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世凯

合集下载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季高,号隆勋,河北省霸州人,祖籍始兴(今广东省始兴县),清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参与许多中国历史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了辛亥革命服务于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地位较高的中华民国元首。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袁世凯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

在日本的认识中,袁世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人物。

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和学术著作中,袁世凯的形象如何呈现,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一般是比较客观和中立的。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袁世凯时,一般会直接陈述他的主要政绩和历史地位,而避免过多的评价和评论。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会介绍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及他在北洋政府中的执政经历等。

这种对袁世凯的客观介绍,有利于日本学生和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也有利于日本与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客观的交流和对话。

在日本的学术著作中,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也是多样化的。

一方面,一些学术著作会对袁世凯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认为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学术著作会着重介绍袁世凯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实践,认为他曾努力推行改革,力图振兴中国。

也有一些学术著作对袁世凯的统治进行批评和质疑,认为他在权力上的过度集中和政治手段上的专制倾向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这种多样化的学术观点,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学术界和公众对于袁世凯的认识也受到了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紧张时期。

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时期,袁世凯的形象曾经被日本的宣传工具所歪曲和利用,袁世凯被描绘成一个卖国贼和傀儡统治者,以便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提供借口和合理性。

这种对袁世凯的负面宣传和评价,显然是与其真实的历史地位不符的。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

浅谈袁世凯的是非功过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不论是是非功过,都是历史评价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袁世凯进行浅谈。

一、袁世凯的功1.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袁世凯领导北洋政府,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等于丧失了这些地区的主权。

此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此时,袁世凯接掌北洋政府,他领导北洋政府拒绝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和割让,成功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际上中国民族利益的维护。

2. 推进近代化改革袁世凯在担任北洋政府领导人的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政策,倡导发展军事、工业、交通、教育,推动近代化改革。

他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矿业学校、工艺学校等现代教育机构,努力推进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积极改造传统的农业经济,并在交通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一些现代化改革措施为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统一中国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其掌握的领土中,推行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措施。

他通过对南方割据军阀进行武装镇压和政治平衡,终于在1915年将中国的领土统一。

这个时期,袁世凯推动了新式的警察制度和民间组织,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可谓是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做了不少功课。

1. 手段残酷袁世凯在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的过程中,手段残酷,平民百姓常常受到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至有时大规模的刑杀无辜,因此他经常被人指责为“权谋”、“专制”、“虐民”等负面词汇。

2. 失去人民的信任袁世凯在统治期间,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而袁世凯追求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的行为也逐渐使人民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他利用其得势之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影响长远。

另外,他曾经发动过“五四”运动,压制了民众的意愿,导致了民意革命的失败。

3. 支持列强的利益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始终是列强的一个“忠实朋友”,他在政治立场、经济思路上对列强支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利益损害很大。

近代史纲要(论袁世凯集团兴起原因)

近代史纲要(论袁世凯集团兴起原因)

论袁世凯集团兴起原因摘要:袁世凯,虽然只做了83天皇帝,但是他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却叱咤风云了好多年。

这与他背后强大的袁世凯集团有着很大关联。

可以说,没有背后集团的鼎力相助,就没有他前台的张牙舞爪。

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他的个人才华离不开。

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正文:袁世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枭雄,也许可以和曹操、毛泽东相媲美。

纵观其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驻军朝鲜,出任清廷驻朝全权代表,个人才华得到一定的展示,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小站练兵,成为威震一方被维新派看重的新建陆军统帅;投靠慈禧太后,出卖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党人,借此获取晋升之资,一跃而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再授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罢官回籍后东山再起,先后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民国临时大总统、正是大总统,直至帝制自为、黄袍加身,自己将自己逼上众叛亲离的绝路。

“食人之禄而谋其主,驻人之地而夺其城”,也许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概括。

有人说他是“起事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我认为,六君子之事只是他起事的契机,袁世凯集团的兴起绝非那么简单,其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不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主!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国内、国际形势和其自身能力有着莫大关联。

国内形势主要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形势。

国内政治形势首先体现在中央集权与地方专权的博弈上。

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彻底毁灭了清王朝的得意之师—八旗兵和绿营兵。

为了应付国内危机,清廷嘱地方大臣招募乡勇组建团练。

曾国藩、李鸿章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开创了地方专权的先例。

清政府不得不依靠于湘、淮这两支地方军队,“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也就形成了。

如此的格局对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令王室寝食难安。

清政府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将权力收回中央。

继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和甲午海战之后,湘、淮两军相继没落。

甲午海战后,淮系已败,清廷终于得到了改变这种权力格局的机会。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论袁世凯的功与过

论袁世凯的功与过

成绩:论文题目:论袁世凯的功与过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李娜院(系):文化传播学院年级、班:2012级1班学号:120230112姓名:刘思源论袁世凯的功与过在上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之前,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袁世凯都是从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介绍。

