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参考语文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_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说课稿范文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_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说课稿范文人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奇》说课稿范文1教学目的: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民间传奇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勇敢坚韧,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 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奇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勇敢坚韧,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让我们去领会武夷山和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武夷山,介绍:武夷山风景美丽,位于我国的福建省,真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在《阿里山的姑娘》的歌声中介绍:阿里山在我国的台湾,真是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师:让我们听着美丽的音乐,带上美妙的心情,走进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奇。
同学齐读课题。
师:传奇是多么令人憧憬,多么神奇,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同学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武夷山和阿里山究竟有着怎样奇妙的传奇呢?让我们抓紧打开书,去读读吧!老师口述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读好以后,思索:这个传奇都讲了些什么?2、检查读书状况。
3、请同学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花珊的英勇顽强师:花珊为了挽救人们苦练本事,并且除掉了妖怪,让我们感动,也特殊佩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哪些词或句子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划一划,圈一圈,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自己的感受。
1、同学潜心会文。
2、沟通,顺势而导。
主要为三处。
3、文本呈现: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受。
她决心除掉妖怪。
于是,她开头苦练本事。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最终练就了超群的射箭本事和一手好刀法。
A、同学谈感受。
师:花珊心里难受,她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1、2自然段来说说。
同学沟通。
师:是呀,如此美妙的家园,被妖怪搅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自由读、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读文,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提炼主要信息,学习复述。
2、在读文和复述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特点,感受想像的神奇,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
3、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激发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复述,初步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理清脉络,学习复述。
教学流程:一、看图片猜故事,了解传说1、同学们,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听着故事长大的,你们还记得这些故事吗?依次出示本单元课文《纪昌学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的图片,猜故事名称。
相机说出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文成公主》是西藏地区的传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同样是中国古代却是发生在东南沿海的传说——《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依据课题,猜测课文会写些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为了让我们的阅读更有质量,老师给了学习建议,请大家认真读一读,明确了要求和方法后,再去读文。
2、出示学习建议: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尝试自己解决。
(建议:联系上下文、查词典等。
)3、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完成学习单。
师引导: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么多的故事内容该怎样连在一起,谁在前?谁在后呢?(学生读文,教师组织交流,明确主要情节的顺序,及时板书。
)概括总结:除妖断山苦练本领花珊辞母隔海相望依据是什么呢?事情的发展顺序。
三、重点研读(一)理清文章脉络,深入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1、明确起因:事情的发生发展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事情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什么地方写清了起因呢?交流.相机板书:妖怪作害2、简要复述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小标题,将文章简要地复述给大家呢?可以自己先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读通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几个画面,凭借画面进行提要性复述;选取最精彩的一个段落,练习进行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能绘声绘色地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流程(一)看图片猜故事1.逐个出示拔苗助长、女娲补天、巨人的花园、牛郎织女等故事的图片,猜一猜故事名称。
2.想一想,这些故事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体分: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等四大类。
3.出示课题,抓住课题中传说二字,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民间传说,了解民间传说一般说来没有具体的作者,它的作者就是广大老百姓。
(二)读故事想画面故事一般来说,情节都比较生动、吸引人,就像影片那样,有生动的画面。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三)三言两语讲故事1.师生交流。
读了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师生合作,逐步梳理出:妖怪作害、苦练本领、花珊辞母、花珊除妖、妖除山断、母女相望等画面。
2.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的画面排序。
3.根据这些画面的提示,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进行提要性复述练习。
4.师生讨论怎么才能把故事讲生动。
如果这么三言两语讲故事,别人会喜欢听吗?引导学生讨论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要生动具体、绘声绘色。
(四)绘声绘色讲故事1.聚焦整个故事中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即课文第五自然段。
尝试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
学生自由练习。
2.学生展示讲故事。
师生交流讨论还有哪些不足。
学生初次讲故事会受课文影响,最后导致不是讲故事,而变成读课文。
3.提供方法。
