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
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
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
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连,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
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
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圈”的例子比比皆是。
国画传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引发“故宫跑”,其山水图像与青绿色彩延展到服装、器具、装饰、舞美等众多领域;《中国诗词大会》以精彩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增强了节目的冲突感,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吟咏诗词的热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邀请影视演员演绎文物故事,让历史文化得以鲜活呈现;在《唐宫夜宴》中,一众娇憨逗趣的“小姐姐”生动演绎来自唐朝的民俗风情,迅速俘获广大观众的心……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是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
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首先,内容和形式创新是根本。
有学者提出,近年来“出圈”的传统表演艺术多以“熟悉嫁接陌生”的形式展现,形成“反差式创新”。
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彩唱段,形成了固有的唱念做打表演程式,观众长期津津有味欣赏的就是一句唱词、一个身段里展现的韵味和风采。
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套路化的弊病,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因此,对传统艺术守正传承的同时,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必不可少。
比如,白先勇推出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情、造型、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对传统昆曲进行改造,为昆曲创新开辟出新的道路。
此次爆火的《新龙门客栈》则在越剧创新上大胆尝试,在演出方式上推出一个新概念——环境式越剧,采用沉浸式场景,剧场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演员表演时可与观众互动,大大增强了戏剧观赏的体验感。
其次,形象传达必不可少。
触屏时代,信息传播以秒计时、以“短平快”为特点。
文艺作品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一个“高光时刻”、一位“亮点人物”、一套醒目的“包装”,这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辨识度,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吸引人的目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巴楚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2页。
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认为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的苏轼文艺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他的“诗画一律”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绘画过分追求形似,则不能传神;作诗仅仅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也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诗画都要遗貌取神,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这就是诗与画共同的本质特点。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且末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共28分)1、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急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尝:曾经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族:聚集处2、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闻:知道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
耻:与之同列3、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则耻师焉 B.吾师道也C.粪土当年万户侯 D.吾从而师之4、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下列加点的“焉”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君子不齿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A.用心一也 B.吾师道也C.小学而大遗 D.輮以为轮8、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栗深林兮惊层巅A.吾从而师之 B.圣人之所以为圣C.故圣益圣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9.下列各项中前后两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2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耻学于师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2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1.下列各项句式类型划分一致、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⑤生乎吾前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不拘于时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以为轮曰师曰弟子云者A.④⑤⑧ B.③⑥⑨ C.②④⑦⑧ D.①②⑦⑨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3.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金就砺则利輮使之然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其真无马邪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木直中绳1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拘于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 感斯人言 D.失向来之烟霞二、现代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识记。
A便笺(ji ān)B毗邻(pí)伺候(cì);D项中应为“剑拔弩张"、“稗官野史(bài)。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项“名副其实”指名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B项“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C项“有条不紊”指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D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
3、【答案】A例句中,“兄”修饰“事”,是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译文:你替我把喊他进来,我能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A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译文: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
B项,“王”,使动用法,“让……称王"。
译文: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就让他称王。
C项,“履”,名词作动词,“踩、踏"。
译文:脚所踩着的地方。
D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译文: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故选A。
4、【答案】A例句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者……也”;句意:我所喜好的,是道。
A.与例句都是判断句,判断标志是“也";句意:好厨子每年换一次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
B.状语后置句,“于君”是“有益"的状语,后置了,应调整为“于君有益”;句意: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C.宾语前置句,“之"是“闻”的宾语,被前置了,应调整为“未闻之";句意: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D.被动句,“为所”字表被动;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故选A。
5、【答案】D【解析】先用排除法排除③,⑤是人格本质属性,③是人格的具体内容,根据逻辑顺序,先排除,答案在C与D中选。
再根据文体是议论文,注意论点、论据的关系,这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再根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出-分析-解决可得出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又名“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几乎完备。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也展示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②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③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重要构件,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年11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强度和频率呈现减少趋势。
然而,近几年春季频发的强沙尘事件,不断唤醒着公众关于沙尘暴的不愉快记忆,也引发了很多的关注:沙尘暴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
《大气科学辞典》将沙尘暴定义为: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与沙尘暴对应的其他沙尘天气还有扬沙和浮尘。
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平能见度:沙尘暴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扬沙的水平能见度为1-10公里,浮尘的水平能见度则大于10公里。
对人类来说,这三者都是灾害性天气,但沙尘暴的危害最大,可能给生产、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失,一些强沙尘暴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沙尘天气可细分为五个等级:扬沙、浮尘两个等级,以及沙尘暴的三个等级。
