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一)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一)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一)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研究(一)

摘要: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开展栽培、育种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农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利用原生境和非原生境的方式保存植物遗传资源,从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高肥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它对于植物遗传基因的挖掘和利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植物遗传资源;保存;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物遗传资源也称种质资源,是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用于栽培、育种和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的总称。长期以来,人类对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遗传资源流失加速,遗传多样性减少和一致性增强,其后果是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和病虫害的暴发而造成农业损失,并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植物遗传资源保存的紧迫性

1.1人类活动的加剧,加速了植物遗传资源的流失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增多,特别是对资源不合理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加速了作物遗传资源的流失。N.Meuers(1988)估计在过去2亿年间,大约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而现在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E.O.Wilson1988)。我国云南景洪原有野生稻分布点26个(1968年),现仅剩1处;江西东乡原有野生稻分布点7~8个(1978年),现仅有2处。这些种质的消失,是难以用任何现代生物技术重新创造的。

1.2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导致遗传脆弱性和病虫害的暴发造成农业损失

20世纪以来,随着新品种的大量推广,少数品种成为优质品种,品种遗传的多样性减少,遗传基础越来越狭窄,现代品种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愈来愈少。建国初期,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在种植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1000个品种。我国育成的小麦品种数百个,其亲本大都离不开14个骨干亲本。贾继增等用分子检测方法证明现代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最差,地方品种较好,野生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用RFLP标记在14个普通小麦品种各条染色体的472个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283个位点有多态性,其中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染色体加倍育成的Synthetic持有等位变异175个,10个品种间杂交育成的品种只有0~7个。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品种丧失91%,西红柿品种丧失81%。作物品种单一化和遗传基础狭窄,增加了作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造成200万人移居美国,50万人死亡。

1.3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植物遗传资源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洲际引种开创了高产作物引种,使农业总产量提高1倍;石油农业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作物倒伏等问题的出现。1960年左右小麦、水稻等矮秆基因的开发和利用,标志着第三次农业发展“绿色革命”开始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明的“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株转育成不育系”,开创了我国“三系”配套杂交水稻生产的新局面。农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类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广泛利用,用一种生产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食物安全型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方式代替传统的农业运作方式。

1.4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应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

对植物遗传资源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是推广利用的前提,特别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多样性。随着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而任何一个品种和类型都不可能具有与社会发展需要完全相适应的性状(基因),必须通过育种途径来实现这一需要。育种工作就是要按人类的意图对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加工、改造、选

择和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品种,遗传资源为人类提供食品、药品,并为人类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方法

保存就是人类利用生物圈(即全部生物)的管理,使其能给人最大的持久利益,并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愿望。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是以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持样本一定数量和原有生活力及遗传性,使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具有完整性,并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物质传递下去,减少繁殖过程中的遗传漂变。保存可采用自然(原生境)和基因库(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方法。

2.1原生境保存

原生境保存是指在原有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等途径来保护野生及近缘植物物种。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现有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共有1999处,面积为14398万km2,占国土总面积14%左右。建有3个国家级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区:广东高州和江西东乡的野生稻保护区,山东垦利野生大豆保护区,我国卧龙山、长白山和鼎湖山三处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2.2非原生境保存

非原生境保存是指将植物遗传资源迁出植物原有生态环境以外的地方进行保存的方式。2.2.1植株保存。可采用种质圃、植物园等保存植物遗传资源的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的生活力。该保存方法为使植物遗传资源保持一定数量,必须隔一定年限(1~5年)种植繁殖一次。特别适合于产生顽拗型种子的植物(如槭树、七叶树等)。这种种子在干燥(种子水分低于12%),低温(10~15℃)的条件下迅速失去活力。

2.2.2种子保存。主要通过保存种子的种质库来完成。根据库温、保存年限、相对湿度可分为:(1)短期库:库温10~15℃,相对湿度60%,种子含水量为8%左右。主要是临时贮存应用材料,并分发供种子研究、鉴定、利用。种子存放于布袋或纸袋,可保存2~5年。(2)中期库:库温0~10℃,相对湿度60%,种子含水量为7%左右。以中期贮存为目的。种子存放于玻璃瓶或纸袋,可保存15年以上。(3)长期库:库温为-18℃或-20℃,相对湿度50%,种子含水量为5~7%。为种子长期贮存,为保证遗传完整性,一般不分发种子。种子存放于种子盒或小铝盒,可保存50年或更长。

