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度量2_沪教版
教师必看教案: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实用教案

教育事业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业,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更是承担着教导下一代的重任。
对于教师们来说,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案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份非常优秀的教案——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实用教案,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们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实用教案是一份非常实用的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中的度量知识。
这份教案的编写者们深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度量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这份教案的内容包括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分为多个章节。
在每个章节中,教案都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评价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掌握相关技巧。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实用教案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练习,这些案例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在练习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而这些案例和练习的设计也非常精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总体而言,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实用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案,既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要求,又非常贴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
对于教师们来说,这份教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份教案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度量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技能。
我强烈建议广大教师朋友们关注和使用这份教案,相信它会为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4《度量》(第二课时)(教学课件)-一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明明的椅子高约40( )。 妹妹的脚掌长约15( )。
教室长约7( )。
一棵大树高约18( )。
块橡皮长约4( )。
数学书厚约5( )。
Thank you!
探索新知
哪一种量法对?对的画“√”,错的画“×”。
( ×) ( √)
探索新知
5.回形针和铅笔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0 1cm 2 3 4 5 6 7 8 9 10
__3__cm__0__mm
0 1cm 2 3 4 5 6 7 8 9 10
探索新知
比一比:1米有多长?
cm
cm
小试牛刀
哪一种量法对?
点对点 边对边 读刻度
新课导入
小朋友们,上次我们帮工人叔叔度量了课桌的长度,还记得用什 么方法吗 ?
对!要精确度量就要用到 尺”。我们今天还要继 续学习 度量”。
探索新知
4.你会用直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吗?
0 1cm 2 3 4 5 6 7 8 9 10
探认索识直新尺知。
刻度线
0 1cm 2 3 4 5 6 7 8 9 10
小试牛刀
填一填。
我的房间门高2( 米 )。 字典厚约3(厘米 )。
双面胶宽约9 毫米
(
)。
探索新知
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用字母mm表示; 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cm=10mm。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直尺的“0”刻 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且直尺的边与物体的一条边 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建立1米、1 厘米的长度 观念。
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并通过间接比较经 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进而认识统一度量长度 的必要性。
优秀教案分享: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

优秀教案分享: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作为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更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准备一些好的教案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我将分享一份非常好的教案,它确保了我教授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时的成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1.了解度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种类;2.能够根据题目信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进行度量;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度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种类;2.常用度量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进行度量;2.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进行一些提问:(1)这张图片上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区别吗?(3)你们知道怎么区分这些东西吗?(4)你们知道怎么计量这些东西吗?2.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讲授环节1.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书展示“度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种类,并给出例子加以讲解。
2.教师通过PPT或黑板书介绍一些常用度量单位的换算和应用,如米、厘米、千克、克等单位。
3.教师示范如何根据题目信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进行度量,并给出数道例题供学生练习。
三、讨论环节1.教师让学生自己找一些量去度量并记录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的度量体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四、巩固环节1.教师出几道度量题目供学生进行练习,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教师在黑板上准备几个度量习题,让学生在班内分组竞赛,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竞争。
五、总结环节1.教师让学生互相问答,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对度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种类都比较清晰,而且通过练习等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度量 ▏沪教版 (2)

度量(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用身上的“脚”“步”“拃”“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2、通过测量活动,理解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通过实践体验测量的过程,发展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身上的“拃”“庹”等作为标准去度量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
一庹长
非书面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同桌合作,量一量教室里某些物体的长度,比如:课桌、黑板、讲台等物体的长度,并填写好表格。
测量物体
测量方法
测量长度
(2)学生实际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
听说习惯
先听要求,文明测量,回答问题时,响亮干脆
合作过程中团结有序。
积极动手,乐于探究。
记录结果时字迹端正,认真仔细。
三、练习巩固
1.通过实际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活动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操作习惯;学业成果:简单应用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统计纸。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通过情境引入测量,初步认识身上的尺,并激发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1、出示图:这是什么?(猫)那这个呢?(胡子)你知道猫的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原来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其实我们身上也有许多器官可以用来测量)
2、出示课件:妈妈到商店买衣服,用手来量衣服的胸围,一拃、两拃、三拃,量完之后发现衣服大约是四拃,妈妈说这衣服拿来肯定能穿了。小胖在旁边看到了心想:原来一拃长也可以当尺子用啊!回到家,小胖发现原来可以用一脚长来量沙发的长度,一脚接一脚得量,沙发一共有10脚长。学校里吃午饭时,小胖发现从教室到食堂可以一步一步地量,一共走了100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度量 ▏沪教版 (3)