提起袁世凯,脑子里本能的反映出“篡夺革命成果”、“复辟帝制”这样的代名词。

如今才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真真正正的存在过,都丰满立体的存在过,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乃至周围的人事的评价,我们都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剖析。

袁世凯的过失我们再熟悉不过。

头一件就是搞个人独裁,复辟帝制。

在经过系统的讲解与查阅后,我认为造成他复辟帝制的原因有三。

首先,袁世凯的个人野心。

早在袁世凯还是少年时期,他就曾写过“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这样的句子,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足以看出袁世凯的勃勃野心。

其次,他的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都与家庭的熏陶密不可分,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想起了曾经看成龙电影《宝贝计划》中的一段商场结款阿姨对成龙说的一段台词:“做人是很复杂的,三岁定八十嘛!你给他吃什么,教他什么会影响他一辈子的,不可马虎啊!”在袁世凯的青少年时期也是如此,从其叔祖袁甲三开始,袁氏家族兴盛,成为了当时较有地位的清朝政治家庭,袁世凯自己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虽屡次不第,可也看出他对封建朝廷下的功名利禄的追求。

现在看来,如若当时袁世凯考取了功名,也许那个推翻封建王朝的历史人物就不一定存在了。

由此看来,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皇权思想自然渗进其筋骨,影响着他的存在方式。

最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每一类人都有其各自的社交环境,袁世凯的出身注定了他周围都或是封建皇权的拥护者,或是家族荣誉的承载者,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袁世凯的行为也就不难解释。

袁世凯为政期间,也的确有一番作为。

首先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点封建统治的人就是他,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袁世凯改革和完善了中国近代史的司法制度,大力重用新式法律人才。

论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功与过.docx

论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功与过.docx

论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的功与过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子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于袁世凯的简介。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李昰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王妃闵妃一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

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兵变参与者。

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

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启了袁世凯练兵的先河。

袁世凯留镇朝鲜期间,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朝鲜人士称赞他:“明达夙成,留京师(汉城)期年,大得都民之心”。

他也和金允值、金柄史等多名朝鲜士大夫结为忘年之至交。

他在朝鲜被称为“袁司马”。

1884年开化党近玉均等人发动甲申政变,试图在住驻朝日军的帮助下夺取政权,此时,正值中法战争期间,清廷注意力集中于西南边陲,要求朝鲜以平息事端为要。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xx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论文(二○xx至二○xx学年度第x学期)论文题目:我读袁世凯学生姓名: xxx学生学号: xxxxxxxxxxx所在学院:xxxxxxxx年级专业:xx 级 xxxx 专业任课教师: xxxx 完成日期: 20xx 年 xx 月 xx 日我读袁世凯(xxx,20xx级xxx专业)【内容摘要】袁世凯虽有过错,但功劳不可被忘记【关键词】袁世凯,功劳,过错所谓“谋国者”既有老成谋国之义,亦有谋国之人的意味。

简言之,袁世凯其人,恰与三国时的曹操类似,于治世之能臣,遇乱世则可成为奸雄。

而他人生的结局、选择,实则与曹操、刘裕、杨坚等人相仿佛,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规律,他的未来也将是拨乱反正、一统中华,稳居一朝太祖的排位。

不过历史没有给他机会,相反却造就了他的悲剧。

事实上,同武则天一样,袁世凯死后留给后人的是一座无字碑:将思考留给后人,将功过评说留给后人。

即使结局那么不尽如意,也不能一味去指责。

穿越去那段历史,又有几人能做成袁世凯?又有几人能做的比他完美?——导语袁世凯(1859-9-6—1916-6-6),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北洋系统的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袁世凯是何许人?想来我们这些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人,总归对这位“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又建了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不抱什么善意。

同样,对于那些坚持着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的自由派知识分子而言,借由同盟会衮衮诸公之口传出的践踏“约法”、肆行独裁的袁大总统的形象,更可爱不起来。

一般来说,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错误的,一件坏事足以一笔勾销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会得到原谅。

尽管袁世凯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的现代化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仅就辛亥革命而言,如果说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其成功标志的话,那么袁世凯的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