让学生把第五自然段花珊除妖这部分,再概括提炼成几个小画面:乌云遮月、发现绿光、花珊砍妖、山断妖死、形成海峡。
4.不看课本,根据画面提示绘声绘色讲第五自然段。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学生照本宣科读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5.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绘制故事插图、编写小剧本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关注民间文化的情感。
3.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让学生充满期待地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2.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讲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
4.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背景及文化内涵,认识传说这一文学形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仙境”、“神奇”、“飘逸”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传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4.学会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美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5.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传说故事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一、教案基本信息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标出生字词,并进行自主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
4. 实践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使学生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
3.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民间传说,体会课文的丰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武夷山和阿里山的美丽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体会课文的丰富想象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传承意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要求:1、认识生字:夷珊桧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花珊为了拯救人们,牺牲了个人的幸福,不畏艰难勇敢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一、正确读写以下词语。
武夷(yí)山占据(jù) 花珊(shān) 肥沃(wò)红桧(guì)树奔腾(téng) 高超(chāo) 断裂(liè)漫(màn)山遍野天长日久乱蹦乱跳●二、将课文读通、读顺,即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
(一般至少朗读三遍。
)●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找出还不理解的词语。
本课新理解的词语它的意思还不理解的词语●四、尽量搜集以下资料,并归纳记录。
1、武夷山的相关资料。
2、阿里山的相关资料。
●五、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录。
老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跟大家聊聊好吗?同学们平时喜欢看电视或者看书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一、激情导入。
1、师导入出示课件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吗?1、抽生到黑板前写生字。
其余的学生在课堂本上写生字。
老师觉得武夷山几个字特别难写,谁能帮老师写写吗?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姑娘的故事,请写出这个姑娘的名字。
(花珊)请花珊后来变成了一棵红桧树。
请你把红桧树几个字写在黑板上。
(形成初步板书)【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写生字,不露痕迹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2、学生齐读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3)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理解传说故事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了解。
2. 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学生的互动。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相互练习使用生字词,巩固记忆。
4. 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展示他们对武夷山和阿里山的绘画或写作作品。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武夷山和阿里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朗读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感受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相互交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传说故事背后的含义。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深入理解传说故事背后的含义,感受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相互交融。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课文动画视频等。
2. 学习资料:关于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相关资料。
3. 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了解。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武夷山和阿里山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动画视频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理解传说故事(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故事?(2)分组讨论:传说故事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意义?(3)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说故事。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复述传说故事。
(2)出示关于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传说故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景色图。
四年级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原文(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四年级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原文(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四年级语文:《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原文(教学方案)很久以前,东南沿海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连在一起的。
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那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年,山里来了一个妖怪,占据了整个大山。