【使用说明】
1.“教学环节”中,主要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每一个大环节和小环节。
2.“教师活动”中,主要设计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任务。
3.“学生活动”中,主要设计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体现学习的主要过程。
4.“评价预设”中,预设各环节评价内容及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评价目标”;“评价预设”包含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参照《指南》要求,依据年级指标
和单元内容、要求,结合教学环节确定(教学中,参照预设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作点评和指导,在具体任务中评价学生,兼顾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5.“教学意图”中,主要阐述每一个大环节设计的教学策略运用和理论依据。
6.“教学反思”中,主要记录教学的得与失,作为进一步改进设计与实施方法的依据。
7. 红色的作为各类公开课的要求。
8. 建议本样式在青年教师和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中试运行,在运行中思考并逐步完善表格内容后再全面实施。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长度、时间和质量三个度量标准的概念。
–掌握用厘米、秒和千克等单位进行度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合理选择度量单位进行度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度量的兴趣,主动参与度量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厘米、秒和千克等单位进行度量的方法。
•难点:能够合理选择度量单位进行度量。
三、教学准备•课件或黑板;•尺子、钟表和秤等度量工具;•图纸、铅笔和橡皮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度量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度量的兴趣。
2. 新知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常见度量单位,如尺子、钟表和秤等,并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单位的用途。
•呈现新的度量单位:厘米、秒和千克,并解释它们分别用于度量长度、时间和质量的概念。
3. 操作练习(30分钟)•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或黑板,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厘米、秒和千克的度量方法。
•请学生使用提供的尺子、钟表和秤等度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一系列关于长度、时间和质量的练习题。
4. 应用拓展(2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度量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分发图纸,让学生根据实际尺寸和单位绘制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度量,并鼓励他们尝试多种方式。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从中总结归纳出度量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度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延伸1.将度量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物理学中的速度、化学中的质量等。
2.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度量问题,鼓励他们探索并解决。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长度、时间和质量三个度量标准的概念,并掌握了用厘米、秒和千克等单位进行度量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度量2_沪教版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出示一个大约长度为1厘米的粉笔头,用尺子量一量,告诉学生1厘米就是这么长。
生活中还有许多1厘米长的物体,如:手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
用你的尺子量一量,看一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是1厘米?4、认识毫米①数一数:0和1之间被分成了几小格?②介绍: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③感知:用尺量一量铅笔尖的宽度约是1毫米。
④1厘米有几个1毫米?5、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米、厘米和毫米是三个长度单位,是长度度量家族的三个好兄弟,有着特殊的关系: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1cm=10mm6、用厘米尺量。
(1)在厘米尺上指出以下位置:6厘米,1毫米,3厘米5毫米,9mm,4cm6mm (2)熊猫乐乐接到一个任务:度量积木的长度是多少?请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说说它是怎样度量的?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把尺的“0”刻度对准积木的左端,再看积木的右端对着2,就是2厘米。
)三、练习巩固:1、辨析判断:以下的测量方法正确吗?说出错误的原因。
小兔欢欢、熊猫乐乐和小胖一起在用新本领学习测量,请小朋友做裁判,说说他们的测量方法对不对?如果错了,请你帮助它?师小结:我们在度量的时候要养成细心、精密的好习惯。
2、完成练习第6题,把观察到的测量结果填在书上。
小组核对,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看测量结果的?3、自由活动:用厘米尺度量自己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品。
用尺量要注意什么?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总结今天你懂得了那些知识?五、检测目标达成练习1、填上合适的单位长度:语文书厚约23()操场跑道长100()一块橡皮长50()2、填空5m=( )cm 9cm=( )mm 300cm=( )m 34mm=( )cm( )mm 2cm3mm=( )mm板书设计度量1m=100cm 1cm=10mm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度量 ▏沪教版 (2)

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师小结:我们在读刻度时,先读厘米,多出来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师:现在用我们学到的本领看一看练习纸上的几件物品他们的长度都是多少?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1.度量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2.它们分别有多长?
3.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古人很聪明,他们是把米尺平分成了100份,每一份长就是1厘米(1cm).
师: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1cm?
师:100个1cm也就是100cm,同样也是刚才我们说的1m,所以1米=100厘米(1m = 100cm)
师:如果我们取米尺的前面一部分,就变成了我们手中的直尺.
师:你能不能找一找尺中的1厘米?
制
定
依
据
1.内容分析
整堂课的设计分以下几个层次展开:第一阶段采用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采用不同工具,我们对统一物体量得的数据不一样,因此引导学生去找统一的度量工具--尺.第二阶段找到统一度量打哪位,用米尺、厘米长来测量物体.第三阶段在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实际操作环节,增加小朋友对长度的认识.
师:你是怎么比的呀?
生答优缺点
回顾度量的多种方法
引出课题
二、认识米(m)、厘米(cm)、毫米(mm)
三、小结
四、单位判断
五、动脑筋
师:你有什么办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用尺度量.
1.初步认识米(m)
师:我有这样一把尺,它有这么长,我们把这样的长度规定为1米,这把尺就叫做米尺.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量一量感觉一下1米大概有多长?
师:其实一米就相当于大家两手臂左右伸开的长度,我们叫做一庹.
师:我们用米尺一米一米地量时,你们认为度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合适呢?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