论袁世凯警政思想历史借鉴意义

论袁世凯警政思想历史借鉴意义


规定 “ 总办( ) 局 为各局表率 ”巡官 “ , 清理
张“ 速行巡警”1 以维护清廷统治 。 I借 2 ,
街面, 保卫人 民 , 是其专责 ” , 目 巡弁“ 须听巡
11 9 2年袁世凯 窃取革命果 实后 , 为蒙 官指挥 ” “ ,管理本局巡长 、 目、 巡 巡兵 , 防 操 蔽视听 , 建立个人独裁 , 愈加重视警察 。他 派差 ,轮班 梭巡”] 1 2 。要求警察在清查户 口 提 出要消除革命党宣传 的 “ 野蛮之 自由” 时 ,最宜注意者 ……某家某人 , , “ 来历若何 ,
袁 世凯认为 ,倘若没有相应 的法律来 .
无流弊者 , 厥惟警察” 他力主扩大警察力 规范警 政建设 ,则势必 “ 。 陷于警察 国之状 口 贵州警 官职业学院
刘锦涛
论 袁 世 凯 警 政 思 想 历 史 借 鉴 意 义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年 5月 1日,山东省第六区在聊 席 会议上通过的整军方案 ,把武装部 队统 粮弹 。范筑先决定在濮县 和濮 阳之间的公 98 城召开了一次扩大 的政治工作会议 。 会议把 月 中 编成 四个纵 队。第二纵 队司令 员是中共 路上打个伏击战 。5 中旬 的一天拂晓 ,
警 察 “ 为 目前 最 急 最 要 之 图 ”1 认 为 进项若何 , 实 [ 3 ,并 用度若何 , 有无过分情事……”
“ 国约法 , 重 自由, 各 均 保护 而能维 持之使 量, 建立全国警 察网络 , 还要求警察 以保 卫 公共治安为天职 , 严密防范哥老会 、 青红 帮 及革命党等帮会组织 ,并着力加强警察装
厅 官制 》 《 、地方警察厅官 制》 《 、县警察所 官
2警察法 规是警政 之保障 的思 想 。袁 制 》 《 . 、水上警察厅管 制》 等规范警察机关设

怎样评价袁世凯

怎样评价袁世凯

然而历史事实是,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最重要的是他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就连大总统的推荐办法都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搞帝制自为虽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其思想深处,总认为只有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才能博得守旧势力的拥护,才能更有力地对付革命党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顶礼膜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3.关于袁世凯的帝制自为问题。
帝制自为是袁世凯一生中走错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袁世凯评价和深入评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洪宪帝制对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对这件事情,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正如有的论者指出,“洪宪之举,迹近儿戏,背叛民国,夫复何辞?”然而,近年来有论者试图为他开脱,认为当时帝制虽已推翻,但心存帝王情结的人不在少数;并把袁世凯称帝动因归结为部分外国使节怂恿、袁克定等人蒙蔽等外在因素,提出“袁世凯是被人撮弄着坐上皇帝的宝座的。”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也说,袁世凯并没有想帝制自为,甚至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美国哈佛大学孔祥吉在《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一文中,通过当时思想保守又了解内幕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还原了袁世凯通过荣禄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得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这样的结论。他这个观点其实是对国内传统观点的又一佐证。然而,有的学者根据档案资料,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籍。”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一个带着中国经历世纪转折点的政治人物,一个有人说他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也有人骂他是“窃国大盗”,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对袁世凯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世凯?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界对袁世凯的三种评价1、梁启超认为袁世凯“以个人利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说袁世凯以虚荣为性命,靠谎言和权术进行统治。

同时袁世凯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国中极恶之极恶和最糟糕的统治者”。

2、中科院历史研究员通过对袁世凯的一系列研究,最后给他的评价是“冲击了封建制度,以卓越的远识将中国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合拍,所以功大于过矣”。

3、写了大量关于北洋人物著作的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通过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可以看出,对袁世凯,学界有“否定论,功过论,和肯定论三种。

或许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或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世凯有着不同的评价。

所以我们不能贸然说他们的评论对不对,只能说袁世凯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学界对于他有任何评价都不足为奇。

二、其次,我谈谈自己如何评价袁世凯;袁世凯作为一个经历时代转角和身披多件衣服的人,他身上有着太多的争议,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思想的政治家却逃脱不了帝王专制的诱惑,这是他的悲哀之处。

但是他毕竟为中国的近代化有过很大的贡献,所以也不能一刀切。

所以我的评价方法是,“不论功过,不说好坏,辩证史实,就事论事,只说对错”1、辩证史实,正确看待:(1)对于袁世凯负面影响的一大事件就是“戊戌告密”,现代考证袁世凯是在政变发生后为自保才告密的,并非事前告密。

但是他毕竟使事件扩大了。

(2)签订二十一条,这上边袁世凯也尽力减轻了中国的损失,并且没有全部接受。

但是,他毕竟让中国的主权受到了损害。

这两件事是相对争议比较大的,辩证史实,历史对袁世凯虽然有点冤枉,但他必须对那些事承担主要责任。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

评价袁世凯历史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种谈资除了娱乐价值之外还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去历史所造成的阴影当中。

清朝的覆灭距今已经快一百年了,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似乎也成了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在那个划时代的事件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的不是清廷,不是革命党人,也不是立宪党人,而是袁世凯。