2.2.3离体保存。主要是利用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特点,采用试管保存细胞培养物质或组织和超低温保存。陈振光于1985年将柑橘试管苗培养在20℃、12h光照条件下,不做转移继代培养保存长达13年。我国建立的马铃薯和甘薯试管苗种质库保存900份和1600份。

超低温保存是利用超低温冰箱(-80℃)、干冰(-79℃)、液态氮(-196℃)、气态氮(-140℃)保存细胞或组织。目前,豌豆和苹果茎尖在液态氮中贮藏时间最长,1~2年后仍有60%以上培养物分化植株。

2.2.4核心种质保存。弗兰克尔(Frankel)、布朗(Brown)等提出了核心种质。核心种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整个遗传资源中选择一部分样本,以最小的数量和遗传重复,尽可能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核心种质具有代表性、实用性、有效性、动态性。目前,我国建有芝麻、一年生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小麦等植物的初选核心样本。

2.2.5基因文库技术保存。自然界每年有大量动植物死亡灭绝,遗传资源枯竭,建立发展基因文库技术保存遗传资源意义重大。程序:提取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获取目的DNA片段——大肠杆菌克隆——获得单拷贝基因。建立基因文库,可长期保存植物遗传资源,并可反复培养繁殖筛选获得目的基因。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资源的危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成为当今资源学者和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野果植物资源直接被开发利用,尤其是变成商品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对于从它们身上获取的那些物质以外的有益于人类的价值却往往被忽视。由此产生盲目过度开发行为,其结果导致资源很快耗尽,开发利用进入死胡同。在资源面临崩溃危机以后,所产生的绝对的自然保护主义则走向另一极端,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的对象,以放弃对资源的开发来换取资源的恢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这种脱离实际的保护也是行不通的。只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野果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资源的保护(王万贤&杨毅)。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就像许再富(1996)说的那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绝对的,而保护则是相对的,保护是为了今后更进一步的开发。我们只要将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矛盾平衡的支撑点,矛盾就能得到统一。 7.1三峡 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必须不 断探索和掌握资源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刘成武和黄利民,2004)有: 7.1.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即为了达到一定目的,采用某些措施和办法,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和收益。在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力争以最少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产生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做到既充分利用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另一目的就是寻找到具备较高生态效益的野果种类 进行自然环境恢复性栽培。因此,开发利用库区野果植物资源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只有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不误,才能创造社会效益。即只有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人民生活才能真正安康,社会才能持续稳定。 7.1.2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对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开发量要小于资源的生长、更新量,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的直接采集利用必须与其在野外的自然生长量和更新量相一致。 7.1.3当前利益与长 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开发资源要有规划,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还要与当地 资源蕴藏量相一致,而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快速增长而过分开发资源,这样只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因此,开发利用野果植物资源也要有长远的观点,既要考虑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对策;既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永续进行,裨益当代,造福后代。 7.1.4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地 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各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地质形成过程,开发利用历史等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使得每个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都有明显的地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名单