上面有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师:上面有刻度、统一的大小格、数字、单位等
2、师:怎么表示 1 厘米长呢? 学生讨论
3、师:猜一猜教室中的门大约有多高呢? 师:小朋友,用你们的尺要量多次,我这里就有这么一 把长尺,这把尺正好是1米,所以这把尺也叫米尺。 师:1 米=100 厘米 1m=100cm
-1-
4、
姓名
拃
小胖
6
小丁丁
5
李红
7
小亚
8
小巧
9
老师
3
探究二 1、
3、
练习二
3、师:用拃来测量课桌的宽 请小朋友也一起来测量 学生操作,并记录
师:都是用拃来量的,结果为什么还不一样? 要使量出来的结果一样有好办法吗?
5、师:课桌的长度并没有变,想一想,要使量出来的结 果一样有好办法吗? 师: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种公正的度量长度的工具,方 便人们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它就是“尺”。小朋友已经 和尺交上了好朋友,说说尺的用途是什么?今天我们请 米尺来帮助我们测量,它很柔软便于度量。 介绍测量有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可以用尺来进行测量。
2.身体上的许多器官可当作尺. 3.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1 米=100 厘米 1 厘 米=10 毫米
五、课后作业 ⑴ 用柞来测量教室中黑板的长度 ⑵ 用尺量一量一支新铅笔的长度。 ⑶ 练习册 P42
-3-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师:用尺量一量:你的数学书每条边大约有多厘米长呢?
一拃有多少厘米长? 学生操作,交流
练习二
师:现在我们再用尺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是否一样呢?
姓名
柞
厘米
小胖
6
6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度量学习教案沪教版本

度量教课目的:能用数目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m)和厘米(cm),能用米和厘米去正确丈量实物。
发展学生估测能力、着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识题的能力。
领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欢乐与知识的价值。
教课要点:指导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丈量的过程。
教课难点: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课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等。
学具:统计纸、米尺等。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操作多媒体课件(主题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四人议论,实时沟通,反应建议。
师:小胖在用脚步丈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丈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丈量课桌的长与宽。
介绍:翻开大拇指和食指,我们把这段距离用“拃”来表示,念作zhá。
3.本来我们身上的很多器官都能够帮助我们来丈量物体的长度。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胸怀。
(出示课题)二、实践感知1.下边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一同去量一量吧!自主选择达成若干小统计:(1)用脚步量:教室的长与宽、走廊的长。
2.(2)用脚底量:门宽、橱宽、走廊宽。
(3)用拃量:课桌、窗台、黑板。
3.把“课桌的丈量结果”记录下来,请学生报告,写于黑板上。
4.怀疑:相同长的一个课桌,为何用拃丈量出来的结果不相同呢?3.聪慧的人类发了然一种公正的胸怀长度的工具,方便人们用一致的标准去丈量。
它就是“尺”。
小朋友已经和尺交上了好朋友,谈谈尺的用途是什么?今日我们请米尺来帮助我们丈量,它很柔嫩便于携带和胸怀。
4.介绍丈量有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演示1米的长度,请学生感知体验1米的长度。
(大体两手张开的距离)演示1厘米的长度,请学生感知体验1厘米的长度。
(大体1个手指宽的距离)米和厘米是一对好朋友:1米=100厘米,也能够表示:1m=100cm(齐读)5.议论:半米=()厘米2米=()厘米300 厘米=()米600厘米=()米教师演示:用米尺丈量课桌的长度。
用米尺的起点0瞄准课桌的左端,再看右端瞄准数字几就表示几厘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度量 ▏沪教版 (2)