对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之前的舆论往往是“一边倒”的,什么“窃国大盗、复辟先锋、卖国奸贼、独裁枭雄”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袁世凯就是20世纪中国“最卑鄙的告密者、最落后的政客、最凶残的独裁者和最反动的军阀头子”。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历史上真实的袁世凯与通常所描绘的“干瘪的、扁平的、概念化”的那个历史丑角,差之甚远。

事实上,袁世凯从科举失意到投笔从戎后,他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国诞生、帝制复辟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在其死后的历史书写中,袁世凯却被剥去了丰满的血肉,抽空了鲜活的灵魂,其形象变得面目狰狞,一无是处,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悲哀与反讽。

袁世凯真有那么坏吗?至少在目前还不能盖棺论定。

袁世凯最悲哀的地方在于,由于后来史家或者说当政者因自己的失败而厌恶并憎恨他,所以袁世凯的所作所为都充满了阴谋和罪恶。

换句话说,以往的历史观点都主观的认为袁世凯上台后必定要镇压革命、必定要搞帝制复辟,这种错误的历史宿命观和历史的功利主义,事实上是以历史的结果来取代过程分析。

时代是落后的,而后人们却经常以先进的标准去衡量评判时代中的袁世凯,这既不能以理服人,也有点胜之不武。

在大清帝国袁世凯是个颇为前卫的人物。

从1895年开始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他是强学会的支持者,严复的朋友;除了小站练兵成绩突出外,所上奏章,谈论国事也颇有见地。

进入20世纪,身为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推行新政成绩最为显著。

大清王朝最后10年推行新政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废除科举,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促使朝廷当机立断,在1905年开始永远废除科举的就是袁世凯和张之洞。

论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论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浅谈袁世凯一生“谋国”之演变学院:求是学院班级:工学1136 学号:3110103403姓名:王深江摘要:“青年为爱国之英雄,中年为治世之能臣,晚年为误国之奸雄。

”纵观袁世凯一生,可由上述言语一以蔽之。

其中的变故,在抽丝剥茧、理清脉络之后,真相自然大白于人间。

本文正是为了展现一个走在“谋国”之路上,最真实的的袁世凯。

关键词:奸雄革命称帝爱国正文:袁世凯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从登州投军到位极人臣,再到成功逼清退位,而后竟公开复辟,至最终被迫撤销帝制,身披龙袍离世,其一生充满了矛盾。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功与过不得妄加评判,还得待后人细细品读。

但袁世凯无疑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中的大人物。

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

斡旋朝鲜共十二年,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和独到的政治素养,一次次维护了清国的主权和尊严。

而且很有远见卓识,训练了一大批近代新军事人才和将领,成为当时国内最强大的陆军战队,开辟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新纪元。

这些,都是其人生意义上没有争议的积极之处。

也是他作为“能臣”的表现。

而他最具争议的一面,恰恰是“谋国”的另一层含义。

他能谋人之国,在乱世之中也会谋己之国。

对于其称帝一事的评析,是最能挑战既成历史观和道德伦理,甚至是最能挑战历史学本身的。

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对每件事进行分析。

在最初之时,他是清朝趋向改革和进步的高层官员中的第一人,力求放眼看世界,鞠躬精粹报效祖国。

而在政治上,袁世凯又是虚君共和的头号拥护者。

他支持维新派的这个主张,他相信社会的进步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中国只能变君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而不能急于实行共和。

而若解剖此时的袁世凯,可以惊奇发现正是这种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影响了他的一生。

袁世凯对主权观念非常重视。

为了维护中国主权,他甚至愿意在山东与东北问题,开放部份权利给予列强,以换取主权的确保。

在外交上,一直便视日本为最大敌人,以日为师,并采取联英美以制日俄的对策。

直至最后形式所迫,他仍一面抵制,一面妥协,力图顽抗日本侵蚀中国领土。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和临时大总统等要职。

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从日本政府的角度来看,日本对袁世凯早期的认识是持批判和警惕态度的。

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在清朝末年曾经采取了一系列对日本不利的政策,例如迫使日本撤销《驻留外国人警备法》、废除《驻贝尔福尔克条约》等。

日本政府对于袁世凯的上台表示担忧,并试图通过与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谈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和国内外形势的演变,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袁世凯在临时大总统时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成为中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这使得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认识由原来的警惕逐渐转变为对其抱有一定期望和合作态度。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与袁世凯合作,增加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同时也希望得到中国大陆的经济和贸易机会。

在袁世凯晚年担任大总统的时期,日本对他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袁世凯试图实行帝制,称帝统治中国,这在当时引起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抗议。

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这一举动表示强烈反对,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防止中国发生动乱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最终,袁世凯在推翻清朝后未能成功建立稳定的政权,辞去了大总统职务。

他去世后,日本政府对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上。

日本社会中的学者、政治家和媒体对袁世凯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些人认为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者,他在推翻清朝、建立较为稳定的政权以及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些人则认为袁世凯是权谋夺取权力并追求个人利益的政治家,他的统治将中国推向了动乱和混乱的边缘。

