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面值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认识面值是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5角、2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

接着,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抽象出“1元=10角”。

加深对人民币面值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活动中探索新知,使原有的生活经验系统化、教学化。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在兑换钱的活动中加强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培养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 角,1 角=10 分。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抽福袋,由红包引入课件:小朋友到商场购物的情境。

问:小朋友去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生:钱2、揭示课题:那你们知道在中国的钱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什么吗?(人民币)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熟悉的场景能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通过展示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介绍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小学数学教案钱币

小学数学教案钱币

小学数学教案钱币
教学内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辨别1元、5元、10元、50元纸币以及1角、5角、1元硬币。

2. 能够了解每种钱币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 能够正确归类和组合不同面值的钱币。

教学准备:
1.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范本。

2.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面值的钱币。

3. 小组活动用的纸币和硬币。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

2. 介绍特征:分别介绍1元、5元、10元、50元纸币以及1角、5角、1元硬币的特征,如颜色、图案等。

3. 对比辨认:让学生逐个辨认和对比不同面值的钱币,并说出其面值。

4.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共同完成指定任务。

5. 拓展练习: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组面值相同的钱币组合。

6.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认识到的不同面值的钱币,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和辨认钱币,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和综合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钱币的使用价值,增强对钱币的尊重和理解。

2024年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教案名称: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概念,知道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找零计算。

3.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金融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的找零计算。

教学难点:1.区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理解找零的概念。

教学准备:1.人民币样币一套。

2.白板或幻灯片。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钱,让学生知道钱可以用来买东西。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钱叫什么名字吗?钱是从哪里来的?二、认识人民币(10分钟)1.通过展示人民币样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每种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和面额数字。

3.通过游戏或互动环节,让学生加深对各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三、学习找零(10分钟)1.介绍找零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找零是交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找零计算。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找零时,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零钱?四、爱护人民币(5分钟)1.强调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我们要爱护它。

2.教育学生不要乱扔钱,不要损坏钱,要保持钱的整洁。

3.引导学生了解人民币的防伪知识,增强学生的金融安全意识。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所学的知识点。

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家长一起进行找零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人民币样币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习找零补充和说明:1.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找零的概念:在开始学习找零之前,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理解交易的基本概念。

认识所有国家纸币教案

认识所有国家纸币教案

认识所有国家纸币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并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纸币,包括它们的图案、颜色、面值以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熟悉并辨认各个国家的纸币;2. 培养学生对纸币的兴趣和好奇心;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国家的纸币,让学生猜测它们属于哪个国家,并简要介绍纸币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分组让学生自主研究纸币的图案、颜色、面值以及文化内涵,并填写相关信息表格。

3.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国家纸币,并分享他们对纸币的认识和了解。

4. 讨论: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纸币,让学生讨论纸币上的图案、颜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纸币与国家文化之间的联系。

5. 比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比较不同国家纸币的特点和相似之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 总结:梳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币的多样性和反映国家文化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更多国家纸币的知识,可以自主设计一张自己的纸币,并附上相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合作性和创造性;2. 检查学生填写的信息表格是否准确和完整;3.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纸币的理解和对文化内涵的思考。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有经验的人士或专家来讲解或展示他们的纸币收藏;2. 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了解更多国家纸币的信息;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货币博物馆或银行,亲身感受和学习纸币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世界各国纸币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同时,通过观察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设计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设计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认识一元纸币,了解其外观特点和价值;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3.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珍惜财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一元纸币;2. 了解一元纸币的外观特点;3. 了解一元纸币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正确理解一元纸币的价值;2. 让幼儿正确理解一元纸币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一元纸币实物;2. 一元纸币图片;3. 一元纸币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一元纸币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外观特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内容。

(1)一元纸币的外观特点。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一元纸币的正面和背面,让幼儿认识一元纸币的图案和颜色,并引导幼儿描述一元纸币的外观特点。

(2)一元纸币的价值。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元纸币的价值,告诉他们一元纸币可以用来买一些小东西,比如糖果、铅笔等。

(3)一元纸币的使用方法。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元纸币的使用方法,告诉他们可以用一元纸币去商店购物,也可以用来买火车票、公交车票等。

