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章节题库-明清小说美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明清小说美学

一、名词解释

1.明代四大奇书(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答:明代四大奇书是指明代四部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向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奇”,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2.童心说(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3.三言二拍(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

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王阳明心学理论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二、论述题

1.试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南开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论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批评的贡献。(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金圣叹以一部《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奠定了他在中国《水浒》评论史,乃至中国整个小说批评史上最为杰出的地位。这部《水浒》,是在删改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的基础上,托称“古本”,再加以大量的批语,认真而详细地揭抉了《水浒》的创作精神和艺术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风行了有清一代三百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及其理论批评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1)人物论

金圣叹是从人物的互不雷同中,从《水浒传》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中,提出“性格”这一概念。他从最根本处寻找到了小说审美特征的基础。金圣叹把一部小说审美的成功原因归结为性格,表明了他对小说审美素质有了最准确的把握。这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矗立起一座里程碑。从此,“性格”便成为中国美学人物论的核心和审美评价的主要标尺,一直沿用至今。因缘生法,设身处地。这是小说美学性格论的审美体验问题,也是人物创造论的核心问题。“因缘生法”论,由金圣叹提出,与此相关的还有“格物”“忠恕”“动心”等。

(2)开小说美学先河

金圣叹在小说情节、结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极具价值、开小说美学先河的见解。在《水浒传序三》中,金圣叹提出小说结构精严论:“盖天下之书,诚欲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即无有不精严者。何谓之精严?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也……夫固以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金圣叹是用作文之法来规范小说之法的。要有严谨的章法、精致的结构、通盘的构思。他在第十三回总评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构思方式:一是“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一是“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他在《水浒传序一》中把小说家之“才”训为“裁”。这便为艺术构思的整体布局寻找到一个通俗化的喻体。

与此同时,他对全书叙事过程中的波浪起伏,前后照应,作者手中之针线,胸中之经纬,多有细心体会。在这基础上,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小说创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

提出了“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十几种“文法”。这些“文法”,难免有失诸拘泥穿凿的地方,但往往也能阐发作者的艺术匠心,并非都是八股腐迂之谈。

(3)创作论

在《水浒》的大量批文中,诸如“写得真是如镜”“笔情如镜”等批语俯拾皆是。这面“秦宫铜镜”的作用就是反映客观事物。因此,他认为“文人所以必用妙笔”,如“美人所以必须用妙镜也”(第三十四回夹评),强调“才子之心”要起到“烛物如镜”的作用(第二十四回批语)。正是基于客观生活第一性的认识,金圣叹提出了“澄怀格物”论。他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中说:“学者诚能澄怀格物,发皇文章,岂不一代文物之林。”即“格物”,即是接触、感受、体悟外界事物。

这种“格物”的前提是必须“澄怀”,即不带偏见,不存杂念。“盖其心清如水,故物来毕照”(第六十一回夹评),能普遍地、客观地格物。因此,他一再强调“格物之道,以忠恕为门”。这里的忠恕,也主要是指忠实、客观的意思。文章的好坏,就决定于作家的“澄怀格物”。天下文章之所以无有出《水浒》右者,就是因为“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情物理经过了长期的观察、琢磨之后,就有一天会了然于胸中,下笔起来就如澄鉴照形,挥写自如,不要说“叙一百八人之性情气质形状声口”,就是写百千万人,也没有什么困难了。

总之,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向来对小说创作不屑,小说评论也未形成体系,大多散见于序跋,题记等部分。金圣叹以其过人批评眼光,开创了将序、读法和总批、夹批、眉批等方式综合运用的格式,将中国传统的评点样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批评家们提供了更为宽展的用武之地;他在批评《水浒》中阐发的一系列小说观点及原理,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宝库,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批评界。可以说,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是该小说版本史上重要里程碑,他对《水浒传》原本进行了删削,使之独立成体,出现了通常所说的通行本,并使其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

2.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高于其他通俗小说,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说明。(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不同意。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它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