度量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二学期P52-55教学目标:1、会用不同的的方法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初步认识度量工具尺。
2、初步认识米尺、厘米尺,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感知一毫米、一厘米、一米的长度。
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会用直尺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的认识。
2、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会用直尺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厘米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媒体图。
师:小丁丁他们在干什么呢?你看懂了什么?师:小胖在用脚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小巧在用脚底测量讲台的长,小丁丁和小亚在用手测量课桌的长与宽。
介绍:“拃”师:请你照老师的样子,在桌上比划一下:一拃、两拃、三拃。
师:我们身上原来有那么多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度量。
(出示课题)(通过引导观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测量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感知师:下面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老师想来量一量我们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身体的上的哪一把尺比较好呢?师:老师觉得用“拃”量比较合适,你觉得呢?请小朋友用你的“拃”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开始)生反馈,师记录。
师:小朋友们量的真开心,老师也想来量一量。
(师示范)(通过让学生亲身感知,有了自己对度量的感知,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学习价值。
)师:为什么我们都用“拃”来量,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师:请同桌之间比一比两个人“一拃”的长短,是否相同。
(不确定,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师:我们的手大小不一样,度量的标准就不一样,所以度量的结果自然就不同。
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种公正的度量长度的工具,方便人们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
那就是“尺”。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拃”量一量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因为每个人的手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因此“拃”只可作为估测工具。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度量说课稿

【导语】⼀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更体现出教师对⼯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化。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数学第⼋册第六单元“⾓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何初步知识的第⼆节课。
教学⼏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在前⼏册教学⼏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的接受能⼒,操作和作图都⽐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些要求,通过教学⾓的度量、⾓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的度量和⾓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常⼤,学⽣学得不扎实。
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了调整,在⼀节课内集中教学⾓的度量,使学⽣在牢固掌握了⾓的度量⽅法后再教学⾓的分类和⾓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标为: ⼆、教学⽬标: 1、知识⽬标:使学⽣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器和⾓的计量单位,会⽤量⾓器正确度量⾓的度数,懂得⾓的⼤⼩与⾓的两边画出的长短⽆关,⽽与⾓的两条边*开的⼤⼩有关。
2、能⼒⽬标:进⾏观察对⽐能⼒的训练,培养学⽣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标:⿎励学⽣⼤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量⾓器正确度量⾓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教师应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向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从⽽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达到⽬标,形成能⼒,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让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命的⼒量,教师要努⼒营造学⽣在教学活动中独⽴⾃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的⾃主学习和探究。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了解毫米、厘米、分米及其简单换算关系。
2.能够正确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初步观察和描述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培养观察认识、测量估计等基本数学思想。
2.发展学生手眼协调,培养测量技能。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注意力和对实物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细心仔细、互帮互助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物体尺寸、形状的感性认识。
3.提高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厘米、分米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
2.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毫米、厘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有效方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件、课件软件、卷尺、几个物体,如书、水杯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本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度量”的概念,与学生讨论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并让学生观察几个物体并描述其尺寸和形状。
2.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教材页面演示毫米、厘米、分米的认识,用实物向学生展示大小不同的尺。
3.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毫米、厘米、分米的大小关系及互相转换的方法。
并用例题演示。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让学生互相问答。
5.讲解测量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示范使用卷尺进行测量,让学生模仿练习。
6.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几个物体的大小并计算其面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毫米、厘米、分米的换算。
7.学生总结学生总结毫米、厘米、分米及其换算关系,并用笔记记录下来。
8.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及其互相换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学会了使用卷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能,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 4.2《度量》教案2 沪教版