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和变化。

从早期的警惕和批判到后来的合作和期望,再到最后的担忧和反对,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对袁世凯的行动和政策持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论袁世凯》

说到北洋军阀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

袁世凯名字的由来也是十分的巧合。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①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而袁家的“保世克家企文绍武”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喻着这个家族的爱国思想,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着深刻影响,袁世凯从小耳濡目染,也一定有着爱国保家的思想。

袁世凯从小学习四书五经,但自己偏爱武术、兵法,从小立志,经常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他的豪气在他的诗中也有所表现。

这也为他今后一生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参加过数次科举考试,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得到成功,这也因此更加坚定了他投笔从戎的决心。

他仰慕李鸿章,决心效法李鸿章的淮军。

他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

”这也表现出了他的爱国思想。

袁世凯23岁那年,朝鲜发生了军乱,当时的朝鲜为大清的附属国,于是清政府派遣袁世凯率领军队支援。

他作战勇猛并且极具智慧,最终帮助朝鲜平定了这场军乱,并在之后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朝鲜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他的这一举动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从而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

试论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摘要】日本与袁世凯的关系始于袁世凯成为中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日本对袁世凯的态度一直波动,既有支持也有反对。

日本曾对袁世凯的政治立场有所犹豫,但最终选择与他合作签订《辛丑条约》。

这一协议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评价袁世凯的能力和手段,认为他是一个持重的政治家。

袁世凯的去世使日本与中国关系再次紧张,但日本仍对他的继任者保持谨慎态度。

日本与袁世凯的关系对亚洲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袁世凯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巨人。

【关键词】袁世凯,日本,态度,影响,评价,政治立场,协议,关系,继任者态度,历史评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深受日本政治体制的影响,并于1895年领导了戊戌变法。

此后,他曾多次访日,并与日本政府有密切联系。

袁世凯曾在清朝末期扶持日本,希望通过日本的帮助推进中国的改革现代化。

随着袁世凯权力的增长和中国内政稳定后,日本与袁世凯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

日本对袁世凯的态度、影响、评价、政治立场以及签订的协议均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日本的角度出发,探讨日本对袁世凯的认识,并分析其对近代中日关系的影响和历史评价。

2. 正文2.1 日本对袁世凯的态度日本对袁世凯的态度在历史上表现为多样化的情绪和观点。

袁世凯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慈禧太后的亲信,也是维新派人士和革命党的合作者,这使得他在日本政府和民众中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日本政府认为袁世凯对清朝的颠覆和建立中华民国是一个积极的历史事件,因为这有利于削弱清朝的势力,增强日本在东亚的影响力。

袁世凯曾在日本留学,深受日本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影响,使得他在政治上对日本更加友好和开放。

日本民众对袁世凯持有更加负面的态度。

他曾与日本进行许多谈判和交易,但并未实现日本对中国的领土要求。

袁世凯在清朝末期对抗外国势力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这也引起日本人的不满和恶感。

小论袁世凯成功称帝的原因

小论袁世凯成功称帝的原因

小论袁世凯成功称帝的原因历史C 李晋在辛亥革命中,袁世凯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革命党的支持直接导致了清帝的退位,而他的称帝也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而后长期的军阀混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袁世凯的成功称帝呢?我认为,这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组成的。

1、军事原因袁世凯,是当时实力最强,装备最好,人数最多的北洋新军的统帅,也就是说他拥有着当时无人能比的军事实力。

而这也是袁世凯在孙中山进行二次革命的时候,能够镇压的原因。

强大的军事实力,使所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都对他有所忌惮,这是他成功称帝的重要因素2、社会原因在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刚刚灭亡不久,封建帝制的残余思想还一直在社会上流传,而且当时袁世凯在中国的声望绝对不在孙中山之下,加之由于二次革命孙中山先生战败流亡国外,国民党被解散,一些维护封建帝制的势力就把袁世凯当成了推崇的对象,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原因也导致了袁世凯的称帝。

3、国际原因袁世凯以割让主权签订《二十一条》等方式争取了如日本一批列强的支持,加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无暇东顾,英美俄等国为了称帝后能够从袁世凯初获得好处,纷纷表示“中立”或给予支持,并没有过多干预,所以国际社会的态度也导致了袁世凯成功称帝。

4、政党与资产阶级专政方面的原因虽然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的实施,加之孙中山为了拉拢袁世凯,将大总统的地位和权力交给了袁世凯,更何况当时用于分权的国会由于宋教仁案没能成功组成,袁世凯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军权、政权和民心。

从另一方面讲,革命派的革命纲领并没有完全深入民心和正确执行,在一些地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甚至被理解为“排满兴汉”,一些封建势力就在国民党四分五裂之时制造舆论,为袁世凯的成功称帝制造了机会。