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人们只好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故乡。
在大山的西边住着母女二人。
母亲勤劳善良,女儿花珊十九岁,美丽、聪明又勇敢。
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害得生活不下去,心里很难过。
她决心除掉妖怪。
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一天,花珊告别妈妈,要上山去除妖了。
妈妈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妈不拦你,可是千万要小心啊!你除掉了妖怪,就赶快回家。
”花珊姑娘也含着泪说:“妈妈放心,我除了妖怪,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说着便离开了家。
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
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绿光渐渐向她靠来。
姑娘断定这就是妖怪,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
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
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忽然,她觉得大地在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一篇介绍我国两个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通过讲述武夷山和阿里山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我国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传说类的故事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故事,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文中一些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资料,便于他们在课堂上查阅。
3.作业本:为学生准备作业本,用于记录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个景点的了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地理概念和自然现象。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段有关武夷山和阿里山的风景视频作为开场,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两地的自然美。随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著名的山吗?这些山有什么特别的传说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主题上。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如“峰峦起伏”、“碧波荡漾”等,并能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3.学生能够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基本地理、历史和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拓展知识视野。
4.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民间传说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融合知识与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本案例将知识与情感态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民间传说的学习,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然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课文的主线,强调民间传说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选读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故事情节;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理解故事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熟悉《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的故事内容;2.理解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2.感受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风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故事,重点讲解故事情节和背景;3.练习:小组讨论故事中的教义和价值观念;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传达的核心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2.学习: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不同角色情感;3.分析: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4.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考查方式1.完成故事情节填空题;2.小组讨论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念;3.创作小短文,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评价标准1.对故事情节理解是否准确;2.对故事背后价值观念的理解是否深刻;3.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和背后含义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理解力,但在深入理解故事的细节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全方位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篇课文寄托着人们渴望两岸统一的美好期盼。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8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4. 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1. 学会复述课文. 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二.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参考.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参考分页标题#e#??花珊姑娘也含着热泪,说:妈妈放心,我斩除了妖魔,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花珊姑娘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门,背着弓箭、大刀,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星星,花珊姑娘紧握弓箭,搜索着慢慢向山上走去。
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灯笼般的绿光,由小到大,由远到近,渐渐向她靠来。
两道绿光的后面,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移动。
??花珊姑娘断定这就是妖魔,两道绿光是它的眼睛射出来的,于是搭上利箭,拉满弓弦,用尽力气,朝绿光嗖--嗖射去。
两道绿光顿时不见。
妖魔被射瞎了眼睛,痛得直翻滚。
花珊姑娘敏捷地跳到妖魔身上,抡起大刀,朝妖魔的脖子使劲砍去,一刀,二刀,三刀,一刀比一刀有劲,直砍得妖魔乱蹦乱跳。
渐渐地,她觉得妖魔在向地下陷去。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裂为两半,中间出来一条很深很深的鸿沟,妖魔轰的一声,沉到鸿沟里去了。
就在这一刹那间,花珊姑娘一个健步跃到了武夷山的东麓。
这时,奔腾的东海之水涌进了鸿沟,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
那断裂的武夷山西麓,就是现在的武夷山,那断裂的东麓,就是现在台湾的阿里山。
??东西山麓的树木、鲜花、瀑布、山溪、良田又苏醒了,人民重新过上了安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波涛汹涌的东海水,却把花珊姑娘和妈妈隔开了。
