿倩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
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
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并不是等同的,前者更多基于一种生理的冲动与满足,后者则追求一种身心的愉悦。
显然,后者才是幼儿教育的目标所在。
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正如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言: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对美的追寻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自主和快乐的特点正概括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一论断。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游戏也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将孩子送往少儿英语学习班去学英语!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许多家长由于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撑得饱饱的呆鸭子!尤为严重的事,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如果只是老师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水果,孩子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感到单调乏味,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法,做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边买卖水果边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并能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所有的幼儿就会情绪活跃、兴趣倍增,都会主动、积极地去做,教室便会出现另外一种场面,课后孩子记忆牢固。
解放儿童,让孩子像风筝一样飞翔

解放儿童,让孩子像风筝一样飞翔一、孩子的智慧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是很有智能的。
别看年纪小,他还很会打破僵局,调解气氛呢!同时,他还会让你看到不利里透着有利的一面。
现在的孩子都很机灵。
就拿我儿子来说,一次姥姥给他讲王小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叫王小的小男孩,非常孝顺。
有一天,他妈妈病了,想吃鱼,大冬天的怎么办?于是王小趴在冰河上用身体给捂冰,用了很长时间,冰化了,终于给他妈妈钓回一条鱼……”故事还未讲完,儿子紧接着说:“真笨,到山上弄一些柴禾,拿到冰上,用火柴点着,一会儿冰不就化了吗?就能抓到鱼了,等他用身体把冰捂化了,鱼早跑了。
”儿子虽有些自傲,但他的主意还是不错,透出5岁孩子的智慧和灵性。
他在我们家里是“和稀泥”能手,经常起到净化“家庭空气”的作用。
也许孩子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有的孩子没有被充分地开发。
丈夫的鼾声太大了,有时会影响我睡眠,尤其当他喝酒以后。
一次,儿子看看我抱怨的神情,笑笑说:“妈妈,虽然爸爸的鼾声有时影响您睡觉,但您没想想,这鼾声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即使房里有盗贼进入,一听这鼾声,心想这家的男主人不是李逵也是张飞式的人物,跑都来不及了,谁还敢进咱家。
”经他一解释,我这一肚子怨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也提示了我,当把一切事物从两个方面来看时,心情就舒畅许多。
儿子从来不愿意让他爸爸喝酒,但他从来不像我一样直来直去地说。
有一次,丈夫在外面和朋友喝了酒,回到家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仍有很浓的酒味。
儿子说:“爸爸,夜里我上厕所后,到您身边躺了一会儿,本来不想在你们床上睡觉,可是我一躺下,就被您的酒味给熏醉了,现在头还晕呢!”边说边摸着头。
这让我明白,要劝谏一个人原来也可以这样轻松!这些年来,我从孩子身上学到许多通过运用智慧来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法,使自己的言辞尽量变得柔和,富有弹性,但道出的话语却更让人深思,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放孩子的双手.doc

解放孩子的双手摘要:对知识缺乏的幼儿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幼儿的智慧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游戏学习东西。
良好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克服许多困难、解决更多问题,还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富创造力。
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今后竞争的成败。
关键词:孩子;双手;思维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说:“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
对知识缺乏的幼儿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幼儿的智慧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游戏学习东西。
良好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克服许多困难、解决更多问题,还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富创造力。
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决定了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今后竞争的成败。
如何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的小手动起来,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强起来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手指游戏促使幼儿双手“灵”起来幼儿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手的控制能力也正处在从整体到分化、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过程中。
幼儿的年龄越小则分化程度越差,手指功能也越差。
因此,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课间,我经常选择许多手指游戏和手影游戏教幼儿玩,如:《好朋友》、《数字游戏》、《五指谣》、《数数歌》等,让幼儿边学边做、边唱边跳。
这样,幼儿不仅学会了游戏,手指也得到了锻炼,变得越来越灵活。
同时,我还利用午餐前后等空余时间,教幼儿学玩手影游戏、挑花线游戏,如:蝴蝶、高架桥、五角星等等。
先单个玩,学会了再结对玩。
这些游戏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们在不知不觉愉快的玩中产生兴趣并不断地创新,渐渐地都学会了,手指也渐渐地灵活起来了。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二、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双手“巧”起来中国有句俗话:“心灵手巧”,就是要想心灵敏就要手灵巧,心与手是有联系的,即为手巧心则灵。
老祖宗总结出来的好经验,我们却在慢慢地丢失,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论解放孩子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