3. 游戏互动环节。

(1)观察一元纸币。

教师将一元纸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闭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元纸币的同时改变一些细节,比如折叠一下、改变位置等,让幼儿睁开眼睛后找出变化的地方。

(2)认识一元纸币。

教师出示几张不同面额的纸币图片,让幼儿找出一元纸币,并说出其外观特点。

4. 拓展延伸。

(1)制作一元纸币手工。

教师准备好一些白纸、颜色纸和胶水,让幼儿用白纸剪出一元纸币的大小,然后用颜色纸剪出一元纸币的图案和数字,最后粘贴在白纸上,制作一元纸币手工。

(2)演绎购物情景。

教师和幼儿一起模拟购物情景,让幼儿扮演买家,用一元纸币去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财商意识。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对一元纸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认识了一元纸币的外观特点和价值,还培养了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也培养了爱国情感和珍惜财物的意识。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当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

2、经历分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参与学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文具店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

师:我们去文具店里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生:需要钱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①、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用钱。

)②、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③、师: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第3幅图)师: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引出课题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师:真棒!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一认分一分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人民币认一认,并把你喜欢的一张拿出来说一说,介绍一下。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张人民币,并追问你是怎么认识它。

引导学生讲出可以看人民币上的数字,知道它的面值。

)之后教师课件出示一张一元纸币和硬币,让生生一起来认一认,巩固由数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中班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中班

幼儿科普一元纸币教案中班一元纸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货币之一,它的形状、颜色和图案都非常独特,对于幼儿来说,了解一元纸币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货币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通过科普一元纸币的教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一元纸币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一元纸币的形状、颜色和图案;2. 了解一元纸币的价值和作用;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准备。

1. 一元纸币实物;2. 一元纸币的图片;3. 一元纸币的相关知识资料;4. 与一元纸币相关的玩具或游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老师可以利用一元纸币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一元纸币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并提问,“你们见过这张纸币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图案?”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幼儿对一元纸币的兴趣。

2. 学习一元纸币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在幼儿园中,可以利用一元纸币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仔细观察一元纸币的形状、颜色和图案,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纸币的特点。

同时,可以利用与一元纸币相关的玩具或游戏,让幼儿通过操作和游戏的方式加深对一元纸币形状、颜色和图案的认识。

3. 认识一元纸币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一元纸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和幼儿讨论一元纸币可以用来买东西,可以用来交换物品等,让幼儿初步了解货币的作用。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可以利用一元纸币的图片或实物,设计一些观察和记忆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忆一元纸币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5. 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超市或商店参观,让他们实际感受一元纸币的使用场景,了解一元纸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6.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对一元纸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一元纸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

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

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

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确使用。
制作一个关于人民币的小报,展示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来展示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小报可以 包括人民币的特点、使用方式、防伪标识等方面的内容。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民币的认识》教 案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面 值和币值换算关系。
掌握人民币的防伪特 征和鉴别方法。
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 识别方法。
详细描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 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人民币的防伪技 术,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
重点
详细描述:教师需要重点讲解人 民币的种类和面额,让学生了解 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和识别方 法。
详细描述:教师还应强调人民币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 缴费、存取款等场景,让学生认 识到学习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人民币知识卡片
制作包含人民币面额、图案、防伪特 征等知识点的卡片,帮助学生深入了 解人民币。
投影仪和PPT课件
投影仪
使用投影仪展示人民币样币,方便全班学生共同观察和学习 。
PPT课件
制作包含人民币基础知识、防伪特征、使用规范等内容的 PP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视频和动画
教学视频
搜集或制作关于人民币识别、使用规 范等主题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形式 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和换算。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民币进行交 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包括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2.能够分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准确说出其面值。

3.了解人民币的图案与文字含义,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数量适量;2.小黑板、彩色粉笔;3.盲人用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把几张人民币放在小黑板上,依次问学生这是什么纸币,学生回答后扔一个球过去,由下个同学回答并且扔球,最后扔到教师手里,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获取信息1.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教师从中选择适量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外观,让学生发现人民币有不同的面值、颜色、图案和文字,询问学生观察到哪些区别?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将其留待后面询问。

操作实践1.给学生分发盲人用的人民币,让学生触摸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币的质地与图案。