总而言之,袁世凯的成功称帝,与当时的军事、社会、国际、政党与资产阶级专政四方面原因是分不开的。

不管怎么说,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而这仅仅是我个人一点小小的看法,还期待着大家的见解。

论袁世凯的政治生涯

论袁世凯的政治生涯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不可否认,袁世凯还是做出一定的成就的,辛亥革命后,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在位期间,他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论及内政能力,袁世凯可以说比孙中山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世凯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刻,正值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将要走完其漫长的黑暗路程的年代,也正是给中华民族带来创巨痛深的甲午战争的前后。

战前,他是李鸿章淮系军阀集团的一名初出茅庐的走卒。

战后,他凭借自己杰出的谋略和狠辣的手段,爬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显赫职位。

关于袁世凯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

当然争议最大的还是称帝事件。

关于称帝,不得不提及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立宪制,这本质来讲其实是一种人民与皇室相忍为国的落后制度,只是当时的中国人多少中了革命的毒,剑走偏锋,一直在口号与斗争中挣扎,在解决民生凋敝、内忧外患的局面上却毫无建树。

袁世凯他自己就讲过这个话,他说共和就是不和,民主就是无主,他说总统、总理、总长三人都带总,一旦产生争论到底听谁的,所以袁世凯就觉得那还不如我正大位,我当了皇上,我能为国家平息这个乱,就是大家都听我的,过去有皇上好好的,干脆现在也都听我的。

这必然是野心家为个人野心的托词。

但费解的是,在晚清民国政坛左右逢源的袁世凯,当然知道隐忍不发、韬光养晦的道理,谋略过人的他,肯定也知道民主共和的潮流不可阻挡,袁世凯为何急于在此时亮出自己的底牌呢?有一种说法是在袁世凯之前,袁家的人,他的父祖都活不过60岁,所以袁世凯觉得自己八成也活不过60岁。

而1915年的袁世凯按照旧历来算,已经57岁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过一把皇帝瘾。

打定主意的同时,袁世凯做出了一系列类似尊孔复古的行动来营造和恢复旧制的思想氛围,与此同时,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流言从北京城内传播到全国各地,无风不起浪,社会的这些风言风语,实际上是袁世凯为了发动帝制运动,而自己制造出来的。

浅论袁世凯

浅论袁世凯

浅论袁世凯历史的长河已将渐行渐远,那些随长河一同逝去的人物,或籍籍无名,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

面对“激起千堆雪”的历史名人们,我们要全面了解,用客观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而袁世凯作为十八世纪中国最为风云的人物之一,颇受后代争议。

在评价他时,不应该剑走偏锋。

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袁世凯除“窃国大盗”外优秀的另一面。

其实,袁世凯并不全是大多世人眼中认知的绝对的野心家、阴谋家,一个大腹便便、野心勃勃的窃国大盗形象。

早年的袁世凯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物,他赞成维新,参加强学会,支持光绪的新政,是当时政坛的重要人物。

【志向远大——袁世凯】袁世凯的家族以“求官建功,拯救天下”为门楣家训,袁世凯作为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人,自然要效法先辈的榜样。

他曾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只能说袁世凯天生注定不是久卧笔砚间的无用书生。

于是袁世凯把心思从科场转移到“疆场”上。

其实,袁世凯自小便是喜爱兵法的,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寥寥十字,比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之”豪气无二。

少年袁世凯还曾作诗《言志》一首以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

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不及弱冠,便有如此鸿鹄之志,绝世豪情,也难怪他能在恢弘的历史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界奇才——袁世凯】似乎袁世凯所有的才能都是为了在政界大展宏图,呼风唤雨而准备的。

他的辉煌仕途始于1882年的朝鲜壬午军乱。

当年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

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大大赞扬袁世凯,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

当年23岁的袁世凯便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论袁世凯

论袁世凯

论袁世凯他,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

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

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

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 岁弃文从军。

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

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 多人的武装力量。

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他在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上却叱咤风云了好多年。

这与他背后强大的袁世凯集团有着很大关联。

可以说,没有背后集团的鼎力相助,就没有他前台的张牙舞爪。

袁世凯集团的兴起,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他的个人才华离不开。

袁世凯其实为中国做过了不少贡献。

袁世凯创立了中国第一支新式军队。

袁世凯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废除科举,举办新式学堂。

袁世凯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引进西方宪制制度。

袁世凯在中国第一个建立了巡警制度。

袁世凯是中国第一个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创立者......。

清朝末年历史发展造成了一种新的局势和条件,使得袁世凯扮演了“末世英雄”的角色。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过程中,有着不容抹杀的功绩,至于他出任临时大总统,也是出于南方革命党人的意愿。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虽然人多,但都是没有进过训练的普通热血革命分子,主要还是要靠袁世凯的精锐部队才能完全推翻清政府。

