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

合集下载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一、概念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二、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三、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四、基本格体一、五绝类型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类型三⊙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行别第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五律类型一⊙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二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有哪些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1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4
崔颢《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5
戴叔伦《山居即事》
岩云掩竹扉,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同舟荡月归。

6
元稹《寄洛中诸姊》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 文化自信心。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 变过程。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体诗的语言更加古朴自然,不拘泥 于形式,更注重语言的内在意蕴和表 现力。而近体诗则更加注重语言的规 范和严谨,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文化内涵的体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变迁和人文 精神。
古体诗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更多地涉及到古代的历史事件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而近体诗则更加关注宫廷文化、文人雅集等题材,表现出 更为细腻的文化气息。
内容广泛
近体诗内容广泛,涉 及政治、历史、哲学、 人生等各个领域。
语言精练
近体诗语言简练,表 达含蓄,意境深远。
近体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 律严谨的诗歌形式, 是对古体诗的继承和 发展。
格律严谨
近体诗在字数、韵脚、 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规定。
讲究意境
近体诗强调意境的创 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
研究成果总结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韵律和意境 上存在显著差异。
古体诗意境深远,注重自然和人生哲 理,而近体诗则更注重社会现实和政 治主题。
古体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而 近体诗则严格遵循平仄和韵律规则。
两者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和情感表 达上也有所不同,古体诗更质朴自然, 近体诗则更精致细腻。

近体诗代表作

近体诗代表作

近体诗代表作本⼈⼼向诗⽂,中学⼤学时代曾将5年的宝贵青春花费在诗歌⽂学的研读上,近体诗现当代诗歌皆有尝试!⾃夸百余⾸近体成绩或近初唐四杰,故⾃封初唐第五杰!更多的表达的是对古⼈的追仰吧!第⼀⾸乃初唐四杰之⾸的王勃的「⼭中」其余即是本⼈拙作!「⼭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念将归。