度量教学目标:1。
会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初步认识度量工具尺.2. 初步认识米尺,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建立1毫米、1厘米、1米长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会用直尺去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的认识。
2。
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3. 会用直尺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厘米和1米长的表象.教学准备:工具尺、米尺等各种不同的尺、多媒体和度量的工作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引入师:我们学校正在改建,要请木工叔叔为大家定做一些桌子,可工人叔叔不知道桌子的长度,你们能帮助叔叔吗?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知道桌子的长度?(从一个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去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二、学习用拃、脚底、脚步等方法来度量1。
初步了解用各种不同的度量方法师:(媒体出示)看!小丁丁、小巧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量的?①生:小丁、小亚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张开来量桌子的长。
辨错(媒体出示小丁的正确量法和小巧的错误量法)②生:小胖用脚步量黑板的长,小巧用脚底来度量橱的长度.(说明:本节课已经进入了长度的定量比较,也就是通过两数来表达长度.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对不变的器官延伸,如:拃。
脚底、步子等都可充当计量单位。
但由于并不精确,只可作为估测工具.)2. 与生活联系师:观察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用脚步/脚底/拃来量比较好?3。
小组活动:用不同的方法度量①师:每组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并到老师这儿领表格记录量的结果。
(小组活动)汇报:我们是用xx方法量的,量出的结果是……。
问:都是量桌子的长,为什么大家量出的结果不一样?(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喜欢的方法去两课桌的长度。
由于选用的方法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用一样的方法去测量结果会如何。
)②师:我们一起用“拃”来量桌子的长。
量出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师:“拃”不是标准的度量工具。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度量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重量的概念,以及使用千克、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能够通过读数、观察、把握问题的关键,解决重量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1.重量的概念。
2.使用千克、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3.解决重量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将读数、观察、把握问题的关键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结合起来。
2.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使用问题导入新知识:小明想要购买一瓶饮料,他在超市里看到两瓶饮料,一瓶重1千克,另一瓶重800克。
请问哪瓶饮料更重?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答案:1千克=1000克,因此1千克的重量比800克更大,所以更重的饮料是1千克的。
2. 重点讲解知识点1.讲解“重量”的概念: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的一种表示方式。
2.解释如何使用千克、克表示物体的重量:1千克=1000克,因此如果物体的重量小于1千克,使用克表示,否则使用千克表示。
3.使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亲手感受千克、克的重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练习环节1.进行一些简单的读数训练,让学生掌握使用千克、克读数的方法。
2.根据实例进行一些解题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拓展练习1.自主探究活动:老师提供一些有关重量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解决方法,并与同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拓展题目:比如一件物品的重量超出了电子秤的最大承重能力,如何测量该物品的重量等。
五、课堂总结1.总结本课实际上的学习内容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2.强调本课所讲的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何正确读数重量。
2.布置一些与重量相关的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用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布置作业。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度量说课稿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度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
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
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度量2_沪教版
教学目标
1、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米尺上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去正确测量实物。
4、感知米(m)、厘米(cm),毫米(mm)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测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厘米尺等。
课前准备
1、1米=()厘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度量的知识。
出示课题:度量
2、出示一把没有标上数字的米尺,请学生填上数字。
0 10 ()()()()()()()()100
3、用10张10厘米长的纸条连起来和米尺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①一样长。
②说明1米=()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③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有几个20厘米?半米是多少厘米?
二、感悟新知:
1、用米尺量一量橡皮长多少?有什么问题?
归纳:米尺适合测量较大的物体,对于较小的物体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厘米尺来帮忙。
2、认识厘米。
(1)仔细观察自己的厘米尺,你看到了些什么?
直尺上面的线叫做“刻度线”,观察一下,直尺上面有几种刻度线?(三种)
有哪些数字?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这些数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最左边的刻度对着的数字是什么?(0)
单位是什么?(厘米,用cm表示)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①在尺上指出1厘米。
汇报:从几到几是1厘米。
②想一想,0到2是几厘米?从几到几也是2厘米?
汇报:要求学生说出“从…到…是几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出示一个大约长度为1厘米的粉笔头,用尺子量一量,告诉学生1厘米就是这么长。
生活中还有许多1厘米长的物体,如:手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
用你的尺子量一量,看一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是1厘米?
4、认识毫米
①数一数:0和1之间被分成了几小格?
②介绍: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③感知:用尺量一量铅笔尖的宽度约是1毫米。
④1厘米有几个1毫米?
5、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米、厘米和毫米是三个长度单位,是长度度量家族的三个好兄弟,有着特殊的关系: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1cm=10mm
6、用厘米尺量。
(1)在厘米尺上指出以下位置:6厘米,1毫米,3厘米5毫米,9mm,4cm6mm
(2)熊猫乐乐接到一个任务:度量积木的长度是多少?
请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说说它是怎样度量的?
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把尺的“0”刻度对准积木的左端,再看积木的右端对着2,就是2厘米。
)
三、练习巩固:
1、辨析判断:以下的测量方法正确吗?说出错误的原因。
小兔欢欢、熊猫乐乐和小胖一起在用新本领学习测量,请小朋友做裁判,说说他们的测量方法对不对?如果错了,请你帮助它?
师小结:我们在度量的时候要养成细心、精密的好习惯。
2、完成练习第6题,把观察到的测量结果填在书上。
小组核对,互相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看测量结果的?
3、自由活动:用厘米尺度量自己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品。
用尺量要注意什么?
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
今天你懂得了那些知识?
五、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长度:
语文书厚约23()操场跑道长100()
一块橡皮长50()
2、填空
5m=( )cm 9cm=( )mm 300cm=( )m 34mm=( )cm( )mm 2cm3mm=( )mm
板书设计度量
1m=100cm 1cm=10mm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