所以说袁世凯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人,他既对中国近代有所贡献但也被人称为卖国贼。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他也不应该忘记他做过的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毕竟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圣人,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他做过的事,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能因为他的一些恶行而对他否定,这样就变成篡改历史。

论袁世凯与奉天政局(1907—1916)

论袁世凯与奉天政局(1907—1916)
,
然而
,
,
虽然清朝 的统 治 已 经
但是 在全 国的 统 治 还 是
.
`
巩固


.
所创

,
做 为封建地 主 阶 级 一 员 的袁世 凯 但是

仍不
失为清 朝统治 的坚 决 维 护者 而且
, ,
东三 省 尤其是奉天政局 虽 为袁所遥控
,
它 为倩朝统治服 务 的 性 质
.
哀世 凯 当 时 也不敢 象后来那样
在 这 段历 史 中
,
袁世 凯 与奉天 政 局 的 关系 是 尤为 值得 重 视 的
.
.
本文简就这 一 问 题 试做 一 点努力
,
敬请 踢教
东 三 省 向来 被清 朝统治者视为
`
肇兴 之地
, ,
,
,
而 且 濒 临俄
,

日两 国
;
自清 军入 关后
.
,
清 朝统 治 者
,
对 东北 一 直实 行严格 的 于此
. ,
作 为东三 省 军 事
,
政治
经济中心 的 奉天就成 为
.
不失适 机地扩充自 己 势力 的 袁世 凯 绞 杀义 和团而发迹 的 袁世 凯
. , .
对 奉天政 局 同 样 也 抱有很大的野心 年 彰德秩 操 后
,
由小 站
出卖 维 新派
. .
,
到 1 9 0 4年 已 经掌握 了 清 王 朝 军 事力量 的 中 坚 部 分
,

封禁
.
政策
东三省由此而长期处于术 开发状态之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袁世凯
谭宇(080211120)
我想看人看事总会受到外界环境背景的影响。

但是抛开外界环境对我们思维的影响,袁世凯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肯定的人,虽然他一生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从的一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有志之士,一个政治奸雄!他的晚年昧于社会的潮流,帝制自为,落下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但是,这也不能否定他作为一位重要人物,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政坛上重要地位。

总结来说:袁世凯青年—爱国之英雄,中年—治世之能臣;晚年—乱世之奸雄。

史书皆说袁世凯青年时代是个胡天黑地的纨绔小混混。

实际上他是一位有志青年,一直在探索着人生目标,最后的定位目标是汉代的青年英雄班超。

经过曲折的途径,投奔驻军登州的吴长庆军营,几年的学习和军伍生涯,锤炼成一位有军事常识、有战斗经验的年轻军官。

史书说袁世凯在朝鲜的十年不仅什么也没干,而且惹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史料证明,袁世凯在朝鲜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中,大智大勇,击败了日本的武力进犯和外交讹诈,维护了中朝关系,是中朝两国的历史功臣。

连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袁世凯是极罕见的军事天才和外交人才,清廷上下也无不知之。

早在二十多年前,新史料已证明袁世凯没有出卖维新运动。

是康有为“围园捕后”的军事行动被西太后侦知,维新派才被*。

袁世凯是主张变法的,他的办法更切合实际,只是戊戌年没给他试行的机会。

庚子事变是中国的巨大灾难。

袁世凯手中有战斗力很强的新式陆军,他坐镇山东,八国联军不敢轻视,因此使山东成了一块净土,直隶等省的难民多去山东避灾。

直到袁世凯当选总统前,他都做直隶总督。

,都表示让袁世凯压迫清廷退位,然后让他做大总统。

袁世凯做到了,他当选大总统,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外人评论袁世凯是“唯一可以胜任的领袖”。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说,袁世凯是“为国家掌握航向”的人;《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则说,袁世凯是“中国的未来”。

袁世凯的思想“与时俱进”,从维新变法到立宪运动,清末十几年,他的确是“掌握航向”的人。

他一直认为“君主立宪”是中国当时唯一的选择,“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他们所以那么做,是另有原因的。

骂袁世凯是“卖国贼”,主要是指“二十一条”。

但历史却提供了相反的证据,袁世凯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坚韧而艰苦地与日本人斗争。

终于争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条件,终于没有让日本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

袁世凯做直隶总督和大总统期间,做了许多至今少有人知的革新和善事。

同李鸿章一样,他搞了许多中国的“第一”,如北京城的自来水、电业、交通事业,等等。

总之,历史本身是极为复杂的,袁世凯的历史更要复杂些。

要让历史真实,就得尊重历史。

袁世凯复辟是一出悲剧,正因为这出悲剧,中国陷入了几十年的军阀混战。

考究其原因,唐氏没有像西方著作那样直接点明,但事实上列出两大理由,一是制度设计的扞格与制度与人的冲突,二是袁世凯本人思想境界之旧。

此论固然突破了过去仅仅在袁氏个人品质道德上转、围绕着“皇帝梦”三字做文章的窠臼,但依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嫌疑。