附件1: 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名单(6个) 编号 基因库名单 建设单位 A1101 国家级家畜基因库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A2202 国家级蜜蜂基因库(吉林)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A3203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 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A3204 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A3305 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浙江) 浙江光大种禽业有限公司 A3506 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福建) 福建省石狮市水禽保种中心 附件2: 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名单(16个) 编号 保护区名单 建设单位 保护区范围 B1405001 国家级广灵驴保护区 山西省广灵县畜牧局 山西省广灵县境内,东至蕉山乡东蕉山村,西至南村镇赵家坪村,南至宜兴乡三间房村,北至斗泉乡后山窑村,涉及8个乡镇 B1506001 国家级阿拉善双峰驼保护区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站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包括北部戈壁保护区(即乌力吉,银根苏木,图克木苏木的锡尼乌素嘎查,诺尔公苏木的伊和布拉格,哈日木格台嘎查,巴彦洪格尔苏木的巴音温都尔嘎查),乌兰布和沙漠保护区(即敖龙布鲁格镇的和平嘎查,查干德日斯嘎查,巴音木仁苏木的好来宝嘎查,巴彦洪格尔苏木的呼和温都尔,查干温都尔格嘎查,乌素图镇的哈夏图地区,吉兰太镇的召素陶勒盖,哈图胡都格嘎查和巴特尔布拉格嘎查的巴特尔布拉格,达力克,哈腾乌素地区)和腾格里沙漠保护区(即腾格里,查干布拉格,哈什哈,超格格图呼热苏木,锡林高勒镇的锡尼胡都格,沙日布日都嘎

查,豪斯布尔都苏木的沙日布拉格,好腾淖尔嘎查,嘉尔嘎拉赛汉镇的乌兰胡都格嘎查,通古淖尔苏木的英格图,特莫图,通古淖尔嘎查) B1503001 国家级内蒙古绒山羊(阿拉善型)保护区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站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部敖仑布鲁格镇,吉兰泰镇和巴音诺尔公苏木 B1504001 国家级蒙古马保护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胡舒苏木和白音花镇 B2317001 国家级东北黑蜂保护区 黑龙江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黑龙江省饶河县 B3203002 国家级湖羊保护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动物防疫站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B3504002 国家级晋江马保护区 福建省晋江市畜牧兽医站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深沪,金井,英林和东石乡(镇) B3702001 国家级渤海黑牛保护区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 山东省无棣县竭石山镇,车镇乡和柳堡乡 B3705002 国家级德州驴保护区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 山东省无棣县竭石山镇,马山子镇和埕口镇 B4301001 国家级宁乡猪保护区 湖南省宁乡县畜牧水产局 湖南省宁乡县流沙河镇 B4504003 国家级百色马保护区 广西德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广西德保县巴头,马隘,那甲乡,城乡和燕峒乡(镇) B5001002 国家级荣昌猪保护区 重庆市荣昌县畜禽品种改良站 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和昌元镇 B5301003 国家级藏猪保护区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内容概述: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结合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我部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进行了修订,确定八眉猪等159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61号 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结合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我部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进行了修订,确定八眉猪等159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特此公告。 附件: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农业部 20xx年2月14日 附件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一、猪 八眉猪、大花白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山猪、二花脸猪、梅山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华中两头乌猪(沙子岭猪、通城

猪、监利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山黑猪)、姜曲海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米猪、皖南黑猪、沙乌头猪、乐平猪、海南猪(屯昌猪)、嘉兴黑猪、大围子猪 二、鸡 大骨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山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瓢鸡、林甸鸡、怀乡鸡、鹿苑鸡、龙胜凤鸡、汶上芦花鸡、闽清毛脚鸡、长顺绿壳蛋鸡、拜城油鸡、双莲鸡 三、鸭 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缙云麻鸭、吉安红毛鸭 四、鹅 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太湖鹅、兴国灰鹅、乌鬃鹅、浙东白鹅、钢鹅、溆浦鹅 五、牛马驼 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甘南牦牛、独龙牛(大额牛)、海子水牛、温州水牛、槟榔江水牛、延边牛、复州牛、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渤海黑牛、鲁西牛、温岭高峰牛、蒙古牛、雷琼牛、郏县红牛、巫陵牛(湘西牛)、帕里牦牛、德保矮马、蒙古马、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森林的特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并探讨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求为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植物丰富,种类齐全。据统计,我国有种子 植物300个科、29。。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 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一世界总数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杳等,在世界其他各地都已绝灭,是存在于中国的“活化石”。所谓植物资源,即是指人类可以直 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有用植物的总和。从用途来说,我国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600多种,淀粉植物 300多种,油脂植物6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多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 我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全面了解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概括起来植物资 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生物资源可 以利用太阳能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而非生物资源则不可能。所以,我们利用 植物资源必须首先保护它们不断更新的这种生产能力,以达到长期利用的目的。 2.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大都要受到地域性规律的制约, 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更是非常强烈,各种植物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才能生长,并非一切地 方都能生长发育。植物资源地域性的特点,要求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种群的扩大繁殖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那种盲目“越区种植”和“一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 3.植物资源的季节性。生物的发育和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规律的。所以必 增刊试论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须使植物的发展过程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做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 最佳的经济效果。 4.植物资源的整体性。繁杂的植物资源中,一种资源与另一种资源之间,各种资 源与坏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彼此 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一种资源,一个子系统 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例如森林植被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是维护 农业生产和稳定生态平衡的特殊作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当地区域性气候明 显不利的变化。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决定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我国育种技术滞后。从建国初期,我国育种技术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技术。虽然经过广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显现出明显的劣势。 2.2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理念差。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只是单一的掠夺性的开发,对植物开发时,我们需要寻求一种经济价值和功效价值双赢的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功能相同的植物资源,就要创造经济最大值。 2.3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消化水平较弱。日本的植物资源有限,可是他们引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定稿-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 “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工作,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 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培育新品种、实现畜