况属⾼风晚,⼭⼭黄叶飞。

雪礼夜暗⽩雪故飞飞,炽灯炫耀风舞美。

如花似⽟纷纷落,谁送厚礼真不菲。

雪遇⼀夜见飞雪,欲吟思不觉。

欢喜涌不出,诗路没横斜。

冬天雪地红⽇过墙头,天寒冻地结。

路上雪成冰,野地⽩是雪。

下雪偶见⼀⽚⽩鸽⽑,忽⽽密密满天飘。

楼前⼩贩收摊急,青年学⽣乐奔跑。

⼤雪⼤雪⼀来漫天⽩,飘飘落落⽩地开。

⾃从昨暮⾄今晨,飞飞扬扬不住来。

雪思纷纷⽩雪闹,看久便⽆⼼。

偶尔举⽬远,茫茫不见⼈。

画游西湖西湖春⽔荡,篷⾈载游⼈。

岸上花枝俏,湖空⽩鹭飞。

远⼭绕边际,春光尚欲溢。

此景⼀别去,相熟在梦⾥。

弱枝俊鸟攀⾼枝,弱枝⽆鸟依。

偶有鸟歇脚,不在此作巢。

仲春四曲春苦疏绿当门喜仲春,西风蔽⽇恋黄昏。

红繁绿浅⽣灰树,可怜孤⼈⽆语跟。

西风花语西风起黄昏,采花亦⽆痕。

⽚⽚斜飞过,好个花语春!两重春树⽣红花在早春,红繁绿浅是仲春。

西风却嫌红花盛,故采肥红扮早春。

魂不沾痕千年古⽊喜逢春,⼏朵浅红出绿群。

时流境转魂不变,风霜⾬露总⽆痕。

原蚁⼲野起烈⽕,围烧蚂蚁窝。

⽕势相逼紧,急如⾛热锅。

部众已将⽆,何顾你和我。

⽕海滚蚁球,⽣死贵⼀搏。

飞飞⾬旧寓空寂寂,窗外秋风⾬。

顺窗薄流⽔,异物更糊离。

感凉加线⾐,浮躁思⼼起。

喝喊⼀声长,飞⾬渺凄凄。

⾬过看⼭⾬过远⼭清,强⽇破云层。

⼭坡多⾼⼤,松⽯何其多。

⼼若⽐天⾼,⽬宜极海阔。

当天⼀长啸,平步踏青霄。

夜归团⽉耀⿊天,朔⽓隔⾐寒。

棱⽯伏地凉,秋草瘦且长。

幽闻味草烟,微见空⽓蓝。

忽觉静夜深,急步把家还。

寻情深秋⽼柳依旧茂,终⽇⼤河不住流。

望去远⼭⽆寻处,漠视村落浸清秋。

泉流深⼭涌清泉,泉⽔澈涟涟。

依⼭绕⾕⾏,曲折向⼈间。

秋花秋草枯黄伏地杂,青松⽆情挺且拔。

李白近体诗

李白近体诗

李白近体诗
1.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3.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4.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5.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6.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8.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9.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10.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名词解释近体诗

名词解释近体诗

名词解释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

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一是:五言绝句。

二是:五言律诗。

三是:七言绝句。

四是:七言律诗。

近体诗只许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高中语文 近体诗六首 新人教必修3

高中语文 近体诗六首 新人教必修3
隐李 商
可编辑ppt
1
1.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手法、联语、韵律等;
2.近体诗的阅读鉴赏: 意象、情感、风格等。
可编辑ppt
2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初唐有被称作“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 邻、骆宾王,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 他们以刚健清新的诗作崛起于诗坛,多抒发不 平情感和壮烈怀抱,力矫南朝以来的颓靡诗风。 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征战占相当比重,山水 田园诗首推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则为边 塞诗代表。
可编辑ppt
1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全诗借瑟起兴,以发端诗人的情怀。或说琴瑟 喻夫妻,《锦瑟》是悼亡诗,悼念的是妻子王氏。 或说锦瑟喻才学,《锦瑟》是仕途失意诗,“挟 文章才学而不得意也”。或说锦瑟喻华年,《锦 瑟》是伤情诗,时诗人年已半百,人生悲欢离合 都成追忆。传说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泰帝以 为不可,改为二十五弦。故诗人抚琴生悲,思念 曾经的花样年华。本联以“锦瑟无端”发问颇有 深意。“无端”犹言“没来由”,没来由的不是 瑟锦本身,而是多弦致琴音悲苦。由是引出 对“华年”的叹息,怅惘难奈,感人至深。
可编辑ppt
9
锦瑟sè:装饰很美的瑟,秦帝改古瑟五十弦 为二十五弦。
庄生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周梦化 蝴蝶。
望帝化鹃:传说古蜀帝杜宇
死后魂化杜鹃,回归故都。
沧海明珠:语出《博物志》,
南海鲛人泣泪为珠。
蓝田美玉:蓝田,山名,在今
陕西,以产美玉著称。
可编辑ppt
11
问琴瑟没来由,偏有五十根弦。 根根弦只只柱,叫人追思华年。 像庄周梦蝴蝶,醒来真假难辨。 像望帝化杜鹃,空有伤春哀怨。 看明月照沧海,鲛人泪洒珠圆。 看蓝田埋美玉,晴日腾起轻烟。 千种思万般情,岂等待成追念。 叹只叹当日里,诸事迷好惘然!

近体诗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国文知识:近体诗

国文知识:近体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译】渭城清晨的小雨润溼了轻尘,旅舍外, 嫩绿的杨柳更显得苍翠。再干一杯吧!再向西 出了阳关以后,你就看不到老友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译】滔滔黄河流向远方,彷彿飘上云端,一座 孤城立在万仞高山之上。羌笛何必吹〈折杨柳〉 这曲调,徒然使人心酸;中原的春风吹不到玉门 关外。
时代
代表作家
金 元好问诗称大家,慷慨悲凉。
明 高启诗风豪放清逸,与刘基齐名。
清 王士祯、龚自珍有名于时。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
种类 古体诗(古诗) 近体诗(今体诗)
时代 作者
起于两汉, 兴盛于六朝, 后代仍有所作
士大夫
盛于唐, 唐宋之后亦有所作
士大夫Βιβλιοθήκη 音乐性 徒诵不歌徒诵不歌
字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种类
现代诗
别称 新诗、白话诗
年代 民国以后
韵脚 不一定押韵
句型 长短句
古典诗
旧诗(古体诗、近体 诗) 清代以前 押韵, 古体诗、乐府诗可换 韵
近体诗限定字数
现代诗与古典诗的比较
种类
句数 对仗
现代诗
不限 不必
古典诗
近体诗分律诗(八句)、 绝句(四句),其余不限
近体诗中律诗有规定对仗
平仄 不限平仄 近体诗有平仄限制
意气浩然。
情境冷峭。
前人对唐诗与宋诗的各类比喻
唐诗
宋诗
以年岁 喻之
少年才气发扬,中 岁意气遄飞,遂为 唐体。
晚节思虑深沉,老来 吟咏适意,乃染宋调。