当然,对此,唐氏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袁世凯的思想旧,满脑子都是
中国传统的统治术。

这一点,相信熟读《资治通鉴》的唐德刚先生,特别有感觉。

的确,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怎么看都有古代权术的影子,唱了很多看似高明的老调子,玩了些许其实并不高明的小伎俩。

唐德刚采访过的顾维钧(当时做过袁世凯的英文秘书)也认为,袁世凯根本没有对民主制度的基本信仰。

当然,袁世凯从教育背景来看,的确比孙中山要旧些,但这个背景的差异,并不意味着袁世凯必然头脑冬烘,不会赞同向西方学习。

唐氏自己也说,在清末新政的时候,袁世凯是个相当新的人物。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一个国家大的政治举措和制度的变革,背后必有当局者对情势的考量,主观的因素往往只起次要的作用。

晚清以降,由湘淮军兴起导致的地方主义愈演愈烈,政治格局上的朝小野大,内轻外重,地方势力坐大的局面已非一日。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太后去世后朝廷的满族新贵,不惟成立皇族内阁,开罪了立宪派,还贸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结果得罪了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地方势力,导致众叛亲离的结果。

群龙无首的武昌起义革命士兵,只是在恰当的时机,点着了本该燃烧的干柴。

而辛亥以后,地方主义更加不可遏制,各地当权者,无论新旧,都是据地自雄的军阀。

孙中山号称是独立各省拥戴的大总统,但没有一个省给他一分钱。

连政府的开张费用,都是那个当了状元不做官的张謇借来的。

赶走国民党人,唐德刚先生说是袁世凯在削藩,但是实际上是削了弱藩换上了强藩,龙济光、张勋、李纯甚至袁世凯最得力的大将冯国璋,占了国民党人的地盘之后,都不太听招呼了。

二次革命后,看起来大获全胜的袁世凯,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五代十国的局面,连昔日言听计从的北洋诸将,此时都成骄兵悍将,不仅不听政令,甚至连上解款也日益含糊起来。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一系列的变革,什么废督,什么虚省设道,什么文官政治,甚至包括设立将帅团,统统都是冲地方的大小军阀去的。

然而,这种与虎谋皮的举措,具体实行起来,不用说是障碍重重,推行得好是艰难。

在这时候,显然袁世凯想起了当年在大清国的情景,皇帝的权威之重,即使像他这样权倾朝野、盘根错节的人物,想要拿掉,一纸诏书也就搞定。

到了这个时候,某些谋士自以为聪明的鼓噪也就听得进去了,而来自大洋彼岸的政治学权威的理论,则恰逢其时地成了让火烧得更旺的东风(借东风的恰是那个坚持宪政的宋教仁,是他聘的古德诺)。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实际上是又一次急进的中央集权运动,在这场运动里,皇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而是一种可以重树政治权威的架构,一种古老但曾经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显然,这场运动跟清末那些少不更事的满族权贵发起的运动一样,以惨败而告终。

谙于权术的袁世凯,显然既迷惑于昔日帝制权威的幻象,又迷惑于社会上一般人对民国的反感。

他忘了帝制权威已经被辛亥革命给打碎了,再度重建不仅需要时日,而且要有强大的武力作为背景(而此时连他的嫡系武力都不听招呼了)。

他更忘了,那些散在各地的骄兵悍将,正苦于没有借口来反抗他重树中央权威的举措,而袁世凯的称帝之举,恰好他们提供了一个大举反叛的合法借口,在历史进化论尚未破产的时候,这种借口显得是那么的堂堂正正。

如果蔡锷不起兵,或许袁世凯还可以拖些日子,只要蔡锷举起了讨袁的旗帜,那么袁世凯的众叛亲离是必然的结果,大名鼎鼎的蔡将军,其实也不过是那个恰好点了一堆本该烧起来的干柴的人。

说实在的,蔡锷那三千缺枪少弹的讨袁军能有多大力量,真正致袁世凯死命的恰是他自己曾经十分效忠的部下。

以今天的眼光观之,其实古德诺的说法并没有错,在那个时代,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并无优劣之分,关键看国情合适不合适。

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遗
臭万年了,甚至比当了汉奸的汪精卫还要臭,这里,袁氏的臭,既有后来的主政者为树立孙中山而做反衬的意识形态需要,也出于历史进化论的强大拉动,当然,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国共两党所共同接受的意识形态。

人们宁愿相信,历史只能向前走,不能哪怕稍微后退一点,而这个前进的方向,则是由西方现代史所规定的,离君主越远的制度,就越先进,革命越彻底的制度也越进步,而先进和进步是不能违抗的,否则就是反动,凡是反动的人,跟汉奸卖国贼也就相差无几了。

201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