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物资源。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全面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实现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生态、气候条件多样,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迥异,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资源,是世界上畜禽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农业部2004~2008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有畜禽品种、配套系901个,其中地方品种554个。这些地方品种普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有的还具有药用、竞技等价值,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始素材,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国家历来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坚持把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体系建设、推进开发利用、参与国际合作等作为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建立健全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个配套法规。《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畜牧法》明确提出了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1.绪论 2.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 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 6.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7.药用植物资源 8.野果植物资源 9.野菜植物资源 10.芳香油植物资源 11.色素植物资源 12.纤维植物资源 13.油脂植物资源 14.淀粉植物资源 15.树胶植物资源 16.鞣料植物资源 17.农药植物资源 18.观赏植物资源 19.其他植物资源 绪论 一自然界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资统称为资源(resources) 。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区域性。 ▲二植物资源(plant resources)的概念及内涵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内涵:时间性、空间性、人文性、经济技术性 时间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空间性:植物在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利用价值差异。 人文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植物的种类、经验和方法的差异与多样性。 经济技术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随人类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改变。 三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 植物有何用途是由其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所决定的,由于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的差异,所以植物的用途具有多样性,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 食物来源:粮食、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 药物来源:人参、柴胡、甘草、草麻黄(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红豆杉、雷公藤、美登木、喜树(抗癌、抗艾滋病) 工业原料:纤维:棉花、亚麻、苎麻、芦苇、木本纤维; 香料:薄荷、花椒、百里香、香茅、紫罗兰; 色素:紫草、茜草、菘蓝; 非糖植物甜味剂:甜叶菊、甘草、水槟榔、油脂、树胶、树脂、鞣类(单宁)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doc

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畜牧法》,制定本规划。 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约占世界畜禽遗传资源总量的1/6。近年来,按照“依法保护、科学利用”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 表1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统计表

保护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队伍,山西等14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深入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完善原产地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种和遗传物质保存互为补充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江苏等省创新保种机制,积极探索“省级主管部门+县市政府+保种场”三方协议保种试点。截至目前,通过遗传物质交换、建立保种场等方式,全国累计抢救性保护了大蒲莲猪、萧山鸡、温岭高峰牛等39个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保护了249个地方品种。 表2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保留下来的品种