近体诗【九首】

近体诗【九首】

【导语】近体诗是诗歌的⼀种。

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和七⾔。

篇式、句式有⼀定规格,⾳韵有⼀定规律,变化使⽤也要求遵守⼀定的规则。

下⾯是⽆忧考整理的近体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1、转⼭
⼀江春意千帆起
百峰朝阳万⽊青
风雪才上东⼭顶
回⾸却现西岭晴
2、观⽔
春⼭捧⽇升
秋⽔映⽉秀
古今兴亡事
付与⼀江流
3、⽆题
⽇⾼巴⼭俊
⽉秀秋池清
古今兴亡事
携⼿⼤江⾏
4、悟时
我乐少年时
君怨黄昏近
两般皆幻影
应惜今时景
5、悟情
君爱⽵马郎
我怜青梅影
两般皆幻景
惜取眼前⼈
6、哀刘帅
挑灯看剑寻常事
苍狗晓⽉梦⼤同
百年求索随风逝
记取关⼭第⼏重
7、2015年元旦万源徐庶寺 庙内⾹旺风畏冷
寺中⽕盛鸟空鸣
善男信⼥盲敬佛
普罗⼤众佑何⼈
8、中秋⼀
⽉中树婆娑
⼀枝遗⼈间
凭此匀昼夜
寒暑各相参
9、中秋⼆
⽉上龟⼭顶
巴河今夜宽
桂⾹嫌秋晚
⼀曲相见欢。

古代近体诗

古代近体诗

古代近体诗1. 《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望岳》作者:杜甫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登高》作者: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

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

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

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

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

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2、联系: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近体诗

近体诗

【体裁】五言律诗: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如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

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

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五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山居秋螟[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编辑本段]【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 ● ⊙● ●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什么是近体诗

4.什么是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万事万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对待客观事物,既要分以别之,又要聚以合之,所谓分类也。

诗歌亦如是。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分类。

从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从句数看,有绝句,有律诗,律诗里又分出排律;从题材看,有闺怨诗,有送别诗,有山水田园诗,有出塞诗等等;从体裁看,有楚辞体,有乐府体,有格律诗,有歌行体等等。

;从格律看,有古体诗和近体诗。

今天说说近体诗。

1.近体诗与格律近体诗的的最大特征就是讲究格律。

格律就是近体诗的胎记,近体诗的出现意味着格律的形成。

何为格律?所谓押韵、四声、平仄、对仗是也。

(关于押韵、四声、平仄的概念可以参见拙文《何为古典诗词的韵和押韵》《四声与平仄》《什么是入声》)2.近体诗与古体诗之别从格律来说,中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何为古体诗?不符合近体诗格律要求的就是古体诗。

从时间上来说,近体诗形成于初唐,所以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但是唐以后的诗歌不都是近体诗,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3.判断近体诗的几大妙法近体诗只押平声韵,凡是不押平声韵的或者换韵的诗歌都不是近体诗。

例如:《春晓》一诗,押上声韵,非近体诗;《春江花月夜》换韵,非近体诗。

看题目。

凡是诗题的最后一个字为“操”“引”“曲”“辞”“歌”“行”,表明这种诗体就是“操”“引”“曲”“辞”“歌”“行”,属于古体诗。

看每句字数。

近体诗的句式非常整齐,要么每句五言,要么每句七言。

其他字数的诗歌类型都不是近体诗。

4.近体诗与吟诵近体诗的吟诵规则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本周六培训会细讲。

著名的几首近体诗

著名的几首近体诗

著名的几首近体诗
近体诗是一种讲究格律的诗体,以下列举了一些著名的近体诗:《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旅夜抒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长是,多少工夫织得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近体诗6首正版