沙尘暴的三个等级:沙尘暴(水平能见度<1公里)、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500米)、特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50米)。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大要素:沙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沙尘暴的发生需要有足够的沙源供应,通常是指干燥的土地,尤其是沙漠、沙地、戈壁或未经保护的裸露土地。
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集中在八大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和四大沙地(如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等),这些地区因长期干旱和缺乏植被覆盖,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
强风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常伴随着冷锋或风暴系统;大气层结是指大气中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情况。
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空气容易上升,形成对流运动,从而增加了沙尘暴形成的可能性。
此外,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还有助于将沙尘颗粒输送到较高的高度,进一步扩散和传播沙尘暴。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句意: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啊。/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
D.动词,做;介词,被。句意:如今我老了,不能再做什么了。/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故选B。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谓夫子也”。句意:说的就是夫子您吧。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故选A。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
10.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 )
D.使动用法,使……称王。句意: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城的,让他称王。
故选B。
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B.夫晋,何厌之有C.夫子之谓也D.大王来何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D. 无通假字。句意: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
故选D。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瞋目视项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句意:不推行恩德连妻子儿女也会保不住。
A.“迂讷”的“讷”应读作nè;“惊谔”的“谔”应写作“愕”;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实力。
③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科学家发觉,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可知,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详细数字,更加精准,科普文在介绍科学学问的过程中具有严谨性(精确性);
D.“花瓣中颜色”扩大范围,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假如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缘由,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净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实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
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觉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探讨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
C.“已经娴熟驾驭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方法”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起先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会成完成时。
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调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殊,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须要留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困难,比如花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
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革命文化内容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三大文化之一,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生再造和凝聚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
教科书中的革命文化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核实质上是革命意识形态,但这一核心思想并不是直接展现出来,而是借助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审美体验进行传达的。
革命意识形态是指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思想体系,包括革命理想、斗争精神、阶级立场等核心要素。
它不仅为革命运动提供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还在革命实践中指导方向、目标和行动。
要充分理解作为革命文化作品思想内核的革命意识形态,就需要理解作品形成的革命历史语境,明确革命文化作品中具体包含哪些革命意识形态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构成作品思想内核的。
即革命历史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一革命文化作品中应具有的意识形态要素。
例如,当国家受到外部侵略时,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往往集中反映民族解放、反帝斗争等主题。
可以说,作品中的革命意识形态始终与其所依托的革命历史语境紧密相连。
革命文化作品还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将深刻的思想内涵转化为兼具审美价值与艺术感染力的文本。
解读革命文化作品的角度多样,可以从叙述者角色与叙事视角、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叙事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揭示其审美艺术、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
比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毛泽东担任了国家领袖、革命领导者、新国家规划者等多重叙述者角色,传达了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革命胜利的喜悦与未来国家建设的愿景。
当文中使用“我们”时,毛泽东将自己与全体中国人民融为一体,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营造出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共同体意识,突显了革命的全民性与团结性。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高一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清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共6页,11道题(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一、古诗文阅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10分,每小题2分)(1)沛公军霸上()(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3)沛公起如厕()(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翻译下列句子(9分,每小题3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使平得宰天下宰:分割B.陈涉起而王陈王:称王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具:详尽5.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
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
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
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7. 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5分)译文:(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5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8小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诗歌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名篇名句默写(10分)(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4)白居易《观刈麦》极写农民的辛苦劳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
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
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
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
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
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
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
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
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
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
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
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
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
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
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
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6分)(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6分)(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