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地方品种分子育种研究,在生长发育、肉质及抗病性状选育改良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申请了一批技术专利,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深度基因组重测序,成功构建了68个地方猪种的DNA库,为地方猪种质特性遗传机制研究和优良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研究建立地方家畜遗传材料制作与保存配套技术体系,实现了国家家畜基因库遗传物质保存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蛋鸡绿壳基因鉴定技术,成功培育“新扬绿壳”“苏禽绿壳”配套系,缩短了育种周期。 资源开发潜力进一步挖掘。以市场为导向,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逐步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十二五”期间,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培育了川藏黑猪配套系、Z型北京鸭等50个新品种、配套系。目前,黄羽肉鸡占据我国肉鸡市场近半壁江山,山羊绒品质、长毛兔产毛量、蜂王浆产量等居国际领先水平。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开发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3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利用统计表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复习提纲 总论部分 第一章 1.什么是植物资源、资源植物、经济植物、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栽培和野生) 资源植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还没有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并已在市场上出售,称为经济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的总和。 2.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时间性地域性多用性潜在性易受威胁性再生性 3.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区及代表性植物 ?1、东北区地道“关药”的主产区。人参、乌拉草、刺五加、穿龙薯蓣、悬钩子、月见草、紫草、蕨菜、山芹菜、藿香、刺老鸦等 ?2、华北区是我国“北药”的主产区。甘草、半夏、连翘、桑、山里红、悬钩子、酸枣、君迁子、文冠果、藿香、苍耳、百合、紫草、野葛等 ?3、西北区种类多,是滋补类药物的产区。阿魏、苁蓉、雪莲、贝母、枸杞、沙棘、甘草、党参、冬虫夏草等 ?4、华中区种类多,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和部分“川药”、“南药”的产区。何首乌、盾叶薯蓣、厚朴、杜仲、金银花、金樱子、枇杷、熏衣草、棕榈、毛竹等?5、华南区是地道药材“广药”的产区。儿茶、肉桂、萝芙木、三七、龙血树、芒果、椰子、油楠、棕榈、木棉、马尾松等 ?6、黄土高原区种类不多,但分布广,产量大。枸杞、酸枣、甘草、知母、细叶柴胡、猕猴桃、沙棘等 ?7、云贵高原区种类较多,是地道药材“川药”、“贵药”“云药”的产区。黄连、冬虫夏草、贝母、川芎、盾叶薯蓣、茅莓、龙眼、刺梨、油渣果、芡实、芋、金樱子等 ?8、青藏高原区种类较多,有许多名贵药材。沙棘、刺梨、冬虫夏草、枸杞、油渣果、沙枣、蔷薇等 4.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的编制(内容) (1)、图件 A. 资源分布图 B. 资源贮量图 C. 资源利用现状图 (2)、文本 ×××(地区)××资源调查报告 A.前言: B.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C.自然环境条件: D.资源现状分析: E.综合评价: F.开发与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G.展望 H.附件:名录、图、表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结合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结果,我部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 662 号)进行了修订,确定八眉猪等 159 个畜禽品种为国 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一、猪 八眉猪、大花白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内江猪、乌金猪(大河猪)、五指ft猪、二花脸猪、梅ft猪、民猪、两广小花猪(陆川猪)、里岔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香猪、华中两头乌猪(沙子岭猪、通城猪、监利猪)、清平猪、滇南小耳猪、槐猪、蓝塘猪、藏猪、浦东白猪、撒坝猪、湘西黑猪、大蒲莲猪、巴马香猪、玉江猪(玉ft黑猪)、姜曲海猪、粤东黑猪、汉江黑猪、安庆六白猪、莆田黑猪、嵊县花猪、宁乡猪、米猪、皖南黑猪、沙乌头猪、乐平猪、海南猪(屯昌猪)、嘉兴黑猪、大围子猪 二、鸡 大骨鸡、白耳黄鸡、仙居鸡、北京油鸡、丝羽乌骨鸡、茶花鸡、狼ft鸡、清远麻鸡、藏鸡、矮脚鸡、浦东鸡、溧阳鸡、文昌鸡、惠阳胡须鸡、河田鸡、边鸡、金阳丝毛鸡、静原鸡、瓢鸡、林甸鸡、怀乡鸡、鹿苑鸡、龙胜凤鸡、汶上芦花鸡、闽清毛脚鸡、长顺绿壳蛋鸡、拜城油鸡、双莲鸡 三、鸭 北京鸭、攸县麻鸭、连城白鸭、建昌鸭、金定鸭、绍兴鸭、莆田黑鸭、高邮鸭、缙云麻鸭、吉安红毛鸭 四、鹅 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太湖鹅、兴国灰鹅、乌鬃鹅、浙东白鹅、钢鹅、溆浦鹅 五、牛马驼 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甘南牦牛、独龙牛(大额牛)、海子水牛、温州水牛、槟榔江水牛、延边牛、复州牛、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渤海黑牛、鲁西牛、温岭高峰牛、蒙古牛、雷琼牛、郏县红牛、巫陵牛(湘西牛)、帕里牦牛、德保矮马、蒙古马、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岔口驿马、焉耆马、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新疆驴、阿拉善双峰驼 六、羊 辽宁绒ft羊、内蒙古绒ft羊(阿尔巴斯型、阿拉善型、二狼ft型)、小尾寒羊、中卫ft羊、长江三角洲白ft羊(笔料毛型)、乌珠穆沁羊、同羊、西藏羊(草地型)、西藏ft羊、济宁青ft羊、贵德黑裘皮羊、湖羊、滩羊、雷州ft羊、和田羊、大尾寒羊、多浪羊、兰州大尾羊、汉中绵羊、岷县黑裘皮羊、苏尼特羊、成都麻羊、龙陵黄ft羊、太行ft羊、莱芜黑ft羊、牙ft黑绒ft羊、大足黑ft羊 七、其他品种