2.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辨认人民币的面值,并记录。

老师可用小黑板记录答案,以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

3.观察不同面额的纸币图案与文字,通过教师讲解币面上文字的大致含义,带领学生了解纸币的含义,明白财经知识。

结论总结1.教师再次展示人民币,让学生总结认识到的规律;2.由学生自己总结各个人民币面值的特点;3.教师展开了团队对比体验,通过分组进行各个面值间的讲解比较,让学生加强对人民币认识和了解。

课堂检验教师可以用随机叫名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回答出不同面值纸币的正面和反面图案、地图及小面额的风景图案等等,并辅以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辨认。

课堂小结通过对人民币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人民币的面值,颜色、图案、文字含义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和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财经意识和使用纸币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物的使用,让学生对现实物品有更深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过程的趣味和思考。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

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

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第一文库网那些币值的人民币?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⑴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竹篓、各式各样1元以上的人民币,台灯、计算器、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值人民币?2、自主探究: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请小朋友从面前竹篓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行相互辩认。

3、引出课题: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应用1元以上人民币1、基础练习、加深认识:同学们已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物品标出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电脑出示物品,学生示范拿)。

如果几张人民币合到一起,你能说出钱数吗?练习一:师随手拿几张1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口答。

练习二: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抽取,相互辩认。

2、模拟购物、尝试运用:(1)集体购物台灯标价52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付钱的方法。

指名汇报:生1:一张50元加一张2元。

生2:两张20元加一张10元加一张2元。

………(2)小组购物组长出示计算器、录音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付钱的方法。

-1-(3)指定钱数购物引出:刚才同学们已能顺利的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如给你10元钱,观察竹篓里的物品,你想买些什么?放音乐,组织学生自由选购说明: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选购体育用品引出:刚才同学们用指定钱选购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出示P65T6题、指名回答。

补充问题:A 带20元行吗?为什么?B 在第二问题中,不可能买的是哪两件商品?3、综合练习,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第7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

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

”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教师:谁来读一读?(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

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

例如: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

大班认识人民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额、单位、图案等。

2. 培养学生对人民币防伪措施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人民币的珍惜和正确使用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真实的人民币,包含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

2. 准备一张人民币的图片或PPT。

3. 准备课堂乐器或其他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激发对人民币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和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2:认识人民币1. 分发一些真实的人民币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根据面额、单位和图案等特点,交流归纳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3.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人民币的面额、单位和图案,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Step 3:认识人民币的防伪措施1. 教师出示一些真实的人民币,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防伪措施,如水印、光变油墨、隐形图案等。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真伪人民币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Step 4:珍惜和正确使用人民币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2. 提醒学生不要随意破坏或浪费人民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假币兑换。

3. 通过言语和行为示范,培养学生的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意识和习惯。

Step 5:复习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防伪措施,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乐器或其他辅助工具,让学生以游戏或小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和认识收获,促进思维的反思和成长。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银行或金融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和操作。

2. 鼓励学生收集和展示其他国家的纸币和硬币,比较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3. 引导学生进行小型的创意活动,如设计和制作属于自己的纸币或硬币。

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模板1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板书)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

认识人民币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16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16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16篇)篇1:认识人民币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口答:10个一是多少?2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80里面有几个十?二、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买文具”,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请问买文具需要用什么?(钱)对,买东西都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呢?(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三、探索新知1、认识人民币有的人民币是用纸做的,叫做纸币;有的人民币是用金属做的,叫做硬币。

(1)认识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2)认识50分、20分、10分人民币。

(3)用5分、2分、1分认识人民币。

认识这些人民币时,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人民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图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祖国,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问题: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敏)小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学生独自分类,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分成纸币和硬币,也可能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4、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2)同步练习。

2元=()角30角=()元5元=()角80角=()元30分=()角2角=()分60分=()角7角=()分5.给我看看一家小文具店。

1元钱能买什么?鼓励多种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

6、换钱游戏。

5元可换()张1元。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示范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设计:学习使用人民币

示范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设计:学习使用人民币

示例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设计:学习使用人民币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币的面额及形状、颜色;2.能正确识别人民币的面额,并将不同面额的钞票分别归类;3.通过模拟购物和售货的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货币交换。

