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3篇化学教案:物质的量1[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过程][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
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
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
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
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
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以NA约为6.02×1023个。
[板书]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
[举例]1摩尔化学教案:物质的量2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其单位——摩尔。
2.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一、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质量、体积等概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那就是物质的量,它有什么含义?如何表示?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的集体数量的物理量。
2.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mol表示含有6.02×10^23个微观粒子。
3.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1mol水、1mol氧气等,让学生感受物质的量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1L 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掌握。
2.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mol/L。
3.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中的糖分浓度、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浓度等,让学生感受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相关计算。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实验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掌握。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尝试以三个W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详细来说,三个W就是What(什么)——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How(怎样)——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Why(为何)——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需指明粒子的种类?【新课引入】以前一章刚刚学习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对象,引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关系:2Na+2H2O==2NaOH+H2↑该反应式可以表示⑴2个Na原子可与2个H2O分子发生反应……(2个Na原子或2个H2O分子皆不行见、不行称——微观领域)⑴46gNa与36gH2O恰好完全反应……(46gNa或36gH2O 皆既可见又可称——宏观领域)【问题推出】一个方面,化学反应是在粒子的层面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讨论化学反应需要在可见可称的条件下定量进行。
如何将不行见不行称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与可见可称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微观粒子——宏观物质)【老师点拨】微观粒子因体积小而不行见、质量小而不行称。
若集合肯定数量(不妨设为N个)的微粒以增大体积和质量,则能达到既可见又可称的目的。
那么,N该为多少才合适呢?【同学争论】每小组点派一个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摆出冲突,激发参加。
同时让同学懂得新概念的诞生源于科学讨论或解决问题的需要。
【老师讲解】同学们的见解并不统一。
实际上,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N被规定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并打算用摩尔作为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即1摩尔粒子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同学活动】已知12C的质量为1.9927×10-26㎏,试计算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由两名同学上台演算)【老师讲解】为了表彰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人们特将这个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板书)。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
物质的量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物质的量教案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
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2023最新-物质的量教案【优秀6篇】
物质的量教案【优秀6篇】1。
物质的量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6篇《物质的量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篇一高一化学物质量浓度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高中教案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等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意义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5. 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的换算、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
2. 难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讨论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的关系。
5. 练习: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分子数关系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的应用:进一步探讨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物质的量的相关理论:介绍物质的量的相关理论,如阿伏伽德罗定律等。
3. 物质的量与其他量的关系:探讨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的关系。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
《物质的量》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化学式、物质的量浓度等4. 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5. 物质的量的应用:化学实验、科学研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表达方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 利用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的教学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的表达方式4. 第四课时: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1)5. 第五课时: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2)六、教学内容6. 物质的量的应用:化学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7.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8.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9. 物质的量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生物学、物理学等10. 物质的量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相关的复杂计算、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量的应用。
2. 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实例,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物质的量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其差异。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方案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1)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mol)。
2.摩尔的定义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集体。
(2)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10^23 mol^-1。
6.总结与拓展
-对物质的量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
1.教材与教辅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相关教辅材料。
-通过回顾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引入物质的量的主题。
2.知识讲解
-详细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案例分析
-分析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中的应用案例。
4.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练习和实验活动。
5.探究与讨论
-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总结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的计算与应用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化学方程式、溶液浓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中的应用。
3.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1)物质的量n = N/NA,其中N为粒子的数量,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
物质的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的态度。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体验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一瓶水、一包盐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地描述这些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 1 个水分子很小很小,那如果要知道一杯水中水分子的数目,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讲授新课(1)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它就像一个“大口袋”,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装在一起。
强调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 摩尔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都约为 602×10²³个,这个常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其数值约为 602×10²³ mol⁻¹。
通过举例,如 1 mol 氧气含有 602×10²³个氧分子,1 mol 氢原子含有 602×10²³个氢原子,帮助学生理解摩尔的含义。
(3)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换算关系推导物质的量(n)、微粒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关系:n = N/NA。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3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1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展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醒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根底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根底,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响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根底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稳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才能。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和综合计算的才能。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7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1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3)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2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关于《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关于《物质的量》化学教案关于《物质的量》化学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需要预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物质的量》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熟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洁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争论的方法对争论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洁计算,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力气。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信任科学、敬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敏运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同学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
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同学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便利称量。
【老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确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
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争论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看计算,学习新知1、物质的量【老师呈现】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老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便利地知道确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老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
物理教案《物质的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性质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量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3.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 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物质数量的区别2. 摩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学实验、药品使用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阐述物质的量与物质数量的区别。
介绍摩尔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化学反应的计量、药品的配制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即兴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以评估他们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能否运用物质的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正规的物理教材,提供准确和权威的知识点。
2.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化学试剂,以便在讲解物质的量时进行直观展示。
3. 多媒体教具:利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具,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1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八、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
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物质的量物理教案
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精选5篇】物理教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促进了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
下面给大家分享物质的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物质的量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理论知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以及应用。
3. 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及和本单元《从实验中学化学》中心内容的联系来看,《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 。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通过例题演示物质的量单位的 换算方法
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讲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 气体体积等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 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加强学生 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实验演示与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演示物质的量在 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 验结果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物质 的量的理解和应用
逐步树立“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常 用的物理量的观念,并明确树立“物质 的量”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认,了解引入物质的量 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 量与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 溶液浓度等之间的关系。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开发设计涉及物质的量的化学实验,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
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
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在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时,引入 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如质量、 体积等,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
知识联系。
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在物质的量的计算过程中,融入数 学的比例计算、单位换算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跨学科应用 能力。
化学大师
在线视频课程网站,包含 物质的量等相关知识点的 讲解和实例演示,适合学 生自主学习和巩固。
化学之家论坛
化学教育领域的专业论坛, 可供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教学资源,也可为学 生解答疑难问题。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质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cont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
节一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
“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
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
本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
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
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
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
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
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问题一一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五、教法方法
教法:实例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媒体与课型
教学媒体:完全相同的回形针若干(300枚以上)
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x 1023,为了纪念化学家阿佛加德罗,就把 6.02 x 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x
问题,学生
3.1molH 2O 与ImolAl 的质量哪
一个大?分别是多少?
【主板书】
系的理解。
并给网络 图,加深学 生对概念 的准确理 解,养成严 谨的科学
【主板书】概念之间的关系突出量之
发现自己认知结构尚未完善,联系
急切解决, 的桥梁有待完善,提出对“摩尔质
通过类比
物质的量(n)就像一座桥将微
观的微粒数量(N)和宏观的质学生自己总结完善概念图
量(n)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我牺树的如" W …雌云们可以通过易丁称量的宏观质
量知道其所含有微粒数,在化
学反应中更好的控制反应。
课【总结】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反思】
堂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总
结
布【作业】0.3molO2的质量是置—g,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作个。
它所含有的分子数与
业
___ molO含有的分子数相等;
它所含有的原子数与—molO
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的方
法。
通过概念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物质的量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作用。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学习知识
附录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定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是n
2.意义: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二、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mole)
1.符号为mol ,简称摩
2.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只适用丁微观粒子,不适用丁宏观
3.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
约为6.02 x 1023,符号N A
物质的IL I
四、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mol
(或g - mOl)。
2.概念间的关系:
1、m ( g )
M ( g ? mol )
n (mol )
3.意义:测定质量即可得到微粒数目
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概念图:
____________ 2.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