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管理办法

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的建立或者确定、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负责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的管理,并负责建立或者确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 四川省畜牧总站承担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场址在原产地或与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一致或相近的区域; (二)防疫隔离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水、电供应有保障;

(三)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管理区(办公、生活区)、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办公区设技术室、资料档案室等;生产区设置饲养繁育场地、兽医室、隔离舍等;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畜禽焚尸坑(炉)、粪污排放处理等。设施设备完善,防疫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 (四)有与保种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主管生产的技术负责人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直接从事保种工作的技术人员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掌握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符合种用标准的单品种基础畜禽数量要求: 猪:母猪100头以上,公猪12头以上,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 牛、马、驴:母畜150头(匹、峰)以上,公畜12头(匹、峰)以上,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 羊:母羊250只以上,公羊25只以上,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 鸡:母鸡300只以上;公鸡不少于30个家系。 鸭、鹅:母禽200只以上;公禽不少于30个家系。 兔:母兔300只以上,公兔60只以上,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 犬:母犬30条以上,公犬不少于10条。

植物资源与利用

植物资源与利用论文 近年来随着莱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越来越应该受到重视,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莱阳的植物资源与利用进行分析。 一、莱阳生态环境 莱阳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 陵地貌类型。沿河地带及山群之间,形成互不连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山地占总面积的21.5%,丘陵占47.06%,平原占31.43%。境内较高的山峦基本属于低山。北部旌旗群山,东西走向,主峰旌旗山,海拔315.3米;东北部龙门群山,界于莱阳、栖霞、海阳之间,南北走向,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为全市诸山之冠;东南部垛山群山,北北东向,主峰垛山,海拔316米,是莱阳、海阳的界山。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l00~300米之间。山丘顶部浑圆,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间,沟谷断面呈“U”型,沟底纵坡平缓,坡冲积物较发育,有的厚达5~8米。境内平原、洼地地层剥蚀堆积地形,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平原。一是准平原地,分布于沐浴店、柏林庄、五龙村断层以北(除莱阳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团旺以南地区。多呈带状分布于丘陵前缘;二是山间河谷冲积平原,成带状分布于五龙河两侧;三是山间盆地冲积平原,此种平原亦称洼地,分布于莱阳市北断层与五龙村断层之间。 境内河流,因地势北高南低,多为北源南流。500米以上的河流、沟溪共187条,其中流长15公里(境内流长9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内有11条归为五龙河水系,西部有2条归为莱西境内的大沽河水系。五龙河水系中的五龙河,为胶东第一大河流。上游有白龙河、蚬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于五龙村附近的峡口汇聚后始称五龙河。在其南下流径中又纳嵯阳河、玉带河、金水河,然后流入黄海丁字湾。流经照旺庄、古柳、吕格庄、团旺、姜疃、高格庄、穴坊、羊郡8个镇处。长53公里,河床宽l00-400米,流域面积393.3平方公里。大沽河水系中的潴河,位于市境西北隅。源出崤山东侧,由谭格庄镇小台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与东来支流交会,东流南去,于安里村前出境,入莱西市,西南会七星河。境内流长19公里,河床宽40米左右,市内流域面积93.75平方公里。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于莱西市野猪坡,东支流源于境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厦门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年度总结交流会,2008年3月14-16日在厦门召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许增泰处长,农业部科教司陈彦宾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科技局李建萍处长,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王述民副所长,茶叶研究所江用文副所长,草原研究所王育青副所长,福建省科技厅郭运孝处长、农业厅程书田处长、农科院刘波副院长,以及来自全国91个单位的25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许增泰处长充分肯定了项目在植物种质资源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资源保护、整理整合、信息共享、实物共享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对项目2008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彦宾处长对项目工作表示满意,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刘旭副院长要求各子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全面总结平台工作,加强交流,填平补齐,整体推进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万建民所长代表项目主持单位感谢科技部、农业部的长期支持,感谢项目参建单位和专家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表示作物科学所将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王述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年度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曹永生、江用文和王育青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牧草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各参建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任务完成情况和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

