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教学必须发掘审美教育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具有鲜明的文体美的艺术特质。其一,美在“情”:它灵巧洒脱、风流别致、文采斐然。散文艺术生命的最大活力在于感情的浓厚,它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万变不离其情,以抒发主体情感和内心体验为依归。其二,美在“散”:它特性自由潇洒,表现为题材广泛,纵横时空,包罗万象;笔法任意挥洒,言近旨远,浑然天成:综合艺术手法,又独具特色,兼容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论文的哲思和雄辩。其三,美在“神”:它主题集中,精巧布局,“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它的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其四,美在“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在于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溢彩流光、耐人寻味。形象、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格”表现出语体本色。其五,美在“意”: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幽雅睿智的情趣和清新浓郁的诗意。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能力的传播、培养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散文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独具魅力,为教学提供充沛的审美资源。散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美的因素,通过审美形式的创造以达到思想感情的传达和审美精神的表现,从而实现审美教育最佳效果。
一、反复感知散文构思之美
散文是依据美的规律写作出来的,既不是纯实录生活,也不是纯概括生活,而是顺着作者愿望来反映生活的,美感形式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优秀散文的巧妙构思常常独树一帜,作者通过多方设计,使作品的结构或波澜起伏,或势如破竹。或平易可亲,或动人心魄,结构风格独具艺术匠心,集中表现为“形散神不散”,神韵十足。在教学中应
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作品构思的艺术美。如《春》的构思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相一致。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写作手法上,作者先写春天,接着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构思布局,颇具匠心,学生从中探究揣摩,拓展了构思文章的思路。
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表现古老济南城美好的景色,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
水上景色。就各大层次看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而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写景而兼及写人,写雪而兼及写晴,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学生深受熏陶。
二、深入鉴识散文意蕴之美
意蕴是作者对所写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它展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反映作者的观点、品质和审美观。散文的意蕴常常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借物寓意,借景抒情,以形象之物表示作者之意,形象成为表达意蕴的形式。散文作品表现“意”的手法不同,意在事中,采用直叙观闻,意在情中,采用抒情言志,散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因为融入作者情感和思想,含有超自然的意蕴,这是对散文的“言内之意”的理解上升到对“言外之意”的理解。如《紫藤萝瀑布》一文含蓄,意境深远,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作者从小小的生命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把对美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这个深层的审美过程,进而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思想倾向。
散文散而有序,全因有“情”字为线索,全文严谨有序。作者有情韵,散文有蕴味,全在于“文眼”。文眼既是全文
的主旨,又是行文的线索。散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文眼”,散文名篇佳作无不按照精心设计的文眼来谋篇布局,抓住文眼,文章的意蕴就容易理解。散文的文眼虽然不固定,但有章可循,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如《荷塘月色》文眼在篇首,以“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总领全文。《蝉》的文眼在篇末。“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意蕴无穷。
由于散文篇幅小,容量大,形式婉转,创作时采用含蓄手法,审美效应言有尽意未穷。散文结构形式讲究灵活自由,创造意境含蓄深远,有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会出现一些空白和断线,留给阅读时补充、丰富和拓展。这需要调动学生各种阅读要素,激发学生阅读想像力,通过联想体验,进行鉴赏再创造,见微知著,感受不平凡,领略丰富美,把住文章的底蕴。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了二次创造,得到的美感更为深刻和生动。
三、用心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散文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戏剧那样有
集中的矛盾冲突,其文体的艺术魅力更多的依靠语言的简洁和优美来体现。散文语言美在自然朴实,犹如淡妆美人,风韵自成,是自然和谐中散发出的真美。如《济南的冬天》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学生在品赏精美的语言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鉴赏力。
散文语言精炼美丽,犹如“余音袅袅的琴瑟”和“曲径通幽的园林”。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第二段写景,语言非常精彩。首先,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其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