??妈妈爬上高大的武夷山顶,隔海眺望女儿。
每天盼啊盼啊,盼望女儿早一天回到母亲的身边。
她每天呼唤着女儿的名字。
据说那呼啸的海涛,就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
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顶上。
??女儿被隔到山的东麓,也时时想念着母亲。
她站在阿里山顶上,望啊望啊,可是大海隔断了她的视线,望不到妈妈。
于是,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向上长着。
至今,已经长到五十多米高了,成了很高很高的树木,现在还在不停地长着。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参考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增]��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
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yāo)魔,占据了整个大山。
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
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tì),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diāo)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hé)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
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máo),上山去找妖魔报仇。
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lù),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
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shān),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
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
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
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学设计导读:教学目的:1.学会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4.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教学重难点:1.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地理位置.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
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教
学参考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在福建武夷山顶上,有一块很高很大的岩石,叫望女石。
在台湾阿里山中,有一棵很高的红桧树,叫思母树。
关于它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东南沿海高大的武夷山,是和台湾的阿里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那时山上山下,一年四季树木长青,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各种果子,果树下是一丛丛盛开的鲜花。
山间,还有一条条瀑布和无数的小溪,山下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里的人民过着安乐的幸福生活,到处响着笑语、歌声。
可是有一年,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yāo)魔,占据了整个大山。
这个妖魔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上。
只是听说它的身子趴在山顶上,头可以伸到东海里去喝水;它打一个喷嚏(tì),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就要下一场大雨。
自从妖魔来到以后,山上的树木枯死了,鲜花凋(diāo)谢了,山间的瀑布断水了,小溪干涸(hé)了,肥沃的土地干裂得张开了嘴巴。
这个妖魔脾气特别狂暴,它一发起脾气来,天上黑云翻滚,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无数的房屋被砸坏,许多人和牲
畜被砸死砸伤,连在东海上打鱼的渔船也有不少被打翻。
人们受尽了妖魔的祸害,实在恨透了它。
山村里有几个勇敢的年轻人,自动拿起弓箭、大刀、长矛(máo),上山去找妖魔报仇。
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很多人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到别处逃生云了,整个山区显得十分荒凉。
在大山的西麓(lù),有一间用青石砌成的小屋,里面住着母女二人。
母亲叫花霞,是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女儿叫花珊(shān),十九岁,是个美丽、聪明而又勇敢的姑娘。
花珊姑娘看到人民被妖魔害得不能生活下去,心里像刀割一样的难过。
因此,她下决心要除掉这个妖魔。
聪明的姑娘心里明白,要消灭这样的敌人,没有很高的武艺,单凭勇敢是不行的。
于是,她开始苦练各种本领。
她先在村头的一块大岩石下练习射箭,每天迎着朝霞离开家门,顶着满天的星星才回到家中。
她练啊练啊,手臂练痛了,练肿了,手上起了一颗颗血泡,血泡消下去后,又结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强劲的弓,也不知道拉断了多少把。
她一连练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出一手高超的射箭本领。
她的箭射得又准又狠:要说准,天上高高飞行的雁群,她要射哪一只,就能弓响雁落;要说狠,箭头能从石头的另一边钻出来。
紧接着她又练习使用大刀的武艺,又是一连九九八十一
天,练成了一手好刀法。
村头有一棵两臂合抱粗的大树,她一刀砍去,就断成了两截。
一天晚上,花珊姑娘告别妈妈,要上山去斩除妖魔了。
妈妈含着热泪,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女儿啊,你去为民除害,妈不拦你,可是要千万当心啊!你除掉了妖魔,就赶快回家,以免妈妈挂念。
”
花珊姑娘也含着热泪,说:“妈妈放心,我斩除了妖魔,马上就回来,永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
花珊姑娘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门,背着弓箭、大刀,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星星,花珊姑娘紧握弓箭,搜索着慢慢向山上走去。
突然她发现不远的山顶上,有两道灯笼般的绿光,由小到大,由远到近,渐渐向她靠来。
两道绿光的后面,是一个庞然大物在慢慢移动。
花珊姑娘断定这就是妖魔,两道绿光是它的眼睛射出来的,于是搭上利箭,拉满弓弦,用尽力气,朝绿光“嗖(sōu)--嗖”射去。
两道绿光顿时不见。
妖魔被射瞎了眼睛,痛得直翻滚。
花珊姑娘敏捷地跳到妖魔身上,抡起大刀,朝妖魔的脖子使劲砍去,一刀,二刀,三刀,……一刀比一刀有劲,直砍得妖魔乱蹦乱跳。
渐渐地,她觉得妖魔在向地下陷去。
不一会儿,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高大的武夷山断裂为两半,中间出来一条很深很深的鸿(hóng)沟,妖
魔“轰”的一声,沉到鸿沟里去了。
就在这一刹那间,花珊姑娘一个健步跃到了武夷山的东麓。
这时,奔腾的东海之水涌进了鸿沟,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
那断裂的武夷山西麓,就是现在的武夷山,那断裂的东麓,就是现在台湾的阿里山。
东西山麓的树木、鲜花、瀑布、山溪、良田又苏醒了,人民重新过上了安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波涛汹涌的东海水,却把花珊姑娘和妈妈隔开了。
妈妈爬上高大的武夷山顶,隔海眺望女儿。
每天盼啊盼啊,盼望女儿早一天回到母亲的身边。
她每天呼唤着女儿的名字。
据说那呼啸的海涛,就是妈妈呼唤女儿的声音。
然而,一天天过去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
妈妈渐渐地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岩石,高高地立在武夷山顶上。
女儿被隔到山的东麓,也时时想念着母亲。
她站在阿里山顶上,望啊望啊,可是大海隔断了她的视线,望不到妈妈。
于是,她变成了一棵红桧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不停地向上长着。
至今,已经长到五十多米高了,成了很高很高的树木,现在还在不停地长着。
因此,它被叫做阿里神木的思母树。
据说,日月潭水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眼泪哩!。