样性图谱编制进展,并就项目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涵盖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牧草植物种质资源。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包括农业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331个参加单位,参加人员达2630人,其中高级职称938人。

植物种质资源

第五节 植物种质资源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个植物种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这里主要指的是有价值的植物的种质资源。各种有用植物均归属于不同分类等级的科、属、种,往往具有大量的近缘属种,长期栽培的植物,由于人为的定向培育而有不同程度的特化,与其野生类型的不同栽培区域形成的变型,往往具有不同的种质特性,这些种质资源的收藏、研究对人类的利益十分重要。如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研究中心都建立了收藏种质的“种子库”、“种子银行”,利用不同种质进行杂交育种,获得矮杆、抗性强、蛋白质含量高、高产的新品种,取得了绿色革命的成功。当今由于植被的破坏,种质的损失已越来越严重,有许多植物种类正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重视植物种质的保护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就担负着保护种质资源的重大责任。 全省农作物品种或品系,据以往不完全统计有6455个。其中省内地方品种2787个,省内育成的339个,省外引进的2161种,国外引进的1168个。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有宿州? ? 4 3 5

市的“夹沟香稻”和皖东的“明光绿豆”等。 安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7种,其中属2级保护的有12种,属3级保护的25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国家规定,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科研或经济上有较重要意义的濒危或渐危的种类,安徽有12种。 〔小勾儿茶B e r c h e m i e ll a w i l o s n i i N a k ai〕 鼠李科(R h am n a ce ae)落叶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米,叶纸质,互生,椭圆形,顶生聚伞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萼片、花瓣和雄蕊均为5个。 产安徽霍山县马家河1010米及绩溪县清凉峰等地,多散生,绩溪清凉峰有成片分布。总存数约数百株。分布区极为狭窄,仅湖北兴山地区有少量生长。现仅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单位有试验性引种。 少型属种,共2种。为东南亚植物区系的特有种,也是中国特有种。该种对研究植物分类和区系有一定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根可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舒筋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连香树C e r c i d i p h y ll u m j a po n i c u m S i e b e t Z u c c〕 连香树科(C e r c i d i p h y ll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2米多。其叶形颇似扑克中的“红桃”。叶色春紫、夏绿、秋黄。 安徽歙县、绩溪、黄山、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有分布,多散生。安徽金寨县白马寨、天堂寨及霍山县青枫岭等地有成片分布。多见于650~1450米的湿润沟各两侧混交林内。少量“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该种为白垩纪遗树种。少型科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有重要科学价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木材结构细致,为优良材用树种。也是较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叶含焦性儿茶酚,其果主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等症。 〔独花兰C h a n g n i e n i am o e n a C h i e n〕 兰科(O r c h i d a ce ae)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假鳞茎广卵形,肉质,顶生、叶具细而长的柄。花葶以假鳞茎顶部生出,直立,独生一朵花,淡紫色,花瓣较宽,唇瓣沿蕊柱基部着生,唇盘上具有5枚附属物。 产安徽歙县、祁门、金寨等地。多星散分布,资源较少。垂直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生长在林下沟各旁阴湿处。少量野生植株“就地保存”于自然保护区中。 独花兰为单型属种,又是兰科中原始类型。在植物系统分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珍稀的观赏植物,假鳞茎可药用,治扁桃腺、毒蛇咬伤等。 〔香果树E m m e n op t e r y s h e n r y i O l i v.〕 茜草科(R ub i a ce ae)落叶阔叶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约3米。叶色翠绿,叶柄绿色透红。花如喇叭状,初开白色,继而淡黄色。圆锥状花序,花略有香味,有的萼片发育成叶状,粉红色。果熟时还不脱落。 产安徽歙县、绩溪、黄山、祁门、休宁、太平、广德、宣城、泾县、岳西、潜山、舒城、金寨、 ? ? 3 5 5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冯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冯晨,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8级林学二班经济林方向,学生。学号: 摘要: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和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发掘野生植物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对于栀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和途径。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栀子 正文: 野生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研究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内容。野生植物资源除了具有一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和遗传学特性等特点外,也有许多资源意义上的特点。如资源有可更新与不可更新之分,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之分,与不同利用方法之分以及如何挖掘普通植物成为资源等。这些植物资源的特点是我们深入认识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就会影响我们挖掘、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成效,就会陷于盲目,导致野生植物资源的被破坏,甚至物种灭绝。综合起来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可再生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再生性,从狭义上讲,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指其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