论解放孩子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与成长作者:蔡金宇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13期蔡金宇(江苏省昆山市新城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摘要:释放眼,成就缤纷色彩;释放手,创造斑斓美景;释放脑,放飞发散思维;释放口,倾诉美好世界;释放空间,沐浴阳光;释放时间,享受童年。
实现学生全方位解放,让孩子们快乐、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由;解放;成长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75-01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手活动,锻炼孩子手脑并用,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
素质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双眼、双手、大脑、嘴巴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全面解放,让孩子能够快乐而自由地学习与成长。
一、释放眼,成就缤纷色彩幼儿的特点是喜欢明亮而又鲜艳的色彩,所以多色彩的拼图游戏,既能吸引幼儿的参与欲望,又能在拼成的各种图形和图片中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拼图,是孩子感兴趣又愿意参与的游戏内容。
因此,可充分利用色彩教学,挖掘孩子潜在的天分,用孩子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指导孩子拼图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参与和干涉,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
可以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孩子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释放手,创造斑斓美景孩子的天性中,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要保护和发掘这种能力。
强让一个喜欢拿着水枪到处玩耍的孩子进行枯燥的数学学习,不见得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不如给孩子应有的空间,释放他们的双手,在动手中学习。
动手能力一直是孩子们引以为傲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但是大人的动手能力有时却比不上孩子。
所以,在幼儿时期,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
不管是制作的图画、缝制的布偶,还是其他动手制作的物件,都要在班级里设置展台,展览孩子们的作品。
家长们看到了会觉得孩子更聪明,孩子们听着鼓励和赞扬的话也会更开心。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他提出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这些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陶行知提倡解放儿童的思想,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儿童是天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因此,解放儿童的思想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主。
其次,陶行知强调解放儿童的感情,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儿童的情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挥,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帮助儿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支持他们的情感发展。
第三,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身体,鼓励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运动和锻炼。
儿童的身体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和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语言,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语言是一种强大的交流工具,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并开放性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陶行知呼吁解放儿童的知识,将教育转变为知识探索和体验。
儿童在不同的领域和知识范畴中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最后,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创造性活动。
创造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为儿童提供更加自由的创造环境,增强其创造力的发展。
这些“六大解放”不仅具有理论和教育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个个体都需要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
只有通过“六大解放”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编者按:“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然而中国儿童的创造力历来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所束缚。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发现这一问题后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
这一理论历久弥新,对幼儿园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自由。
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数人的创造力。
他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教师要为孩子创建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指导孩子活动时,老师只需要抛出问题,然后提供各种材料给孩子们操作,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使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
在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吹泡泡”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哪些工具可用来吹泡泡?用方形、棱形、星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的材料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老师没给答案,只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们操作。
通过尝试与探索,孩子们知道原来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他们还发现了多种吹泡泡的方法、调制吹泡泡的液体、使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的秘诀,孩子们探索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更深刻。
解放双手使孩子有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他主张放手让幼儿去“做”去“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经验。
教师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幼儿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
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抓住陶老先生这一“做”一“想”的原则。
例如,秋天组织孩子采集不同的树叶,在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树叶后,与他们一同查找资料,对树叶的名称、叶脉、颜色等做记录并制作成精美的树叶标本与大家分享,使同伴们了解到更多的树叶知识。
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乐趣多多,收获多多。
解放眼睛使孩子会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与环境积极互动。
经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多种事物,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小草长出的新芽”、“小蚂蚁的窝”、“鸽子妈妈与小宝宝”……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很浓,纷纷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雀跃,他们看不够、问不停,这种学习效果是室内活动达不到的。
在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有关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对大自然的兴趣与热爱。
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发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嘴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
在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光和影子”中,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能发光的东西,了解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探索光的传播,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师生一起玩“踩影子”、“皮影戏”的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问题,太阳光为什么能折射到墙上?镜子为什么能聚光?孩子们一经激发就会很惊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教师应在其中分享幼儿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倾听中了解幼儿实验的所思所想,在鼓励中营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追问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动力,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与探索的计划。
解放空间使孩子回归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
教师应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而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秋天到田地里,孩子们的兴奋与喜悦无以言表,他们用工具挖、小手抓,个个大丰收。
看到许许多多的植物都结出了种子,回到幼儿园后“种子的秘密”一课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哪能寻找到种子,孩子们纷纷想办法,有的在幼儿园草地上、花园里找;有的和爸爸妈妈在超市里找到了豆子、花生的种子;最有趣的是,小朋友把吃过的葡萄、苹果、梨等水果里面的种子带来,这是多好的种子呀!收集来的种子,怎么处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大班教师“要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将种子按大小、颜色、生长环境等分类,大家还在旁边用图画、老师用文字辅助做了介绍。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以展示。
解放时间发挥孩子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
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
的创造力了。
”
我们的课很多都是随机的,孩子们在饭后漱口和擦嘴巴时,偶尔发现手绢不会湿,就产生了我们的“不会湿的手绢”的探索课。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虽然午睡时间稍稍推迟,但有什么关系呢?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件小事可能产生一个伟大的发明,一节课可能点燃一个未来发明家的梦想。
在“会跑的小鸡”的游戏中,让幼儿用回形针和磁铁在纸板上玩游戏,孩子们边操作边讲自编的故事,兴致很高。
活动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可孩子们的科学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没有打扰孩子,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启示、指导作用。
我们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观察、尽可能地去想象、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