教学内容1.人民币面额的基本知识介绍,包括面额、形状、颜色等;2.识别各面额人民币,通过分类游戏夯实识别知识;3.在场景中模拟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货币交换。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教师与孩子们进行翻转学习,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问答“你知道几种面额的人民币?它们的形状、颜色以及特征是什么?”以此来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基本认知。

导入新知识为了使孩子们对人民币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教师拿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展示给孩子们观察,让孩子们自己先尝试分类,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然后再和孩子们一起查看正面和背面的具体图案、文字和水印等,进行简单提问,加深孩子们对人民币的理解。

游戏环节分小组让孩子们玩一个游戏。

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向孩子们发放。

然后,教师给孩子们灌输一些印象深刻的场景,让孩子们模仿购买和售货的活动。

孩子们可以根据场景需求来购买或者售出物品,运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货币交换。

最终,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所剩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并检查孩子们是否能够正确找零等。

总结回顾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知识。

让孩子们在回答问题中互相补充,增强孩子们对人民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组织小测验等形式来考核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进一步拓展如果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货币交换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银行家游戏,让孩子们以银行家的角色,进行货币的借贷和存取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对金融和货币的深入理解。

此外,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纸币、硬币,进行手工活动,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自制纸币装饰教案

幼儿自制纸币装饰教案

幼儿自制纸币装饰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纸币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纸币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制纸币的装饰。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白纸和彩色笔。

2. 准备一些铅笔和橡皮。

3. 准备一些剪刀和胶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将一些真实的纸币展示给幼儿看,让他们了解纸币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引导幼儿讨论纸币的特点和图案。

2. 制作纸币。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制作自己的纸币,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或者家里。

首先,幼儿可以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用彩色笔将图案填满。

接着,幼儿可以用剪刀将纸币剪出来,并用橡皮在纸币上盖上一些印章。

3. 装饰纸币。

幼儿可以用彩色笔在纸币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也可以用贴纸或者彩纸制作一些小装饰,然后粘贴到纸币上。

最后,幼儿可以在纸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愿望,让这些纸币更有意义。

4. 展示成果。

幼儿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纸币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纸币进行交换或者购物,增加趣味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不仅了解了纸币的作用和意义,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考点三:纸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二、教学重点理解纸币的含义及职能。

三、教学难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
关知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做典型题,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做题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复习教学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要求。

学生活动:围绕复习目标看书、做基础题,然后讨论。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

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
3、纸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总量×商品价
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

重要关系。

(学会计算)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4、热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阅读同步练习册《红对勾》里相关内容,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种经济现象的含义、本质、表现、危害和措施,教师总结。

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做典型题突破教学难点。

(热点)通胀与通缩
发行过多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发行过少商品积压,销售困难,物价全面持续下跌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发展社会生产,增加产品数量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压缩集团购买力提高银行利率,引导人民适度消费(1)含义(2)表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

(3)危害: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
量减少,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4)措施:实行
适度从紧的货币
政策,控制货币
供应量和信贷规
模和量入为出的
财政政策.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产品供不应求)
5、探讨社会热点:控制物价上涨,保障改善民生
(1)物价上涨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稳定物价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

我们关注物价,最重要的还是关注物价背后的民生问题。

(2)当前物价、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

CPI 、住房价格、农副产品价格、猪肉价格、“菜篮子”、“米袋子”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

2011年9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开幕,论坛聚焦物价:通胀压力背后的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

有专家强调,对第四季度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1)简要说明物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

(6分)
(2)“对第四季度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保持警惕”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并请你为防止物价上涨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6分)
分析:(1)宏观把握材料的三层意思:世界经济论坛聚焦物价;居民认为当前物价高,难以接受; 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2、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产品供过于求),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

(3)危害: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4)措施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鼓励出口
(2)提炼关键信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如何应对物价上涨问题(1)物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的影响两个方面思考。

说明物价上涨可能带来的影响,要从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的影响两个方面说明
(3)本题考查多变的价格,涉及的知识包括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警惕物价上涨的依据就是物价持续上涨的危害性,防止物价上涨的措施可以从影响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分
参考答案:
(1)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2分)②对生产的影响:a.物价上涨,有些生产者获利会增加,生产者可能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分)b.有些生产者可能因生产成本增加,其价格竞争力减弱。

为增强企业竞争力而采取先进技术、改善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或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

(2分)
6、作业布置:消化落实练习册《红对勾》相应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