第十二章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2)

第十二章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概念和意义 保持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一个国际性备受重视的问题。由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大量物种正在逐渐丧失或毁灭。人工选择及良种的推广,品种构成逐渐单一化,致使许多潜在有益的珍贵种质资源被丢失,而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工作的基础,因此,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有原生境保存(in situ conservation)和非原生境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后者包括移地保存(种质圃或植物园保存)、种质库(种子)保存、离体(试管)保存等。原生境保存和移地保存固然有其明显的重要性,但要保存大量种质,则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土地,在实际上很难实施,而且易受自然灾害、虫害和病害的侵袭,造成植物种质资源的丧失。这两种方式保存的种质也不利于种质资源的交流。而种子保存又存在以下限制因素:①种子生活力随贮存期的延长会逐渐丧失;②无性繁殖的植物(如香蕉)难于采用种子保存;③采用无性繁殖来保持其优良性状的植物(如许多果树),用种子繁殖后代会发生变异;④顽拗型种子(根据干燥对种子生命力的影响可将热带种子分为两大类:即顽拗型种子与正统型种子。顽拗型种子不能进行干燥处理,在日常温、湿度条件下干燥也会很快丧失生命力,其种子的含水量通常不能降低到 12%以下,否则种子将死亡。这类种子也不能在低温下贮藏。生长在热带的藤黄科、山榄科、龙脑

香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马钱科等植物都是这类种子)植物不宜用种子保存或保存难度很大;⑤易遭自然灾害袭击而丢失。 基于上述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技术,进行了离体保存种质的研究。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germplasm conservation in vitro)是指对离体培养的小植株、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材料,采用限制、延缓或停止其生长的处理使之保存,在需要时可重新恢复其生长,并再生植株的方法。在超低温保存中,也经常直接采用植物茎尖或分生组织、胚、花粉等材料作为保存材料。离体种质保存有以下优点:①所占空间少,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②便于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③需要时,可以用离体培养方法很快大量繁殖;④避免自然灾害引起的种质丢失。当然,离体种质保存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不足之处:①对于限制或延缓生长的处理,需定期转移,连续继代培养;②易受微生物污染或发生人为差错;③多次继代培养有可能造成遗传性变异及材料的分化和再生能力的逐渐丧失。70年代以来,人们把冷冻生物学(cryobiology)和植物离体微繁结合起来,发展了离体种质资源冷冻保存(freezing conservation in vitro)或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的技术。随着离体种质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或正在建立离体种质保存库。 2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2.1限制生长保存 限制生长保存利用限制离体培养物的生长速度来保存种质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