近体诗6首正版

蜀相
杜甫 • 鉴赏: • 首联开门见山,洒洒落 落,庙貌数楹,临风结 想。 • 颔联“自”“空”,拗 格,满院萋萋碧草,寂 寞之心难言,数声呖呖 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 颈联,一方知人善任, 始终不渝,一方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一方付 托之重,一方图报之诚。 • 末联心念武侯,高山仰 止,所怀者大,所感者 深,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 将石头城放在深沉的 群山中写,放在寂寞 的潮声中写,放在朦 胧的月夜中写,在山 水明月中融合着故国 萧条,人生凄凉的深 沉感伤。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鉴赏 意境扑朔迷离,颇费猜详,最 难解的一首诗! 首联,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 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惆怅以 难言;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 之九结。 颔联,包含着美好的情景,虚 缈的梦境,引起无限的悲伤, 难言的悲愤。 颈联,一方面对高旷皓洁十分 爱赏,一方面对凄寒孤寂又十 分感伤,难言的惆怅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 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美 好的理想景色不能把握,又无 法亲近。 尾联,就在当时已惘然,那么 今朝追忆何以能堪!两句却几 层曲折,几层曲折中又含几多 苦痛!
近体诗六首
1.山居秋暝 2.登高
4.石头城 6.书愤
鉴赏
3.蜀相
5.锦瑟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维
• 鉴赏: 《山居秋暝》是王维隐 居辋川时作,用优美的语言 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清新秀丽 的秋山晚景图。 最为人称道的是中间两 联,先“竹喧”“莲动”而 后见“浣女”和“渔舟”, 又动人又自然。 颔联,写物芳以明志洁; 颈联,写人和以望政通。描 绘出一种理想境界,也隐含 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因此这首诗是诗人高尚 情操的写照,是诗人理想境 界的环境烘托。是以自然美 来表现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 会美。主题应该是寄托诗人 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 求。

什么是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 标签:近体诗 ] 申猴2011-12-23 10:26举报满意答案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编辑本段]包括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编辑本段]平仄一、先辨汉字的四声和平仄根据字音读来的高低长短、缓急升降,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仄声包括上、去、入三调。

古之“入声”字读音在普通话中已基本消失。

现在,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与上声、去声构成现在的“四声”,即“妈麻马骂”,前两为平,后两为仄。

入声字的发音都较短促,对于诗词的朗诵也有其特定的效果,不可当它完全不存在。

如“的、滴、答、一、七、学、雪、绝”等字,都是入声。

现代南方地区有很多方言依然保持了入声,如在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里,很容易就能把“一、滴”等入声字从“衣、低”等平声字中区分出来。

不过,如果是北方的朋友,恐怕就需要逐渐地学习和掌握了。

二、律诗的平仄交替特点了解了什么是平仄后,我们现在开始讲解律诗的平仄问题了,有些格律书,列出了什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让初学者一看就觉得头晕,以致于把格律看成为表达内容的镣铐,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

近体诗六首原文及翻译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词语解释】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赏析】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

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登高杜甫译文: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建在何处?锦官城外的柏树丛中。

庭院中春草碧绿如翠,茵茵的绿草却无人过问。

枝叶间黄鹂声声鸣叫美妙的叫声却无人聆听。

想刘备三顾草庐访诸葛,那诸葛锦囊妙计定乾坤。

助先主开创西蜀鼎足三,辅刘禅七出祁山尽丹心。

叹只叹出师未捷身先死,英雄们感慨万古泪沾襟。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 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又称今体诗,是相 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句式、字数、平仄、 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称为格律诗 。 •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 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 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 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 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 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 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 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 以用韵分类: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 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形 式,它们的句数和字数都有一定的规 定。 •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各联的名称依次 为“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 每联的第一句叫做“出句”,第二句 叫做“对句”。
•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近体诗包括 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 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 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 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 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 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 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 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